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燕想了一会说:“我还真没出来,你张岚岚这张嘴还这么能说会道,搞得我都有点动心了。”张岚岚拉着赵燕的手说:“燕姐,你就别夸我了,我哪里能说出这么一大通道理来啊。这都是李威昨天晚上给我做思想工作说的,我觉得他个猪头说得很有道理,所以今天就把他说的转述给你了。你要夸,就夸他吧,别夸我,我不过就是一个头脑简单的女人而已,你又不是不清楚。”
赵燕笑着说:“不管是你想的还是李威想的,反正是你们两口子说出来的。既然是你们说出来的,我就要认真听取,接受你们的建议和想法。这样吧,我回去和老迟商量一下,看他的意思怎样。如果他没意见,我可以考虑先接下来。”
晚上,张岚岚接到赵燕的电话,赵燕说,经过与迟伟商量,看在李威从中介绍的份上,决定把服装店接下来,但价钱只能出25万,多一分钱都不接。
赵燕说:“岚岚,你和李威也别怪我们的话说得难听。说实在的,要不是看在你们的份上,我真的没有接下来的想法。但我和老迟也说好了,不管到时我们把那个店子的生意做得有多红火,如果你们想要做这个店子,我们立即可以把店子转给你们,价钱还是25万,也不会多你们一分钱。我们现在把店子接下来,相当于就是帮你们代管一段时间。”
张岚岚笑着说:“燕姐,你别在那里引诱我。如果我真的要来接,到时我的生意比你的生意好,你就不要怪我。”赵燕也笑了:“要是真的那样,我绝对不仅不怪你,我还要为你感到高兴。”
张岚岚说:“既然你们决定接下来,那我就给李威说,叫那两个女孩子找个时间,你们一起把有些手续办了。要不这样,等会这边约好了,我再给你打过来。”张岚岚把赵燕愿意接手服装店的消息告诉给李威,李威听了很是高兴,没想到事情进展得这么顺利。李威马上给张小莉打电话,说赵燕同意接手,但价钱上只能给她的心理底数25万,多一分钱都不行,没有商量。
张小莉没想到这么快就把服装店转让出去了,心里很是高兴,满口答应说25万就25万,事情就这么定了,约定明天上午大家一起到服装店办理转让的事宜。
第二天上班后,关云风把李威叫到他的办公室,说局里人手比较紧张,原定去双江区调研的同志生病了,叫李威准备一下,明天去双江区调研两天,刘婷梅和他一起去。李威对关云风的工作安排没有异议,但总觉得刘婷梅和自己一同前往,心里有些别扭。
李威这段时间一直在有意识地躲避刘婷梅,没想到关云风居然叫刘婷梅和自己一起出差。看来躲是躲不过的,只有暗中防范,不去惹刘婷梅。
晚上回到家里,张岚岚说服装店的交接工作很是顺利,张小莉是个爽快的人,什么都留给了赵燕。赵燕也比较高兴,接下来就是到工商、税务等部门进行登记更改之类的事情,估计很快就会完成。李威说明天要去双江区出差两天,是关云风点名要他去的,叫张岚岚多注意身体,最近天气变化有点反常,不要感冒了。
双江区地税局局长刘镇宇,40多岁,也是王局长一手提拔起来的,原来是北山地税局的一个副科长,王局长把他放到双江区先当副局长,后来又提拔成双江区地税局局长。刘镇宇对王局长的知遇之恩,一直都记在心里。
对李威和刘婷梅的到来,刘镇宇给予了热情接待。白天的例行公事做完后,刘镇宇带领双江区地税局班子给李威和刘婷梅接风洗尘,席间,宾主相谈甚欢。
饭后,刘镇宇提议大家去ktv唱歌,刘婷梅说自己有些劳累,就不去了,先回宾馆休息。李威也推辞说自己五音不全,没有音乐细胞,还是不去为好。刘镇宇也没有强求,等刘婷梅和其他人走后,私下请李威到茶楼喝茶聊天,李威看看时间还早,就答应了。
刘镇宇也知道李威是王局长一手提拔起来的,相当于两人都曾经是王局长手下的得意门生,所以言谈之中,对王局长充满了怀念,对关云风颇多怨言。李威本想提醒刘镇宇注意言辞,但想到只有他们两人在一起聊天,如果提出来,显得自己有些作派,也就没有多说什么,任由刘镇宇闲聊。
刘镇宇说:“李局,我始终觉得王局这次出事很蹊跷,但我也说不出是为什么。根据我的判断,一定是有人在里面捣鬼。”李威笑着说:“这个事情,还真不好说。但我可以告诉你,王局在出事之前,曾经说过,我们地税系统有奸细,有内鬼。”
刘镇宇愤愤不平地说:“我就知道这个事情有猫腻。**他老人家曾经说过,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说起这个事情,我可以给你说个活生生的例子,就发生在我们双江区。”李威问:“什么事情?我怎么不知道呢?”
