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魏宫廷-第10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俞副将他……”赵成岳有些惊愕地说道。

    廉驳瞥了一眼他副将俞奚那边,随口说道:“俞奚想知道公孙起的进兵路线……我在旁瞧了一宿,看样子那几人是真不清楚。”

    一宿?

    赵成岳转头看向廉驳身背后十几个东倒西歪的空酒坛,心下暗暗咋舌。

    此时远处那几名遭受拷打秦将,他们的惨叫声已越来越弱,不多时,廉驳的副将俞奚走了过来,耸耸肩说道:“又昏过去了。……看样子,那几个家伙是确实不清楚公孙起的进兵路线。”

    赵成岳打量了几眼俞奚,感觉这俞奚看似文绉绉仿佛一名儒将,可下起狠手来却毫不含糊。

    “将军,眼下我等该如何是好?”

    在跟赵成岳、冯二人打过招呼后,俞奚询问廉驳道。

    廉驳闻言说道:“虽然不清楚秦国为何对我大魏宣战,但既然秦国已表现敌意,那即是敌人……赵润制定的魏军军规,有一条很合我心意,若有人打了我,那就一定要打回去!”说到这里,他摸了摸下巴,饶有兴致地说道:“武信侯公孙起、长信侯王戬,廉某倒是也想与其过过招……”

    ……这才是你真正的想法吧?

    九原守冯在心中暗暗嘀咕道。

    他可是知道,这些年廉驳在云中郡可是憋坏了,谁让云中郡北边的胡戎那般不禁打呢。

    赵成岳忽略了廉驳直呼他魏国君主的举动,一来他知道廉驳并无恶意,二来,他也知道他魏国君主赵润很欣赏廉驳,给予了他很多优待,就比如说专门供给廉驳的酒水。

    在听了廉驳的话后,赵成岳皱眉问道:“廉驳将军的意思是,追击公孙起?”

    “唔。”廉驳点点头,说道:“虽然不清楚究竟,但既然明确得知公孙起欲攻打河西、河东,廉某就不能坐视不理……”说到这里,他转头看向赵成岳,说道:“赵岳将军,你就先撤回朔方,莫要叫草原的胡戎趁虚而入,我与冯率军追击秦军。”

    “这……”

    赵成岳闻言犹豫了一下,虽然他也想跟随廉驳追击公孙起,但正如廉驳所言,在河套地区的几个区当中,就属他朔方郡频繁遭到境外胡戎的袭击,说实话,他还真有些放心。

    他想了想,说道:“赵某自然相信廉驳将军的能力,只是,廉驳将军与冯将军,你二人麾下兵力合到一处,也只有三万余兵力,贸然追击公孙起的大军……”

    他指的是此刻廉驳与冯麾下的兵力,毕竟这两位自然不会将云中与九原的驻军全部调来,否则岂不是会令北境的防线崩溃,使草原上的胡戎趁虚而入。

    “无妨。”

    廉驳摆摆手,说道:“原中要塞附近,亦有几个臣服的草原部落,我决定征辟这些胡戎为兵。”

    说到这里,他忍不住骂道:“这帮家伙,长着眼睛也不晓得是干嘛用的,秦军在他们眼皮底下占据了要塞,却没有一个人向我等传递警讯……要么一个个全是瞎子,要么这帮家伙居心叵测……”

    听闻此言,冯忍不住说道:“也有可能是他们真的不清楚的。那些草原人的习惯,冬季基本上是闭门不……”刚说到这,他忽然看到廉驳瞥了他一眼,当即改口说道:“话说回来,那些牧民在我河套安居,理当为我大魏所用。”

    他所说牧民,乃是早些年陆陆续续臣服于魏国的草原部落族人,起初只有鲜卑,但后来陆陆续续地,亦有乌桓、月氏等许多弱小的草原民族投靠魏国。

    遵从魏王赵润的决定,魏国庇护这些愿意臣服的草原民族,而相对地,这些草原民族则为魏国所用,非但平日里需要为魏国放牧牛羊战马,在必要情况下,魏军亦有权无条件征辟这些草原民族的战士这是河套地区诸草原部落与魏国签署的约定。

