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魏宫廷-第9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弘润!”

    赵昭忍不住叫了一声,且加重了语气。

    因为他逐渐感觉出,眼前这位兄弟似乎真打断将其扣下。

    “我还无法离开齐国。”他犹豫着说道:“以弘润你的眼界,断然不可能看不出齐国目前的处境。如今的楚国,根本不敢得罪大魏,若暘城君熊拓有所企图,必定是针对齐、鲁、越三国,其中,齐国首当其冲”

    赵弘润淡然自若地饮了一口酒水,与赵昭那焦急的表情明显呈反比。

    这也难怪,毕竟他曾经是魏国的皇子、如今是魏国的君主,他只需要对魏国负责、对魏国千千万万的子民负责,至于齐国的生死存亡,那与他何干?

    说得再难听点,也就是齐国这次的回光返照还算及时,倘若当初赵弘润还在巨鹿时,齐国就招架不住楚国的军队,那么,到时候攻灭齐国的,也不一定是楚国的军队,很有可能就是他赵弘润麾下的商水军与鄢陵军。

    因此,对于赵昭所讲述的这些齐国如今的艰难处境,赵弘润还真不在乎。

    不可否认,他确实敬重上代齐王吕僖,但若是说这份敬重会使他不自觉地庇护齐国,那就太可笑了——他是魏国的君主,他所注重的,永远是魏国的利益!

    只要合乎魏国的利益,就算他日攻打齐国,他照样丝毫不会手下留情。

    “齐国需要我,弘润。”赵昭正色说道。

    把玩着手中的酒盏,赵弘润徐徐说道:“多年不见,六哥自负了许多啊。”

    “怎么?”赵昭不解地询问道。

    只见赵弘润哂笑道:“六哥你说了那么多,愚弟只听出一层意思,仿佛齐国能否在楚国的攻势下仅存,六哥你至关重要”

    一听这话,赵昭稍稍有些脸红,连忙摆手说道:“愚兄绝没有这个意思,能否击退楚军,保卫齐国,靠的是齐人齐心合力”

    听闻此言,赵弘润笑眯眯地说道:“哦,那也就是说,六哥在齐国的意义也不大,既然如此,索性就安安心心呆在大魏吧,愚弟可以保证地说,六哥对我大魏,至关重要”

    “呃”

    赵昭顿时语塞,在目视了眼前这位兄弟许久后,苦笑说道:“弘润,你跟父皇真是越来越像了愚兄说不过你。但是,我还是希望能回齐国”说到这里,他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先王僖过世之时,曾嘱托愚兄守护齐国,当时弘润你亦在旁。当年愚兄赴齐时,临淄人人轻贱,唯独先王厚待于我,这份恩情,愚兄不敢忘却”

    说罢,他偷偷看了一眼赵弘润的表情,幽幽说道:“愚兄此番回大魏吊丧,临淄诸人并无阻拦之意,皆以赤诚之心相待,唯期盼愚兄能尽快返回齐国,与他们同度艰难;然而,愚兄到了大魏后,却被弘润你扣下,此事若是传出去,怕是会有人指责弘润你”

    “我不在乎。”

    打断了赵弘昭的话,赵弘润淡淡说道:“这天底下,看不惯我赵润的人如过江之鲫,他们算老几?纵使他们日日咒骂,我照样吃得下、睡得安,反之,若谁惹我不痛快,我就发兵灭之!”

    “”赵昭完全没有想到赵弘润居然会是这种反应,苦笑着说道:“这可并非明君主所为。”

    “明君?嘿!”赵弘润哂笑一声,淡然说道:“父皇在位二十余年,兢兢业业,还不是仍旧有一小撮人在背地里指责他为昏君?除非圣人,否则谁能令这天下人人皆信服之?反正我从未奢望去当一个什么明君,父皇将王位传给了我,那么我就肩负起兴旺国家的责任,仅此而已。若以后后人说我暴虐,我也无所谓,只要我切实履行了作为君王的职责,那我就问心无愧,就像父皇那般”

    听闻此言,赵昭脸上的苦笑之色更浓了。

    虽说君子可欺之以方,但这世上,总是难免会出现一些另类,就好比眼前的这位兄弟赵润,他简直就是软硬不吃、油盐不进——在已贵为君王的情况下,丝毫不注重名声,这种另类的家伙如何招架?

