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水行周-第1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军破寨之后把俘虏都装船了,我等几个好容易趁乱逃了出来。。。后来遇见了援军才逃得一命。”士兵说着他们的逃生历险,可陈叔坚已经听不下去了。

    西塞山完蛋了,数万大军伤亡惨重,水军战船损失殆尽,幸存的将士无一例外的被带往江北,援军赶到时西塞山空荡荡,除了残垣破壁外就只有侥幸逃生的些许溃兵。

    堆积如山的粮草没了,营寨化作平地,一如被周军三顾的武昌般,除了满地尸体什么都没有留下。

    不光如此,西塞山西北方向的黄石矶营寨随后也被攻破,同样也是活着的被掳走,营寨被搞毁留下满地尸体和残垣断壁。

    陈叔坚只觉得欲哭无泪,他已转任江州刺史,西塞山并非江州防地所以失守不是他的主责,可是作为陈国宗室见着官军如此惨败,心里已是隐隐作痛。

    传令兵见着陈叔坚失魂落魄的样子想说些什么,纠结了片刻后鼓起勇气说道:“大王。。。使君,敌军主将,就是那独脚铜人留了个什么檄文,说是请使君亲启。。。”(。)

第八十四章 檄文() 


    “檄文?”陈叔坚闻言有些意外,周军今年四月大举南下进犯陈国郢州,当时都没发什么檄文,后来再度挑起战火更是没有檄文,如今宇文温袭击西塞山,竟会莫名其妙有个檄文给他。

    说来说去都是已殁的始兴王陈叔陵犯的事,若不是他年初夜袭江北周国的巴州西阳城,周军也不会以此为借口报复陈国。

    不过话说回来,周军要真想兴兵南犯也不缺借口,反正从三年前周军攻占陈国江北、淮南时起,两国就处于战争状态,不宣而战的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

    “上面都说了些什么?”陈叔坚问道,不用猜都能知道这檄文不会好听,他就想知道大意如何。

    传令兵从怀中拿出一卷锦缎刚要奉上,听得陈叔坚如此说便愣住了,和另两名士兵面面相觑片刻后低声说道:“我等。。。不大识字。”

    这年头的士兵几乎都是文盲,能写出自己名字的都不算多,有时为免军情传递过程中泄露,就连递送军情都是启用不识字的士兵,所以檄文这种东西他们根本就不可能看懂。

    一名随从毛遂自荐接过那卷锦缎檄文,展开来看了看随即面色大变,陈叔坚见状便问上面写的什么,随从一个劲的说不堪入目,周军无礼请大王莫要当真。

    “念。”陈叔坚不以为意,宇文温的檄文肯定没什么好话,但是他若连都不敢知道那就是让人贻笑大方。

    “大王,这檄文十分无礼。。。”

    “念!”

    随从闻言干咳数声,拿着檄文念道:“告陈国长沙王陈叔坚书。。。”

    “目下陈国因战事不利退守江南变成丧家犬,若有丝毫的自知之明,陈军兵马按道理应据守城池堡寨,但汝罔顾广大士兵停战的心意,纯粹出于反周篡位阴谋挑动战争目的,悍然派出刺客入西阳行刺,上演了严重污辱、威胁和恐吓巴州军民的闹剧。”

    “汝此次对巴州的一举一动,恰似找来两只赖皮狗置于他人门前便溺的无赖泼皮,又像是个踢寡妇门、挖绝户坟的丧尽天良的人间渣滓。”

    “以善意报答善意、以理智报答理智,是一方大员的起码品德,但是,狗不如的败类宗室藩王陈叔坚无下限,犯下了买凶行刺的无耻行为。”

    “汝虽然觊觎皇位、狼子野心,但是在先帝以及始兴王陈叔陵在世时,不敢兴风作浪而察言观色、阴奉阳违,到了新帝登基不久的关键时期,汝认为时机终于到来,开始暴露了自己的原形。。。”

