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魏宫廷-第7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弘润微微皱了皱眉头。

    次日天明,赵弘润决定带着芈姜、雀儿二女以及幼子赵卫,入宫拜见沈淑妃,顺便看看他的父皇。

    结果当他们来到皇宫时,却被一干墨甲禁卫给拦在宫门外,原因是没有通行令牌。

    当时,宗卫种招大感惊愕,手持「肃王府」的令牌,对那名禁卫统领微怒道:“你眼睛瞎了么?这不是?”

    然而,那名禁卫统领却摇了摇头,说道:“并非此物。”

    听闻此言,种招心中大怒。

    要知道,想当初他们出入皇宫时,有时甚至连令牌都不需要,那些禁卫一瞧见他们,就会当即放行,可今日倒好,即便出示了令牌,仍被阻拦在宫门外。

    就在种招即将发作时,赵弘润走下了马车,他一边安抚愤怒的宗卫种招,一边询问那名禁卫统领道:“不知你口中的令牌,却是何物?”

    那名禁卫统领显然是认得赵弘润,当即面色一正,拱手行礼道:“施肇(zhao),拜见肃王殿下。”

    “施肇?你是陈留施氏族人?”赵弘润好奇地询问道。

    那名叫做施肇的禁卫统领恭敬地回答道:“是的,肃王殿下。”

    赵弘润上下打量了几眼施肇,随即若有所思地问道:“你与施融、施奋、施亮三位大人如何称呼?”

    施肇恭敬地回答道:“家父名讳融……”

    “原来是陈留施氏的公子。”赵弘润恍然大悟,随即笑着说道:“不知令尊以及两位叔父身体可好?在大梁么?还是在陈留?”

    施肇闻言,脸上露出几丝尴尬之色,恭敬回答道:“家父在陈留,二叔去了上党,至于三叔……如今在安邑,唔,在桓王殿下身边。”

    『陈留施氏的三兄弟,当真决裂了?』

    赵弘润闻言不禁有些吃惊。

    这件事他多少了解一些:由于当年爆出雍王弘誉并非施贵妃所生,再加上雍王弘誉那时候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并未出席施贵妃的殡丧之事,引起了陈留施氏三兄弟中二爷施奋与三爷施亮三人的不满。

    事后,陈留施氏便分了家,施氏三兄弟分道扬镳,大爷施融仍然在太子弘誉这边,而二爷施奋,则前往上党,与桓王党贵族合作经营酒业生意,而三爷施亮更干脆,直接投奔了赵弘润的弟弟桓王赵弘宣——像济阳李氏等许多不肯向太子弘誉低头的原东宫党那样。

    因为涉及到自己的弟弟桓王赵弘宣,赵弘润不便再多问,岔开话题道:“施统领,你方才所说的令牌,不知是出自何处?是宗府签发么?”

    施肇恭敬地回答道:“回禀肃王殿下,并非是宗府签发,而是由垂拱殿签发……当然,若是肃王殿下有东宫的令牌,也可出入。不然……”他脸上露出几许为难之色,讪讪说道:“卑职实在无法交差。”

    听闻此言,赵弘润心中不觉有些惊讶。

    太子弘誉对皇宫的掌控,已到了这等地步?

第1377章:大梁见闻(二)() 
出入皇宫的令牌,泛称「出入宫令」,以往并非只是由一处签发,事实上,垂拱殿(魏天子时)、内侍监、宗府等都能签发,而赵弘润曾经的出入宫令,就来自于宗府。

    但据施肇所言,在这一年多来,太子弘誉以「宫内制度混乱」为由,整顿了令牌签发一事,剥夺了宗府与内侍监在这方面的权利,如今只有东宫与甘露殿才有资格颁发自由出入皇宫的令牌。

