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魏宫廷-第4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她终究不敢违背夫君的意愿,带着几分失落,怏怏地准备离开。

    见此,赵弘润索性将她送回了她在王府里的屋舍,看着她爬上床榻,替她掖好被子,这才在羊舌杏喜滋滋的表情下离开。

    离开之后,赵弘润想了想,最终还是悄悄来到了苏姑娘的雅苑。

    毕竟领兵出征在外,他也是憋了许久。

    此后几日,赵弘润除了与大梁本地贵族的应酬外,每日皆陪伴着众女,虽然没有空闲带着众女出城游玩,但是却带着众女到凝香宫用饭,陪陪沈淑妃。

    而除此之外,赵弘润亦关注着北疆的战事,以及楚国那边的内乱情况。

    北疆的战事没啥要多说的,就像赵弘润猜测的那样,魏军与韩军陷入了长久的僵持,而楚国那边,据段九时不时送来的书信中记载,屈氏一族果然如赵弘润所猜测的那样,逐步走向败亡。

    这也难怪,毕竟单凭屈氏一族,如何与熊氏、项氏、景氏相抗衡?哪怕如今熊氏一族的贵族们,对楚王熊胥亦有诸多的埋怨与愤慨。

    值得一提的是,巨阳君熊鲤,在楚王熊胥的清算中失去了封地,他的领地巨阳县,被固陵君熊吾所倾吞。

    在这件事中,楚王熊胥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仿佛是默许了这件事。

    很有可能,这是为了弥补固陵君熊吾在那场国战中的损失。

    毕竟再怎么说,固陵君熊吾亦在那场国战中损失惨重,麾下八万私军被他赵弘润利用楚国上将军项末的水攻之计而击溃,原本的封邑,亦被川北骑兵与游马骑兵扫荡,连积蓄带封邑内的楚国平民,皆被带到了商水。

    毫不夸张地说,固陵君熊吾算得上是国战中损失最为惨重的楚国公子,连被齐国名将田耽打地节节败退的溧阳君熊盛,都没有他这么惨。

    好在固陵君熊吾乃楚王后所出,因此赵弘润怀疑,此番固陵君熊吾占据了巨阳君熊鲤的领地与财富,这其中或许也有楚王后以及『季连一族』的帮衬。

    而除了固陵君熊吾以外,楚国还有一位失却了封邑的邑君,那就是邸阳君熊商。

    这位楚国三天柱之一的英雄,被东越大将吴起攻占了整个邸阳邑。

    不过楚王熊胥转手就赠予了他大笔的钱粮——从那些被征缴的贵族势力的庞大财富中。

    而寿陵君景舍与西陵君屈平的对立,亦演变地越发激烈。

    在上将军项末的帮衬下,寿陵君景舍的军势,逐渐压倒西陵君屈平这位曾经一同打压西越叛乱的同僚,以至于屈氏一族的日子,变得愈发惨淡。

    再怎么下去,屈氏一族或有可能从芈姓的分支中除名,真正意义上的覆灭。

    而就在赵弘润静观着楚国的内乱,思忖着能否让魏国在这场楚国的内乱中得到什么好处的时候,此刻已率军返回鄢陵的鄢陵军主将屈塍,罕见地当了一回中介人,介绍了一名楚人,远赴大梁来拜见他赵弘润。

    这个楚人,叫做屈阳。

    是楚国屈氏一族本家族长的次子。(未完待续。)