    随从念到这里停下瞥了一眼陈叔坚,见其面无表情看着自己,心中不由得一个哆嗦,又见对方示意自己念下去便咽了咽口水念道:

    “有消息称,汝利用经常入宫面见君上的机会,试图显示是与天子不相上下的存在,借此幻想自己是陈国之主。”

    “此次率军西进,汝巧妙地安插亲信军中把持军权,在军中纠集各种亡命徒、对朝廷心怀不满的人,借故免去不顺从将领的兵权,或者是逼其率领老弱病残与我军作战,以此来个借刀杀人。”

    “居心叵测,妄图以不断挑起周、陈两国战事来把持前线军权,为控制军政大权,不惜采取下流无耻之劣行。。。”

    “汝派至西阳城行刺之刺客,已被我城中军民生擒活捉,二人在大义感召之下已将汝诸多罪恶企图一一供述。。。”

    “本官大周巴州刺史宇文温,在此郑重向汝宣告,汝之阴谋诡计必将以失败告终,此次本官亲率水陆大军抵达西塞山,是以当头棒喝让汝迷途知返。。。”

    “若是再执迷不悟,行那挑动战火以便独揽军权、伺机发动兵变篡夺皇位之恶行,本官定要以巴州千万军民滔天愤怒的爆发,将汝打入万劫不复之地。”

    随从满头大汗的将檄文念完,四周鸦雀无声,众人只恨自己在念檄文之前为何不借故离场,那个独脚铜人,不,周国巴州刺史宇文温所发檄文不知何人所作,不堪入目将陈叔坚骂得狗血淋头。

    关键是行文怪异,语句多有不通,按说这位宇文使君要是个文盲也就罢了,找个人捉笔代写并非难事,结果檄文满篇充斥着一种诡异的气息,但是诡异在哪里又无法用语言描述。

    骂起人来倒是犀利,不过众人可不敢掺和这种事情,见着陈叔坚面色铁青赶紧破口大骂宇文温“此獠无礼,无礼至极。”

    陈叔坚沉默片刻忽然仰天大笑,笑声中带着森森寒意,旁人个个噤若寒蝉不敢吭声,陈叔坚笑够之后便下达命令:“擂鼓!召集众将议事!”

    。。。。。。

    韦源口畔,残破的陈字大旗斜靠在一辆马车边,其周围都是阵亡者的遗体,其中大部分均为陈军战殁的士兵,孤零零的几匹战马正在战场上走动,它们背上的马鞍空荡荡,原先的主人早已不知生死。

    数名身着黑色戎服的骑兵策马缓缓靠近,他们之中一些人掷鞭下马,慢慢走向这些无主的战马,扯住缰绳后轻轻摩挲马脖子,惊慌失措的战马很快安静下来跟着新主人离去。

    河边,宇文十五蹲在一匹躺在地上的战马边,他身上铠甲插着几只箭,浑身湿漉漉远远看上去像只落汤鸡,而那躺着的战马也是身中数箭,其前腿已经双双折断,胸前血肉模糊大片血迹,躺在地上痛苦的喘着气。