    三月中旬,魏将廉驳收复原中要塞,下令征辟附近一带的部落,准备追击秦将公孙起,而与此同时,雁门守李睦派出的探子已打探到桓王赵宣已率领北一军从晋阳撤兵,遂立刻率领三千雁门步骑,径直来到太原郡北部的河阳邑,试图联合阳邑侯韩徐,夺回晋阳。

    然而,他恐怕不会想到,阳邑侯韩徐,此时已然被早已投靠魏国的乐成,请到了晋阳做客……

第279章:道不同不相为谋【二合一】() 
    『ps:本书由,请支持正版阅读,书友的订阅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另外,求月票。最后,半夜有补更。』

    以下正文

    魏昭武三年的正月,当桓王赵宣基本控制了晋阳后,他想起了太原郡境内除了太原守乐成以外的另外一位擅战将领,阳邑侯韩徐,遂亲笔写了一封招揽的书信,派人送往河阳邑,交予阳邑侯韩徐。

    晋阳距离河阳邑并不远,充其量也就是百里左右的距离而已,但因为大雪封路,送信的魏卒花了七八日光景,这才勉勉强强在二月上旬将书信送到阳邑侯韩徐手中。

    当时,阳邑侯韩徐正在河阳邑收拢败兵,这倒不是为了击退进犯太原郡的魏卒,事实上,这段时间他也感觉很迷茫。

    本来嘛,魏将姜鄙攻陷了他的封邑「阳邑」,而桓王赵宣又在猛攻晋阳,虽说太原韩军的劣势极大,但至少目的是明确的,即想办法扭转劣势,驱逐进犯的魏军。

    可没想到的是,他韩国的王都蓟城,居然在被魏将赵疆、韶虎、庞焕等人攻陷后,拥立了新的君主韩异,且这位新君骇然又颁布了诏令,结束了与魏国的战争。

    本来这场仗就已经是异常艰难,现如今,连王都跟新君都向魏国臣服了,那还打什么?

    于是乎,太原守乐成立刻向魏国的桓王赵宣投降,而阳邑侯韩徐呢,则带着残兵撤到了河阳邑,基本上可以说放弃抵抗了。

    或许,若非阳邑侯韩徐乃是韩氏王族分家子弟,说不定他也向魏国投降了,他之所以没这么做,可能只是抹不开身为王族子弟的面子而已。

    可没想到,桓王赵宣却向他递出了善意,派人送来了一封书信,通篇意思大概就是,所谓良禽择木而栖,似你这般的贤才,倘若能投效我国,定能有更大的作为云云。

    在仔细看罢这篇招揽的书信后,阳邑侯韩徐心中颇为纠结。

    虽然有些不甘与惋惜,但是他确实也觉得,他韩国已经彻底完蛋了:贤君韩然病故、釐侯韩武自刎,国内再没有人能承担起「抗拒魏国」的重任,这不,就连王都蓟城也臣服了,拥立了魏国扶持的傀儡君主韩异。

    不可否认,他韩国名义上尚未覆亡,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这个国家已名存实亡,既然如此,何不像乐成那般,顺应大势,投效魏国呢?

    要知道,无论是魏国还是魏王赵润,并不亏待有能力的他国人士。

    可即便如此,阳邑侯韩徐还是没踏出投效魏国的这一步,因为他心中尚有诸般顾虑。

    名声,还有封邑与爵位,这些都是他需要考虑的事物。

    待等二月中旬,桓王赵宣率领北一军撤离了晋阳,前往支援河东郡,降将乐成继续治理晋阳,他派人向阳邑侯韩徐送出了一封熟悉。

    二月末,阳邑侯韩徐收到了乐成的书信,乐成在书信中告诉他,桓王赵宣已率领北一军撤离太原,他乐成依旧是晋阳的守将这让阳邑侯韩徐感到十分意外。

    按理来说,降将前几年应该是不被信任的才对,然而这乐成,居然依旧坐据晋阳?

