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人,大部分都进了机关,现在,霍明科的手下,就有不少这样的人。
科斯坚诺夫拿着刚刚发到手里的步枪,他的手有些颤抖,他努力扶了扶自己的眼镜,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居然要上战场了!
他只在每年例行训练的时候开过几枪,属于打出去子弹都无法到靶子上的人,他根本就不会打仗,但是现在,他却不得不上战场。
他望了望身边,同一辆车上,有不少陌生的面孔,尤其是那些刚刚拿上枪的巴库石油大学的学生们,反而还是兴奋的。
巴库是石油城,在这里上石油大学的,大部分都是石油工人的子弟,他们在上完大学之后,很多人都会在石油城继续参加工作,对他们来说,这里是他们的家乡,他们是在保卫自己的家乡作战!
在石油城里是不缺车辆的,后勤机关里面也是不缺车辆的,数千人的武装力量,乘坐着一辆辆的汽车,向着油田的方向而去。
头顶上,繁星高照,距离天亮,还有两三个小时。
“轰,轰!”就在距离油田还有十几公里时候,突然间,在道路上就响起了可怕的爆炸声,随着声音,前面的几辆汽车,就发生了猛烈的爆炸。
夜空被照亮,汽车在燃烧,无数纷飞的尸体,空气中弥漫的气味,瞬间就将所有人带到了战场上。
路上居然已经埋上了地雷!
霍明科少将在中部的车子里坐着,当他听到了前面的爆炸声的时候,他立刻就把身体探出去,大声地喊道:“驶离道路,从下面走!”
巴库经过多年的开发,修建起来了不错的道路,现在,道路肯定不能走了,这些伊朗人动作还真快,居然跑到这里来埋地雷!
肯定是来耽误己方时间的,不能让他们得逞!
“嗵嗵,嗵嗵嗵!”就在这时,突然间,两侧黑暗的原野上,响起了可怕的炮声!
一枚枚的20毫米炮弹,向着车队扫射过来,瞬间,一辆辆的汽车,就被打爆了!
想要保护好油田,并不容易,因为油田的面积太大了,伊朗的登陆部队,根本就无法建立起有效的防线来。
为了防止意外,莱因哈特提出了一个方案,干脆把所有的轮式步兵战车都集合起来,开动到油田通往周围的道路上,在道路上拦截驰援来的军队!
本来人手就不多,居然还敢分兵来搞埋伏!莱因哈特无比的大胆,而现在,起到了奇效!
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伊朗人的伏击
炮弹打在汽车上,瞬间汽车就熊熊燃烧起来,在火光中,一名名的刚刚集合起来的士兵,从车上跳下来,他们有的身上带着火,他们惊恐地惨叫,而这种惊慌,很快就传染到了全军。
“快跑啊!被包围了!”
“到处都是敌人,我们中计了!”
如果是在前线已经和德国打过多次仗,经历过残酷战斗的苏联军队,不会被这种偷袭吓住,他们会在黑暗中,悄悄地摸上去,靠近德国人,然后用反坦克手榴弹,干掉他们的战车,黑暗相反对步兵有好处。
但是现在不同,霍明科少将手下集合起来的,只是一群残兵游勇。他手下的精锐,早就调走了,他本来想要留在手里一些的,但是土耳其人的攻击太猛烈了,他不得不派出最后一个预备队。
相比之下,伊朗人却是百战精锐,当初在苏联入侵伊朗的过程中,伊朗军队就进行了勇敢的抵抗,在德国教官的训练下,他们成为了精锐之师,而现在巴列维王子带来的,更是精锐中的精锐,他们能够和王子一起作战,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
“嗵嗵!”20毫米的战车炮不断地开火,黑暗中,每一次的开火,都带来可怕的死亡,伊朗炮手的瞄准也相当的精准!
“轰!”科斯坚诺夫刚刚从自己乘坐的卡车上跳下来,就看到眼前这辆汽车被击中了。
碎片横飞,擦着他的头皮,一块铁皮飞过,他用手一摸,上面全是血!
瞬间,他就两腿发软了。
莫斯科的命令早就下来了,在战场上,如果敢不听命令后撤的话,那是要上军事法庭的,甚至当官的当场就能枪毙了他。
但是现在,恐惧已经占据了他的心头,上军事法庭那是后来的事,而现在他要是继续呆在这里的话,那肯定会被干掉的!
