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水行周-第6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这只是做梦,而现实很残酷,短短数日的训练,就有不少人因为操作失误,导致“飞空袋”被吊篮上油脂的火焰引燃,然后在半空中坠落,当场丧命。

    脑袋崩裂,脑花子喷溅一地,许多人看了之后,黄疸水都吐出来。

    乘坐“飞空袋”很刺激,能飞上天,但也会忽然坠落地面,摔成肉酱。

    陈四和同伴,已经有了心理准备,而因为敌军来得很快,所以他们只是仓促训练了几日,就要投入这次决战。

    今天,他们要做的事情很简单,待得风向合适,收到命令后,点火让自己乘坐的“飞空袋”顺利升空,要赶在接近城墙前,让飞空袋飞得比城墙或者箭楼还要高。

    出了城,只需要等着“飞空袋”飞到敌军大阵上空,然后点燃吊篮里存放的轰天雷,往地面敌军群扔下去就行。

    整个过程最危险的时候,就是点火升空那段时间,一旦操作不当,或者风力太大,大布袋晃动,会导致绳索为油脂燃烧的火焰点燃。

    或者刚升起来就被大风吹歪,撞到城内的建筑上,亦或是风力太大,吹着飞空袋往南走,飞空袋还没来得及升到足够高的高度,就会和城墙、箭楼相撞。

    然而今日佛祖保佑,大家乘坐的飞空袋都安然无恙的升上空中,飞过城墙和箭楼,顺利出了城,越飞越高,飞到己方大阵上空,接下来就要。。。

    为什么敌人会有这种奇怪的兵器,能够攻击高高在上的飞空袋?

    难道对方的细作探得了机密?还是早有准备?

    陈四想不明白,事到如今,后悔也没有用,他们此次出击,若帮助官军退敌,活下来有重赏,若阵亡的话家属有加倍抚恤,当然,前提是官军能赢。

    想到这里,陈四扶着吊篮边缘看向地面,虽然他已经大概习惯了“飞”,但从这么高的高度看下去,他还是觉得有些许头昏。

    敌我双方正在交战,交战的分界线(战线)就在前方,只要风再大些,或者再飘一段时间,他们就能飞到敌军大阵上空了。

    敌军在地面向空中发动的进攻,已经持续了两轮,陈四看看前方,发现原本飘在自己前面的十几个“飞空袋”已经不见了,全都在前两轮进攻中被点燃、坠落。

    而回顾左右两边,再看看身后,已经没有多少“飞空袋”。

    刚飞越邺城城墙时,那壮观的队伍规模,如今已经损失大半,想起那些既熟悉又有些陌生的面孔,陈四心中悲凉,双手牢牢抓着吊篮边沿,看着前方。

    再过一会,再过一会就能飞到敌军大阵上空了!

    前方呼啸声起,宛若无数哨子被人吹响,陈四循声望去,却见地面上敌阵中,多处冒起大量浓烟。

    烟雾中,火光大作,有无数光点腾空而起,拉出一道道白烟,呼啸着向着己方窜来,坐在吊篮里的陈四,无助的看这这些光点接近,然后在“飞空袋”周围爆炸,绽放出朵朵绚烂的火花。

