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欧皇崛起-第2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619章 大炮兵主义() 
事实上,马林很清楚,只要把发条打火枪稍微改动一下,就能制造出成本更低、使用更方便的燧发枪。

    发条打火枪虽然也不惧风雨,可发射前需要用小扳手上发条,会耽误两三秒的时间。不像燧发枪,把击发机往后拨一下就可以待发。所以,怎么看燧发枪都是优于发条打火枪的。

    可是,马林清楚地知道——燧发枪技术含量低,成本低,很容易被对手模仿。因此,即使知道燧发枪如何造,马林也不打算推出燧发枪。因为,一旦推出,很容易被敌人模仿,然后用燧发枪打自己

    而发条打火枪不同,发条制造难度很大,成本很高。在别人没有弹簧钢的情况下,发条只能靠手工打造,而且成品率极低。如此一来,别人制造发条打火枪成本很高,即使知道发条打火枪的结构和原理,仿制成功,但因为高昂的成本,也无法大规模列装。反之,马林因为拥有碳素弹簧钢的技术,制造发条成本低、成品合格率高,制造速度也快,便于大规模列装。

    所以,马林故意使用次一等的发条打火枪,就是希望通过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让那些穷光蛋的对手们,无法做到大规模列装。这样,对方的火力肯定不如自己。

    当然,别的国家也可以选择列装火绳枪。可火绳枪的缺点太明显了——射击密度低,遇到风雨就歇菜。所以,同样使用火枪,火绳枪线阵肯定打不过发条打火枪的线阵。因为,使用发条打火枪的火枪手,可以肩并肩挨着,以对方线阵密度近两倍的射击密度向对方射击。尽管滑膛枪射击精度感人,但密度大了,蒙中对手的可能性也就更大了

    不过,光是把火绳枪换成发条打火枪,面对英军,还是没啥优势的。为啥?因为对手的远程火力也很强大啊

    虽然是弓箭,但实际上英格兰长弓的杀伤力绝不在火枪之下。甚至,在双方都不穿板甲的情况下,英格兰长弓兵的杀伤力更强。因为,英格兰长弓手的射速要快很多

    一般而言,英格兰长弓兵的射速为每分钟12支箭,万箭齐发的时候,可以达到每分钟15支箭。而使用火枪,不管是火绳枪,还是发条打火枪,因为装填困难,都需要30秒才能开一枪,也就是每分钟两枪。当然,通过三段射击法,可以提高到每分钟六枪。但是,面对对面每分钟12支箭的射速,还是大大地处于下风。

    若是不穿板甲的话,面对英格兰长弓的箭雨,绝对会死伤惨重。即使穿了板甲,也会有一定的死伤。因为,不管哪个军队,都不可能给全军都穿板甲的。毕竟,穿板甲也要很强的体力和耐力的。

    马林即使给前排的战士都穿上胸板甲和铁盔,给后排战士都配备铁盔,以及木片扎甲,但肯定还会有伤亡。毕竟,即使是前排战士,下半身也没穿板甲啊。若是倒霉,没准腿部会中箭。而后面的战士,若是弓箭射到铁盔上海没事。若是透过铁盔间的缝隙射到脖子上或者胸口,那也要完蛋的

    因此,单靠火枪,是没太多优势的,必须想想别的办法

    马林于是开始回想英法百年战争的情节,最终,他想了起来——法军之所以最后能翻盘,貌似主要靠两样东西——火炮和板甲

    板甲不用说,对于弓箭有足够的防御力。早期英军之所以频繁大胜,是因为14世纪板甲尚未出现,当时流行的还是链甲,自然挡不住英格兰长弓。而到了15世纪,随着板甲技术的发展,法军也渐渐有了还手之力。在战马容易中箭的情况下,法军骑士干脆下马当板甲步兵冲锋,效果良好。

