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魏宫廷-第1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倘若他魏国有雄心要在这各国鼎力的乱世中称王称霸,甚至是一统整个天下,那么,就要尽可能地扩编国内的军队,终归以弱胜强只是颇为罕见的个例而已。

    再者,使平暘军驻扎在商水县,也好比是一个类同『千金买马骨』的讯号,能够让天下人明白,无论是哪国的人,哪怕是楚国这个魏国曾经的敌国出身的人,只要投奔魏国,忠心于魏国,那么,亦能得到重用。

    相信如此一来,天下间各国内那些郁郁不得志的人才,将会陆续投奔魏国,而这些人才,亦将会促使整个魏国变得愈加强大。

    总之一句话,倘若魏国当真有问鼎天下的宏图大志,那么,就势必要有能容纳他国人士的胸襟,哪怕是楚人。

    当然了,为了谨慎对待,赵弘润还是打算将平暘军拆分一下:商水县屯兵两万,守将为谷粱崴、巫马焦、伍忌,更改番号为『商水军』;而屈塍、晏墨麾下,则保留三万军队,屯扎于赵弘润原来的鄢水大营,更改番号为『鄢水军』。

    赵弘润知道屈塍与谷粱崴对彼此不满,因此作出这种安排,也是为了相互制约。

    而总得来说,在商水、鄢水一带留在这五万军队,也可以有效地遏制楚国的军队,以免像暘城君熊拓那样绕过汾陉塞而直接攻打西平、商水乃至大魏腹地的事再次发生。

    次日,在将商水交付给谷粱崴后,赵弘润便又立马离开了这座城池,带着屈塍、晏墨以及其麾下三万平暘军,或者应该称之为新鄢水军,前往了鄢水大营。

    而此时。那二十几万从召陵城迁移的楚国平民,也陆陆续续抵达了鄢陵。

    如今的鄢陵,也是一座空城。毕竟赵弘润曾经为了设计平舆君熊琥,曾自己放火将城郭给烧了。将城内的百姓迁往了安陵。

    但反过来说,若是将这片土地荒弃,也诚为可惜,毕竟鄢陵位靠鄢水,而一般位靠河流的城县,稍加发展都能成为一座殷富的城县,赵弘润并不希望这里荒废掉。

    因此,在户部对三川之地的开发工作尚未部署完毕之前。赵弘润决定将那二十几万楚国平民安置在鄢陵、长平两地,再加上商水县,这三座城池,已足够从楚国迁到魏国的民众居住。

    至于护援的驻军,相信两万商水军外加三万鄢水军,已足以守护这片土地的安定。

    当赵弘润的指使下达以后,那二十几万楚国平民都很庆幸,毕竟长途跋涉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他们自然希望能尽快得到一片能够长久定居下来的土地。

    虽然说鄢陵城曾被大火焚烧殆尽,几乎只留下四面的城墙与城内的废墟。但即便如此,这二十几万楚国平民仍旧十分满意,毕竟这里临近山丘、临近水源。还有大片等待耕种的田地,他们已不再奢求更多。

    于是乎,那二十几万楚国民众中的妇孺老幼陆续开始在城内收拾废墟残局,而其中男丁,外加屈塍麾下的三万鄢水军,则于附近砍伐林木,运往城内,帮忙建造民居,近三十万人。风风火火地投入了鄢陵城的再建设工作。

    “殿下改变主意,是担心这些人支持不到迁移至三川之地?”

