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海南无梦-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看到自己分别了半个来月的丈夫乔伟在床上搂着另一个女人。
    周琼波顷刻心碎。
    她慢慢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说:“穿好衣服出来吧,我在客厅等你。”
    “老婆,你得原谅我……你不会太生气太伤心吧?”乔伟说。
    “我一点都不伤心。”周琼波叭一个耳__到乔伟脸上,“我怎么就错看了你这
个小王八蛋。”
    “你想打就打吧,我无怨言。只是请你原谅我。想想我们共同创业现在能到这
地步也不容易。”乔伟捂着脸说。
    “打你我嫌累。”周琼波说,“橡胶项目谈妥了吗?合同已签可以操作了吧?”
    “签个屁。连请人家下馆子的钱都没有,你说我怎么谈?你倒好,拖了这么久,
现在回来了,这样问我。告诉你,早就黄了。”
    周琼波如坠冰窖。
    “乔伟啊乔伟,我真真看错了你。你正经事不做说没钱,却有闲钱闲功夫去泡
妞。”周琼波眼圈已红。
    “说吧,怎么处置?”乔伟道。
    “离婚。马上就离。”周琼波陵咽出声。
    “随你。这世界谁离了谁都能活。离婚可以,那你说这公司还办不办?还有,
我们买的那套八十平米的期房怎么处置?”
    “公司法人是你,办不办是你的事,我不再搀和。至于房子,等到手后我们就
卖掉,卖房的钱平分。”周琼波道。
    周琼波和她的丈夫办理了离婚手续后,便联系了海口一家公司去上班,担任总
经理助理,手持“大哥大”腰挂BP机,老板还为她配了部摩托。
    她依然忙碌。依然为生活而奔波。
    所谓职业女性,就是走出家庭的大门之后在生存上和表现自我上也能拥有一种
身分和地位的女人,通俗地说就是有一种职业的女人。职业女性针对于家庭妇女,
是有着不同意义、泾渭分明的两个概念。当然,这两者可以合二而一。
    女律师、女作家、女工程师、女记者、女干部……自早已蔓延全球的妇女运动
以来,职业女性已和男人们一样,携手登上历史舞台。
    在海南,职业可以选择,正像很多东西可以选择一样。
    机关里的干部,照拿工资照上班,可以去兼任歌舞厅领班。报社里的记者,写
稿编版两不误,可以去公司担任总经理秘书。飞机上的空姐,抽出闲暇可以拍电影。
电视的播音员,抓住机会可以做笔大买卖……
    一切都是生存空间和发展所逼迫。
    明雯十九岁读完中专,适逢航空公司招空姐。面目清秀、身材窈窕的明受抱着
一番好奇报了名,轻而易举就被录用。就这样,明小姐在海南当了空中小姐,每天
随着波音737或757飞来飞去,广州北京上海昆明地到处周游。
    明斐喜欢自己的职业,喜欢那一身天蓝色的制服,喜欢捏着嗓子对飞机上的乘
客说:“请配合”,“请把安全带绑好”,也喜欢飞机直冲云霄时俯瞰大地时的奇
妙感觉。当然,时日已久,这感觉习已为常。但她依然为自己找到这么好的职业而
庆幸,每月收入把工资和各种补贴加起来有一两千块钱,这在刚走出校门的十九岁
的小姑娘明雯看来, 已经很多。她仅仅需要每个月拿出200块钱,购买化妆品和自
己喜欢的小玩艺儿,其它多余的钱她都存到银行或寄给父母。她有着高额补贴的膳
食,至于零食,下了飞机一抓一大把。
    她满足于现状,无忧无虑。但当明雯在波音757上遇到了电影制片人阎磊之后,
平静如水的生活有了些许的改变。
    阎磊要拍一部海南生活的爱情片。分镇头剧本中,有三场戏需要在飞机上拍摄,
而这三场戏都有一位空姐对白和特写。阎磊看中了气质不俗的明斐,请她在影片中
扮演她自己。
    制片兼导演阎磊马上在飞机上布置了情节。下了飞机住进宾馆,阎磊看明斐镜
头的毛片。想不到镜头中的明斐是那么光彩照人,那么抢戏,把原来的两个专业女
演员完全比得黯然失色。
    像伯乐发现了好马,阎磊产生了新的念头——要清明雯试演这部片子第一女主
角——一位公关小姐的角色。电话挂通后,明雯刚好第二天是休假日。谈了要求和
条件,明雯依然抱着好玩的心理,慨然允诺。
    第二天,明霆试演女主角戏中的片段。阎磊看着她的一举一动一举手一投足,
愈发认为自己选对了人。连在场的几位专业演员都为明雯既不造作也不怯场的天生
演技所折服。
    这样,剧组便决定了由明委饰演第一女主角。征得明雯的同意,阎磊以剧组的
名义,打着文化厅某头儿的招牌旗号,出面向航空公司借人。航空公司相当痛快地
为明雯批了三个月的假期。
