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欧皇崛起-第6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到底有多大影响呢?在后世,土耳其已经沦为吊丝了,还特么自认为是绿教世界领袖。甚至,他们还支持华夏东土恐怖势力,俨然以绿教老大的身份自居。而他们的理论依据,就是土耳其苏丹当了几百年的哈里发。所以,他们认为,全世界绿教徒都该听土鸡的

    所以,马林无论如何都不愿意土耳其占领埃及,以及麦加所在的汉志地区。如果土耳其真的兵临埃及,马林甚至打算直接出兵救援埃及。当然,这是在埃及本土遇到危险的情况下。若只是丢了叙利亚,马林才懒得管。差点忘了,马林头上还挂着一个拜占庭帝国的“埃及公爵”头衔呢

    只不过,埃及和北海国相隔太远,马林实在顾及不到。不然,他倒是想拿下这个农业发达,而且地理位置重要的地区呢。

    古茨的信里,不仅提到了埃及和波斯的联盟问题,还提到了苏伊士运河的开发情况。

    当初,为了夺回印度香料贸易权,在马林的建议下,威尼斯人联手埃及马穆鲁克王朝,在西奈半岛,开始了苏伊士运河的挖掘。

    但在没有工程机械的情况下,挖掘一条可通大船的运河何其艰难?隋朝虽然挖了一条震惊世界的京杭大运河,可却丢了民心,耗干了财政。然后,这条大运河便宜了唐朝,造就了后来的唐宋的繁华。

    总之,在这个挖运河纯粹靠人工的时代,运河的开凿过程,绝对不美好,而是充满了血腥和残暴

    据马林所知,这条苏伊士运河,是由威尼斯人出钱,而埃及马穆鲁克王朝出动人力,不计死伤开挖的一条运河。

    目前,190公里长的苏伊士运河,已经挖通了100公里左右。但是,为了挖这条河,埃及方面已经死了10万劳工。平均下来,每公里的死亡人数,居然高达上千人,比原本历史上19世纪开挖的时候死亡率更高。

    而因为死亡率太高,埃及百姓已经非常抗拒去参加挖运河了。甚至,一些地方发生了阻扰征召民壮去挖运河的武装暴动。因此,目前埃及运河的挖掘工作已经被迫暂停了。

    据古茨所讲,埃及马穆鲁克王朝为此也是焦头烂额。一个弄不好,可能会引爆民众起义。

    马林可不愿意看到埃及因为内乱,而给了土耳其消灭埃及的捡便宜机会。思来想去,马林最终决定帮埃及马穆鲁克王朝出一个主意

    什么主意呢?发动战争抓外国人来挖运河啊

    埃及自己人不肯去送死,那么,就直接出动马穆鲁克骑兵,去埃及周边掠夺人口,抓捕壮丁来挖运河。

    比如,西边的的黎波里地区,也就是后世的利比亚,虽然人口不多,但派骑兵去扫荡一下,还是能抓几万壮丁回来的。而且,还能趁机吞并该地。别的不说,多弄点战马来是毫无问题的。毕竟,这里也曾属于阿拉伯帝国,阿拉伯马也是有不少的。虽然当地部族也有骑兵,但面对强大的马穆鲁克骑兵,对手必然不堪一击

    如果人还不够,也可以派兵去南边的芬吉王国抓人嘛!芬吉王国位于后世的苏丹共和国,属于黑人国家。黑人的特点就是能生,人口必然不少。而且,苏丹地区位于尼罗河中游,自然条件优厚,人口肯定比利比亚多多了。毕竟,利比亚只是个干旱的不毛之地,埃及人都不屑夺取那里

第1613章 发现廷巴克图贸易路线() 
占坑,特么的,真不是故意的,想不出写啥,憋了好久,都快12点了请半小时后刷新,抱歉!

