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后的几天里,这帮统帅大军的大帅,每天都在互相之间写信玩,而见了面呢,又什么都不说,跟啥也没发生过一样。
五日之后,崔彦进、党进、孙悦、李继勋、潘美、石守信等人同一天,同一时刻给曹彬写了封信,曹彬看过之后将信放在烛火上烧了,哀叹一声,便纷纷给他们写了回信。
当孙悦收到曹彬回信的那一刻,基本可以确定,历史要重演了。
高粱河之败啊!
后世大多数人都有个误会,那就是宋军精锐的百战雄狮是在高粱河一战中全军覆没的,但其实并不是,宋军精锐是第二次雍熙北伐时才被打没呢。
而高粱河之战中,宋军各军的精锐力量基本完好无损,只有赵光义一个人险死还生,坐着驴车逃回了开封。甚至如果仅从战损比的角度来说的话,宋军甚至可以说是大胜。
在什么情况下,御驾亲征的皇帝差一点就死了,最后仅以身免,身边连个护卫都没了,而大军主力却未受到什么严重的损伤呢?
再来思考一下后事,在赵光义生死不明,或者当时人人都认为他死了之后,北地的这些将军们所干的第一件事并不是连忙回开封,而是先拥立了随军的赵德昭登基成了新皇帝。
再想想是谁救了赵光义,杨业!原本的历史上杨业可是刚投降,再怎么杨无敌,也一定是被大宋顶级将领们排斥在圈子之外的,也就是说如果那些将领们要密谋一些什么的话,他应该是被排斥在圈子之外,什么都不知道的。
而再之后,没几天的功夫,赵光义就逼死了赵德昭,对所有赵匡胤留下的将领再也没有了信任,之后的雍熙北伐中,如李继勋等老将几乎就没怎么参与,由曹彬和潘美分别率领两路北伐,而曹彬表现的忽进忽退忽快忽慢,表现的别说不配第一良将了,简直是毫无军事常识,与潘美的勇猛激进西路军潘美根本没法比,雍熙北伐之败按明面上的理由分析这货最少得负九成以上的责任,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那种。
但是呢?曹彬只是被象征性的惩罚了一下,不久就又回重新当上了枢密使,而且备受重用,一辈子压在了表现比他好一百倍的潘美一头。
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但基本可以确定,曹彬是给赵光义背锅的,所有的忽进忽退忽快忽慢全都来自于赵光义的命令,要知道赵光义本来在军事上就是个半吊子,又是坐镇开封远程指挥,不出毛病才是见鬼了呢。
听话的主帅打了败仗,但却啥也不说,为了陛下的英明神武担下了所有的罪孽,而不听话的那个主帅,却特么打的特漂亮,虽然也是啥都没说,可谁还不明白咋回事儿呀。
好像有点跑偏。
总之,因为这场诡异的战败,虽然宋军的主力未损,但之后的雍熙北伐惨败甚至于之后两百多年的弱宋,都跟此事有一点关系的,而结合此役中的种种诡异的地方,孙悦差不多已经想明白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于是,孙悦一封调令,就把杨业给调走了。
第四百九十章 决战()
在世人眼里,杨业父子俩应该算是孙悦夹带中的人,一开始杨延昭投降便是折太君与孙悦见面谈妥了的,这天然就是政治纽带,后来北征杨业更是干脆留在了孙悦的帐下听命,所以二者间虽无实质从属,却有上下之实。
更何况杨业实际上的领导潘美也欠着孙悦好大的人情,谈不上旧部起码也是旧友,也不太可能多说什么。
所以孙悦将杨业调走回云州,美其名曰防范耶律休哥,无论怎么看都是在为了顾全大局自砍臂膀,赵光义自然不会反对。
杨业还来特意找过他,从各个角度给他分析,说明耶律休哥袭扰云州的可能性不大了,就算去了潘美也足以挡得住,反而很有可能会突然出现在幽州城下,希望可以将他留在此处为国分忧。
结果孙悦一意孤行,为了不让他误会,只是将杨延昭留下了而已。
不得不说这货虽然打仗很猛,但政治智商真的不怎么高,注定了是顶级的将才而不是帅才,同样的,这货脑子里的忠君观念也确实挺让人害怕的。
这是个把忠诚刻在骨子里的人,他是刘崇的义子,但后来却对刘继恩刘继元兄弟忠心耿耿,给契丹人当狗也当的没什么脾气,原本历史上投降赵二以后,对赵二那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五代十国这样皇帝轮流做的大时代下,这货也真称得上是一朵奇葩。
所以为了预防万一,还是让他滚的远一点吧。
孙悦也不是圣人,如今以他和赵光义的关系,秋后算账之后两个肯定是只能活一个的,未免夜长梦多,还是让他死在这吧。
再之后,又是平静的几天过去了,眼看着天气逐渐开始回暖,辽国王庭都已经做好战败的准备了,开始集结军队退守古北口,俨然是一副要依托长城阻挡宋军别灭了我家王庭的意思。
而在这几天中,孙悦等顶级武将之间的通信越来越频繁,内容也越来越露骨,而随军的赵德昭却发现,原本不怎么爱搭理他的那些军中宿将,对他越来越热情了。
赵光义却丝毫不知,反而越来越骄傲自满,居然封了潘美当幽州知府。大哥这幽州城还没打下来呢!
