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赵弘润,与他的父皇魏天子一样,始终着眼于国家,认为国家利益至上,正因为这样,要是被赵弘润逮到什么贪赃枉法、倾轧平民、损公利私的罪犯,就算对方同样是他姬昭氏的子弟,他一样会严惩不贷——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在国内贵族甚至是姬昭氏王族中的名声都很差,以至于有一帮人附议太叔公赵泰汝,在暗地里骂他『吃里扒外的族逆』。
但三叔公呢,则更看重私己的利益,这个『私己』,倒是指他个人的利益,应该是阵营的利益——比如他肃王党势力的利益。
因此,三叔公赵来峪这份名单上的人员,其实并不是一封举贤的名单,它只是用来告诉赵弘润:这些是听话顺从的人。
仅此而已。
正因为这样,赵弘润在记住名单上的这些名字后,便用烛火将这份名单给烧了——『河东四令』至关重要,岂能举荐这些虽然顺从但不知能力底细的人?
虽然赵弘润觉得,这些人既然可以上他三叔公赵来峪的举荐名单,那么或多或少是有些能力,但即便如此,他仍然不放心。
『举荐这些人,还不如举荐赵文蔺呢!……唔?赵文蔺?』
摸了摸下巴,赵弘润心中微微一动。
赵文蔺,乃是三叔公赵来峪的长子,平心而论,这家伙的才能非常一般,但德品尚且过得去,除了没教好自己的儿子、侄子等小辈外,硬要说有什么缺点,那就是护短,除此之外,以往在安陵城倒也没做出什么伤天害理的事。
『倘若举荐这个家伙出仕蒲坂令……』
赵弘润暗自琢磨着。
不得不说,正所谓矬子里面找高个,在没有合适人选的情况下,赵弘润忽然觉得,赵文蔺倒也是个不错的人选,反正赵弘润又不指望这家伙来治理蒲坂,纯粹就是当个没有实权的摆设而已。
再者,相比较南席侯赵咨、陈曹侯赵宓、南曹侯赵咎这些不知道哪冒出来的家伙,安陵赵氏离大梁赵氏更近,至少在三代以内。
相信凭借这一点,朝廷与宗府多少也会放宽一些尺度。
想到这里,赵弘润暗暗点头,在举荐信中写下了举荐赵文蔺出任蒲坂令的句子。
『至于蒲坂将军……』
赵弘润闭着眼睛搜寻着记忆,寻找着他认为合适的人选。
其实在『驻军将领』的人选上,赵弘润有不少瞩意的对象,比如说,砀山军副将闻封、白方鸣,浚水军副将曹玠等等,驻军六营大将军麾下的副将,其实都有足够的能力与资历出任河东四县的驻军将军,问题仅在于驻军六营大将军是否舍得放人而已。
重要的是,这些军队的将士与他赵弘润的关系都不错。
唔,成皋军的蔡擒虎就算了,没有大将军徐殷在,纵使是赵弘润也无法驾驭住这个喝醉酒就要发酒疯的虎将。
而在这些位副将当中,赵弘润更倾向于砀山军的闻封。
因为闻封受到其大将军司马安的影响巨大,无论是言行还是看待事物的方式,皆与司马安尤其相似,做事严谨缜密且嫉恶如仇,因此,闻封被人称为『小鸩虎』。
倘若此人能出任蒲坂将军,赵弘润认为足以保蒲坂安宁。
当然了,最重要的一点是,赵弘润其实准备举荐司马安日后出任『河西(郡)守』。
要知道,司马安乃是他魏国最勇猛的一头猛虎,让这样一位虎将坐镇在砀山无所事事,实在是太屈才了,在赵弘润看来,似这等锋利的利剑,就应该部署在魏国的最前线。
当然,由于与司马安两度合作过,赵弘润当然知道,司马安乃是一头嗜血的猛虎,否则也不会被人称为『鸩虎』、『人屠』,可反过来说,这等嗜杀的虎将,岂非是镇压羌胡、驱逐林胡的最佳人选?
