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水行周-第2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道另一头传来脚步声,是担土的周兵赶来增援,刘五和同伴再没犹豫,挥动灼热的斧头奋力向着木箱劈下。

    刚劈了一下,刘五被一名周兵扑倒,两人在地面上翻滚着,周兵将匕扎进刘五的左眼眶,而刘五将那灼热的斧头贴在对方脸上,待其惨叫松手之际,用手指将其双眼抠瞎。

    刘五忍着剧痛爬起身,同伴劈开木箱却被对面掷来的短矛刺穿面部随后倒下,他看见木箱里露出一个鼓囊囊的布袋,心知其中定是轰天雷。

    身为死士的刘五,知道自己的最后时刻到了,军中好吃好喝供着,要的就是他们这个时候和敌军同归于尽。

    周兵已经冲来,他再没犹豫,挥动短斧向那布袋砍下,刹那间火光大作,刘五在耀眼的白光中,似乎看见了家人的样貌。

    轰隆一声闷响,在悬瓠城外地底传出,地面先是向上一拱,然后向下塌陷些许,形成了一个浅坑,冒出些许白烟。

    这个动静被淹没在如潮的叫喊声中,漫天的石弹在城墙上空掠过,周、隋两军围绕城头展开厮杀,无数的生命陨落,将斑驳的积雪染成红色。(。)++的,、、,,、、

第八十章 流星火雨() 
寒风卷着雪花,掠过武关上空,关内关外分成黄、黑两个世界,山南周军花了一个多月时间,终于来到了这座隋军重兵把守的关隘下。

    武关关城,北依少习山之险,南临武关河谷绝涧,春秋时称少习关,战国时更名武关。

    翻越秦岭往来关中和山南荆襄之地,武关是必经之处,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如今周隋两国争夺之处,阻滞周军的行军速度,武关守军绞尽脑汁。

    堵路、落石、袭扰、夜袭等各种计策层出不穷,不过疲兵的效果不怎么样,周军还是缓慢而坚定的抵达武关外,大战一触即发,隋军已经做好了准备。

    武关很,这毋庸置疑,防御投石机和轰天雷,隋军这两年把武关城防整顿了一遍,城墙加厚自不必说,箭楼后移、加固,其上弓箭手不射城外,专射城头。

    关前挖了壕沟并以河沙填充,

    想要挖地道掘进那就是妄想,除非比壕沟挖得更深,但再深就是石头,以人力来说根本挖不动。

    周军用投石机攻城,守军用投石机反击,他们可以凭借城头的观察哨指挥,投石机又有城墙保护,而周军却做不到这一点。

    周军想要拿下关城就得填人命,双方对耗,耗上数月又如何,武关守军并非孤立无援。

    对方入寇的消息,已经通过烽燧和快马向西传去,一直传到武关道西端出口外的长安,天子不会坐视京师有险,所以源源不断的援军会赶赴武关。

    面前的敌军是山南周军,对方的意图隋军很明白,那就是攻打武关,造成逼近长安的态势,吸引京师的隋军,策应攻打洛阳方向的主力。

    既然是策应,那么投入的兵力总归不会太多,那就只能在这里耗下去,耗到最后的结果就是周军耗不下去自己撤军,所以武关守军很有信心,要让周军铩羽而归。

    也许是武关严阵以待不是那么好攻打的缘故,周军今日没急着进攻而是攻城器械,不过没有守军想象中的投石机。

    云梯车、巢车、J车倒是有,尖头木驴之类却没见到,当然也许制作现场被挡起来了守军看不见也有可能。

    可这有意义么?

    几个视力优秀的哨兵站在武关墙头,极力举目远眺周军大营,想看清楚对方是不是在搞什么鬼,不过看来看去也就那样,对方竟然不搭建投石机他们觉得颇为意外。

    觉得用处不大就不用了?应该不至于。

    木材还没砍好所以还要等上几日?很有可能。

    哨兵们很快发现关外周军在开阔地搭建一种奇怪的木架子,类似于用两根竹竿架着一根竹子,竹子尾端搭在地上,另一头被竹竿架着翘起,对准武关方向。

    这些东西距离超过城内投石机的抛射距离,用强弩也射不到,所以守军没办法扰乱对方的行动,不过这年头攻击距离最远的是周军的大弩,可这些东西看起来根本不像。

    “要不要把这情况禀报将军?”

    “禀报?你如何禀报?将军要是问这架子是什么东西,你怎么说?说不知道?不知道你禀报什么?”

