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子房终究是张子房,不管是做司徒,还是做韩王,都是智运无双。”
听得韩信的一番感概,河南王也随及附和道:“是啊!本王与韩王交往以来,亦是被他的智勇和武运所折服。此次他能化险为夷,着实是可喜可贺。”
韩信在庆幸韩国无忧之后,立刻想起了刘邦还在以身诱敌。此时的他担心日久生变,故而急忙对着河南王言道:“多谢河南王告知此喜讯,既然韩国已经无恙,在下还有要事在身,就先行告辞了。”
河南王见得韩信如此着急离去,心中很是不解,随及开口问道:“韩国之危已解,韩元帅你为何还是如此焦急啊?”
韩信见得对方不解,便只得实言相告。“河南王您有所不知,在下之所以能神不知鬼不觉来此借道,皆因我家汉王不惜以身犯险,带着少量军士吸引了那三秦。在下是恐久而生变,故而才要急着回去相助我王!”
得知了韩信着急的原因之后,河南王当即大笑了起来!待到笑过之后,他便缓缓的对着韩信言道:“若是因为你家汉王,那元帅大可不必着急了!”
韩信在闻得对方劝解自己莫急之后,立时不解的望着河南王。而河南王在看到韩信神情之后,立刻自行接道:“看来韩元帅是太急于援韩了,居然连军情也不知晓。那三秦兵马,已于两日前降了你家汉王了!如今你家汉王兵不血刃得了关中之地,而且还一下多了十余万兵马!”
此时的韩信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三秦在坐拥近二十万兵马的情形下降了。
“河南王您莫要说笑了,那司马欣拥兵尽二十万,而且还对项羽和范增唯命是从,他怎么会突然降了呢?!”
见到韩信不愿相信三秦降汉之事,河南王只得无奈的叹道:“实不相瞒,本王昨日得此情报之后,也是不愿相信。可经军士多方确认,那三秦确实已降。至于其中细节,本王便不得而知了。”
韩信虽然仍有疑虑,但见河南王言之凿凿的样子,便不由得相信了对方。
韩国得胜,三秦降汉!这所有的一切都让韩信吃惊不小。此时的他在接受了这一系列的事实之后,便开始盘算自己下一步的行动了。
河南王在看到韩信沉默不语之后,随及轻唤了对方两声。可见到对方依旧没有反应,便只得高声问道:“韩元帅?!韩元帅可是在想下一步的打算?!”
韩信本在全神贯注的思考,突闻河南王相问,便赶忙拱手回道:“河南王莫怪,在下适才有些出神。确如大王所言,在下正在思考下一步的行动。”
见到对方已经回话,河南王立刻笑道:“元帅不必如此多礼。其实本王在元帅来之前,正为一事头痛。如今元帅到此,或许正是上天赐元帅来此解这为难之事的。”
闻听河南王有为难之事,韩信顿时来了兴趣。而河南王在看到对方似乎对自己的话语感兴趣后,急忙续道:“韩元帅有所不知,前几日有一人来到了我这洛阳城中。此人想让本王帮他一个忙,而且答应事成之后回以重酬。这重酬确实让本王心动,但奈何对方所托之事,本王无能为力。故而想问问韩元帅是否有兴趣帮帮此人?”
韩信听完河南王的言语之后,心中均是不解与迷惑。他不明白什么样的重酬能让一个诸侯王心动,而他更不明白的是,什么样的委托居然让一个诸侯王素手无策!
“河南王是否太过自谦?!究竟有何事是您都做不到的?又不知是何人许以重酬?”
闻听韩信问及了委托之事,那河南王立刻露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笑容。跟着便对着内侍低声吩咐了几句。
韩信看到对方一直不语,本想再次发问,可就在他欲相问之时,却见一人来到了大殿,而这人韩信也是识得。他正是常山王…张耳!(。)
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胆的想法()
常山王诚请汉军相助;萧功曹奏对语出惊人!
河南王一见常山王已到,立刻准备为双方进行引荐。可未等他开口,韩信已先行施礼询道:“常山王,您为何会到此啊?”
常山王张耳不识韩信,见对方行礼问询,便还礼回道:“在下是来与河南王商议要事的。敢问这位壮士是谁?在下有些眼拙了。”
闻得张耳不以王居,而且很是谦卑,韩信很是惊奇。而河南王见得张耳问及韩信身份,便赶忙为其介绍道:“常山王,这位便是助汉王出蜀的韩信韩元帅!”
得知对方是韩信,常山王立刻面露惊讶之情。他已经听闻了对方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谋略,故而对对方很是敬佩。
“原来是汉王的韩元帅,久仰久仰!”
