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魏宫廷-第6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臣服魏国的最后机会。”

    “……”阿克敦面色阴晴不定地看着王戬。

    其实他心底也明白,秦将王戬说得没错,在前年『魏秦三川战役』时期,其实就是他们臣服于魏国的最后机会。

    在那时,实力大损的羷部落,在其大族长『鄂尔德默』的率领下,放弃华阴平原,远迁雒地,以臣服魏国作为代价,加入了川雒联盟;而他羚部落,则与乌须部落以及羯部落,始终不愿臣服于魏国。

    其实在那个时候,魏公子润就已经有攻灭这三个部落的心,只不过当时魏国与韩国爆发了第二次『魏韩北疆战役』,魏公子润不希望他魏国长时间两线作战,因此才“赦免”了乌须、羯、羚三个部落,只提出要求让他们对战败的秦军落井下石。

    而如今,魏国蒙受五方势力的围攻,本着『一只羊也是赶、两只羊也是赶』的心思,魏公子润如何会容忍不愿亲善魏国的势力再存活于三川境内?

    『用两面旗帜辨认敌友』的做法,已经充分说明了那位魏公子的态度——顺魏者昌,逆魏者亡!

    然而这还不算什么,最关键的是,魏公子润让羝族纶氏部落的战士将那『两面旗帜』送到三川境内任何一个部落,唯独乌须部落、羯部落、羚部落没有收到。

    这意味着什么,已经再清楚不过了。

    “不信?”微微一笑,王戬在帐内诸人诧然的目光中,伸出双手做任由捆绑状,看着阿克敦笑着说道:“大族长,王某束手就擒,你不妨用王某的性命试试魏军的态度,看看那位魏公子润是否愿意接纳你等。”

    “大族长……”

    “大族长……”

    见王戬似乎愿意束手就擒,帐内诸头领连声劝说阿克敦。

    “……”看着王戬笃定的神色,阿克敦心中挣扎了良久,最终,他长长吐了口气,勉强堆起几分笑容说道:“王戬将军误会了,我羚部落岂会做那样的事。”

    “呵。”王戬不置可否地笑了笑,对阿克敦那句话不做任何评价,在放下了双手后,他收敛了脸上的笑容,正色说道:“既然如此,你我彼此最好放下成见、同舟共济,如此方有生机。”

    阿克敦思忖了片刻,随即缓缓点了点头。

第1186章:局势渐明() 
当晚,秦将王戬命铁鹰军悄然出营,借助朦胧月色,来到相距不远的鄢陵军临时魏营。

    数千名铁鹰军一起出动的动静,恍如地震一般,当然瞒不过久经沙场的鄢陵军士卒。

    还未等鄢陵军主将屈塍下令,鄢陵军中的士官、军将们,便各自指挥士卒做好了防止秦军夜袭的准备,这反应速度,让砀山军的将士都感到钦佩——不愧是跟随肃王殿下南征北战的军队。

    不久之后,鄢陵军临时魏营外嘈杂声、喊杀声顿起,惊地魏兵们下意识地握紧了兵器,准备即将来到的夜袭战。

    但奇怪的是,秦军骑兵光打雷不下雨,在魏军营地外喊了半天,也不见他们真的夜袭魏营。

    甚至于,片刻之后,居然再也听不见什么动静。

    鄢陵军的将士们耐着性子守了半天,不见秦军袭击,遂各自回兵帐歇息,轮不到兵帐的士卒,则继续围着篝火打盹。

    然而待等一刻时之后,忽听营地外再次响起战马奔腾的轰鸣声,于是鄢陵军士卒们只好再次起身,参与布防。

    可结果,这次秦军骑兵依旧是光打雷不下雨,仿佛只是热衷于搅和得魏军难以入眠。

    “搞什么鬼?”

