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水行周-第6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次,凡事都要讲证据,官军(西阳王)保证,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嫌疑人最多是被软禁,不会因此牵连别人或者宗族。

    而最关键的一点,一个人或宗族通敌与否,将会由西阳王亲自做最后的裁决,涉事人员、告发者、证人及宗族的宗主,要在他面前当堂对质,当地其他宗族可以派人旁听。

    西阳王把话都说到这份上,在场的各色人等即便不相信也得说服自己相信,而西阳王的第四个要求,又比之前的苛刻了一些:官军要向大家“借贷”。

    按照情况,每个家族要“借给”官军一定数量的物资,折铜钱十万贯到三十万贯不等,当然若是铜钱最好,一般以布帛粮食为主。

    借贷期限是一年,到期归还,还会有利息,利息一成。

    当然,借贷要有借契,官军这边因为东南道行军是战时编制,待得战事结束便会解散,为了消除‘债主们’的担忧,“债务人”的主体是黄州总管府署。

    西阳王宇文温,是以本官(黄州总管)任东南道行军元帅,他有权利做出借贷的决定,并且签订的借契是有效的,继任者不能不认。

    所以即便东南道行军编制解散,黄州总管府署这个“债务人”依旧存在,所以债主们大可放心借贷给官军,而这笔“借贷”,“本钱”五日内必须到位。

    听了这个要求,各与会人员不敢吭声,也不敢表现出任何不满的情绪,这种所谓的“借”虽说还的时候还有利息,但他们觉得大概是有借无还。

    肯定是西阳王打着“借贷”的名义盘剥各地宗族,也不说不还,到期就说“府库钱粮不足、以后再说!”

    然而想是这么想,没人敢不借,因为这明显是西阳王要筹措军饷,谁敢不借的话,西阳王恐怕就要“借”人头一用了。

    对于借贷一事,西阳王说了很多,既然对方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与会人员有哪个人敢推诿?有谁敢叫苦?有谁敢说一个“不”字?

    坞堡和田产,可是家族的根基,是无法用钱帛来计算价值的,如今花上折铜钱十几二十万贯的物资保下坞堡、田产,就当是花钱消灾了。

    宇文温看着堂下一片“点头称是”,喝了杯茶润润喉咙,他当然不会真的相信与会人员是心悦诚服,不过他不在乎,自己既然当众做了保证,就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所言非虚,对方现在信与不信,无所谓。

    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在他的兵面前,什么强宗著姓、地头蛇,统统都要跪下唱征服!

第一百三十六章 要求(续)() 
下午,城外大营,行军元帅、西阳王宇文温正在召集主要将领开会,他刚在城里结束会议,马不停蹄赶到城外大营,在还差五分钟的时候赶到中军大帐,帐内众将已经准备就绪。

    会议主持是元帅长史卫玄,行军总管杨素、史万岁、韩擒虎,还有其他许多主要将领亦在座。

    时间精确到分钟,对于“古代”战争来说实际上没什么必要,甚至于对于农业社会来说,这种时间精度都没什么必要,但宇文温还是要以身作则,借以推广黄州钟表。

    他要求军议时与会将领必须提前至少五分钟到,所以主要将领们人手两个怀表,当然,这些怀表都是宇文温免费赠送的。

    宇文温很忙,一天从早到晚都在忙,所以此次军议不能说太多废话以免浪费时间,他的开场白很直接:“将士们这几日狂欢够了,休息够了,是时候继续杀敌了!”

    “放松了几日,大概有的人还没回过神,寡人再强调一遍,官军来两淮是收复失地的,不是来潇洒快活的!”

    “如今,淮水以南要地俱为陈国所有,所以当前阶段,我军的目标是收复淮北州郡,如今淮西已经平定,大军驻扎涡阳,以东地区就是淮泗,是我军的下一个目标!”

    作为全军主帅,宇文温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所谓的军事才能在韩擒虎、杨素、史万岁这三位面前,可谓是班门弄斧,那么接下来的战事,他不打算冲锋在前。

    宇文温的志向高远,所以在将兵和将将之间,他选择将将,即便起点不高,但他要抓住一切机会积累经验,提升自己将将的能力。

    所以,就由这三位“历史上”有名的名将,在前面冲锋陷阵,他坐镇后方居中调度,尽早完成朝廷赋予东南道行军的战略使命。

    东南道行军的战略使命是什么?攻略两淮。

    但因为考虑到和陈国的同盟关系,所以正如宇文温开场白说的那样,当务之急是收复淮北。

    涡阳,现在已经被宇文温收复,实际上从战术方面来说,他接下来的最优选择,是北上进攻亳州州治小黄,一旦拿下小黄,盘踞郑州的尉迟顺大军,其侧翼就危险了。

    尉迟顺是宇文温的岳父,此时正在郑州一带和宇文明对峙,战事胶着,战线数月以来没有太大变动,双方处于均势,一旦宇文温成功攻占小黄,可以严重威胁到尉迟顺的侧翼,导致河南战局出现决定性的变化。