    火光夹杂着浓烟、巨响,缩在吊篮里的陈四不敢露头,只觉得有一只手在摇晃着吊篮,他在心中不住祈祷着,只希望自己乘坐的“飞空袋”能够安然无恙。

    不知过了多久,爆炸声没了,刺鼻的气味在四周弥漫,陈四睁开眼,发现自己安然无恙,同伴也安然无恙,吊篮没事。

    扶着吊篮边沿看向外面,陈四看见己方许多“飞空袋”已经烧起来,甚至有的“飞空袋”之下吊篮也烧了起来,吊篮里的士兵奋力救火,却无济于事。

    有的“飞空袋”燃烧着向地面坠落,有的飞空袋吊篮底部烧穿,里面的士兵惨叫着掉落地面。

    红光闪烁,宛若苍穹降下天火,映红地面,也映红了陈四和同伴的脸庞。

    两人正要庆幸自己幸免于难,却见头顶火光大作,他们抬头一看,只觉如坠冰窟:大布袋被点着了。

    火势很快蔓延,已经可以看到一个缺口正在扩大,飞空袋明显下坠,陈四看着越来越近的地面,看见自己还未飞过敌我交战的分界线。

    西面远处地面,尘土飞扬,好像有很多马匹正在向着敌阵左翼快速移动,想来,是官军骑兵出动了。

    “一定要赢啊!不然抚恤就没着落了!”

    陈四呼喊着,而身边的同伴已经吓得说不出话,陈四对着同伴笑了笑,笑得很灿烂。

    人生就要终结,陈四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心中不舍一闪而过,随后笑了笑,在同伴惊恐的目光中,爬上吊篮边缘,接着向外奋力一跃。

    舒展四肢,他宛若鸟儿,感受着飞翔,这感觉是如此愉悦,让陈四热泪盈眶的呼喊起来:“老子飞过,死也值了!”

第二百八十二章 天火(再续)() 
    勇敢的士兵,临死前让人惊叹的奋力一跃,宛若大雁在天空翱翔,即便只是宛若昙花一现,却比那些哀嚎着坠地的倒霉鬼要让人敬佩。

    宇文明目睹了整个过程,不由得在心中为那名敌兵祈祷:阿弥陀佛,来生投个好人家。

    敌军果真仿制了热气球,还投入实战,宇文明庆幸还好自己早做安排,弟弟派人带来的兵器,果然威力巨大,给予对方予以当头痛击。

    不过宇文明实在想不通,宇文温到底是有多疑神疑鬼,才会折腾出这种莫名其妙的兵器来。

    正常人,谁会想着制造“对空防御”的兵器?

    但正是因为弟弟疑神疑鬼,做出的兵器还真就派上用场了,而对付的目标,却也是弟弟想出来的飞行兵器。

    一矛一盾,一攻一防,宇文明想到这里,不由得叹了口气,他不知道弟弟手中,是不是还有闻所未闻的兵器没拿出来。

    天空火光闪烁,宇文明再次抬头看去,只见最后一个热气球带着大火从半空坠落,仅仅是片刻功夫,敌军那数量可观的热气球群已经消失,这,就是那威力惊人的兵器所带来的效果。

    宇文明身边诸将,全程目睹了这一场奇迹的发生和结束。

    他们战前猜测过,也许敌军连续吃了几次苦头后,会仿制出热气球,毕竟这热气球结构不是很复杂,无非是一个特大号孔明灯罢了,敌军照猫画虎都很容易弄出来。

    如今刮的是北风,盘踞邺城的敌军在开战时理所当然处于上风向,那么对方可能会放出几个热气球,飞到己方大阵上空投掷轰天雷。

    这就是战前军议时,大家猜测可能会出现的事情。

    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敌军竟然短时间内仿制了如此之多的热气球,还一股脑投入作战,如此规模空前的热气球群真要飞到己方上空,然后投掷大量轰天雷,这仗就不用打了。

    而更让人惊讶的是,西阳王临时派来军中听令的这个“特别军械队”,使用的兵器竟然能够有效克制敌军热气球。

    大家全程看着这名字冗长、怪异的兵器,是如何把天上的敌军热气球清除干净,亲眼目睹那一团团呼啸着的火光,拉着一道道白烟飞上半空,在敌军热气球附近爆炸,绽放出朵朵火焰之花,那场面是何其壮观。

    面色苍白的记室封德彝,看着烟雾尚未消散的半空,目瞪口呆,他是第一次见着如此壮观的场面,却很快想到一个问题。

    如果这种兵器是对着冲锋而来的骑兵发射,亦或是对准严阵以待的步兵大阵发射,其威力怕是要弄得对方血流成河吧?

