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魏宫廷-第2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众人颇有些疑神疑鬼的时候,乌兀笑着用魏国话说道:“你们被骗了,羯角部落不可能会有那么多的战士。”

    “喔?”司马安有些意外于乌兀的开口,皱眉问道:“足下的意思是?”

    只见乌兀摸着下巴深思了片刻,徐徐说道:“羯角部落,总共有约二十四万人,分布在一座古城『河南』以及其四周,去掉部落内的老人、女人与小孩,最多不过五万战士。剩下的,应该是奴隶……我听说,羯角部落有二十余万奴隶。”

    『……』

    司马安颇感意外地看着乌兀,皱眉说道:“也就是说,近三十万?”

    “不。”乌兀摇摇头,更正道:“是五万部落战士,与二十余万奴隶。”

    听闻此言,砀山军大将闻续沉声问道:“两者有何区别么?”

    “当然。”乌兀点了点头,解释道:“部落战士,是英勇的勇士,他们擅长骑马、射箭,用优质的武器与防具。而那些奴隶,最多只有一杆木枪,并且,这些人平时只负责劳作。用贵国的话说,几乎没有训练过,这些人上了战场。只是起到消耗敌军的作用。”

    『炮灰啊……』

    赵弘润了然地点了点头,毕竟按照乌兀的解释。那么这场仗还有的打,否则,倘若真是如打探的消息那般,对方是一支全部有英勇的部落战士所组成的军队,那他们区区不到四万人,还打个屁?

    “羯族人作战有这个习惯,他们习惯先派出奴隶,消耗敌方战士……军士的体力。等到对方军士的体力消耗地差不多了,便派出部落战士,一口气将对方全部消灭。”说着,乌兀望了一眼帐内的诸将,提醒道:“我听说贵军对我们三川之民的作战方式是全部歼灭,不留活口,不过这回,希望诸位别妄想杀光那些奴隶,否则,你们挡不住羯族部落战士后续的攻击。……羯族人。不会给你们歇口气的机会,至于那些奴隶,你们杀死再多。他们也不会心疼,那些人,不过是他们从北地的胡人掳掠而来,哪怕被杀光了,也随时可以再补充。”

    “……”司马安望了一眼乌兀,表情有些默然。

    虽然他不想承认,但不可否认,乌兀的提醒对于他们砀山军来说非常关键,毕竟他们一贯的战斗方式。便是尽可能地杀死任何一个敌人,不留一名活口。

    可正如乌兀所言。他们的这种战斗方式在遇到羯族人时,搞不好就会被拖死。

    换而言之。这是一席非常宝贵的建议。

    可让司马安感到别扭的是,这一席宝贵的建议,竟然是出自一名外族人的口,这让他内心十分纠结。

    而相比司马安的纠结,其麾下大将白方鸣倒是没顾虑那么多,笑着说道:“谢了,这位羱族人兄弟,这可真是关键的情报啊。”

    “叫我乌兀就好。”乌兀笑着说道。

    望了一眼一脸憨厚表情的乌兀,司马安沉吟了半响,皱眉说道:“换而言之,我军必须改变作战策略……么?”

    还别说,似砀山军这种一贯注重『精兵』方略的魏国六营军队,在碰到楚国与羯族人这种丝毫不顾及己方伤亡人数的人海战术时,还真是有种束手束脚般的窘迫。

    这也正是赵弘润一心希望扩编魏国正规军数量的原因,毕竟『精兵方针』,也是存在着它的弊端的。

    随后,乌兀陆续向帐内众人讲解羯族人的习性,比如,羯族人的骑兵支援非常快,因为羯族人的部落战士可以做到在马背上吃喝拉撒,因此,最好别妄想去偷袭,否则,只会引火烧身。

    等等等等。

    而在讲述完这些有关于羯族人的情报后,乌兀便以身体不适作为借口,离开了帅帐。

    这让赵弘润对于乌兀的评价更是提高了一筹,毕竟乌兀既将他所知的羯族人的情报告诉了他们这些魏人,却又不准备去听他们的作战会议,这明摆着是诚意十足的善意。

    这不,赵弘润隐约瞥见司马安的表情很是微妙,一种『明明不愿去相信外族却又不得不认可』的表情,便秘般的表情。

    “怎么办?大将军。”

    在乌兀离开之后,闻续转头望向司马安,问道:“那个人的话,可信么?”

    司马安眼神复杂地看了一眼闻续,仿佛在说『你问我我问谁?』

    最终,他将目光投向了赵弘润,因为他觉得,赵弘润与那些羱族青羊部落的人更加亲近,应该可以做出判断。

    “相信吧。相信他所说的,也没有损失,不是么?”赵弘润笑着说道。

    “唔。”司马安沉思着点了点头,旋即沉声说道:“若此人所透露的事属实,还真是一件比较棘手的事……二十万用来消耗我军士卒体力的奴隶,啧!”

