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不遗憾-第6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看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花灯,却已经让大唐的商人们斗智斗勇起来了,没有任何一个商人愿意错过这样一个扬名立万的好机会。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商人都喜欢互相争斗的,有些商人觉得和气才能生财,于是就互相联络,打造了一个类似于商会的利益团体,在这个团体内,所有人都要按照约定的规则做生意,不可以随意的压低价格,也不能做出损害同行的事情,大家和和气气的一起发财岂不是很好。

    只不过,这样的商会只存在于较小的区域内,其成立的目的,其实也是为了打压别的区域的商业,从而为自己带来更多的实际利益。

    就比如这个区域有二三十家酒楼,但长安城这么大,别的坊也有数量众多的酒楼,总数几千家都不止,但分散和恶性竞争的区域是压力很大的,无休息的压价虽然可以打败竞争对手,让自己独霸一个区域,让这个区域只有自己一家酒楼,但这样的区域,也会随着大量酒楼的离去而变得不再繁华,顾客会逐步的离开,从而这个最终的胜利者也会变成一个十足的失败者。

    而若某个区域的二三十家酒楼联合起来,大家共同进退,维持相同的价格和服务,平时遇到事情多交流,如此一来,这二三十家酒楼就都能很好的生存下去,而这个地方的酒楼一多,顾客就会觉得这个地方热闹,就更加的愿意来这个地方消费,从而给这一区域带来巨大的流量,进而让这二三十家酒楼全部都能受益。

    此刻,遇到花灯做广告这种事情,这个小团体的所有成员,自然也要坐在一起商议如何制作花灯了,他们既然是一个团体,为了共同的利益,他们必须团结一致的去做这个事情,谁也不能单独干,否则就是违反了规矩,会遭到其余众成员的打压的。

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十倍报酬() 
李安随便搞了一个花灯,目的是为了刺激其余商人效仿,从而解决长安城花灯数量不足,新意欠佳的问题,而不是为了宣扬自己的镜子产品,毕竟,真正的好产品是不需要宣传的,酒香岂怕巷子深,独一份的镜子产业,具有很强的垄断属性,不打广告也能有很高的销量。

    可其余的商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不论是贩卖珠宝的大商人,还是普通的小酒楼,都存在非常严重的竞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打广告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可以极大的提高自己店铺的知名度,让更多的老百姓光顾自己的小店,从而让自己能够挣到更多的钱财。

    单打独斗的商人在制作花灯,联合起来的小团体商人也在忙着打造花灯,为了让自己的花灯能够真正的吸引到客流,所有商人都是绞尽脑汁,尽可能的制作出别出心裁的花灯,而且,会想法设法用一种不会让人反感的方式,将自己的广告加入到花灯的内容之中。

    总是,这简直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了能够获得更好的广告效应,所有人都拼了老命了,甚至不惜花费重金,请来专门的设计人才为他们的小店设计合适靠谱的花灯。

    “李侍郎真是好手段啊!随随便便的一个小主意,就让商人们大把的破费,这京城的街道,今年怕是要摆不下花灯喽。”

    李豫去平康坊逛街,恰巧看到李安,便上前打招呼。

    “商人有的是钱,不怕破费,至于花灯,城内摆不下,那就放在城外好了,实在不行,沿着铁路线,一路摆到洛阳城,这岂不是挺好。”

    李安笑着说道。

    虽然商人们都行动起来了,但大唐的街道足够多,城外还有很大的空间,根本不用担心放不下,就是用电负荷有点大,估计要加大煤炭的采购了,以确保花灯大规模使用的时候,电力不足的问题。

    “一路摆到洛阳城,这是个好主意啊!如此一来,从长安到洛阳,这一路上就都是风景了,简直美不胜收啊!”

    李豫兴奋的笑道。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虽然花灯的数量很多,但若是摆放在人流量比较少的地方,就没有多大意义了,还是摆放在人流量比较多的地方才能带来流量,尽管铁路沿线会有很多的行人,可火车速度太快了,再好的花灯,估计还没有看清楚就过去了,关键的广告信息更是难以获得。

    “快过年了,大街上采购年货的人越来越多了,不过,平康坊这里的交通好多了,看样子,地下停车库起作用了。”

    李安看着附近的人群,开口说道。

    李豫闻言,很是高兴的点头道:“李侍郎说的是,自从地下停车库投入使用以来,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王隔三差五的就会过来看一眼,效果确实不错,只是下面还没有完全建好,环境太糟糕了,也就是附近的商人,会把店里的车辆和碍事的废弃物暂时放入下面,从而为客人留下了停车的空间,稍微缓解了停车难的压力。”

    “下面的利用率如何?都停满了吗?”