    纵使是鄢陵军主将屈塍,也被那些铁鹰骑兵搞地一头雾水。

    “莫不是疲兵之计?”鄢陵军三营营将孙叔轲猜测道。

    几名魏军将领凑在一起讨论了一番,觉得孙叔轲的猜测很有道理。

    不过虽说认为秦军骑兵是在采取疲兵之计,但这并不意味着诸魏军将领就放心让士卒们安心歇息——万一秦军骑兵用的虚虚实实那套呢?

    “让我带兵出战吧,否则,不知那王戬的诡计何时消止。”砀山军的将领乐逡向屈塍请缨道。

    虽然乐逡并非屈塍麾下部将,但按照魏国军队的规矩,在肃王赵弘润与大将军司马安皆不在这边的情况下,理当由屈塍这位级别高过其余将领的大将军暂代局部战场的统帅。

    面对着乐逡的请缨,屈塍摇了摇头。

    拒绝的原因很简单:乐逡麾下的砀山骑兵仅千余人,天晓得营外的秦军骑兵究竟多少,万一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日后屈塍如何向司马安交代?

    而在听到了屈塍拒绝乐逡的理由后,羯角军的万夫长柯立丹亦向屈塍请缨,表示愿与乐逡一同出战。

    看得出来,在鄢陵军还未抵达这边的近两日,羯角骑兵被秦国铁鹰军打地狼狈不堪,这位万夫长心中正憋着火呢。

    可即便如此,屈塍依旧拒绝出兵,因为他猜不透秦将王戬究竟想做什么。

    想了想,屈塍笑着对诸将说道:“无妨,王戬要骚扰我军将士安歇,就由他去,孙叔轲,你增添布防的将士,命一半士卒守夜,一半士卒安歇。……我军的人数多过王戬军,他要用疲兵之计骚扰我军士卒,只怕是要适得其反。”

    不得不说,屈塍的判断很明智,在不清楚营外究竟是什么情况的前提下,似他这般安排,确实是最稳妥的。

    反正正如屈塍所说的,附近一带的魏军多过王戬军,若王戬执意要让数千铁鹰军彻夜骚扰魏军歇息,那么,按照屈塍的应对策略,明日魏军仍可以出动一半精神充沛的士卒,而王戬麾下那些铁鹰军,恐怕就没有体力再应战了。

    因此,对于秦将王戬的这个诡计,屈塍丝毫不放在心上。

    正如屈塍所料,王戬麾下的铁鹰军,一直在临时魏营的外围游荡了许久,间隔性地持续制造噪音,但是待等寅时前后时,营地外忽然就变得安静了下来,仿佛那些铁鹰军全跑光了。

    对此,屈塍感觉莫名其妙,想不懂那秦将王戬究竟发了什么疯,大半夜地叫铁鹰军过来骚扰几下,最后啥也没做就跑了。

    而就在屈塍百思不得其解之际,忽听有麾下士卒来报,说远处传来火光。

    听到这个消息,屈塍离帐登高眺望,果然瞧见西方有冲天火光,规模似乎还不小。

    “那是……涧北军营?”

    屈塍眯了眯眼睛,在喃喃自语了几句后,忽然皱起了眉头,懊恼地说道:“该死!王戬跑了!”

    他的话,让附近的魏将们面面相觑:你怎么就能断定王戬跑了?

    然而,屈塍也没有解释的意思,在颇感郁闷地吐了几口气后说道:“算了,反正我军已堵死了他的归路,他顶多就是遁入熊耳山,待等天明,我军再慢慢计较。”说罢,他转头对孙叔轲道:“撤掉一半守夜兵将,让他们安歇去吧,秦军应该不会再来了。”

    孙叔轲似乎也猜到了什么,点了点头。

    待等两个时辰后,天色微微放亮,不信邪的砀山军将领乐逡率领数百麾下骑兵离营查探,果然发现涧北军营已化作一片废墟,王戬的铁鹰军与羚部落的兵马,已不知去向。

    此时,乐逡这才相信屈塍此前的判断:昨晚,王戬麾下铁鹰军根本不是为了什么疲兵之计,而是要借此掩饰涧北军营内的羚部落战士向熊耳山撤离的动静。而等到羚部落的战士都撤到熊耳山,铁鹰军自然没有必要再跟魏军纠缠,所以很干脆地就离开了。

