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欧皇崛起-第4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这首歌眼下还没有出现。因为,德意志雇佣兵尚未达到繁荣的时期。原本历史上,“德意志雇佣兵之父”就是弗伦茨贝格。但弗伦茨贝格大放异彩,还得等到20年后,他们打败了瑞士雇佣兵,并在帕维亚战役中(和西班牙军队合作)俘虏了法王弗朗索瓦一世后,声望达到了顶峰。而这首歌,也是那个年代才出现的。

    至于这首歌能提前出现,还用问?自然是马林这个穿越者提前搞出来的了

    不过,马林嫌弃这首歌不够积极向上,就没有怎么在军中推广。但是,弗伦茨贝格把这首歌带去了瑞士,平时还唱给手下听。而兰尼克教官,正好非常喜欢这首歌。眼看行军很无聊,就带头唱了起来。

    而那1万民壮,这些天习惯了听从兰尼克等教官的命令,不明所以,也跟着一起唱了起来

    一开始,这些不熟悉歌曲的民壮们唱得还有些稀稀拉拉的,不够整齐。但唱了几遍后,渐渐熟悉了。而一万人齐唱,是何等的有气势?

    在他们的影响下,前面走着的1万奥地利正规军将士,也跟着一起唱起来

    那些正规军,比那些从农夫中招募来的民壮更喜欢这首歌。为什么?因为,他们就是正儿八经的雇佣兵啊!这首歌,正是描述他们的生活,非常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就连经常带兵南征北战的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都被感染了,跟着将士们高声地唱起来

    2万人的齐声合唱,虽然歌曲本身质量一般,可造成的气势,也非常吓人。然后,这气势,吓到了那些伪装成路人偷窥的各国间谍

    “尼玛!精锐中的精锐啊!这气势何等的卧槽”

    然后,各国高层纷纷收到了情报——神圣罗马帝国准皇帝率领2万精锐中的精锐,以如狮王下山一般的气势奔向罗马可能,要搞事

第1025章 掉头北上() 
事实上,这首歌能被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大军唱出如此气势,只是因为误会。兰尼克作为1万民兵的总教官,他的一言一行都被那些民壮们看做是命令。他唱歌,那些民壮也跟着唱。到最后,前面的正规军也被感染了。

    奥地利军队受到马林的影响是很大的,随着马林的军队南征北战且战无不胜,作为马林麾下首批将领的弗伦茨贝格,也受到了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重视。

    如今,在奥地利军队中,也流行弗伦茨贝格带来的北海国军队专用的队列训练法。主要是,通过队列训练,整个军队的精神面貌变化极大。战斗力有什么提升且不说,但行军时因为整齐划一的动作所展示出来的气势,的确很惊人。

    而且,这种气势,不但能震慑敌人,也能鼓舞自家战士,让他们产生自豪感。就像后世华夏的阅兵,如此地威武帅气。虽说我们无法确定那些仪仗兵是否真的有战斗力,但看起来,的确很提气啊,非常涨士气。而士气这东西,不管哪个年代都很重要。甚至,在这个需要战士冲锋拼命的时代,士气经常是能决定胜负的关键。

    当奥地利的2万老兵和民壮熟悉了这首歌后,竟然爱上了大合唱。因为,2万人的大合唱,造成的效果实在太惊人了。当排着整齐的队伍的2万奥地利将士整齐地唱着我们敬爱的女士,在意大利的山谷中行军的时候,整齐嘹亮的歌声,响彻了群山,不住留下回响。配合上2万人较为整齐的步伐,怎么看怎么吓人

    实际上,这首歌马林已经做过的修改。比如,其中“皇帝吞并了整个佛兰德斯,而他整天想吞并土地”这一段,就被马林删除了。这一段其实讲述的是查理五世吞并整个佛兰德斯地区,且四处征战的历史。当然,那是几十年后的事了。而且,在这个时空也不会出现了。因为,马林救下了胡安三世,查理五世不可能成为西班牙国王了。而歌词中那句“从格勒登吹出大风”这一句,后世的翻译也有问题。因为,这个“格勒登”(geldern)其实应该翻译为“格尔登”,也就是格德司公国的首都,这句话也暗示了查理五世吞并格德司公国的事情。正是查理五世吞并了格德司公国,才奠定了日后荷兰的疆界——下格德司地区纳入荷兰,而上格德司那几百平方公里,则归德国

    因为在山路上行军太无聊了,奥地利的将士们喜爱上了这首歌,不住进行大合唱。然后,同样喜爱这首歌的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干脆下令——以后将我们敬爱的女士作为神圣罗马帝国军队的军歌(之一)。因为,用德语合唱这首歌的确挺提升士气的。就这样,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带着2万大军,边走边唱,抵达了教皇国境内。