    三个月的辛苦折腾,影片拍出来了。明雯边拍边学,并自我独创,赢得剧组好
评。后来,首映式在海口举行,向航空公司发了五十张票。电影放映过程中,只要
明雯在银幕上出现,便接连不断响起掌声。
    之后明雯至少在海南成了明星。海口的大报小报一个劲儿写专访发照片。那家
航空公司见报率大大提高。省电视台文艺部提出要调明雯,明雯本人也求之不得,
那家航空公司却死活不放,为明斐安排了一份比较闲散比较自由的工作,担任不管
文件的秘书,想跟机时依然是空中小姐,要拍戏时随时请假。
    明霆如此便脚踏几只船,安心做她的明星梦。几乎是在海南拍摄电影电视的所
有剧组,都会请她担任角色。明受有戏必拍,毫不挑三拣四。包括电视台的广告,
只要价格合理,明斐也会胜任愉快投入角色。
    后来,来自北方的阎磊在海南成立影视公司,想把明要挖过去。明要几经犹豫,
最后还是没有点头。
    一年后,海南空姐、业余影视明星明霆小姐恋爱了。她相当纯情地爱上了她演
艺天才的发现者——年轻潇洒的影视导演阎磊。
    职业女性在海南业余兼职早就是见怪不怪的常事。她们有时候第二职业从收入
上从影响上从各方面都强于她们本身的职业。她们不需要辞职,不需要调动。她们
驾轻就熟地安排清楚各种角色所花费的流水作业日程。作为一个中学的英语教师,
她可以在星期一、三、五的下午去一家公司做信息资料翻译,同时可以安排二、四、
六的晚上去歌舞厅做迎宾小姐。至于其它的时光,她还可以穿针引线做点儿女式长
袜或纹胸的贸易来往。如此,既充实又实惠,非常富有情趣。
    某电视台一位节目主持人,在屏幕上形象端庄高雅,嗓音清脆动人,二十岁,
刚从电影学院毕业分来。她主持的栏目曾一度在海口地区有着最高的收视率。
    在一些必不可少的社交礼仪中,她免不了认识一些老板。一些老板请她在公司
里兼职,担任公关部经理或总经理秘书,其实所有的工作内容就是她上班制做节目
之余参与那些老板们生意场上的吃饭请客或诸如卡拉OK的娱乐活动,还得征求她的
意见,看台里能不能走开。她应付自如地在外面兼职,那些老板都相当慷慨地给她
发以高薪。
    在生意谈判场上,由于她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往往会成为大家注目的中心。
生意成交,有时她会从双方都得到好处,几万块钱的红包轻而易举地就拿到手了。
    女律师王冬霞在接官司时相当挑剔,一般她最喜欢参与的是大数目的经济纠纷
官司。她说,介入这类官司才有刺激,也方能显示水平。实际上,当然,替人要钱
为人追债的官司如果像模像样打起来,作为律师可有不少收入。最一般的情况,人
家可以几千上万元的给红包。如果官司打赢,遇到好的情况,可以按百分之多少多
少拿佣金。 这个数目概念需要举个例子方能说明。比如,律师接手一个500万元的
经济纠纷案, 官司打赢了,当事人按最初私下协议,按数额款项的5%给她报酬,
这样,律师便有了25万元的收入。当然,这些都是私下交易,双方都不能公开也不
愿公开。
    女律师王冬霞至少在三家公司拿固定工资,名曰常年法律顾问,实际上人家三
年六辈子都遇不到一次官司好打。加上律师事务所的工资,王冬霞仅工资一项每月
收入不下于5000元。
    一段时间无官司可打,王冬霞迷上了期货。找了几本期货方面的书,看了两个
晚上,又去一家期货公司听了两次讲座,她便产生了要做期货经济人的念头。她动
员她认识的老板出资立户,由她来操作,赚了三七分成,赔了没她的事。无论赔赚,
作为经纪人的女律师在期货贸易中都可拿到丰厚的佣金。
    当期货的话题已不是那么热的时候,王冬霞去电视台做嘉宾主持人。
    一身牛仔,戴着墨镜,骑着一部木兰车,终日香汗淋漓,风尘仆仆。这就是女
律师留给人们最为深刻的一种印象。
    她是个相当有点名气的律师。虽然在三年前,她还趴在北京一所大学的法律系
大教室的课桌上写作业。写作业的空隙,有一段时间她喜欢一个人偷偷地在笔记本
的空白处为自己预写几年后的征婚广告。当然,那玩艺儿她是写了就撕,而且几年
后的今天,虽然她仍独身,那早就起草好的征婚广告也未见她登诸报端。
    在海南的职业妇女,仿佛更能体现“女子有才便是德”,她们对职业有着更大
的自由选择的权利,因而,也能更大限度地发挥她们的才华。这是海南职业女性的
特有的优势。才华,使她们占有更多的机遇。



 
                            第七章 梦归何处

    现在,是清晨三时。我要叙述的是一个女农艺师的故事。女农艺师梁如茵来到
海南,源于自己最初的信念。
    1983年毕业于北京某大学的梁如茵,在毕业那年自愿支边,向校党委提出申请,