    “可是这架子越来越多啊,密密麻麻的。”

    哨兵说的没错,关外摆着的架子越来越多,密密麻麻看上去有些渗人,

    周军这么做肯定不是晾衣服,唯一能确定的是和攻城有关系。

    一人转身向城下跑去,可还没跑出几步却听得外边传来一声凄厉的呼啸声,回头一看,只见周军阵地上一团火光升起,拉着白烟如同流星般向关城飞来。

    越过城墙落到城里,随即发出一声巨响冒起火光来,这动静让城头上的士兵骚动起来,根本无法理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还没等本队队将弹压,周军阵地上有升起几团火光,同样是呼啸着拉起白烟向城头飞来,依旧是落入城内然后发出爆炸声和火光。

    “这是什么妖术啊!”

    有士兵惊慌起来,被将领高声呵斥,可其他士兵见着此情此景也是惊疑不定,城中喧嚣声起,是那几处爆炸发生的地方火光越来越大,许多人在救火。

    “不要惊慌,这是周军的轰天雷,只不过。。。”

    呼啸声又起,这次有十几团火光飞了过来,隋军将士看得清楚,是一根根类似大毛竹粗细的长棍子,喷着火拉着白烟越过城墙,落在关城内。

    “是周军要攻城了,马上擂。。。”

    一名将领呼喊着,可话还没说完,他的声音便被噪音淹没,武关外周军阵地上爆发出如潮的呼啸声,整个阵地被凭空冒起白雾笼罩,无数火光从白雾里窜出,呼啸着飞上天,越过城墙向关城内落下。

    似乎是上天发怒,撒出满天流星,化作火雨向着城内落下,巨响不断传来,一如夏日骤雨落在水面上,噼里啪啦响个不停。

    城头上的隋军将士吓得面如白纸、不知所措,相互间说话,却听不清楚对方说什么,城中冒起火光,到处都是,无数白烟升起,寒风带来了呛鼻的气味。

    将领们呼喊着备战,准备迎接周军的攀城进攻,可周军阵地的动静越来越大,火光如同无数惊扰的萤火虫般迎面飞来,不但飞入城中,也飞到城头。

    一个倒霉鬼被一根足足有大腿粗的长棍子撞落城头,随即那长棍子轰的一声炸开,溅出的火苗撒得到处都是。

    小火苗即将扩大,赶来的士兵用浸水的拖把去扑打,结果那火苗似乎不怕水,还沾上了拖把,有人不小心沾了那火苗,折腾得狼狈不堪才扑灭。

    没人有空琢磨这是怎么回事,因为周军阵地飞过来的东西越来越多,城中许多地方冒起大火,那些特地弄湿外墙的箭楼,有一部分已经开始燃烧。

    城头也陆陆续续起火,有许多士兵化作火人,哭喊着求助,而上前帮忙灭火的同伴,很快变被波及,火苗如同瘟疫般蔓延,现场一片混乱。

    武关被流星火雨笼罩,化作一片火海,周军阵地后方,身着铠甲的山南道大行台宇文亮,看着那冲天火光面色平静,在他两旁是目瞪口呆的各部将领。

    “大行台,武关已经被点着了,是否停止发射?”

    “不,按照事前的规划,架起来的火箭全部发射完。”宇文亮毫不犹豫的说道,“让将士们准备,一会攻城!”

    “是!”

    寒风吹来,带来了呛鼻的火药味,宇文亮从风中听到了武关方向传来的呼喊声,有哀嚎,有惊恐,还有战马痛苦的嘶鸣。

    “火箭加火焰瓶,果然是威力巨大,只是。。”他喃喃自语道,看起来有些心痛,“太贵了。。。”

    “父亲,和长安相比,这都值得。”

    身边一人说道,正是宇文亮长子,襄州总管、杞国公世子宇文明。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何况山南乎?”(。)的,、、,,、、

第八十一章 扑朔迷离() 
雪后初晴,大地银装素裹,树上挂满了白绒绒的雪球,微风吹过树枝微颤,雪球落入潺潺流水中,顺着淯水向西南方向漂去。

    数十隋军骑兵疾驰在原野上,作为大营派出的游骑,他们的任务是袭击一切可以袭击的小股周军,为主力围攻方城创造有利条件。

    方城为山南荆州的东面门户,是进出南阳盆地的要道,一如虎牢关之于洛阳,潼关之于长安,阻止山南周军东出方城,威胁豫州地界,隋军再次主动出击。

    周、隋两军于方城对峙,而隋国从洛阳方向派出一支大军翻越伏牛山荆州地界,从北面侧击方城周军,虽然这个方向也有周军在阻挡,却挡不住。

    因为这支隋军过半是骑兵,数年来在大草原上和突厥大军对攻的精锐骑兵。

    “前方有周军骑兵!”

    “数量差不多,截杀他们!”

