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高于一切-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俺答汗定下的和平盟约是两年为限,可陈迪不会傻到真的等两年再与他开战。要知道两年时间足够俺答汗统一蒙古草原!趁着如今鞑靼、瓦剌、兀良哈三部还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必须尽快与俺答汗决战。

    当然,北伐蒙古各部,是为了陈迪要办的下一件大事做铺垫!那便是架空严嵩!

    严党势力如今在朝野一手遮天,虽说严嵩是自己的义父,自己也算半个严党首领。可严党大部分都是些食古不化且视财如命的旧官僚!要想施展自己的抱负,陈迪决不能被严嵩这个内阁首辅和他手下庞大的官僚集团所束缚!

    要想夺取权利,就必须立威!自古以来统治者立威无非二道,一者打仗,二者杀人。严嵩毕竟是自己的义父,如果拿严党的官僚们开杀戒,一来天下人会说陈迪是忘恩负义。二来陈迪也有些于心不忍。那立不世之威的办法就只剩下打仗一途了!

    毕竟自己手中控制着兵权,且这一年来陈迪扶植的那些人,譬如俞大猷、戚继光、唐顺之、胡宗宪、徐阶、高拱、张居正、龙子兴等人已然都是身居高位。再加上兴明书院那一批学子已经有很多都被陈迪安插进六部以及地方衙门。陈迪自信架空严嵩绝不是什么难事!

    架空严嵩后,陈迪就可以放手去做一件策划已久,关系大明国运的大事!那便是推行新政,改革大明旧兵制、旧税制!

    推行新政是与整个大明的皇族、旧官僚、士绅们开战。若要推行新政,必须保证自己牢牢的将政权把控于自己手中,且不能有任何外患的威胁。所以北伐蒙古和架空严嵩两件事,都是为了新政大计做铺垫!

    待到新政在大明发了芽,国库必然因此而充盈起来。到那时,陈迪将再次扩编飞虎军,让飞虎军成为一支数量庞大且全部装备新式火器,运用新式战法的常备军。而后,陈迪将建立一支强大的水师!

    这支水师的能力,必须可以远涉重洋作战!起码应该是后世的西班牙无敌舰队、大英帝国海军那样的层次!有了强大的水师做保障,陈迪将大力发展与诸国的贸易,并且开始对外扩张,海外殖民。

    海外殖民的第一步,是吞并朝鲜,而后是倭国,再而后是南洋诸国。。。。。。

    陈迪暗自计划着这些事,心中暗想,自己的心是不是太野了一点。要办到这些事情,可能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年时间,而是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

    严嵩带着一个食盒走进西苑值房,他的身后跟着严世藩。

    陈迪道:“义父,你怎么来了?”

    严嵩回答道:“今天是小年,我听下边人说你没回驸马府,还在西苑值房处理军国大事。唉,迪儿啊,你为了大明可真是鞠躬尽瘁!不过这节还是要过的。为父干脆叫着你义兄一起来西苑值房陪你过节!”

    严世藩将食盒打开,里面是一碟年糕,五六样精巧小菜,还有一壶酒。

    严世藩笑道:“咳,我的好兄弟,你不知道,咱爹如今疼你这个义子胜过我这个亲儿!我都有些吃味了!”

    严嵩、陈迪、严世藩父子三人坐定,严嵩举起酒杯:“这第一杯酒嘛,得敬咱们父子二人!这一年里,倭寇占浙江,鞑靼打到京城之下,还有几个省的水灾、旱灾,户部的大亏空!咱们父子二人勉力维持,着实不易!”

    陈迪点了点头:“的确不易,来,义父,干了这一杯。”

    严世藩又举起酒杯道:“如今我在义弟的飞虎军里当差,多蒙义弟的照应!这杯酒我敬你。”

    陈迪说道:“义兄此言差矣!飞虎军不是我陈迪的。而是大明朝廷的。义兄才高八斗,日后定能在军中有一番作为。”

    严世藩道:“这倒是做兄长的失言了。”

    严嵩趁机插话:“迪儿,借着你义兄的这杯酒,我倒要跟你说点正事。你义兄这人,虽有些小聪明,却不成器!你可要在飞虎军中多栽培他!我听说飞虎军新建了个骑兵旅?旅长是一个叫李成梁的大同卫败兵?唉,要我说,既是败兵就要慎用!给他在兵部挂个主事的衔也就罢了!飞虎军的骑兵旅长可是责任重大,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我看不如让你义兄担任此职如何?另外咱们有几个自己人,都是戎马多年的将才。让这些人也到飞虎军去帮你吧。”

    陈迪心中一惊!自己刚才还在谋划着架空严嵩,严嵩何尝不在谋划着渗透飞虎军!严嵩是聪明人,知道严世藩的副参谋长职务只是个虚职,这才亲自开口提出让他坐骑兵旅长这样的实缺。

