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被找出来。因此,那些富裕人家,只要带着金银珠宝到了南方有粮食的地区,一样可以过得潇洒。只是,想要逃出纽卡斯尔,目前只能靠步行了。那些男人还好,至于妇女、小孩和老人,就困难了。所以,即使是富人家庭,也有不少人死在了逃荒半路上,尤其是老弱妇孺。因为,他们是没有口粮的,半路上,路过的都是无粮地区,金钱毫无作用。只有那些成功抵达南方有粮地区的富人,才能得到生机。
城里的富人都跑了,那么,剩下的城市居民,主要就是一些手工业者家庭了。为了获得粮食,纽卡斯尔当地的一些妇女,被迫找到萨卡拉麾下的士兵,谋求肉体交易,以获得粮食。
在纽卡斯尔,现在钱币是不通用的。唯一通用的,就是粮食。现在,只要一个黑面包,你可以睡到当地最美的姑娘
不过,萨卡拉是正宗的东弗里斯兰军队出身,对纪律看得无比重要。而且,东弗里斯兰军纪中,有“不得霪辱妇女”的严酷军法。所以,萨卡拉严禁士兵们和那些妇女做这样的交易,以免军纪败坏。
当然,如果是士兵和某个未婚女孩自由恋爱,萨卡拉是不干涉的。另外,士兵和拥有合法的“出卖躯体执照”的女支女,萨卡拉也允许士兵们与之交易。但前提是,这个女支女,要能证明没有疾病。
由于萨卡拉严格执行东弗里斯兰的军纪,使得当地很多家庭有意“下海”的妇女失去了获得粮食的途径。于是,她们想了个办法——找到城里一位没有逃走的前书记官(实际上,这位哥们没有逃走,是因为腿脚不便),推举其为临时市长。然后,这位叫埃杜罗的临时市长,一天内给1500名妇女签发了“出卖躯体执照”。就这样,纽卡斯尔一下子多了1500名合法的女支女。
奇怪的是,这些妇女的丈夫,居然都默认了
为啥?这个时间,如果没有粮食,全家人都得饿死。而从“摩根商会护卫”那里获得粮食,几乎是唯一的生存手段了。所以,在活命面前,一些荣辱算得了什么?
于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萨卡拉的军营附近,出现了一些特殊的帐篷,专门用于某方面的交易。每次交易的代价是两片黑面包,然后,作为签发执照的临时市长,埃杜罗将会收取一片黑面包的一个小角作为“税收”。虽然很少,但很多个面包片的一个小角加起来,就抵得上多个面包了。
就这样,临时市长埃杜罗的家里,粮食一点都不发愁了
而那些做到生意的妇女,也能给家里带去救命的粮食了
萨卡拉知道这些情况后,并没有说什么。不过,他对那些默认妻子从事特殊职业的男人,表达了无限的鄙视,并禁止军队招募那样没种的男人。
事实上,为了活命,来纽卡斯尔寻求当兵吃粮的英格兰农夫非常多。没过多久,萨卡拉就按照马林的要求,招募齐了一万人马。其中,有熟悉射箭的农夫3000人。
实际上,这3000名精通射箭的英格兰农夫,都是没有被选上官方的长弓兵的人。
在英格兰,长弓兵是一种介于骑士阶层和平民阶层之间的特殊阶层。他们拥有一些政治上的特权,也会被国家赠予比普通百姓更多的土地,有些类似唐朝的府兵。
而且,最关键的是,英格兰长弓兵是从普通百姓中挑选出来的。因此,成为长弓兵,是普通老百姓晋身为“老爷”阶层的唯一途径。自从爱德华三世下令全民射箭以来,很多农夫平时在干农活的闲暇,都会练习射箭,以求得被选拔进官方的长弓兵军队,获得一定的特权和土地。
当然,长弓兵选拔的要求很高。它要求长弓兵的身高达到1米75以上(因为长弓本身就长1米5,太矮的人无法驾驭),还要求力气足以把弓弦拉满,并一口气射完12支长箭,每次都是拉满弓。同时,准头上也有一定的要求。
正是因为这些高要求,尽管英格兰三百万人口,几乎全民射箭,但真正被挑选入国王军队中的长弓兵,往往只在一万人左右。
当然,这不是说达到要求的只有1万人。而是,英格兰王室,承担不了太多长弓兵的军费开销。因此,招募长弓兵的数量,一般不超过一万人。不然,财政上吃不消。