    李安开口问道。

    李豫看向一名随从,开口道:“你下去看看,停了多少车辆?”

    因为下面的环境黑暗潮湿,地面还有不少的淤泥,如此恶劣的环境,李豫自然不愿意下去了,就连身边的随从,也好几天没亲自下去看一眼了,所以,李豫没有办法回答李安的问题,只得让随从立即下去看看情况。

    不过,不论下面究竟停了多少车辆,从平康坊现在的交通状况来看,下面肯定是停了不少的,否则,平康坊的交通是不会出现如此明显的好转的。

    “广平王,小的没仔细数,大约有一半的位置都被车辆占用了。”

    随从开口说道。

    “才利用一半就能有如此效果,看来真的是不错啊!若是全部利用上,这里的交通压力就更小了。”

    李安开口说道。

    其实,除了地下停车库这种办法之外,还可以建设立体停车库,就是专门建设好几层的大楼,每一层的高度不需要太多,只要能容纳车辆和人的高度就够了,甚至,可以两面开花,地下建三层,地上再来三层,如此一来,就有六层停车库了,在寸土寸金的地带,如此多的停车库,可以极大的减轻繁华地带停车难的问题。

    只不过,大唐的交通拥堵状况,还远没有后世那么严重,暂时先弄个地下停车库就行了,况且,这个地下停车库的高度足有两丈高,未来车辆停不下的时候,还可以在中间隔层,将一层的地下停车库改为两层,停车量将会增加一倍,效果比如很大。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眼下最大的问题,就是先把试点的平康坊地下停车库弄好,让大唐的官员和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然后,才能在全京城进行推广,从而缓解整个京城的停车难问题。

    因为下面的环境实在是太糟糕了,所以,李安也不打算亲自下去看一眼了,待来年完全建设好了之后,再下去看一眼也不迟。

    过年如此临近,所有人都在忙着准备年货,而李安的府上,所有的年货都已经备齐了,甚至都严重超额准备了很多的吃喝食物。

    不过,李安是不会满足的,趁着过年最后一次去弄点野味,那也是很不错的,打猎可以获得猎物,而在骊山的养殖基地,应该已经有不少半野生的野猪和野鸡了,对了,还有数量众多的野兔。

    尤其是这野兔,繁殖能力实在是太强悍了,在没有天敌的情况下,兔子的繁殖是爆炸式的,一只母兔一年可以产七八窝的小兔子,一窝兔子起码有七八只的样子,如此一来,一只母兔一年大约可以生产超过五十只小兔子,而小兔子长到一岁的时候就已经成熟了,可以加入到生产的行列,这样一来,最多几年的时间,兔子就成灾了,当然,前提是没有天敌,也没有草场的危机,天敌过多或者草地太少,兔子是会被活活饿死的。

    在其余野生动物日渐减少的此时,繁殖力强大的野兔,几乎是猎人们最常捕获的猎物了,好多猎人一个月,也就只能捕获十几只野兔,从而不得不放弃打猎这个行业,转行去做别的事情,至少,要能挣到足够养活自己的收入才行。

    骊山野生动物养殖基地,现在还没有完全建设完成,但养殖的工作早就已经开始了,只是部分建筑太高大,不是短时间所能建设完成的,大概还需要半年的时间,主体的工程才能够完工,而后续的改进则永远都不会停止的。

    本来是打算自己去看看的,李豫听了觉得有意思,也跟着去了,半路上还遇到了几个出城游玩的皇孙,也就是李豫的弟弟们,也闹着一起去看看了。

    骊山距离长安城并不远,乘车很快就到了,虽然山下有关卡,一般的车辆不允许上山,但权贵的车辆自然是例外的,没有敢拦截李安的座驾。

    李安一手创建的骊山野生动物养殖基地,在骊山的深处,自然条件还是非常不错的,到处都是风景,只是较为偏僻了一些,以至于一般人很少会来到这里,毕竟,若不是有车的话,从山下走着到此处会把人累死的。

    “哇,这里就是骊山养殖基地啊!好大的一个山谷,里面有什么好东西,有老虎吗?”

    “有猎豹吗?”

    “有熊瞎子吗?”

