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甲申天变-第1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样子,心中的怨气还能没有?

“你让她说。”李四沉声说道:“我也想听听你们夫妻是怎么个想法。”

“若是如此也就罢了,可再过几个月,我们的孩儿就会降世片沙洲是什么样子大帅心中有数。难道大帅就要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禁锢于沙洲之中?后世子孙的前途……”林千金越说越快,说着说着,忽然就不说了,而是戚然一叹:“这些东西,自然是不能和大帅眼里的网图霸业相比的,牺牲了我们也不算个什么?”

“大帅点而牺牲不算个什么,我愿意……”鲁识字急急忙忙的解释,却被李四一个手势制止了。

“为什么要让你们过来,你们知道么?”

林千金大声说道:“如今两辽大局将定,几十万鞑子总也不可能真的就杀的一个不留。若是满山遍野的追杀,也不知道要杀到什么时候更不知道要牵制多少兵力浪费多少军资。大帅让我的男人过来,就是想着利用我家男人在鞑子心里的地位,让鞑子以为有了希望,然后如飞蛾一般聚集在我男人身边。到时候,大帅或画地为牢或是一举歼灭都是易如反掌,是也不是这么个想法?”

李四面色阴沉如冰识字则大声说道:“什么救星不救星的,都是大帅给的只要大帅的事情能成,牺牲我又算个什么?当年

死军之时已是大帅的人,不论生死。既然鞑子降了,大帅不若纳了他们……”

“不行,绝对不纳降,我已经给程子栋下了死命令,宁可杀光绝不纳降。”李四霍然起身:“鞑子杀咱们的同胞有多少?我若不杀个通透,无法对天下同胞交代。我也不怕你知道,程子栋已经圈住了鞑子的去路,已经拿下了整个建州,屠小城十四,屠大城三座。程子栋不是你,他不会心软,蒙古人更加不会心软。你知道他们杀了多少鞑子么……”

一股寒气从脚底升起,直透顶梁。

程子栋指挥着北伐大军,断了鞑子的后路,左有蒙古联军大军杀伐,右有朝鲜人的堵截,已经是一部完美无缺的杀人机器。会有多少生灵丧命,十万?二十万?还是更多?鲁识字不敢去想。

当年屠杀汉人的时候,死了多少人已经无法统计,血可泊舟尸塞沟谷都不足以言其惨。

可现在赴死军过去了,就是为了复仇,就是为了把鞑子连根拔起。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又是一个血腥的杀戮过程。

而且程子栋会忠实的执这个命令,会是怎么样的一个情形,鲁识字已经在战栗了。

“大帅,既然子已经真的怕了,何不网开一面……”

“不行,想必你也想明白了,死军不能放过敌人,这是绝对不可动摇的原则。我也知道把这些鞑子斩尽杀绝不划算,不如把纳了他的降。”李四微微偏过眼光说道:“可大势已然如此,仇恨不可能化解,我就是利用这个才把赴死军发展壮大的,现在不能自己****这些。所以赴死军绝不纳降,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什么办法?”

林千金气呼呼的说道:“大帅已经说很目标了,是要你去收服那些个鞑子……”

“哈哈,确是如。”李四脸上终于有了笑模样儿,说的也很轻松:“山海关以北还有点儿鞑子的兵力,也已经微不足道了。不过鞑子也不是一无是处,眼下大征在即,反正现在也杀的差不多了,不如利用他们一下。不过赴死军是要和鞑子死拼到底的,所以纳降的事情只能由你去做,你愿意去么……”

程子栋的大军和蒙古各部马,已经把鞑子的出路堵的死死。鞑子本就已经虚弱不堪奄奄一息,早已经不住什么风浪。大军之一摧,也就是摧枯拉朽而已。赴死军嗜血嗜杀抱着为同胞复仇的心理,指挥官程子栋的个人想法如何已经微不足道,就算他再怎么心软,也会忠实的执行大帅的命令即使那是无差别屠杀令。

程子栋,庚字营第二任营官,鲁识字的老上司,所以很清楚程子栋的做派。

鞑子已经无路可走了,如果死路也算是一条出路的话,就只有这一条。但是先做有个机会。鲁识字本人就是一个机会,就是一个活命的机会。

“大帅,我愿意去,我愿意让他们放下武器只要大帅能给他们一个活路……”鲁识字迫不及待的说道:“大帅怎么安排我就怎么去做……”

“不行,你还嫌身上的骂名不够多么?沙洲之上那么点鞑子,已经让你身败名裂了,你要是在放过了关外的鞑子。大帅是能落下刚强铁硬绝不妥协的名声,可你呢?你能得到什么”林千金急忙阻止丈夫:“鞑子的死活关我们什么事儿?他们死也好活也罢……”

“你不明白的。”鲁识字轻轻推开妻子:“你不明白的,这些事情大帅做的没有做可总要有个人来收场,既然我选择了这个道路,就要走下去,这里头也是大帅的意思。当年在归德的时候,若是大帅真的要斩尽杀绝,有一百个鲁识字也拦不住的……”

“大帅的意思让大帅自己去做好了,关我们什么事情?”林千金大声叫喊着,很有几分声嘶力竭的架势:“以后我们的孩子就奸贼的孩子,就是叛逆的孩子,为世上人所不许……”

鲁识字脸色晦暗良久方才一字一顿的说道:“这点儿牺牲又算得了什么?”