    在犹豫了半响后,阳邑侯韩徐决定接受乐成的邀请,前往晋阳看看究竟就像乐成所劝说的,先不急着拿定主意,你亲自来晋阳看看再做决定。

    于是乎,当日阳邑侯韩徐点了五百名士卒,一路来到了晋阳城。

    他并不怀疑这是桓王赵宣联合乐成企图赚杀他的诡计,因为魏国没有这个必要在眼下这种局势下,倘若桓王赵宣还设下诡计赚杀他这个韩国的将领,那赵宣这个魏王赵润的弟弟,就是全天下头号蠢材。

    带着五百名兵卒缓缓靠近晋阳城,阳邑侯韩徐仔细打量这座城池。

    让他格外在意的是,晋阳城城墙上所竖起的旗帜,居然还是「韩」字旗帜,就仿佛桓王赵宣在攻占了这座城池后,并未打算将其划入魏国的地盘。

    当然,这只是骗骗韩国民众的,至少在阳邑侯韩徐看来,眼下他韩国,不过是魏人砧板上的鱼肉,只要魏国有这个意思,纵使王都蓟城也得悬挂魏国的旗帜这根本毫无意义。

    “轰隆隆”

    伴随着城门开启的巨响,晋阳守将乐成带着一队兵卒前来迎接阳邑侯韩徐。

    在彼此见面后,阳邑侯韩徐颇为感慨,毕竟前几个月前,他与乐成还是并肩战斗、抗拒魏军的同僚,可现如今,尽管乐成身上还是穿着他韩国式样的甲胄,但实际上却已摇身一变成为了魏国的将领。

    “乐将军。”在纠结了片刻后,阳邑侯韩徐选择了最通用的称呼。

    反观乐成,倒是很热切,走上来抓住韩徐的手臂,笑着说道:“乐某原以为你早两日就会前来晋阳,是故早早便置备了酒菜……来,你我进城再细说。”

    阳邑侯韩徐点点头,跟着乐成进了城。

    进城时,韩徐仔细打量城内的境况,他发现,被魏军攻占后的晋阳城,与先前似乎并无太大的区别。

    “赵宣……果真率军撤离了?为何?”他忍不住问道。

    乐成闻言也不瞒着韩徐,解释道:“似乎是秦国背弃了与魏国的盟约,对魏国不宣而战,是故赵宣率领北一军前往支援河东。”

    “秦国进攻魏国?这是为何?”阳邑侯韩徐惊讶地问道。

    “还能是什么?”乐成撇了撇嘴,轻笑说道:“赵疆、韶虎、庞焕那帮人,去年就打下了蓟城,你猜他们下一步会去何处?”

    “齐国?”阳邑侯韩徐在稍微思忖了一下后说道。

    “不止齐国,还有鲁国。”乐成闻言笑着说道:“魏军南下,齐鲁两国必先求自保,哪里还顾得上攻伐魏国?介时诸国联军崩离溃散,纵使不被魏国趁机反攻,也很难再有什么作为……中原诸国,已阻挡不了魏国,你说秦国得知此事后,是否会心中不安呢?”

    “这倒也是……”阳邑侯韩徐恍然地点点头。

    “不过这与你我无关。”乐成拉着阳邑侯韩徐的手,笑着说道:“我已命人在府里备好酒水,今日趁此机会,需饮得尽心。”

    阳邑侯韩徐微微点了点头。

    片刻之后,乐成便领着韩徐来到了城内的城守府,待二人在偏厅就坐之后,乐成吩咐府上的下人送上酒菜。

    待酒过三巡后,阳邑侯韩徐终于忍不住询问乐成道:“乐成大人,你跟韩某透个底,你当真是投效魏国了?还是说,是虚与委蛇,等待时机?”

