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水行周-第3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靛蓝突击者!

    “不投降者杀!!”

    。。。。。。

    数百骑兵向着乌迳方向疾驰,后面跟着快步小跑的步兵,眼见着乌迳寨已经从原本的位置上消失,领兵增援的大都督王猛心急如焚。

    今天清晨,身在大庾岭南麓横浦水畔大营的王猛,忽然被依稀可闻的轰鸣声惊醒,披了衣服冲出帐外爬上望楼,果然现横浦水上游出事了。

    地平线上白茫茫一片,似乎有一堵墙从上游向下游快移动,王猛见多识广,当即心中咯噔一声暗道不好:水攻,还是出现了。

    沿河扎寨,要防范水淹和水攻,前者是天灾,后者是**,王猛带兵多年知道其中利害关系,所以横浦水畔大营,与横浦水有一段距离,并且是在地势较高处,很难被水淹或者水攻。

    而上游的乌迳寨,因为地势和防御的缘故,就在横浦水两岸扎寨,一旦连日大雨很容易被水淹,或者上游有人筑坝拦水,就容易被水攻。

    但这都很好防范,如今是冬季,即便下雨也不可能如夏秋季节般连绵十天半月,乌迳附近河水历年水位为官军熟知,所以扎营地都特地选择较高位置,不怕大雨引山洪淹了营地。

    但还的提防水攻,所以王猛特地派部将王仲宣到乌迳寨上游,也就是在九渡一带扎营,以作为乌迳寨的耳目。

    结果如今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天没有下暴雨而上游忽然大水,说明有人在上游筑坝蓄水,对下游进行水攻,这些人是谁?

    还能有谁,是周军!

    大水呼啸而来,从横浦水大寨旁擦过,王猛松了一口气的同时,知道上游乌迳不妙,交代好诸般事务之后,他亲率一千骑兵和一千步兵增援乌迳寨,只有亲眼场,他才能安心。

    原本还心存侥幸,认为乌迳寨能顶过大水,可如今远远原址已经被夷为平地,不要说高耸的望楼没了踪影,就连营帐都没剩多少。

    横浦水河道不窄,想要短时间筑坝蓄水可不容易,周军到底是怎么办到的?

    肯定是王仲宣叛变了!引着周军偷袭!

    想到这里,王猛不由得心中生恨,若不是手上可用之人太少,他也不会让王仲宣前出九渡作为前方哨探,如今被周军这么一折腾,恐怕大庾岭堵不住了。

    “大都督!前方有敌军骑兵!”

    王猛闻言抬头一见前方土丘上现出上百骑兵身影,所打旗是周军无异。

    “好手笔,连战马都运过来了!”王猛冷笑一声,率领骑兵迎上前去,“区区百骑,也想螳臂当车!”

    土丘上,慕容三藏驰而来的陈军骑兵,慢慢抬起右手,水攻的效果很好,协同作战的那些奇怪山蛮兵表现也不错,所以接下来该他一锤定音了。

    “本将,来到山南后听说过一个笑话!”

    见着主将话,身边骑兵侧耳倾听。

    “这个笑话很好笑,呵呵,据说,南朝有骑兵!”

    “哈哈哈哈哈哈!”

    周军骑兵们大笑起来,慕容三藏收起笑容,将举起的右手握拳随后一挥:“儿郎们陈军见识见识,什么是骑兵!!!”巨臀妖艳女星曝大尺度床照"!

第一百六十三章 楼船将军下横浦() 
元日,正月初一,一个喜庆的日子,对于普天下的百姓来说,今天无论如何都要好好庆贺新年的到来,而对于麦铁杖来说,更是要好好庆贺一番。..