看到双方已是互识,河南王随及笑道:“常山王,实不相瞒,您托付本王之事,着实有些为难。不过你不必忧虑。今日之所以请你过来,便是希望你与韩元帅见上一见,因为只有他,或许能助你一助。”
听得河南王之言,常山王顿时双眼一亮。在反复审视了韩信许久之后,他便急忙拱手言道:“韩元帅足智多谋,相信定能帮助在下。还望韩元帅切莫推辞啊!”
韩信在听完二人一番言语之后,立刻明白了那以重酬相托要事的正是常山王张耳。而河南王在常山王发了请求之后,立刻开始向韩信讲述事情的来龙去脉了。
“韩元帅有所不知!在韩楚大战爆发之前,常山王的领地突遭南皮陈余偷袭,而那陈余更是勾结了代王来瓜分常山王的领地。”
河南王申阳说到此时,稍稍停顿了一下。而常山王张耳则是接着对方话头,继续言道:“在下当时国力有所不足,因此只能苦苦支撑。奈何那贼子陈余势大,在下便只得四处求援。结果诸侯无一人相帮,不过在下也可理解,毕竟人人均有难处。但令在下万没想到的是,那诸侯之首的项羽,不仅不愿相帮,反而用计坑骗在下!枉我昔日一直对他西楚言听计从,想不到却落得如此下场,当真是报应不爽啊!”
闻得项羽肯骗了常山王,韩信很是好奇。而张耳一见对方不明就里,便只得继续释道:“在下派人去求援西楚,本指望项羽能派兵相援或是出面调停此事,可万没想到,他项羽口中答应出兵相助,结果却按兵不动,害得在下倾尽国力苦战陈余与代王兵马,最后落了个城破国失的下场!幸得禁卫军拼死一搏,在下方才逃了出来,如今在下的兵力,已经不足两千了。现在想来,那项羽不过是想让在下抱着一线希望,与陈余拼个两败俱伤,以便他日后独占领地罢了。”
常山王言罢之后,立刻露出了愤恨的表情。而韩信听到此时,也已经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那常山王您的意思是希望有人帮你夺回领地?!”
看到对方已经明白,常山王急忙回道:“韩元帅所言极是,这正是在下所求之事。只要韩元帅能助我打回领地雪耻,那在下愿自降为官或是归田为民,并且献出领地。而且在下还有一批钱粮藏于国内,外人均是不知其藏匿地点,只要能帮在下出了这口恶气,那钱粮也愿双手奉上!”
直到此时,韩信已经彻底明白了重酬是什么了。想到可以名正言顺得到大片领地,又能获得巨大的钱粮犒赏,这就难怪诸侯王都心动了。
河南王见韩信并未表态,便打算相助常山王美言几句。可未等他开口,那常山王却突然对着韩信躬身言道:“韩元帅,在下不想欺瞒于你。我之所以会国立受损,无法应付陈余,其实是因为在下听了项羽的指派,曾经援魏击韩。结果我大军被韩军所破,故而才实力不济。在下知道汉王与阁下都与韩王交情匪浅,因此才如实相告。如今在下已经认清了项羽和范增的真面目,决心不再受他们蛊惑,因此希望韩元帅不计前嫌,出手相助。不过,元帅若是对于在下抗韩一事有所怨恼,而不愿相助,那在下也绝无怨言。”
见常山王如此坦诚,河南王不免有些焦急。为了防止韩信因怨恨而放弃出兵,他便赶忙陈述道:“韩元帅可能还有一事不知,那陈余占了河南王领土之后,便拥立代王为赵王,而且还派使与西楚接触。种种迹象表明,他们是想投靠西楚,稳固自己的实力啊!”
其实韩信早已知晓了韩国灭魏与击败常山王援军一事。但他未想到的是对方居然敢于自己承认,这也足见对方是个志诚君子。而且得知了赵国要投靠西楚,便觉得必须要有所决断。沉思许久之后,韩信终于有了态度,而这也让常山王看到了希望。
“常山王既然已经知道了项羽与范增的真面目,那自然是好。庆幸大王您无恙,终归是不幸之中的大幸。至于帮大王夺回领土一事,在下难以自己做主。不过我欲派一名卫士,前往我王之处,说明此间之事。待到我王有了王命,在下一定相帮!”
听完韩信之言,常山王终于露出了笑容。同时向着韩信再三言谢,而且言明不要再叫他什么常山王,以示自己让位之意。而韩信在再三推辞对方的言谢之后,立刻命手下一名卫士,即刻前往刘邦之处,奏报此间事宜。
河南王申阳见到事有希望,立刻命人准备酒宴,并且言明是庆祝韩国脱险。而韩信再三婉拒不成,便只得入席了。
…
刘邦在得了三秦兵马之后,便马不停蹄的向着韩国进发了。而在快要到达韩境之时,韩信所派的卫士正好赶至。在得知常山王之事后,刘邦立刻陷入了迷茫,因为他对是否应该出兵相助张耳一事,十分的头痛。
“你们大家都说说,韩信派使前来请命。本王到底该不该助那张耳出兵?”
