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爸,这好像是北宋-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学说,韩德让甚至觉得,这俩人可以直接开宗立派了。

    国家,是全国子民的,包括却并不只包括汉人,而朝廷,是赵宋皇帝的。这就是孙家父子俩坚守的怪异信条,特么的已经接近大逆不道了,可是这些天他却越琢磨越觉得有道理。

    如果大宋和契丹可以真的如盟约上说的一样可以友好相处,或许他现在已经开开心心地跳槽了,没看连他爹都明显动摇了么。

    可惜,傻子都知道两国早晚还得再接着打。

    这就很尴尬了,韩德让或许可以接受跳槽来给宋朝办事,但要说与契丹为敌,他过不去心里的那个坎,尤其是孙悦还是板上钉钉的明日之星,如果下次打仗不是御驾亲征的话,估计那时候的孙悦搞不好已经是伐辽主帅了。

    回到战场上去砍杀曾经的小伙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极度郁闷之下,他又翻了翻射雕英雄传,这书他早就看过,只是之前看的时候嗤之以鼻,他明白孙悦这是舆论战,号召他们这些燕地汉人可以当郭靖,最好都不用宋军去打,这帮人自己就造个反把耶律休哥给宰掉。

    对此,韩德让只能说,想的真美。

    可是现在看看,他似乎越看,越觉得自己就好像那里面的杨康差不多。

    明明是个小王爷,锦衣玉食的超级官宦子,突然有一天你娘带过来一个卖艺的糟老头子,非说这才是你亲爹,还让你跟他们走,去浪迹天涯。

    杨康不同意,结果稀里糊涂就变成了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大坏蛋。

    韩德感觉自己跟杨康可像了,不走吧,就是不孝了,可要是走吧,不提啥富贵不富贵的,这里面总得有个养育之恩的问题吧。

    他毕竟生于辽长于辽,喝辽国的水吃辽国的米,耶律贤对他们家真的真的非常好,不提奴才不奴才的,他们韩家几十年荣华富贵谁给的?

    一边是不忠,一边是不孝,这个时候的韩德让毕竟还只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而已,远不是那个后来管皇帝叫儿子的人生赢家,聪明倒是聪明,可气魄胸襟什么的真的跟不上,于是一冲动,就想到了死,坐在桌边半天了,一直在犹豫,然后孙春明就到了。

第三百八十三章 商钞盐引制() 
    (求各位盗版读者这两天看看正版呗,俩月没啥正经推荐了,成绩持续走低,更新动力全无)

    痛骂一顿,暂时熄了韩德让自杀的想法,孙春明特别无奈地回到了自己的书房,呆呆的坐着不知在想些什么。

    孙悦恰好进来,便问道:“怎么了?”

    孙春明将事情说了一下。

    “艹,古人真特么有病,不能当饭吃的东西,坚持的比命都重要。”

    孙春明皱了皱眉,叹道:“你们这茬孩子,都不读王朔了。”

    “王朔?跟着冯裤子混的那个?”

    “屁,是冯裤子跟着朔爷混!哎呀咱俩有代沟。”

    “不是,这跟韩德让有什么关系?”

    “朔爷有一句话,我一直很喜欢,他说‘信仰不能当饭吃,所以不重要;皿煮不能当饭吃,所以不重要;自由不能当饭吃,所以不重要;原则不能当饭吃,所以不重要;我们信奉猪的生活,于是乎我们也得到了猪的命运,迟早给别人当饭吃’。”

    “爹,现在点娘的读者全是好同志,主流风气是反皿煮、反自由、主张信仰我党的,你这么说话很容易掉订阅,而且很容易被404的,不知道的还以为作者是美分呢。”

    划掉。

    咱们正常看书。

    “行了行了,我知道了,就是说他有原则呗,不想跟辽国敌对,那咱就不让他碰跟辽国有关的事儿不就得了。”

    “怎么可能?他又考不了进士,只能跟着咱们俩,你就不说了,就算我是个文官,这洛阳城还驻着十万守军呢,再说起码这几十年内大宋和大辽的争斗都会是世界的主流,他在大宋干的哪件事能完全跟大辽无关?”

    “爹,您不是一直跟我说,曹伯伯和方伯伯水平不够,眼光不行么,这运河眼看着就要修完了,您的资本布局差不多也就可以启动了,到时候这洛阳城的生意,咱们家的生意,恐怕会比现在庞大十倍以上,您也没空盯着,不如,让韩德让接手?他本来也是曹伯伯的侄子么,想来曹伯伯他们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孙春明闻言纠结道:“好是好,可人家好歹也是个摄政王的底子,就给咱们家管管生意?大材小用也不是这么个用法啊,我还想让他当咱爷俩的左右手呢。”

    孙悦笑道:“谁说做生意,就跟国家大事无关了?”

