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欧皇崛起-第4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明朝末年的那群文官,太没节操了。李自成来了就投降李自成,满清入关了就投降满清

    所以,马林决定,干扰一下历史,想办法保下刘谨,好给年轻的正德留下一把刀

第1148章 老刘,你大祸临头了!()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马林一边给正德演示如何使用板甲骑兵,一边想着如何提醒刘谨。

    马林带来的一千护卫里,有100板甲护卫,平时穿胸板甲,都是受过骑士教育的骑士子弟。这些人从小练武,都能适应穿板甲作战。

    为了展示效果,马林直接让这100精锐护卫穿上全套板甲,跨上那100匹欧洲战马,在金吾卫大营的校场上,给正德展示了100骑士持枪冲锋的场面。

    不过,马林并未带最适合冲锋的弹簧骑枪过来。毕竟,那是北海国骑兵的杀手锏,马林也不会傻不拉唧到啥好东西都往外拿。

    而且,因为明军的对手蒙古骑兵基本是轻骑兵,骑士们根本不担心和对方的板甲骑士对撞。所以,马林直接让让门使用普通的长矛冲锋。当然,也不是真的很普通的长矛,而是韧性非常好的白蜡杆的长矛。这玩意欧洲没有,但大明却很容易买到。不过,明朝的白蜡杆长枪一般都很短,马林特地定做,才弄了三四米长的白蜡杆长枪。而且,还特地做了护手,以方便骑士单手持矛冲锋。

    上百名板甲骑士冲锋,效果是非常震撼的。因为,板甲和马铠的厚重,加上欧洲战马本身就非常高大。当上百匹肩高1米7左右的高头大马,身披全身马铠,驮着身穿全套板甲,且手持白蜡杆长枪的板甲骑士一起冲锋的时候,大地都在强烈震动。那场面,让没啥见识的正德热血沸腾起来。

    然后,这个二货小皇帝,居然想自己亲自上马冲锋

    看着他偏瘦弱的身体,马林肚里憋坏,直接让年轻的正德尝试了一把什么叫“穿上50斤重的重甲”

    结果,平时疏于锻炼的正德,在穿上板甲后,行动变得很困难。就连上马也尝试了几次,才爬上马背。而且,还是在太监们的搀扶下艰难上马的。

    来回冲了几次后,正德顿时气喘吁吁,无力道:

    “马爱卿,这什么板甲骑士果然很需要体力啊。难怪你说这骑士是百里挑一的”

    事实上,马林这么说还是给明朝人面子了。为何?因为明朝人吃粮食和蔬菜为主,体力本就不怎么好。而欧洲人,尤其是骑士家族的人,肉食吃的是很多的。所以,欧洲骑士们有足够的体能去穿着沉重的板甲作战。而明朝普通军户,平时根本没条件吃肉,哪有体能穿着板甲长时间作战?只有极少数天赋异禀的,才有这样的能力。而这样的人,在90万明军中,能找出几千人都算不错了。

    而且,别看古代华夏人武术高手不少,但很多人只是技巧厉害,而不是体能强大。因此,就算武艺高强,也未必能胜任骑士的角色。特别是南派的武术高手,走轻灵路线,身材往往很瘦弱,根本不适合成为板甲骑士。

    当然,马林也给出了解决方案——用犀牛皮甲

    为此,马林还特地拿出了几套犀牛皮甲和全身的马铠。换成了犀牛皮甲后,果然重量大大减轻了。就是正德这个偏瘦弱的少年,也能适应了。至于战马,那就更适应了。毕竟,重量减轻了一大截。然后,那套适合正德穿的犀牛皮甲,自然成了贡品。而且,日后还陪同正德上了战场

    不过,马林的这个解决方案虽好,可成本实在太高了

    经过几千年的捕杀,曾经遍布华夏南北的华夏犀牛,到了明朝年间,只剩下云贵地区的深山老林里还有少量的犀牛了。

    所以,犀牛皮在大明,那就是可遇不可求的珍稀玩意儿。想要弄几十件犀牛皮甲没问题,可想要几百几千套做梦呢?

    不过,马林也有解决方案——让东南亚小国朝贡啊

    大明这边犀牛被捕杀得厉害,可东南亚那边的热带雨林里还有啊!