    然而,亳州地区归属河南,不属于东南道行军的进攻方向,宇文温要是挥师进攻小黄,那是“跨界作战”,理论上是抗旨。

    但这个问题不是问题,毕竟只要能收复河南,这种程序上的小问题没人关注。

    最主要的问题是,他要是挥师进攻小黄,就等于放弃进攻徐州的最佳机会,这会给尉迟氏以喘息之机,巩固彭城城防,对方甚至会趁机和陈国媾和。

    这就把问题上升到战略层面,是宇文温必须避免出现的态势。

    尉迟氏在淮北的地盘,如今就剩下徐州总管府,而尉迟佑耆的惨败,导致尉迟氏在黄河以南除了尉迟顺大军,就没有强有力的野战力量。

    对方在亳州总管府、徐州总官府只能采取守势,而青州总管府爆发的叛乱似乎余波未平,应该没有能力派兵支援亳、徐。

    所以对于尉迟氏当家人尉迟惇来说,徐州总管府一旦有守不住的趋势,他极有可能会以此作为筹码,割地与陈国媾和。

    徐州州治彭城,是控制泗水水系的要地,也是淮泗地区的第一重镇,南军有了彭城,北伐中原时可以借助泗水水系输送粮草,支撑大军攻到黄河南岸区域。

    所以彭城是南军北伐中原必须占据的一个重要据点,陈国一旦拿到了彭城,就有了起死回生的希望。

    而陈国已经‘收复’淮南,战略目标迟早会转向江州甚至巴、湘二州,与周国(宇文氏)的矛盾加深,迟早要翻脸。

    若宇文温放弃东攻彭城、选择北取小黄,可能在小黄还没拿下的情况下腹背受敌,将自己的全部后背连同侧翼暴露给占据淮南、徐州的陈军。

    稍有不慎,宇文温就会变成另一个关羽,形势一片大好之际被人搞偷袭断了后路,兵败被俘,拉去建康游街然后脖子上来一刀。

    这不是宇文温自己吓自己,而是众将一致认定的风险,东南道行军未必有把握速下小黄,而亳州军虽无南下进攻之力,自保却没什么问题。

    更别说宇文温的岳父尉迟顺不会坐视小黄被围不理,肯定要分兵来救,到时候东南道行军拿不下小黄,又失去速取彭城的机会,两头落空,错失大好良机。

    然而,即便东南道行军顺利东进,全取徐州总管府,接下来面临的战略态势,依旧很危险。

    黄河、淮水、长江,从北往南看,这三条东西走向的河流形成一个“三”字,若东南道行军收复淮北全境,那么周国(宇文氏)控制的淮北,就变成“三”字中间那一横,

    北面,是尉迟氏控制的河南地区,南面,是陈国控制的淮南地区,对于东南道行军来说,这同样是腹背受敌。

    而这种长条状的地区,只要中间一点被截断,末端(东段,淮泗地区)的军队就会孤立无援,迟早要完。

    即便如此,宇文温还是选择东进战略,将领们对此也持赞同态度,因为出征打仗,本来就是要冒着生命危险,大家既然连死都不怕,当然不怕冒险,无非是值不值得。

    基于这个战略目标,宇文温制定了一系列战术方案,今日军议,就是要大家群策群力,将这个战术方案完善并立即付诸实施。

    简而言之,宇文温要和时间赛跑,赶在陈国和尉迟氏媾和前拿下彭城,然后赶在陈国翻脸之前,稳定淮北防线,时间节点是今年秋收。

    宇文温判定,刚‘收复’淮南的陈军,至少要等到秋收时才有足够的粮食支撑军队北犯,顺便“就食于敌”减轻后勤负担。

    所以己方要赶在秋收之前拿下彭城,收复徐州总管府地界,在那之后看情况决定是否抽兵北上。

    届时,要么以彭城为据点,北上取青齐之地,要么以涡阳为据点,北上取亳州之地,最终目标是宇文温要协助宇文明,将尉迟氏的军队赶到黄河以北。

    到时候,南边的陈国再跳也没用。

    这一系列战略、战术,立足点就是赶在秋收前拿下彭城,如今是夏天,还有不长不短的时间,战机还是有的,所以宇文温和众将议了一个多小时候,做出最终决定。