    在意识到这一点后,无论是乐逡,还是羯角骑兵的两名万夫长,都会错失这次机会感到十分惋惜。

    不过屈塍却不这样看待,因为他并不认为那是什么好机会。

    毕竟王戬麾下的铁鹰军那可是秦军的精锐,在黑灯瞎火的情况下与这种骑兵精锐打一场,纵使是鄢陵军都没有多少胜算。

    相比之下,他更倾向于让王戬率众遁入熊耳山。

    虽然此举可能让魏军得花费更多工夫才能攻杀王戬这路敌军,但反过来说,王戬麾下的秦羚联军骑兵也算是废了——熊耳山,那是适合骑兵作战的主场么?

    山林地带,那是步兵的天下!

    不过,王戬军为何平白无故放弃围困司马安的局面,选择率军遁入熊耳山呢?

    屈塍想来想去,就只能得出一个猜测:秦将王戬围杀魏国大将军司马安的计划,已经彻底完蛋了。

    而这意味着什么呢?

    屈塍不敢想象——难道羯部落被司马安大将军攻灭了?

    十月初二的午时,砀山军猎骑营另外一位营将季鄢,带着司马安的命令与天大的好消息,率领千余砀山军骑兵,从羊肠狭谷出来,与屈塍的大军汇合。

    当季鄢告诉屈塍、孙叔轲等人,羯部落已被大将军司马安所攻灭时,在场魏军兵将倒抽一口冷气。

    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率先发难,反将羯部落杀掉一半人口,导致秦将王戬反陷魏军包围,纵观整个魏国,有几人能做到?

    纵使是地位已不比司马安低多少的屈塍,此时此刻也不得不由衷地感慨一声:不愧是司马安大将军!

    “大将军有何指示?”在感慨之后,屈塍客气而谦卑地询问季鄢。

    他被司马安折服了。

    虽然彼此都是一军主将,但很显然,司马安能够独当一面、力挽狂澜,而他屈塍,距离这个层次还差上一些。

    听到屈塍询问,季鄢亦恭敬地说道:“大将军目前坐镇雒南盆谷,正在清点羯部落的羊群。……昨晚瞧见涧北这边有冲天火光,大将军猜到此地必有援军赶到,以至于王戬不敢力敌,唯有退入熊耳山,遂命我前来与援军汇合。”

    说着,季鄢便将司马安的命令告诉了屈塍。

    简简单单只有两件事,其一,速速派人向肃王殿下报喜讯,免得肃王殿下挂念;其二,命屈塍坐镇卢氏、涧北两地,负责剿杀遁入熊耳山的王戬军与羚部落的军队。

    见屈塍面露惊讶之色,季鄢笑着说道:“大将军说,能让秦将王戬感到压力的援军,唯有鄢陵军,若非屈将军亲至,那就是晏墨晏将军……”

    “大将军这话,将我军孙叔(轲)将军置于何地呀。”屈塍开玩笑般打趣部将孙叔轲的一句话,引起了在旁诸魏将善意的哄笑。

    不过在心底,屈塍对司马安愈发佩服:司马安,果真是一位出色的统帅,怪不得肃王殿下竭力要将这位大将军塑造成英雄。

    不得不说,由于司马安攻灭羯部落、且让秦将王戬反陷包围的妙策,魏军的士气大振。

    不过让屈塍感到尴尬的是,他这边刚刚收到司马安的命令,准备以局势战场主帅的身份围剿熊耳山的王戬势力,却没想到,肃王赵弘润竟率领着大军返回了卢氏、横涧一带。

    得知此事后,屈塍等人立即前往拜见肃王赵弘润。

    而听说大将军司马安自行解围后,肃王赵弘润亦是目瞪口呆。

    要知道,他可是让麾下士卒急行军赶来相助的,结果倒好,连打扫战场都轮不上了。

    “早知如此,本王如此辛苦赶路作甚!……算了,屈塍,你在此负责围剿王戬军,本王再回函谷。”