跑,趁着混乱,离开这里!反正说不定没多久,这里就会被占领了,到时候,也没有人来找自己的麻烦了。
一直都在政治斗争中异常活跃的科斯坚诺夫,已经想到了以后的情况,现在就重新站队,肯定也不晚。
想到这里,他丢下了自己的枪,勉强集中精神,向着后方跑去,他的身影,隐藏到了黑暗之中。
就在天亮前,他们的队伍被偷袭了,和科斯坚诺夫一起逃跑的,不在少数!
当然,也有一些选择了顽强抵抗。
比如,石油城的大学生们。
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大学生都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朝气蓬勃,他们充满干劲,同时,他们没有走上社会,没有被社会的那套习俗污染,他们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刚刚被袭击的时候,他们的确是也被打楞了,就在这时,霍明科少将抱着他的冲锋枪,从驾驶室里面探出头来,大声地喊道:“从下面走!”
一辆辆的汽车,驶离了公路,从下面的坑洼不平的地面上行走,就在前面部队被袭击的同时,他们还要继续前进!
很快,他们也被注意到了。
“轰!”领头的一辆卡车被摧毁了,火光照亮了后面的车队,霍明科少将大声地喊道:“下车,我们冲过去!”
在车上,目标更加明显,如果是装甲车还差不多,他们这种普通的卡车,遇到装甲部队那就只有死路一条,倒不如下车步行,还能有生机。
冲!
听到了霍明科少将的喊话,他身边的直属卫队,以及后面几辆车上的大学生们,纷纷端着步枪,跟着他向前冲。
对霍明科少将来说,他已经没的选择了。对他来说,要么重新夺回油田,要么死。
如果是死的话,他也要拉上一群人!
燃烧的汽车,照亮了大地,在火光中,一群苏联人正在端着枪,向着油田的方向继续冲锋,在伊朗士兵看来,这简直就是送死的!
“杀光苏联人,为我们战死的人报仇!”
伊朗和苏联已经结仇了,前几年当苏联人入侵伊朗的时候,甚至都要把炸弹扔到德黑兰上空,更是在北方扶植起来了单独的阿塞拜疆共和国。
当初战死的伊朗人也不少,血债血偿!
对付普通步兵,用战车炮已经不合适了,在炮塔的一侧,共轴的机枪,发出了电锯一般的可怕的声音。
“嗤嗤嗤…”7。92毫米的机枪子弹,向着这边,如同瓢泼一般撒过来,当看到了那可怕的弹雨的时候,霍明科少将就大声喊道:“卧倒,卧倒!”
有的人听到了,赶紧卧倒,但是,很多大学生还在鼓足勇气向前冲!
子弹打在他们身上,将他们向后掀倒,他们嘴里还在高喊着苏维埃万岁的口号,他的身体,已经倒到了大地上,鲜血从子弹孔内汩汩地流出,将他们身后的大地染红。
他们是不幸的,还如此年轻,就失去了鲜活的生命,他们也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是在为了自己的理想去战斗的,他们要保护油田,保护苏维埃。
战争没有正义与否的说法,正义必胜的含义就是谁胜利了,谁就是正义的。而对卷入战火的人来说,不幸却是必然的。
“手榴弹,给我炸掉它!”霍明科少将趴在地面上,看着一名名的战士死亡,他心中无比的愤怒,大声地喊道。
后面立刻就有人应答,用几枚手榴弹捆在一起,匍匐着前进。
“嗤嗤嗤…”在汽车燃烧的火光中,伊朗士兵居然看到了他,子弹打过去,将他的前面的尘土打得四散飞扬。
就在所有人瞩目之中,那名战士继续向前匍匐前进,他的身后,流下了一滩的鲜血。
战争,永远都是残酷的。
“轰!”终于,在集束手榴弹的爆炸中,那辆挡路的步兵战车被炸掉了!
后面的苏联人兴奋地站起来,继续向前跑。
没有跑过几百米,在另一侧,又一辆的步兵战车冲了上来,继续用机枪疯狂地射击!
“炸掉它!”
战斗,就一直在残酷地进行之中,每一刻,都有无数鲜活的生命离开,苏联军队,在靠着顽强的精神,克服装备上的不足,一点点地向着油田推进!
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黎明到来
如果是正规部队的话,不会打得这么惨烈,毕竟苏联军队哪怕再差劲,也能有几辆坦克,而且58集团军手里还是有炮兵的。
只可惜,这些部队都被吸引到亚美尼亚去了,油田里出现了兵力空虚,现在的霍明科少将哪怕有一辆t…34坦克,也足以横扫这些步兵战车,然后一口气冲到油田去了!
现在,只能靠人命来堆!