    走在始兴城里,悉的街景,听着熟悉的家乡话,麦铁杖觉得十分高兴,当然更高兴的是,周军入城之后果然纪律严明,没有烧杀抢掠来个三日不封刀什么的。

    他是始兴人,但不是生在城里,麦氏族人聚居在乡下所以不会被战火波及,但是他少年时跟着伙伴到城里讨生活,入伙当了强盗后也时常来城里转转,所以始兴城算是半个故乡。

    做强盗当然不好,所以如今励志建功立业光耀门楣的麦铁杖,能让始兴这半个家乡免遭兵灾,心中颇为高兴,也不枉费他作为周军使者入城劝降,冒险走上一遭。

    “哎哟我说老麦,你这地主不请大家伙喝些酒,哪里像话嘛!”军主李石磨嚷嚷着,一旁的士兵也不停起哄:“请酒酒!”

    麦铁杖闻言有些不好意思:“这不我囊中羞涩,改日,改日回到西阳,定然请大家喝酒!”

    “西阳?天晓得何时回西阳,我说这岭南好风光,不如到了广州,你做个东大家好吃好喝一顿,好歹知道岭南美食是什么味道不是?”

    一群人正议论得热闹,巡街的统军刘波儿转到这处街口,见着场面热火朝天,一本正经的喝道:“一个个满面红光的,是不是喝酒了?执勤期间不许喝酒!!”

    “统军!我们可没喝酒,不信闻闻。”

    “一嘴巴臭气,谁闻谁倒霉!”刘波儿捏着鼻子,上躲躲闪闪的行人,正色道:“别将有令,不得扰民,你们聊天归聊天,不要高声喧哗,免得百姓以为你们在商量着祸害哪家小娘子!”

    “统军,我们哪里像坏人?大过年的在街上巡逻,总不能说再打坏主意吧?”

    “老李,管好你们军的兵,尤其是你,不要对着百姓笑,不然就像什么什么洞主,专门祸害百姓的那种。。。”

    众人闻言暗笑不已,李石磨一摊手,领着卫兵到别处查岗去了,避免部下不守军纪,入城驻扎的虎林军,军主们都要时不时到自己所辖范围巡视,防的就是有将士祸害百姓。

    “老麦,城里百姓情绪如何?”

    听得刘波儿问,麦铁杖如实回答:“总不能说欢天喜地箪食壶浆,可大军昨日入城后便秋毫无犯,百姓好歹放心一些。”

    “我军没人懂这里的方言,你再找几个可靠的当地人,给大家帮忙当通事,不然闹出误会可不好,大王虽然身在豫章,但对官军军纪还是很,我们虎林军可不能触犯军法。”

    “明白,只是城里的百姓不知道官军能待多久,若出来帮做事,日后官军撤了,陈军又来了,就怕被清算。”

    “无妨,曲江差不多完蛋了,待得捷报传来,百姓们定然相信这始兴,从此之后就是大周治下了!”

    始兴城头,仪同谢两斗正在巡城,作为行军总管杨济的部下,他原本隶属于军府,只是临时编入的岭南道行军,他和部分将领隶属行军总管杨济麾下,不过这没什么,因为大家本就是同袍。

    “谢仪同!”

    哨兵们向谢两斗行礼,他们都是虎林军的士兵,虽然名义上和谢两斗这些岭南道行军将士互不隶属,但实际上还是有关联的。

    “如何,昨日喝了几坛酒?”

    “哪里,军纪严,今日要放哨的,每人只能喝。。。”

    “三碗酒!”谢两斗把军纪说了出来,作为虎林军出身的老兵,他当然对虎林军的军纪再熟悉不过,前一个个后辈,他不由得感慨万千。

    八年,谢两斗从一个吃不饱饭的无地农民,变成如今的仪同将军谢两斗,是虎林军改变了他和许多人的命运,而现在,也在改变着年轻士兵的命运。

    个脸上带伤的士兵,他问道:“我记得你,你叫张定和,是今年。。。呃,如今是新年,你是去年的新兵,对吧?”