所以,在萨卡拉挑选的这3000名擅长射箭的农夫里,就有一千人是达到长弓兵选拔要求的猛人。另外2000人,要么是身高不够,要么是其他一些原因。当然,水平也不算差,不然萨卡拉也不会选择他们。
至于另外的7000英格兰农夫,则是一些比较老实憨厚,但身体还算强壮的人。而且,他们的主要特点是——比较听话
这样的人,是很容易被练成精兵的,这是马林亲口说过的。当然,在挑选的时候,萨卡拉和他麾下的军官们会在比武的时候仔细观察
观察什么呢?观察这些人在比武时是否勇猛,是否害怕受伤
这是为什么?很简单,战场上是拼命的地方,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如果在比武时太过胆怯,在战场上也容易逃跑。那些在选拔比武时,不怕受伤的人,在战场上,也更容易拼命作战,而不是像懦夫那样逃跑。
所以,萨卡拉选拔的人,尤其是那7000名准备当长矛手培养的人,都是强壮、老实,而且勇敢的农夫。
他们的任务,就是用长矛抵挡住敌人的进攻,掩护另外3000名弓箭手射杀敌人。当敌人受到弓箭手足够的打击后,这7000长矛手,还有向前冲锋、彻底解决敌人的任务。
因此,在这1万人的英格兰军团里,那7000名强壮、老实,而且勇敢的农夫,才是真正的主力。至于另外3000名射箭能力不错的弓箭手,只能算是火力支援,要求没那么高。
在招募齐了这1万军队后,满怀雄心壮志的萨卡拉,对这1万人,展开了严格的军事训练,用西班牙方阵,来训练这些人。
当然,原版的火枪手,被萨卡拉换成了弓箭手。至于弓箭哪儿来?纽卡斯尔临时市长埃杜罗表示有话说——他打开了纽卡斯尔城的武器库,找出了1000把备用的英格兰长弓。虽然不够,但也能将就着用了。至于短缺的1000把弓,萨卡拉已经找专门的工匠加紧打造了。
因为没时间像传统的英格兰长弓制造方法那样慢慢驯弓,萨卡拉直接让工匠采用炙烤弓身以定型的办法,来制造普通的弓。这样虽然影响性能,但弓箭手里不少人本来就是达不到英格兰长弓手挑选标准的,采用次一级的弓,却是正好合适
第368章 萨卡拉()
萨卡拉的经历,在东弗里斯兰也是一个传奇。他不是像施瓦茨、卡恩和绍尔等人一样,在马林发迹前就追随的,而是后来才加入进来的。
一开始,萨卡拉只是东弗里斯兰奥里希的一个年轻的混混头子。当然,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布洛克家族某个宫廷侍卫的后代。
只是,到了萨卡拉这一辈,家族在原先掌控东弗里斯兰伯国的瑟克斯纳家族的打击下,已经从骑士家族,彻底没落了。
甚至,从小的时候,萨卡拉都没有接受过文化教育,也没有习武。因为,他的父亲,在他出生后不久,就被瑟克斯纳家族派驻在奥里希的官员给害死了。
萨卡拉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居住在奥里希城的贫民窟里。为了生存,萨卡拉从小也学会了偷东西、打架。渐渐地,萨卡拉成了贫民窟的孩子王。
不过,萨卡拉能够成为孩子王,倒不是因为他能像卡恩那样能打,而是头脑比较灵活。从小,他就懂得“打架要群殴”的道理。所以,在混江湖的时期,尽管年轻,但萨卡拉带着一群贫民窟出来的小弟,靠着群殴战术和闷棍战术等猥琐战术,倒是打开了一点局面,成为奥里希街面上的“头面人物”之一。
可是,在马林占领奥里希,并把奥里希定为首都后,萨卡拉和他手下的一帮混混,就遭殃了。
奥里希毕竟是小城市,在马林上万大军的清扫下,萨卡拉和他的小弟们,全部被捉了起来,打算“劳动改造”。
眼看就要被判刑了,萨卡拉忽然想起了自己母亲说过的家族来历,好像是布洛克家族的宫廷侍卫出身。而马林自称布洛克家族的继承者,应该不会为难自己吧?
