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水行周-第9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中就有海鲜。

    朝廷大兴海贸,加上有火轮船这一运输利器,所以内陆地区也能有大量海鲜供应,当然,海鲜绝大部分都是干货,其价格虽然比起以前要降了很多,但也不是一般人每日都吃得起的。

    譬如鳆鱼(后世所称鲍鱼),一枚普通鲍鱼(干鲍鱼)在内陆大城池也差不多要卖一贯钱。

    店伙计先介绍的却不是鲍鱼,而是燕窝。

    宇文温知道,燕窝作为名贵食品本来要到明清之际才流行,但现在随着海贸大兴,产自海外(南洋)的燕窝成了名贵海鲜,是南洋贸易公司的“拳头产品”。

    不过十余年时间,就成为富贵之家炫富的必备食物。

    燕窝的产地有很多,以产自南洋的燕窝为佳(南洋贸易公司的营销结果),实际就是海燕用唾沫构成的窝,根据“吃什么补什么”的原理,利于生津。

    通过成功的市场营销,燕窝是“具有滋阴、润燥和补中益气等功效,药食两用的高档滋补品”这一概念,已经深入人心,所以各大食肆也纷纷推出了燕窝食品,作为名贵菜肴。

    店伙计向客人介绍起自家的冬瓜燕窝,那当然是要吹上天,结果牛皮刚吹起来,宇文温就毫不犹豫点了。

    客人如此豪爽,店伙计笑得眼睛都眯起来,继续介绍名贵菜肴,那就是海参。

    这家店的海参有来头,是产自海参崴的一等大海参,滋补效果一流,同样,产自海参崴的大海蟹,也是名贵海产。

    海参崴在北海之北,距离中原十分遥远,从那里运回来的海参和大海蟹自然是干货,而大海蟹在海参崴被捕捞上来时,要么做成“酿蟹”,要么剥壳取肉制成蟹肉干,在食肆里有不同的做法。

    与此同时,产自海参崴的熊掌,食肆也有出售,除此之外,当然还有鱼翅,食肆里的鱼翅可是从大洋里的凶猛大鲨鱼身上割下,“滋补”效果自然非常“凶猛”。

    当然,鲨鱼肉(干)也是有的。

    海参和鱼翅,同燕窝一般,本来不该在这个时代流行,却都已经流行起来,作为营销主谋的宇文温,当然毫不犹豫点了这些菜。

    他认为,想要发展航海,必须确保高利润,光靠做海贸还不行,要尽可能增加海鲜产品,尽可能让更多的人获益,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海商。

    那么南洋诸国可以采集燕窝、鱼翅,作为等价物来购买周国的手工业制品,而周国的渔民,可以捕捉鲨鱼打捞海参,获得不菲收入。

    由此,带动国内饮食业(中高端)的发展,那么燕窝、鱼翅、海参频繁出现在长安、洛阳、晋阳的各大食肆也就不足为奇。

    店伙计如此卖力介绍店里的名贵招牌菜,宇文温自然是哪样贵点哪样,让店伙计激动得手都在发抖有些名贵的菜肴,伙计若是能推销出去,那可是有提成的。

    店伙计激动,杨济在一旁看着,也觉得很激动这一顿下去,十余贯钱就要没了!

    当然,他不可能带着十余贯钱在身上,如今因为洛阳城里各大食肆都认流通券,所以几张薄纸就能解决。

    杨济此次出来,知道肯定躲不过得请天子吃饭,流通券倒是带了,就是这一下子花掉将近二十贯,让他心疼得滴血。

    然而还没完,宇文温看了看那蜡制食物模型,又问“你们这里,有东海活斑鱼?”

    “是的,绝对是活鱼!客人要清蒸还是红烧?”

    店伙计说着说着,忽然瞥见旁边的这位面露难色,很快心中就有了数看情形,莫非点菜的是贵客,这位是结账的主人?

    愁眉苦脸的模样,怕不是兜里的流通券撑不住了?

    能当店伙计的人,自然脑子灵活,见着面前这位点菜客人一个劲点贵的,有了计较“客人,这东海活斑鱼,做起来麻烦,就怕等的时间太久”

    宇文温听得伙计这么一说,点点头“既如此那算了,就这般吧。”

    那一瞬间,杨济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店伙计这么“懂事”,他决定多介绍人来这里消费。

    他不是付不起二十贯钱,也吃得起这种山珍海味,但是平日里粗茶淡饭惯了,一顿饭费不了多少钱,现在一顿吃个差不多二十贯,真是心惊肉跳。

    店伙计推着推车离开,督促厨房准备菜肴,宇文温笑眯眯的看向杨济“朕在宫里,都不怎么吃山珍海味,今日得英国公盛情款待,总算可以大饱口福了。”

    杨济听得这话,哭笑不得,宇文温身为天子,想吃什么会吃不到?

