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魏宫廷-第9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边吃着酒菜,韩晁一边思念着故国的家眷。

    而就在这时,两名商贾打扮的人,从酒肆来走入,在韩晁邻座的位置坐了下来。

    『魏人?韩人?齐人?楚人?亦或是秦卫之人?』

    出于作为使者的本能,韩晁瞥了一眼那两人,心中立刻就浮现几个猜测,但也并未在意,毕竟雒阳跟博浪沙港市差不多,充斥着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人群。

    记得前一阵子,韩晁还在雒阳碰到了几个来自南阳的羯族人,通过攀谈,这才得知这些羯族人是专门押运一队奴隶到雒阳跟纶氏部落交割,途中顺便来见识见识雒阳这座现如今的魏国王都。

    而此时,那两名商贾已叫了酒菜,对坐交谈起来。

    “李兄,你这两年赴秦国做玉石生意,可是发大财了吧?”

    “王兄说笑了,上好的玉石,皆被秦国的蓝田君嬴谪捏在手里,咱怎么弄得到?咱啊,就是弄点边角货,运到齐国,糊弄糊弄那些齐人罢了……还别说,齐人喜好玉石,更甚于我魏人,这年头在齐国,要是你身上没佩戴一块成色好些的玉石,你都不好意思出门跟人打招呼。”

    “哈哈哈……”

    “话说回来,王兄近年在哪发财?”

    “发什么财?纯粹就是在「文半城」手底下讨生活。”

    “文半城?莫非就是当年传闻能买下半个大梁的安陵巨富,文少伯?”被叫做李兄的商贾吃惊地问道。

    “正是那位文公子。”被叫做王兄的商贾颇有些自得地说道。

    『安陵巨富文少伯么?』

    韩晁瞥了一眼那两名商贾,心中若有所思。

    世人只知道「安陵文少伯」乃是魏国最为除名的大商贾,却不知,此人乃是魏王赵润的御用商人,当年魏国暗中向他韩国出售一批国内军队淘汰的军备时,为了掩人耳目,走的也是文少伯的私船,而不是经手于魏国户部。

    不过话说回来,虽说文少伯被誉为魏国第一富豪,但只有少部分才知道,文少伯手中的财富,也并未完全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魏王赵润。魏王赵润手中捏着如此庞大的一笔财富,又有擅长贸易敛财的文少伯替他打理,因此,但凡是推行新政策时遇到金钱上的问题,那位魏国君王的底气十足。

    相比之下,他韩国的君主韩然,虽说夺回了王权,但国库并不宽裕,但凡是遇到国家需要投入资金的时候,还需要好声好气跟国内的大贵族商量,一想到这里,韩晁就为他韩国的君主韩然感到忧心。

    跟兵权在握、财大气粗的魏王赵润相比,韩王然的处境着实困难。

    而就在韩晁心中感慨之际,那名被叫做王兄的商贾一边吃着酒菜一边说道:“话说,李兄你听说了么,鄢陵军被北调了。”

    “就是凡事跟你们安陵对着干的鄢陵那座城池的驻军?”李兄笑着说道。

    “安鄢之争对吧?”王兄笑着说道:“这事都传到这边了么?其实啊,两城的恩怨早就化解地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义气之争,相比之下,还是当年陛下在两县边界弄出来的那块「界石」比较要命,导致两县的父老谁也不肯退让,去年我回安陵时,还代表安陵县跟鄢陵人拔河呢……”

    “谁赢谁输?”李兄笑着问道。

    “李兄你这不是明知故问么?”王兄有些尴尬地摆了摆手,随即岔开话题说道:“还是说回那个鄢陵军吧,你知道鄢陵被调往何处么?”

    “何处?”

