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魏宫廷-第3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呢?商水县毫无动静。

    要是这其中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协议,打死田侑都不信。

    更让田侑在意的是,据消息说,魏国的商水县与楚国的平舆县,这两者不时有船队来往运输物资。

    这是否意味着,魏国的肃王姬润与楚国的暘城君熊拓,在私底下有着不可告人的合作关系?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田侑作为齐国的使节,才会带着齐王吕僖的意志出访魏国,让赵弘润带着魏国的军队直接赶赴江东,免得他与熊拓合伙演戏。

    想到这里,齐使田侑冷笑着说道:“原来肃王殿下早有安排,极好极好……不过田某怎么听说,肃王与熊拓关系不浅呢?”

    “无稽之谈!”赵弘润睁着眼睛说瞎话。

    “哦?”齐使田侑眯了眯眼睛,压低声音又说道:“田某可听说,商水县有整船整船的粮食,运到陈县与项城呢……”

    赵弘润闻言笑道:“本王心中恨者,不过是挑起两年前那场战争的熊拓、熊琥二人,与楚国的平民何干?……当年本王年幼无知,在楚国境内将其财物、粮食席卷一空,致使楚西有诸多平民饥寒交迫,本王终归良心未昧,于心不忍之下筹集些粮食,贩于楚国。……本王自忖此举称得上『仁义』二字,莫非尊使觉得本王此举不妥?”

    听了这话,齐使田侑顿时哑口无言。

    哪怕他很清楚那批粮食,暘城君熊拓大多都用来筹建新军,却也不好反驳赵弘润的这句『仁义之举』,并且『仁义』二字是中原国家的脸面,是大义。

    想了想,齐使田侑又不死心地指出:“据说还有些武器装备……”

    “哦。”赵弘润做出一副恍然大悟之色,随口说道:“那是本王用来让楚国陷于内乱的……本王听说,我大魏的军队撤离楚境后,暘城君熊拓没少倾轧他封邑内的平民,所以就叫人运些兵器,卖给那些平民。平民手中有了武器,说不定会反抗熊拓的暴政呢?……顺利的话,此举足以让熊拓焦头烂额。”

    他随口瞎编着,反正这种事只要没有确凿的证据,齐使田侑并不能拿他怎样。

    退一步说,就算有证据,他赵弘润以及熊拓皆咬死了不承认此事,总是有办法“解释”清楚的。

    不过这样的说辞,让齐使田侑更加笃信赵弘润与熊拓之间必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约定。

    “……总之,大王请肃王务必率五万精锐赶赴江东。”可能是不想再与赵弘润扯淡,齐使田侑的语气逐渐变得强硬:“如若肃王殿下违背约定,那我大齐只好将此事告知天下,让各国万民来议论这件事……”

    听闻此言,赵弘润脸上的笑容徐徐收了起来,只见他瞥了一眼齐使田侑,淡淡问道:“田侑,你是在威胁本王,威胁我大魏么?”

    这句听似轻描淡写的话,却让齐使田侑面色微微一变,因为他突然感觉,这屋内的温度仿佛凭空降低了不少。

    他连忙解释,但言辞中仍带着几分强硬:“在下没有这个意思,在下只是陈述事实。”

    “……”赵弘润死死盯着田侑,半响后忽然微微一笑,语气莫名地说道:“陈述事实……很好,那么本王也来陈述一句事实好了。……待等齐王吕僖病毙,到时诸王子夺权导致内乱,外又有楚国趁虚而入,偌大的强齐,顷刻间沦为三流。”

    听闻赵弘润这句『陈述事实』,齐使田侑顿时面色涨红,只见他怒视着赵弘润,拳头紧攥。

    而此时,却听赵弘润又淡淡地补充道:“……我若是你,就不会得罪日后可以助你们渡过危机的盟友。”

    “……”齐使田侑怒视着赵弘润,几次作势欲起,但最终都忍了下来。

    半响后,他长吐一口气,摇头说道:“肃王莫要诓我,贵国不会坐视楚国反制我大齐。……若我大齐发生变故,贵国的处境,想来也不会好过。”

    “哈!”赵弘润嗤笑一声,淡淡说道:“这件事,轮不到尊使为我大魏操心。”

    说实话,他并不担心这件事,因为算算日子,待等齐王吕僖死后,楚国终于拨开了笼罩在他们头顶几十年的乌云,势必兴兵反攻齐国。

    可齐国会这么轻易就被楚国攻灭么?

    当然不可能!

    齐国还有庞大的田氏家族,还有赵弘润那位才能不逊色于他的六哥赵弘昭。

    更何况,魏国与鲁国也不会坐视齐国被楚国攻打,到时候双方对楚国施施压力,拖拖楚国的后腿,楚国有什么余力再来攻打魏国?