    时浚水营的大将军百里跋望着鄢陵城的再建设工程。对赵弘润问道。

    事实上,百里跋对此也有些顾虑。毕竟虽然说眼下开春之际天气转暖,但终归三川之地路途遥远,若是强行要将这些楚民迁往该处,势必会有许多人因为劳累等因素倒在途中,似这般考虑,鄢陵的确是一个绝佳的安置之所。

    问题在于……

    “不知殿下是否注意到,这二十几万楚国民众,以妇孺老幼居多?”百里跋小声地对赵弘润言道。

    是的,先前由于平舆君熊琥以及暘城君熊拓一口气征募了十六万大军用于进攻魏国的关系,如今这二十几万楚国民众中,十三岁至三十五岁这个年龄段的青壮男子相对较少,更多的则是像伍忌那样的家庭:寡居的女子带着年幼的儿女,上面还有逐渐老迈的老人,七口人至九口人为一户的平民中,十三岁以上的男丁恐怕就只占到其中一二,甚至于不乏尽是妇孺老幼的。

    “慢慢来吧。”赵弘润伸手挠了挠额头,安慰彼此道:“只要十年,这里的人口应该就相当可观了。”

    “十年啊……”百里跋思忖着点了点头。

    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十年并不算是如何漫长的时间,待等十年之后,眼前那些年幼的男童、女婴长大成人,到时候,鄢陵势必能发展成一座人口众多而且富饶的城池。

    当然,期间要考虑的事也非常众多,比如,召陵、睢阳、西华等地的魏人势必会因为这场战争而仇视鄢陵、长平一带的楚人,如何化解两者间的恩怨、矛盾,将会是日后朝廷户部一个相当头疼的问题。

    除此之外还有这些城池的抚恤、物资援助以及税收减免等等事宜,相信今年的朝廷户部,会忙得不可开交。

    “对了,殿下,大梁那边已传来消息,询问我军何时凯旋回归大梁,说是务必要提前给出一个确切的日期……”

    在说这番话的时候,百里跋脸上满是意有所指的笑容。

    赵弘润闻言皱了皱眉,试探道:“大将军的意思是……”

    “相信殿下亦猜到了。”

    百里跋笑呵呵说道。

    他已忍不住开始幻想,当身边这位肃王殿下率军回归大梁时,魏天子、朝廷百官甚至是半个大梁城内军民皆出城恭迎的那等规模庞大的接风场面。(。)

第一百九十九章:戳心戳肺的胜者() 
洪德十七年四月初,就在大梁城内军民还在议论纷纷他们年轻的肃王姬润殿下不日即将率领浚水军凯旋回归大梁之际,谁曾不曾想到,他们口中议论的对象赵弘润,已领着宗卫沈彧、张骜等二十名,外加芈姜、芈芮、羊舌杏三人,先行于浚水军一步,悄然潜回了大魏的都城。

    远远望见大梁城巍峨耸立的城墙,年纪与赵弘润相仿的小丫头芈芮便忍不住叽叽喳喳地叫唤起来。

    “总算是到了……喂,这就是你们魏国的王都大梁么?看起来也不怎么样嘛?唔,城墙倒是还挺高的,不知城内又是如何……大梁有什么好吃的吗?对了,进城后咱们住哪啊?……”

    听着她那一连串叽叽喳喳的叫唤,赵弘润颇感头疼地摇了摇头。

    此时,与他同乘一骑的还有另外一个小丫头羊舌杏,毕竟当初赵弘润准备回大梁时,这名单纯且不时以他妾室自居的小丫头因为某些误会,哭着要跟随,生怕赵弘润将她丢下,使得她羊舌氏一族失去庇护,偏偏赵弘润对这个单纯而且乖巧的小丫头也颇为喜欢,于是就将她带上了。

    甚至于,他还让不会骑马的羊舌杏与他同乘一骑。

    “……”

    望了望怀中的羊舌杏,再瞧瞧与芈姜同乘一骑的她妹妹芈芮,赵弘润无语地摇了摇头。

    想想也是,明明芈芮的岁数与赵弘润相仿,要比羊舌杏大一岁,可是前者却总是大呼小叫,要么就是不时地抱怨,再看看羊舌杏,她也是一路颠沛。满脸疲倦之色,可人家说什么了么?