    甚至于,就连内侍监的人要临时出宫,也得特地派人到东宫登记备案,临时获取一块令牌。而待等那名宫人回宫的时候,这块令牌还得归还到东宫。

    这让赵弘润大感意外。

    要知道,宗府失去了这项权利倒是还无所谓,可对于内侍监来说,这却是失去了一个巨大的权柄——这分明就是以东宫变相限制了内侍监的职能。

    『果然内侍监也被打压了……』

    赵弘润暗暗说道。

    其实从理智分析这件事,赵弘润倒是倾向于太子弘誉这种制度的改变,因为以往的内侍监,权利实在是太大了,别看大梁当初由三卫军负责城内、皇宫的治安,可事实上,内侍监皆有权调动这三支军队。

    就比如王皇后,曾经就以内侍监调动宫内的巡检禁卫,暗中派遣了两三百名禁卫前往顿丘,诛杀了曲梁侯司马颂满门。

    在没有经过魏天子首肯的情况下,内侍监居然调动宫内禁卫诛杀了一位地方王侯,若非事实,谁敢相信?

    因此,设法约束一下内侍监这个庞然大物,赵弘润倒也不认为是一件坏事。

    可问题是,这件事牵连到赵弘润,让赵弘润无法入宫,这就有点不快了。

    不过当他得知施肇已派人通知了垂拱殿后,赵弘润倒也没有发作,他也想看看,此刻身在垂拱殿的太子弘誉,是否会将他拒之于皇宫门外。

    于是,赵弘润索性与施肇聊了几下,希望从他口中得知一些事,比如说陈留施氏三兄弟分道扬镳的事。

    对此,施肇虽然有点尴尬,但还是知无不言地回答了赵弘润的疑问,毕竟陈留施氏三个兄弟分家的事,如今在魏国、尤其是在大梁,也不算什么秘密。

    值得一提的是,家族分裂的并非只有陈留施氏,郑城王氏——确切地说如今应该称作「(上党郡)泫氏王氏」,这个曾经长皇子赵弘礼最倚重的家族,如今也已然分裂,一部分人投奔了太子弘誉这位王皇后真正的亲生儿子,而另外一部分人,仍不愿割舍与长皇子赵弘礼的情谊,因此改投了赵弘润的弟弟桓王赵弘宣——因为在很多人眼里,桓王赵弘宣就是继承了长皇子赵弘礼衣钵的人,虽然这么说并不合适。

    甚至于为了这件事,就连王氏的家主王寓,都与女儿王皇后闹地很不愉快,这倔强的老头死活不肯认太子弘誉,目前也在桓王赵弘宣身边。

    听到这些,赵弘润不禁有些恍惚,因为连他也不得而知,原来他弟弟桓王赵弘宣身边,早已陆陆续续地聚拢了一股相当强大的势力。

    不知聊了多久,赵弘润看到太子弘誉的宗卫长周悦,从宫内快步走出来。

    在接近宫门处时,只见周悦手中出示了一块令牌,略有些气喘吁吁地喝令道:“太子有令,给予放行。”

    “遵令。”施肇抱拳领命,在朝着赵弘润抱拳行礼之后,退后了几步。

    此时,就见周悦快步走到赵弘润面前,歉意地说道:“让肃王殿下久等了。”

    赵弘润不置与否地点了点头,眼睛却看着周悦收回怀中的那块令牌,心下暗自冷笑了一下。

    因为从周悦的这个举动中,他就能猜到,恐怕太子弘誉并不很乐意他前来皇宫,否则,哪怕是让周悦代为将那块令牌转交于他,又有什么关系呢?

    待等将令牌放回怀中,周悦朝着赵弘润抱了抱拳,问道:“肃王殿下是准备去凝香宫探望沈淑妃么?”

    赵弘润看了几眼周悦,忽而笑着问道:“周宗卫长是要给本王带路么?”

    听闻此言,周悦的表情顿时变得无比尴尬,讪讪说道:“肃王殿下岂会不认得去凝香宫的路?”