    ——————————————————————————————————————————

    埃及和波斯结盟的消息很快被古茨通过信鸽传了回去,古茨的信鸽飞往意大利,然后,再由意大利的北海国情报站将情报用信鸽传递回本土。

    接到情报后,马林半是开心,半是郁闷。为啥郁闷?因为埃及人和他竞争波斯的战马啊!

    波斯马匹多是不假,可埃及这个客户的需求量非常大。人家有好几万马穆鲁克骑兵呢,对马匹需求很大。有了埃及人的大量采购,那么,马林就不好压价收购波斯人的战马了,要多花很多钱。

    当然,这个价格肯定要比欧洲战马价格要便宜得多。要知道,一匹上好的欧洲骑士战马,价格高达100金币左右。这个价格,实在太过昂贵。所以,能成为骑士的很好。不说骑士的武艺问题,就是备齐战马和武器铠甲,普通人家就没条件。必须得有一个庄园作为后盾,才能养得起一个骑士。

    眼下,马林倒是能从克里米亚汗国大量购买战马。但克里米亚汗国的东欧蒙古马(类似后世顿河马)体型略小了点。而且,除了蒙古马的耐力超强和能吃苦的优点外,其他优点并不突出。

    而波斯马不同,别看后世波斯马不太出名,那是因为宗教化的波斯和外界断绝了联系,导致他们的战马品种不被人重视。

    实际上,波斯马不但混入了大量阿拉伯马的血统,还混入了中亚的汗血马的血统。论血统,波斯马虽然驳杂了一点,可却非常优良。

    而这种血脉驳杂的混血马,虽然同为中型马,但体型却要比东欧蒙古马更大些。而且,传自阿拉伯马的优点,它们的速度比东欧蒙古马更快。毕竟,蒙古马系列从来不擅长速度,只擅长耐力。

    对马林而言,最好的战马选择其实是阿拉伯马。但纯正的阿拉伯马产地气候条件非常恶劣,到处是沙漠,非常不适合牲畜生存。因此,数量一直上不去。马林就算想买,也没那么多。

    所以,他只能退而求其次,大量购买波斯出产的拥有较多阿拉伯马血统的混血波斯马了。甚至,印度特产的马瓦里马,也有很多阿拉伯马的血统。因为,印度西北部地区的人,基本都是来自波斯和阿富汗的绿教征服者。他们在征服印度的时候,也把阿拉伯马的血统带到了印度。

    本来,马林完全有机会拼命压价的。毕竟,从前波斯的战马根本没人买。可有了埃及这个农业强国的加入,那就棘手了。有埃及人在那打样,马林就不好压价了。起码,不能比埃及人出价低啊

    但马林也不好说什么,因为,埃及军队强大了,马林只有高兴。毕竟,若是让土耳其吞并了农业发达的埃及,那就糟糕了。

    别看埃及就一条尼罗河流域可以搞农业,其他地区都是沙漠。可是架不住尼罗河流域土地肥沃啊,而且阳光充足。在后世,埃及就靠着尼罗河流域的农业区,居然养活了超过一亿人口,非常吓人。当然,那是埃及人口超标了。但是,正常情况下,埃及的尼罗河流域的农业区养活几千万人还是不成问题的。而现在,埃及人口只有450万左右,还远没有达到承受上限。更何况,埃及马穆鲁克王朝还控制了叙利亚这个中东传统的农业地区。

    正是因为吞并了埃及的大量农业区,原本历史上的土耳其才开启了爆兵几十万的恐怖时代。没有埃及的农业区,光凭巴尔干半岛的半吊子欧洲农夫产出的那点粮食,土耳其最多出动十来万人。再多,就养不起了。

    更何况,埃及还控制着红海东岸的汉志地区的麦加,还掌控着绿教最高领袖哈里发。如果埃及完蛋,土耳其不仅能控制住绿教圣城麦加,还能夺得哈里发之位,成为绿教无可争议的龙头老大。原本历史上,土耳其苏丹在攻克开罗后,就抢夺走了哈里发的头衔,成为绿教世界的领袖。