第770章:屈氏一族的使者() 
大魏洪德十九年六月初六,来自楚国的屈氏子弟屈阳,在魏国鄢陵军主将屈塍的引荐下,将拜帖投到了大梁的肃王府。

    在一番考虑后,赵弘润在王府的书房接见了这位楚国屈氏本家的二公子。

    初次见面的印象,这屈阳年纪大概在二十六岁左右,穿着得体、仪表堂堂,举手投足自有一番出身大贵族的风范,不过面色看似有些晦黯,想来是长途跋涉所积累的疲劳导致。

    而在赵弘润暗自打量屈阳的时候,后者亦在偷偷打量着面前这位在两年前崭露头角、随后逐渐成为天下风云人物之一的魏国公子。

    此刻呈现在屈阳眼中的这位魏公子,在其王府内穿着地仿佛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富家读书郎,刨除了质地优良、手工精致的衣袍外,身上并无佩戴什么显摆身份地位的玉饰。由于年纪还不及弱冠,此子头上并无佩戴头冠,仅用一条朱紫色的发带捆竖着头发,再加上右手还握着一卷书册,因此怎么看都像是一位文质彬彬的儒生,很难想象此子前一阵子还是一位连寿陵君景舍都不能击败的魏军统帅。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位肃王殿下不像大多数同龄的魏人那样高大魁梧,瘦瘦弱弱的样子,再配上那副颇有些中性英俊的面孔,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位曾统领二十几万兵马的统帅。

    唯独那双眼睛,让屈阳隐隐感到某种压力,仿佛自己的来意早已被对方所看穿了一般,暴露无遗。

    『此子,便是连寿陵君景舍亦未能击败的魏公子姬润……』

    一边拱手行礼,屈阳一边心中暗凛,因为他感觉对方的气势强得有些不可思议。

    明明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但是那迫人的气势,却让屈阳产生一种仿佛在面见某国国主的错觉。

    上位者的威压。

    暗吸一口气,他操持着一口还算通顺的魏国方言,躬身拜道:“在下屈阳,拜见肃王。”

    听闻此言,面前那位肃王殿下眼眉一挑,带着几分称赞说道:“真令本王惊讶,楚人中能流畅讲出一口魏言的人,还真是不多见。”

    随着这位肃王殿下的开口,屈阳顿时感觉四周的压迫力仿佛一下子退去了许多,使得他终于可以长长深吸一口气。

    他笑着说道:“肃王殿下言过了,姬姓赵氏,与我芈姓并为天下罕见的古姓,我屈氏一族素来对尊族久仰敬重,或许我楚人中懂得魏言的人并不多,但一直以来希望与贵邦和睦相处的我屈氏一族,族中子弟大多皆懂得魏言,这不足为奇。”说到这里,他有意地补充道:“若语言不通,如何传达心中的善意?”

    『这人有点意思……』

    “呵呵呵。”赵弘润不置褒贬地笑了两声。

    虽然他很清楚,对方说什么『屈氏子弟大多都懂得魏言』这多半是一句瞎话,但不可否认,对方的说辞很得体,不至于叫人心生反感。

    “奉茶。”他转头吩咐宗卫长卫骄。

    卫骄点点头,召来书房门外的两名肃王卫,叫后者使府内下人沏茶。

    而此时,赵弘润则将屈阳迎到了书房外室客厅的两排席位旁,招呼后者入座。

    待屈阳在东侧的席位上跪坐下来后,赵弘润并没有径直走到厅内的主位,而是径直在西侧的席位上,挑了一张正朝着屈阳的席位,坐了下来。

    这个举动,让屈阳的神色微微有些惶惶不安。

    因为按理来说,他作为客人,坐在东侧的席位并无不妥。可谁想到赵弘润居然没有坐在主位,而是在西侧的席位中坐了下来,这岂不是显得,他的“地位”比对方更高?

    一时间,屈阳不禁有种莫名的紧张。

    而他的表情,赵弘润皆看在眼里。

    其实,赵弘润并无所谓坐在哪边,之所以坐在屈阳对面,也只是为了方面观察对方在与他谈话期间的神色而已。

    不过这个小小举动,却让赵弘润发现了一桩事:眼前这位楚国屈氏本家的二公子,看似谈吐得体,但事实上,恐怕并非是惯于游说谈判的说客。

    这意味着什么?

