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魏宫廷-第6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转头看向沈彧,说道:“除了商水军与鄢陵军外,商水邑仍有三万预备役,还有一万『召陵军』,哦,马游的五千『游马军』,我也留给你。”

    考虑到此番作战讲究的就是一个『快』,因此,赵弘润并不打算带上游马军那五千重骑兵。

    在仔细考虑过后,赵弘润觉得将那支重骑兵留给沈彧,让他带着去欺负一下楚国军队也不错,毕竟楚国军队九成九都是步兵,几乎没有重骑兵的天敌——轻骑兵,这就意味着,马游的游马重骑在面对楚国军队时,在刨除绝对地利劣势的因素后,几乎不存在战败的可能性。

    “我再给你配一位辅佐你用兵的智囊。”

    说罢,赵弘润将目光投向温崎与介子鸱二人。

    倒不是他不信任沈彧,关键是,沈彧在禹王赵元佲那边所学的是如何用兵,而事实上,征战的学问可不仅仅只是与敌军征战,后勤粮草运输也是一大重要因素。

    以往赵弘润出征在外的时候,由户部提供后勤粮草,而这次沈彧在商水邑作战,相比较户部提供粮草,当然是从商水邑本地筹集粮草更为便捷咯,更何况,去年在温崎的整顿下,商水邑的农耕大规模恢复,粮食收成颇为可观。

    在赵弘润的注视下,温崎不情不愿地接过了这个任务,毕竟相比较介子鸱,他对商水邑的情况更了解。

    见他态度不情愿,赵弘润眨了眨眼睛,说道:“到了商水,可没人管你了。”

    听闻此言,温崎睁大了眼睛,脸上顿时流露出兴奋之色,信誓旦旦地保证定会辅助好沈彧,看得不明究竟的沈彧一头雾水。

    直到后来宗卫穆青透露,沈彧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位温先生前段时间得罪了王府里的家令绿儿,又不肯拉下脸道歉,以至于被绿儿故意针对,酒水方面管得死死的,几乎到了看到别人喝酒他眼睛都会发红的地步。

    『行不行啊,这位温先生……』

    沈彧对温崎并不是很信赖。

    也难怪,毕竟他并不清楚温崎的能耐。

    总而言之,在其乐融融的商谈后,沈彧那一方的班底也逐渐凑了起来:沈彧为帅,马游担任副将,温崎负责后勤粮草。

    除此以外,根据禹王赵元佲的“战场区域划分”,汾陉塞的军队,亦划入了商水战场,算作沈彧的协从军。

    不得不说,大将军徐殷麾下汾陉军可不弱,帐下将领人才济济,尤其是蔡擒虎,更是魏国屈指可数的武力派猛将,并不会逊色于姜鄙。

    看着兄长赵弘润等人谈论种种出兵的具体事项,桓王赵弘宣很是羡慕,虽然说五叔禹王赵元佲已安慰过他,但谁知道那事是真是假?反正赵弘宣接到的命令,就只有将北一军调到大梁城郊。

    据说,五叔身边另外一位宗卫,会负责训练北一军。

    过了一个时辰后,桓王赵弘宣与大将军司马安纷纷告辞,见此,赵弘润便将商议的地点从北屋正殿,转移到了他的书房。

    而参与这次谈论的人,也缩减到了仅仅只有沈彧、卫骄、温崎、介子鸱以及雀儿几人,除了雀儿外,其余几人乃目前肃王府谋略不俗的最核心成员——本来还得加上寇正等几人,可惜寇正那些人远在汾阴。

    “对于我五叔今日在甘露殿上说描述的战略,你们怎么看?”赵弘润一边说,一边接过了雀儿端来的茶水。

    他已发现,雀儿给她自己的定位,仿佛更像是贴身的侍婢,而不是他的女人。

    这让赵弘润有些无奈,因为从这点就可以看出,他在雀儿心中,仅仅只是『义父赵元俼的义子』,或者干脆是『为了报答义父的恩情而必须效忠的公子』,而不是出自自身对他赵弘润的感情或者亲近。

