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魏宫廷-第5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温崎暗自哀嚎之际,礼部尚书杜宥领着几名礼部官员来到了这里,见此,温崎赶忙低头。

    倒不是他畏惧礼部尚书杜宥,问题在于他的“大计”还未完胜,若是这会儿被杜宥看到,叫人将他赶了出去,岂不是让某位与他约好赌局的肃王殿下笑掉大牙?

    『看来初试是没戏了……看正试吧。』

    温崎在心中暗暗叹息道。

第1094章:久违的日常() 
“初试应该开始了……”

    在肃王府的书房内,窗户旁,宗卫长卫骄瞧了眼窗外的天色,回头对赵弘润笑着说道:“殿下就一点也不担心么?……卑职是指,担心温先生。”

    此时,赵弘润正坐在书桌后,看着手中一份冶造局的呈文,闻言看了一眼卫骄,笑着说道:“温崎?担心他?你是指担心他在考场上作弊被人抓到,还是担心他发挥失误,首轮初试就被淘汰掉?”

    “当然是前者……唔,后者也保不准。”卫骄咧着嘴笑道。

    听了这话,赵弘润亦忍不住笑了起来。

    主仆二人当然知道,最近几日温崎被绿儿逼着在府里前院日夜苦读。

    一想到这事,赵弘润就感觉好笑,因为他书房里的藏书,有一部分是来自楚国的书籍,甚至于其中还有一些着重于『寓教于乐』的书籍,比如,借神鬼寓言规劝世人行善学好的书。

    这类书籍,对会试能有什么帮助么?

    根本没有!

    但绿儿却哪里懂得这些,她自己认得的字都不见得能有多少,于是,只要是书她都一股脑地借走,逼着温崎彻夜观阅、背诵,赵弘润相信温崎当时的心情是近乎崩溃的。

    就在赵弘润与卫骄幸灾乐祸般偷笑时,忽见书房门口传来几声轻轻的叩门声。

    出于角度问题,赵弘润的视线被一堵摆设有各种玉蟾、盆景等装饰的木架挡住,并没有看到书房外的人,但是卫骄却看到了,低声说道:“是『小夫人』。”

    赵弘润立马就得知了来人是谁,毕竟在府里能让卫骄用尊敬的口吻称呼为小夫人的,也就只有羊舌杏,因为这个女人一手撑起了整个肃王府数百人的开支。

    果然,在经过赵弘润的允许后,羊舌杏引着一名侍女来到了书房内室,在盈盈行礼之后,轻声说道:“夫君这些日子辛苦了,妾身熬了一锅鸡汤,给夫君补补身子……”

    说着,她从侍女手中的托盘中端起一只扣着盖子的碗,走到赵弘润身边。

    见此,卫骄咧了咧嘴,识相地退出了书房。

    而那名侍女也识趣地离开了,使得书房内,就只剩下赵弘润与羊舌杏二人。

    “夫君请趁热喝吧,凉了就……”刚说到这,羊舌杏忽然看到赵弘润手中那份冶造局的呈文,虽不知具体是什么,但也明白自家夫君此刻怕是有事,连忙改口说道:“妾身打搅夫君了,妾身这就离去。”

    说着,她将手中的那碗汤放在书桌旁就要离去。

    见此,赵弘润不由地苦笑起来。

    要知道,他与羊舌杏相识已有五六年,按理来说,这五六年的时间足够不熟悉的两人彼此变得熟悉,但遗憾的是,由于赵弘润在这五六年的时间里多半领兵出征在外,以至于羊舌杏在看到他时,仍难免会有些生疏与畏惧。

    这并非说笑,整整五六年的时间,赵弘润最起码有七成的时间不在大梁,也正因为这样,他一个劲被急切想要抱孙子的沈淑妃数落。

    这不,过年期间赵弘润还刚刚被沈淑妃给数落了一回:明明已经有了苏姑娘、乌娜、芈姜、羊舌杏四位红颜知己,可若干年过去了,这四位妾室的肚子丝毫不见动静。

    更让沈淑妃不能理解的是,芈姜与羊舌杏被肃王府的人喊了几年的夫人,居然至今还是处子之身,这让沈淑妃当时恨不得传个御医来给大儿子诊断一下,看看是否有隐疾什么的。

    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赵弘润只能摇头叹息:那真是一场灾难!

