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魏宫廷-第7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入的地方么?

    哪怕对方是眼前这位皇三子、襄王殿下。

    襄王弘璟自然也是懂得宫内规矩的人,闻言扯谎说道:“是这样的,今日本王去看望母妃,见母妃思念曾经伺候过她的几名宫女,本王向讨母妃欢心,故而过来看看,是否能从那几名宫女的宫籍找到她们的故乡……”

    “哦……”徐典薄眼珠微动,若有所思,半响后微笑说道:“既然如此,下臣就不打搅殿下了。”

    说罢,她盈盈朝着襄王弘璟一拜,便转身离开了。

    看着这位徐典薄离开的背影,宗卫长梁旭皱着眉头说道:“此女保准是上禀王皇后去了。”

    “那又怎样?”襄王弘璟晒笑一声,浑然不放在心上。

    不管他的借口有多差劲,但只要他咬死这么说,王皇后也无法定罪于他。——就像当年赵弘润所说的,作为皇子,在宫内多多少少是有些特权的。

    不过让襄王弘璟感到遗憾的是,他找了足足一个时辰,也没有找到他想要的东西。

    见此,宗卫长梁旭思忖了一下说道:“殿下,那个时候,陛下应该还在景王府吧?”

    襄王弘璟看了一眼梁旭,乐了,似笑非笑地说道:“你是让我这会儿闯到老八的府邸去翻个底朝天?”

    “卑职不是这个意思。”梁旭一脸尴尬,连忙解释道:“卑职的意思是,会不会在宗府?”

    “怎么可能。”襄王弘璟摇头说道:“就在这尚宫局,不会有错。……当初,父皇的处境起初并不好,他景王府的侍女,大多都是宫中派去的宫女,有几人甚至还出自东宫……当今的王皇后,不就是当年东宫派去监视父皇的人么,不过,这女人可真厉害啊……”

    “殿下、殿下。”梁旭表情忐忑地打量四周,提醒自家殿下慎言。

    看到梁旭慌张的样子,襄王弘璟自嘲般说道:“怕什么?我就快要被外封到阳翟了,还有什么好怕的?”说着,他颇有些郁闷地看了眼四周,遗憾地说道:“只可惜……白来一趟。”

    说罢,他摇摇头,迈步走向屋外:“走了,梁旭。”

    “殿下,不找了?”梁旭好奇问道。

    “不找了。……似这般大海捞针,还找什么?事到如今,就用另外一种办法。”

    说着,襄王弘璟便离开了库房。

    然而,待等襄王弘璟与宗卫长梁旭离开之后,方才那位徐典薄却从库房后头转了出来,在看了一眼离开的襄王弘璟二人后,迈步走入了库房内,来到了后者方才所在的位置,查看着方才被襄王弘璟翻阅过的宫籍。

    “这些是……”将一本宫籍捧在手中,徐典薄就这灯台的火光翻阅着,眉头微微皱起。

    因为她发现,襄王弘璟寻找的,那是近二十年前的宫籍,而且还是当时归属东宫的一些宫女们的宫籍。

    忽然,徐典薄看到了两个熟悉的名字:“王娡、施惠……”

    这两个人名可了不得,那正是今时今日的王皇后与施贵妃,如今后宫最具权势的两个女人。

    『……』

    瞥了一眼库房的门口,徐典薄若有所思。

    大概思忖了十几息,徐典薄当即被被襄王弘璟打乱的宫籍按照原来的顺序摆好,随即退出了库房。

    刚走到门外,就碰到一名年过四旬的太监,这名太监皱着眉头问道:“方才,襄王殿下可是来过这里。”

    看了一眼对面这名太监的服饰,徐典薄低下头说道:“回禀公公,襄王殿下的确来过。”

    “所为何事?”那名太监询问道。

    徐典薄遂将襄王弘璟方才那漏洞百出的借口说了一遍,只听得那名太监皱起了眉头。

    不过就如那句话,皇子在宫内多多少少都是有些特权的,因此,哪怕明知襄王弘璟闯入了尚宫局,也无法将其问罪。

    “若下次襄王再来,即刻上禀。”

    “是。”

    次日,即九月十八日,正是肃王赵弘润成婚的日子。

    为了这一日,襄王赵弘璟早早就准备好了贺喜的厚礼。

    在吩咐宗卫们将厚礼搬上马车后,襄王弘璟坐在书房内,与宗卫长梁旭说笑:“他不肯出面保我,使我避免被外封到阳翟,今日他成婚,我却还要送上厚礼,你说我是不是吃撑了?”