从接到马相文送达的密令开始,鲁识字就已经意识到要去关外了。在当初的预想当中关外的大战还在继续,虽然赴死军的胜利绝对是个必然可没有想到已经到了如此的地步。赴死军咄咄逼人,接连屠城血腥震慑敌人而拒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投降,摆开的车马就是要杀光杀绝。这样的话,残存的鞑子要么崩溃要么拼死抵抗,然后程子栋就利用蒙古人的传统和赴死军兵力上的压倒优势把屠杀进行的理直气壮……

“可是你想过没有?你知道不知道关外还有多少鞑子?十万还是二十万?不管你能不能救了他们,就算你救了,又能如何?这么多人,小小的沙洲养不活的,养不活的。”林千金大叫:“沙洲上只有三两万人,已经是生计艰难死亡者众,每天都有人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死去。要是再有这么多人口进入,就是一个灾难,就算他们不是死在刀下,也会活活饿死的……”

“到了那个时候,你还怎么救他们?他们就是把你生吞活剥的吃了,也够塞牙缝的呀……”

只要忠诚伯愿意网开一面,鲁识字就能把那些残存的鞑子救走,使得他们免为刀下之鬼。可这又有什么用?这么多人背井离乡,途中会死去多少又有多人能够存活下来,这些先不去考虑。那个贫瘠的沙洲根本就养活不了几个人,沙洲上先做的那点人口已经穷尽了鲁识字夫妇二人的心智,连温饱都很难做到,勉强饿不死而已。因为贫寒和物资短缺,每天都有人死亡,可就是这样,对沙洲上的人来说,就已经是天堂了,最起码是有了生存下去的机会,有了升息繁衍的机会,这就是全部的希望。

要是忽然涌入众多的人口,就会破坏沙洲上极其脆弱的平衡,到时候那些把杀走作为世外桃源的人们还是逃不过灭亡的命运。

“顾不得了,顾不了这么许多,”鲁识字不是神,这些不是他能够解决的:“能活多少算多少,能活多久算多久吧。”

林千金道:“可我们的孩子怎么办?他还没有出生就已经的叛逆的后代……”

李四看了看鲁识字,低声说道:“鲁识字,你生是我赴死军的人,死是我赴死军的鬼。你为我赴死军做了不少,也辛苦了不少,受过的苦难就不说了,也到时候了,还你一个金身正果吧,哈哈……不论是你逆贼还是英雄,你都是赴死军的一分子!”

第221章 大火末日

鞑子已经是案板上的鱼肉,想怎么割就怎么割,胜负之数已经没有了任何悬念。大局已定的前提之下,无论鞑子刷什么样的花样玩儿什么样的把戏,也是于事无补,都不可能改变大局。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谁来做远征两辽的事情,都是奇功一件。来两辽说起来是来征战的,其实就是来立功的。

程子栋心里很明白这次征缴的意义,鞑子的大势早就完了,根本也成不了什么气候。别的不说,以鞑子和赴死军目前的实力对比,就是放任鞑子再发展十年,也不够赴死军远征一次的。这样实力悬殊的战争,与其说的民族气运之战,不如是说打落水狗的。鞑子已经是芶延残喘,甚至连芶延残喘也算不上,完全就是吊了这口气就没有下口气儿,稍微有点儿风吹草动,就能让鞑子覆灭。到了这种情况,程子栋甚至敢于断言,哪怕就是赴死军不出动大军,完全是就按兵不动的隔岸观火,关外的汉人也能反的鞑子走向灭亡。

远征鞑子,犁庭扫穴。多么冠冕堂皇堂堂正正的理由,其实就是过来清扫残局而已。

赴死军上下从来也不会怀这次远征的胜负之数,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就算程子栋是个瞎子是个傻子,胡乱指挥一通,鞑子也没有任何翻身的机会。

总体的实力相差实在是太悬殊了,这不是一次两次战斗的胜利就可以弥补的,就算是诸葛终生伯温再世也只有徒呼奈何。赴死军强大的实力基础已经奠定,就算是上鞑子三个回合,胜负的局面也不可能有所改变。