    赵弘润可不相信堂堂楚国屈氏一族,会连一个擅长游说谈判的说客都找不出来。

    显然,屈氏一族使屈阳这位二公子前来,就是为了显示诚意,同时也意味着,对方的时间并不多。

    换而言之,屈氏一族最近的处境并不好,因此希望着用最大的诚意得到魏国的支持。

    说白了,这意味赵弘润大可狠狠敲对方一笔竹杠。

    想到这里,赵弘润脸上不禁浮现几丝诡谲的笑意,唬地本来就有些惶惶的屈阳面色微变。

    此时,两名肃王卫入内奉上了茶水。

    “二公子请用茶。”赵弘润微笑着说道,此刻他看向屈阳的目光,仿佛活脱脱是看到了一只待宰的肥羊。

    “多、多谢肃王。”屈阳被赵弘润的注视下显得有些不自然,一边端起茶杯喝茶借此掩饰心中的紧张,一边心下暗暗咋舌:明明对方的年纪差自己十岁,怎么气势如此之强呢?

    而就在这时,赵弘润冷不丁开口问道:“二公子,不知贵氏族愿意支付怎样的代价,换取我大魏支持贵氏族夺取贵国的王权?”

    此时屈阳正在小口抿茶,冷不防听到这句话,心中大惊,被滚烫的茶水呛地连连咳嗽。

    “肃……肃王殿下,您……”

    “不对吗?”望着一脸心惊肉跳表情的屈阳,赵弘润笑眯眯地说道:“若本王所料不差,尊氏族眼下的处境多半不太好,应该没有太多的空闲与本王绕圈子,而本王呢,也不喜欢拐弯抹角,不如你我就开门见山地说。……你们,愿意支付怎样的代价?”

    “……”刚刚缓解了咳嗽了屈阳,一脸怪异表情地看着赵弘润,不禁有些傻眼。

    可能他在纳闷,眼前这位魏公子明明看起来温文尔雅、贵族气质颇为浓郁,可一张嘴却是一口仿佛强盗坐地分赃的粗鲁口吻。

    不得不说,似这种口吻,在贵族们眼里等同于『没有教养』,事实上绝大多数贵族的尿性就是如此:哪怕在谈论杀人越货、狗屁倒灶的事,也要说得大义凛然,恨不得用全天下最精美的词汇来修饰。

    不过此时的屈阳却顾不上评价对方的贵族修养,事实上,赵弘润的提议反而更符合他当前的心意。毕竟正如赵弘润所言,他屈氏一族最近的状况的确不佳。

    想了想,屈阳一脸严肃地拱手说道:“既然如此,在下也不过多遮掩。……倘若贵国愿意相助,待我屈氏一族夺取了王权后,我大楚愿臣服于贵国。”

    “嘿。”赵弘润闻言忍不住嗤笑一声,不屑之色尽显于表。

    不可否认,这是一个注重诚信的时代,一个不守诚信的人,无论在哪里皆是寸步难行;但同时,这也是一个肉弱强食的年代,国与国之间的盟约,很有时候其实就是一张毫无约束力的废纸。

    臣服,那是弱国对强国。

    比如魏国的小弟卫国,即是臣服于魏国,哪怕称之为附属国亦不为过。

    之所以留着卫国,一来是魏国不希望本国的领土与韩国的领土出现更多面积的接壤,二来也是想让卫国成为一个韩魏之间的缓冲地带。

    毕竟,在领土接壤的情况若两国开战,战后往往会被摧毁许多本土的设施建筑。

    比如两三年前楚暘城君熊拓进攻魏国,在比如之后赵弘润率军反攻暘城君熊拓的封邑,那是只要一旦战败就很难挽回劣势的战役。

    但倘若两国之间有片缓冲地,那情况就要好上许多,因为不是本土作战,哪怕被摧毁再多的建筑设施也不必过多操心。

    因此,魏国明明拥有着覆灭卫国的实力,但是从来没有过吞并后者的心思,反而,曾经几次协助卫国,避免卫国被宋国所欺负。

    而倘若有朝一日,卫国不愿再跟随魏国这个老大哥,那么,魏国也可以在短短时日内覆灭卫国。

    为何?