    听闻此言,梁旭宽慰道:“即便如此,亦不好得罪那位殿下啊……”

    “是啊。”襄王弘璟闻言自嘲道:“他日待我封到阳翟,饱受贼寇侵扰之苦,说不定还要拜托他出兵相助,驱逐阳翟的贼寇……呵呵。”

    就在这时,襄王弘璟的宗卫陶飞迈步走了进来,手中提着一只包裹。

    “殿下。”在招呼了一声后,陶飞将这只包裹放在襄王弘璟的书桌上。

    “这是什么?”襄王弘璟不解地看向陶飞,却见后者耸了耸肩,说道:“卑职正在府门前,将那些送往肃王府的厚礼搬运上马车,待卑职事后检查的时候,却发现车厢内多了此物,好似是有人不知何时从车窗内丢进去的……”

    襄王弘璟满心好奇地打开包裹,扫了一眼包裹内的东西,却发现,包裹内只有一些看似年代久远的名册,册子的书页都发黄了。

    “唔?”心中微微一愣,襄王弘璟这些名册有些熟悉,小心拿起名册翻了几页,随即双目不由地一亮。

    原来这几份名册,正是他昨日到尚宫局的司薄司苦苦寻找未果的东西!

    他仔仔细细地看着那几本名册,让在旁的宗卫长梁旭满脸着急,毕竟时辰不早,他们该起身前往肃王府了。

    足足过了一个时辰,襄王弘璟这才将名册重新合上,喃喃自语道:“这下,我就有五成把握了,另外五成嘛,呵……”

    说到这里,他低头看了一眼摆在书桌上的那几本年代久远的名册,脸上露出几许古怪的表情,似笑非笑地说道:“这还真是……意外所得。呵……神通广大啊,啧啧,有意思,有意思。”

    见此,宗卫长梁旭在旁催促道:“殿下,时候不早了,该去肃王府了。”

    “嗯,那就走吧。”

    襄王弘璟笑吟吟地起身。

第1355章:肃王成婚() 
『PS:在纠结几个剧情的先后,更新晚了,十分抱歉。』

    ————以下正文————

    九月十八日,即肃王赵润正式成婚的日子。

    大清早的,肃王卫卫长岑倡,便吩咐府上的卫士们,在府门前放置了两座足足三五人才能合抱的巨大青铜鼎,在铜鼎内倒入炭火,让王府里的孩童们烧爆竹玩,以增添喜庆的气氛。

    这些在王府前吵吵囔囔的孩童,大的十一二岁、小的四五岁,皆是肃王府内诸肃王卫的子女,虽然暂时还未长大成人,但也可以视为是肃王府未来的家仆或者家臣。

    正因为这个道理,因此,哪怕前来庆贺的宾客中有些人不喜欢吵闹的小孩,看着那些孩童皱起了眉头,却也不好出言呵斥。

    不多时,宗卫穆青从府内走了出来,按照习俗,大把大把地向外撒着铜钱,让在府外玩耍的孩童拾捡。

    撒了片刻,穆青朝着街道上的左右瞧了两眼,不解地问道:“怎么就只有咱们王府的这些小崽子?”

    此时,宗卫高括正与肃王卫卫长岑倡在旁边说话,闻言回头对穆青解释道:“这条街早就被兵卫封路戒严了,寻常百姓家的小家伙们就算是想来也进不来。”

    “这忒没劲了。”穆青有些失望,对高括说道:“高括,要不你去跟兵卫打声招呼?”

