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不遗憾-第5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这一刻,她的心里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前夫李瑁,那个男人是她这一生的第一个男人,而李隆基只能是第二个,至于第三人,当然是没有这个人了。

    长夜漫漫,在没有皇帝宠幸的日子里,她时不时的会想起自己的前夫李瑁,不过,想起的几率变得越来越小了,而此刻,她居然又想起了那个第一次带给她快乐的男人。

    由于这个话题是禁忌,所以,宫里的人是绝对不会谈论任何与寿王李瑁有关的话题的,而杨玉环为了避嫌,也同样不会主动派人去打听,如此一来,她这么多年,自然是得不到李瑁的任何信息的,唯一能够知晓的,就是皇帝每个月都会邀请皇子入宫饮宴,届时所有的皇子都会到席,她猜想这其中,自然也包括李瑁了,只是不敢去见面罢了,而去祭祀的时候,她并没有看到李瑁的灵位,如此,自然可以肯定李瑁还活着,只是,估计这辈子也不能相见了。

    “李瑁,你现在过得怎么样了,会不会想起我呢?哎……”

    杨玉环轻轻的叹息了一声,反正身边也没有人,她难得能自由一会儿。

    “微臣李安,拜见贵妃娘娘。”

    李安在这个时候突然出现,着实把杨玉环给吓了一跳。

    “李安,你什么时候过来的?”

    杨玉环被吓得不轻,她非常担心刚才说的话被李安听到了。

    “贵妃娘娘,微臣刚刚过来,是来检查人造彩虹设备的,看到贵妃娘娘在这里,就过来打个招呼。”

    李安开口回答。

    “这么点小事儿,也要劳烦你亲自过来查看?”

    杨玉环显得有些不悦,其实,是觉得李安来的实在不是时候,居然在自己说出那样的话的时候,突然走了过来。

    李安笑了笑,回答道“有些事情,自己亲自过来看一眼,会比较放心一些,对了,贵妃娘娘刚才说谁过得怎么样了,需不需要微臣帮忙?”

    杨玉环楞了一下,看着李安的眼睛,轻声道“看来你都听见了,我知道你不会告诉别人的,也不知为何,我就是这么的相信你。”

    也许是李安这独特的气质,让人容易相信的缘故,总之,杨玉环确实非常的相信李安,觉得李安是一个非常值得信任的人。

    李安闻言,也同样楞了一下,回答道“多谢贵妃娘娘信任,不过,说来也奇怪了,刚才有个人也说会信任我,相信我一定不会说出去,贵妃娘娘,猜猜他是谁?”

    说完用一种特殊的眼神看向杨玉环。

    杨玉环有不是傻子,自然明白李安说的是谁,看了看左右,压低声音的说道“你刚才遇见他了,在什么地方?”

    李安回头看向刚才的不起眼位置,小声道“他刚才就在那里,偷偷的看着你,放心,除了微臣之外,没有人看见。”

    杨玉环闻言,心情很是复杂,都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是开心,激动,失望,还是担忧。

    “他怎么能做这么冒险的事情呢?这太危险了,若是让陛下知道了就完了,李侍郎,你一定要告诉他,让他千万不要再做这样的事情了,我不值得他如此冒险。”

    杨玉环首先说出来的是关心的话,而这让李安颇为感叹,还是女人善良啊!永远都会为别人去考虑,而李瑁这个家伙就不一样了,居然在心里恨透了杨玉环。

    当然,李安自然不会把李瑁记恨杨玉环的事情告诉她,这样会让她伤心的,让美人伤心,实在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反正,李安是绝对不会去做的。

    “贵妃娘娘放心吧!我一定会告诫他的,这些年,他过的确实比较清苦,不过,还好有几个孩子,最大的孩子都都已经六七岁了,挺可爱的。”

    李安知道杨玉环肯定想了解这些,于是开口说道。

    杨玉环看到送自己姐姐离开的两名宫女回来了,于是,朝李安笑了笑,轻声道“本宫能看到这么好的彩虹,都是李侍郎的功劳,既然李侍郎要检查设备,那就快去吧!本宫也要回去了。”