要求去贫穷落后的海南岛,在北京市的高校中引起轰动。《中国青年报》那时发表
了这位北京姑娘的诗作和专访,“青春”和“奉献”之类的字眼被作为大标题还套
了红;一家新闻电影制片厂为她拍了专题片;电视台更毋需说,自然是热热闹闹地
宣传了一通。
    自小生活在京城的梁如茵,当初来海南的信念相当坚决。最初的冲动可能是林
海音的《我们看海》对一个小女孩的诱惑,后来那念头越来越明确。梁如茵在一片
赞美声中来到了海南岛,被分配到当时的自治州农垦局。农垦局把她作为“第三梯
队”的培养对象,下放到下面一个农场做助理农艺师。
    梁如茵以她的敬业精神赢得农场上下好评。不久她结了婚,决定在农场扎根。
丈夫是广东人,华南热作学院的毕业生。一年后,他们有了孩子。再不久,梁如茵
被提升为副科长、科长。1988年海南建省,自治州撤销,梁如茵那“第三梯队成员”
再也没人记得。
    建省的热潮波及全岛、波及全国。而这对于终日生活在五指山麓密林蔽天的梁
如茵来说,几乎是另外一个世界的事情。她被提升为生产科科长,年年都是标兵、
模范、优秀党员,要提出调离农场,她缺乏这个勇气。再说孩子也几岁了,丈夫在
农场也比较安心,她提出调动,会引起多少连锁反应。何况,她非常清楚,调动又
谈何容易。
    至于像自己一些大学同学那样出国镀金、一朝发财的念头,她只要看一眼自己
生存的环境,就觉得那些念头不应该产生。
    1994年,一家新闻电影制片厂到海南拍专题片。一位老导演在十一年前刚好拍
过梁如茵的事迹,记忆非常深刻。通过官方渠道,打听到了梁如茵的下落,他便带
着摄制组下农场寻找这位当年积极支边的北京大学生去了。
    老导演见了梁如茵感慨了一番。十一年前水灵灵、细皮嫩肉的小姑娘,现在早
已变得皮肤粗糙、黝黑、眼神失却光彩,昔日风韵在她身上毫无留存。看到电影厂
来拍片子,梁如茵和她丈夫不停地倒水拿烟,然后换上洗得发白的工作服,带着摄
制组去了胶林。然后,她让他们参观自家的鸡圈和猪圈,以及自留地里种的各种蔬
菜。她那十岁的儿子胆小又怯懦,见了生人躲得远远的。
    梁如茵在镜头面前谈这些年的经历。她谈到自己在农场十一年许多个日日夜夜,
谈到党中央精神和开放改革,谈到自己每月收入300多块钱,和丈夫加起来就是600
多块钱,与旧社会相比,与“文革”时相比,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谈至后来,她
潸然泪下,说:“我把整个儿的青春,都献给了海南岛的农垦事业。”
    李月清,已经有几个月没人给她发工资了。这在内地,是一种从没有过的感觉。
她离开最后一家单位就再也没去上班。时下海口的房地产陷入低潮,很多公司卷包
走人,破产撤离;很多公司负债累累,大量裁员。女工程师李月清在目前马上联系
单位上班,多少要碰运气了。
    从北京一家设计院跑出来的时候,当处长的丈夫和四岁的小女儿不想让她走。
她说服了丈夫和女儿,说只过去看看海南就回来。但一上岛就是一年。
    李月清刚上岛时顺利进入一家房地产公司,担任工程部经理,月薪2000元,另
外还有分红。她施展出浑身解数,使得那家房地产公司生意大有起色。然而,半年
后,当李月清完成了一个大项目,按照老板的许诺去要她应得的10万元红利时,老
板笑嘻嘻食了言。空口无凭,没有字据,老板给了她5000块钱了结此事。
    适逢李月清的丈夫借出差之便,从北京来看李月清。两个人商量了一下,李月
清离开了那家公司,炒了老板的希望__鱼。
    之后她进入另一家公司。这新的一家公司给她的月薪是15o0元,不过职务提高
了些,让她担任副总经理。
    

    不多久,房地产陷入低潮,公司里发不出工资,动员副总们部长们部门经理们
统统自找活路,李月清便没了工作。
    再找工作就显得困难得多。先前那家公司的老板让她重新去上班,李月清好马
不吃回头草,不为所动。
    几个月下来,李月清没有工作,呆在自己租住的小房间里,坐吃山空。
    她的丈夫几次打长途电话让她回去。她接电话时,不知给丈夫说什么好。分居
两地的一对小夫妻电话里能谈的只有以前。当然,他们还谈女儿。女儿在电话的那
头和她说话,说:“妈妈你好吗?”李月清说:“妈妈很好,质量顶呱呱。”女儿
接着说:“妈妈你回来吧,我和爸爸都想你!”李月清在电话的这一头落了泪,她
说:“乖宝宝,妈妈也非常想你,也想爸爸。妈妈要做的事还没做完,不能回去。”
女儿在电话那头担心地问:“妈妈你没钱回来吗?爸爸让我从四岁生日那天存钱,
我现在都快五岁了,昨天,我把我的小熊猫打破了,数了数里面有20多块钱呢。我
给你寄去吧,你回来,好吗?好妈妈!”