于是,萨卡拉告诉典狱官,自己是布洛克家族执政时代的宫廷侍卫的后代,请求宽恕,并愿意加入马林的军中,为马林效命。
经过调查,新的典狱官发现——萨卡拉还真是出于布洛克家族的宫廷侍卫的小家族。
正好,当时马林刚刚夺取东弗里斯兰,并把首都定在奥里希,正需要拉拢原先的布洛克家族的遗老遗少。萨卡拉作为布洛克家族的遗老遗少的一员,自然搭上了顺风车,被从监狱里提了出来,并侥幸地加入了马林的军队。
实际上,马林当初在募兵的时候,是严格按照要求来的。比如,马林就很不乐意接纳城里的混混成为士兵。而萨卡拉之前恰恰就是个小混混,还是个混混头目。
按理,萨卡拉是没有资格加入东弗里斯兰军队的。但是,萨卡拉的祖父卡米昂。舒斯特不但是当年布洛克家族的王宫卫士,还在叛乱中,战死在了布洛克家族的王宫台阶上,属于烈士。
如此“根红苗正”的出身,加上马林正好需要拉拢这些布洛克家族的遗老遗少,于是就特招萨卡拉入伍,并很幸运地被编入了马林的卫队里。
原本,马林把萨卡拉。舒斯特特招进亲兵卫队,不过是打着“千金买马骨”的心思,做给那些布洛克家族的遗老遗少看的。
没想到,萨卡拉还真是个有上进心的家伙。之前,因为考虑到手下的亲信文化程度不高的原因,马林经常在作战的闲暇,教手下的科勒、卡恩、绍尔、塔拉和加兰德等亲信文化,并教他们一些军事常识。
每到这个时候,萨卡拉都会谋求和同事换班,负责在马林身边担当警戒的卫士。同时,也偷学文化和军事知识。
马林发现萨卡拉在偷学文化知识后,不但没有责罚他,反而同意萨卡拉作为正式的旁听生,在一旁听课学习。
为何?因为马林发现,自己手下这群大头兵,对于读书非常不感冒啊
尤其是卡恩这厮,读到书就头疼,教他读书,当面就能打瞌睡,还流口水。与之相反的,卡恩的弟弟科勒,则是几个亲信手下里学习最认真,成果也是最好的。马林都怀疑,卡恩和科勒,其中一个肯定是捡来的。不然,这差别太忒大了点。
此外,绍尔的成绩也不错,仅次于科勒。而塔拉和加兰德,天赋一般,但胜在听话努力,进步倒也可喜。
而作为旁听生的萨卡拉,让马林惊喜的是,这货天赋貌似不错,和绍尔有的一比,比加兰德和塔拉还要厉害。
而且,萨卡拉也是马林麾下,为数不多的弗里斯兰人之一。毕竟,马林的军中,多半都是从符腾堡山区招募来的凶悍山民和从阿尔萨斯地区招募来的听话的农夫。对于东弗里斯兰伯国本地的弗里斯兰人,马林更多地是作为水手培养的,招募进陆军的很少。
此外,当初打下东弗里斯兰的时候,东弗里斯兰伯国国内大约有七八千弗里斯兰人组成的民兵。但对于这批人,马林当初并不怎么信任,没有把他们作为正规军,而是作为预备役军队管理和培养。整个东弗里斯兰的民兵,最高的统领,就是老霍夫曼。另外,阿德勒也是民兵部队的二号大将,至今仍驻扎在奥尔登堡城。
虽然一开始,马林并不信任东弗里斯兰伯国当地人,害怕其中有瑟克斯纳家族的余孽。但几年过去了,马林也渐渐地放开了对当地人的戒备心。毕竟,泰勒主教天天帮着忽悠洗脑的,大家的念头差不多也转变过来了。
于是,马林就在军队中,尝试招募了几千弗里斯兰人,打散编入了各支部队,但没有成建制。
而这一次派兵去纽卡斯尔,马林其实也是很仓促的。毕竟,他也没想到纽卡斯尔的煤炭供应会出问题。
所以,这支由2000名纯粹的弗里斯兰人组成的军队,其实也是临时拼凑出来的。也就是把之前打散编入各支部队的弗里斯兰人士兵,重新组成一个整体。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谁来领导这支军队?
显然,因为是去英格兰地区驻扎,需要和英格兰人打交道,所以最好是懂得和英语接近的弗里斯兰语的军官为妙。
但问题在于,马林手下的军官,多半是纯粹的德意志人,懂得弗里斯兰语的很少。马林自己倒是懂,但他总不能跑去纽卡斯尔活动去吧?而且,他身份特殊,跑到纽卡斯尔去,肯定会惹得亨利七世不满的。
至于阿德勒和西蒙,也都会弗里斯兰语,但也都不适合派去纽卡斯尔。不说老霍夫曼夫妇同意不同意,光是他们敏感的身份,就不适合去那边。毕竟,马林的要求是身份保密,把自己的亲兄弟派过去,还保密个鬼啊?
