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史百将传,猛将传,叛将传 作者:more-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史思明率精兵5万出战,唐军以为是小股游军,漫不在意。史军发起猛烈攻击时,李光弼、王思礼、许叔冀、鲁炅四节度使方率部迎战。战况非常激烈,双方死伤甚众,鲁炅中箭受伤,退出战斗。郭子仪率军继后,未及列阵,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对面不能相认。唐、史两军皆大惊,唐军南撤,史军北奔,双方丢弃甲杖辎重无数。唐军因师老兵疲,军无斗志,一退不可遏止,丢弃甲杖辎重无数。郭子仪退保洛阳,其部战马万匹,只剩3000,甲杖10万,几乎全部丢弃。其他节度使也各自溃归本镇,仅李光弼、王思礼全军而还。
  唐朝的宦官掌权始自高力士,只是高力士比较机敏忠诚,所以没有为祸。李亨为太子时,常遭到李林甫、杨国忠的陷害,身边可以信任的人只有宦官李辅国和妃子张良娣。即位后自己才能平庸,军中没有威望,所能依靠的也只是李辅国、鱼朝恩、程元振这些宦官。这次不设主帅,却别出心裁地派完全不懂军事的宦官鱼朝恩担任主帅,名义上是担心郭、李不能互相统属,其实是惧怕他们功高权重、无法节制。李亨此举不但使得唐军责任不明、互相观望、无法协同配合,造成大败,更严重的恶果是使唐朝此后宦官当政一发不可收拾。
  史思明得知唐军已经撤退后,自沙河收集部众,还屯邺城南。此时安庆绪得到大批粮草,于是和孙孝哲、崔乾祐商议要闭门以据史思明。其他将领则认为史思明兵势强盛,不可背约。史思明即不和安庆绪联系,又不追赶唐军,只是每日在军中置酒慰劳将士。张通儒、高尚向安庆绪请示说:“史王远来救援,应该出城拜谢。”安庆绪命他们先去。史思明耍了个小手腕,一见到二人后就动容流泪,厚礼相待。几天后安庆绪仍不出城,史思明就派人劝诱他。安庆绪不知所措,只好派人上表向史思明称臣,请其入城,愿意献玺让位。史思明看过表文后,一边假惺惺地说:“何至如此?”一边把表文交给部下传看。部下都大呼万岁。然后他写信给安庆绪说表示愿意和他结成兄弟邻邦,和唐鼎足而立,而且不敢接受他向自己称臣,并将安庆绪的表文退回给他。安庆绪大喜,请求史思明和他结盟,史思明同意。安庆绪便率300骑兵出城来到史思明军中,安庆绪拜谢道:“臣不能克尽职责,丢掉了两京,幸亏大王念及和太上皇(安禄山)的情谊,前来救援。大王的恩德,臣粉身碎骨也难以报答。”史思明这时突然翻脸,大义凛然地说:“丢失两京不算什么。你身为儿子居然杀父篡位,天理不容!我要为太上皇报仇!”马上命令左右将安庆绪拖出去斩首,安庆绪的四个弟弟和高尚、孙孝哲、崔乾祐等人也同时被杀。
  史思明略施小计除掉了安庆绪后,整军入城,收编了城内兵马,打开府库赏赐将士。然后派安太清攻取怀州,留下儿子史朝义守邺城,自己返回范阳。四月上旬,史思明在范阳称大燕皇帝,立长子史朝义为怀王。史思明重新控制了河北,叛军内部的混乱形势有所改善,军势更盛,唐军面临着不利的局势。
