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汤若望不再卖关子了,笑着说:“诸君可知,这记载之上的彗星,其实都是一者罢了。大多数的彗星,都是周期性运转。如今日所言这彗星,每个76年左右便会出现一次。若是上苍示警,岂会挑着这么准确的时间?所以说,臣请皇帝陛下莫要介怀。并无朝中奸邪,也并非陛下如何。相反,还应该大大惩戒那些无中生有之辈。”
朱慈露出了笑容。
这才是他想要的答案啊。
朱慈既不想被彗星这种天象搞,也不想用这种无稽之谈去掀起朝争。所以,无论是陆仲玉的还是杨光先的答案,朱慈都不赞赏。
相反,作为穿越客,朱慈很欣赏汤若望的水平。
这才让朱慈感觉到了一些后世的影子。
彗星这玩意,本来就是一个寻常的天文现象,非要扯上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朱慈听着就感觉歪腻。
他并不需要君权神授、天人感应这种封建迷信的东西来加强自己的权威。
这些东西,迟早伴随着教育普及以后被戳穿。与其站在历史的对立面上到时候狼狈不堪,还不如尽早布局。
“不可能,不可能!”杨光先反应了过来。
仔细一算,可不就是七十六年么?
可是……
天人感应……?
天人感应当然不是真的。
世界上也没有这回事。
按说,最重视这回事的应该是皇帝陛下。杨光先是站台朱慈的……
但朱慈却意外地选择抛弃了天人感应。
这让杨光先感觉到了恐惧。
他连忙又道:“不可能!”
“不可能什么?”汤若望微笑地说。
“哪怕只是说明了彗星这一个问题,也不能证明这一次天象不是真的有异常。况且,要把时间算上,这次的彗星也不是你所言的这个彗星!这次不算,必须再比一次!”说完,杨光先恶狠狠地看向吴明。
吴明艰难地点了点头。
“怎么比?”汤若望跃跃欲试。
“就比日食推测,下一次的日食时间!”吴明深呼吸一口气。
“好!不仅如此,还要预测出日式的全部详细情况。如何?”汤若望加码。
“好!”杨光先应了下来。
……
朱慈望着眼前几人的背影,背着手微微有些期待:“猜不到吧,委拉斯凯兹。你的招已经用完了。接下来,该看我的表演了。”
第七十二章:西班牙公主的嫁妆
西班牙驻华公使,委拉斯凯兹悠哉悠哉地吃着早餐,同时,又品味着另一份书信,思考得微微有些出神。
那是一封来自西班牙母国的信。
信上,说会有一批庞大的西班牙考察团出发到华,要他准备足够一千人住宿的食宿问题。
这难不住委拉斯凯兹,光是前期带来的经费就已经足够他在京师盖起一连串庞大的宫殿来安置从欧洲来的本国居民。
更别提还有许多从吕宋往来的商人。
吕宋虽然没了,从美洲来的航行却并没有减少,只不过他们将目的地从吕宋变成了中国的京师。
而这些,腓力四世都已经许诺给了委拉斯凯兹,以让他采购到足够的中国货物。
对于这一批来自欧洲母国的一千人,委拉斯凯兹早已知晓缘由,让他更注意的是那一千人里最尊贵的女子身份。那是腓力四世的三女儿,玛丽亚公主。
至于缘由,却也是简单。
王都瘟疫遍布,谁也不敢保障王都的安全,就连宫中也频繁死人,从前遇到瘟疫的时候别无选择,但眼下显然并非如此。
神奇的中国人遏制了瘟疫的蔓延,让所有人看到了生存的希望。
通过他们的口中,腓力四世才明白,遥远的东方有着这样一个神器的国度,他们成功地战胜了瘟疫,而且是一次又一次,接着无数次。
在逐步完善的医疗卫生投入下,美丽的东方成了健康的东方,安全的东方,宛如天堂一样的东方。
怀揣着对这样完美神国的向往,西班牙的权贵们决定启程前往,一睹究竟。
当然,明面上总不能这样胡乱开腔。直接就说是为了躲病,这岂不是对王国臣民的背叛么?