    “北疆!”王兄压低声音说道:“鄢陵军被调往邯郸一带去了,看这样子,我大魏可能要跟魏国开战。”

    『!!』

    韩晁冷不丁听到这一句,面色顿时一变。

    而此时,那名李兄却将信将疑地说道:“不至于吧?不是说近几年我大魏不再对外征战么?当朝的陛下,也并非穷兵黩武之人啊。”

    “谁知道,想来陛下与朝廷,有他们的打算吧。”王兄耸耸肩说道:“反正,我大魏断然不可能打输……”

    正说着,他忽然注意到韩晁正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们,遂困惑地转过头去。

    见此,韩晁连忙拱手说道:“两位贤兄,却不知两位方才谈论的「鄢陵军北调」之事,是否属实?”

    可能是韩晁此刻一身魏人打扮,那两名商贾倒也不是很在意,其中那位王兄笑着说道:“当然属实,王某刚刚从安陵返回雒阳,在我启程前,鄢陵军就已经开始向北疆调军了,这会儿,怕是已经路经大梁了吧。”

    听闻此言,韩晁心中不禁有些惊慌。

    要知道,鄢陵军虽然名气不及商水军,但事实上这支军队的实力,却并不比商水军逊色多少,它同样也是当年「肃王军」一系的嫡系兵马,且军中人才济济,像上将屈塍、副将晏墨,皆是擅长统兵打仗的优秀将领。

    “魏韩两国当真、当真要开战么?”

    “说不准。”王兄喝了一口酒,又爆料出一个惊人的消息:“鄢陵军的事,我是十分肯定的。而除此之外,我亦听说,镇反军似乎也被调往北疆了,也不晓得是不是真的。”

    “镇、镇反军?”

    韩晁的心剧烈跳动起来。

    这也难怪,镇反军的统帅乃是南梁王赵元佐——虽说此人对外宣称已经卸下了军职,由上将庞焕执掌军队,但不能否认,只要南梁王赵元佐依旧活着,那么,镇反军就深深铭刻着这位王爷的烙印。

    而南梁王赵元佐,正是在三场北疆战役中力敌韩国,直接或间接促成魏国三场胜利的功臣——在这三场战争中,除了魏王赵润以外,就属此人功劳最大。

    一想到这样一个人物又被调往了北疆,韩晁就感觉自己心跳加快。

    浑浑噩噩返回驿馆以后,韩晁越想越感觉不对,急忙四下打听,经过打探之后他这才得知,那位王姓商贾所言分毫不差,魏国的鄢陵军跟镇反军,确实从安陵、定陶一带同时被调往北方。

    同时,他也打探到,相比较魏国这边的异常军事行动,他韩国亦将上谷军、代郡军、北燕军调到了武安、柏人、巨鹿一带。

    也就是说,过不了多久,在魏韩的边境,双方陈兵对峙的兵力,将接近三十万。

    『这到底怎么回事?究竟发生了何事?』

    得知此事后,韩晁心惊胆颤。

    他无法理解魏国为何忽然突然将大批军队驻扎于北疆,更无法理解,面对魏国的这个举动,他韩国的君主韩然,那位城府深而且善于隐忍的君主,此番居然没有考虑通过与魏国交涉化解矛盾,反而将上谷军、代郡军、北燕军南调,与魏国争锋相对。

    这到底怎么了?

    韩晁实在想不通。

    而与此同时,在梁郡的南燕一带,鄢陵军与镇反军在准备渡过大河时,正巧碰面。

    倘若换做是商水军的伍忌,哪怕是看到镇反军,也是装作没看到,自顾自渡河,毕竟他对南梁王赵元佐还是有不小的成见的。

    但鄢陵军的屈塍,却是一个很圆滑的人,在看到镇反军后,便将军队托付给副将晏墨,而他自己,则带着一队护卫前往镇反军那边,准备跟南梁王赵元佐打声招呼——正是因为他这份圆滑,使得他逐渐被魏国的上流贵族圈子所接纳。

