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第4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正常的纺织厂工人一月两元左右,但一个外国人可以只要一银元。毕竟,大多数工坊都是包吃包住。

    如果说卫所兵与退伍兵的加入还只是让原本百姓找工作的机会不那么紧俏,还不怎么影响工资。那么,外籍移民的进入,大大缓解用工荒的同时,是而今工人待遇急剧下降。

    比如煤矿工人,原本因为工作格外辛苦三元一月都招不到人,以至于必须买奴仆才能行。现在有了外籍劳工却是让工资一下子跌打到了只用一块五银元一月。正是如此,这才出现了越来越多苛待工人的现象。以至于矿山这等高危岗位死了人也不在乎,因为有大把的外籍朝鲜人、日本人可以挑。

    “民生之多艰……我身为父母官却没察觉到……”林鹏心中涌起了强烈的愧疚感。

    “大人能如此想,学生便大大松了一口气。眼下这一切,还只是发于末端,收拾起来还来得及。再晚,可就病入膏肓,药石不能救了……”柳如是起身,躬身一礼。

第八章:新儒者

    “不得不承认,柳同学说服了我……”林鹏皱眉良久,拱手一礼。

    柳如是浅浅一笑,淡然地回礼,这个时候他没有功夫谦逊,而是直接说:“如此说来,大人愿意祝我一臂之力了么?”

    她这会心中也是重重松了口气,林鹏毕竟不是那些抱着儒家经义读迂了脑子的,他这一番话还能说动林鹏。如果是换一个人,却不是她这么简单能说服的。

    “柳同学想要如何做?”林鹏说。

    “如此……就请听学生一一道来……”柳如是将计划一一说出。

    这时,一场轩然大波,也已经在京师崇仁书院掀起。

    崇仁书院是史可法与黄道周自己捐资,又联络士绅开办的一处书院。显然,他做的是东林书院的旧事。当初顾宪成修复东林书院,让士子可以在此畅言政务,以舆论影响朝政,完成了声望到权力的转化,亦是开启了影响深远的东林党一事。

    眼下谁都知道东林恶了陛下,已经被李邦华与倪元璐的新东林吸收。想要再造东林是不可能的了。于是,史可法选择了另开崇仁书院作为保守党的大本营。

    虽然史可法联络了黄道周拉赞助,但这等为有功名士子开办的书院是不可能得到朝廷财政扶持的。故而,一路运转,财计之上都是颇多艰难之处。

    最终,还是曾经东林里的后起之秀陈子龙出手,解决了这个困扰史可法的大敌。

    陈子龙而今就任新闻出版总署署长,也算朝中后起之秀,乃是黄道周与史可法之后的新秀中坚。

    他一出手,果然比那些只会夸夸其谈之辈强出无数。

    陈子龙用的办法是将崇仁书院变成了一个专门的补习班,用以研究如何考秀才,如何考举人,以及而今时兴的如何考教师资格证,如何考朝廷的选调考试。

    从原本只是聚众吐槽发帖的书院变成了热门的教育产业,崇仁书院一来解决了无数闲得发慌又囊中羞涩之辈的生计问题,又提供了一个可以让人不用担心经济问题的吐槽之所。

    崇仁书院的成功让保守党在京热度升温,一干大佬纷纷看涨。

    大明二七九年十月十二日,这一天开始,崇仁书院开始议论非非。一条震惊的消息从一名自京师大学堂的士子口中传入书院,惹得众人义愤填膺。

    公孙艺手中高举着一张布告,进了讲义厅。这里是讨论经义的地方,也是崇仁书院最热闹的所在。原本,这是给一干为了来年科举的举人们预备的地方。但自从书院里各处都被各种各样补习班占据以后,想要聚众吐槽的士子们实在找不到地方,便纷纷涌入进来。

    “消息确凿,现在水峪沟煤矿里,一个叫孙三的男子运了十辆大车的骸骨进了大兴县县衙,要状告那水峪沟煤矿的东主,沈万重!”公孙艺将布告拿出,众人纷纷惊呆了。

    “十辆大车的骸骨?有这么恐怖吗?”

    “如果是刚死不久的,还真有这般恐怖。就算是死的变成了白骨,那也是蛮吓人的。听闻至少就是死了三十七人,这么多人的骨头垒在一起,太可怕了……”

    “那沈万重真是奸商,竟然落下了这么多人命!”

    “这不是奸商不奸商的了,如此罔顾国法,还是这天子脚下,必须严惩!”

    “这是当然,若是不能严惩,从今往后天底下还有安全的地方吗?”