思来想去,马林终于想起来自己的卫队貌似有一个热爱学习的小队长萨卡拉。于是,马林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指定萨卡拉作为领兵首领,给跟着自己学习了很久的萨卡拉这个编外的学生一个机会。若是抓住了,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第369章 群殴训练法()
之所以选择萨卡拉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去英格兰那边扛大梁,是因为马林对英格兰那边的事情并不太重视。尤其是英格兰人组成的步兵,马林就更不重视了。
马林是读过历史的,他知道,别看大英帝国后来风光无限,但他们的陆军真心渣啊。拿战时期,英军的步兵精锐,主要是苏格兰的高地步兵和来自德意志汉诺威的kgl(英王德意志军团)。至于英格兰人组成的步兵不提也罢
正是因为步兵太渣了,和英国海军的档次完全不匹配。所以,即使到了21世纪,英国陆军都没有获得“皇家”的称号。在欧洲,英国陆军向来是二流的代名词。要不是英国有着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牢牢地守卫者英国海域,英国早被法国或德国的陆军撸成球了。
同样地,因为陆军太渣,北美殖民地的叛逆头领,如华盛顿等人,在英军里服役过,知道英军的底细。所以,他们才敢在法国人的支持下,发动叛乱,并最终战胜了英国派来镇压的军队。换成普鲁士,殖民地反抗一个试试?派强悍的陆军嫩死丫的
出于对英格兰人步兵的鄙视,马林实际上并没有太在意从纽卡斯尔招募的英格兰雇佣兵。事实上,马林此举,只是为了学宋朝,靠招募英格兰青壮来镇压灾民的暴乱而已。
而且,这1万英格兰雇佣兵训练好了,马林看不上,也可以送给约克家族的爱德华啊。爱德华想要登陆英格兰和亨利七世决战,肯定少不了要军队的。这1万英格兰雇佣兵可都是英格兰人组成的,更容易获得爱德华的信任。起码,比法国佬提供的法国雇佣兵靠谱多了。毕竟,那些法国雇佣兵其实更多地听命于法王,爱德华一直在防备着法军呢。
当然,也不是白送给爱德华的。马林在这一万大军里,掺了很多沙子。具体的,就是那些军官,全是来自马林军中的弗里斯兰人。而且,这些弗里斯兰人的弗里斯兰语,和英语差不多。即使说他们是英格兰人,也没人怀疑。即使在爱德华的麾下,通过这些军官,马林也是能够产生足够的影响力的。
但是,这些都是马林的计划而已。对于萨卡拉而言,这是一个让他腾飞的机会,也是唯一的机会。所以,他并不想自己管理的英格兰军团,比德意志军团差。甚至,他希望他手里的英格兰军团,能被训练成精锐一般的存在。
可是,这难度也是很大的
萨卡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感觉到,英格兰人虽然也可以训练成不错的士兵。但是,骨子里,英格兰人缺乏德意志人好战的血性,显得更加胆怯。
也难怪,英国人搞了几百年的圈地运动,大量圈占自耕农的土地,居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起义,让马林一直很疑惑。这种被抢夺土地的行为,换成华夏,早就起义了。至于德意志,貌似农奴制度还没废除,貌似不存在这个问题
事实上,萨卡拉也是有一些错觉的。为啥呢?萨卡拉感觉马林军队里的德意志人更加有血性,更加好战,那是因为,马林特地挑选的德意志南部的山民,作为军队里的主力。
那些山民们,从小生存在大山里,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没少和野兽搏命,所以很是剽悍。在他们的带动下,马林军中的作风,自然是顽强而有血性。若是换成以平原地区的农夫为主,也没有那么有战斗力。而且,那些南部山地的山民,分散在各支军队里,带动了来自阿尔萨斯等其他地区的农夫的情绪,使得全军士气比较高,也很好斗。
萨卡拉不知道啊,他还以为德意志人就是那么剽悍呢,所以对英格兰农夫有些看不上眼。
但是,这些都是萨卡拉飞黄腾达的班底,萨卡拉不能不重视。于是,他冥思苦想,寻找增强手下英格兰农夫勇气和血性的办法。
不自觉地,萨卡拉回想起了当年在奥里希城里当混混老大的时光
那时候,萨卡拉作为混混头子,经常需要和别的混混帮派打架斗殴。同样地,萨卡拉也经常洗手新鲜的血液,带着他们和别的混混打架。
萨卡拉当时就发现,一个平时胆怯的平民,在被拉进混混团伙,带着他们打了几次架后,这些人就渐渐地摆脱了怯懦,变得比以前更勇敢了。
打架是一种肾上腺素狂飙的活动,抱歉,萨卡拉不懂啥叫肾上腺素。但是,他知道,打架,能够激活一个男人的热血。
是个男人都会有热血,除了极少部分没骨气的孬种。有些人没有打过架,是因为没有尝试过。但是,只要经历这种事多了,也就不害怕了,而且会变得麻木。再遇到打架的时候,就会条件反射地抄家伙上,而不是像第一次遇到那样,拼命想退缩
于是,萨卡拉决定——通过打架这种方式,来激发麾下这群格兰农夫的热血。
而且,他制定的方案比较高级——他打算把这些英格兰农夫,分组进行群殴。而且,是有组织、有纪律地群殴。甚至,打群架都要摆出阵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