有些狂妄而又必负任何责任的大言之辈经夸下海口:让鞑子三场,然后再让给鞑子三个重要的战略要地,最后再说征战胜负之事赴死军胜利的概率也超过百分之一千。

在鞑子全盛时期,举族人不到百万,如今退缩到关外大量人口抛弃在关内,战兵损失了十成中的九成九,连自己的安全都顾不得了谈什么大战?和赴死军这样的当世第一强兵作战,完全就是以卵击石嘛。

说句不算怎夸张的话,就是牵一头猪来顶替程子栋这个方面最高指挥的位置,也能完胜鞑子。

这话虽然说的是夸张事实也实如此。

程子栋手下都是精强将。赴死军中身经百战地叉子兵。程子栋手下就有三个营头。叉子兵可真是当世第一虎贲。什么样地惊涛骇浪没有见过?什么样地大风大雨没有经历过?一路杀到如今。早就身如铁心似钢。单纯地从战斗力方面来说。程子栋有绝对地把握闭着眼睛把盛京踩在脚下。

赴死军地强盛已经达到了所未有地地步以举国之力为后盾作此远征。征战毫无还手之力地带着联合了蒙古各部。战争地胜负早就不言而喻。

对于最终地胜利子栋不做任何怀。可是事情不是这么简单地。远征两辽底剿杀鞑子。光复大明河山。说起来确实是冠冕堂皇。其实这事情没有看起来那么光彩。

现在地局势已经注定了鞑子地败局。战争地胜负和指挥官地能力没有多大地关系。随便派一个人来主导这场战争。照样可以胜利。这胜利和程子栋个人地能力无关。这根本就是一个送上门来地莫大功劳。鞑子覆灭了大明朝。现在又要消灭鞑子。平定国敌地功勋。何其之大。这场泼天地功勋属于谁。完全就是看忠诚伯地心思了。大帅想要提拔哪个人。就会任命哪个作为北伐地指挥官。这简直就是白白送上门地功劳。

这里头地关节。程子栋看地明明白白。鞑子早就不值一提了。大帅把这么大地功劳悬出来。摆明就是要真心地提拔。摆明了就是要给下边地军官建立威信和立功地机会。

既然做了北伐地最高指挥。那就说明是大帅十分器重地人物。现在地赴死军就是主宰天下地;力量。大帅就是事实上地天下霸主。他要是想提拔什么人。这个人地前途绝对是不可限量。

“这是大帅要提拔了。”程子栋知道眼前的胜利和自己的能力没有多大的关系,完全就是大帅要栽培而已。所以做起来也是格外用心,不管外面怎么看,起码要让大帅本人满意。征战鞑子老巢说起来确实是天下瞩目的事情,可程子栋从来也没有这么认为过。

这完全就是大帅一个人的事情,无论怎么打都不必想什么天下人,要做的只是需要对大帅本人负责而已。只要大帅满意,至于天下人,懒得去理会。

所以。

在执行气大帅的战略时候,程子栋也是格外的谨慎和卖力。

既然大局已定,就不必再冒险轻进,完全就是稳扎稳打的步步为营。不求建立什么奇功,只要按照既定的战略,忠实的执行大帅的部署,从根本上完成对鞑子的战列包围,就可以了。

按照大帅的部署,光复地区一定要实行坚定彻底的清洗,从**上毁灭鞑子,以杜绝以后出现反复的可能。所以,程子栋恨坚决的执行了大屠杀的战略。

所过之处,坚定不移的施行种族灭绝,对于光复地区之内的鞑子,干脆连审判的程序也省下了,直接就是杀死,而且杀的干净彻底。

面对万千老幼妇孺的凄厉叫喊,面对无数手无寸铁的人们,程子栋不是没有心软过。可现如今大帅的命令高于一切,任何仁慈和软弱都是在葬送自己的前途。所以,必须屠杀。

屠杀这种东西,开始的时候确实艰难,尤其是无法逾越个人心头的那一关。只要过了这个关口,剩下的就很简单了,只需要一句话,就已经完成了。

从开始的心存不忍到后来的果断决绝子栋已经越来越习惯于这重灭绝式的屠杀。尤其是当地数以百万的同胞对这种屠杀的欢迎和欢呼,让程子栋本人和赴死军更加的理直气壮……

有万千的同胞做后盾,有忠诚伯的命令为倚仗是上天砍玉皇下地斩阎王,也不必有什么顾虑……

因为赴死军的谨慎和悬殊的实力对比,程子栋把鞑子的后路切断之后步一步压缩敌人的空间,在战争只能把敌人的人后驱赶着。截断后路,攻占建州巢穴扫外围,直到今日攻打盛京……

这要顺利拿下了盛京,北伐大军就算是功德圆满了。作为和路涧一样的方面指挥官,程子栋或者是参与到西征当中者是留在忠诚伯身边参与军机决策,不管怎么样,都是前途无量,都是赴死军重冉冉升起的新星……