    当然,起到主要作用的,还是炮兵。因为远程火力远不如英军,法国人在进入15世纪后,开始发展炮兵,以对抗英军。

    虽然当时火炮技术一般,射程只有两百多米。但是,这足够了——因为,英格兰长弓兵的射程也就两百多码。

    而且,炮兵的杀伤力可比弓箭大多了。英格兰长弓兵虽然能射200码以上。但是,超过100码的话,箭支的威力就要大打折扣了,几乎丧失破甲能力。

    而火炮不同,那么大个铁球,即使砸出老远,光是铁球本身质量提供的动能,也能把对方砸出翔来。

    不止如此,铁球炮弹所过之处,只要不打空,杀伤的绝不止一个人。一个三磅铁球炮弹,飞过之处,碰到脑袋就把对方脑袋砸飞,碰到胳膊断胳膊,碰到腿断腿,碰到胸膛,直接砸个对穿的大血洞后继续砸下一个倒霉蛋若是往人群密集处打,一个铁球炮弹总能带走好几个敌人

    法国人发狠,在战争后期调集了几十上百门火炮参战,百炮齐发,一次就带走几百名英格兰长弓兵

    这下英格兰人就亏大了,因为,英格兰长弓兵培养极为困难。一个长弓兵,不但要有高大的身材(身高超过1米75),而且需要十几年不间断的练习。为了让年轻人有足够的时间练习射箭,英王宣布踢足球违法(因为年轻人踢足球会挤占练习射箭的时间)。

    如此,经过很多年不间断的练习,英王才从民间招募了大几千长弓兵。如此难培养的长弓兵,被法国人一轮炮击带走几百个,英格兰人内心哪能不崩溃?

    要知道,长弓手因为要求高,很难补充。所以,英格兰的长弓兵越打越少。等到量变引起质变后,法国人在后期终于占了上风,并把英军驱逐出了欧洲大陆。

    马林觉得法国人的思路很高明,值得借鉴。所以,马林这一次,也决定以火炮为主要的攻击手段,用密集的炮火,大量杀伤英格兰长弓兵。

    马林本来就拥有50门前装的三磅炮,加上在吕贝克战役中缴获了50多门萨克森的后装青铜炮(佛朗机炮)。因此,马林也有能力调集上百门步兵炮,来疯狂轰击英军的长弓兵。

    虽然那些从萨克森人手里缴获来的佛朗机炮射程和法国火炮一样,只有两百多米,不像前装三磅炮,有365米。但是,这也足够大量杀伤英格兰长弓兵了。只要给炮兵船上板甲,就能充分抵挡英军的长弓抛射。而英格兰长弓兵,即使穿上了板甲,也挡不住铁球炮弹的轰击。只要用百门火炮给英格兰长弓兵造成足够的伤亡,对方的士气一定会大跌。到时候,全军突进,完全可以击败英军。

    作为拿破仑的半个粉丝,马林也崇尚“大炮兵主义”。实际上,后世的华夏共和国,也特么奉行大炮兵主义。79年打越猴,华夏军队28天打掉了106万发炮弹,平均每天打掉3。78万发炮弹,打得地动山摇。据说,某次一位首长怀疑某个山坳里有越猴埋伏,于是让炮兵往那山坳里打了一万发炮弹。事后,侦察兵过去发现——那边有800多越猴兵死在坑道里面。而且,不是被炸死的,而是被连绵不绝的炮弹的爆炸冲击波震死的,震得耳鼻喉齐冒血。用金大侠的描述来说——那是被内功震死的,震得七窍流血

    马林其实非常推崇这种蛮不讲理的打法,可惜,现在硝石有限,火药不是特别充足。因此,只能省着点用了。但等到以后开发了智利硝石,马林决定——让炮弹尽情飞,谁不服,就用上万发炮弹将其砸成尘埃

