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不遗憾-第6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院墙是土木结构的,下面半层是堆积的黄土,上面密密麻麻的是树枝,排列的还是比较紧密的,下面用黄土围成院墙,可以避免邻居的鸡鸭进入自己的院子,同时,也可以避免自己家里的母鸡跑到外面去。

    而上层用树枝编织成篱笆,是因为若土墙堆的太高的话,就更加容易倒塌,矮一些更加的稳当,更加的结实,但矮墙是阻挡不论母鸡飞出去的,所以,需要在上面加上一层篱笆,同时,也可以起到遮挡视线的作用,但只能遮挡个大概,算是半透明的围墙了。

    若不是因为杜甫家的院墙是上层篱笆形式的,李安也不能看到杜甫在院子里,更加不会停车驻留。

    当然,李安觉得,杜甫如此设计自己家的院墙,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视野的开阔,他们家的院子本身就不大,若是把院墙修建的太高大了,人待在院子里会有一种被囚禁的压抑感,而对于杜甫这样的文化人来说,这种压抑感是最难以忍受的,毕竟,这是很多文化人的通病。

    泥土墙壁应该是有些日子了,内外两侧都爬满了一些藤蔓植物,有的藤蔓从矮墙的底部扎根,一直爬到上层篱笆墙的顶部,甚至,还伸出纤细的纸条,妄想继续往更高处攀爬,可惜已经没有借力之处,爬不了多高就会摔下来,然后,会有更多的枝条不信邪,一次次的往上爬,然后一次次的坠落,也有一些小草在墙壁的侧面和顶部安家,微风一吹便跳起了曼妙的舞姿。

    正是因为这些小草类植物的加入,让单调的黄土墙壁多了一些色彩,同时,也更加的灵动,远远望去让人赏心悦目。

    “你们都退下吧!我一个人进去。”

    李安让部下们退下,然后,自己一个人走到了大门口,嘴角微笑着看向院子里的杜主编。

    杜甫仍旧没有发现李安,不过,在院子里玩耍的孩子看到了门口有人,于是兴冲冲的跑了过来,跟着门缝,问道:“你是何人,我怎么没见过你。”

    说话的是一个年纪不大的男童,看上去有五六岁的样子,应该是杜甫的儿子无疑了,身后跟着的,应该是他的小儿子和女儿。

    “呦,你又是谁啊!”

    李安笑着问道。

    小男孩自豪的说道:“我是家主的儿子,我叫宗文,你叫什么?”

    李安笑着说道:“你就是宗文啊!后面是你的弟弟宗武吧!”

    “咦,你怎么知道那是我的弟弟宗武?”

    小男孩顿时对李安有了一丝信任,觉得李安肯定是认识他们家的,否则,怎么可能知道他的弟弟叫什么。

    不过,在李安看来,眼前这个小家伙就是一个小傻子,他都说自己叫宗文了,那么,他的弟弟肯定就是宗武无疑了,很多人家起名字都会有这样的传统,比如老大名字带文字的,那么,老二的名字一般都会是武,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哈哈!因为我认识你的父亲啊!当然知道你们的名字了。”

    李安笑着说道。

    其实,李安并不太了解杜甫的家庭情况,大约只是知道他有二子一女,有一个小他十几岁的妻子,至于孩子叫什么,李安就不清楚了。

    “阿耶,有人找你。”

    宗文听说李安是杜甫的朋友,连忙去喊正在踱步沉思的杜甫。

    杜甫思考问题实在是太认真了,直到儿子喊他喊了好多声,他才反应过来,并向大门口走来。

    “啊呀!李侍郎来了,下官见过李侍郎。”

    杜甫没想到李安会前来拜访,心里有些吃惊,连忙弯腰向李安行礼。

    “杜主编不必客气,本官只是路过,看到杜主编站在树下,于是就过来看一眼,哎呀!真是没想到,我们的杜主编,住的如此的简陋啊!”

    李安一边走入院落,一边欣赏杜甫住处的风景,发出了真诚的感叹。

    杜甫不太好意思的说道:“长安居大不易,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还要留一些积蓄,以备不时之需,住处只要能栖身就可以了,委屈李侍郎了,快里面请。”

    家里的女主人听到动静,连忙从屋子里出来,并见到了李安。

    这个女子看上去年纪不大,甚至比李安还要小一些,比杜甫更是年轻很多,长得也比较标致,颇有一股小家碧玉的感觉,当然,要是与颜如玉这些人相比,那就差了很多了。

    “李侍郎,这是拙荆杨氏,还不见过李侍郎。”

    杜甫连忙说道。

    “贱妾见过李侍郎。”

    杨氏连忙行礼,态度很是拘谨。

    “不必客气,快快请起。”

    李安伸手让杨氏起身,并从身上摸出一些糖果,分发给围上来的三给孩子。

    “宗文,宗武,还不道谢。”

    杜甫连忙教训只知道吃糖的孩子。

    “谢谢……”

    三个孩子一起看着李安。

    “好可爱的孩子啊!杜主编儿女双全,也是有福啊!”