    “是的,将军。”

    “先登,你很有胆识,我可是清二楚,勇敢没有错,但不要太莽撞了。”

    “多谢将军提醒。”

    张定和行礼后答道,数日前突破大庾岭陈军营寨时,他第一个翻过营栅,连续砍倒三个陈兵后,差点被敌军长矛捅中面部。

    亏得同袍一把将他扯开,躲开了致命一击却伤了面颊,所幸伤口不深,不会留下疤痕。

    “官军虽然拿下了始兴,但大家不能大意,要提防当地酋帅浑水摸鱼,尤其是晚上,不要被人摸到身边,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是,将军!”

    虎林军是西阳王宇文温的募兵,其实就是类似部曲的私兵,按说官军将领没资格管,不过虎林军的年轻士兵们,都知道许多官军将领是他们的前辈,所以相互间气氛融洽。

    大家都有渊源,也正是这个缘故,行军总管杨济作为先锋突破大庾岭,西阳王特地派出虎林军随行,还下令行军总管慕容三藏一同南下。

    两个行军总管,相互之间平级,而西阳王以杨济为正,慕容三藏为副,又以虎林军为辅,听从杨济调遣,如此安排,就是要让杨济率精锐在大庾岭以南站稳脚跟,顺便让大家有机会立军功。

    去年新入伍的新兵麦铁杖是始兴人,又做过拦路抢劫的强盗,对这一带地形再熟悉不过,所以在详细了解了地形之后,杨济定下了一系列计策,最后大败陈军突破大庾岭,进驻始兴城。

    正谈话间,城外传来角声,众人循声望去,却见城郊横浦水上,木船满载着士兵顺流而下。

    “临时赶工的这些船只,到底行不行啊?”

    “有什么不行的?我跟你们说,那日我们在横浦水畔,用数万个布袋装砂石筑坝,当天傍晚就蓄水成功,然后凌晨时便放水淹了下游,这些船,只要撑到下游曲江就行了。”

    官军即将对横浦水下游的东衡州州治曲江动进攻,只要将其攻克,那么岭南陈军就回天无力了,待得岭南道行军主力翻过大庾岭,在曲江乘船顺流而下,拿下广州如探囊取物。

    张定和扶着墙头,铺江上的船队,不由得想起当年读书时知道的一件事。

    西汉元鼎五年,汉军讨伐南越国,其中一路,以主爵都尉杨仆为楼船将军,出豫章,溯江而上抵达大庾岭,大军徒步翻山之后抵达如今的九渡一带。

    杨仆在九渡地区扎寨造船,于冬季时,全军乘坐数百楼船,沿着横浦水一路顺流而下进攻南越。

    而数百年后的今天,周军依着相同的路线,即将乘船沿着横浦水一路顺流而下,进攻退守曲江的陈军,虽然临时赶制的船只没有高大的楼船那么雄伟,但上面的士兵,同样英勇善战。

    “史书记载的楼船将军下横浦,今日又重现了。。。”的!

第一百六十五章 计策() 
南昌,岭南道行军元帅行辕,主帅与监军的“日常”正在上演,如同各种故事套路里的设定一般,主帅肯定是正面人物,各种伟光正形象,而监军则是阴险狡诈的阉人,成日里坏事。

    当然,监军长史崔达拏不是阉人,不过作为监军,崔长史倒是恪尽职守,每天必做的事情,就是敲打主帅宇文温,义正辞严指出各种“不当之处”。

    “行军总管杨济,攻占曲江逾半月却按兵不动,名为稳重实为怯战,大王不能视若无睹!”

    “呵呵。”

    “陈将王猛据守浈阳,一开始不过是些许残兵败将,只要杨济率兵猛攻,浈阳指日可下,可结果呢?迟迟不动对方缓过劲了!”

    “呵呵。”

    “行军总管慕容三藏数次请战,俱被其以各种理由拒绝,眼见着王猛召集各地酋帅、洞主增援,战机已失,杨济难辞其咎!”

