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水行周-第8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功劳。

    不止他,许多出身贫苦的士兵,也在努力表现自己,为了出人头地,加入夜不收或者捉生队,刀头舔血,奋力一搏。

    大家都等着立军功,改变自己的命运。

    李涡收起思绪,将舆图交给部下,再度用千里镜观察起周围情况,为了提防高句丽狗急跳墙,趁着周军回撤时派出骑兵偷袭营州,他要和部下在这一带哨探,作为耳目,观察敌情。

    一直等到严寒到来,赶在千里冰封之前撤回边塞。

    不知过了多久,夕食准备完毕,李涡正要把千里镜交给部下,却发现旷野里有了动静,观察了一会,他立刻下令:“全体都有,小心戒备!”

第一百九十六章 噼里啪啦() 
上午,晴空万里,河边草地里,大群牛羊正在悠闲地吃草,不远处的帐篷群中升起袅袅炊烟,远远看去,这是再正常不过的游牧情景,但帐篷群边上大量骑兵的聚集,意味着情况有些不对。

    一处大帐篷外,二十余甲士站列成左右两排,身着铠甲的高毅站在中间位置,仔细打量面前这顶帐篷。

    和旁边大部分帐篷不同,这顶帐篷是用有着漂亮花纹的布匹缝制而成,浑然一体,不像其他使用各种碎布拼凑起来的帐篷那样,看上去就是破烂。

    而帐内用来烹煮食物的炊具,竟然是一口质地不错的铁锅。

    这个契丹部落,不仅酋长有铁锅用,许多部民也用上了铁锅,身上穿的衣物,虽然外面罩着破烂皮袄,内里却是着崭新的布衣,布质不错。

    不仅如此,仓促间用来待客的羊肉汤,放了雪白如霜的盐以调味,还要准备据说可以解腻的茶叶,

    高毅看着眼前谄笑着的契丹部落酋长,心里明白了几分。

    这个契丹部落,与周人做买卖,买卖规模不小,所以用得起铁锅,用得起好布,能吃到盐,还有产自中原的茶叶。

    能和周人做买卖,说明这个部落至少表现不错,所以周国才会让他们获得铁锅等铁制品。

    那么,这帮人极有可能向周人通风报信,暴露他们的行踪。

    “坐。”高毅用生涩的契丹语说道,和契丹酋长及其几个儿子一起围坐在帐内篝火堆边,分食铁锅内煮的羊肉,谈起家常来。

    前年,高毅作为高句丽宗室,随着大王西征周国,目标是周国辽西重镇、营州柳城,当时大军浩浩荡荡出发,过辽泽,抵达医巫闾山北麓的这个地方,碰到了游牧的一个契丹部落。

    当时,这个契丹部落派人助战,其酋长,便是眼前这位笑眯眯的人。

    这酋长的名字,高毅已经不记得了,契丹小部落到处都是,他没必要记得那么清楚,甚至连这部落属于契丹什么氏族部落也懒得记。

    不过对方的样貌他倒是还有印象,而对方也记得他,所以才有了“叙旧”的基础。

    高毅带着数千骑兵从辽东城出发,经辽泽北道西进,过医巫闾山,再次经过这里,当然不是来寻亲访友的,他要趁着周人麻痹大意之际,偷袭营州柳城,即便无法攻进去,也要给对方一个“惊喜”。

    这两年,周军不断袭扰辽东,大肆破坏农田,甚至渡海而来,沿着浿水逆流而上,围了平壤,气焰十分嚣张,高毅作为宗室,咽不下这口气,所以调集精锐出击,要给对方一个教训。

    他要让周人知道,己方并不是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这样做的风险很高,但周人很可能因为大军刚撤而疏于防范,所以高毅决定赌一把。