    不过出乎屈塍意料的是,当他来到镇反军的帅旗所在时,他并未看到南梁王赵元佐,只看到了镇反军的上将庞焕。

    “庞将军。”屈塍笑着与对方打招呼。

    “屈塍将军。”庞焕点点头回应。

    倒不是刻意冷淡,只是庞焕并不擅长跟人攀感情,亦不屑那样去做。

    正因为如此,方才他注意到鄢陵军时,也没有主动派人去跟屈塍打招呼——还是那句话,镇反军虽然也被归入天策府,但因为南梁王赵元佐的关系,它跟其他魏国军队的关系并不是很融洽,彼此一直以来都是井水不犯河水。

    不过既然屈塍主动前来问候,庞焕当然也不好冷言相向,遂与屈塍并驾而行,有一句没一句地聊了起来。

    “屈塍将军,亦是准备前赴邯郸吧?”

    “是啊。……南梁王没有来么?”

    “王爷还在雒阳呢。”庞焕摇摇头说道:“此番的事,无需王爷出马。”

    记得前几年,南梁王赵元佐亦被魏王赵润勒令「非战争期间必须呆在王都」,但这次情况有点特殊,因为天策府的参将翟璜,一开始是对南梁王赵元佐下令的,不过南梁王赵元佐在了解了一下情况后,便对天策府表示「陛下这次用不着老臣」,便推脱了此事,只是叫庞焕代为掌兵。

    事后得知此事,庞焕也派人跟南梁王赵元佐验证过,确有其事。

    因此,庞焕对此心中也有些纳闷。

    “无须南梁王出马?”屈塍有些惊讶。

    因为现如今在北疆的,就只有燕王赵疆,然而这位王爷,虽然是一位勇将,但却谈不上是一位具有战略眼光的统帅——具有战略眼光的统帅,自从禹王赵元佲过世之后,他魏国就只剩两个半,一个是魏王赵润,一个是南梁王赵元佐,还有半个,则是调到天策府的翟璜。

    其他的人嘛,稍微还差点,哪怕是在《轶谈》中被吹上天的名将司马安、韶虎、伍忌、屈塍等人。

    大队人马徐徐渡过大河,朝着邯郸进发。

    而屈塍与庞焕,则先行一步,前往邯郸与燕王赵疆会晤,商议一下具体的任务分配。

    在经过一日半的赶路后,屈塍与庞焕便先行抵达了邯郸,见到了燕王赵疆。

    “南梁王不曾来么?”

    在见到庞焕时,燕王赵疆语气复杂地问道。

    曾几何时,燕王赵疆对南梁王赵元佐是充满怨恨的,只因为后者在第二次北疆战役时,企图拿赵疆与其麾下的山阳军、南燕军为弃子,吸引韩军的注意力达到不可告人的战略目的,从而导致山阳军与南燕军几乎在那场战役中伤亡殆尽,甚至于,与赵疆亲如兄弟的宗卫,亦有好几人在那场战役中英勇战死。

    可是在第三次北疆战役时,鉴于「肃王赵润被陷巨鹿」这个由韩将暴鸢、靳黈投放出来的假消息,燕王赵疆为顾全大局,强忍着怨恨与南梁王赵元佐精诚合作,还别说,只要南梁王赵元佐改变他那种损人利己的用兵方式,他还真是一位出色的统帅。

    而在那次战役中,燕王赵疆与南梁王赵元佐,亦配合地相当不错。

    正因为这样,得知南梁王赵元佐选择留在雒阳继续养老,燕王赵疆既是松了口气,但隐隐也有些遗憾——撇开成见不谈,他还真希望能向这位伯父请教一二。

    可能是见燕王赵疆的态度还算客气,并不像前几年那样对他们充满怨恨,因此,庞焕稍微解释了一下南梁王赵元佐的情况:“自从禹王爷过世之后,王爷的身体就大不如前了,据身边的人说,王爷近段时间除了陪伴夫人与小姐外,就只是在府上看看书,要么写写画画……”