这货,说实在的真是没什么军事经验,你不能说他笨,甚至他其实特别聪明,只是经验这种东西,真不是天赋二字就能弥补的,或许他看过许多的兵书,也跟着赵匡胤学习了很多的经验,但这却是他第一次亲上战场。
宋军诸将也并没有真的去密谋一个除掉他的计策,顶多也只能说是基于一种对赵光义的愤怒而达成的共识而已,历史上能搞出那样的局面,真的只能用因缘际会来解释,至于赵光义伤而不死,并被降将杨业所救,或许真的就只能用天命来解释了。
而这次,有孙悦掺和的现在,到底还会发生什么,那就真的是不太好说了。
当天黄昏的时候,耶律沙突然绕过了孙悦的防线,以一种完全不惜性命的勇烈姿态,直袭宋军的中军大营,韩崇训反应过来结阵之后居然被他们给冲破了,这帮人好像返了祖似的,重新变成了三十年前耶律德光手下的那群狼,根本拦截不住。
李继隆请求带着骑兵追敌,孙悦却道:“辽军今日悍勇至此,必是狗急跳墙,耶律休哥定然就在附近,你召集手下骑兵准备,随时面对他的沃罗铎。”
“可是……”
“怎么,你觉得凭他们这点人马破得了我军中军?”
李继隆想想也觉得有道理,便不管耶律沙了。
事实上赵光义见此景象还挺兴奋的,他也看出这辽军是狗急跳墙了,当即他便下令全军压上,由党进率领手下新军,死死地将其挡住。
耶律沙也是真急了眼了,手下将士全都不惜生死一般,打的要多猛就有多猛,然而战场上若是仅凭拼命就能胜利,那还要训练干什么,况且新军打起来其实也不怎么怕死,于是这一战打的那叫一个惨烈,不到半个时辰,契丹就扔下了一万多具尸首,终于,辽军撑不住了,他们崩溃了。
党进看准了时机一矛就将耶律沙给刺死,大吼一声,便带着手下骑兵追敌去了,赵光义骑在马上哈哈大笑,似乎已经看到了自己的胜利。
啧啧,收复燕云啊,兄长都没能做到的事情让我给做到了,看以后谁特么还敢不服我?于是赵光义毅然下令,追!
李继隆用望远镜看到了这一幕,问道:“咱们追么?”
“追什么?你还要去和官家抢功不成?你看这军中诸将谁动了?守好咱们自己的这一摊,等命令吧。”
因为交战的时间是黄昏,所以很快的,天就有点黑了。
宋军打仗,全靠阵型精妙,除了一些特殊的情况,极少野战,反正现在也已经赢了,追杀了一个时辰差不多也累了,赵光义就下令后退了,穷寇莫追的道理他还是懂的么。
然而夜色下他想退,可有人不让他退。
突然间,夜幕中升起了一条长长的火龙,无数的契丹人打着火把,突然出现在了赵光义的眼前,像一把锋利的刀子,直直就切进了宋军原本就有些松散了的战阵,为首披坚持锐亲自冲锋之人,正是契丹的北院大王,耶律奚底,以及耶律贤几乎全部都交给他的,无敌的五千沃罗铎!
赵光义这下可有点慌了,他哪见过这个,夜幕之中他连自己的将士都看不起,连忙派人去命令东边的那些老帅们过来救援,然后命令自己的中军缓缓的往回撤,而包括孙悦在内,所有人其实不等他收到信,仅仅是远远看到火光,就已经弄明白了战局的情况,于是纷纷整装部队,要去救援他。
可是谁也没想到,被包围了将近一个月的幽州城突然间就城门洞开了,韩匡嗣领着辽汉混合兵种,毅然决然的就冲向了宋军的军阵,一时间整个战场乱作一团,因为天太黑了,宋军的各军之间也没了配合,只得纷纷稳固自己的阵型,生怕什么时候再冒出一支伏兵出来。
契丹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人家连幽州城的城门都给打开了,很明显这是不成功则成仁,决战了。
第四百九十一章 战神()
一场夜战,前面被伏,后面开花,说实在的要是遇上一般的军队早就崩溃了,就连盛唐时候也不例外,也只有宋初这些经过几十年征战,日夜训练又不怕死的宋军,居然基本保持住了各自的阵型。
然而几大兵团之间却是彻底的分割开了,在这样乱哄哄的局势下,能保证自己的麾下将士严整就已经很难得了,而赵光义所率领的京中禁军虽然狼狈,但却也真不愧是宋朝的精华所在,在崔彦进和党进的带领下,顽强的坚持了下来。
赵光义心中暗暗气苦,幽州城里头才多少兵马?那帮汉人兵又能有多大的士气?就真的谁也抽不开手来救援自己么?自己身为皇帝和主帅,自己的安危难道不比你们自己阵型严整更重要么?
