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魏宫廷-第10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屯田么?”楚王熊拓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那么其二呢?”

    “巴蜀!”溧阳君熊盛沉声说道。

    听闻此言,楚王熊拓精神一振。

    在场诸人,相信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巴蜀,因为早在二十年前,他就与巴人取得了联系,双方展开了「楚西…巴蜀」的交易,哪怕是近几年,平舆君熊琥仍然与巴蜀有所交易。

    当然,此番溧阳君熊盛提起巴蜀,相信并非不是与巴蜀展开交易这么简单。

    果然,在稍稍一顿后,溧阳君熊盛沉声说道:“臣不支持楚水君的练兵之策,但考虑到这或许是我大楚唯一能扭转局面、击败魏国的策略,臣建议大王派兵先取巴蜀……巴蜀土地肥沃,臣尝听闻,春季巴蜀子民在地上丢下一袋种子,秋后就能长出漫山遍野的粮食,诚乃上天所赐之地。倘若我大楚能夺得巴蜀之地,便有充足的粮草与魏国久战。”

    “夺取巴蜀么……”

    楚王熊拓沉思了片刻,皱着眉头说道:“然巴蜀境内,虽有诸小国林立,但若是遭到外人侵犯,巴蜀诸国却颇为团结,若要强攻巴蜀,恐怕不易……”说到这里,他好似是想到了眼下的状况,点点头又说道:“不过,确实如你所言,若想抵御魏国,我大楚唯有夺下巴蜀。”

    说着,他对溧阳君熊盛吩咐道:“熊盛,你立刻派人通知熊琥,令他率军攻占巴蜀。”

    他口中的熊琥,指的即平舆君熊琥。

    “是!”

    溧阳君熊盛拱了拱手,旋即,他在看了一眼在旁跪坐的楚水君后,又说道:“大王,臣以为,强攻巴蜀或不可取,最好用计离间,逐一击破。……楚水君精通此道,不如派楚水君辅佐熊琥大人。”

    “这个嘛……”

    楚王熊拓略微一思忖,转头看向楚水君,不冷不淡地说道:“楚水君,你意下如何?”

    看着楚王熊拓那冷淡的目光,楚水君就意识到自己此番非去巴蜀不可了,连忙说道:“臣诚恳辅佐平舆君攻克巴蜀,以将功赎罪。”

    听闻此言,楚王熊拓绷紧的脸庞稍稍放松了些。

    而在旁,溧阳君熊盛心下亦松了口气。

    虽然没能劝服楚王熊拓杀死楚水君以绝后患,但能将楚水君打发到巴蜀,倒也不失是一桩好事至少在巴蜀之地,楚水君那耍弄阴谋诡计的本领好歹是有了发挥的余地。

    当然,似这种阴狠小人,溧阳君熊盛最终还是要想办法将其铲除的。

    他已经想好,回头写一封密信派人送给平舆君熊琥,命后者在夺取巴蜀之后,寻个机会将楚水君给杀了,以绝后患。

    十一月前后,楚王熊拓将寿陵君景云、邸阳君熊沥、新阳君项培三人召到了寿郢。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三天柱之一「项末」在讨伐魏国的战争中亡故,楚王熊拓从项氏子弟中挑选了一人继承三天柱的名号,即新阳君项培。

    对此,就连新阳君项培本人亦有些惶恐,虽说他也是项氏的佼佼者,但终归统兵不如项末、论勇武不如项娈,因此并未奢望作为「项氏一族」的代表人物,成为楚国三天柱之一。

    可没想到,上苍给项氏一族开了一个玩笑,他项氏一族的领军人物项末、项娈堂兄弟二人,居然皆在攻伐魏国时丧生,以至于他新阳君项培,竟真得得到了三天柱的殊荣。

    说实话,新阳君项培对此并不高兴,因为这意味着他项氏一族正在迅速凋零,这可不是一个好预兆。

    在当日的接见中,楚王熊拓将楚水君的计策告知了寿陵君景云、邸阳君熊沥、新阳君项培三人,并询问他们三人的见解。

    此时的寿陵君景云,在其父景舍的副将羊祐的教导下,已逐渐有了几分统帅应有的姿态,再不是曾经那个受到父亲庇护的「景云公子」,他在得知楚水君的建议后,坚决反对。

    他对楚王熊拓说道:“大王,虽此番联军战败,但因为项末将军的牺牲,我国此番尚有至少三十几万正军得以返回国内……”

