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水行周-第7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此同时,完成平顶山煤矿、武阳铁矿的扩大开采。

    如此复杂的操作,对于吏治的要求很高,宇文明对此不是很乐观,但宇文温又给出了新的解决方式,那就是组建“叶宛转运司”,实行全权负责制。

    叶宛转运司,设转运使一人,副使若干,首先负责叶宛漕渠的修建,待得建成之后,要负责叶宛漕渠的运营。

    而若实行开中法,还得转运司来主持具体事务,职责自然也要分明,出了什么纰漏,转运使和副使跑不掉。

    再设立类似大冶制铁所的冶炼、采煤机构,负责开采平顶山煤矿、武阳铁矿,以铁路进行连接,采用大冶制铁所的“焦炭炼铁工艺”,大幅提升铁产量。

    然后大量出售煤和铁制品,用盈利的一部分,以及漕渠收取的通行费,来维持漕渠的运营。

    这样的方案实行起来有些复杂,但却有成功的前车之鉴,让宇文明颇为心动,不过他还是难以理解宇文温为何对煤的追求为何如此执着。

    若真按着宇文温这么一搞,朝廷又得设立新的官署、官职,日后会不会导致官府出现大量冗员?

    宇文明想到这里,又想到了各地即将同时开始的考试。

    冗员?按着这么折腾下去,官员好像不够用啊。。。。

    敲门声传来,佐官在门外禀报,说人已经来了,宇文明收起思绪,答道:“让他们进来。”

    宇文温如今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莫名其妙的事情上面,这对于宇文明来说不错,是个很好的机会,让弟弟把心思集中在某处,他才好做出那个决定。

    那件事情,拖延太久总是不好,该落实了。

第八十一章 机会() 
    洛阳,豳王府外街道,韦福奖失魂落魄的走着,目光呆滞、面色麻木、动作僵硬、不发一言,看上去如同行尸走肉,跟在后面的随从低着头,不敢吭声。

    今日是放榜的日子,韦福奖作为考生,昨夜紧张得一宿没合眼,一直辗转反侧,到了早上,忐忑不安地去看榜。

    放榜处人山人海,韦福奖好不容易挤到榜边,睁大眼睛看榜上是否有自己的名字。

    他一个名字一个名字看下去,越看越紧张,最后发现自己落榜时,只觉得心很难受,而更让他难受的是,最后一个上榜的考生,名字就排在他前面。

    换句话说,他就差一名,便可上榜了。

    那一瞬间,韦福奖真想大哭一场,落榜其实没什么,可为何他就差了一名?

    如果距离上榜差得远,难过一阵也就罢了,如今就差一名,怎么能不让韦福奖纠结万分。

    为了这次考试,他格外用功,不敢说废寝忘食,但真的很用功在“复习”,岳母送的《黄州州学试题汇编》,他全都做过了,而考试出来后,对于自己能否上榜颇有信心。

    结果,结果只差一名。。。

    在现场看榜的韦福奖随后耳朵嗡嗡作响,身边谁说话都听不到,两眼昏花,看不见四周情形,只是漠然的走着,不知走了多久,竟然走回了豳王府。

    眼见着侧门就在眼前,他却不敢进去:一会进去了,有何颜面见妻子?

    想着宇文英娥(宇文娥英的化名)今日一早送自己出门的情形,韦福奖就觉得难受,眼眶一热,掉头往外走,却险些撞到一人。

    韦福奖抬头一看,竟然是岳父宇文温。

    宇文温刚从放榜现场回来,远远就见女婿那失魂落魄的样子,此时哈哈一笑,拍拍对方肩膀:“不就是落榜嘛,有什么大不了的!下次考上不就行了!”

    “小婿。。小婿。。。”

    韦福奖想哭,话都说不利索,豳王虽然是他岳父,但翁婿间年纪差得不是很大,对于韦福奖来说,若以年纪论,豳王与其说是他岳父,还不如说是他兄长。

    “考试,又不止这一次,机会多得是,莫要太往心里去了!”

    “走,入府,陪寡人喝上几杯,喝醉了最好,一觉醒来,什么事都没了!!”

    。。。。。。

    午后,豳王府门前,头发花白的李德林下了马,走进王府,与迎上来的王府长史李纲交谈起来,一会约定时间到了,他要向豳王汇报事情。

    李纲看了看挂钟,随后说道:“李公,大王身上有酒气,一会莫要见怪。”

    李德林闻言诧异:“大王心情不佳?”

    “不,是大王的女婿心情不佳。”说到这里,李纲压低声音:“落榜了,只差一名。”

    “呃。。。莫非大王的女婿,是京兆韦福奖?”