都特么给我等着,等我此战胜了,看我怎么收拾你们。
战场上,耶律奚底见迟迟不能攻破宋军的阵型,不由得也在暗暗着急,破釜沉舟啊,不成功则成仁,想到此,耶律奚底再也不惜自身的性命,扔下长枪换上了长矛,命令麾下骑兵和自己一样收弓持矛,不管不顾的跟他冲,誓破宋军。
崔彦进自然带着自己的亲随拦截,只是沃罗铎何等之猛,舍命之下犹如钢铁洪流,只挡了不一会,伤亡实在太大还没起到什么效果,便干脆撤出来了。
轰的一声,耶律奚底亲自撞在了宋步兵的大盾上,竟然连人带盾顶的全都飞了起来,长矛挥舞又带起了一串,一众沃罗铎大喜之下悍不畏死,人人争先,加之崔彦进抵抗的有一点消极,这阵型居然就让他给凿穿了,然后卷着这支中军就往后退,一连退了七八里,杀敌无数。
不过他们也不好受,因为宋军的军阵太长太大了,这么一卷,连着原本幽州城下孙悦他们的部队,连绵足有三十余里,七八里一过,阵中的绊马索钩马枪,以及各种长杆兵器乱七八糟的就上下一阵比划,致使他们在破阵之后基本没剩下什么马力,冲不起来了。
于是一方面是破了阵型的步兵,一方面是失了速度的骑兵,白天的话或许步兵还可以调整阵型,骑兵也可以寻找空隙重新冲锋,然而黑天么,谁也看不清身前十米,剩下的也就只能乱战了。
赵光义大惊失色,别看他现在亲自指挥大军,但从来都是安安稳稳的待在最安全的地方指手画脚,直面厮杀,这还是第一次,阵型散乱之后他离着耶律奚底其实只有两里多一点了,连忙大声地呼喊:“党进何在,快来保护我!”
然而却没人搭理他。
“党进呢?”
亲兵道:“不……不知道啊,破阵之后就打丢了。”
“那崔彦进呢?”
“也……也不知道啊。”
赵光义心里忽的一下就是一凉,他不是傻子,虽然这应该不是两人的安排,而且也相信此时的二人应该都正在奋战,但乱战之中两个主将全都在各自奋战,谁也不顾及自己这个统帅兼皇帝,就算不是故意的,又说明了什么?
赵光义只好安慰周围,顺便安慰自己道:“这两位将军,许是跟着兄长的时间长了习惯了,一旦乱战起来不自觉的就忘记保护于我,不过我赵光义难道就不能披坚持锐么?”
说着,赵光义掏出了蟠龙棍,就是赵匡胤留下的那跟,想了想又觉得这兵器使起来难度好像有点高,便又给放回去了,改抽出了宝剑道,大喊一声道:“杀辽狗啊!!”
然后他的亲卫也跟着他冲出去打乱套了。
然后,一个他身边的亲随突然被不知从哪射来的一箭正中脖子,噗呲噗呲的往外喷血,吓得赵光义妈呀一声,连忙道:“曹彬呢?快去叫曹彬保护我!”
亲兵心想,这黑了吧唧的谁知道曹彬在哪,哪找去啊。
其实找了也没用,毕竟他们找不着曹彬曹彬还看不见他们么,耶律奚底毕竟是举着火把夜战的,远远的虽看不出具体发生了什么事,但多年的战阵经验还是让他将战局分析出了个差不多,当下便要不管不顾的去救援。
谁曾想韩崇训却突然道:“使相可是要去救援官家?”
“我辈身为人臣,见天子有险,难道还能坐视不理不成?”
“当然,救是肯定要救的,只是天色太黑还摸不清情况,末将以为,还是应该先把阵型归拢好了再去救,否则咱们过去后被他们这么一带自己再乱了,岂不是纯粹添乱?”