    那为何不直接对准面前的敌军大阵,直接三轮过将其打崩,这样不是更好么?

    他想了想,豁然开朗:如果对方没有放出大量热气球,那么己方必然拿着这玩意去射对面的敌阵,不过敌军有大量盾牌,甚至还有楯车,恐怕这种直射的兵器,发挥不了最大威力。

    “敌袭,敌袭!西侧大量敌骑正在接近,接近我军左翼!!”

    瞭望车上传来急促的呼喊声,打破了封德彝的沉思,示警的号角声随后响起,众将向西望去,只见己方大阵左翼,西侧数里外出现大量敌军骑兵,正在向己方快速接近。

    对此,大家并未慌张。

    之前,瞭望手就发现西侧树林里有大量飞鸟惊起,这就意味着树林中可能藏着大量兵马,如今对方冲出来,已经无法达到奇兵的效果。

    左军侧翼“发射阵地”,一枚枚“流星火雨”已经放在架子上,士兵们手持火把,默默看着前方正在逼近的敌骑,几名老兵将左手紧握成拳向前探,随后竖起左手大拇指。

    他们各自眯着一只眼,用另一只眼透过那大拇指,以“拇指测距法”估算着前方逼近的敌军,这方法是他们自己琢磨出来的,简单有效。

    不知过了多久,几名老兵几乎是同时大喊起来“到了!”

    号角声起,士兵们赶紧用火把去点燃“流星火雨”尾部的火捻,片刻之后浓烟大作,笼罩地面,无数火光从烟雾中斜着窜向天空,划过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向着疾驰而来的骑兵集群飞去。

    流星火雨是一种威力很大的火药兵器,当年山南周军就是借此快速攻破武关道,突入关中,并且一战就把隋军主力摧毁,缺点就是要消耗大量火药,并且射程固定、落地范围有局限。

    旷日持久的战争,消耗了山南荆襄地区大量火药,所以此时的宇文军无法重现当年那壮观的“流星火雨”,因为这种武器的数量不算太多,所以无法在此次决战中用来进攻敌军本阵。

    但用来对付战场西侧可能出现的敌军骑兵,倒是不错的选择。

    只要流星火雨落到正在冲锋的骑兵群中,就能炸得那些战马惊慌失措,冲锋势头被打断,乱成一团,然后己方骑兵再出击,就能轻而易举将其击退。

    无数士兵,怀着激动的心情,看着那流星火雨落向地面,随即绽放的大量火光和浓烟,将呼啸而来的敌骑笼罩。

    如潮的欢呼声随后爆发。

    。。。。。。

    北风吹拂,带来了刺鼻的硝烟味,尉迟勤觉得鼻子有些不适,看着北面那些绝大部分无人驾驭的马群消失在天火之中,他惊叹过后是冷笑:

    “流星火雨就这么点?你们对付杨坚时,是不是把往后数年的火药都用光了?”

    回顾左右,披坚执锐的骑兵们正紧紧相随,而前方,就是敌军侧翼,其本阵旗海之中,想来那面“宇文”大旗会格外耀武扬威。

    尉迟勤远远看见邺城内飞出许多“飞空袋”,知道这些“飞空袋”承载着破敌希望,然而随后却看见这些“飞空袋”消失在半空中绽放的火光之中,现在,只有靠他这支骑兵才能克敌制胜了。

    许昌之败,邺城危在旦夕,驻军蒲津的尉迟勤,得知敌军快速渡河之后,当机立断带着骑兵东进,走滏口陉翻越太行山增援邺城。

    如今终于赶上了决战,他要以奇兵的姿态进入战场。

    然而领兵进入战场西侧树林埋伏时,无可避免会惊起林中飞鸟,敌军如果够聪明,应该会有所防范。

    一般的敌人,会调兵防御侧翼,尉迟勤知道届时自己就无法出其不意,但敌人若是宇文明兄弟俩,却未必会这样,因为对方喜欢用奇怪的兵器来“守株待兔”。

    尉迟惇和尉迟顺,大概就是因为这样才接连吃了大亏,尉迟勤如是想,所以他要“将计就计”。

    那么,对方会使出何种奇怪兵器呢?