    隋军骑兵很快分散开来,如同狩猎的狼群,向着面前的绵羊包抄过去,虽然双方兵力差不多,但他们可不认为自己会输。

    在草原上和突厥骑兵恶斗数年,他们个个骑射技艺精湛,不是这些山南周军骑兵能够比的,荆襄之地水乡泽国,哪里能练出彪悍的骑兵来。

    双方不期而遇,这股周军骑兵并未慌张,不但没有调转马头逃跑,反倒勇敢的迎上前,同样是向左右散开,似乎以为自己也是狼。

    “来得好!不知轻重的家伙,大伙。。。”

    话未说完,那名隋兵被一箭射中面门,栽倒马下,双方开始用骑弓对射,一轮过后各自都有人中箭,不过因为有铠甲的缘故,没有大碍。

    就在双方弃了弓拿起马槊即将对冲之际,周军骑兵忽然向两翼散开,隋军骑兵见状暗道不妙,正要扯住缰绳却已经晚了。

    胯下战马被地上野草掩藏的绊马索绊倒,这些绊马索设了几层,宽度很长,躲无可躲,数十隋军骑兵就这么损失大半,少数几个位于侧翼的侥幸未死,却被周兵候个正着。

    仓促间减速转弯,又是侧对敌人,这几个隋军骑兵根本没有招架之力,很快便被赶尽杀绝。

    原野很快恢复了平静,周军骑兵打扫着战场,一个诈死的隋兵想要反扑,被人操纵马匹将脑袋踢爆。

    “把首级割了,铠甲剥下来,那些能走的战马全都带走!还有,把绊马索都收了!”

    “开府,那些断腿的马呢?”

    “脖子上抹一刀,给个痛快吧。”

    见着部下有些不忍,史万岁哈哈一笑:“杀人都不怕,怎么怕杀马!”

    。。。。。。

    方城西北二十里,隋军大营。

    征南行军元帅、卫王杨爽正在查看舆图,从熟悉的茫茫草原转到山南的丘陵地带,惯于骑兵作战的杨爽愈发谨慎。

    在草原上很容易迷失方向,一旦找不到水源就是个死,这两个问题在山南荆州不存在,但起伏的地形对于骑兵的作战有些阻碍。

    不是说战马跑不起来,而是小丘陵多了些,树木也多,视线有些阻碍,如果不小心的话,丘陵后面埋伏的敌军能让你吃个大亏。

    对于杨爽来说,就是眼睛老是被一些东西挡住,有些不舒服,而除去这些东西的办法,就是多派游骑出去哨探,一如在草原作战那样,要探明周围敌情。

    狡猾的突厥骑兵行踪飘忽不定,其主力部队的动向更是扑朔迷离,想要防止落入对方的伏击圈,想要咬住对方的主力,就得靠游骑不断的哨探,其实无论在哪里作战都得如此。

    自从翻过伏牛山荆州地界后,杨爽便按照计划向方城靠近,策应从豫州方向西进,兵临方城的友军,他的军队要做的,就是骚扰方城的粮道,逼周军分兵与自己决战。

    让敌人不知不觉中在自己选好的战场、选好的时间决战,是杨爽取胜的诀窍,飘忽不定的突厥主力,就是被他不断的压迫、追击之后,恼羞成怒扑来,被隋军精骑候个正着。

    然而这个战术现在却有些不好使,因为杨爽派出去的游骑全都是有去无回。

    确切来说,是派去博望附近的游骑全都没了消息,人也不见回来。

    博望,位于上宛东北二十里、方城西南三十里,是往来上宛和方城之间官道的要地,上宛出发的运粮队,渡过淯水后先经过博望,再前往方城。

    杨爽的大营,位于淯水以东、博望北面二十多里,伏牛山余脉南麓,东面是方城,他如同一根刺卡在周军的咽喉,就等着对方来“拔刺”,然后一战破之。

    结果博望这边的动静完全掌握不了,那片地区变成了盲点,这种感觉让杨爽察觉到了危险。

    周军的援兵到了!

    这是他和诸将商议后得出的结论,荆州军主力一部在上宛,轻易不会动,另一部抵达方城外,正和隋军对峙。

    能增援的就肯定是南面的襄州军或安州军,这也是杨爽所希望的,把对方的兵力调动起来,那么露出的破绽就会越来越多。

    他的骑兵多,双方动起来只有对方的破绽越来越多,到了合适的时机就能一击而破,但前提是要弄清楚对方的虚实。

    至少要把扎营地弄清楚,可现在就是弄不清楚!

    只知道是在博望附近,派出去的游骑应该是被对方骑兵截杀,杀得如此干净彻底杨爽只觉得精神抖擞,因为这说明对方的骑兵很强,也只有周国山南道大行台宇文亮在此,才有如此强力的骑兵。

    若是能把握机会,一战破之。。。

    “大王!回来了,回来了!”

    亲兵入帐禀报,说前往博望哨探的游骑终于回来了,不过只回来了一个。

    “一个?孤派出去的有百骑!”