    “恕温某直言,禹王爷的战略太过于……刚正。”温崎斟酌了半天,皱着眉头说道。

    听闻此言,介子鸱附和地点了点头。

    在他们两位幕僚看来,兵部所提出的某些建议,其实还是有一定可取性的,比如许下承诺安抚叛将南宫垚,这未见得不会成功。

    而相比较楚国那支号称百万的军队,南宫垚的睢阳军不过是癣疥之疾,何不拉拢南宫垚共同对付楚国的军队呢?

    对韩国也是这样,为何不通过向天下人揭露《魏韩邯郸协议》,借助舆论攻击韩国呢?

    总而言之,温崎与介子鸱觉得禹王赵元佲似乎忽略了外交手段,这让二人很不解。

    而与此同时,魏天子也在询问禹王赵元佲这个问题。

    对此,禹王赵元佲的回答很直白:“没有意义。”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萧鸾之所以能说动五方叛乱,主要并非是因为他的人脉,而在于列国对我大魏的「忌惮」与「恐惧」。……先说韩国,几十年前,父皇尚在世时,我大魏在面对韩国时,胜少败多,说得难听点,当时魏韩两国相安无事,并非是因为『魏卫联军』有多么强大,而是在于韩国当时的主要敌人是齐国,是齐王吕僖。”

    魏天子信服地点了点头,其实他也明白,几十年倘若韩国动真格的话,搞不好他魏国以及属国卫国就已经亡国了,但韩国并没有那样做,因为当时韩国最大的威胁是齐国。

    而事实也证明,在齐王吕僖初登位的时候,韩国趁乱挥军进攻齐国,谁曾想,在那场战役中,年纪轻轻的齐王吕僖,以雷霆之势,借助鲁国工匠打造的强大战船,在巨鹿战胜了韩军,随即借这股势头,扑灭了齐国内不和谐的声音,真正执掌了整个国家。

    “吕僖,也是个狠人呐。”魏天子嗟叹道。

    很少有人知道,当初韩国攻打齐国时,齐王吕僖初登大位,使得国内有不少齐国贵族为了生存,暗通韩国,导致当时齐王室对许多地方上的控制。

    但是,齐王吕僖毫不焦急,每日就在宫廷内喝酒玩女人,直到韩军越过巨鹿郡时,他在临淄发布王告,用重金征募了数万游侠,随即率领王师,带着这些游侠御驾亲征。

    同时,他又派老将田骜率领由鲁国工匠打造的新式战船,截断了韩军的归路,导致韩军粮道被断,进不能进、退无法退,最终被齐军击败。

    而事后,齐王吕僖返回临淄,邀请地方诸豪强的家主前来庆贺,谁曾想到,那些曾经反对他的贵族到了临淄后,在那场庆功筵上,就被齐王吕僖唤来卫士杀了,并革除了贵籍,派军队抄了那些贵族的家底。

    从此,齐王吕僖一度被传成了喜怒无常的暴君。

    而在那场战役中,最出彩的并非是齐军或者齐国水师,而是齐王吕僖砸重金征募的那支曾经被称之为乌合之众的游侠军队——这些贪婪的亡命之徒,后来被称为『技击之士』,成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最好写照。

    或有人说,第二次魏韩北疆战役时,肃王赵弘润是用钱砸赢了韩军,但事实上,相比较齐王吕僖那场战事,魏国投入的那么点钱,根本不算什么,齐王吕僖才是用钱硬生生砸赢韩军的第一人。