  邺城之战后,鱼朝恩将失败责任权推到了郭子仪的朔方军身上,并不断向李亨进谗言,759年五月二十三日,李亨下诏以李光弼代替郭子仪为副元帅(元帅为广平王李俶,副元帅才是实际上的统帅)。九月,史思明统兵十余万,分兵四路进攻河南,一路进军顺利,直逼洛阳。李光弼手中仅有兵马2万余人,于是决定放弃洛阳,退守河阳。史思明占领洛阳后,于十月四日进攻河阳,凭借优势兵力猛攻。李光弼在军靴中插上一把短刀,激励将士说:“我是国家三公(李光弼此时任司空),不能死于叛军之手,万一战斗失败,各位战死阵前,我就自刎于此。不会只让大家牺牲。”仆固怀恩父子、白孝德、李抱玉、郝廷玉、荔非元礼等唐将奋勇作战,其中白孝德阵斩叛军猛将刘龙仙。唐军最终获胜,生擒叛将徐璜玉、李秦授,智降叛军勇将李日越、高庭晖,歼敌1万余人,俘获8000余人,夺取战马千余匹。史思明与坚守河阳的李光弼对峙一年四个月,屡次出击都被击败。
  史思明部下的军队多为胡人骑兵,精于野战却拙于攻城,加上李光弼擅长防御,所以屡战屡败。史思明见不能力取,心生一计,于761年二月派出间谍潜入长安,散布谣言说:“叛军将士多为燕地人,长期在外征战,人人思乡,士气低落。官军此时进攻,必然可以大胜。”鱼朝恩听到这些流言后马上报告李亨,李亨急于取胜,命令李光弼进军收复洛阳。李光弼上书朝廷,指出叛军兵锋尚锐,不可轻率进攻。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刚愎自用,部下多恃功不法,而李光弼治军严整。仆固怀恩害怕李光弼,极力设法摆脱他的管辖,因而附和鱼朝恩,认为洛阳可取。李亨于是相继遣使,催李光弼出兵。李光弼不得已,只好下令李抱玉守河阳,自与仆固怀恩会同鱼朝恩及神策节度使卫伯玉进攻洛阳。李光弼命令仆固怀恩依托邙山据险布阵,但仆固怀恩却布阵于平原。李光弼指出:“据险列阵,可进可退;若在平原列阵,一战不利就会全军覆没。”命仆固怀恩移阵于险要之地,仆固怀恩拒绝。史思明乘唐军列阵未定,突然发起攻击。唐军大败,死伤数千人。李光弼、仆固怀恩渡过黄河,退保闻喜,鱼朝恩、卫伯玉退守陕州,李抱玉弃河阳奔泽州,河阳、怀州相继失陷。
  史思明乘胜追击,令史朝义任先锋追击。三月七日,史朝义进至姜子坂,被卫伯玉拦住,连续多次进攻都被击败。史思明召来史朝义及其部将骆悦大骂,几乎要处斩史朝义等人,他叹道:“朝义胆怯,不能成大事!”三月十三日,史思明又派史朝义依山筑三角城,限一日完工。史朝义基本如期完工,只是尚未抹泥。史思明就赶来监工,看见后很生气,史朝义说:“士兵们干了一天很累,休息一下而已。”史思明大骂:“你为了爱惜士兵,宁愿违背我的命令吗!”还骂道:“攻下陕州后就杀掉你这个没有的东西。”史思明平日残忍好杀,部下稍有过错,动辄诛杀全族。史朝义身为长子,常年跟随史思明作战,处事谦和,体恤士卒,颇得军心,却始终得不到史思明的宠爱。原因在于史思明年轻时贫穷,被乡人轻视,但一个姓辛的富家女子偏偏看中了他,声称非他不嫁,史思明对她非常宠爱,称帝后立她为皇后,辛式所生的儿子史朝清也为他所喜爱,常常想杀了史朝义立他为太子。史思明左右侍从经常遭到他的虐待,怀恨在心,就将他的想法透露给了史朝义。史朝义把这件事和史思明所说的话联系起来,心中非常害怕。他的部将骆悦和蔡文景也担心史朝义若被杀会连累到自己,就劝史朝义:“我们和您死到临头了!废长立幼之事自古常有,请您召见宿卫的曹将军(不知道是名叫曹将军还是姓曹的将军)共商大事!”