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水行周-第6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问题,市舶司正在解决,解决起来不算太难,毕竟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如之前市舶司组织船队讨伐耽罗国那般。

    听得马欢说东海有个耽罗国,竟然袭击市舶司的船队,冯德郎有些意外:“耽罗国?怎么如此大胆,敢招惹大。。。市舶司?”

    “海外蛮夷,不知天高地厚嘛,呵呵。。。。”

    马欢笑眯眯的说着,随后开始透露内幕消息:“其实是误会,这都是误会,如今官军驻扎耽罗岛,协助耽罗国清剿海寇,而耽罗国主昨日已经抵达琅琊港,亲自来向大王和朝廷天使澄清误会。。。。”

    亲自来澄清误会?怕不是被抓来的吧。。。

    冯德郎如是想,却不说破,“那一位”的实力,可是没得说的,他如今就想知道,何时能够得对方接见。

    对此,马欢颇有把握:“过几日便可,如今大王心情不错,想来和耽罗国主澄清了误会,就会见见冯兄了。”

第三十一章 如梦亦如幻() 
    周国市舶司船队于倭国返航时,在耽罗岛海域遇袭,有五艘海船沉没,十余万两白银及数百船员沉入海底,对此,市舶使、豳王温震怒,派兵浮海东进、兴师问罪。

    王师抵达耽罗,宛若天兵天将下凡,宵小顿如鸟兽散,王师将帅经一番调查,发现贸易船队遇袭一事内有蹊跷,耽罗国似乎并非幕后主使。

    耽罗国主高立,随即率领文武乘船西进,抵达胶州琅琊港,亲自向天朝上国解释事情真相,澄清误会。

    市舶使、豳王宇文温,陪同驾临胶州的朝廷天使,接见了高立一行人。

    有消息称,宾主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就先前市舶司船队在耽罗岛附近海域遇袭一事,深入交换了看法,消除误会,达成许多共识。