刘镇宇喝了一口茶说:“都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那时,我刚到这边来当副局长,正好碰到这个事情。双江区有个镇,具体什么镇,我就不给你说得那么仔细了。这个镇的党委书记,他的女儿出嫁,他就大摆筵席,差不多摆了200桌,这个阵仗还是很吓人的。你也知道,国家有相关规定,公职人员,不许借自己或家属的生日、婚嫁之类的大摆筵席,主要是防止里面产生**行为。”李威点点头说:“这个规定我知道,而且现在也是这么要求的。”
刘镇宇说:“那个镇党委书记是农村出身的,家里有很多农村的亲戚朋友。在我们双江农村,有个风俗习惯,什么事情都要大摆筵席,生日、婚娶、孩子考上大学以及丧事之类,都要把亲戚朋友召集起来热闹一番,当然,这里面也有收取礼金的目的。有的人甚至为了达到收取礼金的目的,家里的老母猪生了小猪,都要摆宴席庆祝一番。”李威哈哈大笑着说:“这种事情都有?看来双江的风俗习惯还真不是一般啊。也亏了那个人想得出这样的理由来,实在让我大开了眼界。”
刘镇宇说:“你别笑话,我说的都是真实的事情。所以,在这样的风气下,那个书记嫁女儿大摆筵席,在常人眼里看来,的确算不了什么。而且,这个书记在之前也曾经为自己的老母亲满70岁摆过筵席,他生病出院后,为了庆祝自己病愈,也摆过筵席。当然,他肯定也收受了大量的礼金。在嫁女之前,他和家人就四处发喜柬,大有要把全镇的人都请来海吃一顿的架势。很多人,说是真心祝贺也好,趋炎附势也好,送礼讨好也好,反正都在那天去送礼吃筵席了。结果,就因为嫁女儿大摆筵席,这个书记给自己惹来了‘杀身’之祸。”
第291章 阴魂不散()
第291章阴魂不散
李威有些吃惊地问:“那个镇党委书记嫁女儿惹来‘杀身’之祸?是不是阵仗太大了,把上级领导或纪委监察部门惊动了?”
刘镇宇摇摇头说:“不是,一般的上级领导才不会过问这些事情呢官运。文字首发你也清楚,纪委监察部门,除非是有人举报了,他们才会出动去核实查证的。没人举报,即使知道了,也会当不知道,只要领导不打招呼喊去调查,他们才不会去给自己增添事情做呢。何况我们双江区就这么巴掌大的一个地方,大家都是熟人,都在官场,低头不见抬头见,何必‘主动作为’伤了大家的和气呢?这个镇党委书记嫁女,没有把纪委监察部门的人惊动,而是把省城的一家报纸给惊动了!”
李威更吃惊了:“哎呀,老刘,你说的真是越来越悬乎了,这个事情实在太蹊跷了,其中必有重###谋,对不对?省城的报纸居然会提前知道我们北山下面的一个区的镇党委书记嫁女大摆筵席?是不是有人给报纸主动爆料了?”