    乐成端着酒盏表情古怪地看了一眼韩徐,轻笑说道:“大王病故、釐侯自刎,蓟城的张开地、韩奎等人,亦臣服了魏国,拥立了新君……我等待什么时机?”

    阳邑侯韩徐闻言长长叹了口气,他此时方才认定,眼前这位北原十豪,确确实实已投靠了魏国。

    可能是见已说到这个话题,乐成趁机劝说韩徐道:“韩徐大人,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魏国称霸中原已成定居,非是人力所能抗拒,你何不顺应大势呢?……魏国的桓王赵宣在离开前曾对我说,只要你愿意投效魏国,他自会叫姜鄙将阳邑拱手奉还……”

    韩徐闻言嗤笑一声,摇摇头说道:“少拿这个诓我,我入城时见城上尚有我大韩的旗帜,便知魏国暂时并不打算吞并我国,无论我是否投效魏国,待过些时日,魏军还是会将阳邑奉还,这有什么区别?”

    “区别大了。”乐成摇了摇头,淡淡说道:“你的爵位与封邑,受制于蓟城,而蓟城受制于魏国,就如你所言,魏国暂时还未打算吞并大韩,可过些年呢?……待等时机成熟,魏国会放过这块已到嘴边的肥肉么?介时,依然还是韩国将领的你,是否还能在魏国留有一席之地,保住你的爵位与封邑呢?”

    “……”阳邑侯韩徐哑口无言。

    见此,乐成端起酒壶替韩徐斟满了酒,压低声音劝道:“反正都是迟早的事,何必因为瞻前顾后,错失了良机?”

    阳邑侯韩徐微微点了点头,忽然,他询问乐成道:“招揽韩某,是那赵宣的意思吧?为何你如此上心?他许诺了你什么好处么?”

    “非也。”乐成摇了摇头说道:“虽说投靠魏国乃无奈之举,但你我未必不能在魏国出人头地……但作为降将,终归有诸般不便,因此我希望能有个相互照应的人。你我在太原共事多年,舍你其谁?”

    “原来如此。”阳邑侯韩徐恍然大悟。

    他点点头说道:“让我考虑考虑。”

    说罢,他便不再说话,只是一杯一杯地灌着酒水,在心中权衡着利弊。

    见此,乐成也不逼迫,因为他知道韩徐其实已经动摇,过不了几日,他就能派人向桓王赵宣送递「韩徐降服」的好消息。

    桓王赵宣越赏识他的能力,他在晋阳这边就越发稳固,再加上日后还有阳邑侯韩徐在旁协助,他乐成未必不能成为魏国的一地郡守。

    而与此同时,雁门守李睦已率领三千步骑,来到了河阳邑,却发现阳邑侯韩徐并不在城内,而是在前几日前往了晋阳。

    李睦当即皱起了眉头。

    虽然他已经得知桓王赵宣率领北一军撤离太原郡,但在他看来,晋阳尚且属于被魏军攻占的城池,阳邑侯韩徐此时前往晋阳,这可不是什么好预兆。

    “走!前往晋阳!”

    在思忖了片刻后,李睦亦下令前往晋阳。

    此后几日,李睦率领那三千步骑前往晋阳,而乐成与韩徐二人,则每日在晋阳城内喝酒闲聊。

    此时的韩徐,基本上已被乐成说服。

    这一日,就当乐成与韩徐在城内喝酒时,忽然有士卒前来禀报道:“两位将军,城北发现雁门军的踪迹。”

    听闻此言,乐成与韩徐心中皆是一愣,遂立刻结伴来到城北的城楼上,眺望城外。

    果不其然,只见在距离城池大概两三里的地方,确实伫立着一支军队,目前两三千人左右,不知意欲为何。

    “李睦的雁门军?此时雁门军来我太原做什么?”

    韩徐有些不解。

    乐成摇摇头,亦感觉有些困惑。

    忽然,他手指着城外远处,惊讶地说:“那几骑中为首的……不会就是李睦吧?”