    “嗯?”

    孙悦抓起桌上的毛笔,行云流水一般的写了五个大字:商钞盐引制!

    写完后,一脸装哔的想要看老爹恍然大悟和惊喜万分的表情,结果,孙春明特蛋疼地问:“啥意思?”

    好吧,一般的历史爱好者知道这玩意的可能还真不多,所以孙悦只好给孙春明简单的科普了起来。

    商钞盐引制起于明初,是朱元璋所创造的一项制度,明初时可以将蒙元驱逐漠北很大程度上都是来源于这项优秀的制度,中后期被人家打成孙子,很大程度上也是来源于这项制度的崩溃。

    简单点说,就是朝廷把军粮运输这项工程给承包出去交给商人,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必须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否则就砍你全家。当然,风险与收益并存,朝廷会给他们一些盐引作为奖赏。

    真别说,商人的效率自古以来就是远高于朝廷的,有了这项制度之后,运粮损耗比朝廷自己承担至少低了三成,而且极少有延误的时候。

    这些商人在拿到盐引之后通常都会直接当做货币去跟将士们换取战利品,并再想办法运回去,使得大头兵们的收入明显增加,战斗欲望大大加强,也算意外之喜。

    当然了,萌朝这样奇葩的王朝,再好的制度也会被他们玩崩溃掉,他们连纸币都能祸害的比纸还便宜,更别说盐引了,十万斤盐,敢发一亿斤的盐引,结果到明朝中期,盐引基本上比纸钞值不了几个钱。

    顺便吐槽一下,白银也是明朝时候开始真正大规模流行成为主要货币的,但绝不是因为商品经济更发达,论经济大萌连大宋的指甲盖都比不了,百姓纯粹是被朝廷坑爹的各种货币政策逼的,不得不用白银(明朝的纸币发的比元还凶,最奇葩的是,他们的铜钱不但斤两不足,而且每次换了皇帝,都会发行新的,而旧的铜钱,就不许使用了,否则就抓起来,当然,明末朝廷穷成那个哔样,也是因为这操蛋的金融政策)。

    相比之下,宋朝的朝廷就有良心太多了,从铜钱角度来说,不但足斤足两,甚至还能大量出口去当邻国的货币,连私铸的都没有,因为宋钱的成本真的很高,私铸根本就没什么利润,即使是南宋时发行纸钞,开始的时候也坚持一比三以内的储备金比例,比后世都要高得多,不过后来忽必烈实在太猛,朝廷顶不住了,这才不得不增发,然后,南宋就崩溃了。

    所以总的来说,宋朝的信用还是非常靠谱的,或者说宋朝的士大夫们基本的良心都还在,对皇权也有足够的制约,并不用太过担心这玩意会搅的天下百姓民不聊生,起码人家没像萌朝一样,不拿百姓当人。

    将这一切跟孙春明解释明白,孙春明也大抵清楚了孙悦的意思,不由沉吟道:“你是说,这样的事情,由我来牵头办?”

    “不错,洛阳以后,肯定会是整个大宋的经济中心,你若是提议,大宋的商人们肯定都会踊跃支持,甚至将来发行纸钞也说不定要由你发起,毕竟最开始的交子不就是川蜀的一群商人鼓捣出来的么。”

    孙春明皱眉道:“可是这到头来,不还是要跟契丹为敌么,那商钞盐引制,本质上就是一军事供给制度啊。”

    呵呵一笑,孙悦胸有成竹地道:“一点点来呗,先用生意让韩德让上了船再说,到时候,事情一点一点推进,做不做也就由不得他做主了,温水煮青蛙,背叛若是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也就不会要死要活的了,这是人性,不是每个人都是洪承畴,可同样,也不是每个人都是文天祥啊。”

第三百八十四章 不好惹的慕容嫣() 
    不得不说孙悦的脑子,真的很好使,当韩德让得知自己只需要作为接班人,逐渐接手孙曹两家生意,不用做政事时,想都没想就答应了,更没有死的念头了。

    事实上这活还真得交给他,随着洛阳到开封段运河的开通,孙家父子在洛阳的经济布局必须一一按照计划落实下去,指着老曹?他哪有这本事。

    当然了,虽然宋朝对商人还算是比较友好,明面上也几乎没有什么歧视制度,但同时士人的地位却被无限的拔高了,所以让韩德让去做生意,起码外人看来,真的是有点屈才了,哪怕是首富也不行,可韩德让却甘之如饴。

    (总有人拿明清的商人地位代入整个中华,然后不懂装懂给我一顿喷,到现在那书评还是回帖最多的几个之一,服了,宋朝时大豪商跟宰相做邻居,跟达官贵人斗富这种事,是很正常的)