    “老伙计,这一转眼就一年多了。。。”宇文十五叹着气,一只手轻轻的抚摸着马头,战马的眼睛看着他溢出泪光。

    郎主宇文温于去年年初组建新军,宇文十五担任骑兵幢主,从那时起这匹战马就是他的坐骑,到今日一起经历了大小战斗十余场,他两个算是老搭档了。

    前几日周军攻打西塞山,成功得手后卷着俘虏扬长而去,但是还有部分兵马转到陆寨南侧大山潜伏,宇文十五及其幢下骑兵便是其中一部。

    赶来救援西塞山的陈军扑了个空,他们在几乎化为白地的西塞山扎营,等着后续兵马到来后重建营寨,而上游的周军再次出动,借着舟船之力袭击西塞山下游二十里处的韦源口戍。

    西塞山陈军回援韦源口戍,要和守军一起内外夹击登陆的周军,结果反被宇文十五这只奇兵尾随而至,猎物变成了猎人,猎人变成了猎物。

    原本内外夹击的陈军正和周军相持不下,结果背后被周军骑兵猛冲猝不及防,主将被宇文十五于乱军之中一箭取了性命,陈兵们群龙无首瞬间大乱。

    韦源口河畔逃命的溃兵伤亡无数,有的是死于自相践踏,有的则是投水泅渡东岸时为乱箭射死,有的侥幸逃到东岸却依旧被登陆的周兵候个正着。

    宇文十五带着部下追杀溃兵好不痛快,结果却在河畔马前失蹄摔了出去,亏得是落在河边较软的湿地摔了个狗啃泥,若是摔在硬地上他恐怕得养伤大半月才能好。

    不过胯下坐骑就没那么好运了,一双前腿折断并且前胸大面积擦伤,就算让马医治好了也是残废,甚至连站都站不起来。

    到了离别的时刻,宇文十五决定陪着老伙计说说话,西北风吹过,卷起阵阵的血腥味,宇文十五沉默片刻探手将战马的眼睛挡住。

    寒光一掠而过,宇文十五用匕首将战马脖子划破,给它一个痛快。

    “人有失手马有失蹄,别想太多了。”一个熟悉的声音从后面传来,宇文十五转头看去却是郎主宇文温,当然战场上得叫职务也就是“使君”。

    “使君。。。”宇文十五有些讷讷,上阵厮杀难免有伤亡,他这般为战马伤神颇有些‘娘气’,故而在郎主面前气势不足。

    “记在心里就行,莫要让人笑话了。”宇文温拍拍他的肩膀说道,骑兵作战时战马是‘易耗品’,尤其是机动作战时一人二马甚至三马都是常态,一来是轮换骑保持速度,二来就是死一匹换一匹。

    宇文十五点点头,忽然转过头去似乎在抹眼泪,片刻后恢复正常赶去指挥手下骑兵,宇文温见状无奈的叹口气:这家伙果然和自己一样是‘多愁善感’的战场新兵。

    骑兵对自己的战马有感情很正常,宇文温对自己的兵也有感情,自从带着新军作战后,已经有许多熟悉的面孔消失了,那种惆怅的感觉无法用语句形容,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论功行赏,连带着抚恤分文不少的发放到家属手中。

    宇文温身上的明光铠血迹斑斑,不过这些都是敌人的鲜血,此次作为登陆袭击韦源口戍的‘陆战队’主将,他不惜与其他人一起作为诱饵自陷险境,当然他不是想立功分田,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鼓舞士气。

    袭扰陈国,浴血奋战攻城拔寨后却又撤退,许多士兵有些不解,当然宇文温无法解释什么是“避免陷入战争沼泽”,他选定的进攻目标都是有油水的,这不是玩恶趣味的战斗游戏让士兵们白白牺牲。

    不说在西塞山捉了多少精状的俘虏,光是其囤积的粮草就让巴州平添了数月的口粮,这还是分配过后的量,而今日这韦源口戍,是增援西塞山援军的粮草中转地,此次能弄走的粮草也不会少。

    只要打仗就会有伤亡,像这种不以开疆扩土为目的的袭扰战,只有是处于‘盈利’状态才能下去,从西塞山和韦源口戍抢来的粮食,已经抵得上过半西阳地界田地的收成了。

    ‘果然是种不如抢,怪得有些人不愿意种田。’宇文温如是想,不过‘高筑墙,广积粮’的策略他是一百个赞同。

    “粮要抢,田也要种,粮多兵才多。”他看了看战场转身离去,“所谓天子,不就是兵强马壮者为之。”(。)

    ;

    read3;

    ←→

    read4;