史朝义下不了决心,骆悦等人说:“如果您不同意,我们就去投降唐军,不能再为您效力了。”史朝义只好答应,当晚,骆悦和曹将军带领300士兵,偷偷来到史思明所住的永宁鹿桥驿,闯入营帐,骆悦手下的周子俊一箭射中史思明手臂,史思明问是谁,众人回答:“是怀王(史朝义的封爵)。”史思明说:“我白天失言,有这种结果也不奇怪。但他杀我太早,使我不能到长安。”又三次大呼史朝义的名字,说:“囚禁我就行了,别招杀父之名!”众人将他绑起来,押到柳泉驿缢死,以毯子包裹尸体,送回洛阳。史朝义在洛阳称帝,然后马上传令杀死史朝清、辛氏和数十名不听号令的将领。结果引起范阳叛军之间自相残杀,死数千人。叛军的节度使们大多是安禄山的旧部,和史思明地位相当,不愿居于史朝义之下,没人听从他的号令。叛军的颓势已经无法扭转。762年四月,唐肃宗李亨去世,太子李俶(已更名李豫)即位(即唐代宗)。十月,李豫以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与仆固怀恩率唐军和回纥兵攻克洛阳,歼叛军6万,俘2万,乘胜收复河阳、汴州等地。史朝义逃往河北。河北安史部将见大势已去,纷纷投降唐廷。史朝义在唐军的追击下,于763年正月,窘迫自杀。历时七年零三个月的安史之乱,至此结束。
  安史之乱是一场典型的叛乱,毫无正义性可言。叛军每次破城,都大肆劫掠妇女、财货,男子壮者荷担,老弱则被杀死,还经常进行残酷的屠城,完全得不到民众的支持。战乱对北方黄河流域广大地区的经济破坏非常严重,北方大部份地区白骨遍野,人烟断绝,使得经济重心开始向南方转移。战后,朝廷又因实力不足,被迫授叛军将领为节度使,由此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吐蕃因唐无力西顾,侵扰也日益频繁,致使唐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唐帝国从此由统一集权走向分裂割据,由强盛走向衰落。安禄山、史思明等叛军将帅拥有精锐的军队,也有一定的军事才能,但是完全没有政治头脑,只知道杀戮和抢掠,甚至每次帝位更替都是通过野蛮血腥的子弑父、君弑臣完成。唐军在郭子仪、李光弼等将帅的卓越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的支持下,最终取得了代价惨重的胜利。安史之乱不仅仅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甚至可以说是中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第七篇、桀骜不驯的猛虎:仆固怀恩
   
 
  在平定安史之乱中,涌现出了许多将才,仆固怀恩是其中佼佼者,他勇冠三军,战功卓著。这样一个人,为什么最后竟然进了史册的《叛臣传》?这就是本文所要讲述的内容。