    “三十几万军队,可挡不住魏国。”楚王熊拓打断了寿陵君景云的话。

    寿陵君景云闻言面色一滞。

    他坚持认为,楚水君那种卑鄙小人的建议,必定会使他楚国步入深渊。

    但遗憾的是,就跟楚国的丞相溧阳君熊盛一样,他对于「如何招架魏国的报复」一事,同样没有什么有效的策略。

    新晋的三天柱、新阳君项培亦是如此。

    最终,寿陵君景云、邸阳君熊沥、新阳君项培三人还是同意了此事。

    不过,新阳君项培与寿陵君景云二人却提出了一个条件,即这次所谓的「宋郡练兵」,务必交给他们来指挥,而非是楚水君或类似楚水君的那种对兵事一知半解的门外汉。

    值得一提的是,在商谈这件事的期间,新阳君项培曾询问楚王熊拓为何不治罪楚水君。

    因为在新阳君项培看来,楚水君简直就是‘罪不可恕’,毕竟正是因为此人,才害得诸国联军惨败于魏国,害得项末、项娈两位他项氏子弟中的佼佼者战死沙场。

    对于此事,寿陵君景云亦出言附和,他认为,楚水君应当会此番战败背负责任,就像他父亲前寿陵君景舍当时那般。

    不得不说,寿陵君景云很看不起楚水君那种见局势不妙、竟抛下麾下兵将独自逃生的无耻行径。

    为了安抚这两位统帅,楚王熊拓只好解释道,他已打发楚水君前往楚西,辅佐平舆君熊琥攻打巴蜀,作为将功赎罪。

    听闻此言,新阳君项培心中的怨气这才稍稍消退。

    魏昭武三年秋冬,中原诸国逐渐回归和平,虽然这份和平只是暂时的。

    十一月前后,魏将司马尚,带着家眷从魏国的王都雒阳抵达宋郡「昌邑」。

    远远看着这座城池,司马尚心中颇为感慨,感慨于魏王赵润那「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相传并非是一句空话,这不,在任命他担任「宋郡守」、驻守昌邑之后,竟允许他将家眷带到昌邑,根本没有利用家眷威胁他的意思。

    不过想想也是,似魏王赵润这等雄主,岂屑于用这种伎俩?

    “兄长怎么了?”

    在旁,司马尚的堂弟司马彛殖ひ⊥肥Γ唤獾匚实馈

    司马彛⒎撬嫱殖に韭砩星袄床厝沃埃暇顾缃窨墒茄嗤跽越陌皇桥阃殖ひ煌袄床兀贸谜舛问奔涫剐值芰┰倬劬郯樟恕

    司马尚没有细说心中的感慨,摇摇头说道:“没什么,只是有点感慨罢了。……先进城吧。”

    司马彛懔说阃贰

    此时的昌邑,驻守的兵马绝大多数是卫**队,确切地说,是鄄城侯卫郧麾下的兵卒。

    在卫邵、卫郧、卫振三人当中,如今卫郧反而是最受魏王赵润的器重,原因很简单,因为卫郧乃是鄄城卫氏的世子,魏国曾经的驻军六营之一、南燕军大将军卫穆,就是鄄城侯卫郧的二叔。