    你自己抠门不舍得吃,现在趁着有人请客就可劲点贵的!

    杨济心中嘀咕,又听宇文温问“你可带了怀表?”

    他当然带着怀表,听宇文温说让他开始计时,不由得纳闷“陛下,微臣愚钝,不知为何要计时?”

    宇文温反问“你平日都不吃山珍海味的?”

    “微臣粗茶淡饭惯了,山珍海味很少吃。”

    “那你觉得,把熊掌做好,做得色香味俱全,需要多久?”

    杨济闻言思索起来,他要是吃熊掌,自然是吃得起的,但很少吃,因为他觉得没必要,担心把儿子的口味养刁了,那可不好。

    但熊掌那么厚,煮起来要入味,肯定得花不少时间。

    一般而言,食肆若有熊掌这种耗时较长的菜肴,食客必须提前预定,食肆才有充足的时间来准备,确保用文火慢炖使得做出来的菜肴质量有保证。

    否则,有饥肠辘辘的散客到店点了熊掌,却要过得一个多时辰才能吃到,这道菜哪里有销路?

    或者,食肆知道诸如熊掌这种菜需求量大,所以即便没有客人预定,每天都会卖出一定数量,所以会提前准备,让散客点了之后,不需要等多久就能上菜。

    想到这里,杨济觉得自己想到了什么“陛下的意思,是洛阳城里的饮食业兴旺,从一个侧面证明工商业兴旺?”

    “大概吧,算是一叶知秋,未必十拿九稳,但不会差太多。”

    宇文温把玩着空茶杯,继续说“你是知道的,富贵人家,决计不会在外面的食肆招待客人,因为这太寒酸,也太失礼。”

    “招待贵客,当然是在自家宴客厅进行,仆人如云服侍,由最好的厨子,做出各类佳肴,佐以各类美酒,然后还有歌伎、舞伎表演助兴,宾主尽欢之后,还要招待客人在客房住下。”

    “如有必要,还会让侍女甚至侍妾陪着客人入睡,这,才是富贵人家宴客的排场,若是到食肆摆酒,会被人嗤笑家道中落。”

    “为什么呢?因为人家会认为你用不起暖气、空调,养不起好厨子、歌伎、舞伎和许多仆人,烧不起果木木炭,备不起名贵食材”

    “置办不了上好的餐具,甚至连像样的宴客厅、客房都没有,没有能力维持体面的排场,只能扣扣索索到食肆宴客。”

    “那么,常到食肆消费并且经常点山珍海味的人,会是什么人呢?自然多是些南来北往的商贾,加上一些没法在家花天酒地的纨绔子弟,反正不会是升斗小民。”

    “所以,中高档饮食业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朕点个熊掌,可不只是为了一饱口福。”

    宇文温说着说着,又说回之前的话题“要变法,要文武分途,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得有钱粮,没有钱粮,任何变法都维持不下去,然而靠着农税,够么?”

    “加税是不行的,农民活不下去就要造反,所以,必须开源,靠海贸市舶税,靠工商业税。”

    “海贸,一定要继续做大,这可是摇钱树,朝廷必须主导,谁敢在海贸上偷税漏税,谁就必须倒霉!”

    “而国内的工商业必须快速发展,如此一来,朝廷除了农税,还可以收商税、矿税,财政收入连年大量盈余,手里有了钱,哪来那么多破事?”

    这个说法,杨济认同,不过他对通过熊掌的上菜速度来反推工商业兴旺程度有疑问。

    宇文温见杨济一脸不信的模样,笑起来“要不,你也点个耗时长的菜试试?那东海活斑鱼也不算贵,一尾十贯起而已,现杀现做”

    杨济听到这里,只觉得心又开始滴血,紧张的连连摆手“陛下!活斑鱼有甚好吃的?还是莫要点了!”

    “怎么?鲜活海鲜都吃不起?大周英国公混到如此凄凉地步了?”

    “不不不,微臣,微臣此次出来,带的流通券不多,实在是囊中羞涩”

    “囊中羞涩的意思,是暗示待会结账时,朕也要出点钱是吧?”

    “不不不,微臣绝无此意,绝无此意!”