第620章 水泥球炮弹() 
虽说用火炮轰人很爽,但马林发现一个问题——从萨克森选侯国军队手里缴获的50门弗朗机后装青铜炮,口径不统一

    这50门佛朗机炮,有的是2磅炮,有的是三磅炮,还有4磅炮,口径驳杂。而且,即使同一口径,因为铸造工艺,也有微小的差别。

    所以,若是使用缴获的弗朗机炮作战,还需要制造匹配的弹药。好在铸造炮弹不难,只要有一个契合度很高的模板炮弹,就可以使用翻砂法浇铸一模一样的炮弹。虽然湿砂中浇铸出来的炮弹中,因为水蒸气,肯定有些蜂窝,但因为是炮弹,不是炮管,所以没啥影响。反正是用来砸人的,铁球炮弹再有蜂窝,肯定比人体坚硬。砸过来,肯定是人完蛋

    而且,让马林惊讶的是,根据被俘的萨克森炮兵交待——萨克森人的火炮,很多都是用石弹的,而不是铁球。因为,目前欧洲冶铁技术落后,大多数铁匠还是用把铁矿石放在烧红的炭火堆上直接还原的方式来冶铁。所以,欧洲铁价目前还是很贵的。所以,能用石头炮弹代替铁球炮弹,也是不错的

    “石头炮弹貌似威力不足啊,撞不过城墙啊”马林嘀咕道。

    但是,很快,他就反应过来——步兵炮是打人的,不是攻城的,不一定要铁球啊,石弹绝对足够了。

    不过,对于马林而言,生产石弹,反而比生产铁球炮弹要更麻烦。生产铁球炮弹,只要用模型标准弹在分为两半的砂箱里压出空间,然后分开两半砂箱,再合在一起,从上面的浇铸洞里倒入铁水,很快就能铸造出大小一致的炮弹。

    而使用石弹的话,则需要用到石匠来手工打磨。虽然石匠也能把石弹打磨得和铁球炮弹一模一样大小,但很耗费时间,不如翻砂铸造法来的快。别的国家使用石弹,是因为铁球太贵,但马林不在乎啊他有炼铁高炉,使用焦炭冶铁,从卢森堡进口赤铁矿冶铁,铁水多得是。因此,他并不在意铁球成本的问题。而且,打磨石球炮弹太耗费时间了,不够效率。所以,马林还是打算主要使用铁球炮弹。

    不过,某一天,在看到工人在城里修建水泥路后,马林立马改主意了

    为啥?因为马林想到了使用水泥浇筑炮弹

    是的,水泥浇筑炮弹。石头炮弹难以打磨,因为需要用到石匠,而且花费时间比较多。可用水泥,那就比较容易了。

    经过思考,马林觉得,可以制造两个可以合在一起的铁碗。然后,把搅拌好的水泥,装进铁碗。过一阵子,等水泥球能不散架了,再分开两边的铁碗,把水泥球拿出来风干或晒干。然后,一个水泥球炮弹就诞生了

    步兵炮打人用铁球的确有些浪费。反正是砸人,铁球和水泥球的区别不是很大。而且,水泥球多便宜啊?浇筑又很方便,比使用铁球能省很多钱呢

    想到就去做,马林立即找来工匠,先铸造出分为两半的铁碗,专门用来浇筑水泥球炮弹。不过,铁碗的加工貌似有些困难,毕竟,那是铁的东西,模具制造麻烦。

    后来,一个工匠干脆提出——不如使用木碗木碗同样可以给水泥定型,而且,加工木碗很容易,木匠可以随时进行微调。不像铁碗,要是铸造失败了,修改非常困难。而木碗,木匠使用斧凿敲敲打打一会儿,就能调整好。实在不行,就换一个木碗呗,木头又不值钱

    经过几天的奋战,一种是用两个半球形的木碗合在一起固定水泥浇筑的炮弹的方法,就这样问世了

    只要有水泥,浇筑水泥球炮弹不要太简单哦——直接往碗里倒水泥,两个半球用力合在一起,挤出多余的水泥。然后等上一两个小时,碗里的水泥差不多不容易散架了,再撤掉两半木碗,使得水泥球暴露在阳光下或者晒干或者风干一个水泥球炮弹就完成了

