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欧皇崛起-第5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几万人。可以说,受限于收入,法国根本没有将1500万人的人口红利利用起来。

    而如果法国王室能代替教会征收什一税,那就太恐怖了!整个德意志人口加起来也没法国多,要是路易十二有法国什一税在手,养活十几二十万大军毫不费劲。到时候,面对拥有充足税收的法国,马林这个穿越者也要瑟瑟发抖。

    所以,马林的底线是——你新教改革,可以没收教会的土地和财产,但绝不能染指什一税。谁染指,就算是法国国王,马林也要出兵怼死他!

    而从现在开始,马林已经默默地开始为宗教战争做准备了

    军事方面,马林一边训练国内的警察部队,一边谋划着藏兵海外。美洲军团已经在悄悄地招募了,为了不刺激别的诸侯国,马林都没打出旗号,而是派间谍悄悄地深入德意志各国,尤其是南部山区,挑选合适的兵源。招募好后,这些人就会被装船运往北美殖民地,前期进行系统训练,然后出征攻打那些印第安部族,锻炼胆量和战斗能力。当然,他们还需要掌握伐木技能,因为,征服北美的战斗,最终需要砍掉森林,开垦出耕地来。这样,欧洲移民才能站住脚。否则,莽莽森林,绝对是印第安人的主场。面对印第安人在深山老林中神出鬼没的弓箭手,再厉害的军队也要头疼。所以,马林决定让军队稳打稳扎,打到哪,就砍树砍到哪。没有了森林掩护,印第安弓箭手就是待宰的羔羊

    除了军事上的准备,马林还在经济上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他新得的8个诸侯国的土地

    虽然马林已经控制了自己的贪欲,但这8个诸侯国还是有一半的耕地落入了马林的手中。另外一半耕地,则归当地教会和比较顺从的小贵族和容克地主们所有。

    8个诸侯国的耕地可不是个小数字,按照科勒手下负责统计的官员大致估算,马林从那8个诸侯和他们手下贵族手里“赎买”的约占8国近半的耕地,总面积高达近百万英亩。

    也就是说,这8个诸侯国的耕地归马林所有的那一半,就有接近600万亩!

    除去需要拿出10万英亩用来奖赏有功将士,剩下的90万英亩,都归在马林名下。而这些土地今年的秋收,就要归马林所有了。所以,马林对此也是很上心。

    不过,出于保密的需要,马林并未在这新到手的8国土地上使用三肥齐全的混合肥,而是只打算在那上百万英亩(包括分给手下的土地)耕地上先使用火山灰,作为掩护。当然,产量也不会太低。至少,比不用肥料要好很多。

    而且,马林给这个上百万英亩的耕地,所施用的并非只是火山灰。在这些从意大利地区开采回来的火山灰里,马林还让人搅拌了不少钾盐进去。这样,这些火山灰肥力就会大增。到时候,这8个诸侯国的被马林和手下们拿去的土地,亩产就不止一百多点的磅数了。到时候,两百多磅只是起步,300磅亩产也不是神话。毕竟,火山灰加上钾盐,肥力已经足够高了

    不过,随着法国人入侵那不勒斯王国,马林私下买来打掩护的那不勒斯的几座火山,就都失去了。好在,马林后来又想到了火山众多的冰岛,并花钱买下了冰岛,重新获得了火山灰。有了添加钾盐的火山灰作为肥料,马林相信,这新到手的8国的上百万英亩耕地,亩产两三百磅不是问题

    如此一来,马林就可以在不用暴露真正的肥料机密的前提下,还能获得新到手的土地的高产。虽然比不上使用三肥齐全的混合肥料的早期四个省的超过500磅的亩产,但和目前欧洲其他国家的粮食单产相比,已经算高产了

    码字中

第1460章 蜂窝煤在大明() 
马林现在无比期盼西蒙早点结婚,因为,西蒙一旦完婚,他就可以趁机推出蜂窝煤了。到时候,就算拉马克家族因为马克伯国被马林骗去而愤怒,也没法反悔了。毕竟,这年头离婚很困难,需要教廷特批。