    赵弘润故作气恼的一句话,惹得在场的诸魏将哄笑不已。

    而此时,熊耳山上的羚部落族人,也注意到肃王赵弘润率军返回,这让羚部落大族长阿克敦的心,更是沉到谷底。

    没等到秦军的援兵,却等来了魏公子润率领的主力军,如今雒南盆谷、羊肠狭谷、横涧、卢氏这片比邻熊耳山的区域,驻扎着二十几万魏军,还有比这更恶劣的局势么?

    在思忖了半响后,阿克敦派出两名心腹,私下接触魏军,希望用臣服魏国作为代价,让赵弘润宽恕他们羚部落。

    然而,赵弘润在听完了那两名羚部落人的话后,当即下令处死那两名羚部落人祭旗。

    顺者昌、逆者亡!既然与魏国为敌,就要做好灭族的心理准备。

    在如今的三川境内,赵弘润已不需要再拉拢任何人!

    唯剩下,立威!

第1187章:局势渐明(二)() 
『PS:昨日欠一章,之前是【24/27】欠三章,所以总共欠大家四章。我也想尽快还清,但最近两天不知怎么的,提不起劲,请容我缓缓。』

    ————以下正文————

    当日,赵弘润下令宰杀活羊犒赏士卒,以庆贺魏军目前为止的优势局面。

    相信日后在得知此事后,大将军司马安多半会感觉有些哭笑不得,因为赵弘润此次的犒军,是以『为大将军司马安庆功』作为名目,可是作为当事人,司马安本人却不在卢氏、横涧一带,无法参加庆功筵席,这也是蛮有意思。

    当然,赵弘润并非是因为图一时口腹之欲而下达这道命令,他此举的用意,仍然是为了提高司马安在魏军、尤其是在川雒联军中的威望与地位,同时也是为了镇定魏川联军的士气。

    毕竟因为秦将王戬的关系,前几日魏川联军也吃了不小的亏。

    而之所以如此仓促,那是因为赵弘润打算明日就启程再回函谷,他依旧准备在三个月内,也就是在今年冬季前结束『秦川』这边的战事。

    因为运输条件的限制,军中无酒,因此,所谓的宴席,其实就是让将士们饱餐一顿羊肉而已。

    宴席后,诸人相继散去,唯独鄢陵军的主将屈塍被赵弘润留了下来,因为赵弘润要交代他一些事。

    在谈话时,屈塍忍不住问道:“殿下,您何故拒绝羚部落的投诚?其实末将觉得,倘若您允许羚部落归顺,或许羚部落会替殿下您将秦将王戬的首级送上……”

    在说这番话时,屈塍不由地回忆起今日傍晚帅帐内的那场肉宴上,那两名代表羚部落大族长阿克敦而来的羚部落使者。

    平心而论,与当初在雒城时接待的乌须部落的使者尹敦比截然不同,这次羚部落的那两名使者,将姿态放得极低,只要求归顺魏国寻求活命,语气恭顺地就差跪下来了,可面前这位肃王殿下,在冷漠地听完了那两名使节的诉求后,依旧下令将这两名羚部落的使者处死祭旗。

    当时,非但川雒联盟的诸族长面色微变,就连魏军诸将们都有些难以理解——明明对方已低声下气地表示归顺,为何还要赶尽杀绝?

    屈塍不能理解。

    在他看来,他们目前当务之急是尽快打败秦军,结束『魏西战场』的战事,继而回师支援其他几路战场。

    因此,为何不接受羚部落的投降,让其与秦将王戬在熊耳山反目厮杀呢?