    ……

    这时,屋外的两人听着声音都不由停住了脚步。

    一个白发渐多却精神抖擞的老年男子一双眼睛带着震惊与忧虑的神情:“朗朗乾坤,竟然有这等事情?我本以为,而今已经是渐渐治世,盛事气象初生。没想到……竟然有这等骇人听闻之事。十大车的骸骨……”

    “石斋先生,且别着急忧虑。我看这事有些不对劲,前些时候,我还听闻只是城北出现了一些盗匪,大兴县求援顺天府,已经调集了数百民壮,不日就能平定。眼下看那些盗匪竟然主动报官,这说明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要好呀。”陈子龙轻声说。

    “哦?”被称为石斋先生的显然就是黄道周了:“卧子可别是安慰老夫,老夫我的承受能力并不坏。”

    这位老者那副忧国忧民的心肠不是假的,老实讲,他耍手段心机的本事并不高。但这三年任职,却是平生最畅快的阶段。能够施展一生所学,教化子弟,使大明渐渐国泰民安。实在是让黄道周觉得不枉此生。

    可近日听了如此消息,却是忍不住惊骇起来。

    天子脚下,朗朗乾坤,却有如此骇人听闻之事。亏他还以为而今朝堂衮衮诸公尽心竭力,已经有盛世气象。

    陈子龙缓缓说:“一者,所谓盗匪恐怕是谣传,说不定只是一群活不下去来请愿的灾民罢了。二者,无论如何,他们还能告官,说明这是对朝廷的信任呀。换平日,哪怕往前推二十年,何曾有百姓能这么对官府有十足的信心,相信他们会给一个公道?这说明,局势还在朝堂的控制之中。不是造反,不是叛乱。”

    “卧子不愧是治世大才,这一番话,我记下了。说不定下一回朝议到时候,卧子就要参加了。”黄道周赞赏地说。陈子龙这话说得很有水平,角度刁钻,十分犀利。更难得的是还很积极。

    “石斋先生与陈卧子来了!”公孙艺讨论得正欢,忽然间感觉外面有人,一撇,果然发现了两尊大神。

    屋内顿时骚动起来,黄道周与陈子龙也是纷纷入内。

    “学生见过石斋先生!”

    “卧子兄,好久不见!更加英姿勃发了。”

    “拜见石寨先生,拜见陈院正。”

    ……

    各式各样的称呼响起,大家都对两个大人物的到来感觉很激动。

    显然,这是有大事要干啊。

    陈子龙显然不会在领导面前出威风,微微一个侧身让开,将视线的焦点留给黄道周。

    黄道周轻咳一声,见屋内众人渐渐安静,说:“诸君。我与道邻开办书院之时,之所以取名崇仁,就是因为我辈儒生,怀着儒家最核心的一个理念:仁。而今,奸商苛待害民,实乃人神共愤。我辈儒者,学圣贤文章,岂能容忍世间污垢横行?现在,我希望崇仁书院的同学们挺身而出,为我辈新时代的儒者做出一个表率!”

第九章:旧党的野望

    黄道周登高一呼,崇仁书院人人热血沸腾。

    这是一个崭新的时代,一样也有着不一样的新一代年轻人。

    现在,大明已经不用再畏惧国内的流贼,不用害怕关外的鞑虏。就连祸害了大明数百年的蒙古人,笼罩在整个中华帝国数千年之久的草原蛮族,也被一战平定。河套回归,蒙古安宁,数遍天下,竟是再无让大明感觉忧虑的敌人。

    外敌已去,对于这个时代的中国人而言,有限的生命里就可以有更多志趣高洁的目标。为中华复兴而读书,为大明强盛万载而读书,为升官发财娶老婆而奋斗,为了全人类更昌盛的文明而奋斗。

    那么,未来对于儒者而言,又该是怎样的呢?

    这不仅是来自一个个读书人内心的疑问,同样也有基于现实**裸的考量。

    他们感受到极大的压迫感。

    新东林的兴起是皇帝陛下一手缔造的。

    就连新东林的党纲,据闻也是由皇帝陛下敲定过的。扶持工农,对外扩张,技术兴国,百家争鸣。

    这样一个新的政党,虽然大部分都是儒家学徒在其中,但在皇帝陛下这双异常强大的手扭动之下,已经越来越少有儒家学说的成分在里头了。

    甚至,就连朝廷的公文也不再是文言文,而是被皇帝陛下勒令成必须以白话文的形式书写。黄道周对此既是不满,又是无奈。他不敢去怼朱慈,只能将矛头对准新东林。直斥新东林已经忘记圣贤文章,为了身上的权位而丢失节操,只知道媚上欺下,全然忘记了圣人之言。

    当然,新东林实力庞大,不仅是御史,就连报纸也大多为新东林影响。黄道周的这些吐槽只能私底下说说,他不敢妄开党政之祸。陛下对于党同伐异之举是十分警惕的,一旦过线就会立即反噬。

    对手的强大让黄道周与史可法这些保守的儒者重新团结在了一起,就连刘宗周这个当世大儒也开始重新思考儒者的未来。

    儒家很清楚,学派之所以能长存,就是因为与政治权力牢固地绑定在了一起。曾经,封建皇帝只晓得如何巩固自己的权力,只晓得如何让自己的江山万世不变。

    但现在,朱慈这个年轻的皇帝显然足够开明。他甚至连党派都解禁了,岂会在乎什么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不可动摇?