    当两万大军抵达教皇国疆域内之后,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就遇到了教皇尤利乌斯二世为大军准备的1万民壮部队,以及大批的军粮

    这一万民壮,是尤利乌斯二世从教皇国境内征召的。意大利这边更加靠南,秋收比奥地利结束得早几天,教皇也早就安排治下的修道院,在秋收结束后把民壮召集好了。另外,还进行了简单的队列训练。当然,他们不用像军队或伪装军队的奥地利民壮那样精确地执行队列命令,只需老实听话,按指示运输军粮就可以。

    这些粮食呢,不用说,是马林运来的。为了换取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出兵,当初马林主动承担了对方的军粮,并派船把一船一船的黑麦运往了教皇国东北沿海的里米尼。然后,让那1万民壮押着,带往北部边境等待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大军。

    两支队伍汇合后,那1万意大利民壮,又都套上了象征哈布斯堡家族的白色马甲。不过,和马林的北海国军队不同,哈布斯堡家族的白马甲上印的不是黑十字,而是象征哈布斯堡家族的黑色双头鹰。这是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父亲腓特烈三世在位时定下的哈布斯堡家族的新标志,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后来把这个标志应用在了军队中。

    当然,穿白马甲也是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从马林那里学来的。普通的德意志雇佣兵穿的衣服是五花八门,看起来很不正规。可是,给每个雇佣兵都做一套军服,花销又太大。所以,最终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学习马林的做法——直接在那些雇佣兵衣服外面套一件劣质羊毛织成的白马甲,马甲上印着哈布斯堡家族的黑色双头鹰如此,大家一看就知道是奥地利军队了

    而且,上万人穿着同样的白马甲,看起来的确舒服多了,很正规的样子。最关键的是——花销低啊一件劣质粗羊毛白马甲才几个钱?连昂贵的染色染料都用不上,黑色双头鹰的黑墨汁也很便宜要是给士兵们做一套全身的军服,那代价太高了,穷逼奥地利做不起

    另外,弗伦茨贝格山寨到底,把马林“发明”的打草鞋技术也带到了奥地利军中。马克西米利安一世见了如获至宝啊!草鞋不要成本,不像皮鞋那么贵,也不想木底鞋那么不耐走长路。对于穷逼的皇帝而言,这简直是省钱又好用的神器啊

    所以,现在如果把北海国军队和奥地利军队放到一起,如果不看白马甲上的标志,没准你会以为是一家军队呢——同样的白马甲风格,同样是草鞋大军队列也差不太多

    就在奥地利“2万大军”行军途中,锡耶纳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原来,那个被尤利乌斯二世宣布撤换掉的锡耶纳主教科莱尼,因为心中郁闷,在酒后发酒疯,当众大骂教皇尤利乌斯二世

    本来,这也没啥,只要封锁消息就是了。可偏偏,当时在场的还有一个法国外交官。而这名法国外交官头脑也不清醒,还以为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率领大军南下是来罗马“逼宫”的。所以,为了给跟法国不友好的教皇尤利乌斯二世添堵,故意把这个消息传播了开去

    然后,尤利乌斯二世就得知了这个消息。但教皇大人听到这个消息,先是面露喜色。然后,才反应过来,气得直跳

    当然,面露喜色才是真的。因为,科莱尼这个猪对手,简直就是给教皇大人送把柄啊。而气得直跳,只是掩人耳目而已

    有了这个把柄,尤利乌斯二世“愤怒地”公开表示——这次说什么也要撤换掉科莱尼锡耶纳主教的之位,谁反对就是教廷的敌人

    而且,当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带着“2万大军”高唱着我们敬爱的女士来到罗马城外的时候,似乎还在气头上的教皇尤利乌斯二世连城门都没开,而是直接派人在城门楼上吼着告诉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想加冕?没问题,带着你的2万人马护送教廷指定的朱利奥。迪。朱利亚诺。德。美第奇去锡耶纳城,接替“大逆不道”的科莱尼成为锡耶纳主教

    而和尤利乌斯二世早有默契的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也不废话,直接指挥大军,掉头北上,直指锡耶纳

第1026章 整装待发() 
这简直就是让欧洲各国惊呆了的神转折啊!原本,大家还以为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带着2万大军气势汹汹地来罗马,是为了威逼教皇给其加冕呢。没想到,到了罗马,仅仅是因为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的一句话,奥地利2万大军什么都没说,就掉头北上了。而且,仅仅是为了护送一个主教去锡耶纳赴任