    但现在,他觉得目标可能要变一下。

    高毅现在所处契丹部落的位置,位于医巫闾山脉的北端,医巫闾山脉大致上是自北向南走,他在这里可以继续向西行军,然后折向西南,大概三百多里路程,即可抵达柳城。

    或者,在这里沿着医巫闾山脉西侧向南走,大概百五十里路程,是白狼水畔的周国昌黎城。

    去昌黎比去柳城近,但昌黎的重要性比不上柳城,高毅今日在这契丹部落“做客”,忽然意识到一点:周人似乎在以开边市的办法,收买营州外围的契丹、奚人部落。

    这就意味着这些部落发现有什么风吹草动,就有可能会向周人通风报信。

    如此一来,他的队伍行踪会暴露,奇袭的效果就没有了。

    最好的办法,就是杀人灭口,但高毅有些犹豫,因为他此次来搞偷袭,无论成与不成,都不会在营州待下去,那么屠了几个契丹部落,只会让其他契丹部落铁了心站在周国那边。

    如此一来,日后他们再想对营州动兵,怕不会有人来帮忙,反倒会坏事。

    契丹各部实力弱小,比起靺鞨各部来说不算什么,若是往日,高毅才不会这么纠结,但现在情况不同,为了尽一切可能掣肘周国,他觉得拉拢营州外围契丹各部是有必要的。

    至少要让对方两面讨好,而不是把心一横投向周国。

    所以,他要袭击的目标由柳城变成昌黎,如此一来,这帮契丹人即便偷偷通风报信,也只会误导周人做出错误判断。

    南下不到百里就是昌黎城,现在出发,明日凌晨就能发动进攻,得手之后立刻撤退,到时候这帮契丹人想搞鬼搞怪都没机会。

    反倒会因为提供了错误的消息,被周人责怪甚至问罪。

    高毅心中权衡利弊,不一会便做出决定,笑眯眯的对酋长提出要求,要求对方派人带路,半路上碰到盘查也好糊弄一下,方便官军接近营州柳城。

    见着这酋长忙不迭的点头,说一会就安排人做向导,还热情洋溢的请他和将士们歇息一下再走,高毅闻言欣慰的笑了,心中却在冷笑:

    歇息一下再走?你是想先派人去柳城那边通风报信吧?

    无论对方是不是打算通风报信,高毅决定过一会再出发,以便让将士们及马匹休息一下,他们长途跋涉,确实有些累。

    休息完毕出发后,目的地不是柳城,而是南面的昌黎,他要给周人一个“惊喜”。

    不知不觉间,一大锅肉汤已经见底,高毅谢绝了酋长喝茶解腻的提议,一来是他不习惯喝中原的苦树叶水。

    二来是防止对方下毒。

    他和酋长及其几个儿子共吃一锅肉,所以不怕对方下毒,但端上来的茶水可是分开的,谁知道会不会被人动了什么手脚。

    见着酋长及其儿子们喝茶喝得津津有味,高毅反倒有些好奇:这种苦树叶泡出来的水有什么好喝的?

    不一会,高毅觉得腹胀,肚子咕咕叫起来,忽然想出恭,似乎是吃得太油腻,肚子受不了。

    这种时候喝茶解腻也没用,得找个地方“方便”一下,不然拉在裤裆里可是很丢人的。

    高毅很快便找到个“好去处”,外围围了一圈随从以防不测,自己脱下裤子蹲在地上,不一会“雷鸣声起”。

    酣畅淋漓之后,高毅“如释重负”,正要转出去,却觉得肚子不对劲:又来了!

    复蹲下来,“噼里啪啦”一阵后,肚子只是缓了缓,又开始胀气。

    接连“噼里啪啦”几次过后,高毅双腿发麻,还有些发软,心中暗道莫不是吃了没煮熟的羊肉所以闹肚子,就在新一轮“噼里啪啦”声起时,外面忽然传来一声巨响。

    这声巨响来得突兀,宛若平地起惊雷。

    然后是第二声,第三声,然后是此起彼伏的雷鸣声。

    现在万里无云,不可能是打雷,而那声音高毅熟悉,是轰天雷爆炸时发出的动静。

    四周响起的喊杀声、马匹的嘶鸣声,说明出事了。

    高毅心中大惊,提着裤子就往外跑,结果刚系好腰带,肚子又开始咕咕作响,还没等到他决定该如何,“噼里啪啦”的声音从裆部传出,随后一股恶臭扑鼻而来。

    与此同时,外面也响起“噼里啪啦”的声音,似乎有无数小轰天雷炸响,激起惨叫声无数。

第一百九十七章 滚雪球() 
一片狼藉的草地,横七竖八倒着浑身血迹的死者,这些死者有的身上插着羽箭,有的却只有血窟窿,似乎是被弹丸击破身上铠甲受创而死,但难以想像需要何种弹弓,才能射穿做工精良的铁甲。