第四百四十六章 知秋一叶() 
“去年全年,保险业的利润增长率是百分之三十五,同比增长为正,原因有很多,排在首位的增长原因,是去年黄河水患,民间看空,故而购买保险的客户大增。”

    “然而,各地州郡积极抗洪,使得预期中的开闸泄洪或洪水泛滥的的情况没有发生,各保险商社的赔付额度比预期小许多,所以,利润增长较快。”

    “今年,黄河水情稳定的可能性很大,长江水情如无意外,应该不会发生险情,所以,今年的保险业利润增长率必然下降,但盈利是肯定的,因为海贸规模依旧在持续扩大。”

    “海贸对保险的需求持续增长,是保险业盈利的保证,各主要贸易航线的海运船队规模持续扩大,对于保险的需求很大,譬如”

    充作会议室的侧殿里,皇家产业月度例会正在进行,皇后、诸妃与会,诸妃对各自管辖产业的财务状况向皇后进行汇报,而“职场新人”太子妃韦氏亦在列。

    此刻,她听着陈修容(陈婤)汇报保险业的财务情况,只觉听得十分吃力,对方说的每个字她都懂,但合起来的各种名词,真的有些晦涩。

    再看看诸妃面前案上放着的厚厚资料,韦氏赶紧喝了杯茶压惊。

    太子是储君,未来的天子,太子妃就是未来的皇后,是皇家产业将来的当家人,所以有必要提前熟悉、参与皇家产业的管理。

    自从被姑婆(婆婆)带入门后,韦氏被皇家产业的巨大规模所震撼,她以前只知道皇家富贵,却不知道皇家是如此另类的有钱。

    天子是一国之君,坐拥天下财富理所当然,然而她的夫家仅是靠自家产业而不是天下贡赋,就能坐拥无数财富。

    皇家不需要靠各地贡品,不需要各地赋税,甚至不需要动用国库,就靠皇家的产业收入,便可维持巨大开支还能有盈余,可以说她的舅姑(公婆)就像是一对极其富有的产业主。

    是财富王朝的统治者。

    皇家产业的规模之大,不仅几乎涵盖了韦氏所知的各主要行业,还有一些产业涉及的行业,是她之前闻所未闻的。

    而这些默默无闻的产业,却能带来惊人的利润。

    譬如仿真食品模型,皇家的仿真食物模型作坊,是有名的老字号,也是第一家从事这门行当的作坊,每年在各大都会和商埠的营业利润,加起来是个惊人的数字。

    又譬如轴承,这是一种不起眼的转动部件,但需求量很大,对于质量(耐用性)的要求也很高。

    无论是马车用的轴承,还是火轮船用的轴承,亦或是各种机械装置上用的各种轴承,轴承工场每年的产量都保持着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增长率。

    随之而来的利润,让韦氏看了账簿只觉得不可思议。

    轴承是这样,各类“化工场”也是如此,这些“化学工业制品”工场,生产着五花八门的产品,用途有很多,甚至涉及到“军工”。

    不仅如此,皇家产业之中,大部分都不是“独资”,而是和其他合作者“交叉持股”,也就是说,皇家产业里有许多小股东。

    与此同时,许多韦氏所知并非皇家产业的知名工场和商号,皇家也有持股。

    这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网,皇家和权贵、将领、官员、各地豪强以及豪商名下产业、商号都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宛若一团乱麻。

    这团乱麻,是一个远超君臣关系的利益关系网,形成了一个规模大得可怕的利益集团,出身京兆韦氏的太子妃,自己就身处这个利益集团之中,先前却浑然不知。

    韦氏只觉自己宛若一片树叶,当自己身处大树之上、和许多树叶在一起时,还不知道树冠有多大,不知道外面究竟是何时节。

    直到那一天,她变成枯黄落叶缓缓飘落,离开了树冠,看着地上大量的落叶,看到满树枯黄,才知道秋天来了。

    这样庞大的利益关系网,每年都会产生巨额利润,让皇家与合作者们赚得盆满钵满,与此同时,这个庞大的利益集团还会依法缴纳大量商税。

    由此造成的影响,首先是朝廷税收(商税)持续快速增长,其次,就是这个利益集团内部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资金流动。

    这些资金流动会产生大量的“财务报表”,由此导致账簿内容十分繁杂,需要管理者按月进行大量的核算工作。

    以前,韦氏觉得姑婆(婆婆)成日里召集后妃开会是闲得无聊,无非是找借口敲打诸妃,现在轮到她参与其中,看着堆积如山的财务报表和账簿,只觉得心惊胆战。

    产业的控制,财务的管理(管账)是重中之重,韦氏以前每次入宫向姑婆请安,经常看见姑婆在看账,现在她也开始帮忙,而姑婆分给她的账簿,让她感觉时间不够用。

    所以,她也和姑婆一般,一有时间就拿着账簿看,还得提笔写“总结报告”。

    现在不过是帮个忙,就忙成这样,韦氏不敢想象自己将来接过这副重担之后,得承受多么大的工作量。

    她的舅公(公公)让诸妃分管产业(管账),所以姑婆肩头上的担子轻了许多,将来舅公变成“先帝”,诸妃分管的产业基本上就要正式“分家”,但韦氏知道归于太子继承的产业依旧十分庞大,她一个人不可能管得过来。

    所以,得也让那几个女人来分管么?