巴库油田的战斗,在惨烈地进行着,没有人知道,在号称第二巴库的乌拉尔…伏尔加油田里,更加惨烈的场景,即将上演。
夜色漆黑,黎明之前的一段时间,是最黑暗的。
在黑色的夜幕下,几辆车在崎岖的道路上行驶着。
“对,我们必须要有合适的发动机,绝对不能是脉冲发动机,必须要能连续稳定地燃烧才行!”此时,在汽车的后车厢里,几个人还在商议着。
科罗廖夫的眼睛里满是希望:“我们的火箭,就差发动机了,格鲁什科,你一定要为我们设计出优秀的火箭发动机来才行!”
在早期,火箭发动机是不能持续燃烧的,间歇性地燃烧,比如德国的飞弹,就因为发出嗡嗡的声音而被叫做嗡嗡弹。
格鲁什科的身上还穿着劳动时候的工作服:“放心吧,所有的模型设计,我都在劳动的时候完成了,就等着机会呢,等我们到了第4号特种监狱,就立刻动手,听说他们已经把设备运输过来了,我都迫不及待了。”
此时的格鲁什科,对科罗廖夫还是有感激之情的,因为科罗廖夫向贝利亚提要求,才把他一同转了过来,而且据说去了第4号特种监狱之后,他们不用再白天劳动了,终于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火箭事业上来了。
在后世,很多说法都是说美苏的导弹技术来源于德国,二战德国战败之后,苏联抢走了成火车皮的资料,而美国抢走了以布劳恩为首的研发团队,双方都是在德国的基础上开始的深入研制。
但是,实际上,各国对火箭的研制并不晚。
比如瓦连京…彼得洛维奇…格鲁什科,这名同样的苏联航天技术的奠基人之一,火箭发动机的创始人,早在1929年,格鲁什科从列宁格勒大学毕业后,即建议在学校的气体动力实验室建立了一个电热和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研究小组,后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专门的实验设计室,并成为该室的领导人。
后来到了1932年,他将设计室改称喷气发动机设计局后,开始从事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问题的理论研究与实验,并领导参加了苏联首批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工作。
就在整个30年代,格鲁什科领导制造了“opm1”至“opm102”等许多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样机及装有这类发动机的试验火箭;提出并研究了各种成分的火箭推进剂与输入推进剂的活塞和涡轮泵式装置;造出了燃烧室的成型喷口、陶瓷隔热层和控制火箭飞行的发动机万向接头吊架。
可以说,如果按照正常的科研进度,苏联也已经和德国同步开始了火箭的发展了,只可惜,那场轰轰烈烈的大清洗运动开始了。
格鲁什科也被捕并流放。苏联耽误了很多年。
现在,终于可以继续工作了,格鲁什科很高兴,他还不知道,在后来,两人会反目,而格鲁什科也公开给高层弹劾科罗廖夫,两人的矛盾,最终导致了登月项目的失败。
“以后,让我们密切合作,争取尽早把我们的火箭送上天!”科罗廖夫说道。
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现在,在苏维埃正在节节败退,在国土不断沦丧的时候,并不是所有人都丧失了抵抗的信心的。
他们在为苏维埃的未来奋斗!他们坚信,现在就是黎明到来前的黑暗,苏维埃会挺过去的,虽然大清洗是可怕的,但是他们依旧没有丧失对苏维埃的忠诚!
东方,慢慢地露出了鱼肚白。
对苏联这样广阔的国土来说,防空是很困难的,在后世,冷战那么激烈的情况下,各种防空雷达遍地的时代,依旧有西德飞行员驾驶着小飞机,最后在莫斯科降落的情况出现,一路飞行了上千公里,简直如入无人之地。
而在这个时代,苏联的领空,就更是漏洞百出了,苏联本来就没有先进的雷达技术,在历史上的二战,主要是英美给苏联提供了一些雷达。
而现在,只剩下美国了,给苏联也提供了一些雷达,但是都装到了西线,莫斯科方向,在广袤的中部国土上,根本就是不设防的。
第一次的时候,德国的侦察机走了中部的航线,其实就是检查这条航路是否安全的,结果,侦察机大摇大摆地飞了一圈,楞是没有人发现,在各个油田上空飞行的时候,也没有引来注意,在这种国土纵深上,他们都以为是自己的飞机呢。
所以,轰炸机部队,也是走这条航路的。
赫尔姆特波勒上校驾驶的容克…290轰炸机,飞在最前面。
漫长的飞行之中,他们是交替休息的,飞机有自动驾驶功能,只要进入了巡航状态,就可以轻松一下了,相比以前的容克…88,这种飞机更加舒适。
当初在进攻英国的时候,赫尔姆特波勒还紧紧是上尉而已,驾驶着容克…88轰炸机,参加了著名的斯卡帕湾偷袭战。
当时,他就对容克…290轰炸机无比的羡慕,那种飞行的大家伙,简直就是天空中的堡垒!
