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水行周-第7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业区的管理机构派人监督食品质量,以防止商家以次从好,防止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食堂二楼某厢房窗口,宇文温看着大厅内热闹的用餐情景,对工业区的现状很满意。

    相州官府以工业区为梧桐,许以“优惠政策”,引得作坊主、工场主们(凤凰)来筑巢,创造大量就业岗位,让“外来务工人员”越来越多。

    这些流动人口管理起来很麻烦,所以工业区内有“生活区”,提供廉租房,让这些携家带口来邺城碰运气的人们集中定居,方便官府管理。

    邺警察署在工业区和生活区设有派出所,管理户籍和维护治安,生活区又有食堂,医院、市场,保证外来务工人员的日常生活需求。

    甚至还有学校,以实习的师范生为老师,免费教授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基本的文化知识。

    设工业区进行“招商引资”扩大就业,其经验来自黄州西阳,宇文温这几日在工业区视察,对于现状很满意。

    对新出现的“工人群体”也很满意。

    因为工作需要,工人的组织性、纪律性必然不错,这些人“做工”之前基本上都是大字不识一个,连左右都分不清,却为了一份能够养家糊口的工作,不得不适应新的生活。

    必须分清左右,不然工作就没办法做下去;学会了看时间,不然迟到会被扣钱;学会写和认自己的名字,不然发工资、发加班费时容易被人忽悠。

    工业区内,讲究的就是纪律性、组织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即便是农民出身的人,进了工业区里“各单位”做工,很快就会被“同化”,成为一个合格的工人。

    若有需要,将这些工人组织起来编成军队,成军速度可比农民兵快许多。

    宇文温亲自练过兵,知道光是让目不识丁、左右不分的农民学会排队就很麻烦,而工人们的素质明显要比普通农民高。

    他当然不是歧视农民,因为许多工人也是农民出身,但正是因为经历了“工场手工业”的洗礼,有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

    这是宇文温乐于见到的结果,自己的规划渐渐变成现实,让宇文温的心情不错。

    回到位置坐下,他看向在座的许绍和刘杨:“工业区的情况,目前看起来不错,但是距离最终目标还很远,你们可要继续努力。”

    “对了,工业区的‘增长率’如何?”

    “回陛下,截至本月,达到了百分之六十七,本月签订用工契约的人,比上月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五,”相州刺史许绍答道。

    “工场、作坊还有工人多了,这是好事,但安全问题不能麻痹大意,无论是食品安全、生产安全还是治安,你都要上心,不要弄出群体伤亡事件,到时候政事堂诸公可是要发难的。”

    “微臣明白。”许绍说完,为宇文温满上一杯茶,

    宇文温抿了一口茶,继续说:“外来人口比例逐年增大,这对于邺城的治安是严峻的考验,虽然有警察署管着,但你也不要掉以轻心,舆论要注意控制,遇到群体事件不要光顾捂盖子,要切切实实解决。”

    “群体性打架斗殴,还有造成伤亡的生产事故,要及时调查清楚,及时公布调查结果,不要给别有用心之人以可乘之机。”

    “邺城的工业区,聚集了大量离乡背井的百姓,管理起来很麻烦,原籍所在地官府对此颇有微词,清流们对此的意见也很大,成日里吹毛求疵想找茬,你不要担心,专心办事就行。”

    “朕再说一遍,善用报纸这一工具,掌握舆论,舆论的阵地你不去占,对手自然就会占,到时候颠倒黑白、众口铄金,有你好受的!”

    “是,微臣明白。”

    交代完毕,宇文温拿起资料,和刘杨讨论起“安全生产”问题来。

    化工生产,安全问题非同小可,宇文温不敢掉以轻心,不希望工人伤亡,更不希望刘杨等“产业带头人”及技术骨干们出事。

    安全生产问题,天天讲,月月讲,尤嫌不够。

    宇文温一直都在讲工作,许绍和刘杨的话题也离不开工作,天子很关心工业区的情况,难得来现场,他们要抓紧时间汇报工作,看看天子有何指示。

    君臣齐心,把邺城工业区办好。

    工业区,是邺城的一个新区,内有大量作坊、工场,全都是新式手工业作坊、工场,承载着许多人的希望,不容有失。

    这是“黄州模式”在邺城的重现,大型造纸场、大型印刷场、大型化工场、大型加工场、大型制革场、大型平板玻璃场等等,全都是黄州大型工场在邺城的“分身”。

    与此同时,大规模养猪场、养鸡场、养鸭场,也在邺城周边地区出现,为这座繁荣的城市提供大量的肉食品。

    邺城,正渐渐转变为工商业并重的城市,成为大量手工业制品的生产地,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这就是宇文温“第一个五年计划”所要达到的目标。