    李安笑着夸赞。

    “李侍郎谬赞了,寒舍简陋,也没有啥好东西能招待李侍郎的,宗文,快去东边小店赊一壶好酒。”

    杜甫觉得自己应该尽地主之谊,怎么着也要拿出自己觉得还算体面的饭菜招待李安,家里倒是还有些干肉,但酒水是没有了,需要去赊点。

    李安自然不能让经济不宽裕的杜甫破费,连忙阻止道:“千万别去,本官可不是李太白,不是很喜欢喝酒,只要一碗白开水就行了,茶水也行,要热的,冷的可不行。”

    在拒绝让杜甫破费的同时,李安提出了自己的需求,一碗热的茶水或者白开水。

    “孩子他娘,快去把上次太白送来的大红袍拿出来泡上。”

    杜甫连忙下令,并领着李安进入正堂。

    在大唐这个时代,很多正堂都是额外的建筑,也就是在整个宅子的中央,可杜甫家的条件比较差,盖不起单独的正堂,正面三间主屋的中间一间就充当了正堂的作用。

    房间的光线还算可以,因为墙壁四周都涂抹了白色的石灰,所以,自然是颇为明亮的。

    泡好的大红袍很快就被端上来了,隔着很远就能问道茶叶的清香了,一看就是茶中的精品,绝对不会是假货。

    在大唐帝国,商人们绝大多数还是很规矩的,都信奉诚信为商,很少会用假货坑蒙拐骗,因为一旦被发现了的话,那名声就完蛋了,这辈子别想在商场上混了,哪像后世的某些商人,在网上公开售卖假冒伪劣的商品,简直就是在坑人。

    “好茶,真是好茶啊!是真品。”

    李安喝了一口,真诚的评价道,并接着说道:“李太白的俸禄,与杜主编应该差不多吧!也能买得起这大红袍。”

    杜甫笑着说道:“李侍郎说的是,太白的职位俸禄比我要少一些,不过,他写的文章比我要多许多,稿费收入不菲,总的收入应该比下官还要多一些,不过,太白为人豪爽,花钱大手大脚的,所以,一直都没有什么积蓄,这大红袍或许就是他一时兴起就买的。”

    “哈哈哈!真是有意思,这个太白还是老样子啊!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是一点也不心疼钱啊!”

    李安笑着说道。

    “这也多亏了李侍郎,他才能如此豪放。”

    杜甫说道。

    “多亏了我,此话怎讲?”

    李安好奇的问道。

    “是这样的,自从李侍郎让朝廷开办大唐报,太白就应了编辑这个工作,不但收入有着落了,而且,写诗词还能挣钱,如此,他只要没钱了,就会卖力的奋笔疾书,而只要他写出来了,这钱不就有了么,所以,自然是亏了李侍郎了,下官能有如今的差事,也多亏了李侍郎。”

    杜甫如实说道,他的内心对李安自然是非常的感激的。

    李安点了点头,开口道:“说的还真是,本官倒是做了一回好人了,哈哈!”

    当然,这二人之所以能有这两份差事,自然是因为他们的文学水平够高,否则,怎么可能有这样的职位。

    另外,杜甫做事认真,为人也比较踏实,做主编非常的合适,而李太白饮酒太多,有点放荡不羁,就算他的文采更好,也没人敢把主编这个担子交给他,万一,他不小心喝醉了酒,没有把大唐报审核好,那就出大事儿了。

    普通的文章出现一些错误是小事儿,可若是关于朝廷政策的文章出了事儿,比如把皇帝的年号写错了,写了本该避讳的皇帝的名字等等,那就太麻烦了,闹不好是要坐牢的,而且,不是李安一人坐牢,负责大唐报的一大批上层官员,很有可能都要受到牵连。

    不过,李白的文采,那是真的非常的不错,在大唐报也是有用武之地的,在加上当上主编的杜甫的力荐,李白还是进入了这个有政治性质的大唐报机构,做了一个负责采风的旅行编辑,到处看看,发现什么有趣的都可以写出来,以丰富大唐报的内容,而这些内容,通过李白的文采写出来,必然更加的优美,读者也更加的喜欢看,而李白因为每次写稿子都能得到一定的报酬,所以,积极性也是特别的高,写的各种诗词文章是一篇接一篇的,根本就无需催稿。