“传令各部人马,锁死盛京各处出口,一有鞑子出没即射杀。另,各部不再和鞑子做任何接触则军法从事。”程

打折扣的执行着大帅的命令,不仅封死了鞑子和赴死可能且锁死了鞑子和蒙古人之间妥协的渠道。

现在的程子栋,不仅是赴死军的方面指挥是科尔沁部的女婿,喀尔喀部的盟友,朝鲜未来的真正主宰者,他的命令具有绝对的权威。

“雄鹰一样的将军,草原上的启明之星,蒙古人永远的朋友,”科尔沁人用唱歌一样的腔调问道:“为什么不直接强攻盛京?只要拿下了盛京,虽然山海关各处还满洲人的部分军事力量,可只要盛京一下,他们也必然崩溃……”

蒙古人说的不错,盛京的政治意义和心理意义极大,只要拿下了盛京这座满清的中枢,这场战争就已经算是胜利结束了。

三面合围,兵临城下,盛京已是囊中之物。

盛京的城头已出现了百姓甚至是女人,带着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防御,甚至连最基本的兵力都拿不出来了。这个时候,无论怎么坚实的盟友都会背叛,鞑子已经是外无援兵内无战力的穷途末路,蒙古人很愿意在鞑子的破门板上踹最后一脚。

虽然是方面指挥,尤其是了这种最后一战的情况下,程子栋反而是愈发的冷静,很清楚这个使时候应该怎么做。

两辽的战事就已经没有了什么军事价值,完全就是清扫残余而已。大帅是怎么想的没有人知道,这个时候尤其是最后一战的时候,最重要的不是急于拿下盛京,而是看看大帅的意思,看看大帅还有什么吩咐?

大帅把这么大的功劳送到自己中,自然是要对大帅本人负责的,至于天下人怎么想怎么看,去他姥姥的,鸟也不鸟一下。

围而不打,从三个风上锁死了盛京,各路大军云集,外围早就清扫的干干净净,几万健儿枕戈待旦摩拳擦掌,等待的就是程子栋一声总攻号令。

程子栋也在等候命令,等候帅的命令。

不管怎么说,在这个时候,请示大帅的令总不会有错,因为这其实就是大帅一个人的战争。

经过不算很漫长的等候和围城,程子栋终于等来了大帅的批示,心里也就有底气了。

对于攻占鞑子巢穴,彻底解决鞑子这样关系到天下气运的大事,大帅的回复简单的只有一个字:杀!

虽然仅仅是一个字,却是杀而不是打,这里头的区别何其之大,程子栋清楚的很。是打还是杀,对于北伐大军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只要知道大帅的意思就可以了。

有了这样一个字的批示,程子栋就知道应该怎么打了,筹谋已久的战争终于展开。

……

外面的战斗刚刚开始,大正殿上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一个个旗主儿和大贝勒,简直就是热锅上的蚂蚁,早已是魂不守舍不知任何应对。

“齐举族人,不分男女老幼,凡是八旗子弟,应皆知已到灭族亡种之紧要关头。当舍弃一切杂念,城存于存城亡于亡,我八旗子孙当于宗族基业同存共亡。”

全族皆兵,不分男女老幼皆手持兵戈,与赴死军做殊死一战,是存还是亡就是看这一下了。这话说的是足够慷慨激昂了可操作起来却是千万之难。

八旗子弟,不分男女老幼,只有是还有口气儿的都算上剩下多少人口,已经很难详细统计了。在赴死军十几次大规模屠杀之下,最多还剩下十万到二十万之间。各地逃避兵灾到盛京的八旗子弟确实不少更多的人还是看出了盛京的不可守,早已经南下到更远的地方,或者干脆钻进了深山老林做起了野人,盛京方面能够调集的兵力时候已经谈不上什么兵力了。盛京方面能够调集的人口绝对不会超过六万,六万老幼妇孺硬碰赴死军这样的虎狼之兵,是什么样的下场已经不必多想,肯定是被杀的鸡犬不留。

赴死军围困盛京而不攻的,时候,济尔哈朗等人还有最后的一丝幻想望可以在大厦将倾之际展开和谈,或者是赴死军可以接受满洲方面的投降。

围而不攻就说明了赴死军内部也是在犹豫,这是满洲人最后的机会了。

为了全族人的生死存亡么样的脸面也顾不得了,请降的使者派处了一拨又一拨来就没有哪个能够回来过。

一直到今日赴死军开始攻打,济尔哈朗等人才真正看明白了,赴死军在两辽的战争不是为了攻城略地,而是为了灭族亡种。

八旗子弟已经没有希望了,也没有退路了。

可赴死军的实力不是什么计谋可以改变的,更不是什么人做出牺牲就能挽回的,灭顶之灾已经到来。

东西两面还有北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