    作为中原地带最富饶国家的君王,齐王吕僖拥有着数不尽的钱,用这笔钱,他可以肆意招揽本国甚至是他国的亡命之徒,这才是齐国最可怕,而韩、楚两国最忌惮齐国的地方。

    “……而如今,齐王吕僖过世,齐国又内乱未平,因此,齐国不再是韩国成为中原霸主最大的阻碍,而我大魏,则成为了韩国的眼中钉。……不止韩国,楚国亦是如此。日益强大的魏国,让这些邻国感到不安了,他们不希望再出现一个制霸中原的齐国,不希望再出现一个齐王吕僖。”禹王赵元佲一针见血地说道。

    魏天子默然地点了点头。

    不得不说,别看如今齐魏关系亲近,那是近几年的事,在此之前,当齐王吕僖正壮年的时候,魏天子也感到不安,毕竟当时,宋国仗着背后有齐国的支持,逐渐暴露出想要吞并卫国的企图。

    当时,魏天子也做了一件针对齐国的事,即联合楚暘城君熊拓,将宋国给灭了——魏国绝不可能坐视宋国吞并卫国,毕竟卫国是他魏国罩着的。

    再者,若宋国吞并了卫国,实力更为壮大,那么,下一个会是谁?

    只能说,宋国当时高估了齐国对魏国的影响——魏国与齐国并不接壤,皆相距数千里,是中原各国中对齐国忌惮最小的国家,所以魏天子敢灭了宋国,挫一挫齐国这个中原霸主的威风。

    “再说秦国,在我看来,秦国同样不会是被萧鸾所说动,与韩、楚两国一样,我大魏同样是他们的眼中钉……因为秦国想要踏足中原,就必须击垮我大魏,否则,我大魏始终会将其挡在中原门户之外。”顿了顿,禹王赵元佲深吸一口气,摇头说道:“因此,外交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无论是秦,亦或是韩楚,都不会因此而退兵,因为他们必须击垮我大魏。”

    魏天子默然地点了点头,当了二十几年的魏国君王,他很清楚其中的道理。

    “至于我为何不支持安抚南宫垚,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首先是南宫垚此人野心极大且有善于隐忍,鉴于当初四王兄您与南宫的协议,除非他起兵叛乱,否则,我大魏不得干涉他对宋郡的管治。……而如今他既然反叛,那么这份协议自然就作废了,我大魏可顺势收回宋郡。依臣弟看来,似南宫垚这等狼子野心之徒,还是趁早铲除为妙。……其次原因,南宫垚别看是宋人出身,但因为他曾逼死其君,因此,宋人对其痛恨万分,看他这次起兵叛乱就知,他只能打着『复辟宋王室』的旗帜反叛,而在臣弟看来,即便他打出这个旗号,云从的宋人也不会有多少,相比之下,臣弟更倾向于招揽宋郡的原叛军首领『宋云』,无论对南宫垚,还是几次三番入侵宋地的楚军,宋云皆没有好感,且宋云在宋人当中颇有威望,若能说服他站在我大魏这边,远胜南宫垚……”

    看着禹王赵元佲滔滔不绝地讲述着,魏天子眼眸中闪过一丝怀念。

    因为曾经,禹王赵元佲这位王弟,就是他最倚重的左膀右臂。

    只不过,物是人非,当年英姿勃发、威风凛凛的暴躁禹王,如今却成了半个废人。

    再想到已经过世的六王弟赵元俼,魏天子长长叹了口气,仿佛瞬间苍老了十岁。

    “五弟,我大魏的社稷,就托付给你了……”

    “……请王兄放心。”一身布衣的禹王赵元佲拱了拱手,低声说道:“我在,大魏在!”