    “正是。”

    “噢。。。。难怪。。。。”李德林捻着胡须叹道,他作为此次考试的主考官之一,在名次出来之后,仔细看过几遍,对只差一名就上榜的京兆韦福奖有印象。

    豳王宇文温,可从没跟他说过女婿的名讳,当然说了也没用,因为试卷都统一装订成册,阅卷者是看不到考生名字的。

    这是防止作弊的手段之一,李德林对此很赞同,这段时间他和其他几位考官一起阅卷,颇费心力,如今这场考试终于圆满结束,却还不能松一口气。

    正与李纲交谈间,有吏员来请,李德林便向李纲告辞,跟着吏员向前走。

    来到书房,见着豳王宇文温身上有些许酒气,李德林只当没闻到,结果反倒是宇文温先解释:“寡人方才饮酒,有些许酒气,李公莫要见怪。”

    简单的寒暄过后,李德林切入主题,开始向宇文温汇报此次考试的情况,他作为宇文温推荐并得丞相任命的主考官,职责尚未结束。

    考试选拔,是新颖的选拔人才方式,所以每一次考试过后,都要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次更大规模的考试打好基础,李德林知道朝廷很可能会继续举办考试以选拔人才,所以他和其他考官的总结至关重要。

    而这对于他的仕途也至关重要,如果搞砸了,就不会再有机会了。

    李德林字公辅,博陵安平人,今年已六十三岁,仕途坎坷,不再是当年那意气风发的神童,再也没有大好光阴可以浪费。

    他年少时勤奋好学,有神童之名,后来在齐国天保年间举秀才,官至直散骑侍郎,典机密,后来周国灭齐国,得授内史上士。

    故齐山东(太行山以东)官员,在周国得重用的人较少,李德林就是其中一位,也正是如此,他卷入了大象二年的变乱之中。

    天元皇帝崩,外戚杨坚掌权,而李德林成了杨坚的谋臣,为其定大计,又代笔为幼帝写了禅位诏书。

    所以,李德林是杨坚的党羽,本来在隋国灭亡时要被清算,却因为当年他的一个主张,逃过一劫。

    大象二年杨坚把持朝政,即将屠杀宇文宗室时,李德林曾经劝谏,说如此行事太过阴毒,不合适。

    为此,他被杨坚斥为“书生意气”,由此开始疏远,不过待得隋国建立,杨坚又重新重用李德林,任其为内史令,参掌机要。

    但好景不长,李德林又倒霉了,因为他得罪同僚,成为众矢之的。

    李德林自幼有神童之称,年纪轻轻就以学识渊博著称,而他恃才傲物,为人处事不够圆滑,不太会察言观色,以至于先前引得杨坚不快,后来又招惹了杨坚一众心腹的不满。

    李德林和同僚相处,意见相左时经常发生争论,他对事不对人,然而因为说话不注意分寸,也不知道委婉些,得罪人都不自知。

    以至于到后面,别人和他争论,都是对人不对事。

    三人成虎、众口铄金,李德林很快就被杨坚判定为不堪重任,行事迂腐,于是再次疏远。

    至此,李德林的仕途到了尽头,在隋国多年未得升迁,加上当年曾经反对屠杀宇文宗室,所以当周国收复关中后,当时的周国丞相尉迟迥没有为难他。

    但也没有任用李德林,杞王也忽略了他,因为李德林是故齐旧臣,和关陇权贵们没什么渊源。

    当时李德林年近六旬,见着折腾半生却一事无成,加上仕途无望,心灰意冷之下,打算回家乡养老,却被“河北老乡”刘炫劝住了。

    刘炫和刘焯并称“二刘”,是当世有名的经学家,李德林和刘炫、刘焯有些类似,就是懂得做学问,却不太懂得做官,不知道体察上意,不知道阿谀奉承。

    大概是处于“惺惺相惜”的心理,刘炫提出了邀请,李德林便应邀到了黄州州学,之后就留下来,专心做学问,倒也如鱼得水,心情好了许多,人也有精神了。

    黄州州学接连举办了几次考试,李德林参与其中,颇有经验,后来被豳王宇文温征辟为豳王友,今年作为主考官之一,再入仕途。

    这是李德林最后的机会,他奔波大半生,不想满腹经纶无用武之地,于是很认真的履行职责,累是累一些,精神却分外的好。

    有了奔头的李德林,宛若枯木逢春,而他发现举主、豳王宇文温,是个喜欢和佐官吵架的“奇葩”。

    乐运,这个有名的铮臣,三两天就要和豳王争论,双方都是对事不对人,吵得面红耳赤,过后一样正常相处,李德林觉得豳王这种很喜欢“讲道理”的作风,应该能容得下自己。

    他,也许还有机会。

第八十二章 老司机() 
    下午,豳王府前院一隅,王府长史李纲正与一名年轻人交谈,不经意看见豳王妃从一旁的回廊经过,他没有打招呼,因为这样不合适:

    王妃若是过来了,他就得为王妃引见到访的客人,但这样不好。

    豳王妃身份尊贵,不需要对随便一个访客寒暄,而李纲明白,豳王很在意女眷,无论是王妃也好,侧室也罢,豳王都不怎么喜欢给来宾主动介绍,也从不会让侧室入席,为来宾倒酒端菜。

    至于让侧室陪着来宾饮酒作乐。。。那是不可能的。

    虽然主人在自家宴请客人时,让侍妾出来侍奉客人是很正常的事情,但豳王这样“讲究”,倒不能说错,所以李纲不会触碰底线。

    微风吹拂,从阵阵清香飘来,这是郁金香的味道,也是李百药颇为熟悉的味道,他不好转头去看经过的佳人,只能用鼻子感受着香味。

    这位大概就是豳王妃吧,传闻中的绝色美人哎。。。。

    李百药仪表堂堂,英俊潇洒,颇有女人缘,所以对于妇人们的喜好有些了解,贵妇们大多离不开香药,许多人喜欢用郁金来给衣物熏香,或者放入香囊随身佩戴,久而久之,身上自带香味。

    无缘得近距离一睹豳王妃芳容,李百药对此有些遗憾,因为他今日到豳王府的目的之一,就是想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亲眼见着这位传闻中的美人。

    当然,他到豳王府的首要目的,是来接父亲李德林,至于豳王妃,其实见不着才是理所当然。

    他只是基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想法,仅仅想一饱眼福,哪里敢对豳王妃有任何非分之想。

    毕竟,李百药已经不是年年少轻狂的时候了,现在好不容易榜上有名,即将再入仕途,比以前自然要小心谨慎得多。

    当年,李百药之父李德林为杨坚的重要谋士,故而隋国建立之后,李百药的仕途颇为顺畅,任东宫学士,前途无量。

    官场得意,情场同样得意,风流倜傥的李百药,仪表出众、风度翩翩,又有满腹经纶,所以到哪里都能吸引女郎们的注意,游走于花丛中,好不惬意。

    但好景不长,李德林为杨坚疏远,李百药自然也跟着受冷落,后来隋国灭亡,李德林父子成了白身,在家无所事事,如今李百药好不容易在考试中脱颖而出,榜上有名,他自然要珍惜这个机会。

    什么女子可以搭讪、什么女子可以接触,什么女子只可远观,心里可得有数。

    不然就要倒霉。

    威名赫赫的豳王,李百药有一百个胆子也不敢招惹,所以他现在就一个念头:等父亲,一起回去。

    李德林年纪大了,骑马时有些摇摇晃晃,作为儿子的李百药颇为担心,所以今日放榜之后虽然兴奋不已,却很快回过神来,在家中见着父亲迟迟未归,便到豳王府等候。

    当然,如果有机会的话,能在豳王面前露露脸也是不错的。

    李百药不是初入仕途,当然知道入仕只是第一步,若想要有机会升迁,就得有靠山。

    当年他父亲恃才傲物,言谈之间不知不觉得罪许多人,又不找靠山,所以倒霉时不但没人帮,反倒“墙倒众人推”。

    有鉴于此,李百药学精了一些,虽然不至于为了着靠山而不顾廉耻去阿谀奉承,但机会合适的话,还是要想办法得权贵青睐。

    当然不是说有了靠山就能为非作歹,李百药的想法很简单,只有靠着强力支持,自己的才学才能有发挥的余地,不然像父亲那样,蹉跎半生到头来一场空,只能黯然神伤。

    “啊,年轻人,我看你骨骼精奇,是万中无一的武学奇才,维护世界和平就靠你了!”

    耳边突然传来说话声,音调有些奇怪,让正在交谈的李纲和李百药一愣,随后两人循声望去,却见一只白鹦鹉落在旁边房檐上,对着他们说话。

    确切的说,这白鹦鹉是对着李百药说话。

    “年轻人,我这里有武功秘籍,如今十文钱售你可好?”

    面对白鹦鹉的“询问”,李百药哭笑不得,李纲则有些尴尬的解释:“这是大王养的鹦鹉,说话有些古古怪怪的,莫要见怪。。。”

    就在这时,拐角处转过一名女子,气喘吁吁地对着那白鹦鹉喊着:“哎呀,赶快回去,你越界了!”

    声音宛若银铃,似乎是吴地口音,李百药看清那女子样貌,不由得呼吸一凝:好一株出水芙蓉啊!