    东南亚的苏门答腊犀牛,直到21世纪还有呢。这会儿,东南亚的热带雨林里,基本还都是蛮人,基本拿犀牛没什么办法。但是,只要明朝提供可以猎杀犀牛的强弩和破甲箭,还是能够猎杀犀牛的。

    往后,只要明朝通知下暹罗、马六甲等几个有犀牛的国家,让他们以后只进贡犀牛皮,保管那些人拼了命去追杀犀牛。毕竟,到大明朝贡对他们而言就是发大财。金主发话了,他们不干也得干啊

    但即使如此,恐怕弄获得的犀牛皮也是有限的。马林估摸着,明朝能凑个两千套犀牛皮甲和犀牛皮马铠,就算顶天了。不过,作为最精锐的杀手锏级别的重骑兵,这个规模也足够了。

    而且,聪明的正德帝决定——两条腿一起走路

    意思就是,一面要求东南亚国家进献犀牛皮,另一面,也照常发展正常的板甲骑士。明朝铁价非常便宜,一套犀牛皮甲和马铠的成本,估计能做出几十套钢铁板甲和马铠。

    只不过,能够穿上钢铁板甲还能照常战斗的勇士并不多,倒是能穿着犀牛皮甲套战斗的人不少。但问题在于,犀牛皮甲这么珍贵,肯定优先提供最强壮的人所以,往往能穿钢铁板甲的勇士,会优先穿上犀牛皮甲套

    在打发了一心组建板甲骑兵部队的正德后,马林终于抽时间拜访了刘谨

    此时,已经是农历八月初了,杨一清恶化张永也很快要从甘一肃回京了。等他们一回来,必然是立即弹劾刘谨。所以,马林赶紧去给老刘提个醒

    不过,考虑到事情若是败露后带来的后果,马林特地秘密联系了此前刘谨派来接应他的锦衣卫小军官,再度讨要了锦衣卫常服,趁着夜色,在那位锦衣卫小军官的掩护下,去了刘谨府上

    而且,在拜访刘谨前几天,马林还特地到处瞎跑,专门去那些酒楼里吃饭喝酒,打探消息。不然,他无法解释消息的来源啊

    刘谨非常开心,以为马林又要给他送好处了呢。结果,马林两手空空上门,让老刘很不乐意。

    马林神秘兮兮地让刘谨屏退左右后,开门见山道:

    “刘公公,您大祸临头了!”

第1149章 出主意() 
刘谨听了马林的话,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妈卖批的,你不送咱家好处也就罢了,干嘛诅咒咱家?

    于是,他阴阳怪气地问道:

    “咱家倒要听听,咱家有啥大祸临头的?”

    马林知道刘谨不高兴了,不过,他也顾不上刘谨高兴不高兴了。他组织了下语言后,说道:

    “是这样的,前天在酒楼里喝酒,醉醺醺间,去茅厕的时候,忽然听见隔壁有人在密谋。然后,就驻足偷听了一会儿。您知道的,练武之人,耳力超过一般人。结果一听,是一帮文官在密谋陷害刘公公您呢!所以,这就特地给您报信来了”

    刘谨听了,却是松了口气,傲然道:

    “咱家仇人多了去了,也没见谁能把咱家斗倒。从前内阁首辅刘健想寻咱家晦气,不也一样没讨好?马国主的好意咱家心领了,但是,无须担忧!”

    马林正色道:

    “刘公公,这次恐怕非比寻常。据我听到的,好像这次参加弹劾您的人很多,而且来头很大!”

    “哦?什么来头啊?”刘谨漫不经心地问道。

    “据说,他们打算接着这次安化王叛乱,把罪过推到您的头上”

    “这个无需担忧,只要皇爷信我,些许跳梁小丑,不足挂齿。”

    “问题就在这里,我听到他们说,好像这次大臣们联络了其他几位皇上信任的大太监,打算一起对付你!”

    听到这里,刘谨终于认真起来。他是聪明人,知道正德的脾气,最是听信几个身边太监的话啊。

    “此言当真?”

    “当真!”马林认真点点头,道:

    “据那几个文官所讲,刘公公最得圣眷,早已引起谷公公(谷大用)、马公公(马永成)和张公公(张永)等几位大太监的嫉妒。因此,这次他们打算联合几位大太监,一起对付您!而且,据说那几个人都答应了!只怕杨一清大人一回京,他们就会联名弹劾您!”

    “这咱家咱家不怕”刘谨也有些底气不足了。

    马林又道:

    “最可怕的是,据说,他们打算诬陷您谋反!”

    “谋反?咱家一个阉人,谋反做甚?”刘谨瞪大了眼睛。

    “问题是,他们只要让陛下相信您谋反就行了!”