    “呵呵。”

    “杨济拥兵曲江却百般推诿不愿南下,下官以为,此人定是居心叵测!”

    “呵呵。”

    “大王何以如此冷笑!!军国大事岂能儿戏!!”

    崔达拏化身咆哮天王,使出狮吼神功,声音震天响,唾沫星子几乎要糊了宇文温一脸,旁边的佐官们见势不妙,纷纷找借口溜了出去,只剩下记室刘文静,面无表情的看着‘参军戏’。

    演出开始了,不过问题在于,谁是参军,谁是苍鹘?无所谓了,反正最后输的肯定是崔长史。

    “崔长史稍安勿躁,寡人心意已决,一会便下令,将被俘陈兵杀掉一千人,再杀掉一个船夫。”

    崔达拏闻言一愣,随即掉入陷阱:“杀车夫?大王为何要杀船夫?”

    一旁的刘文静,听得这么一问,智商上的优越感瞬间油然而生,强忍着笑意,装作面无表情。

    “所以咯,崔长史何故寡人杀一个船夫,而不是寡人要杀一千降兵?”

    见着崔达拏语塞,宇文温开始“戏参军”,反正在南昌无聊,消遣消遣中年人也是极好的。

    “南昌到始兴,陆路距离已逾千里,崔长史可知从南昌起运十斛米,到了始兴能剩多少?”

    “不到二斛。”

    没等宇文温接过话,崔达拏催促:“陆路运送粮草损耗颇多,所以下官极力主张速战速决,可杨济。。。”

    “杨将军正是出于速战速决的考虑,方才如此行事。”

    “大王,杨济畏战之事人所共睹,何以有如此说法?”

    “说来话长,还得从秦末群雄逐鹿时说起。。。”

    不能撩妹,是宇文温心中的痛,那是确保家宅平安,满腹花言巧语无从施展,只能撩拨中年蜀黍崔达拏,用深入浅出的论证对方心服口服,借以消遣时光。

    岭南,对于这个时代的中原朝廷来说就是鸡肋,虽然从秦朝时便已将其纳入治下,可每当中原局势动荡,岭南就如同断了线的风筝,游离于中原之外。

    五岭,如同一堵墙,阻碍着中原朝廷对岭南实行有效统治,而从长江边到岭南核心广州的陆路太过漫长、崎岖,导致中原朝廷对岭南用兵都会消耗巨大的国力。

    当然还有海路,但各种因素之下,不是个有效的运兵手段。

    长途跋涉而来的大军,无法在岭南驻扎太久,一来是粮食供应不上,二来是气候问题,岭南烟瘴之地,外地人很难在短期内适应岭南的气候。

    这样就导致一种局面:朝廷在岭南的驻军,无法维持太大的规模,开发程度较高的广州是主要驻扎地,而沿着东江一路北上的曲江、始兴等地,是另几个关键驻军地点。

    除此以外,岭南各州郡的官员,大多是当地酋帅、洞主担任,这些人对中原朝廷派来的官员大多有抵触心理,一旦时局有变,就会趁机作乱浑水摸鱼。

    南朝在岭南经营多年,好歹在当地酋帅、洞主之间有些威望,而周国对于这些人来说就是“北虏”,大军压境时打不过就俯首称臣,待得大军撤走,留下的少数驻军,根本压不住这些地头蛇的野心。

    周军如今势大,那些地头蛇见势不妙可以投降,而周军也不可能将其屠戮一空,所以只能纳降,那么等大军撤离之后,这些地头蛇极大可能会造反。

    届时又得派兵平叛,地头蛇们又投降,瞅准机会再反叛,如此来来回回折腾,先顶不住的是周军。

    正所谓欲速而不达,如果现在杨济不顾一切进攻,在各地酋帅反应过来之前,击溃王猛攻克广州,看上去是速战速决,可随后的烂摊子怎么办?