    其实他是很喜欢小孩子的,以往闲着没事的时候,偶尔也会跟自己王府的那些小崽子做游戏,因此被其他宗卫戏称为「小崽子头头」。

    高括看了一眼穆青,假装没听到。

    也难怪,毕竟今日高括主要负责维持婚宴的秩序,哪像穆青这般轻松,万一王府前聚集的孩童过多,引起了混乱怎么办?

    而此时在府门前的台阶上,肃王府的幕僚介子鸱与温崎各坐在左右两侧的书桌后,记录着前来庆贺的宾客所送的贺礼——过了今日,这些都是要逐一给予回礼的。

    不多时,一辆马车慢悠悠地来到了肃王府门前。

    看到这辆马车的车厢外绘有「桓王府」的记号,其他前来送礼的马车纷纷为其让路,原因就在于这辆马车的主人,正是肃王赵润的弟弟,桓王赵弘宣。

    “宣殿下来了。”

    相互知会了一声,高括、穆青以及今日充当账房的介子鸱与温崎两位幕僚,纷纷迎上前来。

    片刻后,桓王赵弘宣下了马车,笑着说道:“这一路上真是人满为患啊……”说到这里,他与高括等人打了声招呼,似笑非笑地说道:“我哥呢?怎么不出来相迎?”

    高括与穆青都好笑地看着桓王赵弘宣,因为在某些事上,桓王赵弘宣与他们俩还是颇有共同语言的,比如说作死。

    就像穆青一样,明知自家殿下曾经很忌讳别人提起他的身高,却总是故意提及,为此不知睡过多少回马棚,可依旧乐此不疲。

    而今日听到桓王赵弘宣如此‘狂妄’的发言,高括与穆青心中暗笑:这位宣殿下,真以为他哥今日就不会发火?

    可就在他们暗自发笑的时候,忽然听到马车内传来一个熟悉的女声:“弘宣,算了,你兄长他今日肯定忙得很,咱们就莫要给他添乱了。”

    听闻这个声音,高括与穆青猛然间面色一正,心下暗叫一声:乖乖,是淑妃娘娘!

    想到这里,他们连忙上前,抱拳行礼:“高括、穆青,见过淑妃娘娘!”

    此时在桓王赵弘宣的搀扶下,沈淑妃已下了马车,见到高括与穆青,微笑着地点点头——似高括、穆青等宗卫们跟了赵弘润十几年,因此在沈淑妃眼里,俨然也算得上半个儿子。

    “弘润呢?”沈淑妃问道。

    高括与穆青对视一眼,没敢说这会儿他们家殿下还在呼呼大睡,只说道:“殿下正在更衣,卑职这就去通禀……”

    “妾身不是说了么,咱们不给你们添乱。……唔,穆青啊,你带妾身到府里坐坐,妾身去看看我的那几位儿媳妇。”沈淑妃眉开眼笑地说道。

    看得出来,终于等到大儿子成婚,这位淑妃娘娘的心情着实很好。

    “是。”穆青抱拳领命,抬手请道:“淑妃娘娘请,宣殿下请。”

    “等等。”沈淑妃摆了摆手,见穆青脸上露出几许困惑,遂微笑着解释道:“车内呀,还有妾身另外一位儿媳妇呢。”说着,她轻轻拍了拍车厢,将脸朝向车厢内,慈祥温柔地唤道:“快下来呀,别怕羞。”

