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水行周-第8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头!”

    一声低喝将钱常有惊醒,他睁开眼,却见眼前出现一个人影,在漏入小房的月光映照下,这人的面目十分狰狞。

    他惊得要放声大喊“有鬼!”,却被对方轻轻拍了一下面颊:“臭小子,你又想婆娘了?”

    “啊?啊。。头儿。。。。”钱常有擦了擦嘴边口水,挣扎着摇起来,面前这位不是鬼,而是他们队的队正,眼下是来查哨的。

    放哨的时候居然睡着了,钱常有十分尴尬,正要解释,却被队正摇着肩膀:“醒醒啊大头!你一个光棍,尚未娶亲,哪来的婆娘,还想什么想。。。”

    “那图册上的美娘子,可当不得真啊!”

    “头儿!我没,我没有啊!”

    “什么没有?口水都流出来了。。。。”队正压低声音说着,促狭的笑着:“湿了没有?赶紧擦擦。”

    “不,不不,头儿,我没有啊。。。。”

    被队正这么一说,钱常有愈发尴尬,他因为脑袋比较大,所以诨号“大头”,家境不怎么样,所以即便已二十多岁,婚事都没着落。

    他和许多同龄人一样,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对女人是如饥似渴,却囊中羞涩,无处发泄。

    “机缘巧合”之下,他看到了一种神奇的画册,虽然看不懂图册上的文字说明,但图上那娇艳欲滴、身材火辣的美娘子,“武艺”了得,以各种让人看了流鼻血的招式,将形形色色的好汉降服。

    于是钱常有有了一位红颜知己,那就是“五娘子”。

    眼下,见队正误会自己找“五娘子”谈情,钱常有急得满头汗,却因为嘴巴笨,不知该如何辩解。

    队正拍拍他的肩膀,笑道:“行了,这一次我就当没看见,仔细些,兄弟们的脑袋,可都在你们几个值夜的腰间系着。”

    两人正低声交谈间,忽然外面传来轻微的一丝异响。

    那声音,钱常有很熟悉,是挂在铁丝网上特制铃铛响起来的声音。

    这种铃铛不会被风吹响,一旦响起来,那就意味着有东西触碰了铁丝网,而他们所处的堡垒,外围围了两道铁丝网,以防夜里有人偷袭。

    方才那动静,就在两人所处寨墙外传出,所以他俩能听见。

    想到这里,钱常有颇为紧张,但队正很淡定,将右手食指放在嘴边做了个“嘘”的动作,慢慢将自己戴着的兜鍪取下,然后摸黑出了小屋,来到外面女墙边。

    队正用一根短棍挑起兜鍪,伸出女墙,做出有人向外张望的样子,钱常有在一旁看着,手心出汗。

    不知过了多久,外面一点特别的动静也没有,队正将“头”缩了回来。

    钱常有松了口气,心想大概是什么野物钻铁丝网时弄响了铃铛,不是有人试图翻越铁丝网来偷袭。

    。。。。。。

    深夜,潜伏在铁丝网附近的高句丽士兵,终于将挂在网上的铃铛堵住,他们将碎布小心翼翼的塞入铃铛内,使其彻底变“哑巴”。

    方才有人一不留神,弄响了一个铃铛,大家惊出一身冷汗,随后借着良好的夜视眼力,看见前方营寨寨墙上露出个脑袋。

    那应该是敌军哨兵听见动静,探头观察,所幸对方没有发现什么端倪,否则锣声、号角声就响起来了。

    不过这哨兵也是够蠢的,不是透过箭眼而是探头出来查看情况,若不是时机不到,高句丽士兵就能一箭将其射死。

    现在,耗时大半夜,夜袭的高句丽士兵,已经成功突破周军营寨外围的铁丝网。

    他们先把铁丝网上挂着的铃铛弄成“哑巴”,然后直接拿特制的铁钳将铁丝网障碍的一段剪(钳)断,使得后续士兵能够轻松通过,逼近营寨。

    铁丝网,是用铁线拉成的障碍网,因为全是铁制,所以分量十足,从一个侧面让高句丽士兵了解到周国的国力之强:这么多铁丝网随便用,那要废多少铁?!