第八十五章 问题() 
九月初,周国巴州刺史宇文温等将领率兵南犯,攻打南岸江防要地西塞山并得手,数万兵马连同水军战船伤亡殆尽,不仅如此宇文温还出檄文,声讨陈国江州刺史陈叔坚的诸多‘恶行’。

    檄文中声称陈叔坚派刺客至西阳行刺,所以周军才再度南下,也就是说宇文温原本想休兵不战,结果被陈叔坚这种下三滥手段激怒,忍无可忍才出兵教训这个狼子野心之人。

    西塞山短时间失守让人不可置信,而檄文更是让人瞠目结舌,檄文的全文不知何故广为人知,有识之士均为其震动。

    不是为其中所说陈叔坚买凶杀人这种破事,点在于檄文的诡异行文风格、半通不通的语句,还有那种说不出来怪在何处的用词,反正巴州刺史宇文温弄出来的檄文不像是‘传统风格’。

    众人都在猜测这位独脚铜人脑子是不是有问题,亦或是酒喝多了疯,如果他自己不识字也就罢了,好歹找个粗通文采的乡学先生润润色,如此莫名其妙的檄文还敢出来,除了让他自己贻笑大方之外别无它用。

    抛掉这个笑话不谈,陈国的郢州局势不妙,农田原先就被周军破坏严重今年颗粒无收,如今西塞山陷落虽然很快就收复,但是江北周军的敌意已经昭然若揭。

    周军连自己的秋收都不顾反倒要出兵,关键是陈军已经无法抵挡周军了,除了夏口、武昌这种重兵把手的城池,西塞山要地竟然挡不住周军的袭击,要知道那里可驻扎着兵马数万,又有许多水军战船驻泊。

    有水、6兵力拱卫的西塞山都守不住,那么沿江的其他营寨就更加别说了,新近生的韦源口戍陷落一事,就说明了人们的担心不无道理。

    沿江烽燧、哨堡、营寨个个自身难保,官军风声鹤唳成日里担惊受怕,要守住这些地方那么驻军数量少了没用,多了负担不起,没了水运那么6路运粮的额外消耗可不小。

    长江历来是南朝抵御北朝的最有利防线,有长江天堑在南朝官家可谓是高枕无忧,可是如今江北周军反客为主,接着舟船之利四处袭扰江南陈军,再这样下去局势愈糜烂。

    只有水军恢复实力才能治本,把周军压制在北岸才是最好的办法,至于江州刺史、长沙王陈叔坚如何对那檄文做出回应则无法知晓。

    。。。。。。

    武昌,樊湖畔。

    一座规模不小的水寨里停泊着大大小小数十艘木船,这些崭新的木船是近期才赶制完工的,而岸上造船场里还有许多条未完成的木船。

    有的木船接近完成还差桅杆没有竖起,有的只是搭了个架子,许多船匠围着这些木船忙碌着,秋天的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倒不觉得太热。

    造船场一角,一名年轻的学徒正在和师傅锯木料,他见着旁边无人便将心中疑惑说了出来:“师傅,这造船的木料不是要等干燥之后再用么,怎么刚砍下就拿来造船了?”

    “啰嗦,上官让做就做,你瞎操心什么。”师傅低声说道,他这徒弟什么都好就是死心眼,有些事情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其实这没错但是有时候就应该保持沉默。

    “可是这样造出来的船用不久。。。”学徒嘟囔着,新鲜木料直接造出的船用不久这是常识,他确实不明白船场里这么多老师傅为何没人提醒。

    “你啊,要学的多着呢。。。”师傅倒没责怪什么,毕竟徒弟说的没错,砍伐好的新鲜木料其实并没有‘死’,即便是锯成木板或者木条还‘活着’。

    新鲜木料必须干燥等到真的‘死’了才能造船,否则用‘活’的木料造船撑不过大半年就要废掉。

    那些没干到一定程度的木板、木条浸在水里还会生长,但是各个木板和木条的生长程度会不一样,其后果就是原本笔直的船身开始变得歪歪扭扭,然后原本密封的船身木板之间开始出现缝隙。