    次日,也就是九月十五日,赵弘润与砀山军大将军司马安,率领两千五百砀山军猎营骑骑兵,率先赶赴三川雒城。

    与此同时,一万名砀山军士卒,五万商水军、五万鄢陵军,迅速朝着雒城进发。

    虽然赵弘润很好奇南梁王赵元佐与禹王赵元佲会用什么方式对付其他两路的反魏联军,但他首先得确保自己这一路的优势。

    先川后秦,这是他所制定的魏西战场的大致战略,至于河西的太原守乐成,以及河东的阳邑侯韩徐,赵弘润早已派人授权于临洮君魏忌与汾阴令寇正,相信以临洮君魏忌的统帅才能,太原守乐成未见得能讨到什么便宜。

    而在实行『先川后秦』的总战略前,赵弘润必须确保,川雒联盟与川北骑兵会在这场战役中听从他的指示。

    毕竟这次三川的主要叛乱势力『乌须王庭』,很麻烦,那是川民的领袖王族。

    一个不好,或许川雒联盟自身都会瓦解,反目成仇。

第1149章:川雒的分歧【加更23/27】() 
其实在肃王赵弘润抵达三川雒城之前,『川雒联盟』内部就已经吵翻天了。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乌须部落』窜通『羯部落』与『羚部落』,暗中勾结秦国,起兵反抗魏国。

    对,严格来说并不能算是『叛乱』,毕竟乌须部落也好,羯、羚两大部落也罢,至今都并没有加入川雒联盟,成为魏国的附属盟众。

    但有一点必须承认,乌须、羚、羯三大部落勾结秦国,使秦军再次踏足三川,这已经触犯了『雒水之盟』的条例。

    『雒水之盟』的条例中规定:三川属于魏人与川民共有,但当第三方势力企图攻占这片土地时,川雒联盟必须出兵抗击,倘若力量不足,可向盟主国,即魏国求援。并且,违反条例,且做出危及三川及魏国利益的部落,应当将其驱逐出三川。

    简单地说,按照『雒水之盟』的誓约,川雒联盟应当驱逐『乌须』、『羯』、『羚』等几个违反条例的部落,并且联合魏国,将秦国的军队赶出三川。

    而在这件事中,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乌须部落』,它并非是一般意义上的普通部落,它是三川所有部落的王庭所在,是羱族人、羯族人、羝族人的王族领袖,相当于中原国家的王室。

    因此,与乌须王庭为敌,这是三川内许多部落从本心抗拒的一件事,毕竟乌须王庭统治了这些羱族、羯族、羝族一段相当漫长的岁月,即乌须王庭如今越来越衰弱,但许多部落仍然将乌须部落奉为首领。

    否则,实力远远不如羯、羚、羷三大羯族部落的乌须部落,凭什么能得到『卢氏』那片牧草繁盛的天然牧场?

    但如今,乌须王庭公然站出来反对魏国,这就让川雒联盟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局面。

    九月初,川雒联盟紧急召开了内部的商讨会议。

    所谓的内部商讨会议,无非就是指把持着整个川雒联盟的几个大部落族长级别的会议,比如青羊部落族长阿穆图、白羊部落的族长哈勒戈赫、灰羊部落的族长齐穆轲、孟氏部落的族长孟良、纶氏部落的族长禄巴隆,以及在上次『魏秦三川战役』之后加入川雒联盟的羷部落族长鄂尔德默等寥寥几位。

    “这有什么值得商议的?按照「雒水之盟」办即是,当初不是都歃血为盟了么?”

    在会议桌上,穿着打扮越来越偏向魏人的纶氏部落族长禄巴隆,挺着大腹便便的肚子,慢悠悠地说道。

    不得不说,由于这些年来纶氏部落越来越富裕,禄巴隆这位曾经英勇的羝族战士难免也堕落了,以往精壮的肌肉逐渐被赘肉所取代,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在纶氏部落内的威望。

    不夸张地说,纶氏部落是「魏人化」最迅速的几个部落之一,除了还保留有羝族人文化外,其余的生活习惯、言行举止,皆朝着魏人靠拢。

    正因为这样,或有些针对禄巴隆的人私底下诋毁:纶氏已沦落为魏人的走狗,羝族纶氏部落,早已不复存在。

    而对此,禄巴隆只是嗤之以鼻,他认为这是某些眼红他的人在背地里嚼舌根。

    曾经的羝族纶氏部落,不过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流部落,每年冬季来临时,战战兢兢,生怕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冻死了部落里的羊群,使得整个部落因此灭亡。