    如此一来,能有更多的军队前往函谷参战。

    “你是在教本王做事?”赵弘润微微侧目扫了一眼屈塍。

    屈塍心中一惊,下意识起身,随即单膝叩地,告罪道:“末将不敢!”

    告罪时,他心下暗自诧然:面前这位肃王殿下看似仿佛与往日一样宽厚好相处,但事实上,这次出征,与以往几次相比,这位肃王殿下简直判若两人。

    至少在屈塍看来,眼前这位殿下今日的恩威,远胜往日,纵使是他,都感到心惊。

    『看来怡王爷过世这件事,对肃王殿下的影响果然是极大……』

    屈塍暗暗说道。

    “算了,坐吧。”

    在看了几眼屈塍后,赵弘润沉吟了片刻,沉声说道:“你们是不是觉得本王是在泄愤?以屠尽乌须、羯、羚的方式来祭奠我六叔?”

    “末将等人绝不敢妄议。”屈塍低着头恭敬地说道。

    对于屈塍的话,赵弘润不予理睬,自顾自说道:“屈塍,此一时、彼一时。……五年前我率商水军讨伐三川时,三川之势大而杂乱,而我大魏势弱,因此,当招降赏附,拉拢诸部落,以亲善我大魏。五年后,我大魏之势已盖过三川,已不需要再耍伎俩劝其依靠,惟『顺者昌、逆者亡』一令即可。……况且又有『雒水之盟』,若今日容许羚部落投降,则他日无以劝善。到时候,彼得利恣意劫掠反叛,失利便投降,长此以往,长贼之志。……因此,我要杀羚部落,哪怕阿克敦送上秦将王戬首级,甚至将数千铁鹰军覆灭,我还是要杀!……以遏阻川民反魏之心!”

    说白了,赵弘润这番举动其实就是杀鸡儆猴,用羚部落『叛而思降却遭拒』的事例,来警告三川境内的其余部落:你三川诸部落可以反叛,但一旦反叛,就绝无可能再得到宽恕。

    不可否认,这样强硬的态度必定会使一些川民感到不满,但赵弘润却认为,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目前的魏国,局势很不妙,没有空暇再沿用怀柔那一套。

    无论是与秦军交战还是日后回师支援其他战场,魏国都需要一个稳定的三川郡——哪怕是暂时表面上的稳定。

    “至于分兵围剿秦将王戬……”摇了摇头,赵弘润沉声说道:“刨除你鄢陵军外,本王麾下仍有包括商水军在内的十万军队,若这十万军队无法攻陷函谷,那么,即便再增添你鄢陵军,整个战局的变化亦不大。”

    听着赵弘润的解释,屈塍释然地点了点头:“原来如此……受教了。”

    “好了,你下去吧。……切记,围剿秦将王戬与阿克敦的残军,此事不用着急,我留你在此,是要你掌握川中,只要雒宁、卢氏、横涧在你手中,秦军便无法故技重施,可明白?”赵弘润问道。

    “末将明白,请肃王殿下放心。”屈塍抱拳接令道。

    “嗯,去吧。”

    “是!”

    次日天明,刚刚率军抵达卢氏一带的赵弘润,率领商水军与川雒联军的主力,再度返回函谷。

    对此,川雒联军怨声不小,毕竟他们刚刚急行军赶到卢氏,甚至于有些落后的军队尚在半途中,可结果到了卢氏,又要立马赶回函谷。

    得亏下令的是肃王赵弘润,倘若换做别人,恐怕那些桀骜不驯的部落战士就要跳脚骂人了。

    十月初三,肃王赵弘润率军十万,返回函谷,于三日后抵达函谷山前。

    而此时,函谷山前原本魏军那座尚未竣工的营寨,已被秦军一把火烧成了灰烬——此举着实出乎赵弘润的意料。

    毕竟按理来说,当时赵弘润率军回援卢氏后,那座军营已成一座空营,从兵法来说,武信侯公孙起应该占据这座空营,让这座军营与函谷秦营相互呼应,遏阻魏军在此地立足,这才是上上之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