    在吃了多年苦头之后,高句丽一方想出了办法对付铁丝网,专门剪(钳)断铁丝网的铁钳,就是应对工具之一。

    当然,更简单的办法就是用毛毯将整段铁丝网覆盖住,让士兵直接踩着毛毯翻过铁丝网,但若是夜袭,就得先让挂在铁丝网上的铃铛变“哑巴”。

    无论是哪种办法,现在,夜袭的高句丽士兵已经突破了铁丝网的拦截,即将对眼前的周军营寨发动袭击。

    就在这时,寨墙上忽然飞出几个东西,落在外面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仿佛阳光突破黑夜,直接照在地面上。

    忽然绽放的光芒里,高句丽士兵的身影一览无余,而突如其来的亮光,让猝不及防的夜袭者们两眼昏花,许多人短暂失明。

    寨墙上,忽然站起的周军弓箭手,居高临下,肆意射杀着地面上的不速之客。

    惨叫声中,一个个出发时满怀信心的骁勇,倒在目标前冰冷的土地上。

    喧嚣声过后,一切归于平静,夜风依旧吹拂,草木随风摇曳,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第二百三十四章 夜 续() 
金乌西落,玉兔东升,夜幕降临时,萨水河畔高句丽军营里,点起座座篝火,忙碌了一天的青壮们,围坐在篝火堆旁聊天,士兵们则陆续回到营帐,倒头便睡。

    周贼入寇,如往年那样乘船浮海而来,入鸭绿水,袭击沿岸地区。

    官军坚壁清野,将鸭绿水南岸地区百姓、牲畜南迁,迁到鸭绿水东南数百里外的萨水一带暂居,留给周贼一个空无人烟的白地。

    为了抵抗周贼的袭击,官军于萨水一线抢筑营寨,征发大量青壮从军,所以萨水沿岸新出现的营寨中,有大量平民掺杂其间。

    平日,这些青壮要作为劳力加固各防御工事,周贼来犯时,还得拿起武器,协助官军作战,这处营寨里的青壮也不例外。

    他们中的许多人,没见过血,没杀过人,真要上了战场,恐怕起不了什么作用,不过在坚固的营寨里协助防守还是做得到的、

    因为不知道周贼何时来犯,打起仗来自己会不会死,所以青壮们心中惶恐不安,但身处安全的营寨里,又聚在篝火堆边闲聊,慢慢的就忘记了恐惧,聊起了家常。

    周贼连年入寇,弄得许多百姓家破人亡,说起这件事,人都咬牙切齿,但话题太沉重,所以很快转到今日竣工的拦河堰坝上。

    青壮们这段时间累死累活,就是在这处萨水河段修筑堰坝,将河水拦起来,形成一处湖泊。

    因为期限很短,所以青壮们每日都累死累活,动作慢些,轻则被官军喝骂,重则被皮鞭抽打,好不容易按期将堰坝修建完毕,官军也没那么凶神恶煞了。

    所以晚上大家才能聚在一起闲聊,而不是被人赶去睡觉。

    军营里的规矩多,晚上不能随意生火,以免点燃营帐搞出火灾,但这几夜是例外,此刻,聚在一起有说有笑的青壮们,开始议论自己筑起来的堰坝有何用。

    堰坝所处的河段位置,大概位于萨水的中游,而下游地区,是官军主力聚集的地方。

    青壮们担心的是,如果堰坝垮塌,下游的官军恐怕要糟,但消息灵通的人透露,下游的官军营寨,本就在地势较高的位置,所以不怕上游发大水。

    而且,据参与输送粮草的同乡说,下游官军不打算死守,一旦周贼攻来,就弃守河边营寨,继续往东南撤。

    这一消息的真实信令人怀疑,但消息灵通之人所说有板有眼:他同乡所见,下游营寨,官军们都不怎么关心加强营寨防御,一股敌军逼近就跑的态度。

    而之前,官军已经连战连败,从鸭绿水南岸,一路败退到萨水,好像连一场像样的胜仗都没打赢过。

    战局为什么会这样,大家都想不明白,但大概知道,官军若弃守萨水一线,继续向东南撤,恐怕就要撤到平壤去了,到时候还打什么?

    或者说,官军既然都打定主意要撤,为何还要他们在上游修筑堰坝?这不是浪费时间、浪费人力物力么?

    下游的官军撤了,那么他们这里是不是也要撤?撤去哪里呢?

    按照往年经历来看,入寇的周贼在冬天到来时会撤军,而现在只是初夏,距离入冬还有半年时间,大家再往东南南撤,就要撤到浿水地区,接下来的仗还能怎么打?