    好你个严嵩!我防着你这个义父,你也防着我这个义子呢,是不是?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百一十三章 年终对账() 
对于严嵩的建议,陈迪既不否认,亦不同意。他干脆装起了糊涂。

    陈迪避开飞虎军的话题,开始东拉西扯:“义父啊,你可知道大明有三戏?象棋、围棋、麻吊?这三样东西可是太有意思了!象棋,一切为了保帅。围棋,一切非黑即白。麻吊,彼此算计只为自己成功。。。。。。”

    陈迪的话看似不着边际,其实是话中有话。什么叫彼此算计只为自己成功?这话不就是说给严嵩听的么?

    严嵩是何等的聪明人,一听就明白陈迪所指!他知道自己在飞虎军中安插亲信的企图已被陈迪识破。看来陈迪这个义子是不会同意自己这样做了!罢了罢了,这飞虎军是陈迪起家的本钱,他怎能拱手相送?

    严嵩决定,今后还是少打飞虎军的主意。自己内阁首辅的位置想要坐稳,必须得到陈迪和他的飞虎军的全力支持。贸然向飞虎军内安插自己的人,势必会引起陈迪的警觉和反感。

    严嵩亦扯开话题:“迪儿,我听说笑嫣公主已经搬到了福庆寺去住?这可不好哇,毕竟是夫妻!”

    陈迪苦笑一声:“古今成大事者必须要对他人的误解坦然处之。”

    严世藩满不在意的说:“不就是女人么?有什么大不了的?如今朝局掌控在义弟和父亲手中,义弟你想要什么样的女人没有?别说是什么公主,就算是你看上了六宫嫔妃又如何?拿过来用就是了!有什么的?皇上如今不过是咱们掌中的一个玩物。。。。。。”

    严嵩见严世藩越说越出圈,赶紧制止了他:“喝了酒就上脸胡说八道,你啊,要有你义弟一半的沉稳就好了!”

    大明有制,腊月二十四户部要封账。

    陈迪在西苑值房一觉醒来,感觉自己头疼的很。昨夜与严嵩、严世藩父子多饮了几杯,到现在自己身上还是一股酒气。

    户部尚书如今是严嵩兼任,左侍郎张局正,右侍郎龙子兴一大早便捧着账本跟着严嵩来到西苑值房。

    严嵩看陈迪一脸菜色,关切的问:“酒劲还没消么?来啊,吩咐御膳房,给陈大都督端一碗解酒汤来。”

    陈迪摆摆手:“用不着,我睡了一觉已经醒了酒。”

    严嵩对陈迪说道:“既如此,那咱们就先说一遍户部去年的账目。总账没问题的话,我再让六部的堂官们来值房对账销账。”

    陈迪点点头:“那就先说总账吧。”

    张居正开始侃侃而谈:“去年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全年上缴的财政收入为四千一百二十万两,总支出为四千三百一十万两。亏空为一百九十万两。”

    相对于朝廷每年数千万两的支出,区区一百九十万两的亏空已经可以忽略不计。

    陈迪叹了一声:“不易啊。”

    严嵩补充道:“其实收入的四千一百二十万两银子中,有八百万两是内承运库的银子。。。。。。”

    内承运库是皇帝的私库。当初陈迪和严嵩为了维持捉襟见肘的大明国库运转,不惜“抢劫”了嘉靖帝的内承运库。这样一算,其实户部今年一年的亏空还是达到了近千万两。

    陈迪说:“我倒是把这事给忘了。这么说来,去年一年的赤字还是达到了千万两以上?唉,寅吃牟粮,寅吃牟粮啊!”

    严嵩对陈迪说:“总账就是这样,要是陈大都督没有异议,我就和户部的左右侍郎在总账上签字画押。然后再叫六部堂官们进来对账销账。”

    陈迪道:“我没有异议,请严首辅和两位侍郎签字画押吧。”

    严嵩和张居正、龙子兴二人画完押,六部堂官们鱼贯进入内阁值房内。

    张居正道:“去年兵部的开销银是一千八百万两。”

    兵部尚书唐顺之答话道:“禀大都督、严首辅。去年兵部开销的一千八百两银子当中,有九百万两是各省卫所军的军饷补贴银。另五百万两则是兵部造办处的军械银。剩下四百万两是飞虎军的军饷、赏银。”

    陈迪心中暗惊,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一万飞虎军的全套新式火器竟然花了户部五百万两银子!另外自己从复兴商行的私房钱里拿出来三百多万两贴给造办处。这一里一外,花了近八百万两银子!