    而若是太早推出蜂窝煤,惹怒了拉马克家族,没准对方会反悔的。而要是拉马克家族反悔,马林敢保证,老霍夫曼肯定会揍自己。所以,他现在就等着西蒙赶紧结婚,把生米做成熟饭,就不怕拉马克家族反悔了。

    马林不知道的是,他离开大明这两年,明朝举国上下已经彻底开始流行蜂窝煤了。主要是,蜂窝煤炉子太省事了。干净,不占地方。而且,成本也很低。

    特别是对于那些穷人家而言,不占地方是非常重要的优点。要知道,烧土灶是需要一个柴房的。毕竟,若是用普通草垛的话,下雨天柴草容易被淋湿,无法生火做饭。在古代,柴房是一般人家的标配。电视剧里动不动把人“关进柴房”,可见柴房是多么重要的民用设施。而且,占地还不小。

    不过,对于穷人而言,修建柴房就有些奢侈了。有些贫穷人家,住的房间还不如大户人家的柴房呢。很多城里的贫民,住的是最简陋的茅草屋,一到下雨就漏,哪里有钱建柴房?

    而蜂窝煤的出现,则给了普通百姓一个非常好的选择——节省下一个柴房。而且,烧煤比烧柴草还要省钱!

    所以,当正德以内宫四司(惜薪司、钟鼓司、宝钞司和混堂司)之一的惜薪司的名义推出蜂窝煤和蜂窝煤炉子后,很快大受欢迎。首先,蜂窝煤在人口众多的京师迅速流行开来。

    不过,京师的大户和穷人家对蜂窝煤的使用是不一样的。一开始,那些大户也尝试过使用蜂窝煤做饭,但是,他们很快发现蜂窝煤做饭火力不足,炒菜不如土灶香。所以,尽管蜂窝煤方便而且省钱,那些大户依然不怎么爱用蜂窝煤做饭。但是,蜂窝煤炉的一个作用深深地吸引了他们——煮开水

    蜂窝煤炉堵上底部的气眼后,在炉子上面放一个锡制的水壶,可以24小时不停地烧热水。而大明的权贵和读书人,特别喜欢饮茶,还有完整的茶道。蜂窝煤炉这样的可以24小时提供热水,而且烧水无烟的好东西,非常受到大明士绅阶级的欢迎。

    毕竟,这年头可没有保温的暖瓶。想要喝茶,必须现烧热水,非常麻烦,需要等。而蜂窝煤炉可以随时提供热水,非常方便大明士绅们泡茶待客。

    所以,大明的士绅阶级和平民阶级虽然都很喜欢蜂窝煤炉,可他们放置蜂窝煤炉的地方不一样——平民是将蜂窝煤炉放在厨房里或者门口做饭用的;而大明的士绅豪门,都是将蜂窝煤炉和烧水的锡壶放在客厅堂前的。这样,方便家里丫鬟给客人泡茶。

    甚至于,很多普通人家,因为蜂窝煤炉可以持续烧热水的特性,都可以随时喝上热水,非常方便。什么?你说白天没人看着蜂窝煤炉会烧干?不存在的,因为,这年头,女人是不出门的,一般都在家里带孩子,或者做女工换钱,正好在家看着炉子,防止水烧干。至于大户人家就跟不用说了,有专门丫鬟看着炉子,以便随时给主人家或者客人提供热水泡茶

    总之,蜂窝煤炉就是这么吊炸天!就算是普通百姓家里,有了蜂窝煤炉后,也可以24小时喝上热水。而在蜂窝煤炉出现之前,烧热水不但麻烦,而且浪费柴火,穷人家都未必舍得烧开水呢。所以说,蜂窝煤炉不但可以降低烧水做饭的成本,而且在没有真空保暖瓶的年代,可以做到随时提供热水的程度。这样一来,官府推广喝热水什么的,那就非常方便了。