    “第二个五年计划”,邺城变成工业(工场手工业)为主的“工业城市”,然后带动周边城池发展,吸引更多的无地农民进城打工,摆脱对宗族、大地主的人身依附。

    “第三个五年计划”,邺城作为河北工业中心,借助永济渠的便利运输条件,向河北各地倾销工业制品,带动商品经济发展的同时,打垮各地传统的手工业。

    邺城还要为河北地区工业化(工场手工业化)提供强大的技术、人员支持。

    “第四个五年计划”,初步实现工业化的河北地区,吸纳无数农民进城“做工”,廉价的工业品此时已经在河北连续十余年大规模倾销,大量庄园开始破产。

    没错,宇文温就是要在河北“搞事”,用经济手段把庄园经济推向末路,挖门阀政治的根基。

    这就是他的雄心壮志,为河北地区工场手工业化而拟定一个个“五年计划”,能否实现,邺城是关键。

    所以为了打好基础,宇文温让年轻的许绍任相州刺史,以便办好工业区,让稚嫩的幼苗茁壮成长。

    许绍负责行政管理,而从黄州抽调的刘杨等“产业带头人”负责技术、生产工作。

    按照“第一个五年计划”相关内容,宇文温定下了量化的考核指标,在他登基满五年之后,这些指标必须完成,不然就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首当其冲的就是许绍。

    许绍是宇文温的元从心腹,是他的左臂右膀,所以宇文温把这么一个重任交到许绍手上,一来是倚重,二来是磨练。

    真要搞出纰漏,杀是不会杀的,宇文温无论如何都要保住人,大不了冷藏几年,再让许绍“出山”。

    但那是特殊情况,该说的狠话,还是得说,该提醒的注意事项,宇文温一条不漏。

    其中一条,就是环境污染问题,宇文温认为这个问题必须重视,不然会出大事。

    造纸和制革废水的污染很严重,所以必须妥善处置,还有养殖场造成的污染也不能轻视,邺城人口众多,一旦饮用水受到污染,很容易爆发大规模瘟疫,那可是人间惨剧。

    这个时代的人对环境污染问题不是很重视,宇文温不是极端环保主义者,但从实际情况出发,必须考虑最基本的饮用水安全问题,所以他不断敲打许绍。

    谈话内容换成另外一种场景,那就是:

    许绍同志,如果为了保护饮用水安全而导致五年计划不能按时完成,我会枪毙你。

    如果为了完成五年计划而导致邺城饮用水受严重污染,我也会枪毙你!

第四十四章 迷梦() 
干净的房间内,许多身着白大褂的人在长方形的橱窗式平台边忙碌着,平台上摆着一个个带盖的平底玻璃器皿,排列得整整齐齐。

    每个玻璃皿的盖子上都贴着标签,标签里写着不同的数字。

    那些身着白大褂的人还带着布帽、口罩,手里端着瓷碟,不时打开一个玻璃器皿,用镊子将瓷碟里的东西夹起来,放到玻璃器皿里面半透明的膏状物上。

    房间外,玻璃窗前,结束用餐前来参观的天子宇文温,看着房间内的动静,默不作声。

    这些人在做什么,他一清二楚,似曾相识的场景,让一个实验流程在他脑海里浮现。

    第一步,用芋煮的汁与用米磨成的汁混合,做成培养基,倒入圆形、平底的玻璃器皿里。

    第二步,将取来的青霉“种”到培养基上,盖上盖子(盖子上有小孔)。

    第三步,在二十五度左右的室温下培养七天。

    第四步,将有些液化的培养基倒在漏斗中,漏斗里有“滤纸”,将液体过滤,在过滤后的液体中注入菜油搅拌均匀,静置。

    液体会分为三层,上层是脂状物,中层是不溶的物质,下层是液态物质(滤液),将容器下方开口打开,将下层滤液放出来。

    第五步,对滤液进行提纯:在煮沸过(消毒)的竹炭粉中加入滤液,然后搅拌,让碳粉吸收这些滤液中的物质,然后将碳粉放入漏斗之中,倒入蒸馏水,洗掉不纯物质。

    加入米醋制成的特定浓度酸水,加入特定浓度碱水,获得提纯滤液。

    第六步,效果判定:提前从化脓伤口里获取脓汁,在玻璃培养皿里培养出霉菌,此时将提纯滤液分成一定份数,滴在干净纸片上,然后将纸片放到培养着霉菌的培养基里。

    数日后,若纸片周围出现空地(霉菌死亡),就说明这滤液有效果,若霉菌无变化,意味着无效。

    第七步,精制:将那些对霉菌有效的滤液收集在小盆里,准备好一张吸水性强的干净纸,纸张呈长条状,将其一头浸在小盆里,另一头吊起来。

    这张纸会吸水,将小盆里的滤液吸上来。

    滤液里的物质,在纸上“上升”的高度不一样,于是各种混合在一起的物质在纸上被“分开”,此即纸上层析法。

    将最上头的湿润部分剪下来,放到培养皿里继续培养,反复下去的结果,就是。。。。

    恭喜你获得了青霉素!!!