    出水芙蓉,指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可比喻美人清新脱俗。

    如今这身着青衣明显侍女打扮的女子,年约十七八岁,却有沉鱼落雁之貌,面颊红润,双眼清澈,让李百药一见只觉得心忽然乱起来。

    还没等他回过神,那白鹦鹉振翅飞到女子抬起的手臂上,随后一人一鸟转回后院。

    一场突如其来的偶遇,让李百药怅然若失的同时怦然心动:若是能有如此佳偶,那真是人生苦短啊!

    “这位是?”

    说话声又起,李百药抬头看去,却见父亲站在面前,旁边是一位身着戎服的年轻人,发话的就是此人。

    虽然这位年轻人身着戎服,看上去仿佛寻常士兵,但那举手投足间散发的气势,让李百药瞬间明白对方的身份,赶紧行礼:“草民李百药,见过大王。”

    得知面前之人是李德林之子李百药,宇文温饶有趣味的打量了一下对方,方才陈媗追着白鹦鹉“一撮毛”跑出来的情形,他自然也看到了。

    见着这位李郎君似乎被美人摄了魂,宇文温笑着对李德林说:“令郎果然一表人才,名不虚传!”

    说是这么说,他心里却是另一番想法。

    宇文温知道李百药“曾经”的丰功伟绩,那就是连杨素的侍妾都敢撩,甚至敢潜入杨素府邸偷情。

    事泄之后被抓个正着,李百药凭着仪表堂堂和饱学之士的名声,不仅让杨素改变主意,还得其慷慨“馈赠”,携美而归。

    在原本的历史里,权臣杨素妒才却又惜才,是个喜欢“送女”的大好人,“明文记载”的送女美谈就有两次半,一次是“破镜重圆”的典故,一次是送侍妾给李百药。

    还有半次,是杨素的侍妾红拂女与年轻的李靖私奔。

    对于杨素的“容人”之量,宇文温是相当佩服,但换成他自己,就绝不会这么慷慨。

    两年时间过去,陈媗依旧是完璧之身,宇文温不是“不行”而是不急,但这不代表他会把陈媗送出去,以收买人才为己所用。

    送女?那是不可能的。

    想到这里,宇文温看着李百药,笑得愈发和蔼:老司机哟,你要是敢撩我的女人,呵呵。。。

    李德林父子告辞,宇文温正打算去后院,却见管家李三九匆匆而来,交出刚收到的一封密信(纸条)。

    这是信鸽从长安带来的密信,宇文温亲自“翻译”后,看着消息,长叹一声。

    据“深喉”透露,丞相有意对陈国用兵,已经开始规划具体方略,要借统一天下之大功,进一步巩固威望。

    而平陈的主帅,丞相考虑让世子宇文理来当,具体何时开战,丞相尚在盘算,但很有可能是今年冬天开战,赶在明年雨季到来之前结束。

    宇文温知道,周国是一定要灭陈国的,但没想到,主帅人选和他无缘。

    意料之外,但却是情理之中。

    兄弟归兄弟,权力面前,没有亲兄弟,只有孤家寡人。

    更别说,当父亲的,有好处没理由不给儿子给弟弟,陈国如今只是苟延残喘,要灭掉很容易,所以统一天下的第一大功,将会是未来太子宇文理的囊中之物。

    “那怎么可能?”

    宇文温忽然笑起来,自言自语着。

    “想和老司机抢功劳?没门!”

第八十三章 胶字廿五() 
    北风吹拂,海港内帆影点点,一艘海船正缓缓靠向码头,其桅杆上悬挂的黑底白蔷薇旗帜迎风招展,远远看去分外显眼,负责收舶税的沈庆见着这旗帜,心情忽然好起来。

    悬挂黑底白蔷薇旗的船只,意味着归属周国市舶司,不是一般的外来海船,所以不能敲诈、勒索,即便索要好处,也得有分寸。

    但对于陈国的税吏来说,周国的船主很懂“规矩”,该给的好处肯定会有,所以到船上走那么一遭,兜里就会多了一些沉甸甸的“意思意思”。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船主如此好说话,陈国的税吏们自然好说话,而周国的船只在缴纳了舶税之后,便能将带来的货物销售给闻讯赶来的陈国商贾。

    沈庆来打量着这艘样式独特的船只,据说这种船型是周国最新样式,可以在黑水洋上乘风破浪,往返于南北海域。

    看着看着,沈庆的目光凝聚在船头一侧外舷上,那里有几个白色的大字,在深色的船舷映衬下,显得分外明显:胶字廿五。

    沈庆和周国船主打过交道,所以知道这几个字是这艘海船的“编号”,又名“舷号”。

    周国的市舶司为了方便管理海船,按船只“注册”海港所在州进行编号,“胶字廿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