    不仅仅是各国在罗马的代表惊呆了,锡耶纳共和国的人也都傻眼了。他们恨不得抽死科莱尼这头猪,但是,这个时候,他们绝不能屈服于教皇的要求。因为,一旦开了这个口子,以后锡耶纳共和国的主教叙任权就归教廷了。这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以后“什一税”就没他们什么事了。没了这些税收,锡耶纳共和国官方会立马财政窘迫的。

    所以,尽管恨不得杀了科莱尼这个笨蛋,锡耶纳共和国总督潘多夫。彼得鲁奇在这个时候不得不站出来表示——有关科莱尼主教骂教皇的传言纯属捏造,科莱尼主教规矩得很

    但是,科莱尼是在一个公开的宴会上骂的尤利乌斯二世,在场的人很多。除了法国外交官,还有不少其他意大利邦国的商人和外交官。经过他们的宣传,锡耶纳共和国想抵赖实在难以做到啊

    而就在锡耶纳人纠结无比的时候,东南边境也传来了让他们更加纠结的消息——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已经带着2万大军,护送朱利奥。迪。朱利亚诺。德。美第奇的车驾,来到了佛朗西哥那大道上的东南边境关隘——拉迪科法尼

    同时,教廷的态度相当强硬——要么接受,要么战斗

    尤利乌斯二世给了锡耶纳共和国三天的时间考虑,但就算给三年时间考虑,锡耶纳人也不会愿意把锡耶纳教会控制权交还给教廷的。所以,三天后,锡耶纳那边毫无动静。而锡耶纳人也在赌——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并不会真的帮教廷打仗

    可惜,锡耶纳人估算错了,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奥地利军队真的动手了

    当然,奥地利军队并非强攻拉迪科法尼,而是开始炮击拉迪科法尼的关隘城墙

    即便如此,锡耶纳人也被吓了个半死。因为,拉迪科法尼虽然雄关险峻,可守军才3000人啊。若是奥地利那“2万精锐大军”发狠强攻,拉迪科法尼那3000意大利雇佣兵是绝对抵挡不住的。

    这个时候,法国人也觉得不对了,开始派人前往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军营那里进行调停,希望皇帝放弃对锡耶纳的进攻。

    但奥地利和法国是死敌,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一句话就逼退了法国使者——把勃艮第公国土地还回来,我立即撤兵

    法国使者哪能答应?只好灰溜溜地走了。勃艮第大区西北部紧挨着巴黎东南,似一把插入法国心脏的尖刀。要不然,当初法国也不会冒着战争的风险夺下这里。

    而且,当时法国的运气非常好。因为,当时奥地利刚好和匈牙利的马加什一世打仗,而且还吃了败仗,连老巢维也纳都丢了。无奈之下,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才签下屈辱条约,承认法国对勃艮第公国大部分地区的占领的。

    眼见劝不了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法国人只好另做打算。一方面,法国人建议锡耶纳抽调大军支援拉迪科法尼。只要在拉迪科法尼这个先要关隘挡住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大军,就算成功。因为,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大军虽然强大,可却未必肯替教廷拼命。

    另一方面,法国驻罗马的外交官写信给国内,建议法国派军队来支援锡耶纳,避免锡耶纳被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大军攻克。

    但法国人不知道的是,就在同一时间,远在瑞士的弗伦茨贝格,也指挥麾下的1万大军,对瑞士西部的瑞士人和法国人组成的守军发起了攻击,而且貌似攻势很猛

    事实上,无论是马克西米利安一世,还是弗伦茨贝格,他们的进攻都是佯攻。当然,为了演得逼真点,声势造得还是蛮大的,炮击也够频繁。不然,也唬不住人

    锡耶纳和瑞士哪个对法国重要?这是不用讲的。就算锡耶纳胜了,也不过是恶心下和法王路易十二不对付的教皇尤利乌斯二世而已。而瑞士,对法国才是真正重要的

    瑞士地区能招募到很多战斗力强悍的瑞士雇佣兵,为法国打仗。但是,若是放任哈布斯堡家族占领了整个瑞士,到时候,统治这一地区的哈布斯堡家族,肯定不会允许当地人给自家的仇敌法国打仗的。甚至,当地人会被哈布斯堡家族军队吸纳一正一反,届时法国会变弱,和敌人奥地利则会更强大因此,法国人把瑞士看做是无比重要的战略要地。其重要性,比锡耶纳高太多了

    毕竟,法国算起来和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之前,查理八世在位时,尤利乌斯二世甚至和法国是盟友。直到路易十二上台,选择和尤利乌斯二世的死敌亚历山大六世结盟,双方关系才恶化的,但还没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从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军队开始炮击拉迪科法尼的城墙开始,锡耶纳人就知道这次事情是无法善了了。于是,不得已之下,锡耶纳人开始聚集大军,支援拉迪科法尼。

