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水行周-第1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正交谈间,宇文十五走上来说下边已经准备完毕,宇文温便领着周法明走下楼梯来到城外,一处水田边已是围了一大群人,他们是虎林军将士其中许多人已经在巴河城外分了田就等着大干一场不过今日的主题却是现场演示。由杨济演示“利器”。

    “杨幢主来了!”有人喊道,人群向两边分开让出条路随后一辆牛车缓缓驶来而巴州司马杨济跟在车旁,虽然杨济已是州官但对于许多虎林军士兵来说还是习惯叫他‘杨幢主’。

    牛车来到田边,人们纷纷看向车厢。今日宇文统军说要展示几件利器让大家开开眼所以此时人人都是想一探究竟,不过车厢里蒙着布看不出里面放着的东西。谜底很快先揭开一个:那是一个耕田的犁,一个从未见过的犁,其辕是弯曲的。

    “此犁辕曲故而称为曲辕犁。”杨济说道,他让几名士兵将犁扛下车扶着立在地面然后向四周围观的人们讲解其中构造。

    “此犁结构如下。这是犁铧、犁壁、犁底。。。和平日里用的直犁不同,此犁首先是曲辕,然后多了犁评和犁建。。。”

    杨济说得头头是道而围观士兵也是看得入神,他们大都是穷苦人家出身什么农活都做尤其耕田那再熟悉不过所以杨济讲解起构造来都看得懂,不过他们犁田用的都是直辕犁从没见过有人用曲辕犁,而且面前这曲辕犁似乎要比常用的犁复杂些。

    宇文温当然见过曲辕犁但那是一千多年后了,历史上曲辕犁是在百年后的唐朝时期出现所以如今是独一份,他虽然从没下地耕田但电视上见得多对于这个促进农业发展的利器也是颇有印象,将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高科技’工具做出来靠的是杨济。

    杨济在明末那一世家中有田地所以对于农活不陌生这具曲辕犁便是他亲自,宇文温知道结构但是要他来讲解和演示却是有些为难所以还是由杨济负责。

    光说不练假把式。士兵们听得懂杨济关于曲辕犁的结构介绍但搞不清楚为何辕曲了就变成利器,更加具有说服力杨济便亲自下田示范。

    熟练的将曲辕犁搭在牛身后演示开始,杨济耕过田所以操作起来行云流水,走了一圈后围观的士兵大约是有了头绪但是还懵懵懂懂,一旁的来护儿却看出了眉目。

    犁铧可,那么犁地时可以深耕或浅耕,也就是能够保持耕地深浅相同这样便于精耕细作,虽然没有亲自扶犁但是他看得出来犁地时耕牛拉着犁推进似乎没那么废力,这犁掉起头来也很灵活确实称得上是利器。

    来护儿自幼父母双亡是伯母抚养长大,在族里时常下地干农活所以对耕田门清只是他读过书所以不像其他士兵般看出了不同但又无法总结出来。

    杨济知道要人亲自试过才能切实体会其中精妙之处于是让士兵们轮流试耕。大伙都是耕田出身自然是踊跃报名,下田试耕的人很快就感受到了曲辕犁的好处而围观的人也渐渐看出了门道。

    “使君,这着实是个利器。”周法明在一旁由衷的说道,他不用做农活但是个聪明人能看出来这曲辕犁的妙处:很容易把田犁得更好时间更短。

    每亩田能省下些时间和力气那么一天能能犁更多的田。田地越多这曲辕犁的效力就越显得出来,不要说自家用就是推广开来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此犁巴州今年春耕开始推广,本官已几副分别送到黄州、安州、襄州,周郎君若是不嫌弃便带一副回去给令兄令兄在衡州也推广使用。”

    “多谢使君!”周法明真诚的行了个礼,无论敌我、无论南北。这个曲辕犁推广开来是有利天下苍生的事情。

    见着大家对曲辕犁的妙处都有了切身体会,宇文温拍拍手示意下一环节,当然示范者还是杨济因为他真的对于农活是纸上谈兵还是不要露怯为妙。

    杨济让士兵从车上拿下个箩筐,里面是绿油油的一株株野草,他将箩筐放在地上开始讲解起来:“大家都种过水田,如今我说的是插秧,首先要在秧田育秧等到苗成之后拔秧再植到水田中,这就是插秧。。。”

    插秧是后世种田的一道农艺可在这个时代还没出现。此时种田是直播法也就是直接将稻谷播入水田,所以士兵们听着杨济的讲解个个是如同听天书般。

    从他们的爷爷的爷爷起种田就是直接撒种入田,现在有人突然说这样效果不好得‘插秧’才能增收真是觉得匪夷所思,就好比自己母亲忽然有一天语重心长的指着隔壁王叔说“他才是你父亲”时天地崩塌的感觉。

    杨济讲了一遍后四周鸦雀无声没有人接过话茬一个个都是大眼瞪小眼。大家都没读过书但不代表他们蠢,许多人光是听讲解就觉得有不对劲:

    按着原先的方法种田我只要播种就行了可要是插。。。秧先不说收成是不是增加光是弯腰怕是一天都插不了几亩地吧,杨幢主莫非是要消遣我等?