    这到底有多大影响呢?在后世,土耳其已经沦为吊丝了,还特么自认为是绿教世界领袖。甚至,他们还支持华夏东土恐怖势力,俨然以绿教老大的身份自居。而他们的理论依据,就是土耳其苏丹当了几百年的哈里发。所以,他们认为,全世界绿教徒都该听土鸡的

    所以,马林无论如何都不愿意土耳其占领埃及,以及麦加所在的汉志地区。如果土耳其真的兵临埃及,马林甚至打算直接出兵救援埃及。当然,这是在埃及本土遇到危险的情况下。若只是丢了叙利亚,马林才懒得管。差点忘了,马林头上还挂着一个拜占庭帝国的“埃及公爵”头衔呢

    只不过,埃及和北海国相隔太远,马林实在顾及不到。不然,他倒是想拿下这个农业发达,而且地理位置重要的地区呢。

    古茨的信里,不仅提到了埃及和波斯的联盟问题,还提到了苏伊士运河的开发情况。

    当初,为了夺回印度香料贸易权,在马林的建议下,威尼斯人联手埃及马穆鲁克王朝,在西奈半岛,开始了苏伊士运河的挖掘。

    但在没有工程机械的情况下,挖掘一条可通大船的运河何其艰难?隋朝虽然挖了一条震惊世界的京杭大运河,可却丢了民心,耗干了财政。然后,这条大运河便宜了唐朝,造就了后来的唐宋的繁华。

    总之,在这个挖运河纯粹靠人工的时代,运河的开凿过程,绝对不美好,而是充满了血腥和残暴

    据马林所知,这条苏伊士运河,是由威尼斯人出钱,而埃及马穆鲁克王朝出动人力,不计死伤开挖的一条运河。

    目前,190公里长的苏伊士运河,已经挖通了100公里左右。但是,为了挖这条河,埃及方面已经死了10万劳工。平均下来,每公里的死亡人数,居然高达上千人,比原本历史上19世纪开挖的时候死亡率更高。

    而因为死亡率太高,埃及百姓已经非常抗拒去参加挖运河了。甚至,一些地方发生了阻扰征召民壮去挖运河的武装暴动。因此,目前埃及运河的挖掘工作已经被迫暂停了。

    据古茨所讲,埃及马穆鲁克王朝为此也是焦头烂额。一个弄不好,可能会引爆民众起义。

    马林可不愿意看到埃及因为内乱,而给了土耳其消灭埃及的捡便宜机会。思来想去,马林最终决定帮埃及马穆鲁克王朝出一个主意

第1614章 斗笠伞() 
别说阿尤恩总督科顿觉得玄幻,就是马林这个穿越者听到汇报,也觉得非常不可思议。要知道,廷巴克图可是远在西非内陆深处的沙漠边缘啊。

    但事情就是这样戏剧化,据报告上所说,莫辛根带着一支小型的骆驼队,每人身穿沙漠中必备的白色长袍,在黑奴亚亚的指引下,经过一个一个的撒哈拉沙漠中的小绿洲。虽然非常艰苦,但侥幸没有渴死。毕竟,每到一个绿洲,都可以补充到淡水。而穿着全身的白袍,可以尽可能地反射阳光,减少汗液的蒸发。

    至于莫辛根自己,之所以能从沙漠里活着回来,除了强健的体魄和惊人的意志外,他还带了一把油纸伞遮阳,进一步减少了沙漠中烈日的灼伤。

    原来,莫辛根年初回过一次国,看中了一把从大明弄来的油纸伞。然后,这厮就把油纸伞带去阿尤恩了。阿尤恩一年到头几乎不下雨,但阳光很毒。一次偶然的机会,莫辛根为了躲避烈日,把油纸伞当遮阳伞用。没想到,效果非常好。因为避免了烈日的直接照射,他在沙漠中行走的时候,舒服了许多。