    想了想,赵昭只能说道:“如此,对大魏的名誉也不好”

    “六哥想多了。”赵弘润笑笑说道:“如今谁敢说我大魏的不是?虽然我一张口,堵不住天下悠悠众口,但,我大魏不还有四五十万的军队嘛这四五十万张嘴,不见得招架不住那所谓的悠悠众口。”

    “”赵昭无言以对。

    他再次发现,想要说服眼前这位无论是才智还是口舌之利皆毫不逊色于他的兄弟,这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想了想,赵昭低声说道:“弘润,想当年,若无齐国的帮助,我大魏”

    然而,就在他正要抒发一下感情时,却被赵弘润突然打断:“行了六哥!总之,六哥你就老老实实呆在大梁吧!”

    赵昭被赵润这一句话堵得半响喘不上气来。

    当日,兄弟俩颇有些不欢而散的意味。

    晚上在返回睿王府的途中,赵昭的妻妾嫆姬与田菀聊起了方才她们女眷间的接触。

    纵使是性格胆怯的田菀,亦颇为喜悦,因为赵弘润的那些后妃们,对待她俩都很亲切,就仿佛姑嫂一般,硬要说有什么不适,只能说,田菀还不能适应魏后芈姜那面无表情的模样:“即便明知那位魏后素来面无表情,并非是可以针对我等,但还是隐隐有些畏惧。”

    嫆姬亦是连连点头。

    其实她也明白,单单看赵梁兄妹当时腻着那位魏后芈姜,就能得知这位魏后毕竟是善良之人,毕竟孩童在某些方面其实更加敏锐,但不得不说,那位魏后终日板着脸的模样,确实有点吓人,虽然对方其实并无恶意。

    这不,临走前还赠送了她们许多小礼物,既有正常向的珍贵首饰,也有在二女看来非常诡异的诸如巫毒娃娃等物——其实嫆姬与田菀感觉地出来,可能还是那个丑陋诡异的巫毒娃娃在那位魏后心中的分量更重,但因为实在是太诡异了,以至于嫆姬与田菀二女完全不敢带在身边辟邪。

    “夫君那边呢?”在聊完了她们那些女眷的相处后,嫆姬好奇地询问丈夫,询问丈夫与那位阔别已久的兄弟再次重逢的叙旧过程。

    面对妻子的询问,赵昭默然地摇了摇头。

    见此,嫆姬与田菀收起了脸上的笑容,后者小心翼翼地说道:“莫非因长年未见而渐渐疏远了?”

    赵昭苦笑一声,再次摇了摇头。

    他感觉得出来,八弟赵润对待他,依旧如当年那般亲近,但恰恰就是这份亲近,让他倍感压力。

    此时,瞧见丈夫再次摇头,嫆姬亦猜到了原因,低声说道:“莫非是那位魏王要扣下夫君?”

    听闻此言,还未等赵昭开口,就见田菀睁大了眼睛,不解地问道:“为何?”

    在拍了拍妾室田耽的手背后,赵昭叹息地解释道:“当年我大魏势弱,我不得已前往齐国作为质子,换取齐国协助,牵制楚国,但这些年来,我大魏日渐强盛,已经不需要齐国的帮助了因此,弘润希望我返回魏国。”

    听了这话,嫆姬与田菀皆沉默了,她们不知该说什么,因为归溯原因,并非是那位魏国的新君对她们夫君有何不满,相反地,反而是那位新君顾念旧日兄弟之情,希望他回归魏国罢了——其实这应该是一件好事。

    “夫君有何打算?”