    说罢,他抱了抱拳,提出了告辞。

    赵弘润不置与否地淡淡一笑,目送着周悦离去。

    此时,芈姜与雀儿二女已下了马车,赵弘润便带着她们走往凝香宫。

    在此期间,赵弘润一行人遇到了一队队身着墨甲的禁卫。

    不得不说,今时今日宫内的戒严程度,比较以往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更要紧的是,这些禁卫赵弘润看了都非常陌生。

    待等来到凝香宫后,赵弘润发现,凝香宫仍旧是他记忆中的凝香宫,仿佛并没有因为宫内的变化而发生什么改变。

    走入凝香宫,宫内的那几名侍女瞧见了赵弘润后,欣喜地跑到内室禀报于沈淑妃去了。

    不多时,赵弘润便看到满脸欢喜的沈淑妃带着小桃等几名侍女,快步从后殿走了出来。

    “母妃,孩儿来看您了。”赵弘润笑嘻嘻地拱手作揖。

    “死小子……”瞧见阔别已久的大儿子,满脸笑容的沈淑妃忽然收起了笑容,张口正要说些什么,忽然瞧见芈姜怀中的幼子赵卫,不由地眼睛一亮,惊喜地说道:“这莫非就是妾身的孙儿吗?”

    “芈姜见过母妃……”

    已嫁入肃王府的芈姜,像赵弘润那样称呼着沈淑妃,并抱着幼子赵卫准备向沈淑妃行礼,却被沈淑妃连忙扶住,连声说道:“小心、小心。”

    说着,沈淑妃便小心翼翼地从芈姜怀中抱过赵卫,看着小崽子在怀中正睡得香甜,她怎么看怎么欢喜,询问芈姜道:“妾身的宝贝孙儿,是叫做「卫」吧?”

    见芈姜点点头,她欢喜地轻声唤道:“赵卫、赵卫,好名字……小家伙,你祖母是卫人呐。”

    在旁,赵弘润由于遭到了冷落,翻了翻白眼说道:“母妃,是保家卫国的卫,不是卫国的卫。”

    “那还能写出两个卫字?”沈淑妃瞥了一眼赵弘润,没好气地说道:“去了商水,一年多也未曾回来看望为娘,待会再收拾你。”

    说罢,她只顾着看着怀中的孙儿,不再理睬赵弘润。

    看着赵弘润那郁闷的模样,卫骄、高括等人心下暗自偷笑。

    过了片刻后,小家伙悠悠转醒,可能是没有瞧见母亲芈姜,便哇哇大哭起来。

    芈姜遂在旁提醒道,可能小家伙是饿了。

    见此,沈淑妃只能遗憾地将赵卫抱还给芈姜,让侍女小桃领着芈姜到内室哺乳。

    这个时候,沈淑妃才想起还有赵弘润这么一个儿子,便将神色不大爽的赵弘润唤到跟前,问道:“怎么你回来大梁,就只带了阿姜与雀儿?其余那几个丫头呢?”

    赵弘润感觉沈淑妃似乎并不清楚大梁发生的事,遂半真半假地说道:“少君要回秦国住一段日子,乌娜与杏儿都已有了身孕,行动不便,至于苒儿(苏姑娘),她生了一个女儿,不过小丫头身体不太好,故而一同留在了商水。”

    这话,沈淑妃听了又是遗憾、又是向往,扭过头询问雀儿道:“雀儿,你腹内可有……”

    “回母妃,还未曾。”雀儿俏脸微红地回答道。

    见此,沈淑妃一脸遗憾地表示让雀儿也努努力,争取再让她抱一个孙子。

    当日,赵弘润一行人留在凝香宫用饭,期间,沈淑妃难免抱怨两个儿子离开大梁后忘了老娘,赵弘润只能好言安抚。

    在用饭时,沈淑妃看着用饭正香的儿子,问道:“弘润,你这次回大梁,准备居住多久?”

    “大概有段日子吧。”赵弘润含糊地回答道。

    “那你多来看看为娘,你弟弟弘宣去了安邑啊,这些日子也不曾回来,只有偶尔才有一封信寄来……”沈淑妃埋怨道。

    赵弘润也不知该说什么。

    在他看来,他弟弟桓王赵弘宣当然不会是忘了母亲,只是这一年来大梁的变化,让赵弘宣不敢贸然前来罢了——就连赵弘润都对太子弘誉心生几许怀疑,更何况是曾经就对赵弘誉抱有强烈敌意的赵弘宣呢?