    韩德让此前的确是没做过生意,但人家既能打仗又能治国的,难道还做不好区区一点生意不成?所以将人交给老曹之后,孙家父子俩人就真的再没管过了。

    孙春明是很忙的,是特别特别忙的。

    孙悦……倒是不忙,不过他懒,新婚燕尔么,咋还不让人家休息休息。

    反正经过北汉一战,契丹人十年之内想范边那是不可能的了,而北宋也在这一战中差不多耗光了战争储备,再加上这些年扩张脚步比较快,不攒个几年粮食,也不可能去打南唐。

    换句话说,未来的几年肯定是许久都不曾有过的太平盛世,不说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但大仗肯定是没了,至少对孙悦这个级别的人来说,可以踏踏实实的享福了。

    刘光义在灭掉大理后被赵匡胤留在那当了个平南节度使,还写了封折子请求官家把孙悦派过去给他当监察使,得知此事之后孙悦也不管辈分不辈分了,直接就写了一封信让人送给刘光义,骂了他个狗血喷头。

    老子刚结婚,你特么就让老子去大西南喂那些蛇虫鼠蚁去?滚你麻痹去吧,再说比功劳难道我比你小?这种心理没点哔数的最特么烦,孙悦自觉自己的翅膀现在也算硬了,曹彬恐怕也要比他弱上三分了,什么义社十兄弟,他已经没那么放在眼里了。

    让他去给一个节度使当副手?又不是雄州霸州云州,死不死啊你。

    最关键的是,他还没享受够慕容嫣的温柔乡呢,别说大理了,就是丽江他也不想去呀。

    想到此,孙悦不自觉的就伸手扶了下腰。

    感觉身体有点被掏空啊。

    慕容嫣毕竟是个习武之人,小蛮腰有劲,还喜欢上位,要起来真有点扛不住,有时候一晚上榨他三四次,天杀的,老子还是个未成年的小正太啊!!

    当然,孙悦自己也知道,他的时间是略微有点短的,要不然慕容嫣估计也扛不住,可谁让他还是孩子呢,离生理完全成熟还有好多好多年,不过他真怀疑这么被榨下去的话,他还熟不熟的了。

    少年时纵欲过度,是很伤肾的,搞不好人到中年就软惊天了,孙悦当然也就这个问题严肃而又认真地跟慕容嫣谈过,结果第二天家里就多出来一个鹿苑。

    办事之前杀鹿喝血,贼特么残忍。

    这是那老子当咸丰了?抗议,抗议无效,不让杀鹿的话孙悦都害怕小姐姐会不会把他给杀了。

    反正娶亲之后三个月,孙悦愣是一丁点再纳一妾的心思都没有了,不得不说人家手段高明,也几乎没再去过小蝶的屋。

    呜呼哀哉啊,明明弱水三千,为何只取一瓢?因为特么的一瓢就饱了,想再喝也喝不下了。

    最特么让孙悦感觉有点憋屈的是,慕容嫣不但在床上的手段高超无比,杀的他溃不成军,人家床下的手段,甚至比床上还要厉害百倍。

    那天他看一个府上新来的小丫鬟侧脸挺好看,便忍不住动了下手脚,结果那小丫鬟吓得跟鬼似的就给拒绝来了,说啥没让孙悦得逞,整的孙悦都有点惊呆了。

    老子自己家的女人,不让自己摸了?结果那天他试了一下,发现府里上上下下所有的丫鬟,除了芍药之外居然都不让她摸了!鬼知道慕容嫣是怎么做到的,愣是一个有争宠心思的都没有,连小蝶也从不主动勾引了。

    过分了啊这老娘们!把我们家风情万种的小蝶调教的跟个木头人似的,那还有啥意思?

    孙悦还特意命人查了一下,确定家里这段时间没死人他才稍稍放下了担心,要知道孙家现在太大了,丫鬟也太多,慕容嫣就是弄死两个他也不会注意到的。

    你不可能指望一个亲手杀过百八十人的女人心慈手软,但好在,她还算有点原则。

    当天晚上,他本想要睡服慕容嫣的,结果,肾又被透支了。

    当孙春明知道孙悦的近况的之后,这货居然说:“该!早该有人之制一制你了。”

    一天天的胳膊肘竟往外拐,白让你养这么大了。

    不止呢,孙悦是何等风流的人物,往常出门的时候经常被百余个风尘女子堵住,阵仗跟选妃似的,真不夸张,毕竟苏轼出门都能凑出两百人以上的粉丝团,他现在不比苏轼牛多了?

    结果,结婚之后他发现自己的粉丝团越来越少,到现在已经接近于无了。

    孙悦都忍不住跟慕容嫣吐槽了,“你说你有这本事用在家国天下上多好?跟这帮风尘女子较劲就不怕折了自己身份?”