    在沉默了片刻后,嫆姬低声问道。

    赵昭微微叹了口气,说道:“这些年来我在临淄,亦时常思念大梁,但眼下尚不是时候。”

    嫆姬当然明白丈夫口中那句尚不是时候指的究竟是什么,无非就是她齐国目前局势危难罢了。

    倘若她齐国如今能跟魏国一样强盛,她丈夫或许早已带着她们返回魏国了。

    看着丈夫忧愁满面的模样,嫆姬心中亦不好受,暗暗责怪父亲先王吕僖——若当年吕僖不曾将她嫁给赵昭,且后来也不曾托孤给后者,她的丈夫就不必受到这等折磨。

    但反过来一想,若非她父亲当年力排众议将她嫁给了赵昭,她也碰不到似赵昭这般温柔优雅的夫婿。

    所以说,嫆姬心中也是万般纠结,不知该埋怨父亲还是感谢父亲。

    但话说回来,无论感谢还是埋怨,事到如今皆以无济于事,作为妻室,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支持丈夫的决定,无论他选择回归齐国,亦或是回归魏国。

    当晚回到睿王府后,嫆姬与田菀自去哄赵梁兄妹睡觉,而赵昭,则与费崴、曹量等几名宗卫在书房谈论起了此事。

    当赵昭说到他兄弟赵弘润很有可能将他扣在魏国时,费崴、曹量等宗卫们面面相觑。

    倘若说赵润意图加害他们家殿下,那么众宗卫自然是气愤填膺,哪怕牺牲自己也要保护自家殿下一家杀出大梁,可问题是,听赵昭的话意,那位新君明摆着是要重用他们家殿下——或者干脆地点说,只要赵昭愿意留在大梁,那位新君将不吝赏赐。

    在这种情况下,费崴、曹量等众宗卫们亦是不知所措,一个个挠着头,不知该说什么。

    难道他们要指责那位新君过于顾念兄弟之情不成?

    思考了许久,赵昭做出了决定:“明日我先去拜见母亲,带母亲一同拜祭父皇,此事了了之后,我再去见见弘润,向他辞行实在不行,咱们偷偷走。”

    宗卫长费崴苦笑着说道:“家主,如今的大梁城内城外,可不比当初,据方才酒席筵间卫骄、吕牧、穆青那几个家伙所言,大梁城内外,如今可是驻扎着十万禁卫军,想要在这十万禁卫军的眼皮底下偷偷溜出城,怕是难如登天”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

    宗卫曹量接过话茬,表情古怪地说道:“最糟糕的是,即便我等侥幸溜回临淄,却因此惹恼了那位新君。您是知道的,那位八殿下小时候就脾气不好,更别说如今已贵为我大魏的君王我估摸着啊,若咱不告而别,偷偷溜回临淄,事迹败露倒还不算什么,但若是成功,那位八殿下迁怒齐国,一怒之下派出军队攻打齐国,那齐国可就真的”

    他没有说下去,但相信在场的人都能明白他的意思。

    要知道,魏国目前与齐国交恶、且是楚国的盟友,也就是说,魏国不是没有可能出兵攻打齐国。

    听闻此言,赵昭更加头疼了。

    而与此同时,赵弘润刚刚从凤仪宫返回,前往甘露殿,今日与赵昭相见,让他情绪有些混乱,需要静下心来好好捋一捋思绪。

    然而,待等来到甘露殿时,却见有一人早早等候在前殿,定睛一瞧,却是内朝大臣介子鸱。

    “介子,还未回府?”

    赵弘润随口打了声招呼。

    介子鸱笑了笑,拱手说道:“得知陛下今日在雅风阁单独宴请睿王,臣特意等候在此,为陛下排忧”

    说到这里,介子鸱走上前一步,低声说道:“其实睿王的事,很好解决只要将齐国变成魏土,睿王不就只能呆在我大魏了吗?”