    要说杜甫毕竟是主编,俸禄比李白高的应该不止一点点,两倍以上是没有问题的,可杜甫却说自己实际拿到的俸禄还没有李白多,而杜甫自己也会抽时间写一点,这足以说明李白写的稿件实在是太多了。

    这也不是李白贪财,而是他花钱太厉害了,自尊心还很强,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接济,如此,一旦没钱花了,他就必须强迫自己多写一点。

第九百八十七章 少陵原() 
李白的积极性是被现实经济情况所逼迫的,喜欢大手大脚花钱的他,必须通过这种方式,才能维持自己的正常生活,让自己的生活质量不至于出现较大的下滑,这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叫月光族,也就是说,月光族在大唐时代就有了,李白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

    杜甫比李安年长十岁左右,而李白的年纪就更大了,比杜甫还要年长十岁左右,如此,李白比李安可就大了一个辈分了。

    不过,年龄大并不一定代表沉稳,李白的年龄是足够大了,但性子还是那么放荡不羁,自己明明不是土豪,却始终出手阔绰,一点也不知道持家,就好比后世的某些年轻人,明明只有三千的月薪,但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有三万月薪似的,一出手就能打赏美颜主播几百几千的,然后,自己就过着吃泡面的苦日子了。

    对于这种人,李安是非常不喜欢的,有多大锅就下多少米,打肿脸充胖子有意思么,可李白就是这样的人,所以,李安更加的喜欢杜甫,因为他足够踏实,比李白稳定多了。

    当然,杜甫过的挺憋屈的,每天的工作量都很大,一个月休息不了几天,老婆就只有一个,从来就不喜欢寻花问柳,更没有情人,是一个标准的顾家好男人。

    而李白就比较风流了,不但有一妻二妾,还有几个关系不清不楚的小情人,比如南陵刘家的小女儿,就是李白的小情人。

    另外,皇帝李隆基的妹妹李持盈,与李白的关系也是不清不楚的,就算不是小情人,那也至少是个红颜知己啥的。

    为了这位玉真公主,李白还写了一首诗词,‘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从诗词之中,就能看出李白对这位玉真公主的仰慕之情,也足以说明玉真公主与李白的关系很不一般。

    不过,这位玉真公主也不是什么好鸟,他并没有像别的公主那样,去找一个驸马过日子,而是以为先祖祈福的名义,出家做了道姑,也就是说,不愿意找驸马了,一辈子都不嫁人,倒是很有后世剩女的范儿。

    不过,虽然人已经出家了,但玉真公主并非整日吃斋念佛,不问人间之事的人,相反,她活跃的很,心里从来就没有安分过,她不但与李白有绯闻,同时,与王维等风流之士也都曾经如胶似漆过,为玉真公主写诗的也不止李白一人,好多风流名士估计都曾拜倒在他的石榴裙下。

    这也与唐朝的社会风气有关,毕竟,这是一个思想比较开化的朝代,并不像宋明清这些时代一样,对女性的限制比较小。

    比如唐朝的女道士,在民间还有另外一个称呼,那就是高级娼妓,比较有名的是鱼玄机。

    因为武则天称帝的事情,导致唐朝的女权思想比较严重,一部分女孩一辈子都不愿意嫁人,宁愿单身,过着更加自由,能有更多选择的爱情生活,女道士局势比较体面的身份掩饰,女道士可以自由的接待男客,宛如后世沙龙的女主人,想见什么男子就能见什么样的男子。

    比如,玉真公主李持盈,他专门接待大唐有名气的贵族和诗人,比如李白,王维这些风流雅士,曾经都是李持盈的座上宾,与李持盈的关系,是不用明说的。

    也就是说,玉真公主虽然人是出家了,但身体和思想其实都没有出家,是个标准的高层交际花,就是不知道她是咋避孕的,当然,古代肯定也有这方面的技术,否则,青楼的女子岂不是麻烦死了。

    李安与杜甫闲聊了几句之后,杜甫开口问明来意,李安也没有隐瞒,将自己明日要带领皇孙们出城游玩的事情说了一下,杜甫开口表示赞同,觉得李安做的非常的对,是该带着皇子们出来玩玩了,整日闷在宫里,好好的人都被闷坏了。

    “樊川附近的风景很是不错,两侧还有少陵原和神禾原,道路也很稳当,我觉得带皇孙们到这里来,是个不错的去处,还有东边的白鹿原也很不错,待会儿还要过去看看。”

    李安说完站起身来了。

    杜甫点头道:“既然如此,下官就不耽误李侍郎了,请。”

    “杜主编难得休息一天,好好歇着吧!”