    战力羸弱,名存实亡的卫所军,竟然花去了兵部开销银的一半,这让陈迪肉疼的很。大明的卫所军制,虽然规定的是兵士平时为民,种田自筹军饷。可每年兵部还是要拿出大量银子作为补贴发给卫所军户们。听到这里,陈迪更加坚定了推行新政的决心。

    张居正询问严嵩和陈迪:“首辅、大都督,此账可销?”

    严嵩和陈迪各自点头同意。

    张居正将兵部的存账放进一个木匣中,这账目算是销了。

    接下来是工部的账单。张居正道:“去年工部开销的银子为一千五百万两。”

    工部尚书赵可望是严嵩的学生。他答话道:“禀大都督、严首辅,去年工部开销的一千五百万两银子中,八百万两是兴修水利堤坝的防灾银。三百万两是两京一十三省各衙门的修缮银。另有四百万两,是给皇上扩建永寿宫,修尚春园、太和园的专款。”

    陈迪熟读史书,自然知道历来兴修水利堤坝防灾是个见不着底的无底洞。譬如河道衙门领了工部十两银子,只用了其中一两修堤坝,九两银子被官员们私分。一年不下雨,不发洪水,堤坝无虞,这九两银子就平平安安的落入了官员们的手中。又譬如河道衙门领了工部十两银子,用了九两银子修堤坝,只有一两被无故损耗。正好今年下雨发了大水,那河道衙门的官吏们就要倒霉!

    陈迪听到这里,决定要建立一个监察机构,专门监督工部下属各河道衙门的用度。这个机构的头把交椅,自然要由海瑞那个铁面青天去做!

    陈迪说道:“赵尚书,今年的八百万两银防汛银账目就先销了。今后朝廷将在都察院下设河道监管司。都察院左都御史兼任河道监管司主事。明年工部花在河道上的每一分钱,都要由河道监管司核查。河道监管司那里不过关,工部别想在户部销一分银子的账!”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百一十四章 隔阂() 
嘉靖帝喜好修建宫殿。陈迪没有想到,去年开春工部扩建永寿宫,修尚春园、太和园竟然花去了整整四百万两银子!要知道四百万两银子抵得上飞虎军一年的军饷!

    陈迪对工部尚书赵可望说道:“今年工部为皇上修殿宇的四百万两银子就先销了。从今往后,未经内阁和本大都督的批准,工部不准再多花一两银子给皇上修殿宇!自古兴由勤俭败由奢,皇上比谁都明白这个道理!”

    赵可望问陈迪:“敢问大都督,尚春园和太和园如今仅修了一半,剩下的工程都要停工么?”

    陈迪思索一番,回答道:“这样吧,将尚春园和太和园卖给京城内的富商!”

    一众官员俱是一惊!将皇家园林卖给富商?纵观史书也没有先例啊!

    陈迪道:“尚春园和太和园分别作价一百万两。住上皇上所修的园子,自然能沾上皇上的福荫,我想肯定会有人愿意出这笔钱!”

    赵可望心道,将皇上的园子卖掉,这种闻所未闻的事也就是这位雷厉风行的陈大都督做得出。赵可望是严嵩的学生,他看了一眼严嵩。

    严嵩闭着眼睛,看来是默认了陈迪的要求。

    赵可望拱手道:“下官谨遵大都督钧旨。”

    陈迪再问赵可望:“另外四百万两银子的各衙门修缮银是怎么回事?”

    赵可望回答道:“禀大都督,两京一十三省从总督、巡抚衙门开始,下面的布政使衙门、按察使衙门、各府、道、州、县衙门不知有几千!有些衙门年久失修,自然要修缮修缮。虽说每个衙门所耗银两不多,积累起来也是一个巨大的数目。四百万两的各衙门修缮银,较之前几年已经有所下降!”

    陈迪道:“从即日起,上至六部,下到各省、府、州、县的衙门修缮,不得从工部调用银两!我就不信那些个官衙一年不修还能倒了不成?杜甫有诗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如今大明的官衙,下至县衙上到六部衙,哪一家不是巍峨华丽,富丽堂皇?大明的衙门是给老百姓办事的!不给老百姓办事,衙门修的再好有什么用?老百姓照样戳你的脊梁骨!”

    严嵩终于开口:“这个嘛,陈大都督。官衙就必须有官衙的庄严气派。若是破旧不堪,失了威仪,似乎。。。。。”

    陈迪摆摆手:“所谓威仪不在于衙门口的石狮子有多大,登堂鼓有多响!衙门如果事事处理得当,让百姓交口称赞,那即便用几件草屋充为衙门,亦会威仪万千!严首辅你说对么?”

    陈迪说得有理,严嵩不好反驳,他只得对赵可望说道:“既然陈大都督如此说,你就按他的意思办吧。”

    张居正询问陈迪:“大都督,那工部的账?”

    陈迪道:“今年的账就先都销了。明年如果出现不合理的用度,一律驳回,户部不予报销!让工部自己筹银子赌窟窿!”