    而如今,纶氏部落是川雒联盟中屈指可数的大部落,虽然部落族人仍然只有两万左右,但却拥有着数十万畜牧,更要紧的是,纶氏还是川雒联盟中最大的几个奴隶商人之一。

    因此,禄巴隆一点也不后悔投靠那位肃王殿下。

    或者干脆点说,若他早知道投靠那位肃王殿下后,会使部落里的族人过上如今这般富裕的生活,他早他娘的投靠了,何必与那位肃王殿下为敌,导致数千英勇的部落战士白白牺牲。

    “禄巴隆大族长说得没错,一切按照「雒水之盟」办即可。”羝族孟氏部落的大族长孟良也帮腔道。

    相比较堕落程度严重的禄巴隆,孟良还保留有一副健壮的体魄,看得出来这位大族长并没有像前者那样因为酒水与女人而导致体型走样,但不能否认,这位身穿魏服、带着玉冠、头发梳地一丝不苟的大族长,其价值观与当年亦不可同日而语。

    看着禄巴隆与孟良二人,白羊部落的族长哈勒戈赫微微皱了皱眉头。

    因为他看到,会议场上除了他以及青羊部落的族长阿穆图仍穿着羊皮袄外,其余很多族长,都开始效仿魏人,身穿锦服、头戴玉冠,穿金戴银、假充贵族——偏偏这帮人还学不像。

    人家魏人的贵族根本不会穿金戴银好不好?只有暴发户才会那样穿戴!

    『川民魏化』,这是近几年来,三川、尤其是雒城中,已形成的一股非常普遍的不良风气。

    最直接的体现就在于建筑与穿着。

    曾经的川民,一直以来都居住在毡帐内,可如今放眼整个雒城,到处都是魏国文化气息极重的土木建筑。

    而在穿着上呢,川民们也逐渐抛弃了传统的羊皮袄,改穿魏人的棉袄。

    曾经纯真的草原姑娘们,用草原上的鲜花打扮自己,可如今呢,这些姑娘身上,有魏人的簪子、楚国的珍珠,甚至于还有一些金银熔铸的手链、脚链等饰品。

    而这些草原姑娘们的择偶标准,也不再是曾经那样强壮的战士,而是看男方是否有能力替她购买到魏国、楚国的饰品。

    最让哈勒戈赫感到忧心的是,羱族的语言在雒城内的使用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川民都懂得了魏言,并且用魏言与来自魏国的商人交易。

    这样是不对的!

    白羊部落的族长哈勒戈赫意识到,他们羱族文化正在迅速消亡,被魏人同化。

    可能若干年后,三川境内再也没有羱族人、羯族人、羝族人,只有一帮留着草原民族血统,可衣着打扮、言行举止却与魏人一模一样的人。

    但是对于这一点,哈勒戈赫毫无办法,因为魏国根本没有用阴谋诡计算计他们,他们只是通过更优越的生活,诱使川民一步一步向魏人靠拢。

    川民会拒绝更优越、更富裕的生活么?

    不会!

    所以说,被魏人同化,这是在所难免的。

    用魏人的话说,这就叫阳谋。

    看着会议场上一圈的大族长们,哈勒戈赫就有些泄气,因为他看到,会议场上很多族长,皆在效仿魏人,身穿锦服、头戴玉冠,穿金戴银、假充贵族——偏偏这帮人还学不像。

    人家魏人的贵族根本不会穿金戴银显富好不好?只有暴发户才会那样穿戴!

    要不是彼此知根知底,他很怀疑自己是不是与一群魏人坐在一起。

    倒是青羊部落的族长阿穆图仍穿着传统的羊皮袄。

    然而,这并不表示青羊部落与他的态度一致,谁都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