    此次会谈,市舶使、豳王温,向高立介绍了市舶司的情况,并介绍了近几年内市舶司对于搭建东海贸易新秩序的构想,以及对耽罗国在其中即将扮演的重要角色进行了阐述。

    如今市舶司和耽罗国达成了一系列共识,这为拓展深化双方合作提供了新机遇,豳王温希望以耽罗国主此次访问为契机,加深对耽罗国的了解,促进双方在旅游、贸易等领域的合作。

    朝廷天使在会谈中,向高立转达了大周天子对其亲切问候,对于双方能够化解误会、达成共识表示欣慰,与此同时,还代表周国朝廷,做出了决定。

    授高立为上开府仪同三司,耽罗王,赏丝绸一千段,粟五百石,瓷器、玻璃器皿若干。

    对此,高立感激涕零,表示愿为大周藩属,世为周臣,行皇朝历法,为皇朝镇守东海,并主动要求送王子入朝觐见天子,聆听天音。

    又请皇朝派遣饱学之士,到耽罗教化百姓,定声乐、礼制。

    鉴于耽罗临海地区海寇猖獗,时常袭扰沿海居民,高立恳请皇朝派兵驻扎耽罗,并设商馆,以便市舶司船队靠泊,休整。

    今日,市舶使、豳王温陪同朝廷天使,设宴款待耽罗国王高立及随行人员,宾主共享美酒佳肴,一起观看精彩的歌舞表演。

    席间,高立看着眼前的陶瓷餐具,看看那晶莹剔透的水晶酒杯(玻璃酒杯),看着香炉里升起的袅袅青烟,又看向眼前那身材婀娜的舞姬,觉得自己好像是在做梦。

    这个名叫“周”的国家,在西方的大陆上,而这个大陆数百年来换了很多国家,对于高立来说,其实不怎么关心这些国家,他只需要和祖先那样,在岛上过着自己的日子就行了。

    比起西面遥远大海对面的“中原”,他们需要重视的国家,是北面海峡对岸的百济,高立的祖父五十多年前渡海北上,入百济拜见对方国王,从此成为对方属国。

    属国什么的,对于高立来说无所谓,对方封他的祖父为“星主”,称呼他们为“耽罗”,其实也无所谓。

    反正岛上的日子就那么过着,从高立开始记事时起就是这样,弱小的耽罗,不需要对岛外的事情关注太多。

    然而数月前,有一支船队在岛外海域遇袭,高立大概知道袭击者的来头,但认为这不关他的事,然而有人认为关他的事,百济随后派兵登岛,说要协防,高立只能听之任之。

    他觉得百济的军队骁勇善战,水军规模庞大,一定能击退西面来犯的“周国”,至于百济军队在岛上这里拿一些、哪里拿一些,又抢些民女去军营。。。。

    强者从弱者那里拿一些东西,是很正常的事情,高立还是王子的时候,去过百济国都,见识过对方的实力,所以没什么怨言。

    然而,当强者遇到更强的强者,一切都不一样了。

    驻泊海港的百济水军,在来袭的周国水军面前不堪一击,许多船只还没来得及出港,就被对方一把火烧了,随后登陆的周军,表现更加凶猛。

    十余骑兵,瞬间就突破百余百济兵的拦截,而对方的步卒,个个身着铁铠,宛若铁人一般,打得百济军队大败。

    岛上的百济军队只是仓促间抵抗了一下,就被来袭的周军打得跪地求饶,有百济将领带兵退守王城,试图据守待援,却被对方召唤的天雷劈死。

    如此强大的敌人,已经不是凡人能够抵抗的,百济军队很快就投降,而高立则忐忑不安的等候发落。

    对方的主帅很和蔼,对方的军队很友善,没有在岛上烧杀抢掠,军纪比百济军队好得多,高立糊里糊涂的和对方主帅喝酒,糊里糊涂上了船,糊里糊涂的来到了海的这一边。

    在这里,他见识了比百济更强的国家,只是一个港口城市,其规模就已经堪比百济国都,而那位眼光犀利的市舶使,更是让他不敢直视。

    高立原以为自己就要被关在西方大陆,再也回不到自己的国家,结果在这里,他所获待遇,比起在百济时要好很多。

    洁白的瓷器,晶莹剔透的水晶杯,美味可口的食物,还有在百济都很名贵的丝绸,以及穿在身上很凉快的衣服,无一不在彰显着这个国家的实力。

    这个国家,比百济强太多了。

    想着想着,高立有些恍惚,周国不仅没对他如何,还说要帮他改造破败的城池,兴建高大气派的宫殿,让他住得舒服。

    还要给主要的宫殿装上玻璃窗,明亮而又防风,不仅宫里如此,其他一些贵族的居所,也要按照周国的形制,进行重建,同样也会有玻璃窗。

    而来自海外的名贵香药,市舶司会以合理的价格出售给他和贵族们,以后每日点上一炉香,让住处香气四溢,不再是奢望。

    据高立所知,每日都能焚香可是只有百济王族才能享受的待遇!

    对方还会供应大量精美的布帛,给他和官员们缝制漂亮的衣物,还要给宫里的宫女们也换上像样的衣物,如此才能彰显皇朝藩国的气派。

    这一切,并不是全都无偿,但价格不贵,用耽罗出产的海产来换就行。

    不仅如此,市舶司在岛上划定的“租界”,每年都会支付“租金”,那都是来自中原的特产,往日里在百济都能买上高价。

    “租界”会管理耽罗的所有港口,进出港口的船只,所缴纳费用,“租界”方面会分三成给耽罗。

    驻扎在岛上的王师,负责保卫耽罗的安全,驻军会在岛上开垦农田,尽量自给自足,不会耗费耽罗太多粮食。

    而来自周国的商人,会在“租界”方面的协调下,以优惠价格购买耽罗的海产,对方还会廉价供应诸如铁针、鱼钩、锥子、剪刀等日用铁器,改善平民的生活。

    简而言之,耽罗成了周国的藩属,将海港交给市舶司设立的“租界”进行管理,高立和贵族们只需要享福就行,往后会有大量海船经过耽罗的港口,为他们带来中原的各类特产,以及海外奇珍异宝。

    而对方,并不会夺他的王位,不会把贵族变成奴隶,不会把岛上居民赶尽杀绝。

    对方的要求,只是让他向周国称臣,然后把岛上的一些土地“租借”给周国。

    这么好的事情,高立想都不敢想,如今喝着水晶杯里的美酒,看着眼前宛若天仙的舞姬,又看着频频向他劝酒的市舶使、豳王温,不由得揉揉眼睛。

    这是做梦么?还是真的?

    如果是做梦,真不想醒来啊!

第三十二章 期待() 
    琅琊港,胶州市舶署公廨后院,大醉归来的宇文温正躺在榻上闭目养神,喝酒不累,但演戏很累,心更累,如今“演出归来”的宇文温,终于可以松松放松心情了。