    总而言之,还是家教素养问题。

    记得前一阵子。他赵弘润安置平暘军,将其拆分为商水军以及鄢水军时期间。芈芮这丫头亦是时刻在旁抱怨,说是这也无趣、那也无趣,搅地赵弘润不胜其烦,只是碍于当时忙碌,懒得理睬。

    如今,善后的工作已经吩咐部署完毕,再次听到这丫头叽叽喳喳的吵闹,赵弘润便有些忍不住了。

    “本王并没有邀请你来大梁。不满意,你可以随时走。”

    “我才不听你的,姐到哪,我就到哪。”

    同样也不会骑马的芈芮,扭过身去抱住了她姐姐芈姜,同时对赵弘润吐了吐舌头做了个鬼脸。

    『(?“?#)』

    赵弘润见此额角青筋崩紧,只感觉肾上腺上涌。

    不可否认,他对芈芮可谓是万分痛恨,因为正是这个呆蠢丫头的关系,才使得他与芈姜陷入此等境遇。

    尽管也因此与暘城君熊拓取得了默契。后者不至于再攻打魏国,可哪又如何?

    似乎是注意到赵弘润正处在爆发边缘,芈姜抬手摸了摸妹妹芈芮的脑袋。用一贯漠然的口吻说道:“妹,不要闹了!”

    “喔。”芈芮还是很听她姐姐的话的,闻言也不再继续与赵弘润斗嘴,而是用充满新奇的眼眸打量着面前那座已近在咫尺的大魏王都。

    而芈姜,则在劝服了妹妹之后,不由地瞥了一眼赵弘润怀中那名于她妹妹年纪相仿的楚女,羊舌杏。

    不过当她瞧见赵弘润怀中的羊舌杏冲着她甜甜一笑时,她不由地愣了一愣,点点头作为回应。

    倒不是她对羊舌杏有什么成见。事实上她还是很感激羊舌杏在她受伤的那段时间日夜照顾着她,只不过是她习惯了漠然的表情罢了。

    说得好听是喜怒不形于色。说得难听点就是面瘫。

    相比较这几位,赵弘润身后的宗卫们可是要激动地多。一个个坐在马上振臂高呼。

    “终于回到大梁了!”

    “哈哈哈,终于回来了!”

    “耶!”

    “呜呼!哈哈哈哈……”

    莫以为宗卫们并非全部都是大梁本土人士出身,就不会对大梁报以特殊的感情。

    事实上,像这些大魏军士遗孤出身的宗卫们,早已将宗府、将皇宫内的文昭阁当成了他们的家,将赵弘润、沈淑妃、赵弘宣视为最亲近的家人。

    如此亦不难猜测,当他们回到大梁时,心中究竟是何等的雀跃。

    “殿下,要不要比试比试谁先到城下呀?”宗卫穆青挤眉弄眼地建议道。

    赵弘润望了一眼怀中的羊舌杏,便已放弃了争夺第一名的打算,不过,碍于众宗卫们兴高采烈的兴致,他亦不想阻止,笑着说道:“好,第一名独饮一坛酒!”

    “啊哈!”

    宗卫穆青大叫一声,便策马冲了出去,赵弘润身后其余宗卫们口中大骂之余,亦纷纷拍马追赶。

    顷刻之间,仍然留在赵弘润身边的,也就只剩下了沈彧、卫骄、吕牧、张骜、李蒙等几名老成持重的宗卫,其余年轻活泼些的宗卫们,早就飞奔出十余丈远了。

    “这帮家伙……”

    宗卫沈彧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旋即,他好似想到了什么,低声对赵弘润言道:“殿下,您真打算那样做么?……卑职总觉得,那样不太妥。”

    “有何不妥的?”赵弘润显然是猜到了沈彧心中所想,似笑非笑地说道:“本王给父皇一个惊喜,不好么?”