赵弘润相信,只要司马安坐镇河西,他不止可以震慑住羌胡,必定也能让林胡闻风丧胆。
当然,这个念头目前赵弘润深藏心底,不敢透露半分,否则,肯定会引起国内贵族们的强烈反对——毕竟这帮人目前还垂涎着河西令这个位置呢。
因此,当务之急是将汾阴、蒲坂捏在手中,如此一来,纵使日后国内贵族因为河西令一事与赵弘润再起矛盾,赵弘润也不担心这帮人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可北屈令怎么办呢?』
赵弘润又有些头疼了,总不能再让赵来峪的二儿子出仕吧?这吃相未免也太难了。
可问题是,除此之外,赵弘润实在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了。
他不得不承认,当初三叔公赵来峪劝谏他的话,的确是有些道理,倘若他赵弘润背后有一些大贵族支持的话,那么这时候随便挑几个听话且有名望的家伙在当样子货就好,只可惜,赵弘润曾经将国内那些大贵族得罪地太深,以至于目前就只有一些诸如南席侯赵咨、陈曹侯赵宓、南曹侯赵咎等不知哪冒出来的家伙投奔他。
就在赵弘润暗自苦恼之际,一名黑鸦众匆匆走入屋内,拱手禀告:“殿下,户牖侯世子一行人来汾阴了。”
『户牖侯?』
赵弘润愣了愣,表情有些茫然,不过半响后,他的神色就变得凝重起来。
第1056章:户牖侯世子()
『PS:昨日第二更。』
————以下正文————
户牖侯,乃是传承百余年的武家。
在百余年前,魏国灭梁与卫接壤,当时的卫国还未被韩国打落大国的尊严,是魏国周边颇为强大的国家,而当时,济阳孙氏的孙妙夫,便作为抵御卫国军队的统帅活跃于户牖一带,带着儿子孙固、嫡孙孙泰,在当地筑建『户牖关塞』,抵挡卫军。
孙秒夫死后,其子孙固执掌户牖军,继续负责抵御卫国军队。
因父子二人的功绩,大梁宫廷册封其魏户牖侯。
而待等孙固死后,其子孙泰更是了不得,几度兵出户牖关,反攻卫国,打得卫国鬼哭狼嚎,最终选择对魏国俯首称臣。
但是韩国已在北原兼并数国,强势崛起,魏国考虑到『魏卫相争必为韩所擒』,便接受了卫国的臣服。
从那以后,卫国便成为了魏国的小弟。
不得不说,在魏国,姬赵氏子孙册封侯爵,根本不新奇,无论是在百余年前还是当今,魏国举国上下不知有多少有名无实的侯爵。而反过来说,非姬昭氏的家族封侯,这就是一桩非常了不起的事。
户牖侯孙氏,就是其中之一。
甚至于,要不是当年魏国奉行『非姬昭氏不封王』的规定,事实上以户牖侯孙泰的功绩,是足以封王的。
但很可惜,当时魏国国情如此,户牖孙氏最终没有机会封王,不过,朝廷也给予了相应了补偿——划户牖县作为孙氏的封邑。
但正所谓祖先英雄儿孙未必贤孝,待等第三世户牖侯孙泰过世之后,后几任户牖侯,就逐渐变成了贪图吃喝享乐的纨绔子弟,甚至于,为了谋取钱财,将脑筋动到了户牖军身上,以至于曾经讨伐卫国的精锐魏军『户牖军』,后来逐渐暴露出种种严重问题,吃空饷、倾轧平民、越境抢掠卫人等等。
于是,赵弘润他祖父鉴于当时魏卫联合抗韩的格局,一怒之下撤销了户牖军的番号,只保留了八百名士卒,作为户牖县的县卒。