    譬如曾经用过的“一窝蜂”,譬如宛若天火降临的“流星火雨”。

    当年,宇文亮父子率军快速突破武关道,又在长安附近击破隋军主力,据说靠的是一种名为“流星火雨”的兵器,对此,尉迟勤谨记在心。

    所以,他命十余名死士领着大量备马先发动“冲锋”,引诱对方可能存在的奇怪兵器发动,如今,果然如此。

    那么接下来,轮到他进攻了。

    数里距离,在三千并州骑兵面前不算太长,他们分批次策马冲锋,追随着前方那面“尉迟”大旗,穿过弥漫的硝烟,宛若烟雾里冲出来的凶狠狼群。

    他们在如潮的号角声中,扑向近在咫尺的宇文军大阵侧翼。

第二百八十三章 风卷残云() 
    

    浓烟中冲出来的骑兵,距离宇文军左翼越来越近,阵中先前发射的“流星火雨”已经消耗大半,剩下的也无法再次发射,因为仓促间想调整已经来不及了。

    “流星火雨”的使用,限制很多,要一枚枚架在单独的架子上,这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一但架好,射程和方向就固定了,如果要改变发射角度和方向,得一枚枚去调整。

    数里的距离,疾驰的战马很快就能跑完,“流星火雨”靠不住了,护卫左军的左翼骑兵出击,迎向汹涌而来的敌骑,要给士兵们布置“百虎齐奔”迎战争取时间。

    “百虎齐奔”是一种火药兵器,工匠们在木制的桶状发射装置里,安放一百支绑有火药筒的箭矢,火药筒由总药线连在一起。作战时,将发射装置对准敌人,点燃总药线,箭矢就会如蜂群一样飞出来,杀伤敌人。

    与此同时,每只箭矢上还有竹哨,所以“百虎齐奔”发射时声、光俱全,动静很大。

    “百虎齐奔”源自火药兵器“一窝蜂”,实际上就是大号“一窝蜂”,而“一窝蜂”这种兵器在十年前就已经投入使用,山南的军队经过多年改进,才有了如今的“百虎齐奔”。

    “百虎齐奔”和“一窝蜂”的射程相似,不算很远,直接杀伤力不如“流星火雨”,主要是靠着巨大的声响和爆炸火光惊吓战马,对付逼近的骑兵有很好的效果,

    士兵们推着装在两轮车上的“百虎齐奔”,借着己方骑兵拦截敌骑所争取的宝贵时间,在左军侧翼排开一字横阵,刚做好准备,许多敌骑就已经突破拦截迎面冲来。

    事不宜迟,督将们下令点火,片刻后一个个小推车上的木箱前火光闪烁、浓烟大作,大量火矢呼啸着向前方敌骑窜去,瞬间就将其覆盖。

    大量烟雾将地面笼罩,操作“百虎齐奔”的士兵们正要欢呼之际,却听马蹄声不断,地面似乎在颤抖,无数黑影从烟雾里冲了出来。

    人马挂彩,甚至马鬃还有火苗闪烁,被“百虎齐奔”直接命中的敌骑,不顾伤亡奋力冲锋,胯下坐骑竟然没有受到“百虎齐奔”那巨大声响的干扰,即便身上受伤,也继续向前跑。

    其上骑兵,口中衔着点燃的长香,手持奇怪的长杆,这种长杆前端有个大竹筒,边缘漏出来的火捻已被骑兵用长香点燃。

    并州骑兵手中所持长杆名为“突火矛”,为长矛顶端插上一根竹筒,是一直保密的火药兵器,也是并州军的杀手锏,骑兵们手持这种突火矛,将前端对准越过“百虎齐奔”的大量宇文军弓箭手、长矛兵,速度不减。