    水泥球干硬后,经过测试,和石头炮弹区别不是特别大。反正,用来打人是妥妥地足够了。毕竟,人的身体和水泥球硬碰硬,肯定是人体吃亏。水泥球就算砸坏了也没啥,毕竟,水泥又不值钱,没了大不了再去弄几个新的。就算砸出了豁口也没啥,弄点水泥糊上缺口部分,风干了一样能继续当炮弹用。可人不同,被水泥球炮弹砸中,非死即残,穿板甲都没用。那种动能,就算砸不穿板甲,也能震断你的骨头,让你碎骨而亡。

    马林把手下们召集过来,向他们展示了这种造价低廉的水泥球炮弹。身为财政大臣的科勒,一眼就相中了这种成本低廉的炮弹。水泥成本有多低,身为马林的心腹,科勒是很清楚的。至少,比铁球低多了。因为,制造铁球,需要从卢森堡进口赤铁矿,然后,通过钢铁厂的设备和工匠们,冶炼成铁水。最后再通过翻砂铸造的工匠,一个个地浇铸。一连串的成本下来,比水泥炮弹高多了。

    而水泥球炮弹呢?随便找个建筑工人,搅拌下水泥,然后拿出模具木碗,不需要什么工匠手艺,普通的建筑工人都能生产这种炮弹,简单无比。

    虽然马林说过,炮轰城墙和海上炮战,还是需要用铁球。但是,让步兵炮改用水泥球炮弹,绝对能节约一大笔开支。对于财政大臣科勒而言,没有什么比省钱更重要的了。

    至于水泥球炮弹磕磕碰碰容易残缺的问题,就像马林之前谋划的那样——带几个建筑工人随军,再带一点水泥黄沙。回收的水泥球炮弹若是有缺口,搅拌一些水泥抹到炮弹的缺口上去,晒一晒,吹一吹,一个新的步兵炮弹又出炉了

    马林为自己的这种原创发明得意不已,貌似历史上还没有过水泥炮弹

    不过,这也难怪。因为,水泥出现的时候(19世纪),实心弹炮弹已经被淘汰了,已经是开花弹的天下了。所以,自然没有人想过用水泥去浇筑炮弹。毕竟,水泥最多做成像石球炮弹那样的实心弹,不能做成开花弹。

    所以,马林搞的水泥球炮弹,还真特么是原创。而且,因为别国没有水泥,想要山寨,也得先掌握水泥技术先啊

第621章 曼哈顿岛的春耕() 
经过测试,马林发现,直接往两边碗里倒水泥,制造出来的水泥球炮弹貌似不够紧凑。于是,马林和工匠们通过努力,改进了水泥球炮弹的制造方法。

    具体为,先让人用揉面的手段,用水泥揉制出一个比规定的炮弹大一些的水泥球,拼命压实了。然后,再放进两半的木碗里,再用力压一次,把多余的水泥压出去。这样,经过两次压制,水泥球炮弹的结构就很紧实了。稍微过段时间就拿掉碗(因为压实了,就不需要过个把小时再把碗撤掉了,而是可以很快撤掉),水泥球晒干或吹干,得到的水泥球炮弹,和石球炮弹区别就不太大了。

    这种浇筑水泥球的方式来制造炮弹,不要太简单哦。经过试验,马林发现,只要提供作为模具的木碗,随便一个建筑工人,一天都能生产出几百发水泥球炮弹,成本低,工艺简单不像浇铸铁球炮弹,需要一个铁厂和大量的工匠。而且,因为铁水能烫死人,浇铸铁球炮弹还很危险。一不小心,铁水溅到人身上

    而生产水泥球炮弹,随便一个建筑工人,拆开水泥袋子,搅拌好水泥,拿出模具木碗,就可以开始量产水泥球炮弹了。成本低廉,而且生产方便快捷都不需要专门的场地,在野外随便找个地儿,搅拌上一堆水泥,就能量产炮弹哎呀妈呀,听起来真可怕