    这次横穿沙漠,他麾下的柏柏尔人奴隶和黑奴穿着白袍,牵着骆驼。而他自己,则撑着油纸伞,一身轻松地跟着步行。因为阳光照射不到他的身上,他只是感到闷热,却感受不到太阳的毒辣。

    不过,撑着伞的他,也腾不出手来做别的了。毕竟,撑伞是要手拿着的。而且,时间长了还要换手拿。

    如果,能够不用手,也能撑着阳伞

    忽然,马林脑海中浮现出了新龙门客栈里林青霞头戴宽大的斗笠,面部蒙着白纱的画面

    “对啊,斗笠!”马林兴奋地一拍桌子。

    这可是在沙漠中行走的侠女的标配,为了防晒,又不能影响拔刀砍人,行走沙漠的女侠们,往往带着斗笠。有时候,斗笠边缘还有白纱垂下,以遮挡风沙。

    不过,斗笠做太大的话,貌似有点重。然后,马林想到了后世一种可以戴在头上的伞——帽伞。这种伞戴在头上,比较省力。而且,遮挡范围也大。

    只是,它也有隐患——风大的话,戴着帽伞的头部也要被强风带着歪脑袋

    所以,这种帽伞,只适合风小的的地方。而恰恰,撒哈拉沙漠就是个风不算很大的地方。就算刮起了大风,那也不是坏事。因为,刮大风会很凉爽呢。

    不过,帽伞不够牢固,而且生产比较麻烦。所以,马林为了偷懒,直接结合斗笠和帽伞的特点,设计出了一种斗笠伞!

    什么叫斗笠伞?就是用斗笠的框架,然后上面蒙上一块伞布,就成了所谓的“斗笠伞”。

    因为蒙了伞布,所以,斗笠就可以“偷工减料”。马林设计的“斗笠伞”偷工减料到了什么地步呢?

    他的“斗笠伞”,整个斗笠,只剩下了一个几根木条做成的框架。而且,框架的外形特别有意思。怎么个有意思法呢。?因为它看上去就像后世奔驰车的标志

    也就是说,他搞的所谓“斗笠伞”的框架,就是一个圆圈里面带一个三叉星。不管是圆圈还是三叉星,都是木条做的。如此节省木料,整个斗笠自然轻得很。然后,在“奔驰标志”上面蒙块布,就成了遮阳用的斗笠伞了。当然,“奔驰标志”下面也连了一个圆形帽圈,方便戴在头上。

    整体下来,这个斗笠伞,重量比一把油纸伞还要轻便些。而且,戴在头上,还不妨碍手里干活。

    除此之外,斗笠的圆形帽檐,也不像帽伞的边沿的伞骨的尖头那样容易戳到骆驼的眼睛。

    平时,骆驼队的成员在横穿沙漠时,可以把斗笠伞戴在头上,遮挡毒辣的阳光。若是遇到大风,则将斗笠伞拿下来,拴在骆驼背上

    设计好之后,马林就下令制作了一批斗笠伞,用快船运往阿尤恩,供应骆驼队使用。

    同时,马林还严厉下令——严禁泄露任何廷巴克图贸易线路的秘密,以免惊动葡萄牙人。

    如今,葡萄牙人已经把廷巴克图视为其囊中之物了。若是被他们知道北海国联系上了廷巴克图,还不得和马林要线路啊?

    马林还想偷偷赚上几笔呢,怎会轻易肯让出?

    但若是被葡萄牙人发现,就不得不让了。因为,若是他不守规矩,葡萄牙人也会去抢美洲。

    历史上,葡萄牙人就是严格按照托德西拉斯条约划定的“教皇子午线”而殖民巴西的。当然,他们早就得知了巴西的存在,才提出这个故意往西移了270里格的界线的。后来,葡萄牙人也的确没争夺巴西以外的美洲地区。