至于户牖孙氏的封邑,也从最开始的两千户,被削减到五百户。
户牖孙氏由此没落。
然而,户牖孙氏虽然没落,但孙氏在济阳却有一分支,在大概二十几年前,济阳的孙氏取代户牖孙氏成为嫡宗,即济阳孙氏。
而济阳孙氏,正是皇五子庆王赵弘信的母族。
『户牖侯孙氏……』
在听到黑鸦众的禀报后,赵弘润皱了皱眉。
据他听说,户牖孙氏其实断嗣了,当代的户牖侯孙牟,其实是从济阳孙氏过继过去的,也就是说,户牖、济阳两家孙氏早已经融汇成一支了。
也就是说,那所谓的『户牖侯世子』,摆明了就是济阳孙氏的人,或者更干脆点说,是皇五子庆王弘信的人,庆王党的核心成员。
而在目前这种情况下,那位『户牖侯世子』来到汾阴,摆明了就是庆王赵弘信按耐不住,打算针对『河东四令』一事与他赵弘润摊牌了。
『『牖侯世子孙嘉……呵,底气很足嘛!』
赵弘润咂着嘴轻哼了一声。
不得不说,在得到南梁王赵元佐与天水魏氏的鼎力支持后,曾经不显山不露水的庆王赵弘信,如今在大梁朝野可谓是形势大好,以至于有许多人都在猜测『雍庆之争』的胜败——曾经在『东雍之争』中扳倒了原东宫太子赵弘礼的雍王弘誉,能否守住优势,击败庆王弘信的挑战。
“殿下,要见么?”
在旁,宗卫长卫骄低声问道。
其实凭着他对赵弘润的了解,在看到赵弘润露出冷笑的表情后,他就隐隐猜到,自家殿下对那什么『户牖侯世子』感觉颇差,但因为对方的来头不小,因此卫骄还是提了一句。
“还是见一见罢。”眯了眯眼睛,赵弘润淡淡说道:“算是给那位五王兄一个面子。”
说罢,他自顾自继续写那份举荐信,待写完后,吹干墨迹,将其递给宗卫长卫骄:“速派黑鸦众投递到大梁……联系内侍监,直接交递于父皇。”
“是。”卫骄点了点头。
他知道,内侍监分两种,一种是身份清白,供职于宫廷的宦官,还有一种则是密探,即魏天子的眼线。
而此番赵弘润所说的内侍监,即是后者,因为只有后者,才有直达天听的权利。
但是如何联系内侍监中的暗水力量呢?
卫骄想了想,最后还是决定让大梁的青鸦众分部去解决。
毕竟大梁的青鸦众分部,其实早在两三年前就已经暴露在内侍监的眼皮底下了。
这也难怪,毕竟大梁是内侍监的监察范围,别看曾经青鸦众躲躲藏藏,但实际上,内侍监的人早就注意到这些人,只不过,内侍监知道这股隐贼是肃王赵弘润的人,因此对这些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彼此井水不犯河水而已。
反正青鸦众也不会傻到主动去得罪内侍监的密探,亦或是主动在城内惹事。
而大梁的青鸦众呢,其实也知道一些内侍监中的暗水势力,甚至于有时候还与他们互通一下消息。
魏天子凭借什么关注楚国与齐国的动静?内侍监在楚国与齐国又没有什么眼线细作。
原因很简单,内侍监是没有,但青鸦众有,互通一下消息即可。
而反过来说,倘若赵弘润想要打听大梁宫内宫外的事,内侍监亦会投桃报李,通过青鸦众将最近发生的事传到赵弘润耳中。
比如说这次『户牖侯世子前来汾阴』应该就是这样,多半是内侍监转递过来的消息,否则,无论是青鸦众还是黑鸦众,这帮人怎么可能认得『户牖侯世子』是谁?