    耽罗国,户数大概五六千,不过是一个中原小州的水平,耽罗国王高立,了不起一个州刺史的地位,而以宇文温的尊贵身份,要和对方把酒言欢,已经是降贵纡尊。

    但他还是这么做了,道理很简单,就是要树一个典范,让周边国家看看,给周国当小弟是多么有面子和里子的事情。

    面子,光靠摆酒肯定不够,所以宇文温决定为耽罗国装点一下门面,使其在昔日的宗主国及周边邻国面前,扬眉吐气一番。

    此次市舶司组织大军远征耽罗,轻易而举击溃协防耽罗的百济军队,而据将领们后来的汇报来看,耽罗国真的很穷酸。

    耽罗的所谓王宫,连中原正经州刺史的府邸都比不过,那些所谓贵族,其住处连寻常中原普通地主都不如,其军队,有和没有差不多,更别说平民百姓,和乞丐差不多。

    所谓耽罗国,与其说是个国家,还不如说是个部落联合体,岛内三大部族,高氏是其盟主,其他的贵族,不过是部落里的头面人物罢了。

    这种所谓国家,宇文温若是要给其装点门面,必须量体裁衣,万一不小心就会弄出个“沐猴而冠”的效果出来,只会让人贻笑大方。

    但无论如何,宫殿是要重新弄的,不求高大气派,至少要精致整齐。

    吃穿用度,至少要和中原的普通大户水准看齐,那些歪瓜裂枣的所谓宫女,好歹等有大户人家侍女的水准,礼仪要学,基本的礼制也要定下来。

    好歹有一套像样的乐器,譬如鼓吹之类的声乐,乐师的水准也要跟上来,以便耽罗国王接见外国使者时,至少有拿得出手的排场,美味可口的食物。

    让周边国家都看看,跟着周国走,会有何种实实在在的好处。

    但这不代表周国是个冤大头,周边国家随便口中敷衍几声“粪土臣某,愿世代为大周臣子”,就能哄得周天子龙颜大悦,然后自己拿着些歪瓜酸枣的特产,从周国手上换回大量赏赐。

    这种类似于花钱买面子的朝贡贸易,宇文温可不想继续下去。

    什么天朝上国物产丰富,藩国来朝,自当不吝赏赐,宇文温觉得朝廷与其花那冤枉钱去买面子,还不如减免百姓赋税,让利于民。

    或者提高士兵们的待遇,给士兵们多备几件铁制武器、铠甲。

    自己的百姓不体恤,士兵不爱护,花钱买虚无缥缈的面子,别人拿了好处面上笑眯眯,心里还不是嗤笑你是一只肥羊?

    宇文温对朝贡贸易不以为然,他要把耽罗国树为典范,可以说是花钱买面子,但不代表亏了里子。

    耽罗国从现在开始,就是周国的蜀国,防务由周国包了,外交则接受周国的“指导”,文化必须和中原“接轨”,经济命脉也要被周国把持,是真正的附庸。

    当然,还有更省事的办法,就是直接将耽罗纳入周国管辖,这样省去许多麻烦,但综合考虑下来,得不偿失,所以宇文温才退而求其次。

    周国若并吞耽罗,会直接导致百济以及倭国惊慌失措,这两个国家势必担心周国接下来要对他们动手,那么即将开始的东海贸易体系,还没真正建立起来就夭折了。

    这不是宇文温想要的结果,他作为市舶使,需要政绩,而市舶司在东海海域顺利开展市舶贸易,为朝廷带来不菲的收益,这才是他作为市舶使最大的政绩。

    有了政绩,才能聚集更多的声望,对于下一步布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市舶贸易,比起朝贡贸易,更能推动沿海地区的发展,只有兴旺的贸易需求才会有大量的货物转运,才能支撑起庞大的贸易船队,才能让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航海中去。

    耽罗国作为典范,也会是东海贸易的一个重要中转站,市舶司有了这个可靠的中转站,可以更方便的开展与百济、新罗、倭国的贸易。

    而驻扎在岛上的军队,以及停泊在港区的战船,可以有效威慑百济、新罗、倭国沿海海寇,免得对方把市舶司的船队当做肥羊,时不时咬上一口。

    宇文温觉得,如果在耽罗岛的布局顺利开展,那么接下来的局面就打开了,市舶司的贸易前景会不错,但想要把海贸规模做大,却很难。

    如今的东海各国,实力有限,虽然中原的丝绸、瓷器在百济、新罗、倭国不愁销路,但对方能支付的硬通货实在有限,有用的特产也不多。

    双边贸易要长期维持下去,并且有较大发展,前提是贸易双方都能拿得出对方所需的大宗货物,如今这种类似于单边市场的贸易,真的很难有更大发展。

    中原需要金、银、铜,但东海各国,金、银、铜的产量低,若海贸靠硫磺、昆布贸易支撑的话,无法将规模做大,至于皮货、人参贸易,总是杯水车薪。

    简单来说,中原的生产能力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市场(东海诸国)的购买力太差,如此悬殊的差距,是制约海贸发展的重要瓶颈。