    因为对于卫国来说,魏国足够强大!

    然而,楚国却不是卫国。

    退一步说,哪怕屈氏一族果真在魏国的协助下,打败了熊氏一族,接掌了楚国的王权,他们果真会信守承诺,对魏国俯首陈臣?

    别开玩笑了!

    或许头几年,屈氏一族在尚未降服国内抵制势力的情况下,会暂时臣服于魏国。可一旦屈氏一族真正取代了熊氏一族,真正意义上地掌握了整个楚国,到那时,他们势必会撕毁协议。

    为何?

    因为统一而稳定的楚国,比魏国强大!

    强者,永远不会臣服于弱者!

    至于所谓『国与国之间的协议』,在没有切身利益干涉的前提下,只需一个莫须有的借口就可以撕毁。『注:比如周武王伐商,果真是因为商王残暴,被逼无奈?不,是因为武王觉得己方有实力可以取代商朝了。否则,在武王他老爹姬昌初继位的时候,为何要继续臣服于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纣王残暴又不是一日两日的事。说到底,拳头不够大而已。』

    因此,似这种可笑的言论,在赵弘润看来纯粹就是笑话。

    “二公子,你是在耍本王么?信不信本王叫人将你绑了,送到楚王熊胥面前?”

    目视着屈阳,赵弘润的面色顿时阴沉了下来。

    瞅着眼前这位肃王殿下脸上那若隐若现的愠怒,屈阳只感觉头皮有些发热。

    他本能地感觉到:这种事,对方做得出来。(未完待续。)

第771章:父与子的商谈() 
最终,被诈出谈判底线的楚国屈氏一族本家二公子屈阳,在宗卫吕牧的指引下,抱持着患得患失的心情犹犹豫豫地离开肃王府。

    而此时,赵弘润仍坐在席中,右手握着茶杯,有一口没一口地喝着。

    不得不说,此番屈氏一族果真是抱持着莫大的诚意而来,甚至于,赵弘润怀疑对方早就做好了被狠宰一刀的心理准备。

    眼下的问题是,赵弘润对于屈氏一族所表现出来的诚意非常满意,但是针对『是否协助屈氏一族、介入楚国内战』这件事,他却始终犹豫不决。

    因此,赵弘润也没有直接回复屈阳,只是说要『考虑考虑』。

    『若是骆瑸当初愿意投奔我就好了……』

    赵弘润不由地又想到了某位明珠暗投的东宫幕僚。

    平心而论,他并不是一个独裁者也不当当一个独裁者,毕竟他深知『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个道理,倘若他身边亦有似骆瑸那般的智谋之士,他并不介意听一听智囊们的意见。

    可问题就在于,他没有。

    但凡是有真才实学的士子,无一不是有着宏远的目标,视施展平生抱负为最大夙愿的那些人,又怎么会投奔一个早已退出了皇位之争的皇子呢?

    “唉。”赵弘润默默叹了口气。

    见到自家殿下叹息,宗卫长卫骄心中纳闷,忍不住问道:“殿下何故叹息?”

    于是,赵弘润遂将这件事与卫骄说了一遍。

    “似骆瑸那等的谋士么?”卫骄想了想,随即好似想到了什么,连忙说道:“殿下,今年不是有科试么?殿下何不从中挑选几人?骆瑸、周昪,不皆是科试的学子么?”

    “唔?”

    赵弘润微微一愣,但随后,他便遗憾地摇了摇头:“此时下手,已经晚了。……那些有真才实学的士子,恐怕早已被『瓜分』干净了。……让本王去捡挑剩下的?”