    几名皇孙开口就来。

    这几位是在皇家兽苑玩多了的,见过了太多的野生动物,所以,便以为李安的养殖中心有好多的有趣野生动物。

    “没有,这些吃人的野兽都没有的,这里只有野猪,野鸡,野兔这些吃草的动物,目前数量还不是很多。”

    李安开口回答。

    “啊!就这些啊!这些有什么意思,一点也不稀奇。”

    “早知道就不来了。”

    这些皇孙的年纪都不大,身份和地位又比较高,说话自然没大没小的。

    李豫不高兴了,皱眉道:“也没人请你们来啊!若是不喜欢,现在回去就是了,有什么值得抱怨的。”

    作为嫡长孙,李豫自然有资格教训这些兄弟,让这些家伙老实一点,而且,这些家伙也确实不像话,居然敢拉着脸抱怨。

    “来都来了,那就看看呗!”

    几人自然不敢转脸就走,要不然真的就要惹李豫生气了。

    不过,他们内心最大的好奇,就是站在高处,几乎看不到什么,感觉山谷里就是一大片的草地和树林,建筑物只能看到一个大门和一个正在建设中的高大建筑。

    其实,这只不过是李安的刻意设计罢了,在山谷之中,其实是有很多建筑物的,甚至还有很多混凝土的柱子,只不过,为了照顾这里的自然景色,几乎所有的建筑物都进行了适当的伪装,柱子全部被伪装成大树,甚至还有树枝和树叶,为了防止树叶褪色,柱子下面还种植了攀爬植物,待这些植物爬到树枝上的时候,就可以充当树叶了,而普通的房子,房顶和墙壁也都经过了各种伪装,从远处看,就好像是一个小山包,只有特别大的大门和中间的超过建筑很难伪装,从而可以在很远的位置看到。

    为了节约一些体力,大家乘车直接抵达大门口,这里有一个停车场,不过,停车场的地面也是经过处理了,看上去完全就不是水泥的颜色,而是粉刷成了青草一样的绿色,甚至,还在绿色的油漆上门绘制小型的灌木和花朵,从而让人从远处看过去,误以为这个是普通的草地,而其实确是水泥制作的平地停车场。

    下车之后,大门就在眼前了,看门的几个士兵很精神,不过,他们并没有站岗,而是在大门附近来回的巡逻,累了的话,也是可以坐下歇歇的,这样不容易累,若是站着不动,那将是非常累人的。

    见李安带着李豫几人前来,几名士兵连忙整理仪容,并向李安几人行礼。

    “都快过年了,你们还能如此坚守岗位,真是辛苦了。”

    李安开口对几名士兵的工作进行夸赞。

    “不辛苦,都是应该的。”

    士兵回道。

    “大过年的,却不能回去与家人团聚,你们牺牲不小,不过,本官是不会亏待你们的,过年这几日,每天都是三倍的酬劳,除夕和初一初二,十倍酬劳。”

    李安非常大气的说道,反正自己有的是钱,不对这些士兵好一点,多给他们一些报酬,怎么能体现自己的爱兵如子,况且,大过年的,坚守岗位确实很不容易,也应该多给一点报酬,这样才算比较合理。

    “李侍郎,那我们呢?我们干活也很累啊!”

    李安刚刚说完,在大门内的一名工匠头目笑着迎了上来,不停的给李安行礼。

    这人常年带人干活,但身体看上去一点也不结实,可见他自己并不干活,只是负责指挥的工头。

    一般这种人干活不行,但溜须拍马的本事还是不小的,属于比较懂事的类型,但有时候也是比较奸诈的,能得到便宜是不会放过的。

    不过,这种人性格好不好,是否奸诈,这些都不重要,只要能把活儿给干好就行了,这个是最重要的。

    虽然李安不喜欢别人主动要钱,可这些工匠确实很辛苦,比士兵还要辛苦好多,大过年的,当然也要多给很多报酬了,而且,最好要与士兵的一样,否则,给的少了,他们会觉得不平,若给的太多,士兵就会有怨言,心里会很不高兴的。

    “你们的报酬,当然也少不了了,与这些士兵一样,也是过年三倍,最高的三天十倍,不过,你可千万别想着打歪主意,这些额外多给的钱,本官会让下人亲自发到每个工匠的手中,不会经过你手的,当然,你自己的那份也不会少。”