    而赵润当年,曾与卫穆一同抵挡韩国的军队,虽然相处的日子不多,但由于赵润身上也有一半卫人的血,是故南燕军大将军卫穆与赵润颇为亲近。

    顾念这份情谊,魏王赵润重用了鄄城侯卫郧,让后者取代了仍有些偏向卫王费的卫邵,成为卫**队的主帅,这让鄄城侯卫郧受宠若惊,曾经对魏国的几丝不满,当即烟消云散。

    在出示了天策府的令牌后,司马尚、司马彛值芏怂忱吹搅顺悄诘某鞘馗邮爻堑奈**队手中交割了兵权,暂时掌握了这支卫**队。

    之所以说是暂时,是因为这支卫**队日后将会被调回卫国,并非是作为司马尚的直属军队,而司马尚要做的,就是在这段期间组建他直属的军队,为日后攻略齐楚两国做准备。

    同理,还有被魏王赵润任命为「任城守」的将领,前韩国上谷守许历。

    “听说,陛下有意将商水游马一分为三,其中两部分交予兄长与许历将军?”

    在司马尚的家眷忙着打扫城守府准备入住的时候,司马彛闷娴匚实馈

    司马尚闻言微微一笑,问道:“你哪听来的?燕王告诉你的?”

    “哈哈。”司马彛ψ潘档溃骸靶殖げ恢嗤醵源讼嗟毖酆彀 !

    司马尚笑而不语。

    平心而论,如今的魏国已有不少骑军,比如魏将博西勒的羯角骑兵、燕王赵疆的南燕骑兵、河西守司马安的河西骑兵等等,但论最有名气的,依然还是商水军一系的「商水游马」。

    而现如今,魏王赵润准备将商水游马军的「游马重骑」,连带着韩国在上次魏韩战争中所剩无几的「代郡重骑」,在一分为三之后,以军中老卒为骨干,重新整编扩军,分别交给马游、司马尚、许历三人。

    毕竟齐鲁两国多平原丘陵之地,是颇为适合骑兵的战场。

    “对了。”

    好似想到了什么,司马彛踊持忻鲆槐臼榧涣郴敌Φ囟诵殖ぁ

    “《轶谈》?”

    司马尚不解地看了一眼弟弟。

    “朝廷礼部紧急命人刊印的。”司马彛敌ψ潘档溃骸坝薜芡蛲蛞裁挥邢氲剑殖ぞ谷皇潜菹略缧┠昱赏募橄福 

    “啊?”司马尚一脸莫名其妙。

    “翻翻你手中这本轶谈就知道了。”司马彛套判λ档馈

    司马尚满心疑惑地翻开了手中这本轶谈,在翻到记载自己轶事的那一篇后,顿时目瞪口呆。

    原来,曾经在这本书籍中被魏国抹黑的他,今日竟然摇身一变,成为了‘高瞻远瞩的魏王’早些年安插在韩国的奸细。

    “这简直……”

    司马尚哭笑不得,他感觉这本《轶谈》写的实在是太扯了。

    “兄长你就知足吧。”司马彛套判λ档溃骸把噻Т笕吮恍吹米罾肫妫凳裁丛诒焙S胛壕髡绞迸龅搅讼傻荷系南扇耍幌扇说慊炒犹煲夤樗沉舜笪骸=W大人呢,可能是那帮人实在是编不出来了,居然干脆说当年是印错了,错将‘暴鸢’写成了‘靳黈’……不过我私底下觉得,这多半对暴鸢将军不愿投魏的报复。”

    听闻此言,司马尚表情表情的翻看着手中的这本《轶谈》,心中暗暗嘀咕:也不知暴鸢将军在看到这本书后,将会是什么表情。

    而与此同时,在韩国蓟城一带,在韩王然的陵墓内,宁愿给韩然守墓亦死活不肯投效魏国的韩将暴鸢,此刻手中正捧着这本《轶谈》,气得整个人都在颤抖。

    原因很简单,在这本魏国紧急刊印的《轶谈》中,那些小说家们将当初靳黈、冯颋、公仲朋、田苓等人的所作所为,全部记在了他头上。

    要命的是,还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仿佛活脱脱要将他塑造成被诸魏将赶来赶去的蠢材。

    “噗通。”