    因为没想到要打仗,锡耶纳共和国此时常备军其实还不到一万人。其中,首都锡耶纳城驻军4000,拉迪科法尼驻军3000,而西海岸的格罗塞托省则驻军三千不到。

    为了守住拉迪科法尼,锡耶纳共和国总督潘多夫。彼得鲁奇下令——从锡耶纳城抽调两千人,同时从格罗塞托省抽调两千人,组成四千人的援军队伍,支援拉迪科法尼要塞。

    同时,潘多夫。彼得鲁奇发出总动员令,要求锡耶纳共和国的1万民兵紧急集合起来,向锡耶纳城方向集中。

    这一万民兵并非正规军,但锡耶纳人好武,而且有钱。所以,这1万民兵农闲时也时不时聚集起来训练。虽然这些民兵战斗力较为一般,但是,用来守城却绝对是够了。至少,比没经过训练的纯粹民壮强多了。

    最终,锡耶纳共和国的防守方案是——七千正规军以及五千民兵共同防守拉迪科法尼;留一千正规军防守格罗塞托通往锡耶纳城的山路;剩下的两千正规军和五千民兵,则主要负责守卫锡耶纳城和锡耶纳城北边的关隘

    当然,这些安排,马林并不知道。此时的马林,已经来到了格罗塞托境内,带着一批手下,专门走小路,先于大军前往之前挑选好的锡耶纳城西几公里外的一个隐蔽小山村。在那里,马林堆积了不少粮食在那儿。

    而马林麾下的大军,此时则刚刚开始整装待发,进行登陆格罗塞托前的最后准备

第1027章 翻山越岭() 
马林之前的担心是很有先见之明的,果然,他在锡耶纳城西的克拉克村储存的粮食,都被出城“征粮”的锡耶纳守军给抢走了,连个白条都没给留下。

    而在几公里外的山谷中的亚拉尼村,也就是马林选的第二个地方,则没什么事。为啥?因为亚拉尼村在群山之中,连条通往外界的大路都没有,车辆无法通行。此前,马林在这里存放粮食,就是雇佣了一群擅长走山路的驴骡驮着粮食进山的。

    这样的地方,就算你抢来了粮食,没有车子,也运不出去。你总不能指望那群当雇佣兵的大爷自己把粮食背出去所以,山路难走的村庄,幸运地逃过了被军队洗劫的灾难

    在古代,一直有“兵匪不分家”的说法。古代的官军,在和平时期一般比较老实。但一旦战乱起,这些本应“保家卫国”的官兵,马上就化身为恶匪,一边剿匪,一边以剿匪为名,洗劫百姓。所以,明王朝为了防备将士扰民,无奈地定下了“客军不得入城”的规矩。所谓客军,就是路过的外地军队。不让他们入城,就是怕他们趁机抢劫城中的百姓啊。城中富户很多,商铺一堆。要是路过的客军起了歹念,那就不妙了。

    华夏军队,直到红军推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才真正算不扰民了。光头蒋自己能力不弱,可他麾下的军队纪律不好,到处以“通匪”为名,抢劫老百姓,把他的名声败光了。而共军到哪儿先大声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安定民心。这么一对比,光头蒋不失掉江山才怪。

    马林赶到山中的亚拉尼村的时候,这里已经囤积了5万磅大麦,都是在附近村子里高价收购来的。而且,之前马林雇佣来的那批骡子,也还没还回去。因为,马林需要这批骡子,把粮食再运出山去呢。等到大军抵达,这些粮食肯定也要随军前往锡耶纳城外。而让战士们把粮食背出山,不是不行,但是太浪费战士们的体力了。所以,马林提前租了长约,为的就是让这些骡子帮忙把粮食再驮出山去,抵达前线。

    马林化妆成商人抵达山谷中的亚拉尼村后,就呆在那儿不走了。然后,有上百名马林的手下,也陆陆续续地来到了亚拉尼村所在山谷。他们主要是来保护马林的安全的,毕竟,马林才是北海国真正的核心。若是出了意外,北海国的霸业就烟消云散了。而且,这上百人抵达后,天天都在通往外界的山路上设立警戒哨,不准山民外出。因为,他们怕山民去锡耶纳城告密。其实他们也是多虑了,亚拉尼村的人有经验着呢。战乱时期,他们从不外出,避免被外面的乱兵讹上。当然,他们的警戒也不是没用。至少,可以防备外面军队进山。若是发现敌军,至少可以为马林逃入深山争取到时间。

    马林在亚拉尼村安逸逍遥地等着手下的到来,而卡恩等人,就比较苦逼了。因为,他们要在11月底的冬天,涉水登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