    结果人家啪的就扔过半本书来:“下半年河…南禁军训练计划书,我已经帮你整理完了,你看看没有问题就用印吧。”

    “…………”

    当然,这几个月他也不是光忙着跟慕容嫣打情骂俏斗智斗勇,好歹也是跺跺脚都让天下抖一抖的人物,多少也干了点正事儿。

    比如,他现在每天早上起来不管昨晚上办没办事儿办了多少次,都会坚持让慕容嫣教他一些武艺,毕竟日后肯定是要半生戎马的,太过文弱了肯定不行。

    再比如,他开始踏踏实实的用心去教授李继迁一些他认为很有用的本事,也就是传说中的,孙家家学。

第三百八十五章 怕什么来什么() 
    孙家应该是有家学的,这是天下人都坚信的。不仅因为他们两父子都又年轻又牛哔,更是因为他们俩父子身上有着明显与其他所有人都格格不入的一种气质。

    离着远些看,可能还看不太出什么,但只要接触的长了就会发现,父子俩看世界的眼光跟常人是不同的,这也许就是人家为啥这么牛的原因。

    这一切孙悦当然很清楚,虽然这么多年下来,生活习惯和思想渐渐的都在同化,比如,孙春明这些年又纳了好几房的小妾,现在他娶女人进门都已经不跟孙悦打招呼了,某种程度上,这已经是彻底物化女性了,甚至并没有拿那几房小妾当做一个完整的人格去对待。

    好吧,孙悦其实也差不多,否则,慕容嫣霸道成这样了,他不可能真就这么不管不问,只要不杀人,他也没认为慕容嫣哪过分了,反而觉得这样挺好,省心。

    人类进化需要几万年,但堕落,总是很快。

    但堕落的终究只是生活习惯,并不是思想,或者说只是单纯的阶级思想,他们父子俩更像是一对完全被古化了的现代人,其实内核上依然还是个现代人,最近孙悦总是在思考,怎么做,才能将他的思想流传下来。

    所以孙悦真的有趁着这段闲暇,琢磨所谓的孙家家学,并打算在李继迁身上做这个实验。毕竟他们爷俩现如今身份地位和财富权势都不缺了,总得琢磨点高大上的东西不是。

    划掉吧,真没那么大的脸,主要是杨蓉怀孕了。

    这就是孙家的孩子了,父子俩虽然脑子里已经有了嫡庶之别,但也不可能真像古人一样区别的那么明显,况且以后孙悦肯定也是要有自己的孩子的,他根本不能忍受,孙家的孩子会像其他的古人一样愚昧,无知。

    韩少曾经说过,思想品德不及格,总比没有思想好。

    所以,先在外人身上试试,教歪了就歪了呗,毕竟将现代思想整合封建思想并形成理论指导,这特么已经有点像是哲学家才能干的事儿了,远超出了一般点娘扑街的写作水平。

    这一天孙悦正跟平时一样在可爱的李继迁正太身上试验歪理邪说,便见韩德让远远地站在边上,似是颇有些向往地瞅着。孙悦见状自然招了招手,笑道:“怎么了?”

    “本是要跟你说点事儿的,见你在传授家学,便离着远点。”

    “这么聊天就见外了,哪来的什么家学,孙家和曹家本就是不分彼此,你若是有兴趣,咱们大可以交流交流。”

    韩德让叹气道:“还是有的,最近接手了家中的生意,明显感觉得到,你们的布局很了不起。别的商人都在研究如何低买高卖,你们却始终布局在无中生有上。”

    “过奖,不过是我们爷俩更重视匠人而已,你过来是有什么事儿了么?”

    “嗯,今天运河试航了。”

    “我知道,可是我现在这身份不太适合过去,平白抢了我爹的风头。”

    韩德让点点头,道:“好吧,还有一件事。”

    “嗯?”

    “玻璃厂的账目对不上。”

    “对不上?什么意思?”

    “有大约一百多万不翼而飞了,而且,我怀疑这里面有人命案子,你爹忙着河道的事儿,那我就只好来找你了。”

    “你是说,有人贪污做假账?还杀了人?怎么,这事儿你不能自己处理么?”

    “想贪下这么大一笔数字,不可能是一两个人就能办的成的,找倒是找得着,但凭我的身份,很难处理这种事。”

    “无非是那些老将军的二代们,又或者,是慕容家的那些子弟,你怕你压不住?”

    “我是怕给你们惹麻烦。”

    “我爹精力有限,腾不出手来管,我,指不定啥时候就会调离洛阳,出门打个仗一年半载的都说不好,所以都不太适合抓玻璃厂里的事儿,曹伯伯方伯伯虽然信得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