    宇文温眨了眨眼,将幻想掐掉,看着眼前的厂房,深深的挫败感在心中浮起。

    转到一旁的“品尝室”,只觉有一股臭味和香味混杂的气味迎面扑来,他看着工作人员准备好的红腐乳、白腐乳以及青腐乳,拿起筷子,夹了一块青腐乳往嘴里放。

    一口咬下去,微臭之后是齿间留香,邺城豆腐乳作坊的产品质量已经很稳定了,食品安全性有保障,可以大批量向市场提供红、青、白豆腐乳。

    随行人员也品尝了作坊生产的腐乳,这种特别的食品源自民间,在黄州西阳壮大,因为风味独特,拿来送稀饭或者作为烹饪佐料很合适,加上价格又便宜,所以很快就被百姓接受。

    西阳城内的豆腐乳作坊,能够大批量制作这种食物,豆腐乳不容易变质,便于长途运输,所以很快就风靡山南地区。

    随着江陵、穰城、襄阳、洛阳、长安、悬瓠、小黄、广陵作坊的相继开业,豆腐乳也渐渐在各地推广,如今邺城这边经过“试销售”,市场反应不错。

    于是豆腐乳作坊正式投产,大批量制作豆腐乳,有着良好的盈利前景。

    作为幕后推手,宇文温对于作坊的情况很满意,但心中那淡淡的忧伤依旧挥之不去。

    又咬了一口青腐乳,他有些黯然:谁想要青豆腐,我想要的是青霉素啊!

    青霉素,音译为盘尼西林,是抗菌素,为救命神药,有了这玩意,在这个时代被视为绝症的肺痨,就不再可怕了。

    除此之外,什么伤口化脓,什么细菌感染造成的绝症,全都是浮云。

    宇文温害怕自己和家人染上肺痨,落得不治身亡的下场,又害怕自己和儿子们在战场上不慎受伤,结果创口化脓,最后高烧不退而死,所以明知难度很大,还是想制取青霉素。

    土法制取青霉素,全套流程我在电视上看过的,所以不是不可能的哟!

    宇文温如是想,他根据自己看过的某电视剧,里面就见过如何用土法制取青霉素。

    于是他开始了制取青霉素的伟大历程,为此投入了无数人力物力财力,耗时十余年,终于获得了青霉。。。青霉菌制成的豆腐乳。

    青霉素?不存在的。

    虽然他的技术员靠着“穷举法”确实培养出了能灭霉菌的青霉,但想要有效提取青霉素,根本就不可能,更别说毒性鉴别,这根本就做不到。

    技术上的巨大壁垒,不是宇文温这种外行靠着“看电视学制青霉素”就能搞定的,他的雄心壮志注定就是一场迷梦。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自己也放弃了制取青霉素的野心,但往事不堪回首,想到这里,宇文温还是觉得心在滴血:为了制取青霉素而烧掉的钱,拿来挥霍的话不知道有多爽啊!

    研发新药“青霉素”失败,药商宇文温亏得吐血之余,只能想办法尽量弥补损失,好歹回一些本。

    因为研发青霉素,让宇文温拥有了初级的“细菌实验室”,培养出一群微生物学技术员,靠着显微镜这一利器,这些技术人员对于微生物的世界有了初步的认识。

    为了提取青霉素而不断努力的技术员们,具备了继续研究微生物的基础素质,于是实验室“转行”,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盈利技术,其中之一就是豆腐乳产业。

    其二是酿造,如今开始流行的麦酒(啤酒)“亳州马尿”,其酿酒神曲和酿酒工艺,就是成果之一。

    其三,就是酵母批量生产。

    想到酵母,宇文温低落的情绪回复许多,酵母作坊生产的酵母,用来发面效果惊人,这在以面食为主食的地区大受欢迎。

    酵母作坊硬是靠着大批量卖酵母,实现了薄利多销,变成宇文温众多产业之中又一只下金蛋的鸡。

    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意料之外的酵母产业,让宇文温得以慢慢弥补因为制取青霉素而造成的巨额亏损。

    宇文温费尽心思让黄州产业来个“产业转移”,在邺城开分号,目的就是为了赚钱,而在赚钱的同时,要让大量的无地百姓吸引到城市里来,靠着“做工“养活自己和家人。

    大兴实业,一举多得的好事,利国利民。

    想着想着,宇文温心情又好了些,狠狠咬了一口红腐乳,随后心中暗暗发誓:研发青霉素的亏空,我一定要补回来!