就连赵弘润都不清楚『户牖侯世子孙嘉』究竟长什么模样。
而这,也愈发肯定了赵弘润的判断——既然『户牖侯世子孙嘉』从大梁启程前来汾阴,那么肯定是受了庆王弘信的嘱托,而不太可能是一己的主张。
“另外,盯着那一行人,告诉本王他们的动静。”赵弘润吩咐卫骄道。
“遵命。”卫骄点点头,见赵弘润再无其他嘱咐,这才躬身而退。
此时,赵弘润站起身来,走到窗边,负背双手瞅着天空。
『赵弘信他是自己忍不住想当出头鸟,还是被赵弘璟教唆呢?』
说实话,这件事赵弘润还真不好判断。
毕竟近段时间,由于得到了南梁王赵元佐与天水魏氏的支持,庆王赵弘信的确有点膨胀的意思,公然搭帮结伙,企图将监国的雍王弘誉拉下来。
搞不好,自信心膨胀的庆王赵弘信,已自认为能与他赵弘润扳手腕了也说不定呢。
当然,这只是赵弘润的猜测,至于是否果真如此,只要看到时候那位『户牖侯世子孙嘉』的态度,就一目了然了。
此后数日,赵弘润一边在汾阴等待朝廷、或者干脆点说是等待他父皇的回覆,一边则等待着户牖侯世子孙嘉。
足足等了两三日,赵弘润这才收到消息,言『户牖侯世子孙嘉』的车马已至『解县』,并在该县小住的两日。
『他在解县干什么?』
赵弘润有些看不懂了。
结果没过两日,赵弘润就得知了原因,户牖侯世子孙嘉之所以在解县小住的两日,是在等他一个同伴,一个立场阵营上的同伴,中阳刘氏的嫡子『刘病已』。『注:病已(yì),即病愈的意思,古时极其泛滥的好寓意名字。』
中阳刘氏,那是襄王赵弘璟的母族。
于是,整件事就愈发明朗了。
十月二十七日,户牖侯世子孙嘉与中阳刘氏的嫡子刘病已,两队车马并作一队,浩浩荡荡地来到了汾阴。
沿途在经过一大片杂草丛生的农田时,户牖侯世子孙嘉撩起马车的帘子,皱着眉头说道:“穷乡僻壤,要不是庆王殿下嘱托,我真不想来这种地方……刘兄以为呢?”
听闻此言,与孙嘉合坐一辆马车的刘病已用手绢捂着嘴咳嗽了一阵,随即这才气喘吁吁地说道:“贤兄此言差矣……汾阴虽破败,只因……咳咳,只因去岁遭遇兵祸,非……咳咳……”
回头瞅着刘病已咳地面色涨红,孙嘉不动声色地挪开了一些距离,心下暗暗嘀咕。
要不是襄王弘璟目前支持庆王弘信,因此庆王弘信叮嘱孙嘉恭谨对待中阳刘氏的人,否则,孙嘉真心不想与刘病已这种病鬼呆在同一辆马车。
也难怪,毕竟每次看到刘病已咳嗽,孙嘉都隐隐感觉自己的喉咙也有些发痒,又感觉好似猫爪挠心,极其难受。
半响后,车队在汾阴城门停了下来。
见此,孙嘉斥问马夫道:“为何停车?”
马夫畏惧地说道:“回禀公子,前方有汾阴卫士,拦下了车队。”
“汾阴卫士?”
孙嘉撩起车帘,将脑袋伸了出去瞅了两眼前方,果然瞧见在前面开道的数十名家仆,正在与一群衣甲齐备的士卒理论。
『汾阴的城卫小卒,居然敢拦下我的车队?』
孙嘉见此面色有些不悦,正要开口呵斥,忽然心中一惊:这些汾阴的城卫小卒,衣甲武器也过于齐全、整齐了吧?