于是乎,腓力四世让心爱的玛丽亚公主牵头,带上了一群迫不及待离开欧洲的权贵们踏上了前往东方的船只。美其名曰,医疗卫生与治国考察团。
仿佛,他们并非是前去休假与躲避疾病的,而是为了西班牙未来更好治理而去的。
委拉斯凯兹默默地算了算时间,很是有些期待
这封书信的时间显然很早,早到腓力四世甚至还不知道中国的移民已经占领了西班牙王国的领地吕宋。
所以说,这会儿的船队说不定已经进入了亚洲,正在朝着前往京师的路上抵达。
他想了想,忍不住有些兴奋。
虽然,他还要头痛如何解释吕宋的丢失,但一想到这一批援兵到来,他还是十分开心。
这些贵族并不仅仅只是贵族,他们对于委拉斯凯兹而言是资本,是实力,是攻陷大明这个帝国的有力武器。
一个个传统悠久的西班牙豪门家族的名字被委拉斯凯兹念了出来,他忍不住笑出了声。
他们的到来,定然会带给委拉斯凯兹足够的金钱、财富。别忘了,西班牙成为日不落帝国的漫长时间里并没有将财富投入到工商业里,而是成了这些贵族享受生活的资本。
他们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奢华又昂贵。
为了在中国支撑更加奢靡的生活,他们显然会致力于不断扩大中国与西班牙帝国的贸易。作为驻华公使,他自然能够分润其中极大一部分。
当然,这些都仅仅只是一方面,最最重要的,显然还是玛丽亚公主阁下。
玛利亚特雷丝公主在历史上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名声,作为哈布斯堡王朝的公主,倒是有一点非常幸运,他与他还未出生的妹妹一样,没有遗传上哈布斯堡王朝那让人遗憾的容貌鸡胸与罗锅。
没有了这些缺点,这使得玛丽亚公主比任何一名西班牙公主的容貌都要胜过万分。加上委拉斯凯兹对中国女子的了解,他惊奇地发现,这位娇小的西班牙公主很可能就是中国人眼中的绝色美人呢。
当然,光是这些显然还并非是委拉斯凯兹期待的地方。
对于女子,他已经过了热切追逐的时候。更何况,还是公主这等他不敢去想的存在。
他热切期待的,是玛丽亚的身份,以及这样身份背后带来变革性的力量。
因为,伟大的腓力四世没有儿子,而玛丽亚又是腓力四世最年长的后代。
不同于中国,千百年来也就一个武则天。
在西方,是有女王的。
欧洲人并不认为女王继承王位有什么不对,就连西班牙人也觉得,玛丽亚特雷丝继承王位很可能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委拉斯凯兹也很认同这一点,特别是一想到玛丽亚公主就将抵达中国以后,就更加的期待。
因为……玛丽亚公主是个好人。
或者说,是一个非常单纯,单纯到有些愚蠢的人。
一个天真可爱,率性而为的女子是称得上赞美的。但这样一个人出生在环绕着权力与阴谋的王室里,只能成为一个可怕的故事。
毫无疑问,玛丽亚特雷丝卷入了这样可怕的故事之中。
但有的时候……命运就是如此。
委拉斯凯兹非常高兴这一点的判断,这意味着,下一个西班牙国王是一个好人,一个容易影响,**控的人。
而现在,委拉斯凯兹处在最有利的位置。
他很明白腓力四世国王为什么会特意加上玛丽亚公主,并不仅仅是为了掩人耳目,显然还有试图与中国联姻的想法。
神奇的医术让腓力四世明白了中国人的神器力量,三十年战争的失败刺痛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心。停战协议尽管已经拟定,但就如同字面意思上所说的一样。这不会是和平的到来,仅仅知识下一次战争开始前的喘息。
为此,腓力四世需要更多的支持。
中国,富饶而强大的中国就成了美妙的选择。
让自己的女儿成为对方皇帝的皇后,到时候用西班牙帝国的力量帮助玛丽亚掌握中国人的权利。
瞧瞧,多么美妙的计划。
而且,这并非是一个妄想。
也许中国的皇帝可以随便拒绝一个女人。
但当这个女人带着一整个帝国的归属到来呢?
“用西班牙帝国做嫁妆……也许中国皇帝可以不屑地拒绝,但又谁哪位臣僚会同意呢?”委拉斯凯兹大笑了起来。
他似乎已经预感到了美妙的未来。
一旦玛丽亚公主登上中国人的皇后之位,他便可以卷起这个帝国的风波。别忘了,还有一千名西班牙精英即将到来。
光明正大地斗争他们不会,争权夺利还不擅长么?