    李安迈步走出正堂,看到三个孩子,把糖果一点点的放入嘴里,甚至只是用嘴巴舔一舔,生怕一口吃的太多了,很快把糖果给吃完了。

    “给,这些糖果都给你们了。”

    李安将身上装的糖果,全部拿了出来,一股脑儿的交给了三个孩子。

    之所以身上会带着这么多的糖果,是因为李安自己饿了的时候,也喜欢吃上一些,就当是零食了,毕竟,吃糖果不是小孩子的专利,大人也是可以吃一些的。

    上车之后,李安继续前行,一直走到汽车不能继续同行的位置,然后,下车步行,与诸多护卫一起爬上了少陵原,并看到了一路上的美丽风景。

    郊外的动植物就是比宫里和家里的多,毕竟,有很多不起眼的植物,家庭和宫廷是不会要的,而许多野生动物自然也只能出现在野外,所以,要想了解动植物,还是要去野外看看,在宫里能看到的,永远都是最名贵的那些,看不到普通的野草和遍地的小动物。

    所处的层次不同,看到的东西就会不同,比如城市里的人能看到很多高科技的新鲜玩意儿,但却错把小麦当成韭菜,而农村的孩子,虽然认知各种作物和杂草,但却不认得城市里的很多东西。

    不过,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也导致了好多的不公平事件,比如考试的题目,有时候会是一些城市人看上去非常普通的物件,但乡下人没见过,心里没有完整的认知,从而在做题目的时候,很容易被误导。

    比如,有的题目是一块手表,让做题目的人,写出手表显示的时间,这本身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题目,但题目的图片故意把手表给倾斜九十度,让显示日期的方格在最上面。

    见过这种手表的人,自然明白这个方格所代表的位置是三点钟,但没见过的人,觉得这个方格在最上面,代表的肯定是十二点,从而一下子就把题目给做错了,让自己平白无故的失去了一个得分的题目。

    离开杜甫的宅子之后,李安首先到了少陵原,这个地方的风景非常好,而且,混凝土公路一直修到了少陵原的顶部,因为坡度比较大,所以,上坡的路段非常的长,这样也是为了降低陡峭度,否则,车辆就很难开的上去了,自行车就更加不可能骑的上去了。

    少陵原的面积还是比较大的,南北的长度足有四五十里,而东西的宽度则有二十里的样子,这个面积还是很可观的,若是完全依靠步行的话,绕着少陵原走一圈,估计一天一夜都够呛,按照古代的行军标准,一天也就行进三十里的样子,让大军绕着少陵原走一圈,那就需要三四天的时间,所以,仅仅是一个少陵原,都是参观不完的,而带着皇孙出来游玩,自然不能玩的太野了,所以,只能选择去几个地点玩耍。

    还好少陵原上面有混凝土路面,车辆的速度足够快,否则,若是指望腿脚的话,爬到顶部就够呛了,就更别提欣赏风景和学习了。

    李安并没有下车,就坐在上面沿着道路欣赏两旁的风光,看看哪里是最值得停留欣赏和教育孩童的。

    在选择的时候,最基本的原则是不变的,那就是要充分考虑安全性,这是第一位的,在安全能够保证的情况下,才能考虑风景的优美和动植物的多寡。

    后世的时代,少陵原几乎没有什么值得欣赏的地方了,密密麻麻的全是水泥建筑物,是一座标准的城市。

    而在大唐这个时代,少陵园确实是十足的郊区,虽然也有房屋,但基本上都是猎户建设的临时住处,还有就是朝廷建设的亭子之类的遮雨设备,普通的老百姓很少会选择住在上面,毕竟,这个地方的地势太高了一些,取水不是很方便,人在上面是很难生存的,自古以来,人类的集聚区域,永远都是沿着河流的,只有沿着河流居住在一起,才能方便人们的生活。

    种庄稼也是一样,是离不开水源的,若是老天不下雨,在少陵原上面种地就会造成颗粒无收,而在樊川这样的谷地就不一样了,就算没有雨水,河水也能把土地给灌溉了。

    也就是说,樊川之类的低洼地属于高产的水田,而少陵原的高地属于贫瘠的旱田,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

    水田的收成,永远都要大大高于旱田,所以,有钱的人,都会选择购买水田,而对于旱田,都是穷苦老百姓的田产。

    毕竟,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