    行军总管杨素领兵东进,主攻彭城;行军总管韩擒虎同样领兵东进,取彭城南方屏障下邳。防范南面泗口附近陈军可能的偷袭,两军以杨素为主。

    行军总管宇文十五继续坐镇淮西,防范寿春方向陈军有可能异动的同时,确保淮西地区完成秋收,筹措粮草供应大军。

    最关键的战线节点:汝阴、涡阳,由行军元帅宇文温亲自镇守,驻扎地为涡阳;行军总管史万岁,领兵驻扎在涡阳以北,防范亳州军可能的南犯。

    史万岁所部还负责伺机佯攻小黄,迫使亳州军收缩兵力,无法分兵东进增援徐州,亦或是分兵西进增援郑州。

    与此同时,史万岁和宇文温互为犄角,防范南面陈军的偷袭。

    由宇文温坐镇涡阳、居中调度,确保东线作战官军的后勤及后路,众将对这一决定毫无异议,甚至认为没人比宇文温更合适。

    这不是大家恭维宇文温,而是宇文温守悬瓠的出色战绩,让行军总管还有其他将领们信心十足,有西阳王守后路,杨素和韩擒虎可以全力以赴攻略淮泗地区。

    另一个原因,是宇文温筹措粮草、军需确实有一套,所以,各位行军总管的要求就纷至沓来。

    要兵员,要粮草、辎重,而要速下彭城,还得打造大量投石机,需要大量轰天雷,都需要大量物资,要满足这些要求可不容易。

    持续两年的战事,一年以来的连番大战,同时对河南、两淮两个方向用兵,已经让山南地区的人力物力透支,宇文温想要筹措行军总管们所提要求中的各种物资、兵员,困难很大。

    但宇文温对此依旧有信心,他环视在场将领一番,开口说道:

    “论行军打仗、攻城掠地,寡人可能不如诸位,可说到筹措军需、转运粮草,诸位,可比不上寡人!”

第一百三十七章 内插法() 
傍晚,刚结束军议的宇温再度入城,在涡阳城内下榻处,吃了几个炊饼喝了几碗粥,继续接客见客,此次他要见的客人是平民,要商谈的事情为公私兼顾。

    王越及几位黄州商贾,在涡阳官署等了大半日,此时终于见到了西阳王(大东家),于是人手一叠厚厚的资料,准备向宇温做汇报。

    宇温很忙,所以没时间废话,他的开场白就是“本金即将到位,下一步可以开始了”。

    所谓“本金”,就是宇温午后接见各地豪强子弟时,提出要向各宗族“借贷”,这些宗族必须在五日之内借给官军数额不等的物资,这就是“本金”。

    宇温拿到这笔预计折钱超过一百五十万贯的物资,可以用来补充军需,但怎么用,却有两种办法。

    第一种办法,就是直接把这些物资充作军需,简单直白;第二种办法,就是“资本运作”,经过一系列运作之后,两钱能花出至少三钱的效果。

    第二种办法听起来不错,但实行起来有风险,那就是一旦遇到“不可抗拒因素”,可能会搞砸,不像第一种办法那样稳妥。

    宇温综合考虑后,选的是第二种办法,也就是将借来的物资存入日兴昌柜坊,在确保军需的前提下,让日兴昌柜坊和其他人也能发一笔财。

    他代表黄州总管府署,以一成的利息向各地豪强借贷,以一成五的存息存入日兴昌柜坊,而日兴昌柜坊以二成的利息放贷,放贷给各地作坊主,让其扩大生产,招募更多的百姓。

    还要放贷给淮西各地新坞堡主,让他们有充足的物资保障以便顺利完成秋收,而这些地方收获的粮食将是保障岭南道行军作战的关键。

    宇温如此进行资本运作,就是要使这笔物资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他放下资料,开口问道:“二成的放贷利息,能确保日兴昌不亏本么?能确保借贷的人还了钱后还能不亏?”