    还要先育秧,然后拔起来再拿去田里插,这一插就得弯腰也不知道插了一天腰会不会断。莫非是变着法儿让人锻炼腰骨?这般折腾下来搞不好腰断了田都没种完!

    周法明惊疑不定的望向宇文温,他没种过田但不妨碍思维发散:杨司马说的这插秧什么的和脱裤子放屁有什么区别。他就是想听听宇文温的说法是什么。

    宇文温没有说法而是直接刷‘招牌’:“大家不要有疑虑,要相信政府。。。相信杨司马相信本官,此法本官决定在官田推广,希望大家在种田时能够放心采用!”

    插秧法何时出现暂不可考但普及于唐朝后期,插秧法较直播法更便于除草、施肥、防止倒伏促进分蘖增加产量,而且通过作物复种可以取得双季收成。

    宇文温的招牌是诚信对此虎林军将士都深信不疑,虽然还是觉得杨济说的这个插秧法有些莫名其妙但都不约而同的点点头,插秧法在虎林军将士的田地里推广已成定局。

    “大家的顾虑杨司马已经考虑到了,所以接下来演示的就是避免插秧累断腰的利器——秧马!”

    杨济让人从车上搬下来一件东西。那东西由木头制成看起来像一艘弯弯的仅容纳单人乘坐的小船,这小船被抬下田后杨济拿着那筐替代禾苗的野草跨坐了上去。

    他以脚做桨让小船在田地里滑行,一边滑一边演示插秧,士兵们看得明明白白有了这个小船杨济插秧时腰就根本不用那么弯。

    宇文温适时的客串讲解于是旁白响起:“早间的鸡鸣还没有结束,司马杨济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劳作,他决定插秧,扛着秧马背着秧苗来到田里。。。”

    “西阳城推广的插秧法是上天的恩赐,插秧专用秧马则是农具中的利器。。。”

    “培育一个月的秧苗已经充分的抽芽,用曲辕犁犁过的水田再加上精心调制的肥料,这样细心照料的水田配合跨越千年的手法。使得这一株株秧苗笔直的耸立在田中显得更加的茁壮。。。”

    “从箩筐中拿起一株从沃尔夫。。。秧田里培育的秧苗,细心的插到田中,双脚滑动他骑着秧马向前挪了一下再次拿出秧苗插下,这样简单枯燥的动作在多年的劳作后已经变得驾轻就熟。”

    宇文温那诡异的解说词配合着杨济娴熟的动作让士兵们看得呆了。先前的那些疑问消失得无影无终,大家看着田中那一排排整齐的‘秧苗’似乎看见了秋收时那黄澄澄的稻穗。

    似乎自己正满怀喜悦的将谷仓装满,暮色下家家户户中升起炊烟,推门进屋,案桌上摆着一碗碗香喷喷的米饭而旁边围坐着父母、浑家以及儿女。

    杨济刚演示完便有士兵迫不及待的要一下,杨济看着一张张充满期待的脸欣慰的笑了。之前他见提出要曲辕犁后也顺势提出插秧法和秧马希望能在今年小范围推广没想到对方的力度很大。

    “使君,在下也想让兄长从州里抽调人手来学,不知是否方便?”周法明语气急切的问道,他已经理解插秧法的妙处了,如今正是一年之首要是能在衡州推广开除非天灾**那么今年的收成肯定要大增。

    “欢迎欢迎,只是插秧法的推行须得谨慎,毕竟掌握此法的人不多万一操作不当会影响当年收成,本官决定先在官田进行一来培养熟练之人二来是做示范三来也是防备操作不当导致大面积歉收。”

    周法明闻言点点头,宇文温的谨慎态度他很赞同,曲辕犁是毫无疑问必须推广的而插秧法要先过渡一下,他决定回去说服兄长在官田里试用插秧法,待得秋收时有了收成后百姓们自然会群起效仿那来年推广就不会有太大阻力。

    见着将士们热火朝天的曲辕犁和秧马插秧,宇文温心中兴奋异常,今年开春他要推行的两件事一件是灭钉螺预防血吸虫病,另一件就是要推广新农具和新农艺。

    插秧法、曲辕犁的普及推广都是从唐朝开始一直沿用到后世,而秧马是在北宋时期广泛应用,这是历史的车轮势不可挡谁当谁死要是不死那么‘小蝴蝶’宇文温来补刀所以是铁了心要推广。