    韩徐闻言眯着眼睛仔细观瞧,不过心中却不大肯定。

    而事实上,乐成看到的那几名骑兵中,还真有李睦与他儿子李瑻。

    父子俩此时正远远观望着晋阳城,看着城上飘扬的「韩」字旗帜,心中亦有些摸不着头脑。

    “父帅,不是说太原守乐成已献出晋阳向魏军投降了么,何以晋阳城上还悬挂着我大韩的旗帜?”长子李瑻不解地问道。

    “……”李睦亦不明所以地摇了摇头,低声说道:“走近看看,小心。”

    片刻后,李睦父子带着几骑护卫,徐徐靠近了晋阳。

    此时,城楼上的乐成、韩徐二人,也已看清了李睦,心中大感惊讶:果真是李睦?他来晋阳做什么?

    就在他们发愣之际,就听李睦在城外喊道:“城内何人主事?”

    乐成与韩徐对视一眼,在略微商议了一下后,乐成高声回道:“李睦将军,别来无恙。”

    『乐成?』

    李睦听出了乐成的声音,皱着眉头抬头观瞧,果然看到了乐成,以及在后者身旁的阳邑侯韩徐。

    在略一思忖后,李睦恳切地说道:“乐将军、韩徐将军,得见两位安然无恙,李睦幸甚。”

    “多谢李睦将军记挂。”

    乐成哈哈一笑,旋即抱拳说道:“李睦将军远道而来,不知所为何事?”

    李睦沉思了片刻,说道:“李某有大事要与两位商量……”

    “大事?”

    韩徐与乐成对视一眼,均有些不解。

    但即便如此,他俩还是走出了城,与李睦父子相见。

    在一番寒暄后,乐成笑着说道:“李将军远道而来,可愿赏脸到城内一同吃些酒菜?”

    李睦深深打量了几眼乐成、韩徐,点头说道:“善!”

    见此,李睦的长子李瑻下意识地阻止了父亲,脸上神色欲言又止:“父帅……”

    很显然,李瑻是因为乐成早前开启城门向魏国投降一事,对乐成颇不信任。

    “无妨。”李睦摇了摇头,给了长子一个镇定的眼神。

    “……”

    乐成当然看到了李瑻脸上的神色,心中顿时恍然,不过倒也不在意。

    毕竟若是可能的话,他还想劝说李睦投效魏国呢,如此一来,他们几人日后在魏国相互依靠,地位自然更为稳固。

    片刻后,仅李睦父子与几名骑兵护卫,在乐成与韩徐的相邀下进了城。

    在回到郡守府后,乐成一边招呼李睦父子就坐,一边吩咐府上的仆从置备酒菜,不多会,酒菜便陆续端了上来。

    在彼此喝了一杯酒后,李睦伸手捂住了酒樽,微笑说道:“李某不胜酒力,仅以此一杯敬两位,还望两位莫要见怪。”

    乐成与韩徐都知道李睦平日里非常严格地控制自己的饮酒,闻言倒也不感觉诧异。

    韩徐问道:“李将军,不知您今日造访晋阳,所为何事?”

    李睦迟疑了片刻,最终还是决定将心中的计划全盘托出,因为他非常希望得到乐成、韩徐二人的支持:“我希望两位能遵从大义,与李某合兵一处,匡扶国家。”

    “……”

    乐成、韩徐闻言一愣,竟有些面面相觑。

    良久,阳邑侯韩徐这才小心翼翼地问道:“李将军,不知您口中的「匡扶国家」,指的是……”

    “蓟城!”

    李睦沉声说道。

    旋即,他转头看向乐成,正色说道:“我儿对乐成将军投降魏军之事心存顾虑,但李某并非不明事理之人,亦明白乐成将军当时所面临的绝境……眼下,进犯我大韩本土的魏军,正南下攻伐齐国,桓王赵宣,亦撤兵返回河东,此时的魏国,尚未击退诸国联军,又被陷于与秦国的战争,两位,这是你我匡扶国家、收复失地的大好时机啊!”

    “……”

    阳邑侯韩徐惊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