    到时候最有可能发生的,反而是暘城君熊拓等诸楚公子的夺位。

    顺利的话,至少五年内齐国与楚国都别想出头,而在这段珍贵的时间内,魏国会突飞猛进地发展。

    因此,赵弘润根本不怵齐国,也不怵楚国。

    而面对着软硬不吃的赵弘润,齐使田侑一时间亦不由有些犯难。

    他终于明白,为何那些他自以为难缠的魏国礼部官员并不与他商谈出兵之事,那是因为,眼前这位年轻的肃王,比那些魏国的礼部官员更加难缠。

    田侑忽然想到了如今在他们齐国逐渐步入权利中枢的魏公子姬昭(赵弘昭),相仿的年轻,相仿的才华。

    微叹一口气,齐使田侑话风一软,喃喃说道:“来时,左相便曾提醒在下,此番贵国出兵,十有八九会落在肃王殿下头上。同时左相亦提醒在下,肃王殿下是何等的人物……”

    『左相?六哥?』

    赵弘润微微一愣。

    说实话,他至今都搞不懂,齐王吕僖为何将他们魏国王族宗室子弟出身的赵弘昭破格提拔,将其推上左相那种高位,那可是权利比魏国这边六部尚书更大的齐国官职。

    虽然赵弘润也给六哥赵弘昭感到高兴,可说到底,一国的王族人质在另一国列为高官,这简直就是史无前例。

    不过赵弘润脸上并未表现出对此的疑惑,只是淡淡说道:“尊使不会打算假借本王六哥的名义,来诓骗本王吧?”

    “岂敢。”齐使田侑摇了摇头,随即,他从怀中取出一封贴身收藏的书信,恭恭敬敬地递给赵弘润。

    “是本王的六哥的信?”赵弘润狐疑地看着齐使田侑,却发现后者笑而不语,仿佛是成竹在胸,与方才的模样判若两人。

    见此,赵弘润将信将疑地接过书信,随即拆开粗略扫了两眼。

    仅仅只扫了两眼,就见他微微皱眉,神色变得凝重了许多。

    因为他发现,这并非是他六哥赵弘昭写给他的书信,而应该是由齐王吕僖所写——那是齐王吕僖请他魏国出兵协助而愿意支付的代价!

    而在那一条条的承诺中,有两项让赵弘润最为在意。

    其一,齐王吕僖承诺将停驻在河界的齐国火弩战船船队,全封不动,将其兵权移交给现任左相的姬昭(赵弘昭)。

    其二,齐王吕僖愿意说服鲁国君主,使其将记载着鲁国工艺的《秘录》拓本,交给魏国。

    而魏国所要做的,就是出五万兵,赶赴江东与齐、鲁两国的军队汇合,组成多达三十万的联军,并保证不惜一切代价,尽所能及地协助齐国以武力制裁楚国。

    没有十年二十年的联盟承诺,也没有真银白银之类的给予,但光是这两项承诺,就足以让赵弘润心动。

    此时此刻,赵弘润隐隐已有些明白,齐王吕僖为何要鼎力支持赵弘昭,并不惜将齐国的兵权都交给后者。

    因为赵弘昭与魏国的关系,将会取代如今的齐魏盟约,成为日后两国联盟牢不可破的纽带。

    至于记载鲁国工艺的拓本,那更是赵弘润难以舍弃的宝物,这远比天底下最珍贵的财宝还要珍贵,还是价值连城。

    “本王……无法拒绝。”

    苦笑一声,赵弘润在齐使田侑略微带着几分惊讶的会心笑容中,将这封书信收了起来。(未完待续。)

第616章:齐王吕僖之远见(二)() 
次日,赵弘润早早地便来到了垂拱殿。

    而当时,魏天子正与三位刚到不久的中书大臣在内殿喝茶闲聊。

    按照惯例,魏天子会在卯时正刻开始的早朝结束之后,在文德殿小憩片刻,打个盹到辰时,然后用罢早膳,于辰时二刻左右开始批阅那永远也批阅不完的奏章。

    不过今日情况似乎有些特殊,待等赵弘润于巳时前后来到垂拱殿的时候,他父皇还在与那三位中书大臣闲聊。

    一问之下,赵弘润这才知道原来他们正在聊的话题,居然是『川雒对国内贵族势力开放』的这件事。

    也对,当初赵弘润与成陵王赵文燊等人的协议,就是于七月正是对国内王公贵族所属的商队开放三川,任后者自由前往三川展开贸易,而眼下已是七月初七,算算日子,国内贵族们名下的第一批商队,应该差不多该抵达川雒那座如今三川境内唯一的『自由贸易城池』了。

    听到这里,赵弘润也感觉挺好奇的,遂问中书左丞虞子启道:“虞大人,不知川雒那边近况如何?”