    “哦。”

    燕王赵疆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其实他也听到类似的风声,得知南梁王赵元佐在自从禹王赵元佲过世之后,确实性情大变,用魏王赵润的话说,南梁王赵元佐仿佛是失去了活着的意义,每日浑浑噩噩,甚至于有时候感觉有点痴呆。

    至少在精神上,确实远不如当年了。

    『……也是到岁数了。』

    暗自摇了摇头,燕王赵疆结束了寒暄,将屈塍、庞焕二人请到了住所的偏厅,命人取来了邯郸一带的地图。

    “遵照陛下的王令,我等三军近段时间需驻扎在边境,对韩国施压……”说罢,燕王赵疆在地图上指了两个位置,说道:“邺城、肥城两地,乃此地冲扼,前者可迅速支援邯郸,协助邯郸钳制武安,后者,可牵制巨鹿,不得不防,两位将军,可自行商议。”

    听闻此言,屈塍与庞焕对视了一眼,随即便有了决定:由屈塍的鄢陵军驻守邺城,配合邯郸钳制武安,而庞焕的镇反军,则驻守肥城,牵制巨鹿。

    “陛下还有什么嘱咐么?”

    庞焕问赵疆道。

    赵疆想了想,说道:“未曾出鞘的剑,其实威胁最大,因为外人并不清楚鞘内究竟是一柄木剑,还是一柄神兵……此番对韩国也是如此,陛下要求我等每日在驻守之地操练,逐步向韩国施加压力,虽说并不禁止出现小规模冲突,但就目前而言,陛下并不允许大规模交兵。是故,暂时莫要过分挑衅韩国。”

    屈塍与庞焕对视一眼,了然地点了点头,毕竟他们也明白,跟韩国打仗,除非是在做足准备、打算一口气吞掉这个国家,否则,小打小闹是毫无意义的。

    当日,燕王赵疆在府上设宴,与屈塍、庞焕喝了几杯。

    而待等次日,屈塍与庞焕则相继向燕王赵疆告辞,分别返回军中,准备进驻邺城、肥城事宜。

    此时的韩魏边境,到处都是两国的细作,是故,鄢陵军与镇反军抵达北疆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韩军主帅乐弈的耳中。

    在得知此事后,韩将主帅乐弈很是凝重,毕竟魏国再次向边境调集了军队,而且调集的军队,还是鄢陵军、镇反军这样的精锐之师。

    加上燕王赵疆的河内军,魏国如今驻扎在边境的军队,已经达到了十五万人数。

    这已经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量了。

    在这种情况下,要说魏国对他韩国没有歹意,说实话乐弈都不信。

    “继续打探,严密监视魏军的一举一动!”

    “是!”

    在韩将乐弈的命令下,韩国的密探、细作倾巢而动,日夜监视着魏军的动静。

    不过就了解到的情况而言,魏军暂时并没有什么异动,每日只是在邯郸、邺城、肥城一带操练那三支军队。

    相比之下,魏国从梁郡、颍水郡源源不断输运至此的辎重与粮草,更让乐弈感到压力剧增。

    因为从去年入冬前起,魏国就已经在向前线运输辎重粮草,而现如今已经到了第二年的四月份,可魏国却还在做这方面的准备。

    可想而知,这场仗要么不打,一旦打起来,那可就是「灭一国」的战争了。

    待等到五月初时,正当乐弈在规划着种种防御设施时,他忽然收到了消息。

    “报!驻守邯郸的魏军,在其操练时,细作发现其中出现大量铁甲战车。”

    “什么?”