    卫骄闻言抓了抓头发,无言以对。

    因为就在王都大梁,因此,无论是赵弘润还是卫骄,对朝廷的科试多少了解一些,毕竟科试中最关键的『会试』环节,其考场就在大梁。

    只有从会试脱颖而出,高中红榜,才有资格参加殿试。

    可问题就在于,每届会试的开始时间在三四月左右,而眼下已是六月份,别说会试,就连殿试都已经结束了。

    这会儿才想着去挑选几名有真才实学的士子作为幕僚?黄花菜都凉了。

    可能是见自家殿下有些郁闷,卫骄在旁劝道:“要不,还是叫高括去打探打探吧,保不定未能占据魁首的学子中,亦有诸如『周昪』那样的人才呢?”

    听了这话,赵弘润不免有些心动。

    要知道,周昪据说只是洪德十六年会试中排名在二三十左右的考生,能否有资格参加殿试,全看魏天子的心情——看魏天子取排名前几名参加殿试。

    而周昪要扳倒的对手骆瑸呢,此人却是那届会试的第二名,是注定有资格参加殿试的士子。

    可结果呢?

    周昪三条妙策压得骆瑸喘不过气来。

    由此可见,会试的成绩排名,并不能视为衡量各士子真正才能的标准。

    想到这里,赵弘润点点头说道:“也罢,你叫高括去碰碰运气吧。”

    “是。”卫骄抱了抱拳,转身正要离开,却见赵弘润又喊住了他:“叫府里的卫士去通知高括吧,你跟我去一趟皇宫。”

    “皇宫?”卫骄一脸不解,心说:殿下每日不是黄昏前后才去凝香宫么?怎么今日这么早?

    可能是猜到了卫骄心中的纳闷,赵弘润亦不隐瞒,如实说道:“去垂拱殿,我有些事要听听老头子的意见。”

    说罢,他不理睬卫骄那仿佛瞧见太阳打西边出来的惊怪表情,自顾自地走出了书房。

    片刻后,赵弘润乘坐着自己肃王府的马车,穿过大街小巷,径直来到了皇宫。

    守卫皇宫的禁卫们,远远瞧见肃王府的马车,便迅速迎了上来,列队行礼。

    再然后,当见到从马车内走下来的赵弘润时,那些禁卫们甚至没有要求出示出入宫门的令牌,便迅速放行。

    不过想想也是,依赵弘润如今在魏国的地位,无论带没带出入皇宫的通行令牌,那些禁卫们皆没有胆量阻拦。

    穿过白砖铺地的广场、绕过数个大大小小的花园,赵弘润径直来到了垂拱殿,守卫在垂拱殿外的郎卫们,迅速入内禀告。

    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是前几日赵弘润刚刚返回大梁时将他老子吓得不轻的关系,他老子吩咐了垂拱殿外的郎卫:但凡八皇子来到垂拱殿,即刻入殿禀告。

    而对此,赵弘润暗自撇撇嘴,一边为他老爹紧张兮兮的态度感到好笑,一边暗暗遗憾日后没办法再给他老爹一个突然惊喜。

    “陛下口谕,有请肃王殿下入殿。”

    仅片刻工夫,大太监童宪便亲自出来将赵弘润迎入了殿内。

    跟着这位老太监,赵弘润轻车熟路地走到了内殿,一眼就瞧见他父皇早已放下了批阅奏章的笔,正捧着一只雕纹着黑龙的精致茶瓷,面带微笑地看着他到来。

    “我儿今日来得有些蹊跷,让朕捉摸不透啊。”魏天子笑呵呵地说着,不过他的口气却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仿佛是早已猜到了儿子为何会来垂拱殿。

    可能是已经不是初次与自己老爹打交道,赵弘润一瞧魏天子的神态口吻,心中便隐隐已有些明悟,遂试探着问道:“父皇,庭苑细叙?”

    魏天子愣了一下,随即点点头,放下了手中的茶杯,径直走过了赵弘润身边:“随朕来。”

    期间,殿内三位中书大臣面面相觑,心中多少也猜到了几分:肃王殿下,想必是要与陛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