    李安笑着说道。

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悬空通道() 
李安既然要发福利,自然是要落到实处的,绝对不会允许有节流的情况出现,若是那样的话,就只能让一个人高兴,而让广大的工匠伤心难过了,而自古以来,不论是朝廷的赈灾拨款,普通工头发钱,甚至是边关急需的军饷,都存在中途节流的情况,以至于真正落到实处的只剩下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

    而眼前这个工头,一看就是一个比较滑头的家伙,指望这样的一个人,把几倍的报酬全部发到普通工匠的手中,那是绝不可能的,李安最多给十倍,工头能发一倍给工匠就不错了,要不然工头岂会那样的富有,图的又是啥。

    当然,若是完全把某项工程包给工头负责,总价事先说好,那就没法办法了,就算工头一个人抽取利润的一半,别人也不能说什么,可李安招募来的这些工匠,属于让工头带头指挥,工钱直接算到每一个工匠头上的,工头只负责指挥,享有普通工匠双倍的报酬,不论最终工程耗费多少资金,都与工头和工匠没啥关系,他们只要认真干活就行了。

    而就算只是让工头负责指挥,可在很多时候,为了发钱方便,主人家会选择把工钱算好直接发给几个工头,然后,几个工头再发给每一位工匠,这样一来可以省事不少,不用一个一个的发钱了,可同时也就给工头节流造成了方便。

    李安的骊山野生动物养殖基地规模也算不小,建设的队伍也不是一支,足有五支队伍,一个专门负责主建筑,一个负责挖坑埋假树,一个负责制作各种建筑构件,比如水泥柱子,还有主建筑需要的构件,一个负责仿生施工,要把所有已经建设好的建筑伪装成大自然的树木,还有一个负责运输各种材料进入山谷,并负责打扫卫生和找补,每一个队伍都有一名领头的工头,这样干起活来才有秩序,否则,一盘散沙是没法干活的。

    这五个队伍的人数是不同的,但任何一个队伍的人数都超过十人,都是不小的群体,在发工钱的时候,账房先生自然更加愿意直接把钱发给五位工头,让工头再去发给众多的工匠,这样一来,账房先生就舒坦了,不用劳心劳力的一个个发钱了,可如此一来,工头也就有了节流的机会,把拿到手的钱留着不发,或者只发一小部分给工匠,自己贪下大部分。

    这种行为在任何时代都是存在的,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毕竟,这里的工匠总共只有几百人,就算一个个的发钱,倒也没多大难度,可有些大工程,工匠的团队就有几十上百个,而且,每一个团队都有上百人,全部算起来,人数是成千上万的,这么多的人,让账房先生一个个的发钱,岂不是要累死,最简单最省事最廉价的方法,就是把资金直接发给各个工头,让工头继续往下发,一直到了后世的文明社会,广大的体力劳动领域,也都是这么发钱的,而每年因为工头克扣节流所造成的工匠损失,一直是一个很严重的老大难问题,不论多么牛逼的朝廷大佬都解决不了这个难题,让人痛心又让人无奈。

    不过,对这种事情万分痛心的李安,自然不会放任这种情况的出现,所以,李安再三交代麾下的账房,发工钱的时候,要严格按照人头,一个一个的发钱,绝对不能把钱直接发给工头,以防止工头节流。

    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个难题,那就是工头对自己麾下的人都清清楚楚,每个人干活如何也都知道,可账房对这些情况却不了解,也不认得每一位工匠,若是有的工匠领完了再来领一遍,而有的工匠一次也没领,那岂不是很糟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每次发工钱的时候,都是分组发的,五组工匠团队分五次发钱,每一组的所有工匠要全部到齐,并仔细的清点人数,多一个少一个都不行,只有人数正好,确认都是工头手底下的人之后,才会进行发钱的步骤。

    一个小组发钱完成了之后,才会去发下一组,直到把所有小组的工钱全部发完为止,这样的操作可以最大限度的防止出现意外情况。

    这种措施对于防止工头节流工钱,效果那是杠杠的,但也会出现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消极怠工和关系户的问题,既然干活是按天算的,每天少干一些,整个工程可以多干一些时日,似乎更占便宜,还有就是工头家的亲属,明明干活很烂,甚至经常躲懒,这样的人是害群之马,但按照李安的制度,工头完全可以把家里的这些无赖亲戚带来凑人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安同时又指定了一个规则,那就是额外奖励和额外处罚措施,所谓的额外奖励,就是工程干的越好,效率越高,给予的额外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