    相关工作已经开展,一批批的曲辕犁正在而秧马的制作也在进行中,巴州连同江北各州的土地开发度以及人口都比不上中原和江南三吴地区所以要增产只能进行‘技改’。

    没有化肥,没有高产稻种,宇文温能做的就是兴修水利改善农具、农艺增产,有了更多的粮食就能养更多的兵,有了更多的兵就可以出去抢粮抢地抢女人,有了更多的地和粮食那么就会聚集起更多的人。

    士兵们投到他麾下能按功劳分到田地分到奴婢那么玩起命来便不会犹豫,这是个良性循环但如果做不好就会变成恶性循环所以要未雨绸缪。

    和火炮技术扩散的隐患不同,宇文温不介意曲辕犁、插秧法、秧马的推广会扩散到各地,也许各方势力的粮食收成会大增但他乎。

    环顾四周水田他心中想着:天下那么多田地,要是每亩田能多收三五斗那么饿死的人也会少一些吧?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

第七章 期望和现实() 
西阳城外沟渠旁热火朝天,由别驾许绍负责的修葺水利工程开始,他在通晓山川水系走势的吏员和百姓的协助下现场勘查了便确定了要整顿的沟渠。

    西阳城外旧有沟渠淤塞严重所以清淤是首先要做的事情,其次城外大小湖泊不少,夏季雨水多时湖水外溢四处泛滥淹没农田也是一件顽疾,所以要将各处湖泊用水渠连起来进行疏导。

    水渠的走向也有讲究要经过大片的农田,雨季时开闸泄水免得各处湖泊外溢的湖水肆虐,不下雨的时候要关闸蓄水以备灌溉农田所需。

    清淤、疏通、挖掘沟渠需要青壮,除夕夜被俘的陈军士兵正好排上用场,而以往都不服劳役的田氏此次也应官府征召派出青壮参与兴修水利。

    田氏从今年其开始缴纳租调,此次修葺水利他们的农田也被纳入西阳城周边田地一同规划,若是水渠能顺利贯通那么田氏也是其中的受益者所以积极性也很高。

    加上一半作为监工一半参加劳动的州兵以及安排各项事宜的吏员,许别驾此次麾下足有两千余劳动力而配发的工具都是由官府,铲子、锄头俱是铁制。

    巴州地界铁产量少,这些农具都是州衙花钱到黄州铁匠铺,花销则是从田元升等叛逆抄得家产里扣除,除此以外州衙还推行了新的农具——曲辕犁。

    西阳城外官田旁人头攒动,百姓们正围在田边看着州衙的人示范曲辕犁,这个曲辕犁和平日用的犁最主要的差别就是辕不直是弯的而犁地的深浅可以很容易。

    更好地示范新农具,州衙同时在十块田里用十副曲辕犁同时进行示范,按照规定感兴趣的百姓可以亲自下田试用这个由州司马杨济发明的新犁。

    百姓们不识字听不懂太复杂的解释但是耕田都是熟得不能再熟,有了衙门演示过后再亲手扶犁走上几圈那这曲辕犁的好处可是实打实的看在眼里。

    “哎呀这可真是好犁啊!你说我怎么就没想到把直辕改成曲辕呢!”

    “你又不识字,人家杨司马那可是一身本事你也能比?”

    西阳城从来没这么热闹过,百姓们看着这件和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新农具都是议论纷纷,州衙已经发出了公告,这曲辕犁要在巴州推广。不光如此连黄州总管府、安州总管府、襄州总管府都要推广。

    州衙命人新了许多曲辕犁,买不起的可以租,若是家里有犁的可以请州衙帮忙改造,当然钱多的可以直接买。对于这个曲辕犁大家的接受程度都很高。

    但是对于接下来演示的插秧和秧马人们就有些难以接受,大家祖祖辈辈种田都是撒种入田如今州衙说什么插秧才能增产简直是岂有此理!

    还得先在秧田育秧然后拔出来再插到大田里种下,这般弯着腰插秧那个吃得消,虽然坐着那个和小船差不多的什么‘秧马’不用那么辛苦但是这样折腾有必要么?

    州衙也不强制大家接受插秧法只是进行演示,吏员们也解释说这插秧法如今先在官田里进行。是好是坏等到秋收的时候大伙就知道了。

    一听不是强制推广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人们觉得种田还是按着祖上传下来的规矩做就好,这什么插秧法万一不灵光等到秋天歉收那一家子可就真的要去喝西北风了。

    宇文使君肯定不会坑人但是这种田还是得按老祖宗传下来的法子不是?育秧、拔秧、插秧,有这功夫把种子撒完就可以回家折腾婆娘了费那劲干嘛呢!

    消息一件接一件新的消息有些特别:官府开始和钉螺耗上了!