第七十三章:预言
要知道,他们面对的并非无可匹敌的中**队,而是一个柔弱的皇后罢了。
不同于欧洲那种王室之间互相联姻的格局。中国皇帝竟然喜欢从普通人家里娶皇后,就是赵诗瑶,也是成为皇后之后,兄弟叔伯都被荣养起来,接触不到权利。
这就让中国的皇后显得十分孱弱,想起拥有庞大势力的西班公主,委拉斯凯兹对此充满信心。
就当委拉斯凯兹畅想着如何让中国这个古老帝国被自己的手段控制时,他的助手匆匆赶来,传来了一个糟糕的消息。
“公使阁下,您的第一步动作,钦天监监副杨光先有大麻烦了。”助手低声地说着,竭力不让自己引起委拉斯凯兹的注意力,说完就闪到了一边去。
委拉斯凯兹的笑容果然停了下来。
这个时候的他,就好似一盆冰凉的水浇透了他的心底,让他的野心一下子被熄灭。
杨光先是个相当重要的人物,更是他谋划着动摇皇帝陛下后宫的第一步棋子。
但现在,这步棋遭遇到了大麻烦。
汤若望,这个来自西方的传教士竟然开始为难起了同样来自欧洲的同胞。哦不,也许汤若望并不知道杨光先的背后就是委拉斯凯兹。
撇去这些乱七八糟的念头,委拉斯凯兹必须开始面对眼前糟糕的处境。
他意识到,这是中国皇帝的第一步反击。
委拉斯凯兹神色郑重了起来,无论如何,他都必须开始行动了。
这样想着,委拉斯凯兹换了装,在助手的安排之下,见到了杨光先。
见到委拉斯凯兹,杨光先先是激动了一下,但很快就有些抑郁了。
“那些传教士都被皇帝陛下严加看管了起来,现在谁也接近不了他们。”杨光先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
委拉斯凯兹虽然不是很懂,但很快就反应了过来。
那是他身边吴明介绍后的功劳。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别人有没有实力,委拉斯凯兹的确不知道,但他自己有没有实力,却是一清二楚。的那个人,他也试图指望吴明能够挑起大梁。但当吴明解释了一下以后,委拉斯凯兹更加头大了。
撇去那些乱七八糟让人听不懂的专业术语,杨光先很快就明白了过来。在天文这上头,的确是这些洋人更厉害一下。
更重要的是,就算是中国人里那些顶尖厉害的,也都跑去了洋人那儿。
说到这儿,委拉斯凯兹也郁闷了起来。
《崇祯历书》严格来说并不是汤若望编纂的。这是徐光启主持的大作,他汤若望跟着一帮子中国学者后头帮忙编撰罢了。
而徐光启便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关键人物,而今挑头的陆仲玉等人都对徐光启十分敬仰。
哪怕是陆仲玉突然之间民族情绪爆发,他们也不会选择支持杨光先。
谁要杨光先一力反对《崇祯历书》的推行呢?
“这么说,宫廷之中,你的辩论完全输掉了呀。”委拉斯凯兹拧起了眉头。
这不是一个好的征兆,皇帝陛下的态度实在让人疑惑,也让他不住地猜想了起来。
的确,很难想象有哪位皇帝会支持臣子动摇自己的权位。如果说这是一个昏君也就罢了,朱慈并没有表现出这一点的迹象。哪怕有,也仅仅知识在对政务的懒惰之上,颇为让人有些诟病。
当然,皇帝陛下对权力的稳固掌握是没有人怀疑的。
枢密院这套体系的建立让皇帝陛下对军队时钟保持着强大有力的掌控,有了军权的支撑,政务之上的改动无论如何都不会让皇帝陛下失去权力。
更何况,皇帝陛下的懒惰反而让他的地位出于一种超然的身份上。
这样一来,做错事的只是内阁,而不会是皇帝陛下。久而久之,皇帝陛下就透过这一套严密有效的制度掌握着庞大的权力。
在这样完全并不愚蠢的判断之下,朱慈会做出这种选择就更加让人惊讶了。
“虽然很不想承认,但目前看来,的确对我们很不利。公使阁下,如果你的到来只是说这些没有用又让人苦恼的话,我想你可以考虑多喝点茶了。”杨光先生怕对方听不懂中国人的含蓄,摆出了一副送客的表情。
委拉斯凯兹不为所动,光是杨光先接下来还要找他要钱他就一点都不怂这个贪婪的中国官员。
事实上,若非是因为杨光先是京师里少见还很贪婪又愚蠢的中国官员,他也不会找到这么一个突破口,来打击皇帝陛下的后宫安稳。
“不不不,天文学上的东西,我的确是很难帮你。但是……这并不代表我对你眼下的困境就真的毫无办法。”委拉斯凯兹镇静了下来。
“什么办法?”