    “不用急着走,为夫也没什么事。”赵弘润温柔地说道。

    听闻此言,羊舌杏不由地眼睛一亮,怯生生地说道:“那……妾身伺候夫君喝汤?”

    赵弘润微微一笑,挪了挪屁股,留出半个位置,随即拍了拍座位。

    见此,羊舌杏脸上闪过一丝羞涩,小心翼翼地坐在那半边椅子上,随即端着汤碗,用调羹舀了一勺,红唇微启轻轻吹了吹,随即送到赵弘润嘴边,待看到后者将其喝下时,她脸上顿时露出了心满意足的笑容。

    那碗鸡汤,其实并没有多少,与饭碗差不多大小,倘若赵弘润自己喝的话,其实端着碗一口就能喝光,但因为羊舌杏一调羹一调羹地喂他,以至于喝了足足一炷香的工夫。

    而在此期间,赵弘润静静地看着羊舌杏。

    五六年前,那个年仅十四岁却在半夜抖抖索索、满脸惊恐偷偷爬到他床上的小丫头,如今已长得亭亭玉立、温柔娇媚,而不可思议的是,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实则却是肃王府的半边天。

    正是因为王府里有羊舌杏在,赵弘润才能放心地率军南征北战,所谓的贤内助,大抵如此。

    而在赵弘润打量羊舌杏的时候,羊舌杏亦时不时偷偷观瞧赵弘润,后者的目光,让她的俏脸逐渐出现了几分红晕,使得她更添几分娇媚。

    曾几何时,年仅十四岁的她初次碰到身边的这个男人,当时她懵懂无知,且不知男女之事,只因为他俩在床上睡了一宿就算是夫妻,因此后来时时以『肃王的妾室』自居。

    后来她岁数逐渐大了,似苏姑娘、乌娜等过来人认为可以对她透露一些房事的时候,她这才羞愤地发现,自己当初的举动是何等的好笑——所谓夫妻房事,根本就不是似她原先以为的那样。

    而更让她感到尴尬的是,每回到皇宫向婆婆沈淑妃问安时,那位婆婆总要隐晦地询问她,问她的肚子有没有什么动静。

    她尚且是处子之身,能有什么动静?!

    在这一点上,她对赵弘润这位夫君是有些怨言的,每年出征在外的日子比在大梁的日子要多得多,甚至于就算是在大梁,他家夫君时而也夜不归宿,忙碌于冶造局的事。

    这样算下来,其实真正与她们这些女眷在一起的日子,着实不多,可能一年到头加起来,也就只有二三十日的光景。

    不过她也明白,其实并不是只有她一人着急,府里的女眷们,谁心里不着急呢?

    尤其是每当婆婆沈淑妃有意无意地抱怨,说什么宫里哪位后妃当奶奶了,那位皇子又生了一个儿子或女儿了,暂时不说别人,至少羊舌杏心中是不好受的。

    不过今年,那位婆婆已经对她们这些儿媳下了死命令,无论如何,那位婆婆都要看到她们这些儿媳的肚子有所动静。

    可是具体怎么做咧?

    羊舌杏去询问了两位作为过来人的姐姐,即苏姑娘与乌娜。

    苏姑娘面子薄,尴尬半天都没有透露什么有用的,而乌娜这位三川羱族女子则豪爽地多,拉着羊舌杏对她灌输了一些经验,总结下来其实就是两个字——勾引。

    记得当时,乌娜很得意地讲述她当年与赵弘润滚羊皮毯的过程,听得羊舌杏一愣一愣的。

    因为似这种主动送上门的勾引方式,她当年也尝试过,只不过当时赵弘润嫌她年纪小,把她给哄骗住了而已。

    当然,这不是关键,关键在于,当初她年纪小,懵懂无知,可如今,她怎么好意思像乌娜所说的那样,半夜爬到男人的床上去呢?虽说这个男人是她的夫婿。

    不过,不这样做的话,什么时候才能轮到她呢?