    阳光下,兴高采烈的男女们,正在对这些死者搜身,将所有值钱或者看起来值钱的东西搜刮一空。

    然后脱下对方的靴子,拔出身上插的羽箭,接着扒下铠甲,再扒下死者身上的带血衣物。

    死者身上的东西有晦气,但对于物质匮乏的契丹人来说,这都是要加以回收利用的物品,即便是一支折断的羽箭,其铁箭镞也是宝贵的财富。

    更别说那一领领沉甸甸的铁甲,穿在身上让人平添几分勇气,若族中青壮人人都能有一领铁甲,那么大家就再也不怕周边部落来惹是生非了。

    但这些从死者身上剥下来的铠甲、武器,必须上缴,等别人分配给部落,再等酋长分配给自己,那才是自己的。

    草地之中,除了“髡发左衽”的契丹人,还有“髻发右衽”的周国士兵,这些周国士兵披坚执锐,在草地里来回巡视,算是监工,监督这些契丹人打扫战场。

    从死者身上扒下的铠甲,必须放到推车上,登记数量,至于死者身上的零星小物件,以及衣物、靴子,就当做报酬,由打扫者们自行处置。

    上午突然爆发的战斗,很快便结束,反倒是打扫战场所花费的时间,要比战斗本身持续的时间更长。

    不远处,帐篷群边上,营州总管杨济,看着眼前的情景,又看看手中小瓷瓶,一时不知该还说什么。

    旁边站着这个契丹部落的酋长及其儿子们,父子几个小心翼翼的等候周国大官的发号施令,但杨济却在琢磨瓷瓶中的粉末。

    莫名其妙的毒药,不是毒死人而是让人拉肚子;无色无味的解药,和毒药一起服用,毒药就不会生效。

    肉汤里放着毒药,茶水里放着解药,目标人物如果不喜欢喝茶,那么很大概率会中招。

    这种奇怪的毒药和解药,成分到底是什么?

    杨济不知道,也懒得去打听,过了一会,他将瓷瓶收好,随后看向契丹酋长,用还算流利的契丹语和对方交谈起来。

    之前,杨济在锦州徒河视察,随后启程返回柳城,途经昌黎时,收到飞鸽传书,那是在辽泽西北境活动的夜不收,向后方发来了警报:

    有一支数千兵力的高句丽骑兵,经过辽泽北境,快速向西进军。

    这个宝贵的情报,为柳城的戒备提供了充足的时间,而杨济当机立断,带着随行骑兵从昌黎出发,渡过白狼水向北进军,来到医巫闾山北麓的这片地区,提前布设“陷阱”。

    陷阱刚布设完毕,猎物便一头撞了进来。

    如今猎物已经断了气,如何妥善处置,是杨济接下来要解决的事情。

    这个契丹部落既然选择配合朝廷御敌,那就该得到奖励,虽然杨济本人对于“契丹”二字没有任何好感。

    他作为周国的营州总管,肩负重担,必须拉拢边境番族,豢养“打手”,于是定下规则: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如此才能让各番族趋利而来。