  仆固怀恩(?~765),铁勒族人。646年,铁勒九姓大首领率众降,唐廷分置瀚海、燕然、金微、幽陵等九都督府,以仆骨歌滥拔延为右武卫大将军、金微都督,后讹传为仆固氏。仆固怀恩是其孙,世袭金微都督,自幼骁勇果敢。安史之乱爆发,他任朔方左武锋使,跟随郭子仪开始了平叛的战斗生涯。754年十一月,击败叛将高秀岩,收复了静边军(山西右玉)。十二月十二日,叛将薛忠义率兵反扑,郭子仪派李光弼和仆固怀恩等人分兵进击,大破薛忠义,斩杀叛将周万顷,坑杀叛军骑兵7000余人,获得了唐军开战以来的第一场胜利。756年,配合李光弼与史思明战于常山、赵郡、沙河、嘉山等地,屡败史思明。七月,唐肃宗李亨即位后,他随郭子仪前往灵武,保卫李亨。九月,叛将阿史那从礼引诱各部蕃兵数万人,集结于经略军,准备进攻灵武,仆固怀恩随郭子仪迎击。初战,其子仆固玢战败投降,随后又逃回来。仆固怀恩将其子痛骂一顿后斩首示众。将士们个个敬畏,作战时人人奋勇,大破叛军。李亨因兵力不足,派仆固怀恩和敦煌王李承寀使回纥借兵,仆固怀恩顺利完成了使命。
  757年二月,仆固怀恩随郭子仪进取河东,在战斗中和郭子仪之子郭旰一起担任先锋,一路上攻取冯翊、河东,大败叛军猛将崔乾祐,袭取潼关。在进攻永丰仓的战斗中,唐军以郭旰壮烈战死的代价夺下了永丰仓,歼敌万余人。安庆绪派大军来援,两军在潼关前展开激战,唐军战败,损失万余人,李韶光等人牺牲。仆固怀恩退至渭河边,无船可渡,几乎牺牲,急中生智抱着马头浮水而过,逃回河东。
  四月,郭子仪率军西渡黄河,经冯翊开赴凤翔,十三日,叛将李归仁率5000精锐骑兵前来截击。郭子仪派仆固怀恩、王仲升、浑释之、陈回光、李国贞五将埋伏在白渠,叛军一到,仆固怀恩等伏兵齐发,几乎全歼这支部队,李归仁凫水逃走。郭子仪率军进击,五月,与李归仁、安守忠、安太清战于清渠,结果战败,退守武功。九月,回纥王子叶护、将军帝得率领的4000精骑来到长安,这支部队是李亨和郭子仪都盼望已久的。擅长指挥骑兵的仆固怀恩奉命率领这支精兵,随唐军元帅广平王李俶(后更名李豫,即唐代宗)和副元帅郭子仪出战。九月二十七日,唐军15万于长安西南的香积寺列阵,李嗣业为前军,郭子仪为中军,王思礼为后军。长安的叛军出兵10万迎击。叛将李归仁首先冲锋,唐前军初战不利,向后败退,李嗣业见状,瞪大眼睛怒吼道:“今天不拼命,就死无葬身之地了!”他脱去盔甲,手持他著名的大陌刀立于阵前,咆哮着冲锋,手中陌刀到处,连人带马都被挥为几段,一口气砍倒几十名叛军,这才稳住阵脚。然后他率前军排成横队,人人手持陌刀,犹如铁墙般推进,所向披靡。都知兵马使王难得为营救部下,被乱箭射中眼眉,肉皮下垂挡住了视线,他拔出箭头,扯下肉皮,血流满面,仍然拍马舞刀奋战。叛军在战前于东面埋伏了一支轻骑兵,准备突袭唐军,但被唐军侦察到了。李俶立刻命仆固怀恩率领回纥精骑投入战斗,一下子全歼了这支部队。战到酣处,怀恩脱去盔甲,挺矛直冲敌阵,连杀十余人,吓得叛军连连后退。战至正午,郭子仪命令中军和后军从正面全部投入战斗,前军和回纥骑兵分头绕到叛军背后,形成夹击之势,战至傍晚,叛军终于全线崩溃,残兵逃回长安城。唐军此战歼敌6万余人。叛将安守忠、李归仁等见无法再在长安立足,只好仓皇逃走。获胜后,仆固怀恩对李俶说:“叛军一定会弃城逃走。请给我精骑200追击,必能把安守忠、李归仁绑来见您。”
  李俶说:“将军已经很疲劳了,不如暂且休息,明天再战。”仆固怀恩说:“安守忠、李归仁都是贼中的勇将,现在一战将他们击败,正是天赐良机,不可放虎归山,否则他们等收集兵马再来战,后悔就晚了!”