    许多人想不明白,所以说着说着开始愁眉不展,从一旁经过的士兵,听着这些愚夫唉声叹气,心中嗤笑,却没多说什么。

    他们今晚值夜,所以大家休息时,自己要到哨位放哨,确保拦河堰坝的安全。

    守住堰坝,确保堰坝蓄水,当军令传来时,将堰坝掘开,用大水将过河的敌军冲个干干净净。

    这种事情,将军们当然不会说出来,但只要打过仗、有点脑子的人,看看堰坝的位置,就能想出来是怎么回事。

    官军一路败退,当然是故意的,为的就是引诱敌军追击,然后追着追着便忘乎所以,以为官军真的就是不敢还手,除了逃跑,什么都不会。

    然后敌军大举渡河时,上游冲来大水,铺天盖地,躲都没地方躲

    来到哨位的哨兵们,借助皎洁的月光,看着堰坝,看着堰坝上游形成的湖泊,看看有没有什么可疑的动静。

    高句丽军队在堰坝两岸都扎了营寨,设有重兵把守,一来是在筑坝期间保护青壮,二来是等堰坝完工,守着堰坝蓄水,直到关键的军令传来。

    为此,在萨水西北岸还布置了骑兵,一旦周军游骑试图接近,在数里外就会被高句丽的骑兵驱散,无法发现这里的端倪。

    为了以防万一,守卫堰坝的军队,夜里也得提高警惕,以免出现什么意外。

    可是,真会有什么意外么?

    哨兵们看着四周,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今夜天空无云,月光洒在大地上,眼力好的人,至少可以大概清堰坝周围百步距离内的情况。

    即便真的有人来,从陆上接近是不可能的,若泅水靠近,在这宛若明镜的湖面上游泳,只要稍有涟漪,就会引起注意。

    至于潜水靠近,那更加不可能,因为没有人能够长时间在水下潜泳而不透气,只要一透气,水面必然有动静,被人看得清清楚楚。

    所以,没什么好担心的……

    深夜,月光依旧明亮,巡视堰坝的哨兵,不需要点火把,就能稳稳走在堰坝上,边走边检查,看看有哪里不稳,看看有没有溃坝的危险。

    走着走着,有人忽然腹胀,急得不行,索性解下腰带,脱下裤子,直接蹲在坝上出恭。

    屁股朝着坝外下游方向,脸自然对着坝内上游方向,那人看着眼前的水面,觉得有些奇怪。

    堰坝合拢蓄水,水位上涨得很快,如今水面距离坝顶大概有一人高,加上月光皎洁,所以出恭的士兵可以较为清楚的看到水面的状况:

    时不时有大量气泡从水里冒出来,似乎堰坝水面下有什么东西在动着。

    是大鱼?大鳖?还是水怪?

    一想到水怪,那人吓得一缩,还没拉完的屎就缩回去了。

    旁边等得不耐烦的同伴,见这位磨磨蹭蹭的,没好气的问道:“怎么了?快拉啊,你以为在这里拉屎很舒服是么?让大家陪着你在此吹风!”

    “不不不,这。这水里好像有东西?一直在冒泡是不是有东西”

    “东西?有什么东西?莫不是鱼鳖之类的吧“

    “喔你怕有水怪是不是?真是个胆小鬼啊,哈哈哈哈哈!”

    嬉笑声中,几名士兵近前,用当做拐杖的长矛,向着水里乱戳,折腾了一会,没见有什么东西冒出来。

    不过气泡倒是再也没有了。

    “呐,就是些鱼鳖嘛,看你吓成什么样了!”

    那个出恭的士兵,在同伴的耻笑声中好不容易完事,尴尬的跟着同伴回营。

    不知过了多久,堰坝上游数百步外,水面上忽然冒出个黑影,向着岸边游去。

    皎洁的月光下,这些黑影游到岸边,忽然发出虫鸣声,岸上芦苇丛中随后也响起虫鸣声,以做回应。

    片刻,芦苇丛中钻出几个人,而水中的黑影也忽然“长”高:几个人从水中上岸。

    这几个人,脚上长着青蛙一样的蹼,头戴奇怪的玻璃镜,嘴部是突出的“猪嘴”,“猪嘴”连着根管子,延伸到身后背着的一个圆柱形瓶子。

    乍一看,就像蛙人。

    在同伴接应下,这几“蛙人”顺利上岸,脱下身上背的罐子、玻璃镜、猪嘴、脚蹼,换上干爽的衣物。

    看向远处的堰坝,其中一人拿出怀表,就着月光看了看,低声说道:“嗯还有嚯,差不多了,大家听我倒计时。”

    “十、九、八”

    “六、五、四”

    “二一呃十分之九十分之八”

    时间流逝,堰坝方向没什么动静,倒计时变得尴尬起来,待得那人数到“十分之二”时,堰坝方向忽然传来数声闷响。

    仿佛是有惊雷在堰坝底部炸响,这动静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突出。

    随后,堰坝咆哮起来,吼声越来越大,夹杂着水流的哗哗声。

    最后,惊天动地的刺耳响起,连湖泊也咆哮起来。

    在两岸营寨响起的惊呼声中,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才修好的堰坝,消失在大水之中。

    ps:书友们,我是米糕羊,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二百三十五章 萨水畔() 
清晨,晨曦初现,萨水上,周军连夜搭好的二十座便桥已经投入使用,大量兵马经由便桥渡河,从西岸抵达东岸。