    王越闻言回答:“大王请放心,这一利息经过计算,绝对不会出现亏本,甚至还略有盈余。”

    “公式比较复杂,又是更新过的,你们可不能马虎了。”

    “大王放心,新的公式,掌柜们都已经能娴熟运用,以此计算出来的结果,绝对没有问题。”

    宇温再度拿起资料:“世事无绝对哟。”

    “大王说的是,草民唐突了。”

    王越话音刚落,宇温看着他身边一人,问道:“你来说说,淮西的放贷情况。”

    “是,大王”

    跟着王越一起来见西阳王的几位商贾,开始向宇温介绍此次资本运作的细节,而他们所说的“公式”,是一种神奇的理财算式:内插法公式。

    确切的说,是不等间距三次内插公式。

    这个算式,是由二刘之一的刘焯提出来的,原本用于天历法的编制,宇温对此一窍不通,刘焯还特地解释了一番。

    内插法,又名招差术,汉时数算著作《九章算术》中的“盈不足术”,相当于一次差内插法(线性内插)。

    自汉以来,历朝历代天学者,试图编制出一套最精确的历法,他们把太阳和月亮的视运行都看作匀速的,以此为前提来计算太阳运行和编造历法当然比较简单,但不准确。

    元魏末年的天学者张子信,通过长期观察天象,发现太阳在春分后运行慢,秋分后运行快这一事实促使天学家们创立新的方法去计算太阳运行等问题。

    以学出名,但数学、天同样精通的刘焯,在张子信的理论基础上,以及《周髀算经》中一次内插法的启发下,首先在天历法中使用等间距二次内插公式,提高了计算精度。

    刘焯在推算日、月、五星行度时都采用等间距二次内插法,以时间为自变量,把一年分为个相等的时间间隔,每个间隔被当作两节气间的时间长度。

    刘焯认为太阳的运动是匀加速的,因此太阳视行度数的计算,应采用等间距二次内插法。

    而数学知识基本忘光的宇温,完全看不懂刘焯推算出来的这个公式什么意思,但他质疑刘焯关于“一年二十四节气时间间隔相等”的定义。

    聚集在西阳的学者们,也有精通天历法之人,对此提出各自的看法,无数次学术辩论之后,刘焯意识到自己的看法可能有误,于是再度改进了内插法的计算公式。

    等间距二次内插公式,演变为“不等间距二次内插公式”。

    由此,刘焯将他呕心沥血编撰的新历法再度修改,宇温对这个“不等间距二次内插公式”不感兴趣,因为他即便看懂了,也不打算参与编制历法。

    然而大掌柜王越对这个公式琢磨了一番之后,发现内插法还有别的用途,那就是财务管理以及理财(资本运作),将一笔投资效益最大化。

    用比较‘专业’的术语来形容,就是用内插法来计算收益率。

    例子一,计算折现率,某有钱人张三,想要在日兴昌柜坊存钱吃利息,他的想法是存入五千贯,五年后连本带息要有七千五百贯,那么存款利息要达到多少,才能实现他的理财目标?

    例子二,计算计息期数:某西阳城居民李四,手头上有一套闲置的小院,他有两个选择,一是出租院子,二是直接把院子卖掉。

    将院子出售,按行情售价是二十贯,若将该院子出租,需每年年初收取租金三贯,假定售房所得存入柜坊,利息为一成,且院内房屋修葺费用不计。

    这种情况下,李四要把院子租多少年,才能使租金收入和一次性卖房所得收入(含存钱利息)相当?

    例子三,计算投资回收期:某商人王五,要用自己的资金一万贯,投资建造一个造纸作坊,建设期三个月,经营八年。

    纸坊投产后产生净现金流前四年依次为四千贯、三千贯、两千贯、四千贯。

    后四年每年产生的净现金流都是三千贯,那么如何计算包括建设期的投掷回收期,还有不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

    这三种问题还能演变出更多的问题,积商可以解决,但终归是依靠经验推算,一旦遇到情况复杂、变量特别多的“投资项目”,即便是奸商也未必理得清头绪。

    而有了内插法,只需要代入内插公式,马上就能算出结果来,简单明了。

    对于以吸纳储户资金去放贷获利的日兴昌柜坊来说,内插法公式就是投资理财、资本运作的利器。

    刘焯提出的等距二次内插法公式、在此基础上改进的不等距二次内插法公式,经过掌柜们的实际操作及检验,发现确实“神乎其神”。

    而刘焯和其他学者一起推导出来的“不等距三次内插法公式”,更是让日兴昌在开展放贷、投资业务时如虎添翼,本来用于计算天历法的内插法公式,变成宇温盈利的法宝。

    这就是数学的力量,宇温此次要资本运作、一鱼多吃,底气就来自经过实践检验的内插法公式。

    问题不是没有,一切的前提是他不能打败仗,说到底,没有军事胜利,哪来收益?

第一百三十八章 路线图() 
用数学计算的方式来判断收益,这种解决办法的思路并不是宇文温“发明”的,古来有之的商贾们,为了尽可能判断一笔买卖值不值得做,肯定会用算术来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