    想了想,赵弘润问沈淑妃道:“母妃,这一年,宫内有什么变化么?”

    很遗憾,这话问沈淑妃等于白问,因为沈淑妃从来不关注这些事。

    果不其然,沈淑妃一脸困惑地说道:“宫内的变化?宫内有什么变化么?”

    见此,赵弘润也就不再多问了。

    待等黄昏前后,赵弘润等人在凝香宫用了晚饭,这才告辞离去。

    在离开凝香宫,赵弘润看了一眼甘露殿的方向。

    见此,卫骄在旁插嘴道:“殿下,要去甘露殿看看么?”

    结果还没等赵弘润有所回应,众人便远远瞧见周悦带着一干禁卫朝着这边走来。

    见此,穆青略带讽刺地招呼道:“周宗卫长,也负责宫内的巡逻之事么?”

    看得出来,周悦听了这话有些尴尬,不知该如何回应,索性装作没有听到,拱手抱拳对赵弘润说道:“肃王殿下是准备离宫么?”

    赵弘润打量了周悦几眼,笑着说道:“本王想顺便去甘露殿看看父皇……”

    “这……”周悦脸上露出了难色。

    见此,赵弘润淡淡说道:“本王去看望父皇,周宗卫长莫非不允?”

    听闻此言,周悦连忙解释道:“肃王殿下误会了,卑职岂敢阻拦肃王殿下?只不过,最近陛下龙体不安,就连太子殿下几次前往探望,都被御庭卫挡在甘露殿外,卑职是怕殿下白跑一趟。……何况今日天色已晚,卑职建议肃王殿下还是改日再来吧。”

    “……”赵弘润深深看了几眼周悦,忽然点头说道:“周宗卫长所言极是。”

    待等一行人离开皇宫,坐上来时的马车后,赵弘润吩咐宗卫高括道:“联络青鸦,叫后者派人联系内侍监中的旧故,想办法混入皇宫,探个究竟。”

    “是!”高括抱拳领命。

第1378章:大梁见闻(三)() 
次日,因为要等青鸦众设法探查皇宫内的情况在决定下一步行动,闲来无事的赵弘润,索性决定带着芈姜、雀儿二女到街上逛逛,顺便到城内几家悬挂着「肃氏」匾额的店铺,看看生意状况。

    为了掩人耳目,赵弘润特地叫宗卫高括到城内租了一辆寻常的马车,由卫骄、种招二人驾车,高括与穆青则骑着坐骑跟随在马车旁,以应付突发状况。

    而在马车内,赵弘润则与芈姜、雀儿商量着给幼子赵卫与女儿楚楚购置一些辟邪的饰物——赵弘润建议是金制的长命锁,芈姜则倾向于桃符,雀儿却认为最好是银制的手环、脚环,三人各抒己见,结果谁也没说服谁。

    最后赵弘润拍案,索性全买了,回头铺在床榻上让小家伙挑,小家伙抓到哪个就是哪个。

    似乎小家伙也认同赵弘润的这个观点,一边流着口水一边冲着赵弘润咯咯直笑,那模样逗得芈姜与雀儿眼眸中都不觉浮现几丝笑意。

    就在一家人其乐融融之际,忽听到车窗附近传来笃笃笃的轻叩声。

    将怀中的小家伙递还给芈姜,赵弘润挪到车窗旁,撩起帘子,看向驾驭坐骑并行在车外的宗卫高括:“什么事?”