    而如果没有蜂窝煤炉这种持续烧水的神器,你就算推广喝热水,穷人家为了节省柴火,也未必肯浪费柴火烧热水。渴了的时候,随便弄点井水就对付过去了

    当然,古代大户人家也是有烧水的炉子的。那是一种小铜炉,烧的是块状的木炭。但木炭块那玩意儿比较贵,至少比柴火贵多了。而且,后世吃过烧烤的都知道,烧木炭的烤架,也是烟熏火燎的,很影响文人们装比的气氛而用无烟煤做的蜂窝煤,不会烟熏火燎的,同样能提供充足的茶水,让文人们很是喜欢。

    所以,这两年来,蜂窝煤炉在大明朝,以病毒扩散的速度,飞快地传播开来。最开始,是正德命人在内阁朝房门外支起了蜂窝煤炉,给内阁一干大佬们烧热水泡茶用的。

    结果,此举迅速引起了朝中一干大佬的注意

    内阁可是大明朝最高级的一群大佬的聚集之地,里面都是最顶级的一群大佬。以前,宫中也在内阁有小铜炉给烧水的。但是,那种小铜炉烧水量小,而且耗费不菲。

    而马林提供给正德的蜂窝煤炉和类似后世烧水壶的大号锡壶,一次能烧5升水,可以同时供应内阁几位大佬所需。如此一来,内阁几位大佬,只要共用一个蜂窝煤炉就可以了,烧水小厮也只要配备一个就行。不像以前,每个大佬都要自带一个烧水的小厮,还要问惜薪司要那么多木炭块。

    李东阳出身京师豪族,生活一向考究,对此没怎么在意。但杨廷和出身川蜀乡下,平时一向关心民生。在看出这种新式的蜂窝煤炉成本和用途上的优势后,以次辅的身份,大力向京师百官推荐这种煮茶神器。然后,蜂窝煤炉首先在京师流行开来,继而流行到京中富户和地方官员家里。然后,各种文会上,也出现了成排的用于烧开水泡茶的蜂窝煤炉

    这样一来,正德都没交广告费,一干官员们就免费帮忙宣传了。但是,当朝中官员们注意到了蜂窝煤这个产业的巨大潜力的时候,他们愕然发现——全大明出产煤炭最多的晋西省,煤矿基本都被宫中的惜薪司掌控了

    好处进了那帮太监手里,谁敢去抢?虽然刘谨已经倒台了,张永等人不大成气候,可刘谨的余威犹在,一干大臣们倒也不敢和宫里争夺晋西省的煤炭资源了。然后,大家开始争夺别的地方的煤矿。

    就这样,京城附近的门头沟煤矿被发现了,并被朝中几位大佬占住开发了。门头沟煤矿虽然规模抵不上晋西的大煤矿,可架不住这里就在京师边上啊,运输成本很低,价格上有优势。而晋西的大同煤矿,距离京师好几百公里呢,成本上毫无优势。

    随后,山海关附近的开滦煤矿,也就是华夏近代第一个现代煤矿,也被当地驻军将领给找了出来,成为军中大佬的利益所在

    就这样,区区一个蜂窝煤产业,撬动了大明帝国煤矿产业的大发展。虽然大明没有蒸汽机工业,可架不住蜂窝煤需求量大啊!光是京师百万人口,煤炭的消耗量,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更别说大明朝有那么多城市了。当然,因为受到运输条件限制,也只有煤矿产地附近的城市,蜂窝煤才能顺利推广。而那些远离产煤地,交通也不便的地方,暂时还无法推广蜂窝煤。因为,这个时代的陆地交通运输成本太坑了