“你听我这般说……”
……
位于紫禁城的深宫之中,朱慈背对着双手,看着夜色。
古代的星空可真清澈啊,抬头看过去,便可以看到真正的夜色。没有光学污染,没有雾霾,天空一片清澈,让人毫无阻拦地可以看到天空之中璀璨的银河。
再加上,朱慈前生的时候,或多或少还真有一些近视。带着眼睛还想要观察天文,基本上是没有多大希望了。
但在这个时代里,健康的体魄与良好的视力让朱慈每每仰望星空到时候,就忍不住有一些窃喜与喜悦。
当朱慈收回思绪,回到一团小火堆的时候,旁边,魏云山的表情忽明忽暗,静静地将烤好的羊肉串递了过去。
就这样,君臣两人就这么在烧烤架上聊了起来。
“那边的情况都监视上了?”
“回禀陛下,都已经搞定了。委拉斯凯兹表现得很轻松,还在筹划着对付陛下的计策。”
“贼心不死啊。”
“但这一回没有其他国家参与进去了。”
“吃过一回亏,也就没有傻子会那么傻乎乎地跟着去吃第二回了。”朱慈笑了笑,说:“先说说我们的准备,进行得怎么样了。”
这个准备,显然就是朱慈的反击了。
驻华公使的确是个很麻烦的存在,他们毕竟不是朱慈的臣民,升官发财与赏罚朱慈都决定不了。最有力的反制手段也只不过是将他们驱逐出境,至于杀死驻华公使这种事,除非是野蛮国家,不然一般都不会去这么干。
国际声望这种事有时候虽然是无稽之谈,却也的确有几个底线。
再加上,这毕竟涉及宫廷隐晦,扩散出去只能让朱慈更加不开心。
“陛下,都已经安排妥当了。他们还未发现。”魏云山说。
朱慈点了点头:“要是远在东北他们都能发现,那也的确是巧合得有些过分了。”
朱慈说的是发生在东北那一连串诡异的传言。
别人不知道当年击败建奴后他们的缴获去了哪里,朱慈还不知道么?
一部分填充进了消耗庞大的国库,而另一部分,自然就是进入了大明的教育事业之中。要不然,哪怕是恒信商行日进斗金,显然也支撑不了教育事业这种庞大的开支。
锦衣卫自然是迅速查探了进去,很快,重重线索都指向了这些西班牙人。
显然,西班牙人不会想到在中国除了那些遍布街头的警察以外竟然还会存在着锦衣卫这种特务组织,他们的效率在皇帝陛下的支持以及不断出现的各种技术装备之下飞速发展。
撇去这些遐思,朱慈轻轻敲了敲桌子,吃完最后一根烤串,回去歇息了。
……
大明二八一年十月初一。
这一天,位于紫禁城的乾清宫里,一场盛会召开。
只要一看帝国首相李邦华以及枢密院倪元璐都到来就可以明白,这一场盛会在当朝大臣的心中有着怎样的意义,不多时汤若望以及杨光先纷纷就位。
李邦华与倪元璐一脸严肃,身边的官员们也纷纷不敢大意,都认真了起来。
京师里已经留言四起,很少有人能理解朱慈打破天人感应的举动。
更有儒者激烈地上书皇帝陛下被奸邪蒙蔽,要以正视听。
显然,只要看到朱慈今日的表情就能明白,他可没有被什么奸邪蒙蔽了试听,朱慈清醒得很。
“十月初一,就是今日的时间,对吧?”朱慈笑了笑,说:“在月前,两位学者在朕面前说,要赌日食的时间。还巧合,两位学者都将日食的时间预言在了十月初一。而且,也纷纷都将最终预测的日食详细描述都落在了梁哥锦囊之内。”
说着,朱慈身边就有一个大学士高高举起了一个红色一个蓝色梁哥锦囊。
这梁哥锦囊还有些挺不一样的,因为,上面都被严密的油纸包给包了起来,贴着一个未经拆封,写着当事人名字的封条。
显然,这是为了证明两方都这一回比试的严肃性,谁也不会在上头捣鬼作乱。
“回禀陛下,的确如此。俯唯圣裁,臣恭听教诲。”杨光先端正地一礼,如果单单只看外表,这杨光先还算得上是一表人才,浓眉大眼,看起来很有正气的模样。
唯独朱慈没回看着杨光先都有些可惜。
他想起了后世的一句明言,没想到你这个浓眉大眼的也背叛了革命。
撇去这么一点小插曲,另外的汤若望也拽着有些口音的中国话上前行礼:“皇帝陛下明鉴,您忠诚的臣民可以发誓,我所预测的一切都是毫无修改的,而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