    李月清在电话这头语声便咽,她强压情绪,一边哭一边笑对着话筒说:“乖宝
宝,妈妈有钱。等妈妈有了宽敞的房子,会把宝宝接来。宝宝的钱先自己存着,等
宝宝上大学时自己用……”
    李月清就这样把自己困在海南,她不愿回去。情绪好的时候,和朋友们一块儿
唱歌;情绪低落的时候,和朋友们一块儿喝酒。
    月清会把一切眼泪和痛苦独吞。女人要承受太多的东西,实际上女人比男人坚
强。李月清坚强的躯壳里裹着一颗孤独的心,但李月清不脆弱。
    她等待着机会。等待着明日的辉煌,并为这等待而感到宽慰。
    心酸落泪的感觉挥之不去,用快乐来冲淡它。寻找快乐比寻找金钱要重要得多。
精神上的寄托比物质的富足更少不了。很多的时候,我们承受得了物质的贫穷,却
难以承受空虚和无奈。
    但李月清不会回去。
    女硕士肖星在海南的经历令人感慨。
    浑身上下都充满才气、傲气、书生气的肖星,一谈起自己匪夷所思的经历,一
支接一支像男人那样抽烟。她所表现的那种愤世嫉俗依然是一种书生气的单纯。
    她现在一无所有。内地做教授的父母写信让她回去,肖星索性与家里断绝了联
系。
    她洗刷痛苦,用的不是眼泪。承受卑鄙,只有用女性的顽强。
    上岛之前,肖星读完研究生之后,便留在大学里的研究所工作,担任研究所里
的一个科长。她的经历是从学校到学校,在来海南之前,从没走出过校门。
    来海南之后,她开始找单位上班。挑挑拣拣了一番后,她选择了一家官方公司,
说是中央某部属公司。在这家架子很大、来头不小、人员不多的大公司上班几天后,
肖星被任命为下面一个分公司的总经理。需要说一下的是,那个分公司全部人马就
一个人:总经理肖星。
    肖星接下这副担子开始玩命折腾。制定好项目,她按部就班去做。她的吃苦精
神和卓越的公关才华完全表现出来,一个月的时间她跑了二十多个厅级部门,最后
终于搞到一份密密麻麻盖满红章的批文,她的公司被批准享有某项专营商品的经营
权。很快,有关部门批准他们进口80万美元的商品。这笔生意如果做成,纯利润可
盈1O0万人民币。肖星踌躇满志,要干一番事业了。
    在最炎热的7月, 正值外商发货之际,总公司总裁的夫人飞到了海口。老头子
在海南办公司,夫人在北京当副司长,一般从不来海南,也从未过问过公司的情况。
就在一笔有油水的生意将做未做的时候,夫人匆匆飞往海口。
    夫人到达海口的第二天,以上级领导检查工作为名,把肖星叫过去训斥了一通。
并毫无理由,没有手续就收走了她手里的批文和办公桌上所有的文件资料。当天晚
上,夫人又单独找肖星谈话,对她说:“你不适合在这个公司干了。你生活作风不
好,影响太坏。我认识国家安全部的同志,国家安全部都有你生活作风方面的记录;
你在大学读书时就勾引你们党委书记,读研究生时和导师的关系也不检点。今天,
在你的办公桌的抽屉里发现两盒避孕套。我爱人年纪这么大了,又是你的顶头上司,
你竟还想打他的主意去勾引他?”
    肖星再也无法忍耐。她举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