第1461章 石油和樟脑() 
一开始,马林并不知道蜂窝煤在大明的火爆,但他很快就知道了。因为,孔泰从台湾送来了一批当地物产。同时,也传回了蜂窝煤的消息

    作为台岛的总督,孔泰组织起了大规模的兵马,主要以藤牌兵为主。当藤牌兵训练好后,孔泰就命令他们开始了在台岛北部地区的扩张。

    面对数以千计的藤牌兵和火枪手,台岛上的原住民完全不是对手。他们不管如何悍勇,也很难突破藤牌手们的防御。而若是互相远程打击,他们又打不过火枪手而且,火枪的巨大响声,还自带恐吓效果

    所以,这两年,孔泰出动兵马,已经打到了后世台南的沿海了。而后世的“大肚王国”的前身的一个番民部族同盟,也惨败给孔泰的远征军。双方在台中一代的大甲溪河口一代展开大战,孔泰出动了2000藤牌兵和100火枪手。而大肚联盟的番社们,则凑出了四千多番民壮丁,主动向刚登陆的殖民军发起了攻击。然而,他们的攻击没能突破藤牌兵的防御,冲在前面的一批最悍勇的战士又被火枪手近距离点杀,然后,大肚联盟的番民们就战败逃跑了。随后,很多战败的大肚联盟的番社们被迫逃亡岛内丛林深处。孔泰也不敢轻易深入丛林深处,于是就占领了沿海地区和台岛上几条大的溪流的下游沿河地区,开始慢慢开发,并修建堡垒,稳打稳扎。

    随后,孔泰就在占领区开始了大规模的开发。首先,马林最重视的自然就是产自出磺坑的石油了。虽然日产量只有20千克左右,但聚少成多,两年多下来,倒也积累了大概15吨石油。当然,这艘船是去年开始就驶向巴拿马城了,只带回了7吨多石油,也就是一年的产量。至于第二年的产量,还没积累好往回送呢。

    马林见到这么多石油,也是非常开心。毕竟,7吨多石油,就算汽油出率只有百分之十,也能提炼出七百多公斤的汽油了。用来火烧敌军,可以放手用。

    有了这些石油,加上波兰加利西亚地区那边也在不停产油,未来汽油肯定够用。所以,马林决定开始研发可以发射携带装了汽油的玻璃瓶的床弩。

    这年头,船只可都是木头做的。木头船如果做厚一点,也许可以抵挡住铁球炮弹的轰砸。毕竟,厚木板强度也很高的。可是,木船绝对怕火。特别是,汽油燃烧这种水浇不灭的火焰。

    原本,马林打算尝试使用抛石机将简易的鸡尾酒燃烧瓶投掷向敌人的船只的。可是,经过试验,马林发现——投石机想要将瓶子砸中目标,真的靠运气

    所以,他想到了床弩

    把床弩的重型弩箭做成后世钻天猴的样子,箭杆上绑着莫洛托夫鸡尾酒这种装了汽油的燃烧瓶。当弩箭隔着几百米插在敌人穿上后,绑在箭杆上的汽油玻璃瓶因为撞击而破裂,汽油因为惯性飞泼在敌人船上接下来,再用床弩射火箭这一套下来,敌人想要保住船,简直痴心妄想

    除非,对方提前得知汽油存在,准备了沙土覆盖灭火。否则,想用常规的浇水方式来灭火,绝对死得很难看

    只不过,因为目前石油产量很有限。所以,马林一般不会轻易动用汽油。只有在攻打木头城门的坚城时,或者和敌国在海上展开决定性的大海战的时候,才会祭出这种大杀器

    除了出磺坑出产的石油外,马林最看重的台岛的物产,大概就是樟脑丸了。在台岛北部,这个年代,原始森林里到处都是出产樟脑的香樟树。孔泰出兵占领了台岛北部沿海后,很快依靠大明工匠,采伐了很多香樟树,并提炼出了几百斤樟脑送了回来。