    听了这话,虞子启不觉感觉有些好笑,无奈地说道:“肃王殿下,关于川雒,您应该比我等消息灵通啊。”

    想想也是,他所知的,无非都是一些道听途说的消息,而赵弘润才是川雒的直接负责人,哪有当事人反问旁人的道理?

    “虞大人这话说的。”赵弘润翻了翻白眼,颇有些无奈地说道:“我不就是挂个名嘛。”

    他口中所说的『挂个名』,指的是去年他在平剿了羯角部落的比塔图、震慑了三川诸部落后,朝廷曾册封他两个虚职,一个是『持节使』,用来名正言顺地代表魏国与三川的诸部落交涉;而另外一个则是『川雒大都督』,也是用来名正言顺地管辖那五万川北弓骑,同时管制加入『川雒之盟』的诸部落。

    可事实上,自那以后,赵弘润便再没有出访过川雒,魏国与川雒的后续协议,都是朝廷这边的礼部代为善后的。而眼下川雒,实际上也处在礼部的管制下。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如此,赵弘润何不直接将川雒的事务移交给礼部呢?

    道理很简单,因为礼部镇不住魏国国内的某些王公贵族,而目前已逐渐传出凶名的某位肃王却能办到。

    说白了,赵弘润就是在川雒挂个名,方便礼部用他的名义去做事,免得魏国国内某些起贪心,打起川雒的主意。

    而这件事,朝廷内部可以说人人皆知,更何况是虞子启等中书大臣。

    “微臣也是听礼部的大人门随口提起的……”虞子启在笑了两声后,徐徐说道:“终归是眼红了整整半年,国内那些贵族商队的第一批贸易量,不可谓不大……那可真是山呼海啸般的人,据估计,都超过户部了……受这些人出现的影响,平民商贾的利润一下子就被挤压了……”

    赵弘润闻言也不言语。

    因为这在他预料之中:一旦贵族商人进入三川,平民商人的利润自然而然会被摊薄,甚至于,还会受到前者的联合排挤与打压。

    可能是见赵弘润的表情过于冷静,就连魏天子都感觉有些不可思议,问道:“弘润,似乎你并不在意?当初你所扶持的平民商人,如今可是在被打压啊……”

    “那也是正当的商业打压。……儿臣对成陵王等人提起过,不会有人胆敢用非正当的手段在川雒谋利。至于那些平民商人……要是他们事事都需要儿臣扶持,为他们铺路,想来也不堪大用。”摇摇头,赵弘润冷静地说道。

    魏天子愣了愣,颇有些意外地瞅着这个儿子,心下暗自点了点头。

    平心而论,魏天子很支持这个儿子扶持国内的平民商人力量,但这份支持的本质,则是为了敲打那些贵族,倘若赵弘润一味地用优厚的政策扶持平民商人,这在魏天子看来,反而是本末倒置。

    似如今这般,刚刚好:既不能太多地给予平民商人更多的优惠,亦不能坐视他们被贵族势力击垮。

    『话说回来,此子到了安陵,居然没有报复赵来峪的安陵赵氏,而是驱逐了安陵王氏,这倒是有点意思……』

    魏天子不动声色地观察着赵弘润,他感觉这个儿子南下了一趟,似乎稍微有点改变。

    “弘润,今日你早早前来垂拱殿,所为何事?”

    随便聊了几句后,魏天子便问起了赵弘润的来意。

    他很清楚,他这个儿子,向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若没有什么要事,是轻易不会来垂拱殿的。

    什么?讨他这位父皇的欢心?

    那是奢望,想都别想!

    而见魏天子问起此事,赵弘润这才回想起此番前来的目的,拱手施礼说道:“父皇,孩儿申请调动砀山军。”

    “砀山……军?”魏天子微微一愣,随即好似想到了什么,颇有些不可思议地问道:“这么快?”

    这句『这么快?』,三位中书大臣听得一头雾水,然而赵弘润却能听懂这句话的含义,无奈地苦笑道:“齐王吕僖,拿出了一份让儿臣无法拒绝的厚礼。”

    说罢,他从怀中取出那封齐王吕僖叫齐使田侑转交给他的书信,旁边,大太监童宪识相地紧走两步,将这封书信从赵弘润手中接过,恭恭敬敬地递给魏天子。

    不可否认,魏天子对这封能打动眼前这个儿子的书信很是好奇,在从童宪手中接过后,拆开仔细观瞧,在足足凝视了好一阵后,这才长吐一口气,喃喃说道:“别说你心动,朕都心动……”

    在殿内,蔺玉阳、虞子启、冯玉三位中书大臣一脸好奇地张望,但安于本份,他们没敢开口询问,毕竟这种事除非眼前这对父子提起,否则就算是他们,也不好主动开口询问。

    好在魏天子很信任他们,见他们三人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也没敢卖关子,遂叫童宪将这封书信递给蔺玉阳等人,毕竟他也想听听这三位智囊的意见。