    双方的距离在接近,弓箭手只来得及放一轮箭就退入长矛兵身后,眼见着相互距离不过二三十步,并州骑兵手中的突火矛忽然喷发出火光、浓烟和声响。

    这声响宛若过年烧爆竹时发出的“噼里啪啦”声,突火矛前端竹筒内装着的砂石,被筒内喷射的火药带动,冲向三十步开外的长矛兵。

    长矛兵被这种突如其来的进攻打得昏头转向,许多人虽然戴着风镜,风镜却被砂石砸碎,瞬间失明,然后阵脚大乱。

    跑完三十步距离,对于疾驰的战马来说,不过是数息之间的事,并州骑兵手持突火矛径直撞入混乱的长矛阵中,胜负很快就分出来。

    长矛兵伤亡惨重,刚组织起来的防线被突破,并州骑兵宛若风卷残云般将其击溃,继续向前突击。

    。。。。。。

    战场北端,尉迟军本阵再度响起鼓声,主帅尉迟佑耆下令后军投入作战,意图奋力一击,来个中路突破。

    打仗时,谁先投入后军,就意味着谁先力竭,一般来说,只有前军顶不住时,才需要后军压上,仗打到这份上,尉迟佑耆知道自己如果不能抢先打破僵局,情况怕是不妙。

    他精心策划的“空中进攻”,原以为会给予敌军决定性的打击,结果非但没有成功,甚至那些“飞空袋”连己方大阵都没飞过,就被敌军用莫名其妙的兵器给悉数打下来。

    着火的“飞空袋”落到己方阵中,加上吊篮里装着的轰天雷接连爆炸,造成了不小的伤亡,幸亏己方应对得当,才没有自乱阵脚。

    这让尉迟佑耆有一种“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感觉,而他不确定对方是否还有什么奇奇怪怪的兵器没使出来。

    万一使出来,自己又如何招架呢?

    尉迟佑耆不知道答案,所以只能求变,事已至此,他没有太多的办法扭转战局。

    而堂兄尉迟勤已经从西侧发动进攻,顺利突入敌军左翼,他通过千里镜看得明白,所以要抓住这一良机,从正面突击敌军,压迫对方中军。

    尽可能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尉迟勤能够从侧翼突入敌阵。

    既然要突击,有“好东西”自然不能藏着掖着,许多特制的大弩,在阵中向前抛射所剩无几的轰天雷,一个个火捻被点燃的轰天雷在半空中划出弧线,越过己方将士头顶,落在敌军身后,接连爆炸。

    借此良机,尉迟军的将士奋力向前强攻,硝烟弥漫之中,血光闪烁间,严密的宇文军大阵,竟然被他们打得松动了,

    。。。。。。

    战场南段,宇文军本阵,宇文明刚得左军主将派人告急,说敌骑突入,情况有些不妙,他还没来得及下令,中军前线又派人告急,说敌军奋力突击试图中央突破,似乎已经把后军压上了。

    很明显,尉迟氏一方已经发力,要想一鼓作气攻破己方大阵,宇文明知道自己若是应对不当,很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西侧敌军兵力之雄厚,出乎宇文明意料之外,他明明看见己方施放的“流星火雨”将来袭的敌骑笼罩,结果对方还有另一波骑兵能继续发动冲锋。

    如此看来,这不会是邺城驻军,应该是本该在蒲津的尉迟勤率领并州军骑兵赶到了。

    尉迟氏的主力都已经集结邺城,真可谓全力以赴,或者说,是困兽犹斗。

    所以,只要赢了这一战,尉迟氏就真的完蛋了!

    宇文明如是想,丝毫没有惊慌失措的样子,为了这一战,他辗转反侧无数夜晚,精心策划之下各种准备做得很充分,对于最终获得胜利有着绝对的信心。

    这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