    宇文温为了把东海海贸的市场做大,已经殚尽竭虑想办法,然而在这生产力低下的时代,想让百济、新罗、倭国增强购买力,谈何容易。

    但再难,也得想办法,不说市舶司,河南道织造司同样需要开拓更多的市场,若是做好了,宇文温可以由此获得新的力量,让更多的人因为利益,站到他这边来。

    一个拥有武装力量的强大利益集团,足以让他立于不败之地。

    想到这里,宇文温坐起身,看着自己画的草图,看着东海对面的扶桑列岛,不由得颇为期待。

    百济和倭国,关系紧密,原本的历史里,两国抱团对抗唐朝,直到白江村一战,唐军以少胜多大破倭军,吓得倭国肝胆俱裂,风声鹤唳。

    随后倭国决定向唐朝学习,才有了源源不断的遣唐使。

    如今,百济协防耽罗,结果海、陆大败,伤亡不小,百济必然担心周国随后以耽罗岛为跳板,发动直接进攻,届时北有高句丽、东有新罗虎视眈眈,百济危矣。

    所以,百济遣使向倭国求救实属必然,倭国方面如果不蠢,应该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那么对方接下来会采取什么应对之策呢?

    宇文温从俘虏的口中得知,最近数十年来,百济和新罗征战,多次战事告急,倭国数次应百济之请,派兵浮海而来助战,他想着若如果倭国这一次也如旧例,那么。。。。

    宇文温现在只想做海贸,不想把和倭国的关系搞僵,但这不代表他怕事,如果真要打仗,那就打一场好了。

    若事态向坏的方面发展,类似白村江之战的那种海战会爆发么?

    真是令人期待啊!

第三十三章 政绩() 
    

    倭国,京城,大臣苏我马子正在私第会见到访的百济使者,再次听使者描述周国侵略耽罗、袭击百济的恶行,虽然苏我马子和其他官员,已经在王宫里殿上听过一次,但他还是要再听听。2yt

    整件事情的起因,苏我马子已经有所了解,那就是数月前周国的船队抵达倭国博多开展贸易,满载而归,然而返航途中经过耽罗海域时,为海寇袭击。

    据说损失了几艘船,船上装载的货物及人员沉入海底,周国方面对此大动肝火,却不待弄清幕后真凶,便直接派兵攻打耽罗。

    耽罗国是百济的属国,百济理所当然要保护耽罗,在得知周国即将兴兵来犯之后,百济便派出军队,抵达耽罗协助对方御敌。

    而周国的水师来得很快,出其不意袭击驻泊港区的百济水师,随后大举登陆,很快便击败了岛上的百济军队,控制了耽罗国,据说还将其纳为属国。

    不仅如此,攻占耽罗的周国水师,还进犯百济沿海地区,登陆之后大肆烧杀抢掠,犯下各种暴行。

    周国水师猖狂至极,不但袭扰百济沿海地区,甚至其战船还抵达白江口(白江入海口),试图溯江而上,进犯百济国都。

    是百济水师奋力拦截,才勉强将其击退。

    而百济水师历经数次大战,伤亡惨重,再这么下去,很难守住白江口,无法拱卫王城的安全。

    事态再这么发展下去,本来就和百济敌对的高句丽、新罗,肯定会趁火打劫,趁着百济的主要军队聚集王城附近的有利时机,攻打百济边境上的城池。

    百济如今身处险境,唯一能依靠的,就是盟友倭国,百济王接连派出几个使者到倭国求援,如今在向苏我马子陈情的使者,已经百济派来的第四位使者了。

    听了一遍哭诉,苏我马子问对方,问百济是否和周国船只遇袭一事有关联,使者对此当然是极力否认。2yt

    苏我马子何许人,当然能猜到百济在这件事里有脱不掉的干系,他能猜到可能是本国和周国往来密切了些,引发百济方面的不满,所以对方才决定袭击周国的船队,试图扭转局面。

    但苏我马子没有证据,不好发难,也无法发难。

    倭国和百济素来关系紧密,百济若有难,倭国不能坐视不理,否则一旦百济出事甚至灭亡,那么倭国的利益必然会大受影响。

    且不说被新罗侵占的任那地区至此再无机会收复,就说一旦新罗吞并百济,甚至高句丽灭掉百济、新罗,统一半岛的强国必然会对倭国起心思。

    所以,无论如何,倭国都不能见死不救,不能坐视百济倒霉,甚至亡国。

    更别说周国如今已经占据耽罗,大量战船驻泊港口,一旦打服了百济,那么接下来,万一对方挥师进攻倭国,届时该怎么办?

    苏我马子知道事态的严重性,他不能袖手旁观,然而

    见着苏我马子迟迟不表态,百济使者急得满头大汗,不住哀求。

    他知道如今倭国最有权势、说话最管用的不是倭王,而是面前这位权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