只是当时容克…290的数量还相当少,只有最优秀的飞行员才能驾驭它。而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赫尔姆特波勒升为了上校,也如愿以偿地开上了容克…290。
它有多舒服?为了满足漫长的飞行需要,甚至在后面还有吊床!
飞机的前后都有通道,虽然是一个狭窄的只能趴着过去的通道,但是相比以前,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了,所有的通道都是用软皮包裹的,无比的舒服。
全程飞行中,只有领航员是最辛苦的,他必须要坚守自己的岗位。
现在,随着东方慢慢发白,阳光照耀到了机舱里,领航员沐浴着右侧的朝阳,将自己的眼睛贴到了瞄准具上。
最后一座地标,已经在下面了。
“注意,到达第17座地标,航路修正点,现在我们的航路正确,准备进入轰炸航路。”领航员大声喊道。
最后一次修正航路,同时,进入轰炸航路!
赫尔姆特波勒上校兴奋地在无线电里面传达这个命令,后面,一架架的轰炸机,分散开了队形。
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看到爆炸过程
车队依旧在开动着,这几辆汽车上,装载的都是准备去第4号特种监狱搞火箭的,他们知道自己肩头的任务有多重大,也知道德国人已经占据了优势,德国人的火箭已经可以稳定飞行了,而他们却依旧是一空二白。
“嘎吱!”就在这时,突然间,汽车刹停了,车里面的人措手不及,在车厢里面向前撞去,撞到了别人的身上,疼得直叫唤。
“快,快,快下来,防空隐蔽!”就在这时,前面的负责押送的内务部的士兵大声地喊道。
防空隐蔽?当听到这个说法的时候,所有人都是惊讶的,开什么玩笑!
这里可是苏联腹地,德国人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开始轰炸莫斯科呢,更不用说轰炸苏联腹地了,难道是误警?
但是,前面的押送的士兵显然不像开玩笑的样子,他们相当着急。
苏联看起来面积广阔,但是很多地方都是不适合人居住的,所以,押送犯人也不用担心逃跑,他们跑到了附近的深山里,只能过野人的生活,而且,以后想重新回到文明社会,几乎是不可能的。
现在,车子停下来之后,他们急切地将后面的车门打开,扶着一个个的犯人们赶紧下来,更有人在一旁帮助着指挥,向着一旁的树林里疏散。
科罗廖夫从车上下来,他还在恍惚着,远处传来了隆隆的声音,他抬起头来,看到了一架熟悉的飞机。
航空和航天是两个专业,很多都是不同的,但是,作为一名前沿的科学家,涉猎也是相当丰富的,科罗廖夫只看了一眼,就认出来了,那架大型的飞机,就是德国人最出名的容克…290轰炸机!
四台发动机布置在机翼上,机身宽大,虽然布局和佩…8很相似,但是,机头,机翼,都不相同,熟悉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尤其是,对方的机翼上还涂着黑色的十字标志!
当他看到这种轰炸机的时候,脚步就慢下来了。
不用担心。
如果来的是斯图卡,那他们这些人说不定还会有危险,斯图卡俯冲下来,带着哨子的啸叫,将他们的汽车打爆,用机枪扫射他们这些路人。
那是战术轰炸机干的活儿,而容克…290,属于战略轰炸机,它要炸的,肯定是战略要地。
在这荒凉的苏联腹地,有什么值得他们兴师动众的?
当然是油田!
科罗廖夫瞬间就想到了。
“喂,快,躲避!”看到科罗廖夫在这里站着,带队押送的长官顿时就着急了。
一般说来,在苏联,内务部是个人见人怕的部门,如果小孩哭闹了,只要告诉他,再哭内务部的人就来了,保准管事,立刻就不敢哭了。
他们在所有人面前都是高人一等的,他们只对贝利亚负责,而贝利亚,直接对斯大林负责。
但是现在,他们接受了贝利亚的口授机密,这些犯人,关系到苏维埃的未来,在押送中,绝对不能出事!
所以,在发现来了轰炸机之后,他们立刻就停车,想要躲避,等飞机过了再走。
“看那边吧。”科罗廖夫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