    “想什么呢?”

    见羊舌杏面色通红,赵弘润疑惑地问道。

    “呀?”被赵弘润打断了思绪,羊舌杏惊呼一声,如梦初醒的她放下手中的汤碗,双手捧着灼热的面颊,羞涩地说不出话来——她哪好意思把乌娜教她的那些说出口。

    “夫君,这是什么呀?”聪颖的她,无师自通地学会了转移话题,指着书桌上那份冶造局的呈文问道。

    听闻此言,赵弘润脸上露出几许苦笑之色,说道:“这是冶造局的陈宕送来的呈文。”

    不得不说,冶造局主事陈宕这次命人送来的呈文很关键,他在文中指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

    对于陈宕,赵弘润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此人老实巴交,但非常可靠,是典型的务实的官员,跟冶造署署长王甫那种八面玲珑的人截然不同。

    因此,赵弘润才会让陈宕负责总督建造那四条官道的事,毕竟博浪沙河港的建设已经形成了模式,不需要再让陈宕这样有能力的官员时时刻刻盯着。

    而在接手督建四条官道的大工程后,陈宕就立刻送上呈文,在赵弘润的计划中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耗铁。

    毕竟根据赵弘润的原本计划,轨道马车的那两条直道,都是要选用铁材的,因为在赵弘润看来,铁轨比木轨坚固可靠。

    然而,陈宕却在呈文中给赵弘润计算了一下建造四条轨道所需要的耗铁,其数目大致可以武装二十万左右的军队。

    于是赵弘润一下子就懵了,因为他此前设计的马车轨道,就算是往返的双向轨道,其实也只需要四条铁轨,于是他就想当然地认为耗铁问题可以接受。

    没想到陈宕却通过清楚的计算使赵弘润明白,选用铁材所谓轨道的材料,这个消耗魏国负担不起——确切地说,不是负担不起,而是不值得。

    毕竟建造四条轨道的铁,可以用来武装二十万魏国军队,相信就算是赵弘润也会选择后者。

    『注:其实不是主角没想到,而是作者考虑不周,直到有热情书友查找资料后,作者这才发现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唔,反正主角大事精明、小事糊涂,就让他背锅吧。』

第1095章:久违的日常(一点五)『加更17/27』() 
『PS:忽然发现,作者将主角的弱冠礼给忘了,天呐。纠结了半响,考虑到事件时间轴的问题,冠礼排到会试之后不合适,遂最终决定通过回忆的方式描述,望诸位书友谅解。』

    ————以下正文————

    “卫骄,派人将这份呈文送给冶造总署的陈宕,就按他所说的办,选用沉木作为轨基。”

    “是。”

    待等卫骄离开之后,赵弘润将目光投向仍旧坐在身侧的羊舌杏,歉意地说道:“抱歉,杏儿,冷落你了,建造轨道马车这事,工部与冶造局的人事实上已经开工了,因此……”

    “夫君言重了。”羊舌杏连忙说道:“事实上,妾身能像这样呆在夫君身旁,哪怕是看着夫君,妾身亦心满意足了……”

    听了羊舌杏的话,赵弘润拉过她的小手来,轻轻拍了拍,口中问道:“听说前一阵子我不在大梁的时候,是你们代我入宫问候母妃,与她闲聊解闷?”

    “嗯。”羊舌杏点了点头,小脸不知为何就红了起来。

    见此,赵弘润好奇问道:“怎么了?”

