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3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我会反映。”周赫煊不想多说。

930【周先生的人被抓壮丁了】

    事情就那么凑巧,周赫煊本不想理会抓壮丁的弊病,却偏偏有人主动来招惹。

    照相馆刚刚把文庙裸童的照片洗出来,李宗吾家中突然就来了两个人。

    “周先生,可算找到你了!”来者焦急地说。

    周赫煊没见过这两人,问道:“你们是?”

    其中一人说:“我是宜宾桃子弯的李凤元,负责帮周先生打理农场。这位是当地的袍哥兄弟,叫牛开阳。”

    牛开阳抱拳道:“周先生好!”

    周赫煊抱拳回礼,问道:“两位找我有什么事情?”

    李凤元说:“是这样的。八天前,贵州那边有个团管区送壮丁去成都,路过宜宾的时候,沿途抓了我们农场13个佃户,还抓走了几个外地客商和本地船夫。”

    牛开阳补充道:“他们是半夜抓的人,神不知鬼不觉,直到有个佃农半路逃回来才说明情况。按时间来算,那些壮丁估计已经到眉山了。”

    李凤元又说:“我了解情况以后,连忙给周公馆拍电报,夫人回电说你来了自贡。我只好带着牛二哥到自贡,打听了两天才晓得你在邓关这边看朋友。”

    牛开阳怒道:“狗x的贵州龟儿子,敢来我们宜宾抓壮丁,被抓的有一半都是袍哥人家!”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说个不停,周赫煊打断道:“贵州的团管区,不一定就是贵州人。”

    “团管区”是民国专设征兵机构,级别更高的还有“师管区”和“军管区”,相当于新中国的军分区、武装部和人武部的集合体。

    在四川大旱的时候,周赫煊在川东和川南各地购买了不少荒地,提供种子和耕牛专门安置无家可归的灾民。这些荒地渐渐发展成分散的农场,每个地区都有负责人,周赫煊定期派人去检查工作。

    而各地袍哥也在其中出了力,许多灾民自发加入袍哥组织,以寻求庇护和互相抱团,每年也会给袍哥组织贡献部分钱粮。

    由于抗战初期的历次大战,中国士兵数量消耗严重,所以1940年是整个抗战期间抓壮丁数量最多的。之所以影响没有1942年以后恶劣,是因为此时还有很多壮丁可抓,负责征兵的并未大规模残害无辜百姓。

    但显然,此时已经出现苗头了,而且不知死活的抓了周赫煊名下的佃农。

    这种做法很少祸害本地人,都是沿路抓外地人,只要没激起民变就无所谓,国府也不会做出任何处理。

    当官的全看良心,有些为了立功什么都不管,甚至出现保长抓的壮丁数量不够,乡长当场把保长抓住充壮丁的情况。

    也有些为官者弄虚作假,就拿这次出事的宜宾县来说,县长那真是个人才啊。他专门收买地痞流氓当壮丁,先领一部分卖身钱存在乡长和保长那里,还给十分之一的利息,等这部分地痞流氓半路逃回,本息全额发放。这样一来,许多百姓免遭灾祸,地痞流氓和当官的都有钱赚,一切花销由民众集体摊派,而大部分民众也是乐意的。

    牛开阳见周赫煊沉默不语,顿时急了:“周先生,你可要为我们做主啊!”

    一般地主遇到这种事,肯定是不管的,就算当地县长亲自出面也无济于事。若非周赫煊名气大得没边儿,李凤元和牛开阳也不会找上门寻求帮助,这种情况只能自认倒霉。

    南怀瑾欲言又止,终究是没有说话。

    李宗吾笑嘻嘻地看着周赫煊,似乎是想知道周赫煊会作何反应。

    周赫煊想了想,说道:“我先到县里打个电话。”

    李凤元和牛开阳大喜,这抱上粗大腿的感觉就是不一样!

    李宗吾提醒道:“富顺县没有安装电话,要打电话只能去自贡市。”

    众人坐船一路杀到自贡,周赫煊直奔市长官邸,跑到曹任远的办公室说:“曹博士,借电话一用。”

    曹任远看了眼众人,虽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但还是说道:“周先生尽管用。”

    连续转接了几次线路,周赫煊居然把电话打到何应钦那里:“我是周赫煊,找何应钦何部长。”

    “周先生你好,我是何部长的秘书,请问找何部长有什么要事?”电话那头回复。

    周赫煊问:“何部长不在吗?”

    秘书说:“何部长外出视察去了。”

    周赫煊也不管真假,说道:“那就不用麻烦何部长了,你帮我查一下,最近有一批贵州团管区的人送壮丁到成都,负责接兵的是哪支部队?”