    也难怪他感觉棘手,毕竟在他看来,每一名砀山军士卒的生命都是金贵的,而那些羯族人的奴隶,不客气地说,在他看来如同草芥一般。

    因此,司马安怎么也不希望自己麾下的砀山军陷入纯粹的消耗战。

    可问题就在于,乌兀明确地指出,羯族人的作战习惯,在还未用奴隶军将敌方士卒的体力消耗殆尽之前,羯族人的部落战士是不会出动的。再加上又被限制了偷袭,这就使得司马安想消灭羯族人主力军队的希望落空了。

    不过对此。赵弘润倒是不担心,毕竟他此番为了给羯族人一个深刻的教训,可是让冶造局研制了不少“好东西”。

    “无妨。本王此番特地给羯角部落的人准备了几份大礼。……本王会让羯族人领悟到。似他们那种落后、野蛮的战争方式,早已被淘汰!”

    听闻『大礼』二字。司马安嘴角扬起几分莫名的笑意,毕竟,他与赵弘润在针对羯角部落乃至羯族人这一点,那是抱持着相同的主张的,因此,他颇为期待这位肃王殿下所说的『大礼』。

    “是冶造局最新研制的连弩么?”司马安好奇地问道。

    话说起来,『商水军运载着冶造局所研制的新式连弩』,这在砀山军中已不是什么秘密。就连司马安也早已知情。

    只不过前段时间他与赵弘润关系紧张,兼之他对麾下的砀山军信心十足,因此他也懒得过问罢了。

    可如今,待听说羯角部落拥有着二十余万用来打消耗战的奴隶军时,司马安自然而然就想起了冶造局所研制的连弩。

    “诶?”

    而听闻此言,赵弘润不禁有些意外,疑惑问道:“大将军怎么知道的?”

    听到这句问话,帐内众砀山军的气氛变得有些怪异,毕竟在发现商水军所运载的连弩时,砀山军与商水军可是发生了一次小冲突。只不过当时商水军的掌兵大将伍忌很好地将其给化解了而已。

    “咳……肃王殿下,不知商水军何时抵达此地?”大将闻续巧妙地岔开了那个让他们有些尴尬的话题。

    “这个……”赵弘润暗自估算了一下,皱眉说道:“可能要十日。或者半个月……”

    若是在前几日,要是司马安听到这个答复,恐怕早就冷笑连连了,但是此时,由于他对赵弘润的看法与评价早已改变,因此,他在听到这个答复后,却是另外一种理解。

    “商水军……看来运载了不少殿下所说的『大礼啊』。”

    “呵!”赵弘润轻笑一声,觉得此事就算透露给此刻帐内众人也无妨。遂如实说道:“连弩五百架,弩矢三十万支。投石车三百架……”

    仅仅听了两句,帐内众将便惊地倒吸一口冷气。就连司马安亦露出了震撼的表情。

    要知道那可是『三发齐射』的连弩,五百架连弩,就意味着瞬时间工夫吐射出弩矢的数量可达到一千五百支。

    更要命的是,这些连弩所发射的弩矢,可不是手弩那种小威力的弹矢,那可是能射穿铁盾的强弩。倘若那些奴隶军果真如乌兀所言,连最起码的防具都没有,那么到时候,一根弩矢射穿二到三名奴隶军,根本不成问题。

    “那等利器,殿下真不该叫商水军运载……”司马安长吐了一口气。

    赵弘润闻言淡淡一笑,虽然他自己可以保证商水军不会反水,因为一旦反水的话,已背叛了暘城君熊拓的他们,将无法在魏国与楚国立足,但他并没有解释这一点,因为他知道,除非让司马安亲眼看到商水军在战场上的样子,否则,这位固执己见的大将军,是不会相信的。

    而见赵弘润笑而不语,司马安也意识到与这位殿下说这些没什么用,也就不再多说了。

    “殿下,既然商水军还未抵达,不如趁这段时间,先投下『诱饵』如何?”

    『你还没忘记啊?』

    赵弘润皱眉思忖了一番。

    不过在这件事上,他与司马安的意见还是颇为一致的。

    “在本王的『亲善』名单上,确实不需要一些立场摇摆,存在着背叛我大魏可能性的三川部落。”

    听闻此言,司马安眼中绽放几丝精光:“谨遵肃王殿下帅令!”