    不过,西班牙人倒是耍赖了。他们后来殖民了东方的菲律宾,实际上算违约了。但问题是,划定“教皇子午线”的时候,大家还不确定地球是圆的,因此没有确定东方界线。而西班牙,正是依据这个漏洞,才殖民了菲律宾的。按照西班牙人的说法——他们是从美洲往西来到菲律宾的,不算违约。

    也就是说,西葡两国对教廷划的分界线还是比较尊重的。就算后来西班牙耍赖,也是找了漏洞,而没敢推翻。

    当然,他们肯定不会推翻教廷的决议了。因为,若是推翻了教廷的规定,别的国家就可以不顾规矩,染指他们的地盘了。

    事实上,早期的时候,西欧其他国家的确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眼红不已,却又不敢越界。就像英国,一开始就没敢抢夺美洲,只是派海盗船抢劫西班牙人的运金船。

    但到了“三十年战争”后,教廷威严扫地,英法这两个西欧强国,才开始不顾教廷的规定,直接去北美抢地盘去了。英国的第一个北美殖民地詹姆斯敦,就是毕竟,“三十年战争”的结局是天主教溃败。作为天主教总舵的罗马教廷,那时候自然也跟着威严扫地了。

    事实上,在16世纪中期的宗教战争后,教廷威望就大跌了。只不过,余威尚在。等到“三十年战争”结束,教廷就成了意大利的教廷,英法这样的大国就不鸟罗马了。

    不过,在宗教战争爆发之前的眼下,不管是马林还是葡萄牙,都不能轻易越界。除非,能得到对方允许。

    所以,马林对廷巴克图黄金贸易路线的决定就是——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

    等葡萄牙历尽万难发现了廷巴克图,马林早就在廷巴克图赚够了黄金了!毕竟,廷巴克图的黄金只需要用盐就能换到。别的马林也许缺乏,可盐这东西,真是要多少有多少啊!他只担心,廷巴克图那边有没有足够的黄金来换

第1615章 埃及军团() 
黄金在这个年代可是标准的硬通货,因为,铸成金币,就可以在世界流通。就像莫辛根还回来的70磅金沙,就能铸造成8918个金币。再多点,就能铸造1万个金币了。

    而据莫辛根所说,在廷巴克图市场上,只要有足够的盐,随便就能换回来几千磅的金沙

    几千磅金沙!那可是几吨黄金了啊!马林激动万分,这可是唾手可得的东西。毕竟,他的布雷顿角岛煮盐基地,弄盐太简单了点。只要有煤,随便煮盐的。而且,马林也可以在纽卡斯尔随时扩大煮盐规模。盐什么的,马林手里最多了。

    不仅如此,阿尤恩本地就可以煮盐!

    阿尤恩当地虽然没有煤炭可以煮盐,但是,可以用太阳灶啊!阿尤恩当地,基本不下雨,阳光极其充沛,温度也高。只要在海边支起太阳灶,随便就能煮盐。而且,添加上冷凝管系统,还可以一边煮盐,一边生产蒸馏水。到时,盐和淡水一举两得。

    唯一的问题,就是担心如果出货量太大,会得罪北非的阿拉伯商人。要是那些阿拉伯大胡子们生气了,肯定会带着弯刀来砍死阿尤恩的骆驼队的。毕竟,用盐换黄金,一直都是北非大胡子们的禁脔。上次莫辛根过去,只交易了100磅金沙,还不算起眼。要是带几千磅盐过去,换走几千磅金沙,肯定会激怒那些北非的大胡子。

    到时候,为了黄金,双方肯定不死不休

    若是当面对战,北海国可以虐那些北非大胡子一万遍。可问题是,对方砍人,肯定会在沙漠里。而北海国的士兵,大部分肯定难以忍受撒哈拉沙漠里的恶劣气候。

    思来想去,马林决定——花钱向埃及购买马穆鲁克战斗奴隶!

    当然,马林要买的,并不是正宗的切尔克斯人马穆鲁克奴隶骑兵,那是马穆鲁克王朝的基石,不可能卖。

    马林要买的,只是埃及马穆鲁克王朝的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