    “这……”秘书有点为难,但看在周赫煊面子上,还是说,“周先生请稍等。”

    周赫煊说:“我是在自贡市长的办公室给你打的电话,查到消息立即给我回信!”

    “好的,我马上就办。”秘书连忙挂掉电话。

    南怀瑾、钱吉、李凤元和牛开阳都用崇拜的眼神看着周赫煊,这也太牛逼了吧。名下几个佃农被抓壮丁,居然直接把电话打到何应钦那里,何应钦的秘书还立即帮忙办事。

    李宗吾笑道:“格老子,还是周神仙牛逼啊。”

    曹任远问:“到底怎么回事?”

    南怀瑾连忙说明情况,曹任远摇头道:“唉,抓壮丁这种事情没完没了,也不晓得哪个时候能到头。”

    周赫煊问:“曹博士,你也是市长,你是怎么应付差事的?”

    曹任远道:“把任务下达给乡长和保长,只要下面的人能保证征兵数额,我是不会去过问的,因为根本就没法过问。我只能指挥乡长,而且听天由命,乡长听不听我的,能听多少,那都是他们的事情。至于更下面的保长和甲长,我这个市长发的命令跟废纸没有区别。”

    南怀瑾问:“乡长办事不利,你可以惩处他们啊。杀鸡儆猴,多摘掉几顶官帽子,剩下的自然就听话了。”

    曹任远苦笑道:“小兄弟,你是没当过地方官,不晓得其中利害。我确实可以摘掉乡长的官帽子,但剩下的乡长照样不会听话,反而会激起他们的反感。他们表面上听话了,但肯定阳奉阴违,好事都故意给你办成坏事。而且,下面的乡长、镇长很多都跟士绅有关系,你处理了一个,就等于得罪了本地士绅,以后办事必然寸步难行,说不定连每年的农赋都收不上来。”

    周赫煊总结道:“也就是说,现在的国民政府,行政力量只延伸到了市县级,完全无法掌控乡镇和农村。我就算把抓壮丁的真相反应给蒋总裁,他也顶多命令市县长们严肃纪律,而市县长们则对下面的基层官僚毫无办法。这事儿该怎样,还是怎样,不可能得到改变。”

    南怀瑾说:“那就利用舆论的力量。”

    周赫煊愣了愣,有些无奈地说:“舆论是把双刃剑,用不好会割到自己的。而且,就算我让《大公报》报道此事,也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大公报》被查封。”

    南怀瑾愤然道:“难道就一点办法没有?”

    周赫煊正待说话,突然电话铃响了,何应钦的秘书回复道:“本月有四支贵州团管区部队送新兵前往成都,负责接兵的分别是七十六军二十四师七十团、十六军一师十三团……”

    周赫煊没等对方说完,就打断道:“我的人在宜宾被贵州团管区抓壮丁了,被抓了近20个。我跟你说,中央正在推行科学养鸡,那些人都是宜宾科学养鸡场示范点的工人!你立刻让接兵部队严查,把我的人完好无缺的送回来,若有一人伤亡,我就去蒋总裁那里告状!”

931【腐烂】

    成都郊外,壮丁安置所。

    周赫煊见到的是一群连乞丐都不如的壮丁,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且不说了,大部分人都两眼无神,宛若行尸走肉。甚至于,有些虚弱得连站都站不好,一阵风吹过来估计就要倒下。

    这样的兵员拿去打仗?

    由于何应钦的秘书亲自发话,负责接兵的部队直接派来个团副,他带着讨好的语气笑道:“周先生,我是……”

    “我不管你是谁!”周赫煊直接打断,“我的人呢?”

    那团副立即说:“周先生,这不关我们的事,这些壮丁我也没正式接收,他们现在由壮丁安置所管理。”

    周赫煊厉声质问:“团管区的人在哪里?”

    团副说:“那边,在打牌的几个就是。”

    周赫煊抬眼望去,果然见到一群人正在赌钱。他们围坐在地上吆五喝六,旁边是数百个被部队拒收的壮丁,还有人在打牌之余喊道:“老总,壮丁我们送到了,赶快点签收画押嘛,凭白耽误大家的时间。”

    团副呵斥道:“你们这些混蛋,连周先生的人都敢抓,知不知道死字怎么写?”

    对方丝毫不惧,有人回道:“几个农民而已,小题大做。”

    周赫煊走过去冷笑道:“你们是贵州的团管区,有什么资格在四川抓壮丁?”

    对方领头的站起来:“贵州人,四川人,都是中国人。蒋总裁说的,这抗战地无分南北,我是在执行蒋总裁的命令。”

    周赫煊气得发笑:“说话一套一套的,你读过书?”