    『惊喜啊……』

    沈彧苦笑着叹了口气。

    当赵弘润、芈姜、沈彧几人慢慢策马到大梁城下时,穆青那边早已分出了胜负,这小子以偷跑的优势最终获取了优胜,如今正在其余宗卫们一起声讨。

    而同时,在大梁城门下值守的兵卫们,亦迅速围了过来。

    毕竟赵弘润等人虽然身穿着寻常百姓的的服饰,但是因为除了羊舌杏与芈芮外,人人骑马,引起了兵卫们的怀疑。

    本来,只要如实透露赵弘润的肃王身份,这些兵卫们绝不敢阻拦盘查,但是因为赵弘润要给他父皇魏天子一个惊喜。因此,吕牧出示了当初从雍王弘誉那里所借的出入令。

    雍王弘誉的名号,也足以使赵弘润一群人避免被兵卫们的盘查。

    大梁城内。可以骑马,但禁止奔马。除非是十万火急的紧要军情,因此,一行人策马缓缓入了城门,朝着皇宫方向而去。

    期间,街道两旁来来往往的百姓均对赵弘润这一行人报以好奇的神色,不过因为赵弘润这一行人均没有穿着戎装的关系,因此,来往的百姓也只当这群人是城内的权贵而已。哪里猜得到那便是眼下他们大梁声势最鼎盛的肃王殿下与他的随从们。

    “好……好厉害……”

    待等进了大梁后,芈芮那丫头的眼睛便显得有些不够用了,睁大着眼睛目睹着大梁这座大魏王都的繁华。

    想想也是,以往她们姐妹久居巴国,而巴国虽然也算殷富之地,可又如何及得上大梁呢?

    尤其是当他们路过一些点心糕点铺时,那传来的诱人的香味,让小丫头不由地猛咽唾沫,叽叽喳喳地追问赵弘润那些香甜气味的来源。

    而她的姐姐芈姜,则更加关注城内百姓脸上的神色。

    与他们楚国平民那死气沉沉般的神色不同。大梁的魏人,此时仿佛是人人都带着一张笑靥,是那种发自内心、发自肺腑的笑容。

    期间。偶尔还能瞧见一两名敲锣打鼓的公门中人,向附近城内的百姓透露浚水军此时大梁的距离,引得许多魏人们欢呼雀跃不已。

    更有许多城内百姓迫不期待自发要去城外恭迎,迎接他们心目中的英雄:肃王殿下与他麾下的浚水军。

    似这些百姓脸上那欢喜的神色,让芈姜隐隐意识到,姬氏一族在魏人们心中的分量,要远比熊氏一族在楚国平民心中的分量高得多,也更加爱戴地多。

    策马缓缓到了正阳北街,赵弘润等人往北朝皇宫而去。待等临近皇宫的时候,众人纷纷下了战马。毕竟皇宫内外禁止车马,就算是赵弘润。眼下也还未有车马入宫的殊荣。

    守卫皇宫的是禁卫军,这下赵弘润的身份便瞒不住了,毕竟曾几何时,赵弘润那可是出入皇宫的常客,有不少禁卫,包括禁卫军统领靳炬在内,都认得这位肃王殿下。

    这也使得当赵弘润等人入宫门时,禁卫军统领靳炬那一干等人震惊地瞪大了眼睛:肃……肃王殿下竟然已入城了?!不是还在城外二十里外么?

    “嘘。”

    赵弘润坏笑着向靳炬等人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示意他们装作不知,毕竟他还要给他父皇一个惊喜呢。

    而与此同时,在皇宫内的垂拱殿内,魏天子,以及中书令蔺玉阳、中书左丞虞子启,还有一位赵弘润未曾见过的新任中书右丞,罕见地没有在殿内处理政务,而是心情激动地等待着最新的消息。

    因为他们都知道,过不了多久,此番魏楚之战的最大功臣,肃王赵弘润将率领着浚水军凯旋而归,而针对这一盛事,魏天子已做好准备御驾相迎,众赵弘润的皇兄皇弟,以及朝中百官,甚至是全城的百姓,皆往恭迎那位替他们大魏扬了国威的肃王殿下。