    羊舌杏没敢透露心中那些令她羞涩的话题,吞吞吐吐半响后,小心翼翼地问道:“夫君,您今年会迎娶芈姜姐姐么?”

    听闻此言,赵弘润不禁有些哑然,好笑地问道:“为何突然提到此事?”

    羊舌杏眨了眨眼睛,怯生生地说道:“正月里夫君不是行过冠礼了么?妾身听说,行过冠礼,就该迎娶正室了……”

    “……”赵弘润张了张嘴,无言以对。

    不得不说,这件事着实让他感觉有些烦心。

    确实,他今年已经二十岁了,并且也确实在今年的正月里,由老头子魏天子在宫内的祭庙,为他办了弱冠之礼。

    这次的冠礼,总得来说赵弘润是感觉些愤愤不平,因为他是『被顺带的』。

    因为在当时,魏天子的主要目的是告祭先祖,毕竟去年魏军打败了强大的韩国,这意味着魏国的实力已拉近了与韩国、楚国、齐国这等强大国家的差距,似这种事,魏天子自然要在祭庙里告祭先祖。

    当时,魏天子顺带着就将赵弘润的弱冠之礼给操办了,用魏天子的话来说,反正前前后后就是给他戴个冠,然后加冕几句的事,用不着特地操办。

    对此,赵弘润还无言以对。

    期间让赵弘润感到意外的是,当时捧上玉冠的,居然是他的长皇兄赵弘礼。

    不过事实上,这并不让人意外,毕竟生父主持冠礼、长兄捧冠,这是祖制。

    让赵弘润感到意外的,还是赵弘礼这个人。

    要知道,他赵弘润可也是扳倒了赵弘礼这个原东宫太子的“从犯”之一,他原以为赵弘礼会对他恨得咬牙切齿,可意外的是,当时赵弘礼非但没有针对他的意思,反而满脸笑容,让赵弘润感觉浑身不自在。

    倒不是说赵弘礼笑得很虚假,反过来说,赵弘礼的笑容很坦率,但恰恰是这样让赵弘润感到不自在,因为他忽然感觉,他有些不认得这个长皇兄了。

    当初的东宫太子赵弘礼,那可是一个趾高气扬的人,虽说心性不算坏,但胸襟着实谈不上宽广,有点小心眼,可这次见到的赵弘礼,仿佛胸襟一下子就增大了许多,让赵弘润暗暗感到咋舌——难道那一年的自省,果真能让一个人发生这样显著的改变?

    待仔细思忖之后,赵弘润最终还是将赵弘礼的转变,归功于其幕僚骆瑸。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赵弘礼自我禁足在其府邸里时,每日与骆瑸念书写字、修身养性,自然会有所改变,毕竟骆瑸那可是就连赵弘润敬重三分的谦谦君子。

    按照冠礼,需要三位长辈或者贵宾来给赵弘润戴冠,总共戴上三回,每回戴上之后,还要由那位长辈或者贵宾嘉勉几句,大抵授予他『治人』、『治国』、『祭祖』的权利。

    治人指是管理下人,也就是说,从这一刻起,赵弘润等同于成为了『肃王(肃氏)』这一支类似家主的角色,而沈彧、卫骄等宗卫们,也不再单单只是保护他的宗卫,而是他的家臣。

    虽然彼此关系并没有变化,但意义出现了不同。

    而『治国』,指的即是效力于国家的意思。

    这一点,对于赵弘润来说意义不大了,毕竟他当初年仅十四岁时就已率军出征为国效率,而如今更是名满天下。

    但是按照祖制来说,贵族子弟只有年至弱冠之龄后,才能有资格效忠国家,大概是类似『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意思。

    不过话说回来,除了赵弘润、赵弘宣这对兄弟外,赵氏对于其他的宗族子弟还是比较严格的。

    打个比方说,无论是长皇子赵弘礼、雍王弘誉、襄王弘璟、燕王弘疆、庆王弘信,这些位赵弘润的兄长真正为国效力时,皆是在二十年之后,而赵弘润的堂兄,比如俨王爷的长子赵弘旻,他在宗府任职也是在冠礼之后。