    乐弈闻言后面色一变。

    别看战车这种东西,早已经被淘汰,但是魏国的铁甲战车,近些年却隐隐有着重新投入战场的迹象。

    比如龟甲车、比如武罡车,这些战车简直就是骑兵的克星,只要配合这些战车,魏国的步兵都能将韩国的骑兵打地满地找牙,不容乐弈不提高警惕。

    想到这里,乐弈立刻乔装打扮,前往邯郸一带,近距离窥视魏军的操练。

    果不其然,只见在燕王赵疆麾下河内军的日常操练中,又多了数百辆龟甲车——这些魏军,似乎正在训练着如何配合战车,硬吃防守方兵力。

    『例行操练……呵呵。』

    乐弈心下暗暗冷笑,因为对面的魏军,这明摆着就是将他韩国作为假想敌在训练着,目的不言而喻。

    而除此之外,乐弈亦注意到河内魏军军中多了许多巨型的抛石机,就是那种只要击中,一弹就能摧毁城墙的可怕战争兵器。

    纵使是名将乐弈,亦感觉有点毛骨悚然。

    回到营寨后,他一边回忆,一边亲笔写下书信,命人日夜送到蓟城,送到韩王然手中。

    在看到这封书信后,韩王然亦是压力剧增。

    毕竟魏国正在远远不断地增强驻疆军队的军备,明摆着是在为一口气吞掉韩国而积极备战,这让韩王然坐立不安。

    鉴于这个情况,韩王然毅然决定,从并不宽裕的国库中,拨出大笔开支,打造战争兵器,增强驻疆军队的实力。

    魏韩对峙,由此开始。

第186章:魏韩对峙(二)【二合一】() 
    “申相。”

    “申相。”

    就当韩王然正在处理政务的时候,他韩国的丞相申不骇亲自来到了这座宫殿,使得殿内出出入入的宫人们连忙向这位老丞相行礼。

    听到动静,韩王然亦抬起头来,此时就看到申不骇走到御案前,拱手拜道:“大王。”

    “……”

    韩王然瞧了申不骇几眼,看出这位老丞相欲言又止,遂会意地说道:“你等且暂先退下,寡人有要事与申相叙论。”

    “是,大王。”殿内的宫人躬身而退。

    『这是一位勤勉的贤君呐……』

    看了一眼摆满在韩王然御案上的各种奏章,申不骇先是感慨了一句,随即,他收敛了心神,拱手说道:“大王,听闻大王您方才下令国库拨出一笔钱款,用来打造战争兵器……”

    “确有此事。”

    韩王然从御案后站起身来,抬手示意老丞相在殿内一旁的席位坐下,而他亦在对面坐了下来,点点头说道:“据巨鹿城传回来的消息,魏国又新调了鄢陵军、镇反军这两支五万人的精锐之师,驻扎于邺城与肥城。……昨日,乐弈将军的书信送到了蓟城,他在信中言道,魏国将大量的铁甲战车与巨大抛石机运到了边境……”

    说到「铁甲战车」跟「巨型抛石机」时,韩王然不禁又回忆起上一场魏韩战争。

    在那场战争中,魏国的步兵配合铁甲战车,组成了一股钢铁洪流,以无可匹敌的架势,生生碾压韩国的军队,邯郸军拼尽全力,亦无法抵挡。

    而那巨型抛石机,后来魏军在对邯郸施压的时候,只尝试过抛射一两枚石弹,当时的景象,那真是地动山摇,非但邯郸城内的百姓为之惶恐,就连兵将,就连韩王然与宫廷士卿,亦为之色变:那当真是恐怖的兵器。

    可能真是出于对魏国战争兵器的这份忌惮,促使韩王然在收到了将军乐弈的书信后,当即果断决定加大军费方面的开支。

    “原来如此。”

    在了解了详细情况后,韩相申不骇微微点了点头,其实他早就知道,面前这位他韩国的君主向来对于国库的钱精打细算,绝不会无谓的挥霍,他只是吃惊于这位君主此番居然要拿出那么一大笔钱来补充军费,故而前来询问个究竟,或者二人再合计合计,看看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但是在了解了情况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