    暴鸢竟被气得昏厥过去。

第314章:昭武四年() 
『PS:今天状态不好,只能四千字一章了。』

    ————以下正文————

    昭武三年秋冬,魏国有关于「第二次中原大战」的抚恤与犒赏,基本上也都拟定完毕,后续只要按照拟定的方式发放抚恤与犒赏即可。

    这件事,魏王赵润全权交给了朝廷去办理,而他自己,则在为两年后的战略做准备。

    关于两年后的战略,在经过赵润与内朝的商议后,魏国初步制定了「先东后西」、「先齐后楚」的进攻方略,若没有什么特殊的变故,两年后魏国的首个攻打目标即是东边的齐国。

    为了方便日后有效地围攻齐国,赵润将韩国的「巨鹿北郡」分割为「巨鹿郡」、「渤海郡」与「河间郡」三个部分。

    其中,魏王赵润任命燕绉为「河间守」,在江湖海河训练水军,又命乐弈为「渤海守」,驻守韩齐边界。

    其余似燕王赵疆、魏将屈塍二人的军队,则驻军在新巨鹿郡的「信都(广川)」、「甘陵(清河)」两地,屯田练兵。

    如此安排,待两年后魏国对齐国开战,魏国就能兵起三路,陆上军队分别攻打齐国的北侧与西侧,海路则由河间守燕绉率领,迂回绕后,袭击齐国的东侧,达到三面夹击的效果。

    其实确切地说应该是四面夹击,因为魏王赵润将许历派到了宋郡的「任城」,在两年后魏国讨伐齐国时,魏将许历将率领其麾下骑兵从任城径直向东,横穿薛郡——旧鲁国已分割成新鲁国与薛郡——直接攻入齐国的琅琊郡,切断齐国与楚国的联系。

    介时,齐国就将陷入魏国军队的四面包围。

    当然了,这只是暂定的方略,具体情况还是看到时候的局势,毕竟齐楚两国也不会眼睁睁看着齐国陷入魏军的包围。

    为了以防万一,韶虎的魏武军魏王赵润暂未将其从韩国的沮阳调回,一来是目前韩国的兵力,一旦草原外族当真入侵未必能抵挡得住,二来嘛,赵润确实需要一支军队驻扎在韩国的王都蓟城旁边,免得韩国国内再蹦个一两个类似雁门守李睦那样的人物。

    总而言之,反正蓟城目前仍然希望魏武军驻守在边境,魏王赵润也乐见其成。

    而对于镇反军的庞焕等人,魏王赵润最终还是收回了这支军队的兵权,并且将庞焕等人明升暗降——虽然对外宣称庞焕等人此番功不可没,入「上将军府」作为供奉,但实际上,等同于是将庞焕等人闲置了。

    上将军府那是什么地方?

    虽然曾几何时曾经展现出似乎要取代兵部的架势,但自从魏王赵润登基后一来,上将军府就彻底沦落为有功将领养老的地方,比如徐殷、百里跋、朱亥三位上将,近些年就领着上将军府的供奉,闲来无事时要么写写兵书、要么钓钓鱼什么的。

    而至于镇反军的兵权,赵润在收到了三叔公赵来峪的书信后,最终决定将其交给「安平侯赵郯」与「上梁侯赵安定」二人。

    一来,安平侯赵郯与上梁侯赵安定皆是支持赵润一方的王族子弟,忠诚方面没有问题;二来,赵氏王族目前太势微了,赵润希望稍微能平衡一下。

    平衡的对象,当然就是以士族为主导的朝廷势力。

    入冬时,三叔公赵来峪过世了,他平日里最疼爱的孙子赵成恂,亲自跑到雒阳向魏王赵润传达这个噩耗。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赵润颇为伤感。

    他与三叔公赵来峪的初见,非但不能说和睦,反而是相互视为仇寇一般,但没想到天意莫测,到最后二人却成为了一路人。

    在赵润从肃王走向魏王的途中,赵来峪为他出了很大的力,就比如说成陵王赵燊、安平侯赵郯、上梁侯赵安定等王族子弟,这些人原本都是站在赵润的敌对方的,是赵来峪一个个地劝服对方,使这些赵氏王贵以及其余很大一部分国内贵族势力,最终成为了赵润的助力。