    对方说:“念过几年小学。”

    周赫煊问:“我的人呢?”

    对方懒洋洋地对壮丁说:“四川入伙的都站出来嘛。”

    此话一出,顿时站出来两百多个,纷纷喊道:“我是四川人,我是四川人!”

    送兵头子顿时急了:“放屁,老子在四川就抓了几十个,你们不要想浑水摸鱼。”

    “我真的是四川人,我还会说四川话。你听嘛,龟儿子,你先人板板!”

    “对头,我也是四川人。”

    “我们都是四川人,这位先生你救救我们!”

    “……”

    壮丁们立即闹起来。

    周赫煊问:“为什么到四川抓壮丁?”

    送兵头子说:“凑数啊,这还要问?”

    一个壮丁大喊:“先生,我们离开贵州的时候有900多人,到了四川就只剩下300多了。这些狗x的不给我们饭吃,有时候两天才吃一顿饭。冷了也没有衣裳穿,我兄弟就是被冷得生病死的!”

    送兵头子反驳道:“发到我手头的钱粮就那么多,我给你们变出来啊!”

    不用说,征兵费肯定是被当地团管区司令给克扣了,而且黑了绝大部分,导致送兵的人无法提供足够口粮。壮丁饿死病死太多怎么办?那就只好沿途再抓,能抓多少是多少。

    周赫煊没有跟对方理论,而是说:“宜宾的壮丁都站出来,还有其他地方周家农场的也站出来!”

    这次只站出来十多个,其中一人哭道:“周先生,你要给我们做主啊。这些龟儿子不是人,我们从宜宾走到成都,才半个月不到就病死累死了两个!我隔壁的杨大哥,发起高烧还没死,他们就丢在路边上不管了!”

    送兵头子生气道:“我咋管?你说我咋管?我倒贴钱给他看医生啊!”

    “说得好,你很有道理,”周赫煊冷笑一声,突然大喝,“给老子全抓起来,让他们团管区司令亲自来领人!”

    没人动手,因为不知道该谁来动手。

    周赫煊指着负责接兵的团副说:“你还愣着干什么?手里拿的是烧火棍啊!”

    那团副为难道:“周先生,我没有抓人的权力。”

    周赫煊怒道:“抓人,立刻!出了事我负责。”

    “那个……”团副还是不敢动手。

    周赫煊冷笑道:“是要让我去请示何应钦,还是直接找常凯申评理!”

    团副咽了咽口说,这两尊大神抬出来,他顿觉压力山大,硬着头皮下令道:“全部带走,押送到重庆交由上峰处置!”

    “我看哪个敢动,老子又没犯法!”送兵头子也怒了,他手下五六个兵举起步枪武力拘捕。

    周赫煊理都不理,这些瘪三翻不了天。他对身边的李凤元和牛开阳说:“把人带回宜宾,其他四川壮丁也送回原籍,钱我来出,听到没有?”

    “听到了。”二人昂首挺胸回答。

    “先生,救救我们嘛!”

    “我给你跪下了!”

    “先生……”

    贵州的壮丁齐刷刷跪下一大片,周赫煊只能视若无睹,内心纠结无比的快步离开。周赫煊不敢管,也没法管,因为贵州来的壮丁属于正常征兵,他阻拦的话等于破坏抗日征兵工作,官司打到老蒋那里也不占理。

    南怀瑾跟随周赫煊来到城内的旅店,他问道:“周先生,真没法改善这种情况吗?”

    “没有。”周赫煊无奈摇头。

    想要杜绝或改善抓壮丁的惨事,就必须建立一套有效可行的征兵系统。

    首先,必须要有完善的户籍信息。一个地方有多少适龄青年,需要多少劳动力才能支撑地方农业,具体哪家什么情况……这些统统需要事先知晓,否则就要出乱子。

    而这在民国是不可能的,就算现编户籍,编到抗战结束都编不出来,因为缺乏可靠的基层官僚。编户人员必须会写字和算术,这就是个大难题,文盲率太高了,找不出来那么多念过书的统计人员。就算统计人员到位,那还得挨家挨户去调查,还得配向导和武装护卫人员,还要严防公务人员与地头蛇勾结。

    其次,即便有了户籍信息,那还得有人认真执行。如何动员,如何征兵,如何运兵,如何保障兵员的衣食住行……这些都需要一套新的公务员系统,凭空是变不出来的,组建这套系统又牵扯到太多其他的东西。

    就算以上这些全部实现,但依旧从技术上无法执行因为皇权不下县!