    而就在这个档口,赵弘润令吕牧等几名宗卫将芈姜、芈芮暂时安置于他的文昭阁,自己则领着沈彧、张骜等另外一干人,若无其事地前往垂拱殿。

    此时在垂拱殿内,大太监童宪正低声向魏天子禀告最新的消息。

    “据返回大梁的军士所言,浚水军距大梁仅余二十里……”

    “二十里啊。”魏天子估算了下,点点头说道:“差不多了,诸卿,随朕一同到东门相迎。”

    听闻此言,屋内三位中书大臣纷纷起身,整了整衣冠,便要尾随魏天子到东城门迎接凯旋归来的得胜之军。

    而就在魏天子这一行人正准备迈出垂拱殿时,却有另外一拨人早那么一步,迈入了殿内。

    “唔?……哟,父皇,气色不错啊!”

    “……”

    无论是魏天子还是他身后的三位中书大臣,此时皆是一脸的目瞪口呆。

    『他……他为何会在此地?!他不是应该跟着浚水军缓缓回归大梁,等着我等出城去迎接么?』(。)

第两百章:戳心戳肺的胜者(二)() 
“你……你怎么会在宫里?”

    站在垂拱殿内那距离殿外仅仅只有一步的位置,魏天子满脸惊愕地看着那抢先一步迈入殿内的儿子,脸上尽是难以置信之色。

    “皇儿为何不能在宫里?”赵弘润眨了眨眼睛,很是无辜地说道:“皇儿可是特地来给父皇一个惊喜啊。……唔,看得出来,父皇果然很欢喜,你看,都说不出来话了。”

    『……』

    魏天子张大着嘴,俨然是一副目瞪口呆之色。

    毕竟按照章程,此次他眼前这个儿子立下这等功勋,理当与浚水军一同缓缓回归大梁,而大梁这边,也应当由魏天子、东宫太子弘礼以及众皇子、众朝中大臣们,一同出城相迎,毕竟此次魏楚之战的大捷,那是值得举国庆贺的事,朝中大臣都希望借此机会振奋国民的士气。

    可没想到,作为此战的最大功臣,赵弘润却丢下浚水军,偷偷溜回了大梁,这简直……简直就是视朝廷的安排如无物。

    “你……”魏天子满脸错愕地指着儿子,不敢相信地问道:“你偷偷溜回大梁做什么?”

    “来瞅瞅父皇目瞪口呆的样子啊,喏,就是父皇眼下这样……不枉皇儿及早回来大梁啊!”赵弘润没心没肺地笑道。

    『这劣子……!!』

    魏天子张了张嘴,被他儿子的话气地有些说不出话来,良久,他平静了一下心神,沉声问道:“朕不是命人知会百里跋,叫你们缓缓回军大梁么?他……没有告诉你么?”

    “百里将军告诉我了。”赵弘润若无其事地问道。

    “那你……那你为何不听朝廷的安排,不听朕的安排?”

    在说这番的话时候。魏天子着实有些震怒。

    要知道,『出城恭迎此战功勋之士』,那可是他与朝廷筹备了至少半个月的头等大事。无论是他魏天子还是朝中的百官,都希望借此机会振奋国人的士气。可没想到,作为当事人的赵弘润却视大梁这边的辛苦筹备如无物,自作主张地提前一步回到了大梁,这,这要这场筹备了半个月的大戏将如何上演?

    『这劣子绝对是故意的!!』

    魏天子咬牙切齿地般地怒视着赵弘润,半响,他凑近眼前这个儿子,压低声音问道:“你是故意的吧?”

    “啊。我就是故意的。”赵弘润小声回道。

    就当魏天子听了这话正准备发作时,却见赵弘润压低声音对他父皇言道:“父皇不是忘了吧?当初皇儿离宫前,父皇曾说,只有等皇儿打败了楚国的军队,才能算做是皇儿的胜利,如今,皇儿得胜归来,是胜者。……胜者,想怎么庆贺那是他的自由,这可是规矩啊!”说罢。赵弘润举起两根手指,压低声音补充道:“两胜两负了!”

    『这兔崽子!!』

    魏天子气地双肩微微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