刘镇宇说:“李局,你别着急,你听我说下去。这个事情还挺复杂的,我刚开始知道的时候,也是和你一样的反应,觉得事情很蹊跷,但当时没有人给我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因为那个时候,很多幕后的消息还没有出来,所以没有人知道这个事情的复杂性。我都是后来慢慢听人说起幕后的事情,才把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明白。”
李威点点头说:“是啊,很多事情刚发生的时候,连当事者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后来终究会把背后的真相给捅出来的。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句话说得实在是很有道理。”
刘镇宇接着说:“整个事情,说出来,简直就是一个精彩的故事,里面有很多插曲,你听我慢慢给你说下去。就在那个书记嫁女的头天晚上,有人在镇上到处张贴传单,电杆上,墙上,铺面门上,挨着挨着的,全都是花花绿绿的传单。第二天,恰逢那个镇是赶集天。你没在农村待过,可能不清楚农村的情况。农村人赶集,早上是赶得很早的,基本上天刚麻麻亮,赶集的农民就到镇上了。镇上做生意的人,因为要和农民做生意,所以也起得很早。那些传单,不仅赶集的农民,就是镇上居住的人,都看到了。”
李威听得有些入神了:“发传单?貌似这是若干年前才有的事情了。我听你这么说,这些传单很像几十年前‘文革’中的大字报啊。看来,‘文革’遗风还真的是阴魂不散。”
刘镇宇歇了一下说:“传单上面说,这个书记借嫁女之机大肆收刮民财,收受礼金,违反了国家的相关规定,是违法违纪的行为。后面还列举了这个书记近年来借老母亲过生、自己生病出院大摆筵席收受巨额礼金、涉嫌受贿的事情,还把每次收受的礼金数额大致说了出来。这个书记当时还没起床,有好事的人就拿着传单跑到书记家里邀功。书记看了传单,大为光火,马上下令在全镇范围内把所有传单收起来销毁,但他并没注意到这个传单只是让他下台的序曲。”
李威叹息着摇摇头说:“这个书记也真是的,既然发现了传单,自己就该有所警觉。换了任何人,只要稍微动一动脑筋,就会觉得这些传单的来历不是那么简单,背后一定是有人在故意搞他。只要想到这一点,就会对嫁女大摆筵席一事有所收敛了。”
刘镇宇对李威的见解深表赞同:“李局,你说的很有道理。这个书记可以说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从最基层的当时的生产队记分员开始,然后当队长、大队干部,一步一步当上镇党委书记的,在当地经营了几十年,的确多多少少也有些霸气,觉得他就是老大,没有谁能把他奈若何。”
刘镇宇越说越带劲:“这个书记叫人把传单收起来销毁后,以为就把大家的嘴巴给堵住了,嫁女儿的筵席继续进行。为了收礼,他专门把镇上银行的人请到现场,把验钞机摆出来,几张桌子后面坐了几个专门收礼金、登记礼金的人。那些前来参加筵席的人,在收礼金的地方,排起了长队,那个场面,真的是太壮观了。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在排队买东西呢。”
李威说:“这个书记的这个做法,的确太过分了。他真的把自己当成是‘土皇帝’了,他有没有想过这些来交礼金的人,到底有多少是真心实意来祝贺他嫁女的?”
刘镇宇笑着说:“那个书记才没有想那么多呢,他觉得这些人就是来朝贺自己的,自己收受他们的礼金,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书记当时还洋洋得意地在现场来回走动,和排队送礼的人热情地打着招呼,查看收礼的情况,吩咐收礼的人注意不要收到假钞,叫登记的人不要登记错了,他下来还要检查的。”
李威苦笑着说:“这个书记的做法,我都不知道怎么评价他了。用现在的话说,他的所作所为,简直就是一个‘傻大粗’的做派。这种人不下台,简直天理难容,简直是有辱他的干部身份。“
刘镇宇说:“好戏马上要开始上演了。当时,现场热闹得很,你想啊,几百上千人聚集在一起,简直比外面赶集还热闹。对了,忘了告诉你,这个书记嫁女摆宴席,地点选择的是当地镇上的中学操场上。我当时听了,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个书记在学校的操场上搞庙会,哈哈。就在现场一派欢乐中,有人发现,人群中有两个戴着眼镜的人拿着相机在拍照,尤其是对排队送礼的场面,拍得最多。书记的一些心腹之人就相互打听,最开始大家以为是婚礼请来的摄影师之类的,但后来又发觉不像,因为如果是婚礼摄影师,他们应该在新郎、新娘那边忙碌,而不是跑到送礼这边来凑热闹,而且他们只是在拍送礼的场面。既然不是婚礼摄影师,那会是什么人呢?大家感觉不妙,相互一核实,都说不认识这两个人,而且看这两个人的衣着打扮,也不像是本地人,似乎是外地人。”