    而如同魏天子与赵弘润一般,三位中书大臣在看清楚那份书信上所写的东西后,亦是惊地倒抽一口冷气,随即,一股狂喜笼罩了他们的脸庞。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三人异口同声地恭颂道。

    “皆是弘润的功劳。”魏天子笑呵呵地摆摆手,随即笑眯眯地望着赵弘润。

    事实上,正是他叫礼部将与齐使田侑交涉这件事交给赵弘润的。

    这并不是说,礼部就没有能言善辩、善于外交的官员,只是因为礼部的官员皆是文官,对外交涉不如像赵弘润那样有底气。

    打个比方说,昨日齐使田侑威胁赵弘润,说什么『若是魏国不出兵则齐国就将魏国背信弃义的事昭告天下』,这件事如果让礼部的官员来处理,相信那些官员会好劝歹劝,相应地给予一些让步。

    而昨日赵弘润的应对就很是强硬,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齐国一旦失去齐王吕僖便从此沦为三流』的事实,并隐晦地反过来威胁齐使田侑,逼得后者只好将齐王吕僖的书信拿了出来。

    “你如何看待此事?”魏天子询问赵弘润道,那语气,仿佛是在考验。

    若是换做以往,赵弘润恐怕早跳起来了,不过今日眼瞅着这位两鬓斑白的父皇,他罕见地没有说出一番叛逆的话,在略一思忖后便说道:“儿臣以为,这是齐王吕僖在预留后路。”

    魏天子满意地点了点头,而那三位中书大臣,亦带着几许惊讶、几许赞同,微微笑着。

    不错,的确是齐王吕僖在预留后路。

    别看信中的种种承诺,魏国最终得到的仅仅只是鲁国那本《鲁公秘录》的拓本,可实际上,最让殿内诸人心动的,则是齐王吕僖在信中所透露的善意。

    比如说,将齐国停泊在巨鹿郡河界的火弩战船船队,移交给如今在齐国担任左相的姬昭(赵弘昭),这一项中便隐藏着好几个深意。

    首先,齐王吕僖是想向魏国证明,他欲大力提拔姬昭这个魏国女婿的心意,不惜将齐国最精锐的水军交给后者。

    其次,拥有了火弩战船这支船队水军的姬昭,他日后在齐国的地位就能得到保证。哪怕齐王吕僖日后不在人世了,下一任齐王也无法拿回这支水军,因为这是齐王吕僖生前的王令。

    要是齐国有人不服,呵呵,赵弘润那位六哥的妻子嫆姬,她自会为了丈夫出面。

    她是齐王吕僖最疼爱的女儿,在齐国王室的地位可不低。

    而只要姬昭在齐国能够稳稳立足,自然能推动魏国与齐国的亲善关系,使两国的关系更加稳固,而不是单单凭借一纸盟约。

    再者,拥有了齐国那支火弩战船水军的姬昭,会坐视自己的母国魏国被韩国攻打?

    相信一旦韩国与魏国开战,赵弘润那位六哥自然会想办法让齐国介入其中,比如说,命令那支水军对韩国发动攻击什么的。

    虽然这并不能直接阻止韩国对魏国的战争,但却能有效地制约韩国,打消魏国的后顾之忧。

    而之所以要做到这种程度,不惜搭上《鲁公秘录》这种鲁国密不外传的工艺文献,恐怕真相正如赵弘润所言,是齐王吕僖在预留退路:给予魏国莫大的善意,好使日后他齐国一蹶不振时,魏国能看在姬润的面子上,拉齐国一把,不使齐国被楚国所压制。

    这才是齐王吕僖最大的目的。(未完待续。)

第617章:启程() 
“可惜……”

    当那份书信再次回到魏天子手中后,魏天子幽幽叹了口气。

    他与齐王吕僖并没有发生过直接冲突,哪怕十几年前他连同暘城君熊拓攻灭了宋国,齐王吕僖也因为着眼于大局,并没有做出激烈的反击,只是派遣了一位使节声讨了一番,不痛不痒。

    正所谓英雄惺惺相惜,尽管魏天子不好厚着脸皮自称明君,但他对于齐王吕僖,向来是非常尊敬的,毕竟这位齐王,是齐国史上唯一一位从头到尾压制着楚国、制衡着韩国的一国君主。

    忽然乍闻齐王吕僖命将不久,魏天子心中亦有种兔死狐悲般的伤感。

    要知道,就连被齐王吕僖压制了半辈子的楚王熊胥,在得知这件事后亦有种莫名悲伤,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对手难求吧。

    他们这个层次的一国君主,可不会随随便便将什么人视为对手,因此能作为对手的,整个天下也就那么寥寥几个。

    过世一位,就代表着就此永远少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