    宇文使君在一本古籍残篇上查到其上记载说导致人和牲畜鼓胀病的蛊虫是以水中钉螺为巢,所以州衙已经张榜公告要把农田湖泊以及附近沟渠、水塘都排查一遍灭钉螺。

    这个说法大家是第一次听到,谁也没有想到寻常可见的钉螺竟然是导致鼓胀病的蛊虫栖息之巢,虽然说法有些耸人听闻但既然宇文使君都这么说了那就错不了。

    州衙发出布告说了有钉螺的水域未必是疫水但有疫水的地方水里肯定有钉螺,大家处理钉螺要注意不要沾到水否则后果自负,至于那些荒滩芦苇群里哪里有钉螺要是上报州衙有赏。

    还未开垦的荒滩发现有钉螺的由州衙统一处理,要是有百姓开荒发现水域有钉螺必须回避否则后果自负。此外要是有谁敢在良田、水塘、湖泊、沟渠里扔钉螺以投毒论处决不轻饶。

    新春伊始,巴州刺史宇文温的一连串动作将百姓们的积极性提高了许多,看着正在兴修的水渠,看着新改进的农具,大家对今年的收成充满了期望。

    。。。。。。

    期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别驾许绍如今正忧心忡忡。

    他负责修葺水利,但随着对巴州西阳郡地界水系的了解越深入就越担心,西阳郡除了濒临长江之外境内还有一条河名为三台河,此河北起边西阳之北的边城郡长江边一路向南在西阳城北转向东入巴水全长将近五十里按说两岸的农田受益颇多可完全不是这回事。

    每逢夏秋雨季长江发大水这三台河水也会跟着涨起来此时河两岸农田便了遭殃化作一片汪洋。即便大水退去后多处低洼之地排水不畅一直被泡着久而久之就变成荒地再种东西也长不起来。

    他现在指挥着将近两千青壮还只是清淤但要是想治理这条三台河却是杯水车薪,他细细问过吏员和幕僚,要想有效治好三台河怎么着都得上万人齐上阵忙上数月否则到了夏天就祈祷莫要发大水否则一样要完。

    “这还是其次,最要紧的是下游地带遍布钉螺。芦苇荡里密密麻麻的全部都是!”治中郝吴伯说道,他按着百姓的举报汇集了几个钉螺重灾区发现都集中在三台河下游低洼之处。

    “嗣宗,使君说那蛊虫寄宿在钉螺壳,我在岸边看着那水中密密麻麻的钉螺全身都起鸡皮疙瘩,你知道么,百姓们说那些地方就是观音洼。”

    “此话怎讲?”许绍问道。

    “送子观音!一进观音洼。男女都有喜,女的怀十月,男的怀到底!”

    许绍听了一阵恶寒,中了蛊虫会得鼓胀病其病状就是人人大肚子而手脚纤细,以‘有喜’来形容即贴切又恶心,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做了州官才知道要让百姓安家乐业是要多呕心沥血。

    “如何,嗣宗是不是怕了?”

    “怕?有什么好怕的!”

    许绍和郝吴伯都是血气方刚的年纪,治水和治钉螺可能要面临的困难宇文温已经提前打了招呼,如今残酷的现实摆在面前他二人非但没有知难而退反倒是斗志满满。

    饱读经史子集却不能保得一州百姓安居乐业那和夸夸其谈的清流有何区别!

    。。。。。。

    安陆,安州总管府,大小宇文使君正在院子里交谈。

    “二郎,你在巴州怎么回事?独脚铜人的事情都传到襄州了!”大宇文使君宇文明无奈的说道,他弟弟果然不出所料的在巴州任上搞出大事。

    先是弄出个‘断案如神’的名头当然这是好事,但是接下来的进展果然不出他这个当兄长的预料:巴州地头蛇造反了在除夕夜来个内外勾结起事,不光城外的豪强连江对面的陈军都招来了。

    这个不省心的弟弟莫非真是‘瘟’神、惹祸精?

    “兄长,人家找死我总不能袖手旁观吧?作为父母官怎么也得送一程加把火不是?”小宇文使君宇文温双手一摊说道,“他们想死,我便让他们死全家!”

    黄元升、鲁修平等主谋都是“冚家铲”,宇文温对投靠的豪强田氏可谓是‘官民亲善’但是对于反抗的田元升、鲁修平则是辣手摧花一个不留把相关人等拉到刑场砍头。

    他要让江北各州的豪强地头蛇看看和宇文恶狼作对的下场是什么,讲道理不听非要作死那就用刀子来说话!

    “你啊你啊你啊!好端端的正路不走非要来个郑伯克段于鄢!”宇文明见着四下无人又开始训弟弟,“拿自家府邸当诱饵,你就不怕阴沟翻船么!”

    “要是你儿子受了惊吓怎么办!怎么当父亲的!!”“好端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