李威说:“这两个人,可能就是省城来的记者吧?”刘镇宇说:“的确是。后来,有人就去问那两个人是什么人,那两个人说是来参加婚礼的,看到现耻热闹,就拍照片留作纪念。那个人半信半疑,农村人一般很少有戴眼镜的,戴眼镜的,一般都是比较有头有面有文化的人,这个镇又不大,大家平时也都认识戴眼镜的人,不是老师就是干部。那人就跑去给书记汇报这个事情。书记毕竟见多识广,觉得这两个人有问题,就连忙带着报信的人去找那两个人,结果找遍了现场,都没找到。另外有好事者就说,那两个人拍完照片后,就钻进一辆外地牌照的车走了。这时,在旁边的人提醒说,那两个人是不是记者啊?书记慌了,赶紧叫过自己的侄子,叫他找几个人开车去追,一定要把那两个人追到,问清楚他们到底是什么身份的人,不能让他们轻易地就跑了。”
李威拿出香烟,递了一支给刘镇宇点上说:“你这个故事越说越精彩了。来,一边抽烟一边说,你不要太激动,慢慢说。”
刘镇宇吸了一口烟说:“书记的侄子是个刚20岁出头的愣头青,仗着叔叔是镇党委书记,在当地也是胡作非为、呼风唤雨习惯了,练就了一身的霸气。他带着几个同样是愣头青的酗子开车去追那两个人。很快,他们就追上了,把那辆外地牌照的车拦了下来。书记侄子冲下车,来到那辆车前面,要求车上的两个人下车接受检查。车上的两个人看到这群像杂痞的人拦住去路,只得亮出身份,说是省城一家报纸的记者,请他们把路让开,不要侵犯党和法律赋予的新闻采访的权利。这群愣头青哪里会把两个记者那番文绉绉的话听进耳里,确证了两个人是记者后,他们就强行把两个记者拉下车,并控制住了两个记者,然后开始搜身。”
李威很无奈地摇摇头说:“这群法盲,真的是无法无天了。他们应该明白,记者是无冕之王,人家走到哪里,即使是做批评监督的采访报道,也得有理有节地对待他们,而不是粗暴地进行干涉。那个书记的侄子也太过分了,明明知道对方的来历和真实身份了,就该有什么话好好说,而不是动粗。”刘镇宇说:“他们如果是懂法知法的人,也就不会称霸当地了。”
李威说:“你说得对,上梁不正下梁歪,的确是这个道理。书记都是一个乱来的人,就不要期待他手下的人也会懂法知法了。你继续说,好听得很。”
第292章 要下手了()
第292章要下手了
刘镇宇笑着说:“书记侄子在两个记者的包里,搜到了几张传单,还在采访本上看到了一些采访记录史上第一大盗。文字首发这个愣头青把传单和采访本拿过来,撕得粉碎。两个记者的相机上,也发现了大量婚礼现场排队交礼金的照片,书记侄子就要把照片删除。其中一个记者看到着急了,就挣脱控制,扑过来抢相机。书记侄子叫人抓住那个记者,脑袋一发热,抡起相机就往路边的石头上砸,把相机砸得稀烂。然后叫手下弟兄又赏了两个记者几个拳头,警告两个记者不许再乱来,就扬长而去了。”
李威说:“他们还好意思叫记者不许乱来,他们就是在乱来。这个事情,看来是越闹越大了。”
刘镇宇说:“是啊。其实,这两个记者也不是凭空而来的,他们有内线。你想,省城到我们双江区,有300多公里,城里到那个镇还有几十公里,总共接近400公里的路程,就是开车,都要开半天。那两个记者肯定是有备而来的,而且是提前一天到双江的,不然也不会在上午的时候就出现在婚礼现场。两个记者被打后,与内线取得联系,到了双江区县城就到区公安局报了警。区公安局长听说记者正常采访受到阻挠,而且还被毁了相机、挨了打,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上级领导也是大惊失色,觉得事态严重,下令派大批警察立即赶到婚礼现场,把书记的侄子等人抓了起来,闹得现场是人山人海,乱作一团。”
李威见刘镇宇说得口沫子直飞,说到精彩处,两手乱舞,动作极为夸张,就笑着说:“老刘,你说得可真是绘声绘色啊,听起来就像是听评书一样过瘾。我看你当这个地税局的局长简直太屈才了,你应该去当说评书的才对路子。”
刘镇宇端起茶杯,狠狠地喝了一口茶说:“这个事情本来就精彩,给我说这个事情的人,也是说得激情飞扬的。你还别说,我对评书一向都很感兴趣,我都在想,等我退休了,我就去当说评书的,到时也像单田芳那些评书大师一样,说不定还能像他们一样出名呢。”李威端起水壶给刘镇宇把茶杯倒满:“老刘,你有这个想法,我坚决支持!你今后真的改行说评书了,我第一个来给你捧场!你说,警察把书记侄子抓起来后,书记会是什么样的反应呢?”
刘镇宇谢过李威给他倒水后说:“书记当然反应很强烈了。你想想,人家土皇帝嫁女,大喜事,先是记者来拍照,接着又是警察来抓人,整个喜事都被搅黄了,换了你,火气也是很大的。书记看到警察来抓人,就去制止,警察说是公安局长下令抓人的,他们只是在执行公务。书记和公安局长是老熟人了,平时没事的时候,书记就跑到县城去找公安局长吃饭喝酒,两个人在酒桌上称兄道弟,公安局长还经常拍着胸脯说,书记今后如果遇到什么事情,就直接找他,他保证把书记的事情摆平。结果现在居然是公安局长下令抓人,书记气不打一处来,就和公安局长打电话交涉。公安局长也是一个很圆滑的人,就说书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