    赵弘润深深看了一眼介子鸱,哂笑着走入了内殿。

第139章:去与留【二合一】() 
    对于赵弘润哂笑一声便走入了甘露殿的内殿,介子鸱也不感觉意外,毕竟眼前这位新君可不是什么好糊弄的对象,很有可能早已猜到他的心思。

    当然,他介子鸱并无不可告人之事,自然,也无需惶恐什么。

    在殿中整了整衣冠,介子鸱跟在赵弘润背后走入了内殿。

    此时的赵弘润,已经走到内殿的窗口旁,推开窗户感受着夜里的凉风,似乎是想借这凉爽的夜风,驱散心中的几分烦恼。

    “陛下,您以为臣的建议如何?”

    走到赵弘润身后,介子鸱拱手问道。

    赵弘润稍稍转头,用眼角的余光瞥了一眼介子鸱,用带着几分无可奈何的语气说道:“介子,你还未放弃啊?”

    介子鸱眨了眨眼睛,脸上带着几分困惑说道:“陛下说的,微臣不明白……”

    『不明白?我看你心中明白地很!』

    赵弘润无语地翻了翻白眼。

    其实在介子鸱当初提出「迁都邯郸」时,赵弘润就隐隐有这个感觉,虽然当时介子鸱立刻改口说那只是一个玩笑,但赵弘润却并不这样认为。

    介子鸱何许人?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非常稳重的人,岂会开这种玩笑?

    由此可见,当日介子鸱故意提出「迁都邯郸」,只是为了看看当时殿内众人的反应,包括那句「更进一步」——这位楚国出身的年轻大臣,有着非常令人震惊的雄心抱负。

    想了想,赵弘润问道:“介子,你希望我大魏统一中原么?”

    介子鸱愣了愣,起初打算打诨装傻掩饰过去,但他忽然注意到了赵弘润那看起来颇为严肃的表情,顿时心中一凛,在略一迟疑后,拱手说道:“臣盼望陛下统一中原,建立前所未有的不朽霸业!……这是臣此生唯一的夙愿!”

    『……』

    赵弘润下意识地转头看了一眼介子鸱,他发现,介子鸱的目光很是炙热,这份炙热中仿佛又带着几分狂热。

    他忽然想到,如今他信任的这些臣子们,大多都是在他此前确立了太子地位后这才转而效忠于他,先前似温崎、张启功、寇正等人,也是出于其各自的目的,唯独介子鸱,是主动投奔于他——甚至于,在当初他还在排斥继承王位之事时,就已经在为他出谋划策。

    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当年求贤若渴的赵弘润,他万万也不会想到,苦求贤才未果的话,只是无心将百余万楚国平民迁入了魏国,而这些人当中,就有介子鸱这位才智超乎寻常的奇才。

    “还不是时候……”看了一眼窗外天空的夜色,赵弘润淡然说道。

    “臣明白的。”介子鸱笑着说道:“陛下您可知,当微臣得知陛下将「文德殿」改成「昭武殿」时,心中激昂,足足一宿皆无心睡眠……不过我大魏眼下需要积蓄力量,是故陛下才改年号为「兴安」……”

    “……”看着介子鸱微微张了张嘴,赵弘润不知该说什么。

    其实平心而论,赵弘润之所以将年号定为「兴安」,只是他觉得近十年来他魏国过多于出兵征战,以至于虽然使国家开辟了新的疆域,但事实上民众的生活条件并没有提高,甚至于,反而隐隐有所下滑。

    因此,他决定休养生息几年,致力于提高国力、提高国内民众的生活条件,可是这话到了介子鸱嘴里,就仿佛他这些行为,纯粹是为了日后吞并中原诸国做准备似的。

    吞并诸国、统一中原,这是一件容易的事么?