    朱慈很清楚,这个时代,属于皇帝**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了。跟不上历史的潮流,只能拖着中国的未来一起被埋葬。

    所以,朱慈才会亲手督促着新东林建党,确立一个崭新的党纲。

    崇仁书院的讲义厅里,听了黄道周振奋蓬勃的话语,众人格外激动。

    “我愿挺身而出,为我辈新儒者做出表率!”

    “舍身取义,乃是古之圣贤的奥义。今日,为朗朗乾坤之下一个仁字,我辈也绝不吝惜与当世黑暗开战!”

    “读圣贤书,为朝堂命官,所为何事?还不是为了一展胸中心怀。我公孙艺读书十五载,今日亦不甘落后,定还我大明一个郎朗晴天!”

    ……

    黄道周包含期望地看着眼前的士子们义愤填膺,热情澎湃,忍不住动情地说了起来:“这就是我们的希望呀。虽然,我不知道属于旧党的未来在哪里,但我知道,如果没有切身实地去体会,去实践,去探索,我们就一定不会知道。五年了,我曾经无数次朝着自己的内心发问:为何无数仁人志士用鲜血都无法保卫大明,为何新党在陛下的手中,只用了五年就再造了一个兴旺的大明。曾经,我以为这个疑问会带到坟墓里去……”

    史可法与黄道周等保守党其实并不喜欢保守党这个称呼,他们更愿意称呼自己为旧东林党。于是,大多数自称的时候,都是自己说自己是旧党。

    “现在,石斋先生可是有体会了?”陈子龙笑着说。

    “没错,是多了一些体会了。”黄道周沉声地看着众人说:“答案就在诸君手中,在我被青年士子手中啊。我黄道周老了,老得有些跟不上时代的变化,看不清世间的真相。所以,我还要用我还残存的时光,为同学们保驾护航。让你们可以直面那些黑暗之面,看着你们成长为大明栋梁。去吧,同学们,去奋战吧。去看一个新的大明,该是怎样的前进。我在你们身后,挡住一切妖魔鬼怪!”

    说罢,黄道周目光灼灼。他很清楚自己面对的敌人是什么,也很明白那些工坊主背后日益强大的力量。他身为内阁大臣,已经知道天下最大的资本集团就是皇家。

    朱慈作为大明皇帝,为何比起任何一代皇帝都更加强大,可以抵御大臣们的反对?

    除了他的天下是自己亲手打出来,亲手争出来的以外。就是因为恒信商行代表的资本集团实力强大,乃是天下第一的资本集团。母后大股东是朱慈,现任当家便是皇后在遥控。

    虽然登基之后,诸多痕迹渐渐藏了起来,寻常人等闲都不知道。但作为教育大臣,黄道周就知道恒信商行这五年来捐资助学,建立了超过三百所恒信中级学校。这一笔钱至少超过一百万两。

    窥一斑而知全豹,恒信钱庄明面上的资本已经让人觉得瞠目结舌,其母后控股、投资的工坊、商业布局更是无数。比如而今在海外威风赫赫的远征公司,比如曾经的郑氏集团,现在的希望公司。

    希望公司说是捐到大明朝堂手中,实际上股权转移是落到了朱慈的口袋里。

    当然,黄道周对于朱慈经商并不敢多说什么。有钱就是大爷,有钱的皇帝,更是任性。比起前几代皇帝任用宦官搜刮民财,至少皇帝陛下一不用宦官,二不贪图享乐而是把都是把钱用在了民生之上。光是这两点,已经足够堵住大家的嘴。

    撇去闲话,黄道周这一回面对的不仅是普通的权贵,而是最大的boss,皇帝陛下。

    陈子龙在一旁欲言又止,但黄道周这一番胸怀却真的震动到了他。他为何舍弃新党的极力招募而加入旧党,不就是因为两位党魁那种大公无私的心怀吗?这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格局。这样的黄道周,其具有的人格魅力,才是陈子龙决意加入旧党的关键。

    这时台下,公孙艺等人已经不能用两眼花花来形容。

    就连陈子龙这等宦海沉浮的老司机都被感动,更何况这些新丁?