    话音刚落,就见到一位瘦小的身影钻出了马车,稚嫩而精致的脸庞红扑扑的,似有些不知所措地瞥了几眼桓王赵弘宣,随即迅速低下头。

    『这位……多半就是那位韩国的公主,宣殿下的婚配对象,未来的桓王妃……挺标致的呀,只不过,似乎不大受宣殿下喜爱啊……』

    看了一眼面无表情的桓王赵弘宣,高括与穆青对视一眼,没敢多说什么,只是再次邀请这几位入府。

    与桓王赵弘宣这个不大有什么好脸色的未来夫婿不同,沈淑妃这个当婆婆的,倒是颇为喜欢那位温顺乖巧的韩国公主,拉着这位儿媳的手,一同迈步走入了肃王府。

    约莫过一个时辰,赵弘润打着哈欠来到了府门前。

    只见今日的他,头戴玉冠、身穿朱红锦服,衣袍上绣着祥云腾龙,一条玉带上悬挂着一块手掌大小的墨玉玉佩,堪称是英姿飒爽。『注:古代的习俗,在成婚的时候,穿戴可以比平日上一个规格。注意,仅仅只是一个规格,并不说平民百姓成婚也可以穿戴纹有腾龙、飞禽的婚服。话说奇怪的是,平民的女子在成婚时却允许带凤簪,搞不懂。』

    而在他身后,宗卫长卫骄今日身穿着一套墨色的皮甲,颇具威势。

    在与府门附近的宾客打声招呼后,赵弘润迈步来到介子鸱等人身边。

    见自家殿下在成婚当日哈欠连连,高括、介子鸱等人都感觉有些好笑。

    “殿下,见过淑妃娘娘了么?”高括问道。

    赵弘润点了点头,正要说话,忽见府门外迎面又驶来一辆马车,随即,秦少君与玉珑公主这两位外人眼中的夫妇,迈步从马车上走了下来。

    看到玉珑公主,赵弘润微微一愣,他还以为玉珑公主就留在秦国不愿回来了呢。

    “弘润。”

    穿着一身罗裙的玉珑公主,笑眯眯地上前与赵弘润打着招呼。

    “你几日回大梁的?”赵弘润好奇问道。

    “没大没小的,你不应该称呼我一声皇姐么?”玉珑公主笑嘻嘻地说道:“我可是特地从秦国赶来喝你的喜酒的。”

    赵弘润翻了翻白眼,碍于府门外人多嘴杂,不好出手‘教训’,只好装作没听到,岔开话题问道:“打算回大梁住多久?”

    玉珑公主闻言思忖了片刻,淡然说道:“喝过弘润你的喜酒就足够了,今晚我就离开大梁回秦国……我如今,可是秦国的太子妃呀,哪有没事就往娘家跑的?”

    赵弘润愣了愣,当即就猜到玉珑公主心中那个芥蒂还未消除,因此也就不去勉强。

    可能是觉得气氛有些沉闷,玉珑公主推了推秦少君这位名义上的夫婿,偷乐道:“不跟我弟弟打声招呼么?……夫君。”

    听闻此言,秦少君的脸顿时憋得通红,似哀怨、责怪般地看了一眼玉珑公主,随即,目视着赵弘润,表情僵硬地唤道:“肃、肃王殿下。”

    “叫妹夫呀。”玉珑公主捂着嘴偷乐。

    而赵弘润身旁,似高括、吕牧等宗卫们亦是一脸忍俊不禁的表情。

    只有极小部分知情人才得知,今日亦要过门到肃王府的那位秦国公主,虽然假称是秦少君的妹妹,但实际上却是一直以来女扮男装的秦少君本人,今日,秦少君要以妻兄的身份,看着赵弘润这个实际上的丈夫跟一个假扮她的女人成婚——这怎么是一个乱字了得!

    “别玩了。”看着秦少君那张几乎已经要沉下来的脸孔,赵弘润压低声音对玉珑公主说道。

    “好啦,放过你俩了。”玉珑公主笑嘻嘻地看了一眼赵弘润,就准备拉着秦少君入府。

    在进府前,秦少君压低声音询问赵弘润道:“那个假扮我的女人,你可找好了?”

    “唔……”赵弘润刮了刮鼻翼,表情古怪地点了点头。

    而与此同时,在肃王府的北苑,如今「一方水榭」与「夜莺」实际上的掌管者赵莺,正一脸气愤地冲着妹妹赵雀发脾气。

    “凭什么啊?!那混蛋特特地地叫我来,就是为了让我假扮那个子虚乌有的秦国公主?”