曹彬愣了一下,半响道:“有道理,那快整阵型吧,慢慢往官家处靠。”
这一场大战就这样,愣是打了整整一宿。
这一宿赵光义都懵了,因为谁也没来救他。
韩匡嗣就这么强,让你们一点都抽不出手么?我这个皇帝在你们看来就这么安全么?
不过好在,开封新军到底是精锐中的精锐,一宿的激战,虽然契丹人不要命的攻打,但他们却还是坚持下来了,眼看着天边已经升起了鱼肚白,这一战到底还是赢了。
天一亮,大家谁都看得见谁了,宋军就可以调整阵型了,而援军也能得意解放,再不救援就糊弄不过去,等同于谋反了。
宋军的将士们全都已经忍不住的欢呼起来了,他们都明白,这一战就是决战,此战胜了之后契丹人将不得不放弃幽州,他们终于算是解脱了。
李继隆也一脸激动地抱住了孙悦:“赢了!我们赢了!”
“赢个屁!耶律休哥呢?”
李继隆一愣,随即也是一脸的诧异,是啊,耶律休哥呢?
说时迟那时快,迎着旭日的方向逆着光,一支黑色的劲旅仿佛从天而降一般,突然就出现在了战场上,并对着已经松散的不成样子的中军大帐发起了冲锋!
大辽战神,耶律休哥!
鬼知道耶律休哥是从何而来,这时间点算的又怎么就这么准,要知道昨天黄昏之前,还一点他们的影子都没看见呢,最少绝对不在三十里之内。
只见耶律休哥大喝一声,手持长矛冲锋在了最前面的位置,大喝一声:“契丹儿郎,有我无敌!”
第四百九十二章 又见黄袍加身()
此时的耶律休哥,心里是极为激动的,虽然大冬天的清晨寒风刺骨,而且事实上他为了这个突然出现的时机,已经领着他的这些子弟兵折腾了足足半宿了,但他胸腹之中,却仿佛有一团火在燃烧一般。
他为了这一天,已经算计了一个多月了,好在老天开眼,他马上就要成功了。
黎明乍破的旭日,其实是最刺眼的,因此当耶律休哥逆光而来的时候,宋军其实连看都是不太看得清的,加上一晚上的厮杀大家早就已经筋疲力尽,于是那松散的阵型压根起不到半点的作用,纸糊的似得就被这支新力军给冲开了。
千军万马之中,黄罗伞盖清晰可见。
这一刻他不再是什么南院大王,更不是什么战神,他只是一个武艺高强的契丹勇士,虽然身上已经中了七八处的箭伤,但是他却义无反顾,眼睛死死地盯着那显眼的黄罗伞盖,再也看不到任何别的东西,而他也确实是悍勇无比,锐不可挡,凡是站在他眼前的宋军都被他毫不留情的撕碎。
“杀!”
另一边,李继隆见此惊呼一声,“孙帅,官家有危险,咱们快去救援。”
“救什么救,再把自己搭进去。”
李继隆猛然回头,不敢置信地看着孙悦,却看孙悦的脸上平静如常,只是淡淡地道:“各将兵马依然严整,马上就能重整兵马,就算是中军败了,此战也不会溃败。”
“那官家呢?”
孙悦冷笑道:“官家?不是一年前就已经驾崩了么。”
李继隆也不是傻子,这几日各大帅之间书信往来频繁,他多少还是发现了一点蛛丝马迹的,而且这一宿的仗打的,实在是有点诡异,区区一个韩匡嗣,仗着夜战之利居然将整个宋军的十几个节度使和洛阳禁军全都给拖住了,说出去谁特么的信?
现在就更明显了,耶律休哥都已经轻骑直突伞帐了,这边的大军居然全都‘手忙脚乱’的整理阵型?这个时候还整理个屁的阵型啊!
李继隆大吼一声道:“孙悦!你要做乱臣贼子?”
孙悦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道:“他才是乱臣贼子。”
李继隆闻言随手抽出宝刀照着孙悦就是一刀,惊的孙悦慌忙躲避,大怒道:“你疯了?”
“是特么你疯了!你们都疯了!”
说罢李继隆大吼一声转身就走,仅纠集了数百个旧部,义无反顾的就朝中军的方向杀去。
“杨延昭!阻止他!”
杨延昭一懵,事态发展的太快太快,快到他脑子都有点短路了,条件反射一般的就朝着李继隆追去,李继隆回首便是一箭,正中杨延昭胸口的护心镜上,竟将他射下马来。
看来比武艺,杨延昭还是略逊于李继隆一筹,当然,或许也有杨延昭脑子懵逼的原因。
孙悦不无悲哀地叹了口气道:“何必呢,找死。”
然后,孙悦继续慢条斯理地整军。
另一边,耶律休哥浑身上下鲜血淋漓,十几支羽箭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