    拿到这些粉末状的天然樟脑后,马林非常兴奋。因为,他的无烟火药的研究可以继续了

    之前,马林只搞出了最初级的无烟火药——b火药,也就是将硝化纤维掺入2%的石蜡,进行钝化,就得到了历史上第一种无烟火药。

    但石蜡的钝化效果一般,弄出来的无烟火药容易自燃,导致非常严重的事故(历史上,就有法国钢铁战舰被b火药自燃给炸沉的,损失非常惨重)。所以,后来到了二战时期,大家都开始用苯二胺等更高级的钝化剂来对硝化棉进行钝化了。

    但马林不懂化学,不会弄什么苯二胺啊。所以,他只能用最强大的天然钝化剂——樟脑了

    原本历史上,炸药狂大王诺贝尔就是用樟脑作为钝化剂,开发出了诺氏无烟火药的。可惜,他的发明晚了点,生不逢时。人家b火药的生产设备都准备好了,会采纳你的新玩意儿?然后,诺贝尔的发明就被搁置了,直到英国人学习诺贝尔的思路,剽窃了其创意

    然后,马林就开始亲自改良无烟火药了。他先是用老办法弄出了包含了2%石蜡的硝化纤维颗粒(具体过程就不提了,免得像848章那样被河蟹)。得到颗粒状的硝化棉后,马林用酒精溶解了樟脑,并将颗粒状的硝化棉泡在樟脑的酒精溶液里(硝化棉不溶于酒精)。等到酒精蒸发后,樟脑就覆盖在了硝化纤维颗粒外表,形成一层薄膜,阻碍硝化棉的快速燃烧

    当然,对于具体的浓度,马林把握不准。所以,他制作了几十种不同浓度的樟脑酒精溶液。然后,逐一测试各种钝化过的硝化棉的效果。

    然后,几名测试员就在射击场上测试几十种无烟火药的效果。经过数天的测试,马林终于得到了较好的一种配比。

    随后,马林就将这种钝化过的无烟火药,作为独头弹的标准发射药。以后,在关键战斗时,独头弹就全部采用钝化过的无烟火药作为发射药。这种火药威力大,而且经过樟脑钝化,安全性也大大提高,不怕射手出意外被炸死

    总之,孔泰送回来的这批樟脑,算是帮了马林大忙了

第1462章 马大炸逼和佩克桑炮() 
当然,樟脑有一定的挥发性,樟脑丸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驱虫的。所以,为了防止无烟火药颗粒外表的樟脑挥发干净,马林特地用油纸包将钝化过的无烟火药都隔绝空气密封了起来。如此,隔绝了空气的樟脑,就不会挥发掉了。

    事实上,原本历史上,英国人的双基发射药就是剽窃了诺贝尔的创意,只是,将钝化剂从樟脑换成了凡士林。

    实际上,马林现在也是可以获得凡士林的。因为,凡士林其实就是从石油中提取出来的矿脂而已。

    但问题在于——现在石油的产量实在太低了,每天几十斤,这样的产量,能提取的凡士林就更少了。

    所以,马林觉得,目前还是使用樟脑作为稳定剂比较好。至于凡士林,得等以后石油产量更高了,再去弄。当然,现在也可以派人研究凡士林的提取了。等到凡士林提取技术成熟,马林就打算爆无烟火药的产量了。毕竟,就算是英国的双基发射药,也不过是硝化棉、硝化甘油和凡士林的混合物,生产技术非常简单。要不是底火这东西太过神秘,后世网上查不到生产方法导致马林不懂,可能马林都可以直接搞出后世的金属子弹了。

    而且,马林是懂ak47的结构的,制造起来并不复杂,连巴铁边境村庄里的小铁匠都能制造。但那些村里的铁匠再牛,也是不懂如何制造底火的。别看他们能打造各种枪械,可就是无法自产子弹,只能从专业的化工厂那边购买。

    所以,后世的华夏,控制了底火的技术不外泄,就控制了枪支的扩散。就算你手工打造出了ak或大黑星,没有子弹,和烧火棍也没啥区别。

    马林觉得自己好苦逼,明明掌握着20世纪科技水平的发射药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