    八月底,羯角部落纠集二十余万军队,号称百万,朝着砀山军的军营而来。

    可让这些羯族人意外的是,等他们到了砀山军的军营附近时,他们这才发现,这座军营已被一把火烧毁。

    更不可思议的是,根据从附近其余三川部落打探到的消息,砀山军似乎正在迅速往东撤退。

    听说此事,羯角部落的族长比塔图不由地哈哈大笑起来。

    “什么『似厉鬼般的魏*队』,只是听到我军『百万』之数,就已吓得屁滚尿流了么?”

    “那还追么,族长?”左右问道。

    “追,为何不追?”比塔图握了握拳头,随即冷笑道:“已掉入了陷阱的兔子,还奢望着逃出生天?”

    没过几日,三川境内又传遍了一则消息:前番屠杀他们族人的魏*队,根本不堪一击,在强大的羯角部落的军队面前,还未开战便已逃之夭夭。

    并且,比塔图还以羯角部落的名义,号召整个三川之地的羯族人、羱族人、羝族人,与他汇兵一处,一同杀到魏国的成皋关,杀到魏国境内去!

    而在听说了这则消息后,有些三川部落的立场难免动摇了。(。)

第384章:诱敌() 
“乌兀大哥,姬润他们为什么要撤退呢?”

    在跟随魏国砀山军撤往东边的途中,乌娜一脸担忧地询问着兄长乌兀:“是不是羯角部落派出了很多军队,姬润他们打不赢?”

    『未战而退……怎么可能!』

    暗自耻笑一声,乌兀侧过脸,望向附近那些砀山军士卒,只见那一名名魏*卒一脸漠然,仿佛根本不在意他们为何会向东撤退,不过让乌兀更加在意的是他们斗志昂然的眼神,以及那种『浑不在意前方究竟是生路还是死路的镇定』。

    『无论看多少次,都是一支让人毛骨悚然的军队……砀山军。』

    乌兀瞥了一眼自己激起鸡皮疙瘩的手臂,不动声色地用另外一只手抚了抚。

    “乌兀大哥!”

    “唔?”乌兀回过神来,这才注意到妹妹乌娜正嘟着嘴不满地望着自己。

    见此,乌兀微微一笑,宽慰道:“放心吧,乌娜,魏国的军队不是因为打不赢羯角部落而撤退的。”

    “咦,不是么?那是为什么?”

    『为什么……是示弱吧?示敌以弱、骄敌之心、攻敌不备……中原国家所广为流传的兵法。』

    乌兀暗自沉思着。

    『砀山军主动撤军,是因为诱敌么?……诱使羯角部落的部落战士撇下奴隶军,轻装追赶砀山军……这就是姬润与那个司马安大将军的计划么?如若比塔图真的中计了……会被吞掉啊,比塔图。你派出追赶的部落战士,会被这支可怕的魏*队一口吞掉!』

    乌兀抬头望向了一眼这片三川之地那晴朗的天空。

    他隐隐有种猜测,那就是他其实并没有猜到魏人们全部的意图,但是即便只是猜到其中一条,就足以让乌兀替羯角部落感到惋惜:倘若比塔图那些羯族人果真因此而小看了这些魏人的话。那么,羯角部落会因此得到沉重的代价。

    不得不说,乌兀的确是一名脑筋与其憨厚长相仿佛不匹配的羱族人。

    他猜地没错。砀山军之所以选择主动撤退,其目的有三。

    首先。与商水军汇合。

    先前由于砀山军与商水军每日赶路的速度差距颇大的关系,使得砀山军哪怕走另外一条迂回的路线,仍然超过了商水军,提前到达了与羯角部落的势力范围。

    换而言之,此刻商水军正朝着砀山军的撤退路线而来,大概还有十日到半个月的工夫,才能抵达之前砀山军安营扎寨的位置。

    但是,倘若砀山军主动向东撤退的话。那么,根本不需要十日甚至半个月,依照砀山军的行军速度,他们在三四日内就能与商水军汇合。

    而一旦与商水军汇合,借助商水军所运载的那些由冶造局所研发的新式连弩,司马安便不需要担心自己麾下的砀山军士卒,会牺牲在于羯角部落那二十余万作为炮灰的奴隶军的厮杀中。

    其次,便是投下“诱饵”。

    以故意营造出魏军作战不利的局面,来试探或考验巩、雒两地的羱族人与羝族人部落。

    正所谓患难见真情,倘若这些部落见『魏军作战不利』而侧向羯角部落。那么就对不住了,这些部落,亦会被列入『铲除』与『驱逐』的名单内。

    至于第三个目的。那就是引诱羯角部落的部落战士。

    根据乌兀的透露,羯角部落的『部落战士』与『奴隶军』,完全就是两支能力有如天壤之别的军队。

    前者是由部落中英勇的勇士组成,皆是些弓马娴熟的战士。

    这些人,往往一个人配置三匹马,一匹马驮着辎重、口粮,另外两匹交换骑乘,可一日赶路数百里。

    这是游牧民族骑兵标准的配置。

    而魏国作为一个农耕国家,骑兵的数量远远不及对方。并且,军中的骑兵也并未奢侈到一个人配置复数战马的地步。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乌兀提醒魏军莫要妄想去偷袭羯族人。因为要偷袭游牧民族的骑兵,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一旦偷袭不成,派出去的军队就会被羯族骑兵拖死。