第四十五章 快乐水() 
天气炎热,在工业区里转了一圈的宇文温,已经汗流浃背,因为正好经过一处熟水(开水)铺,他便想喝一瓶“西阳汽水”。

    作为天子,宇文温出行身上都不带钱,但这不代表他吃东西不付钱,因为自有随从来付款。

    经营熟水铺的掌柜和伙计知道今日有大官来,但见着这大官前呼后拥的走过来,惊得手足无措,不过“西阳汽水”的调配倒是很方便,所以虽然掌柜的手有些颤抖,依旧很快便配好了“西阳汽水”。

    源自西阳的汽水,实际上就是小苏打水,将小苏打(碳酸氢钠)若干放入装着水的瓶子里,然后加入醋酸或者柠檬汁,盖上盖子摇晃一会,小苏打和酸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这汽水就成了。

    小苏打源自纯碱(碳酸钠),而纯碱是有天然矿的,位于荆州和豫州交界处的桐柏碱矿,矿脉很大,自古以来就有开采,如今作为重要的纯碱来源,桐柏矿的开采量逐年递增。

    正是基于丰富的纯碱来源,西阳汽水的推广速度很快,炎炎夏日喝上一杯冰镇西阳汽水,然后打上几个嗝,感觉热气都被带走了,凉快许多。

    这种感觉让人痴迷,加上西阳汽水不贵、制作方便,所以深受广大平民百姓的欢迎。

    在经营熟水的熟水铺里,除了售卖熟水外,铺子通常兼营大碗茶、西阳汽水,西阳汽水在夏天是最好卖的饮料,为囊中羞涩的人们带来了些许快乐。

    所以西阳汽水又被称为“快乐水”。

    这个名字有些俗,却很好记,所以渐渐地流行起来,许多邺城百姓都把这种汽水叫做“快乐水”。

    宇文温惬意的喝着汽水,琢磨着这个诨号,又想起那个时代另一种“快乐水”(可口可乐),笑了笑。

    小苏打水当然比不上可口可乐,但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有小苏打水就已经足够了。

    科学技术应该造福百姓,如此才能具备强大的生命力,他这十几年来不断烧钱,摸索出来的各种科技,大多转化为实用技术,为改变这个时代而做出了不同的贡献。

    提供熟水的熟水铺,正是靠着兼营各种小玩意而顽强的生存下来,为城内居民提供干净的饮用水(烧开的水),降低因为水源不净而导致患病的风险。

    熟水铺和出售廉价麦酒的酒肆,成为城市居民可靠的干净饮用水来源之处,这就是宇文温为公共卫生做出的努力。

    如今各地的熟水铺和酒肆大多能够实现盈利,让越来越多的人喝上干净的水,却不需要官府来推行卫生的饮水习惯。

    而用高效率热水锅炉烧水的熟水铺,在为居民提供干净饮用水的同时,也能节省柴禾,不要小看这一点,各主要城市里遍布的熟水铺,累计省下的柴禾可不是个小数目。

    想着想着,宇文温觉得成就感满满,和熟水铺掌柜聊起天来。

    对于掌柜来说,他只知道今日有大官来“工业区”巡视,如今见着这位大官很年轻,又好说话,于是不再那么拘束,和对方攀谈起来。

    一旁的许绍等官员,见着天子兴致勃勃体察民情,不好上前打断,只能在一旁等着。

    许绍掏出怀表看了看,随后问身边吏员:“染坊那边准备好了么?接待工作可不能出纰漏。”

    “使君请放心,染坊那边都已经准备妥当,地扫得干干净净,员工们也都做好准备,衣着符合安全生产规范。”

    “你,再去看一遍,尤其要叮嘱他们,女工都得戴帽子,把头发收到帽子里,记住了!”

    “是,是!”

    。。。。。。

    染坊,巡察至此的宇文温,正与技术员们座谈,座谈的位置就在染缸附近,人手一瓶“快乐水”,说着说着,话题就歪到黄州那边,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印染业和纺织业关系紧密,黄州的纺织业发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