    “他们打算怎么做?”刘谨终于有些害怕了。

    “他们打算怂恿陛下派人搜查您的府邸,然后,故意在您府上放伪造的玉玺、龙袍和玉带什么的然后,假装是从您府上查抄出来的。到时候,陛下就不得不信了”

    “什么?”刘谨吓得直接站了起来,声音都变了。

    事实上,他府上虽然没有龙袍,但仿制的玉玺和玉带,还真有倒不是刘谨真想谋反,而是,这货就是手贱,想弄来把玩把玩。但是,若是真被搜查出来,刘谨肯定脑袋不保

    而原本历史上,正德帝是亲自带着队伍抄刘谨的家的。当搜出了仿制的玉玺和玉带后,刘谨有口难辨。正德以为他真的想谋反,一怒之下,就下令把刘谨剐了。至于刘谨贪财的问题,根本不是正德帝的关注点。论贪财,正德手下几个大太监哪个不贪?也没见正德找他们麻烦。只有谋反,才是正德帝的逆鳞,触之必死

    “另外,据那几个文官所言,他们已经得知了您府上的财产数量。据说,有黄金250万两,白银超过5000万两”马林又补充道。

    刘谨差点崩溃了,没想到,自己府上的机密都被人探知了

    事实上,那些文官哪知道刘谨府上有多少钱啊?只知道很多,根本不知道具体数字。而马林之所以知道,是因为他看过历史记载啊

    “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精明如刘谨,此时也被吓得有些六神无主了。此时,刘谨忽然打算召集手下心腹张彩和曹元来商量对策了。

    “刘公公莫慌,在下有办法,可让公公逃过此劫!”

    “请讲!”刘谨此时如同溺水的人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态度也恭敬了很多。

    “公公可以直接找皇上,就说有人想栽赃您谋反。并告诉皇上,说有人想借着搜查您的府邸的机会,故意塞点违禁的东西到您府上。到时候,就算有人诬陷,您都跟皇上事先说了,皇上还能信?”

    刘谨一想也对,他只要先把那些违禁品销毁掉。到时候,就算有人来查,加上他之前就跟正德帝提过,就算真搜出啥,皇帝也不会信了。

    “可那些金银”此时,刘谨想起来,若是真搜查府邸。那些违禁品还可以说别人栽赃的,而那些金银,可是没法解释的。而且,既然别人都知道具体数量了,证明那些想要还她的人,早就安排了密探打入刘府了。此时,就算想转移金银,恐怕也在对方监控之下了。

    事实上,刘谨不知道,他的对手们根本不知道他府里的具体细节,也没有能力全天候监控刘府。马林能一口报出数字,是因为他在后世见过相关记录。

    所以,刘谨被马林唬住了,也自动放弃了转移金银的机会

    马林想了想,帮忙出了个主意:

    “如果皇上真派人来搜查,您就说,那些金银,是为了献给皇上,充入内库的。另外,您提醒一下皇上,若是让刑部查抄那些金银,那么那些金银都会进入国库,内库一文钱都捞不到皇上是聪明人,自然不会让那些金银入国库的只要不让刑部带走那些金银,就无法作为您的罪证另外,您可以做一个账本,假装是为了内库收集这些金银的。皇上派人来了,您直接把账本送给皇上,就说是为了内库准备的。反正,内库也归您掌管”

    “那我岂不是什么都没了?”刘谨很肉痛。那可是250万两黄金和超过5000万两白银啊。真要全送给正德,他心都要碎了

    “如果舍不得,您就把最值钱的珠宝和字画,悄悄让可靠的人转移走吧。那些东西,也可以作为您以后翻身的资本。当然,如果您现在就往宫里送钱,陛下可能会更高兴”

    刘谨焦虑地走来走去,最终还是没下定决心最重要的是,他真的很舍不得那些钱那可不是一点小钱,而是比国库收入还多得多得多的超巨额财富。要是真捐了,几乎就是要刘谨的命了

    最终,刘谨只是事先销毁了那些违禁的物品,并主动找到正德帝哭诉,说有人要诬陷他谋反。至于那些钱,他最终没舍得捐出来。倒是一些很值钱的珠宝和字画,被他派人悄悄送走了。毕竟,珠宝和字画目标比较小,容易带走且不让人察觉

第1150章 倒刘风暴() 
在得知刘谨并未采纳他的建议捐出财产后,马林叹了口气

    “真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啊”

    刘谨若是能狠心捐掉家产,加上事先给正德打预防针,这次风暴,他肯定能全身而退。但刘谨没舍得捐出家产,就算事后说是给内库准备的,也算是留下了把柄。所以,这次老刘是很难全身而退了。不过,只要不被认定为谋反,保住命倒是没问题。毕竟,正德对身边亲信还是很好的。前提是,只要不被认定为谋反

    按照马林的建议,刘谨主动跑到正德面前,直接跪倒在地,然后嚎啕大哭。正德正在玩耍,看到后很是诧异,忙问道:

    “刘伴伴为何如此?”