汉军诸将闻听刘邦相问,随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当日子房围魏救韩,那张耳匹夫居然听从西楚调遣,助魏抗韩,俺看不用帮他。如今的下场是他咎由自取!”
樊哙刚刚陈述了自己的意见,夏侯婴便随及接道:“我同意樊哙的意见,那张耳如今被项羽利用完了,没了价值便来投靠别人,这种人的话怎么能信。而他所谓的让土之说更是可笑。如今他已没有国土,我们打下之后,自然是我们的,用得着他让吗?!”
众将之中大多赞同樊哙与夏侯婴的意见,可周勃此时却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大王,微臣之见,我们还是可以帮一下那张耳的。毕竟他还有大批量钱粮相赠。就算没有这些,我们也不能放任那陈余和赵王。既然他们有了投楚之意,日后便会是我们的心腹大患!别的暂且不提,单说现在的赵国领土一事。他西临我三秦之地,东靠反抗项羽的三齐。倘若对方与西楚联手攻齐,那三齐定是朝不保夕。而一旦项羽解决了三齐,便又会腾出手来,攻击韩国的!而且到了那时,那赵王也可直击我三秦领土,我们便要面临多线作战的窘境。因此我觉得那赵土,的确是我们应该争取之地!”
樊哙等人虽然不愿帮助张耳,但对于周勃的领土见解还是很赞同的。
刘邦在听完众人意见之后,均是觉得有理。而最终,他选择询问萧何的意见,以作参考。
“萧何,你一向贤明有佳,而且不会被感情所左右,你且说说,我们究竟该如何处理此事。”
闻听刘邦询问自己,萧何微微沉思了一会。待到有了头绪之后,萧何便拱手回道:“大王,微臣赞成周勃的意见。这出兵伐赵一事,刻不容缓。不过微臣还有一些不同的见解,还望大王莫要怪罪。”
见到萧何说话如此小心谨慎,刘邦当下有些不悦。“萧何,虽说我现在是个王,但咱们是一起起义的兄弟。有什么话你只管明说,谈什么怪罪?!你这是在骂我刘邦摆架子了吗?”
听到刘邦的斥责,萧何随及笑了笑。跟着便沉声说道:“大王误会,只因微臣意见过于大胆。故而才会先礼后兵。其实微臣是想打下赵地,然后让那张耳做赵王,继续统领赵地!就连对方所说的钱粮也一并不要!”
众人闻听萧何之言,皆是惊讶无比。而樊哙更是第一时间便应声喊了起来。“不是吧,萧何!俺没听错吧?出兵俺可以理解!毕竟赵地是我们必争之地。可打完啥也不要,那咱图啥?难道将士的血都白流了吗?!”
刘邦在听完萧何的意见之后,并未急于表态,只在一声苦笑之后,方才缓缓言道:“你还别说,萧何你的想法确实很大胆。不过既然你有此意,想来必然有你的道理,你且说说,为何要如此?!难道你就不怕张耳得了领土,翻脸无情,或是和那陈余一样,投靠西楚吗?!”
萧何一见刘邦愿意听听自己的想法,当下轻笑了一声。就在众人都在苦苦等待他的解惑之时,他却只说了十六个字。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旧王旧民,换主不易!”(。)
第三百八十九章 砸开()
汉中王应允攻赵归张,韩医官言明救亡良方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本王明白,可是何为旧民旧王,换主不易呢?”