    “殿下,自打王府出来,就有人跟着咱们,跟了一路了。”高括朝着后方歪了歪脖子,对赵弘润说道。

    赵弘润闻言皱了皱眉,他既不会怀疑高括的忠诚,更不会怀疑高括在这方面的敏锐直觉,否则,他也不会将「双鸦」交给高括负责。

    想了想,赵弘润说道:“静观其变,不必理会。”

    “是!”高括点了点头。

    大概过了半个时辰后,马车缓缓停在一家悬挂着「肃氏楚金」匾额的店铺前。

    待等赵弘润下车时,店内的伙计早已瞧见了卫骄、高括等人,一脸惊喜地迎了上来,与卫骄等宗卫们打招呼问候。

    原来,这间「肃氏楚金」店铺里的伙计与账房,皆是当初小夫人羊舌杏从商水县带来的多年的家仆,除此以外,还有羊舌杏的兄长羊舌劼。

    等到赵弘润与芈姜、雀儿二女一同走入店铺时,正在店铺内室的羊舌劼得知此事后,便急匆匆地奔到了前堂,向赵弘润与二女行礼问候。

    对于羊舌劼这个小舅子,赵弘润了解地不多,只知道是羊舌杏的二哥,据说文不成、武不就,为人又木纳,在家中并不是很得宠,正巧羊舌杏那时候即将嫁入肃王府,不方便再抛头露面,遂将这位次兄请到了大梁,将城内的两三家店铺委托给后者。

    “劼兄,别来无恙啊。”赵弘润笑着与这位内兄打着招呼。

    见赵弘润称呼自己为兄长,羊舌劼面色涨红,着实有些不知所措,看得出来是个老实人。

    见此,赵弘润遂也不与对方开玩笑,岔开话题询问道:“最近生意如何?”

    没想到听到这句,羊舌劼拱拱手说一句“殿下稍歇”,便转身跑向了内室,看得赵弘润莫名其妙。

    直到片刻后,羊舌劼捧着一本厚厚的账簿回到前堂,赵弘润这才恍然大悟。

    恍然之余,他又好气又好笑,心说:本王得了博浪沙河港两成的收入,还在乎这点东西?

    不过这这一点也能够看出,羊舌劼不管有没有才能,确实是一个老实巴交的人。

    看在这位内兄特地捧来了这本账簿的份上,赵弘润随意翻了翻,随即便将这本账簿随手放在恶一旁,转而询问羊舌劼最近城内的状况。

    但很可惜,羊舌劼也是个不太关注外界事物变化的人,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让赵弘润略微有些失望。

    就在这时,店铺门外传来一阵喧杂声,赵弘润好奇地走到店铺门口,往街道上望去,正好瞧见一辆马车正在一队禁卫的侧护下缓缓驶向远处,方才的嘈杂声,正是因为那些禁卫在喝令街道上的百姓向两旁避让。

    瞧见这一幕,赵弘润倒也没有什么「这辆马车的主人是谁?」、「好大的排场!」之类的想法,毕竟自从当年前刑部尚书周焉遇害一事之后,朝廷就愈发重视官员的安全问题,只不过以往负责护卫工作的是兵卫,而如今则换做了禁卫罢了。

    而此时,羊舌劼亦走到了赵弘润身边,瞧见在店铺前路过的那辆马车,随口说道:“是杨尚书的车驾。”

    “杨尚书?哪个杨尚书?”赵弘润听了不由有些惊讶,因为在他印象中,朝廷六部尚书并没有一位姓杨的尚书。

    见赵弘润发问,羊舌劼淡定地解释道:“户部尚书杨宜、杨尚书。”

    赵弘润皱了皱眉,疑惑说道:“户部尚书不是李粱李大人么?”

    “李尚书被革职了。”羊舌劼淡定地说道:“去年的时候,有人弹劾户部账目不清,李尚书引咎辞官。”

    『发生这么大的事,我方才问你城内变化,你却告诉我,大梁并无什么变化?!』

    “……”看着羊舌劼那淡定的表情,赵弘润气不打一处来。

    他终于相信,羊舌劼这个家伙,这已经不是木纳不木纳的问题了,这明摆着就是脑袋少根筋。

    暗自摇了摇头,赵弘润转头对高括说道:“高括,去打听一下。”

    方才的这一幕,高括在旁瞧得仔细,忍不住亦暗自好笑,听到自家殿下发话,他笑着说道:“殿下,我有个合适的人选,我把他带过来,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