    只要他魏国稍稍露出这方面的意图,顷刻间就会成为天下公敌,哪怕是如今的盟友楚国与秦国,恐怕也会立刻与魏国翻脸——这是一条注定孤独的霸路。

    单凭一国之力,倾吞天下,这哪里是那么简单的?

    就连赵弘润本人,对此都没有什么信心。

    当然,他可以寄希望于他的后人,比如儿子赵卫、再比如赵卫日后的儿子,自他开始,集他魏国数代君王之力,一步步去实现这个目标,这倒是一个还算稳健的办法。

    因此,似那般长远的抱负,赵弘润并没有奢望过,跟先王赵偲一样,他也是一个很务实的人,眼下,他只希望能增强魏国的国力,提高国内民众的生活条件,至于吞并诸国、统一中原这件事,若有机会,他当然不会放过,但若是没有合适的时机,他会做出与他父王相同的决定:将希望寄托于下一代。

    但不知怎么着,介子鸱对他的信心,竟比他自己对自己的信心还要坚定。

    “介子,陪朕小酌片刻。”

    在看了几眼介子鸱后,赵弘润说道。

    听闻此言,介子鸱拱手拜道:“臣遵命。”

    片刻之内,大太监高和便吩咐宫人送上了一些酒菜与干果,赵弘润与介子鸱对坐于靠窗的案几前,一边小酌一边聊了起来。

    “你早就猜到朕与睿王今日将不欢而散?”

    饮下一口酒,赵弘润淡然问道。

    介子鸱伸手提过酒壶,为眼前的陛下斟满酒樽,同时口中说道:“睿王赵昭,乃是重情重义之人,臣尝听说,齐王吕僖在世时,待他这位女婿如同亲子,且过世时,亦将齐国托付于他,似这般,睿王又岂会轻易舍弃齐国?”

    “……”抿了一口酒水,赵弘润默然不语。

    说真的,齐王吕僖待女婿赵昭还真是没话说,单说一件事,齐国的飞熊军,以往皆是由历代齐王亲掌,但这一代,齐王吕僖偏偏将兵权交给了女婿赵昭,要知道飞熊军在齐国的地位,相比较魏武军在魏国有过而无不及。

    魏国会将魏武军交给一位别国的公子么?断无可能!

    就算魏武军在魏国,其实并不能称得上是独一无二,但无论先王赵偲还是现任的君王赵润,都没有可能将他交给外人——如今担任魏武军主将的韶虎,乃是禹王赵元佲的宗卫长,值得信任,但当这位老将日后过世,赵弘润还是会收回魏武军,叫心腹之臣接掌,比如吕牧、穆青等等。

    毕竟「魏武军」对魏国的意义太重了。

    因此,当得知齐国吕僖将飞熊军交给女婿赵昭时,魏国这边也很震惊——这也正是赵昭在齐国遭许多人嫉恨的原因,这家伙实在是太受到齐王吕僖的恩宠了。

    但反过来说,这也足以体现齐王吕僖的魄力,若非是他百般恩宠女婿赵昭,又岂能在他过世之后,将赵昭这位女婿牢牢栓在齐国呢?

    这某种角度来说,这也算是「君子可欺之以方」,只要找对了办法,似赵昭这等性格磊落的君子,其实是非常容易摆布的。

    当然,这只是赵弘润个人的揣测,稍稍带有几分恶意的揣测,毕竟他六哥赵昭也不是傻子,齐王吕僖是否是真心待他,他又岂会看不出来?

    比如说齐王吕僖临终时那句:若公子白可教,则佐之;否则,则细心教导你与嫆姬之子,继承王统。

    单单这句话,就足以击沉赵弘润对齐王吕僖的恶意揣测。

    良久,赵弘润沉声说道:“朕准备将其扣下……”

    介子鸱了然地点了点头。

    而此时,就听赵弘润微叹一口气,似自言自语般说道:“然而并不能使其屈服,对么?”

    介子鸱轻笑着摇了摇头。

    事实上,对待赵昭这等君子就是这样,你找对办法了,十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