    从明清到民国,官府顶多控制到县一级,就算征税都需要地方士绅、乡老、小吏来执行。等于是把收税任务承包下去,怎么收、收多少、向谁收,都由地头蛇说了算,县长只需要看到收上来的钱粮即可。

    抗战时期征兵也是这样,国府命令发到县长、市长那里,再承包给乡长、镇长、保长、甲长。

    收税,地头蛇们要从中吃一层;征兵,地头蛇们同样要吃一层。

    若想绕开地头蛇直接收税征兵,那就是跟整个地方势力为敌,到时不知会发生多少“民变”事件。

    想要有所改变,只有一个可行但不切实际的方法消灭地主阶级!

    而且,就算把地主阶级消灭了,还得整肃军队,整顿送兵和接兵的那些人。绝大多数的壮丁死亡,都归咎于那些喝兵血的家伙,他们把不断的送兵接兵当成敛财手段,弄死一批再来下一批,反正每个死去的壮丁都有财政拨款。

    即便换周赫煊来当国家元首,在征兵一事上,他也不见得比老蒋做得更好。所以他不想劝谏,也懒得反映情况,因为就算老蒋给他最大的权力,让他来负责处理此事,周赫煊也绝对束手无策。

    还是那句话,国民政府已经烂到根子里了。

    不过虽然无法彻底解决问题,但作为穿越者,周赫煊还是心有不甘。至少,他必须做些什么,让糟糕的情况稍微变得不那么糟糕。

932【派出记者】

    自武汉沦陷以后,《大公报》总部就搬到重庆,由张季鸾主持工作,而胡政之则担任香港分社主编。两人的职务没有高低之分,同样都很要紧。重庆总部主要关注国内之事,香港分部则主要关心国际新闻。

    周赫煊还在成都的时候,就给张季鸾、成舍我、张恨水、史量才打了电话,约他们在3月10日于重庆周公馆聚会。

    二月二,龙抬头。

    这是传统农历中的“青龙节”,也是传说中的“土地诞”。不管是龙神还是土地公的生日,反正今天是要祭祀的,古时皇后送饭、皇帝亲耕,以保证一年的农业丰收。

    周公馆附近就有几块农地,小麦郁郁葱葱,油菜花已快凋谢,看那模样就是个丰收之年。

    成舍我和张恨水走在山间小道上,一路欣赏着盎然春色。

    “心远,你说周先生约我们有什么事?”成舍我问。

    张恨水笑道:“普通聚会吧。”

    成舍我摇头说:“我看不像,他电话里的语气有些着急。”

    “管他那么多呢,周家的伙食好,今天又能够美餐一顿了。”张恨水乐道。

    两人从周公馆后大门进入,来到会客厅时,才发现史量才和张季鸾也在。

    史量才笑着招呼道:“二位快来看,这是明诚从富顺文庙带回来的照片,简直匪夷所思。”

    “什么照片?”张恨水凑过去。

    “裸童,”张季鸾说,“崇圣祠房顶上的,多稀奇啊。”

    几人传阅着照片阵阵惊叹,对裸童的来历各种猜测,但终究还是没能破解这一谜团。

    闲聊片刻,张恨水突然问:“明诚兄,你今天约我们来就是看照片的?”

    周赫煊突然收敛笑容,摇头道:“不,另有要事,我需要诸位先生的帮助。”

    “请讲……咳咳咳!”张季鸾连声咳嗽,他的身体不是很好。

    周赫煊把抓壮丁的情况详细诉说一番,郑重道:“我打算做一份调查报告,派记者分别前往云贵川湘豫粤各省,搜集国府征兆壮丁的详实数据。”

    早在1939年的时候,抓壮丁就已在各省激起数次民变,但总体来说还不算太糟糕。

    特别是抗战初期的两年,新兵以自愿参军为主。1939年前后开始抽丁,就是各家抽签决定谁参军,除了少数急于立功的地区,大部分的情况都比较正常,而且壮丁死亡率也很少超过一成。

    但这玩意儿是愈演愈烈的,因为国府对基层和军队控制力奇差,导致许多人的胆子越来越大,开始把抽丁参军作为谋利工具。加上1940年征召兵额突然变多,而且法币贬值、物价飞涨,国府拨发的征兵款本来就不够用了,被层层侵吞后所剩无几,连壮丁一路上的饭钱都不能保证,于是壮丁死亡率呈几何倍增加。

    根据蒋梦麟的回忆录来看,他1941年夏天访问一个壮丁收容所,700名壮丁从广东曲江走到贵阳,竟然死得只剩下17个途中无人逃跑,因为赤地千里,就算逃了也是死。

    蒋梦麟遇到的应该是个特例,毕竟97。5%的壮丁死亡率也太恐怖了(送兵的懒得给他们烧开水喝,也不准他们自己生火,于是路上喝生水集体患了痢疾,得了病自然更不可能给药医)。

    在座的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