    不能说没有赵来峪就没有今日的赵润,却必须承认,若没有赵来峪,赵润这一路上将会走得异常艰难——最要紧的是,正是赵来峪让赵润逐渐改变了对待国内王贵势力的态度,否则按照赵润曾经的性格,恐怕魏国,多半会因为清洗贵族势力而闹出一场内乱。

    “来人,请庆王。”

    在思忖了半响后,赵润命人请来庆王赵信。

    前段时间,南梁王赵元佐不惜牺牲自己、牺牲庞焕等宗卫的前途,让赵信得到了一份「制止颐王作乱」的功劳,虽然赵润很清楚这其中究竟是怎么回事,但最终还是按照南梁王赵元佐所期待的那般,恢复了赵信的爵位,并将其安排到宗府担任主事。

    大约半个时辰后,庆王赵信匆匆而来。

    不晓得是因为被圈禁了十几年,还是因为消除了心中芥蒂,庆王赵信变得稳重了许多,据赵润的堂兄赵弘旻私底下透露,赵信这些日子在宗府处理事物时,颇为兢业,不复当年那般眼高于顶的模样。

    这让赵润感到有些感慨。

    在赵润的印象中,庆王赵信最大的毛病就是眼高手低、容易得意忘形,但若是此人肯踏踏实实做事的话,其实倒也不失是一个人才——赵润的诸兄弟当中,又岂是真有庸才?

    哪怕是赵弘礼,据说被赵宣、骆瑸请到安邑城内的国立私塾教书,也深受学子的戴爱。

    “陛下。”

    来到甘露殿的书房,庆王赵信朝着赵润拱了拱手。

    赵润挥挥手示意赵信免了礼数,旋即沉声说道:“老五,赵成恂送来了口讯,说三叔公过世了,朕希望你走一趟安陵,代朕前往吊丧。”

    “臣遵命。”

    赵信拱手而拜,正要离开时,却见赵润又问道:“等会,南梁王最近情况如何?”

    一听这话,庆王赵信脸上露出几许伤感之色,苦笑着说道:“身体状况大致还可,只是……确实不如当年健朗了。”

    “唔,你多加关注吧。”赵润点了点头。

    “是,陛下。……陛下,那臣就告辞了。”

    “唔。”

    看着庆王赵信离去的背影,赵润长长吐了口气。

    对于南梁王赵元佐这个人,他从未看懂过,明明是为被流放十七年一事回来报复,但在他魏国生死存亡之际,这家伙却坚定地站在了国家这边,更不可思议的是,到最后,他居然放弃了所得到的一切,包括爵位与兵权,就为了帮助有所亏欠的赵信恢复爵位。

    赵润暗自摇了摇头。

    转过年来,便是魏昭武四年,可能是因为取得了「第二次中原大战」最终胜利的关系,魏人们在庆贺新春时更为兴高采烈。

    这也难怪,毕竟自吞并宋郡之后,今年魏国又吞并了鲁国,就连韩国都被他魏国打成了同盟——也亏得国内的魏人尚不清楚其实韩国已等同于被魏国所控制,否则,相信国内的魏人会更加欣喜若狂。

    毕竟,谁不希望身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国家作为后盾呢?

    昭武四年二月,冰雪逐渐开始消融。

    而待等三月,商水游马的军主马游,率领麾下「游马军」与「游马重骑」两支骑兵,前往宋郡,准备遵照天策府的命令,将游马重骑交割给驻守在宋郡的司马尚与许历二将。

    期间,商水郡的郡守沈彧亦与马游同行,不过沈彧的目的倒不是为了司马尚或者许历,他是专门前往睢阳,因为魏王赵润已任命桓虎为睢阳城的城守。

    在天策府发给诸将的方略草案中,商水、睢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