    于是刘谨连忙告诉正德,说杨一清联合张永等人,打算诬陷他谋反。而且,还计划好了在搜查其府邸时,故意带假的玉玺等违禁物,诈称从其府上搜出来的

    在说这些的时候,刘谨还不住望向同样伺候在正德身边的谷大用和马永成等人

    聪明的正德帝立即猜了出来——刘谨这是暗示,边上几个家伙似乎也参与进去了呢

    谷大用等人脑门上顿时冷汗直冒了,因为,他们的确有这个打算的啊。但正德并未怪罪几个太监,因为,在他眼里,刘谨和谷大用等人都是“自己人”。

    但是,刘谨这么一告,用违禁品栽赃刘谨的办法就失效了。因为,正德事先就被打过招呼了。再用这一招,岂不是侮辱正德的智商?

    两天后,杨一清和张永回京复命了。在城门楼前,谷大用派养子谷丰冒死截下了张永的车驾,把一封密信交给了张永。

    因为,按照众人的商议,这次揭发和举报刘谨,是张永出头的。但是,因为刘谨事先提醒过正德,因此栽赃违禁品给刘谨的办法就失灵了。如果再用,估计会激怒正德,起到反作用。所以,在张永去见正德前,必须阻止张永按原计划栽赃刘谨的谋反问题

    看完谷大用的密信后,张永也是大吃一惊。顾不得避嫌,直接去了杨一清的车驾之上,把密信教给杨一清看

    “怎会如此?莫非有人泄密?”

    杨一清此时也是非常惊慌,原本,此次针对刘谨的最大杀招,就是诬陷刘谨又谋反之意。若是谋反这一条不成立,那么刘谨可能逃过一劫。而若是刘谨逃过此劫,那么,以刘谨比针眼还小的性子,还不得把他们往死里整?

    刘健够牛比吧?那可是大明首辅啊!可是,因为得罪了刘谨,目前已经被刘谨陷害削去了官职。而且,被刘谨用“罚米例”的手段罚得倾家荡产。要不是刘健身份特殊,当过帝师,估计刘谨早就弄死他了,而不是只将他家罚得倾家荡产

    杨一清此时尚未入阁,还没有刘健那么大脸。要是让刘谨逃过此劫,刘谨事后的反扑,杨一清绝对难以承受

    想到此,杨一清不寒而栗。但是,此时他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刘谨已经知道了本方的计划,就算他放弃弹劾,刘谨也不会放过他。

    咬了咬牙后,杨一清下令道:

    “快去拿纸笔来!”

    但是,不巧的是,这次回京途中,杨一清和张永的马车都没带笔墨。纸张倒是有,可没笔墨啊

    杨一清咬了咬牙,咬破了自己的食指,直接开始写血书了

    血书是写给杨廷和的,杨廷和是朝中清流的领袖,也是此次倒刘的重要参与者之一。杨一清此时要去面见正德,自然无法分身。所以,他写信给杨廷和,是想请求杨廷和召集所有清流官员叩阙

    所谓叩阙,就是指大臣们齐聚宫门前,死谏皇帝。

    一旦出现死谏,要么皇帝退让,要么有大臣倒霉。比如正德朝的武将张英,就因为死谏,激怒了正德,然后正德说“我帮你”,就下令把张英打死了

    不过,张英只是一名无足轻重的武将,在大明朝廷中并不起眼。所以,正德说杖毙就杖毙了。

    而杨一清这一次是打算号召群臣逼宫,这就不同了。若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大臣,说打死就打死了。可若是朝中重臣组团出马,皇帝也必须掂量掂量。特别是,死谏团里有内阁成员的时候

    写完血书后,杨一清招来护卫,道:

    “快快骑马奔赴杨阁老府上,若是有厂卫阻拦杀过去!”杨一清咬牙切齿道。

    然后,三名武艺高强的护卫,带着血书,上马冲向了杨廷和的府邸

    半路上,三人果然遭到了东厂番子和锦衣卫的拦截。但是,三人早就得到杨一清的命令,直接一声不吭纵马强行冲了过去,来到了杨廷和的府上

    此时,杨廷和正在招待来访的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刘忠(这里的吏部尚书是加衔,翰林学士才是正职)。刘忠也是清流大臣的领袖,以忠直著称。原本历史上,在刘谨倒台后,曹元受到牵连被逐出内阁,刘忠补位成为内阁大臣。此时的刘忠,离内阁也是一步之遥。

    当然,排在刘忠前面的,还有刘谨的党羽张彩。张彩可是正式的吏部尚书,咖位比刘忠还高。不过张彩跟着刘谨一起倒霉了,所以刘忠就补位入阁了

    看到杨一清的血书后,杨廷和大为震惊:

    “事情已经遭到这个地步了吗?”

    “叩阙啊!且不说能够成功,就算成功,事后也必定遭到清算啊!”刘忠吃惊道。

    按照原计划,若是杨廷和真的带团去叩阙了,那么,他的政治生命差不多也要到头了。因为,皇帝绝对不会容忍一个带头闹事的人当阁臣的。不然,还要不要过了?

    就在杨廷和万分挣扎的时候,刘忠忽然站起来道:

    “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