『这是赵润的鄢陵军!』
看了一眼城头的军旗,孙嘉恍然大悟,随即也不敢随意呵斥了。
毕竟,汾阴的城卫卒他孙嘉不放在眼里,可鄢陵军,孙嘉多少还是有些畏惧的,一来是鄢陵军有整整五万编制,并且,它是肃王赵弘润麾下的军队,是此番魏韩两国战役中的有功之士。
『不过,前面在吵什么呢?』
孙嘉疑惑地望向前方,但是由于相隔较远,他听不清他车队里的仆从在与鄢陵军的士卒争吵什么。
就在这时,一名家仆急匆匆地来到了孙嘉的马车旁,低声说道:“公子,那些兵士要求我等交出手中兵器,方可入城。”
“什么?”
孙嘉皱了皱眉,面容有些不悦。
第1057章:城门口的争执()
『PS:今日第一更。』
————以下正文————
就在孙嘉皱眉的时候,在车队前面,孙氏的仆卫与鄢陵军的士卒们仍在争吵。
期间,一名护卫怒声说道:“尔等可知我家公子是何许人也?”
然而,那名守城门的千人将却很淡定,淡淡说道:“肃王殿下已下令,由我鄢陵军暂执城防与巡防,县内军民,暂时皆受我鄢陵军节制……无论是谁,想要入城,就必须服从我鄢陵军的管治,交出兵器。”
“你!”那名护卫愈发愤怒,喝道:“我家公子,可是户牖侯世子!”
听闻此言,那名鄢陵军千人将歪着脑袋看了一眼仆从,其轻蔑好笑的眼神仿佛在说:那又怎样?
见到对方这幅表情,那名护卫气地拳头紧握,竟朝着那名千人将一拳挥了过去。
只可惜,那名千人将反应相当快,握住冲自己而来的拳头一扭,直接那名护卫的手臂扭到了其身背后。
见此,其余的护卫们大惊,纷纷拔剑,可附近的鄢陵军士卒们动作更快。
而此时,那名千人将把脑袋伸到那名护卫的肩膀处,压低声音威胁那名被他制服的护卫道:“小子,别惹事。按照军纪,你率先挑衅我,倘若伤到我分毫,我可以拔剑杀你的。……勿谓言之不预!”
说着,那名千人将一把将那名护卫推开了。
活动着有些酸痛的手臂,那名护卫惊疑不定地看着那名千人将,既愤怒又畏惧地问道:“你……你是何人?”
“小小将官而已,千人将贡婴。”那名千人将淡淡说道。
听闻此言,附近的鄢陵军士卒们忍俊不禁般笑了起来,让一干孙嘉的护卫们感觉莫名其妙。
也是,这些户牖侯世子孙嘉的护卫们哪里晓得,千人将贡婴、贡孚二人在鄢陵军的地位,相当于商水军的冉滕、张鸣、项离,那是将官级别中出类拔萃的猛夫,先登锐士。『注:先登锐士,形容第一个攻上敌城的猛士。』
甚至于,贡婴也是肃王军中为数不多的,第一批得到了那柄刻有『斥候』字样短刃的人——曾经,某位肃王殿下说过一句话,『合格的斥候应当像特种兵一样强大』,虽然肃王军的士卒们不能理解『特种兵』是什么意思,但这并不妨碍『斥候』称为肃王军中最全面、最精锐步卒的代名词。
因此,获得『斥候短刃』,成为『荣誉斥候』,已成为肃王军步卒们的最高精神荣耀。
因为这柄小小的精致短剑,象征着精英中的精英、锐士中的锐士。
但遗憾的是,获得这柄短剑的条件极其苛刻,甚至于肃王军中某些杀敌过百的猛卒,都未能获得这无上的荣耀。
可能别的军队,多虚荣而少实利,什么精锐啊、精英啊,随便叫,但军饷赏赐却不见提升。但肃王军则恰恰相反,在这支军队,杀死几名敌军的奖赏非常优厚,因此只要几仗下来,哪怕是级别最低的士卒,也能捞到田地屋舍的奖赏。
可是你想要这柄『荣誉斥候』的短刃,那就对不住了,参战五年、手刃百名以上敌卒的老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