    张居正闻言将工部的存账放入木匣中。工部账目已销。

    礼部侍郎梁思允开口道:“礼部去年的开销合计纹银四百万两。其中一百万两是修贡院所需。剩下三百万两则是赏赐给各外邦使节的。。。。。”

    陈迪惊道:“什么?赏赐外邦使节竟然赏出去三百万两银子?你所说的外邦都有哪些?”

    梁思允道:“安南、朝鲜、南洋诸国、西域诸国每年都要向大明派遣使节给天子朝贡。咱们大明是天朝大国,泱泱上邦。自太祖爷起就定下了规矩,那些个外邦送来多少贡品,大明就要给他们十倍的回赠。这方能显示大明的大国气度。”

    陈迪道:“胡说八道!太祖爷何等圣明?怎么会定下如此不合理的规矩?梁尚书你都说了,那些个外邦使节来大明是朝贡的。他们有孝心孝敬咱们大明的皇帝,咱们却之不恭就是!要是那些外邦拿几百万一千万两银子来超贡,难不成你们礼部要回馈给他们几千万,上万万两?自今日起,凡外邦使节前来朝贡,一律只许回馈少量茶叶、丝绸等特产,不得回馈金银!”

    张居正问:“大都督,礼部这四百万两的账目是否可销?”

    陈迪答道:“修贡院是必须的银两,这一百万两的账可销!剩下的三百万两银子,只核销一半!另一半不予核销!由礼部自行筹措,将一百五十万两补交到户部后自行销账!”

    梁思允听后一脸惊恐,他跪地道:“大都督,礼部上哪弄一百五十万两银子补给户部啊?难道要礼部的官员们自掏腰包?我们礼部是清水衙门,比不得那些。。。。。。”

    梁思允自知失言,说自己是清水衙门,不就是说其他五部有油水么?他的话说到“那些”二字遍戛然而止。

    陈迪笑道:“清水衙门,不见得吧!天下的道观、庙宇每年都能收到信徒数额巨大的香火钱。礼部管着天下的道观、庙宇,香火税一项一直是由礼部代收的。咱大明有规矩,香火税银可以不经户部之手,补贴给礼部自用。

    太祖爷定这规矩时,天下初定,道观、庙宇与现在比少之又少。大明开国百年,天下的道观、庙宇数量不知翻了几十番,香火税银亦翻了几十番。这可是你们礼部的活水钱!我听说礼部甚至有个小金库?礼部官员婚丧嫁娶都是从这个小金库里出钱?行了,让你们礼部出一百五十万两已经是本大都督开了恩了。从今往后,香火税银由礼部代收后,必须上缴户部!”

    陈迪一席话,说的梁思允哑口无言。梁思允像个爽打的茄子般拱手道:“下官谨遵大都督钧旨。”

    礼部的账销完,吏部、刑部又各自销了账。

    此次销帐,陈迪大力革除六部开销的弊病,俨然一副内阁首辅的派头。严嵩在一旁坐着有些吃味。这内阁首辅究竟是你还是我啊?虽说你掌着天下兵权,可大都督应该只问兵事。怎么管起政务来了?

    严嵩与陈迪本是义父子关系。可如今两人间似乎生出了一道看不见的隔阂。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百一十五章 检阅飞虎军() 
加上新建的骑兵旅,飞虎军已扩军至一万三千余人,再驻扎在京城内多有不便。陈迪已命飞虎军移防顺天府外,京城内仅留一千火铳手负责京畿防务。

    腊月二十八,陈迪来到京城外的飞虎军大营校阅三军。枪杆子里出政权,陈迪比任何人都更明白这个道理。今天陈迪校阅完三军后,会自掏腰包给一万三千将士赐春宴。这既是犒劳辛苦整训的飞虎军将士,亦是收买军心。

    飞虎军元帅俞大猷、参谋长唐顺之、第一师师长戚继光、骑兵旅旅长李成梁等人在营门口迎接陈迪。

    陈迪朝大家一拱手:“诸位这一年辛苦了!”

    俞大猷等人纷纷拱手回礼:“尽责而已。”

    陈迪突然发现,那位鞑靼公主、戚继光的妻子贺兰雪亦是一身戎装站在一众将领之中。

    陈迪问贺兰雪:“二嫂,你怎么来了?”

    贺兰雪嗔骂道:“你这个大都督的记性跟草原上的猪差不多!不是你让我做的骑兵旅副旅长么?”

    陈迪一拍脑门:“我倒把这事情给忘了。贺兰雪副旅长,你们骑兵旅训练的怎么样了?”

    贺兰雪用生硬的汉语说道:“你们汉人不像我们草原上的人!我们草原上的人从四岁就要学骑羊,十四岁就要学骑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