    哪怕是同样作为骑兵,亦会被配置有三匹战马的羯族骑兵拖死。

    但这只是羯族人的骑兵,至于那些奴隶军,就根本没有这种待遇了。

    羯族人的奴隶军,全身上下唯一的装备,就只有一根长枪,甚至于有时候,奴隶们往往握着削尖的木棍冲上战场,毕竟他们只是羯族人眼里作为炮灰的消耗品,根本不需要装备太多太好的武器。

    因此,当羯族人的骑兵们牵着三匹战马优哉游哉地前进时,那些奴隶军,却要凭借着双腿来赶路。甚至于,保不定还是在半饥半饱的状态用双腿赶路。

    这就意味着,羯族骑兵与奴隶军的行军速度,有着极大的差距。

    若在平时,那些羯族骑兵们或许会远远跟在奴隶军身后,优哉游哉慢慢地赶路。

    可如今,在砀山军故意示弱,营造出『不战而退』局面的如今,那些羯族的骑兵,会不会为了追赶他们砀山军,而撇下奴隶军,加快追赶呢?

    而这,恰恰就是赵弘润与司马安所希望的。

    只要没有那二十余万奴隶军搅局,司马安以及他麾下的砀山军,根本不惧那些所谓『部落勇士』的羯族人骑兵。

    如此过了数日,转眼便到了八月四日。

    『注:上一章时间表记错了,羯角部落出兵应该是“七月底”而不是“八月底”,实在抱歉。』

    在这一日,砀山军派出去搜寻商水军的骑兵,已成功找到了后者的位置。同时,不但将赵弘润亲笔所写的书信交给了商水军掌兵大将伍忌,而且伍忌还托信使带回了口讯。

    “伍忌将军托小人回覆殿下,他说,『谨遵肃王殿下帅令。末将会小心戒备。』”

    充当信使的砀山军骑兵抱拳言道。

    听闻此言,司马安皱眉问道:“伍忌将军只叫你传来口讯?没有亲笔回书?”

    倒不是不相信自己麾下的骑兵,他只是觉得很奇怪罢了。毕竟按理来说,伍忌应该亲笔写一封回信才对。

    『回信?那也要伍忌认得字啊……』

    赵弘润暗自苦笑了几声。

    是的。堂堂商水军掌兵大将,伍忌颇为勇武,但,由于出身楚国贫寒农户的他,并不识字,就连楚国的文字都难得认得几个,更别说魏国的文字了。

    顺便提及一句,赵弘润写给伍忌的书信。实际上是用楚篆写的。毕竟,就算伍忌认不全几个楚国篆字,但他账内的将军们,他的亲卫们,总会有识字的。

    不过话说回来,倘若换做魏篆的话,恐怕伍忌那帮人就全傻眼了。

    “伍忌将军,还未学会我大魏的篆字么?”司马安可能是瞧出了点端倪,表情怪异地问道。

    “唔……仍在努力掌握当中。”赵弘润挑着好听的话解释道。

    说起来,楚国出身的将领们。除非是贵族出身、否则,很少有机会去学习本国的文字。

    但是在魏国这边,身为一名将领。不要求你有怎样的文采、能写出怎样的文章,但你至少得掌握最基本的常用文字,否则,岂不是连兵法都看不懂?连朝廷送来的文书都看不懂?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司马安咂了咂嘴,忍不住说道:“希望其尽快掌握,否则……真不像话。”

    “呵呵。”赵弘润苦笑了两声。

    其实说起来,这话也就是司马安、百里跋、徐殷等宗卫出身的大将军有资格说,事实上在魏国国内。仍然有不少『明明执掌着军队却大字不识』的将官。

    『回国后,要不要弄个军官私塾。教一教那些大字不识的将领们呢?』

    赵弘润暗自想道。

    只可惜,要落实这件事非常困难。毕竟将领们几乎都驻守在边疆,将他们召回大梁,办学一同教授文字,那边防还要不要了?

    想来想去,最稳妥的办法还是先招收一批文学基础不弱的文人,教授他们在赵弘润看来颇为有效的战术,然后再让这些人单独去给边防的将领军教课,前提是武人与文人凑在一起不至于发生矛盾。

    『算了,先应付眼前的事吧。』

    回了回神,赵弘润转头望向司马安,说道:“大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