    杨爽有些心痛,他派出去的游骑可都是精锐,在草原上和突厥人对抗都不落下风,结果伤亡如此惨重,这都是百战强兵!

    一个浑身是血的士兵被抬了进来,据大营外围哨骑所说,这位回来时浑身被射成刺猬,趴在马背上奄奄一息,拼着口气要向主帅禀报军情。

    “没事吧!孤让军医先帮你包扎伤口!”

    “大王!别。。。兄弟们伤。。。亡惨。。。重。”

    伤兵口中溢出鲜血,明显身负重伤命不久矣,他挣扎着向杨爽汇报军情:“周军,设陷阱专杀我军游骑。。。我。。。们探得清楚,博望来了大队兵马。”

    “大营驻扎地。。。变来变去,行踪扑朔迷离,周围有很多骑兵埋伏,探一次,兄弟们就死上一拨。。。”

    “他。。。们的驻扎地正向北挪动,我。。。看见中军大旗之中。。。是‘宇文’二字。。。”

    伤兵说道这里吐血而亡,死不瞑目,杨爽探手将其眼睛合上,随即起身说道:“立刻擂鼓,召集众将议事!”(。)的,、、,,、、

第八十二章 对阵() 
博望以北十余里,旌旗招展,周、隋两军南北对阵,位于北面的是隋军战阵,中军位于一个土丘上,征南行军元帅杨爽举目远眺,试图看出对面周军战阵有何端倪。

    掠阵的游骑来报,周军的旗帜中,可以隐约看到“宇文”二字,山南地界会打出这个旗的只有三个人,山南道大行台尚书令宇文亮,其长子襄州总管宇文明,侄子次子黄州总管宇文温。

    综合判断下来,杨爽及众将认为应该是周国襄州总管宇文明领兵在此。

    对方列阵的兵力看上去大约也就五六千,若是宇文亮亲临,不该只有这点数目,而宇文明领着襄州军前来支援,倒也是在杨爽的预料之中。

    至于黄州总管宇文温,应该是在长江边的黄州防着陈国,而宇文亮应该是在安陆或者随城坐镇。

    行军元帅长史长孙览,

    看了看远处的周军阵势随后说道:“卫王,是否还在担心对方在使诈?”

    “当然担心,列阵在这种死地,也不知道宇文明是故意的还是不知兵。”

    “按说宇文明不该如此糊涂,就算他糊涂,其他将领都不该是傻瓜,在这种地方列阵,耗上几日就顶不住了。”

    两人议论着,周围将领没有异议,这只周军列阵的地方看起来不错,可实际上有个缺点,那就是取水不便,军队缺粮还可以熬,没水可是熬不下去的。

    地上有积雪,渴了吃雪补水不行?

    勉强可行,但容易吃坏肚子,两军交战时肚子痛的后果可不是闹着玩的,再说五六千人的规模,吃地上那点雪哪里够,如今可是天晴了。

    这附近没有水源么?有,西面大约四里外是U水,平日无所谓,可打仗就不行,因为对方不会让你从容取水,更别说隋军骑兵众多。

    而这片即将成为战场的地区,只有隋军列阵的地方有泉眼汇成的水塘,周军列阵之地没有汲水之处,除非从身后将近四里外的小河运水。

    为何隋军如此肯定?

    因为行军元帅长史长孙览知道。

    两年前,隋军进攻山南荆州的主帅就是长孙览,对这一带的地形很熟。

    此次原本也该是他挂帅,只是天子调卫王杨爽南下,宗室藩王不可能为人驱使,所以杨爽挂帅,长孙览为行军元帅长史。

    “大王,周军不会这么蠢,定是引诱我军包抄,他们的两翼及身后必然挖了陷阱布下兵马,就等着我军去闯。”

    “若是我军不包抄,他们会如何?之前一步步北进逼过来,就是逼我军决战,若是我军就这么耗着,他们怎么办?难道宇文明没想过退路么?”

    杨爽的反问很有道理,诸将的看法多有不同,不过唯一一点可以确定,他们是被对方逼着决战的。

    周军从博望北上,向隋军大营步步紧逼,隋军骑兵不停骚扰,结果伤亡惨重,对方就这么逼近己方大营,然后开始对峙。

    如果双方最后就这么对峙下去,形势对隋军略有不利,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就算是被盯死了。

    将近一万的兵马,骑兵还很多,结果被五六千以步卒为主的敌军盯死,这是要有多无能才出现的情况!

    杨爽有些无奈,

    周军兵马明显少于自己,不动不行,所以变相的被迫和对方在这里决战,不过幸运的是对方似乎忽略了水源的问题,所以接下来他得决定是就这么耗下去,还是试探性进攻?

    。。。。。。

    周军战阵,后方丘陵为中军大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