  李俶始终不同意,仆固怀恩当晚竟然去劝了四五次。第二天早上,果然得到叛军逃走的消息,李俶这才率军进城,百姓列队欢迎,很多人都感动得流下眼泪。
  进城后,回纥王子叶护等要求按照当时和唐廷的肮脏约定(收复京城后,土地和男子归唐所有,金帛和女子归回纥所有),进行抢掠,李俶拜于叶护马前说:“现在刚刚收复长安,如果进行抢掠,那么洛阳的百姓知道后就必然帮助叛军死守。请等收复洛阳后再履行约定!”叶护忙跳下马来,跪地回答:“我立刻率军为殿下夺取洛阳。”这才避免了百姓的一场浩劫。后来收复洛阳后,是郭子仪通过组织百姓用罗锦万匹酬谢回纥,才避免了洛阳惨遭回纥劫掠。长安和洛阳这次是避免了浩劫,可是其他很多城市的百姓则在刚庆祝完光复后马上遭到和叛军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抢掠,实在让人废卷长叹。
  十月十六日,郭子仪与叛军在新店大战,仆固怀恩率领的回纥精骑又一次在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战唐军大胜,斩俘10万余人。收复洛阳后,仆固怀恩因战功加开府仪同三司、鸿胪卿,封丰国公,食邑二百户。758年八月,回纥可汗又派来3000骑兵,李亨又把他们交给怀恩指挥。十月,他随郭子仪北渡黄河进击,破叛将安太清,攻下怀州、卫州,在愁思冈击败安庆绪,常任先锋,勇冠军中。
  仆固怀恩为人雄重寡言,应对舒缓,然而性情刚强,经常犯上,如果意有不合,即使对主将也敢顶撞。他部下都是蕃、汉精兵,常恃功而横行不法。郭子仪遇事常从宽处理。759年五月二十三日,李亨下诏以李光弼代替郭子仪为副元帅后,仆固怀恩担任他的副将。朔方军习惯了郭子仪的宽厚,不喜欢李光弼的严正治军。李光弼受命时怕事情有变,于夜间率500骑驰入营中,到达后立刻发号施令,第二天军容就焕然一新。但左厢兵马使张用济对此非常不满,想率兵驱逐李光弼,请回郭子仪,但被仆固怀恩和康元宝以“会连累郭公”为由劝阻。李光弼传召张用济,张用济故意迟到,李光弼为整肃军纪将其斩首。接着又传召仆固怀恩,仆固怀恩心中害怕,提前到达,李光弼请他入帐谈话。不一会,守门人报告李光弼说:“有500蕃兵来到营前。”李光弼大惊。这时仆固怀恩起身来到营门,责备部下说:“告诉你们别来,为什么违抗命令?”李光弼明白他是有备而来,于是随机应变说:“士卒跟随主将,没有过错。”命令拿出酒肉分赏仆固怀恩的士卒。七月,仆固怀恩受封朔方节度副使、太常卿,进爵大宁郡王。他随后一直跟随李光弼作战,参加了河阳之战,进攻怀州,擒获叛将安太清。其子仆固瑒,勇猛善战,经常深入敌阵,叛军对他非常忌惮。安太清的妻子有姿色,仆固瑒将她劫走。李光弼命令仆固瑒交出安妻,他不听,派兵看守。李光弼将她夺回,射杀了七名看守的士兵。仆固怀恩大怒道:“您为叛贼杀官军吗?”761年二月,李亨在时机尚未成熟时命令李光弼进军收复洛阳。李光弼上书朝廷,指出叛军兵锋尚锐,不可轻率进攻。仆固怀恩一直对李光弼的严正军纪既厌烦又害怕,加上他对张用济和仆固瑒的事一直耿耿于怀,想极力设法摆脱李光弼的管辖,因而附和,认为洛阳可取。李亨于是相继遣使,催李光弼出兵。李光弼不得已,只好下令李抱玉守河阳,自与仆固怀恩会同鱼朝恩及神策节度使卫伯玉进攻洛阳。李光弼命令仆固怀恩依托邙山据险布阵,但他却布阵于平原。李光弼指出:“据险列阵,可进可退;若在平原列阵,一战不利就会全军覆没。”命仆固怀恩移阵于险要之地,遭到拒绝。史思明乘唐军列阵未定,突然发起攻击。唐军大败,死伤数千人,河阳、怀州相继失陷。李亨念他以往的功绩,将他召回担任工部尚书。唐代宗李豫(即原来的广平王李俶)即位后,拜他为陇右节度使,未上任,又改封朔方行营节度,辅佐郭子仪。
  此前,回纥毘伽阙可汗娶唐宁国公主为妻后,又为小儿子求婚,李亨把仆固怀恩的女儿嫁给了他。后来这个小儿子继承了汗位,号登里可汗,而怀恩女为可敦(即皇后)。762年九月,登里被史朝义所诱,以为中原无主,有机可乘,率众十万来犯,关中大震。仆固怀恩与其母奉命出使,化解了这次危机,登里还自动请缨去助讨史朝义。于是李豫命雍王李适(即后来的唐德宗)为行营元帅,仆固怀恩为副元帅,向洛阳进军。十月二十八日,唐军与史朝义在洛阳城外大战,大胜,斩首6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