刘邦对于萧何言论多有不解。而萧何则在刘邦相问之后,不慌不忙的回道:“汉王可能不识那常山王张耳,此人有些才能,也颇为忠诚,最为难得的是他有些人望。自从此人治理辖地以来,还是很受百姓爱戴的。若是我们取了赵地强行占有,那治理起来自然是颇为费力,就算是对方甘愿送上,要同化百姓,安民行政,怕是也需要一些时间的。此刻,我们的大敌是项羽,而那范增又颇具谋略,一旦我们得了赵地,他们是绝不会给我们时间进行治理的。现今我汉军虽有兵力,但着实不宜过多分散,不然只会给对方可乘之机。因此,一旦楚国攻赵,我们便会变得两难,守住无法,弃之可惜。最终还是便宜了项羽。这也就是韩王当日灭魏不占,反而分魏的原因。那河南王与殷王不也正是因为佩服韩王,才拒绝出兵攻韩的嘛。”
萧何的言论切中了要害,而众人也是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打下赵地,依旧由张耳治理,除了能够事半功倍,尽早组织起有生力量以外,还可彰显汉王您的仁心。这无论对于张耳还是赵民,都是最好的收心之法!此次张耳被项羽弃之如履,相信他早已恨对方入骨,而我们帮他讨回封地,并且以仁相待,此人必定诚心相投!届时,赵地虽非汉王的,但却与汉王拥有无异,因为张耳会帮您治理好,而且还会成为抗击项羽的战力!至于那钱粮一事,自然是为了让他尽快恢复国力,以备不时之需了。”
刘邦与众人听完萧何之言,均是赞叹不已。而周勃对于萧何的一番言论,更是推崇备至。
“我周勃只看到了赵地之险要,比起萧何兄的见识,终究是差了许多。若真的能对赵地不治而治的话,那无疑是让我汉军实实在在的扩充了实力啊!”
樊哙闻得周勃之言,也随及自嘲道:“俺这脑子也就适合打仗,若论目光长远,还是萧何厉害。汉王,俺也赞成他的意见。”
见到众人皆是赞同萧何的意见,刘邦立刻拍案而起,随后对着韩信的卫士言道:“你稍作休息,本王即刻修书一封。然后你便回去告诉韩元帅,让他赵地给老子打下来,然后送给他常山王张耳!”
卫士听到刘邦的王命,急忙应诺退了下去。而刘邦在写完书信之后,便让卫士火速返回。自己则继续带领大军向着韩国进发。
一日之后,汉军终于到达了韩国边境。而此时,韩国已经得到了汉军前来相助的消息,因此派出了张允负责迎接汉军。
刘邦与张允相见之后,张允赶忙向着刘邦行礼。而刘邦看到张允居然依旧颇多礼数,随口直接言道:“小兔崽子,我和你家大王的交情匪浅,你小子又不是什么外人,别给我来这个虚的。你先告诉我,子房现在如何了??!!”
看到刘邦依旧是那么率直,张允立刻露出了笑容。可闻得对方询问张亮的情形,他便随及面露难色,唉声叹道:“汉王,我家大王战场中了对方的暗箭,自开战之后便高烧不退,昏迷不醒。回到韩都虽然已经退了烧,但却依旧不省人事。。。。。。”
得知张亮昏迷不醒,刘邦等人皆是万分焦急。此刻的刘邦与樊哙几人,根本顾不上安排军士,只将带军责任交托给了下面的军士,自己则强拉着张允,快马赶赴了韩都。
刘邦一行人到达韩都之时,丞相李由早已率领众臣候在城门了。待到张允为刘邦一一引荐之后,李由便赶忙躬身言道:“汉王仁义,不惜长途跋涉,出蜀援韩,实在是我韩国之幸。”
李由早就知道张亮与刘邦的关系,因此对于对方的溢美之词,完全是出于真心。而刘邦知道对方是张亮的老丈人,便急忙回礼言道:“李丞相切莫多礼。您是子房的岳丈,自然也是我的长辈。我与子房是莫逆之交,而且还是姻亲。昔日我遇险时,皆是得他相救,今日我刘邦援韩,不过是报了他恩情的万一。”
刘邦的一席话说的众人皆是十分感动。而樊哙此刻已是急于见到张亮,故而出声急道:“大王,咱还是快去看看子房吧,哦是韩王!俺。。。。俺挂念他。”
闻听樊哙之言,刘邦亦是焦急万分,见到众人均已行了礼后,便赶忙对着李由言道:“丞相,我们都想尽快见见子房,不知您能否帮助安排一下。”
李由本想先安顿下刘邦等人,但见到他们均是心系张亮,便只得带着他们前往了韩宫。
刘邦等人一入韩宫,率先见到的是张亮的五位王妃,这其中有的早已熟识,有得则是初次相见。此时她们皆是一脸的倦容,而且脸颊依稀还有哭过的痕迹。
韩淑在见到刘邦到来之后,赶忙上前相迎。而刘邦几人一见韩淑,便抢在她的前面先行躬身行了大礼。
宫中侍从与仕女见到堂堂汉中之王居然对着淑王妃行礼,心中皆是一惊。只因他们根本不曾知晓,在张亮刚为司徒之时,刘邦便与他们夫妻相识,而且刘邦非常敬重韩淑,不仅因为她曾贵为公主,更因她昔日巨鹿之战时,那不逊男儿的表现。
韩淑在见到刘邦等人行了大礼后,赶忙劝对方莫要如此。可刘邦却仍旧等到礼毕,方才立身言道:“淑公主辛苦了,请公主放心。我刘邦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