    宇文维城当然有小妾,个个样貌出众,为宇文维城生下子女,韦氏作为正室,自然对小妾严防死守,所以不愿意让小妾们有机会掌握财务(财权),哪怕只是碰一下都不行。

    但现在一看皇宫产业的巨大规模,每年那巨大的对账工作量,她心中打起了鼓。

    她可以找娘家人来帮忙,问题是皇家产业不许外人管账,她作为皇家的儿媳不是外人,但她的娘家人就是外人。

    这是舅姑定下的规矩,太子也深以为然,而且有现成的后宫诸妃分管产业的先例,那么日后,也必然是按着规矩来。

    当太子登基后,皇家产业会迎来第一次分家,也是最后一次分家,所以,届时她让诸妃来分管产业,没什么大不了的。

    将来,她就会像自己的姑婆一样,每月召集诸妃开会,进行工作汇总、对账,等到有了太子妃,再手把手带其参与进来。

    “现在,由太子妃殿下进行汇报。”

    司仪的说话声打断了韦氏的思绪,她见着姑婆和蔼的看着自己,稳了稳心神,端正坐姿,翻开书案上的资料,说道

    “今年一月,南洋贸易公司的财务概况如下”

    。

第四百四十七章 推销() 
夜,书房,身着短衫、“七分裤”和拖鞋的“服妖”宇文温,坐在靠背椅上,翘着二郎腿,就着灯光看资料,一脸严肃的表情。

    他面前是高脚书桌,书桌另一边椅子上坐着身穿优雅裙装的陈婤。

    陈婤的坐姿是典型的“女式左侧点式坐姿”,所谓优雅裙装,当然是颇有情趣的后世职业裙装,勾勒出美人那迷人曲线,而她一双长腿裹着黑色针织长袜,脚蹬高跟鞋,同样展示着妩媚风采。

    此刻,陈婤见着宇文温如此严肃表情,有些局促。

    然而宇文温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资料上,看着看着,问“陈驵主?”

    “嗯余东主有何疑问?”

    “贵商号的‘旱涝保收险’,其保险条款里,似乎有很多陷阱呐!”

    化身‘陈驵主’的陈婤闻言一愣,随微微一笑“余东主,鄙号怎么敢设陷阱嘛,”

    “呵呵,那我问你。”化身‘余东主’的宇文温将资料反过来,放到书桌上,推到陈婤面前,指着上面已经被他用炭笔划了横线的一行字

    “那好,旱灾、涝灾要如何界定?”

    “我的棉花种植园面积,在黄州可是数一数二的,可万一黄州地界总体而言降雨正常,反倒是我那地方雨水多,内涝了,这怎么算?”

    “官府认为当月黄州没有涝灾,可我的种植园却真是内涝了,到时候找你们索赔,怕不是要碰一鼻子灰?”

    “还有,旱灾怎么界定?是按官府记录的降雨量标准来判断么?你们的保险条款对此语焉不详,是写保单的人不负责、有错漏,还是居心叵测?”

    面对‘余东主’咄咄逼人的质问,陈婤明显有些紧张,强忍着不安,看了看保单,随后按‘回答套路’,对对方的质疑进行解答。

    这个回答套路,她背得滚瓜烂熟,但面对大嗓门又有些“苛刻”的‘余东主’,她的底气弱了许多,说起话来磕磕巴巴。

    本来已经背熟的答案,越急就越记不起来,说到后面,已经乱了方寸。

    不过陈婤总算是把答案大致背出来,但‘余东主’明显不满意“你怎么回事,话都说不利索,刚入行?你们陈掌柜派你来,是看不起我余某?”

    “不不不,只是鄙人、鄙人初来乍到,还还请余东主包涵,”

    “包涵?呵呵”宇文温说着说着,开始用手轻轻拍书桌“我包涵你,谁包涵我?那好,我再问你!”

    宇文温拍书桌的节奏开始加快“到六七月,棉田开始结铃、结桃,结果碰到连日阴雨导致棉桃腐烂,进而导致棉花大幅减产,这样的情况,属于涝灾么?属于你们保险理赔范围么?”

    陈婤满耳朵都是宇文温拍书案的声音,那声音听起来就催命铃声,弄得她心惊肉跳,却不得不回答“啊那、那、那是是的”

    “是什么!”宇文温的说话声高些,使陈婤愈发紧张“啊是,是属于理赔范围”

    “理赔?你不介绍如何分清楚这棉桃霉烂是因为连续降雨所致,还是因为虫害或者施肥不当导致,张口就说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