    夷狄不受王化,说大道理没什么用,也只有最简单的奖惩分明,才能让对方相对的心服口服。

    如果有可能,杨济才不想用这些墙头草,以免养虎为患,但当前局势就是朝廷力量不足,短时间内无法迁移大量中原百姓来辽西、辽东定居,所以必须借助辽地番族的力量。

    至于日后会不会养虎为患,那就要看是否己方能够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

    “打铁”的事情,由天子负责,而杨济在营州,就负责“滚雪球”。

    所谓“滚雪球”,就是以精锐官军为核心,拉拢边境番族,以其为“城傍”或者仆从军,跟随官军四处出击。

    官军是雪球的核心,番兵是积雪,只要核心足够坚硬,然后“雪球”滚动起来,那么这雪球就会越滚越大。

    而维系雪球凝聚力的纽带,就是利益。

    说到利益,最起码的奖惩分明就得有,能者多劳,多劳多得,不如此不足以收买人心。

    以今日之战为例,将近三千五百骑高句丽骑兵,绝大部分没于此处,如此一场大胜,都全靠这个契丹部落的鼎力相助,必须对其予以重赏。

    杨济很快便作出决定,按照这个契丹部落之前报给官府的丁口数,一比一发放缴获的铁甲、铁刀以及战马。

    斩首数的一半,计在这个部落名下,那么按照规矩,这个契丹部落每年可以从营州边市获取的物资份额,又增加了些许。

    铁锅、剪刀、缝衣针等日用铁制作品,食盐,越来越受欢迎的茶叶,都包括在内。

    至于这个部落加强了装备,增加了马匹之后,会如何劫掠周边番族,那是他们之间的事,只要这个契丹部落袭击的番族,不是营州官府的“合作者”就行。

    杨济的决定,让契丹酋长父子激动不已,他们赶紧请贵客到大帐坐坐,挑选最好的羊,杀了之后用铁锅煮熟,请贵客享用。

    当然,这次他们是不会往肉汤里下药的。

    转入大帐,杨济继续和酋长父子交谈,按照天子的说法,和番族首领交谈时,如能用对方的语言来交流,会很容易消除对方的戒心。

    具体效果确实不错,杨济对此深有感触,他在广州是这样,在营州也是如此,接见番族首领时,对方见着他居然无需通事便能和自己交谈,态度明显亲近许多。

    当然,这些番族事后会不会反复,那是另外一回事了,但该有的姿态还是得做出来。

    寒冬将近,靠着帐篷(毡帐)、兽皮御寒的辽地番族只能硬熬,但现在不一样了,因为营州这边允许那些表现好的部族到城边过冬。

    那里有热腾腾的“火炕”,有遮风的高墙,族人病了还有中原的医生帮忙看病,甚至当孕妇难产时,也有中原的稳婆来帮忙。

    所以若能获得“城傍”资格,对于许多部落来说都是天大的喜事,前些年投奔周国的靺鞨八部,如今就过上了好日子。

    现在杨济向这个契丹部落发放“许可”,允许他们南下,到昌黎城外宿营地过冬。

    从这里去昌黎城,不过百五十里,几天就能到,待到来年开春,部族北返再回到这里放牧很方便。

    一纸公文轻飘飘,拿在酋长手中却如千金重,激动得父子几个不住的道谢。

    他们冒着巨大风险为周军做内应,虽然突然发难很快就打得高句丽兵伤亡惨重,但族人也有伤亡,如果没有什么好的收益,他们对于族里可不好交代。

    现在好了,有了“城傍”的资格,一下子多了那么多领铁甲,还有佩刀、箭矢及马匹,今日一战的损失,不仅没有削弱部族的力量,反倒为来年开春去抢劫周边部落做好了准备。

    在这苦寒之地,弱肉强食是唯一行事准则,他们之前实力弱小,所以经常被其他部族欺负,每年动不动就要死人,还有牲畜、女人被抢走,现在,轮到他们去欺负别人了。

    抢牲畜,抢女人,只要有了足够的女人,一个成年男子可以让几个女人同时怀孕,数年内就能有好几个后代,用不了十来年,部族的规模就会翻一番。

    长大的下一代十来岁就能骑上马,跟着成年人去抢劫,抢更多的女人,生更多的后代。

    然后吞并小部族,使得自己的部族宛若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以后,除了实力强悍的周国,没有人可以欺负他们!

    

第一百九十八章 滚雪球(续)() 
冬日的柳城,一片白雪皑皑,寒冷的北风不停吹拂,却吹不散城中的热气,城内各处民居烟囱冒出烟雾,烟雾的热量,使得上空的雪花似乎都变得少了许多。

    街头巷尾,有许多顽童嬉戏着,滚雪球堆雪人,打起雪仗,欢声笑语回荡在斑驳的街道上,平添许多人气。

    新年将近,柳城的居民们忙着准备年货过年,城外靺鞨各部定居地,靺鞨部民也忙碌着准备过年,孩童们在雪地里追逐打闹,同样在滚雪球堆雪人、打雪仗。

    孩童的家人们在自家所住院子里忙碌着,将刚包好的饺子逐一摆开,任其冻结,如此一来,这种以面为皮以肉为馅的面食就可以储存很久。

    一转眼将近两年时间过去,南下的八个靺鞨部族已经在营州柳城正式定居下来,在这里他们得到周国官府的关照,有了安全的定居地,人和牲畜都能平安度过寒冬。

    待到春暖花开,靺鞨八部的青壮们骑上马,举族前往营州外围那些官府划定的地区狩猎,获取各种猎物以及皮货,行动不便的老弱则留在柳城外聚居区,养猪养鸡,免去奔波之苦。

    靺鞨人世代生活在辽北的白山黑水之间,以渔猎为生,而南下的靺鞨八部在柳城定居的这两年时间里,渐渐熟悉了一些中原的生活方式,许多柳城居民常见的食物,也渐渐成为靺鞨人的主食之一。

    饺子便是其一。

    包饺子需要用到面,而面粉来自于磨碎的麦子,在柳城有麦田,有水力磨坊,甚至还有外地客商贩来的面粉,所以在柳城的靺鞨人,可以用皮货换取大量的面粉,用来制作各种面食。

    用擀面杖将饺子皮擀好,再用菜刀剁好肉馅,一家人围在案边包饺子,然后将大量包好的饺子冻上,想吃的时候,拿出来用铁锅一煮就好,再方便不过。

    与此同时,靺鞨人过年的习俗,也增加了一些花样,其一就是贴窗花。

    从商贾那里买来红纸,然后用剪子将红纸剪成各种好看的图案,贴在窗户纸上,看上去十分漂亮。

    剪纸是一门手艺,靺鞨人只能剪出简单的图案,而城里的手艺人可以剪出许多漂亮而又复杂的图案来,让靺鞨人惊叹不已。

    他们剪不出这么复杂的图案,却可以用很便宜的价钱从手艺人那里买,贴在家中的窗户上,愈发彰显新家和旧家的不同。

    靺鞨人没有造纸的手艺,所以纸张在他们祖祖辈辈的生活里属于奢侈品,但在柳城,纸张的价格不是很贵,所以剪纸用得起,窗户纸就更不用说了。

    房间必然有窗户,以便采光和通风,但有时候要在确保采光的同时防风,就得给窗户糊上窗户纸。

    窗户纸的糊法有讲究,不能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