    再比如赵弘润的七王兄、熙王赵弘殷,他在年满十五搬离皇宫辟府之后,就闲在府上。

    祖制如此。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

    比如赵弘润,由于他在十四岁时就率军出征打败了楚国暘城君熊拓的十六万大军,魏天子与宗府在这一点上就对他放宽了许多。

    至于赵弘润的弟弟桓王赵弘宣,则情况又有些特殊,他是因为被当时尚且是东宫太子的赵弘礼推荐,否则,赵弘宣还能过五年王室贵胄的悠哉生活,直到满二十岁后,才有机会参与国事,根本无可能在年纪还不满弱冠的情况下,就执掌像北一军这样十万人编制的军队。

    说白了,这是长皇子赵弘礼让给赵弘宣的机会。

    当时,给他戴冠的三人,分别是三叔公赵来峪、成陵王赵燊,以及赵弘润的一位岳父——乌娜的生父,川雒联盟的族长之一,青羊部落的大族长阿穆图。

    赵弘润最希望给他戴冠的长辈,六王叔赵元俼,不知什么原因,笑着摆摆手,婉言推辞了此事,以至于被成陵王赵燊抢了去。

    对此,赵弘润深感遗憾,毕竟在他心目中,六王叔赵元俼的形象等同于父亲,尽管近些年来,他逐渐了解了亲生父亲魏天子赵元偲,父子关系逐渐变得亲密,但这份亲密,仍旧无法超越他与六王叔赵元俼的感情。

    就像小孩子憧憬自己的父亲一样,当初不受魏天子宠爱时,赵弘润所憧憬的,便是六王叔赵元俼,六叔的洒脱豪爽、六叔的玩世不恭、六叔的宾朋遍及天下,都深深地吸引着赵弘润。

    几乎没有人讨厌六王叔赵元俼,甚至于,就连韩人都对这位六叔尊敬非常,谁能想象?

    因此,赵弘润非常希望六王叔赵元俼能给他戴冠,但不知为何,六王叔赵元俼笑着推辞了,只是在后来说了一番嘉勉、鼓励之词。

    因为这件事,赵弘润事后询问六王叔赵元俼,后者微笑着给予了解释,大抵是希望通过冠礼,加深他赵弘润与三叔公赵来峪、成陵王赵燊、以及川雒联盟的关系。

    这个解释,赵弘润将信将疑。

    他总感觉,六王叔之所以婉言拒绝的原因,并未是出自这个。

    仿佛,六王叔是在顾忌什么。

    遗憾的是,六王叔赵元俼并不是能通过察言观色就能看穿其内心的人,既然他不说,赵弘润也只好将这个疑惑埋藏在心底。

    反正,六王叔不会害他,这一点赵弘润是坚信的,毕竟两人的感情,比父子之情更加深厚。

    至于『祭祖』,则是给予赵弘润祭祀祖先的权利,也就是说,在祖先的眼里,赵弘润这个小辈已经长大成人,能够肩负起祭祀先祖这样重要的事了。

    这是有一定政治意义的,最直接的就体现在宗府,除了赵弘润这个个例外,只有得到了这个权利的人,才有资格在宗族之事上发话,否则,连参与的资格都没有。

    而冠礼之后,赵弘润在肃王府再次宴请宾客,庆祝正式成年。

    期间,像成陵王赵燊、安平侯赵郯、三叔公赵来峪,六王叔赵元俼,青羊部落的族长阿穆图,以及临洮君魏忌、繇诸君赵胜,还有工部、冶造局等人,纷纷出席送上贺礼。

    就连与赵弘润不对付的苑陵侯酆叔等人,也来了一个礼到人不到,不至于落下话柄。

    不夸张地说,当日大梁九成九的王公贵族、朝廷官员,皆来贺喜,哪怕是一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