    大军撤走之后,周国在岭南任命的官员和驻军,要面对实力完好无损但心里蠢蠢欲动的各地酋帅、洞主,一旦有人扯起反旗,驻军守住番禺都困难,遑论四处平叛。

    到时候还得从中原调集大军来平叛,消耗极大的人力物力,这种局面是可以预料到的,所以为什么一开始就把叛乱的火种扑灭?

    “寡人让杨将军缓一缓,为的是给王猛时间召集酋帅们前来助战,这个时候肯率兵助战的人,日后肯定也会反抗朝廷驻军,所以,就让他们聚集浈阳,来个一网打尽!”

    “一战破敌,将这些地头蛇的胆子打破,日后也不敢生起反叛的心思,崔长史以为此计策如何?”

    “下官以为此计太过冒险,杨将军和慕容将军手上兵力捉襟见肘,且二人之间意见多有不合,此乃兵家大忌,还得大王亲临指挥,方才能让将士们勠力同心。。。”

    ‘魂淡,你说了那么多废话,就是想让我去岭南对不对!’

    宇文温心中骂道,崔达拏一直防着他‘不小心’误入建康,所以对自己一直待在南昌十分不爽,这种事情心照不宣,但又不好点破。

    虽然腹诽不已,但宇文温面上却挤出笑容:“江州初定,寡人须得坐镇南昌,以免各地豪强、酋帅作乱时,当地官军将领乱了分寸。”

    说到这里,他带歪话题:“再说,赶制水军战船,寡人也要多盯着些,”

    崔达拏果然被带歪,如今南昌城外造船场正在大规模建造战船,他就怕宇文温是要趁机往下游建康去,“大王,船场为何要战船?对岭南用兵,战船可翻不过大庾岭!”

    “我军战船破损严重,当然要填补战损不是?万一下游陈军来犯,若是打输了水战,大军的后路可就被断了,再说万一尉迟元帅命我军增援建康的话。。。”

    崔达拏闻言急了眼:“此事绝无可能!”

    “这种事情很难说的,崔长史可不要如此武断哟!”请:

第一百六十六章 心思() 
岭南道行军元帅行辕,崔达拏板着脸走出辕门,领着随从往自己的下塌处走去,方才他和元帅宇文温唇枪舌剑一番之后,不出意外的处于下风。天籁.⒉3TT.

    小狐狸的口舌之才实在了得,面皮又厚,争吵时稍处下风便厚着脸皮带歪话题,饶是自诩阅人无数的崔达拏,和宇文温争辩起来都有些头痛,不是对方不讲理,而是一套一套的歪理让人哭笑不得。

    杞王怎么会养出这种儿子来的?杞王世子可不是这样的啊!

    想想刚才宇文温的嘴脸,崔达拏不由得冷哼一声,脚步加快,心中盘算着接下来该如何防备宇文温乱来。

    岭南道行军的进攻度很快,出兵一个月便攻下陈国江州,新年前突破大庾岭,比崔达拏战前最乐观的预测还要快,再这样下去,搞不好春天就能平定岭南。

    这是丞相绝对不想看到的结果!

    作为岭南道行军元帅长史,崔达拏承担着监军之责,若依往日的监军职责来看,督促主帅用兵尽快击败敌人是常态,而他,实际上宁愿宇文温花上一年都平定不了岭南。

    朝廷兴兵南下进攻南朝陈国,头功必须是江南道行军元帅尉迟佑耆的,所以丞相尉迟惇弟弟的功劳,煞费苦心布局,之所以让崔达拏来当岭南道行军长史,就是避免出意外。

    要想对南朝用兵,水军是关键,黄州总管府的水军很强,所以一旦攻克江州,接下来只要顺流而下,就可以兵临建康城下,而崔达拏就负责盯紧宇文温,不能让他‘走错路’。

    宇文温会听他的么?不会,但好歹要遵循朝廷法度,除非想造反,不然闹起来以后,行军元帅还得听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