    “请石斋先生放心,我等定不辜负先生所望!”

    “请石斋先生放心,我等定不辜负先生所望!”

    “请石斋先生放心,我等定不辜负先生所望!”

    ……

    众人齐齐高喊,豪气直冲云霄。

    黄道周点了点头,他将目光落在了陈子龙的身上。作为领袖,大方向他已经把握好了。具体的实际业务,就得看陈子龙的。黄道周很清楚,此前的东林就是嘴炮太多,除了煽动舆论一点活儿都不会。

    “诸位同学士气可嘉,让我看到了胜利圆满的那一刻应该是怎样的激动人心啊。”陈子龙微微向前一部,出声说:“不过,兵者,未虑胜先虑败。我们面对的是异常强大的敌人,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最坏的准备,用最大的决心,与最完善的计划去应对。”

    一干士子们安静了下来,崇仁书院原本半死不活的模样他们是知道的。正是眼前这个男子的到来,才让已经有些落寞的旧党能够重新站起来。众人面对陈卧子,没有一个是不服的。

    就连刚来的公孙艺都知道,崇仁书院里,除了两位大佬,就是这一位陈卧子说话最管用,威望最隆重。这样的威望不是别人给的,而是他亲手挣出来的。

    “请卧子先生发令!”

    “请卧子先生发令!”

    “请卧子先生发令!”

    ……

    陈子龙微微颔首:“计划,我已经预备好了。现在,行动之前,我下令将几点原则。第一:不搞破鞋阵,我们的行动必须有礼有节,不能留下一个破绽给敌人有机可乘。”

    “第二:一切行动听指挥,牢记保密原则,该说的说,不该说的绝不说。该问的问,不该问的绝不开口。不能向外任何人表态关于此事的任何信息。”

    “第三:我给你们没人一个纸条。红色的代表留下,蓝色的代表离开。现在决定是否加入,一旦加入,谁敢反悔……我发誓,一定让他后悔此生!”

    “好了,决定留下来的到我办公室去吧。接下来,要各自准备分组,五人一组,推选组长,准备行动……”

    黄道周看着陈子龙有条不紊又思虑完备地行动,经不住心中喜悦涌起。他感觉到,旧党是真的有希望了。

    ……

    公孙艺出人意料地被推举成了组长,这也和大家各自的喜好有关。大家当然会优先选择与自己合得来的那一些人。自然,一向出手大方的公孙艺身边也跟随了一帮子人。

    作为最先被推举成组,公孙艺成了行动一组,出发前往大兴县县衙。

    他们要摸底清楚报官的那几个工人现在是个什么情况,尤其是……县衙到底有没有受理。

    陈子龙的计划很清晰,也很符合官面上的所有程序。应该受理却没有受理,那么板子就落在了县衙手中。

    只要成功受理,陈子龙就可以派出人手,帮工人们打赢官司,随后借着县衙官司的名义,深入调查进这一回的工人暴乱之中。

    伴随着调查的深入,定然可以查出实槌铁证,借此打击那些工坊主,从而带动起舆论上的热潮,最终在朝议之中,让旧党占据优势。

    当然,按照正常道理来说,这会儿的县衙应该是在推诿之中。少不得,县衙这会儿已经被那些权贵公关完成,甚至将那些苦主打出门外,警戒后人。

    于是,公孙艺这一行其实还挺危险的。

    陈子龙严令不许败破鞋阵,不能利用身上功名的身份闹事。陈子龙很清楚,皇帝陛下对于读书人功名特权十分不满,一旦惹火烧身定然因小失大。

    没了这层护身符,公孙艺对接下来的处境有些胆战心惊,一连安排了好几个后手,让家里几个好手随时准备捞人,随后迅速出动,踏上了未知的征程。

    果不其然,县衙门前十分热闹,闹哄哄的到处都是人。一派喊冤的人,显然,这些看起来衣服寒酸,形状容貌凄苦的男女老少就是那些被欺压的工人了。

    “大老爷,我们有冤情啊!”

    “那姓宋的不是好东西,克扣薪资不说,寒冬腊月的还要我们做工,一身棉袄都不发,十足要害死我们呀……”

    “我们也是,那公孙家的当初明明说好了农忙会放人。现在都十月了,快到农闲了,却还是不放人!现在工坊里,还有好多兄弟不能出门呢!”

    ……

    县衙外闹哄哄一片,显然都是些有冤情的苦主。

    公孙艺严正以待,急忙上去找了一个看起来像是领头之人的男子说:“这位……老乡,我们是崇仁书院的学子,奉恩师命令,特来寻访民情。敢问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