    为了让炮弹更结实点,马林还让人在捏制水泥球时在水泥球中添加了韧性好的茅草,作为水泥混凝土的“筋骨”。虽然不如钢筋混凝土那么强,但比不用要好多了

    就在马林跟一群工匠在研发水泥球炮弹的时候,北美殖民地,北美双岛的总督艾伯特,则正在指挥着移民们,在北美殖民地,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春耕。

    因为经过上次中箭差点死掉的经历,年轻的艾伯特一下子成熟了很多。伤愈后,艾伯特变了个人似的,整个人变得更加沉稳了,也更加小心了

    从前,艾伯特看到哥哥马林每次出去都穿着板甲,还嘲笑过马林胆小。但是,经过上次的差点死掉的经历后,艾伯特终于理解了马林的做法。如果上次他穿着胸板甲,那么,那个土著人的劣质土弓箭,根本不会给他带来伤害。

    艾伯特不知道,马林是因为上辈子被板砖敲死的,已经死过一次的人呢了,自然更加惜命,也更加小心。所以,每次出门,马林都会穿着胸板甲,带着头盔。另外,身边还围着一群壮汉,随时给他挡枪挡箭

    虽然不知道马林的真正想法,但经过上次的事情,艾伯特同样也开始惜命了

    之前,更加喜欢文官风格的艾伯特,平时总是穿着丝绸袍子,看上去更像是个文官。但经过上次的事之后,艾伯特开始注意自己的安全问题了。毕竟,吃过一次亏,还不会改,那就是傻缺了。

    如今,艾伯特在出门视察春耕的时候,虽然外面还是穿着丝绸袍子,可里面,却穿了一件钢板背心。另外,头上的帽子,虽然也是文官样式的,可帽子里面,也垫了钢片,高碳钢钢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北美双岛的春耕,重心转移了——转移到了从德拉瓦人手里买下来的曼哈顿岛上

    虽然亚美利哥岛和哥伦布岛的总面积比曼哈顿岛大多了,但是,两个小岛上的淡水资源,却远远比不上曼哈顿岛。

    为何?因为曼哈顿岛是位于哈德逊河中央的长条形岛屿。虽然同样四面环水,可亚美利哥岛和哥伦布岛四面环的是海水。岛上的农业,靠的是岛上淡水资源优先的小河。

    而曼哈顿岛同样是四面环水,可四面环的都是淡水,很方便种植。

    所以,艾伯特直接把总督府搬到了曼哈顿岛,并在曼哈顿岛上大规模耕作,打算把59平方公里的曼哈顿岛,打造成一个农业岛屿。

    在这个年代,沿河的水浇地在欧洲可是宝贝。因为,在河边安一个大水车,灌溉都不用人力,方便得很。在欧洲,大河边的水浇地,一般都是用来种植价值高的小麦的。只有不靠大河边的土地,才会种植黑麦。毕竟,小麦和黑麦的差价有好几倍。

    曼哈顿岛是哈德逊河口的长条形岛屿,整个岛地势平坦,取水方便,很适合灌溉。所以,艾伯特干脆在岛上河边修建了十几个大水车,利用自然的水力来灌溉。

    而为了安全,艾伯特还在曼哈顿岛中心,修建了一座小城堡,作为总督府。另外,曼哈顿岛四周,还修建了五个碉堡,用于警戒,以免遭受印第安人的攻击。

    在5个碉堡的保护下,岛上的农民开始了辛勤的耕作

    岛上的农民,都是艾伯特从布雷顿角岛上弄过来的。之前,马林运了几万英格兰难民去布雷顿角岛上。艾伯特觉得太浪费了,于是问加兰德要了几千人过来。正好,布雷顿角岛上也用不了那么多劳力,加兰德就送了几千移民给艾伯特。

    几千人开发一个只有59平方公里的小岛,那是绝对足够了。正好马林给艾伯特运送了好多从克里米亚进口的牛过来,在人力和耕牛都充足的情况下,艾伯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