    赵莺面无表情地说道:“姐你又不吃亏,真正与殿下拜天地的,还不是姐姐你嘛……拜过天地,姐姐就是殿下的女人了……”

    在旁,几名夜莺亦笑嘻嘻地打趣道:“就是呀,莺姐不早就是殿下的女人了嘛,拜个天地又怎么了?”

    “那也不是以这种方式!”赵莺愤怒地说了句,说完才发现自己失言,当即补充道:“总之,这件事你们找别人吧……”说着,她就要将她头上的凤簪扯下来。

    听闻此言,赵雀面无表情地在旁说道:“姐,当初你与殿下约定,要亲自手刃萧鸾祭奠义父,殿下才默许你执掌一方水榭与夜莺,可你……至今都没有找到那狗贼……”

    赵莺手中动作一顿,艳丽的脸庞上闪过几丝羞愤与懊恼,最终,好似任命般闭上了双眼。

    “……可恶!”

第1356章:肃王成婚(二)() 
娶妻纳妾,这在魏国均是司空见惯的事,可是在迎娶正室的当日,同时一口气纳入数名妾室,这还真是不多见。

    正因此,当看到几名肃王府的侍女各自搀扶着一位以绸巾盖面的女子走到堂上时,在场的宾客都愣住了。

    古时,历来就有「三妻四妾」的说法,这个说法最早来自于齐国。

    在中原诸国中,齐国最为富裕,正所谓饱暖思**,最为富裕的齐人,也非常懂得享受,比如「齐人之福」,这讲的也是齐人。

    所谓的「三妻四妾」,最早讲述的是齐国一位君王的轶事。

    相传,这位齐王有三位深爱的女子,但偏偏齐王后却只有一人,因此在被臣子催促立后时,这位齐王也不晓得是不是在开玩笑,表示要同时立这三位女子为后,分别称「正宫」、「东宫」、「西宫」。

    后来,齐国的贵族人人效仿,「三妻」便逐渐演变成「嫡妻」与「平妻(两人)」。

    而所谓的「四妾」,则是指这一位嫡妻与两位平妻的陪嫁侍女,再加上男方父母赐给儿子的贴身侍女,总共四名侍女,合称「四妾」。

    比如沈淑妃,沈淑妃就曾经考虑过将贴身侍女小桃,赐给赵弘润当侍妾,专门照顾后者的生活起居,只不过当时赵弘润本着兔子不吃窝边草的心思,给婉言回绝了。

    所以说,起初的「四妾」,指的是四名侍妾,非但要满足丈夫的生理需求,还要负责照顾丈夫的生活起居,除此以外还要被各自的女主人差遣,并不是指再纳入四个平日里啥也不干的小妾。

    只不过后来嘛,「侍妾」与「妾」两者就逐渐混淆了,以至于成为了嫁入富贵人家的女子所获得的名分的差异。

    但不管怎么说,似赵弘润这般一口气娶纳芈姜、赢璎(赵莺假扮)、羊舌杏、苏姑娘、乌娜、赵雀六名女子的,在这个时代还是极为罕见的——因为这不合礼数。『注:只有妻室拜天地。』

    这不,宗府宗正赵元俨的眉头早已经皱了起来。

    不过在场的宾客倒是不怎么意外,心中暗想:唔,这很符合这位肃王殿下的性格。

    毕竟那位肃王殿下,从来就是视礼法于无物的。

    “吉时已到!”

    大堂外,传来了宗卫吕牧的喊声。

    负责主持婚事的宗府宗令、繇诸君赵胜,闻言会意,在示意堂内诸宾客安静下来后,正色说道:“吉时已到,新人……”

    刚说到这,就听府门外传来两声谒者的通报。

    “楚公子、暘城君熊拓到!”

    “楚平舆君熊琥到!”

    『什么?!』

    在场的诸宾客顿时哗然,纷纷看向大殿入口,就连坐在父亲位置的魏天子,亦忍不住抬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