    若是水线以上出现问题那船还勉强能用,可是水线以下部分可是免不了出现变形和缝隙,而且严重的程度还要大些。

    这些问题会慢慢恶化,一开始小修小补还能凑合,但是过了半年就得经常修补填缝,再往后连补都补不好只能拆了当柴烧。

    一艘大船的用料不少,要是用新鲜木料糊弄人造船,一年之内船主可是要提刀上门算账的,合格的船匠都要避免用新鲜木料做船,当然给仇家做船那另外再说。

    见着徒弟一脸委屈地样子,师傅叹了口气,他见着旁边没人便将其中原委详细道来:官军等不及了。

    “周军成日里在江里耀武扬威,一下子袭击西边,一下子又跑到东边攻打烽燧,官军急着要船重建水军。”老师傅说完叹了口气,“上头有上头的想法,你就莫要操心了。”

    死心眼的徒弟还是想不通,他觉得水军战船是要拿来玩命的东西,要是用上几个月就漏水,万一那帮军爷不讲理来砍船匠那可如何是好。

    再说用这种容易漏水的战船入江,风浪大些搞不好还没接敌船就沉了,到时上头怪罪下来倒霉的还不是他们这些船匠。

    “你啊,见识少所以才这么想。”师傅倒没有不耐烦,这年头师傅收徒弟是认真挑选过的,拜了师就得授艺,徒弟把师傅当父亲,师傅也得把徒弟当儿子,所以他得耐心教。

    “北岸周国的水军规模可比不上官军,你知道他们突然间冒出这么多战船来是凭着什么?”

    “莫非也是用新鲜木料做船?”徒弟问道。

    “对头!官军已经打探清楚了,周国似乎就是这样做的。”师傅点点头,这徒弟还不算傻,脑袋算是转过弯来了,“打仗,先赢了再说,什么新木料干木料,能打赢就是好船!”

    “你看,周国再准备些木料晾晒,从三、四月到现在也行了,再做出战船把那些不行的换掉,这不就结了?”

    “那。。。那用窑来烘干木料不行么?”徒弟又想到另一种办法。

    “烘木料那得用掉多少柴禾,这样做出来的船可费钱了。”师傅开导,“几艘、十几艘还行,这可是要做上百艘的战船,消耗的柴禾哪里吃得消。”

    徒弟大约听懂了,他跟着师傅学艺就是出师后养家糊口,打仗、费不费钱什么的与他没太大关系,早点完成造船任务也好早些回家。

    郢州被周军洗劫一空,原本在此处的水寨也被夷为平地,至于船匠什么的自然也是被掳走,师徒二人连同其他船匠都不是郢州本地人,他们都是七月时被官府征,随军来到武昌候就住在这重建的水寨赶制战船。

    刚过一会这徒弟又有问题了,他问师傅为何官军会在这樊湖造船,看样子水军也是在这湖里操练,可樊湖走樊水从樊口入江得有二十多里,而武昌城东南郊外不远就有湖泊,为何水军那里驻泊。

    “你是说南湖?那里离江太近,南湖临江的出口也就是五丈口太小,容易被对岸的周军堵了。”

    “可若是官军在五丈口设立水寨。。。”徒弟依旧问题连连,不过刚说完他也觉得不行,周军只要堵在五丈口外就行,官军战船出不来也没用。

    樊口也有类似的问题,樊口上游的峥嵘洲有周军战船值守,防的就是官军战船要从樊口冲出来,不过好歹樊口水面宽许多,能短时间冲出来的船也多,突围的希望就大些。

    见着徒弟想通了,师傅点点头又补充道:“南湖东面十余里外的燕矶可是周军地盘,湖区那么大,要是周军派出人悄悄摸过来,到时放火烧船那可不得了。”

    “聊什么呢!不干活聊什么呢!”有监工破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