    东岸,昨晚率先过河的周军先锋,已经结成十余个小阵,挡在便桥前方,小阵外沿横七竖八倒着人及马的尸体,这是周军与来袭高句丽军交战后,对方撤退时来不及带走的遗体。

    掩护大桥的周军先锋,已经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己方大军渡河,他们却不敢有丝毫懈怠,依旧保持阵型,时刻准备迎接敌军新一轮的进攻。

    因为大军半渡,正是敌军突击的好时机,所以他们还要再坚持一会。

    周军军阵以东,十里外,高句丽军队正在集结,号角声此起彼伏,各部兵马根据号令排开军阵,准备与渡河周军决一死战。

    虽说敌军半渡,正好可以进攻,但周军准备充分,一夜交战,高句丽军队占不了丝毫便宜,于是排开军阵,来个正面交锋。

    高句丽主帅乙支文德,在亲随的护卫下策马前出,在一处山丘上观察渡河周军敌情。

    前不久那一场大水,将眼前这片萨水河段弄得如同泥沼,乙支文德亲自设下的诱敌之策,随着这场大水的提前爆发而功亏一篑。

    不过这场大水弄得萨水下游河段沿岸地区一片泥泞,倒也让乙支文德想出了新的计策。

    昨夜,周军借着夜色掩护在萨水搭桥,以便大军渡河,乙支文德派出精锐出击,试图将其击退,几番交锋之后发现极难撼动,高句丽军队便撤退。

    乙支文德选择任由周军过河结阵。

    对方过了河,站在泥泞里和己方决战,多少都会有些不便,各部兵马调动时,会磕磕碰碰,影响速度。

    乙支文德如是想,看着渡河的周军确实进入泥泞的东岸地区,又回头看看己方阵型。

    决战,今天就要开始了。

    今年,周军来势汹汹,周国天子发檄文,声称要踏平高句丽,高句丽君臣不敢掉以轻心,没人认为对方是虚言恐吓,却对如何迎战产生了分歧。

    近几年来,周军年年入寇,主要的进攻方向三处:辽水、鸭绿水、浿水,此次对方的主攻方向是哪一处,大家各执己见。

    乙支文德接连参加了大王召开的军议,知道在会议上大家吵得不可开交。

    有人认为周军有海路之便,之前就曾沿着浿水进犯,兵临平壤城下,所以此次来袭,主力必然走浿水一线,以求短时间内击破平壤。

    但也有人认为,周军有声东击西之嫌,很可能以偏师浮海东渡,兵临浿口,做出强攻平壤的阵势,以此作为牵制,实际上主攻方向是辽东地区。

    两种看法,都有道理,而莫离支渊太祚则认为,周军极有可能先攻鸭绿水,将己方国境拦腰斩断,首尾不能相顾,然后再伺机而动。

    现在,周军的动向果如莫离支猜测的那样,所以,己方不能坐以待毙。

    敌军已经攻破了国内城,控制了鸭绿水中下游地区,现在挥师南下,向平壤逼近,若不给予迎头痛击,情况可不秒。

    大家都看出了这一点,对于集结主力迎战没有疑问,问题是该由谁来领兵?

    乙支文德知道朝廷局势有些微妙,莫离支渊太祚把持大权,实际上渊氏及其党羽已经开始威胁王权,大王及宗室虽然暗地里想过许多办法,却无法动摇渊氏的根基。

    如今官军主力出击,主帅人选很关键,首先要有帅才,不然打败仗就麻烦了。

    大王要留在京城稳定人心,那就不能御驾亲征,而渊太祚作为权臣,不好轻易离开京城,以防有变,当然,这事情是不会在明面上说的,所以必须选一善战者统兵出击。

    此人作为主帅,若成功击退敌军,必然声望大涨,所以无论是王族还是渊氏,都希望主帅是“自己人”,以便借助一场胜利,在权力争斗之中居于有利位置。

    大敌在前,决战胜负未曾可知,君臣就围绕主帅人选较力,较力的结果,就是相对处于“德成了大军主帅。

    乙支文德从军多年,既在京城当过高官,也曾出镇地方,论能力、资历及威望,都是主帅的最佳人选之一,他和王族、渊氏的关系不能说都很密切,但至少不会被两方当做敌人。

    所以,乙支文德成了大军主帅,很快便带着军队出击,要在萨水一线拦截来犯之敌。

    为了击退敌军,乙支文德殚尽竭虑,想了很多办法,要以计谋取胜。

    周军主帅是周国皇子、燕王宇文维翰,其元帅长史,是市舶使王頍,乙支文德觉得周天子让长子挂帅出征,根本就是来沾光的,所以那个王頍,才是真正做决策的人。

    乙支文德收集了各种消息,知道王頍这个人任市舶使近十年,他判断王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