    “是,贵妃娘娘走好。”

    李安恭敬的行礼,看着杨玉环离开,心里感觉很是舒坦,与美人聊天,确实是一件非常让人开心的事情,尽管这个美人是属于皇帝的。

    在诸皇子的宴会上,李瑁抵达的时候,人已经齐了,不过,李瑁也并没有迟到,就算真的迟到了也没有什么关系,不过就是一场聚会而已,不用那么认真。

    等了片刻之后,皇帝并没有前来,进入房间的是年老的高力士老太监,也是一个对皇帝极其中心的奴仆。

    “太子殿下,诸位皇子,陛下有事不能来了,这些都是陛下赏赐给诸位皇子的,你们慢慢享用。”

    说完便转身离开了,而同行的人,则把大量的美食送了上来,分别端到每一位皇子身前的桌案上。

    皇帝没有亲自前来,这种情况是很不常见的,不过,皇帝毕竟老了,也许是体力不济了也说不定,或许去陪贵妃了,皇子们并不会因为皇帝不来而紧张,他们该怎么样还怎么样。

    既然皇帝不来,太子李亨就是地位最高的人了,不过,李亨的年纪却不是最大的,皇长子李棕才是最年长的皇子,所以,他们两个的关系是最尴尬的。

    按照地位排列,自然要以李亨为尊,而若是按照长幼有序排列,则要以李棕为尊。

    。

第九百四十章 两难() 
自古以来,关于皇位的继承,从来都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在嫡长之间,嫡比长要大,所以,只要有嫡子就会立嫡,没有嫡子的时候,才会立长。

    不过,自从李隆基的结发妻子过世之后,李隆基尽管有大量的妃嫔,但却没有一个被立为皇后的,后面有两个也是后来追封的,而按照规矩,只有皇后生的皇子才是嫡子,如此,李隆基现有的所有儿子,是没有一个是嫡子的,全部都是庶子,这其中就包括太子李亨。

    按照一般的排位顺序,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应该是立长子为太子才对的,但李隆基却没有立长子为太子,而是立了第三子李亨为太子,原因说出来也挺可笑的,因为长子的脸被伤过,形象不是很好,所以,就选了年纪稍小一些的皇三子为太子。

    同样都是庶子,皇长子没有被立为太子,却立皇三子为太子,这显然会让皇长子心里不舒服的,甚至是愤怒,只不过是敢怒不敢言罢了。

    之前的太子是皇二子,结果就因为对皇帝有不满的言论,被皇帝给处死了,可谓是非常的悲惨,让人唏嘘不已。

    所以,之后的太子和诸皇子,就算对皇帝一万个不满意,也是不敢有丝毫违逆之举的,也就是不敢乱说话,李瑁的事情就是一个例子,所有的皇子自然都知道这个事情,也肯定知道自己的父亲做的不对,可就是没有任何一位皇子敢站出来说句话的,就算是私下里也绝对不会去谈论这个话题,以免被有心之人听到,传到皇帝的耳朵里。

    前太子被废杀之后,所有皇子的心都冷了,他们已经明白,自己的皇帝父亲是一个敢杀儿子的人,他们要是做的不够好,也是有可能被杀的,所以,他们的性格都变得很小心,甚至是有些软弱,很多能够发表意见的想法都不敢说出来,渐渐的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庸碌的废人。

    毕竟,他们也不想死,他们从自己皇帝父亲的种种行为,就能看出其想法,把这么多的儿孙关在一起,这是想要干什么,不就是为了让儿孙们互相监督吗?若是有人与朝中大臣和边关将领见面的话,别的皇子就会发现,从而避免皇子与外面的人勾结,造出架空皇帝的现象。

    在皇家弑父夺位的例子是很多的,尤其是老皇帝年纪大了之后,发生这种事情的概率就会越来越大,而李隆基对此是不得不防。

    皇子们也看出来这一点了,所以,他们只要表现的听话一点,平庸一点,就不会有什么危险,若是表现的太聪明了,太锋芒毕露了,那就有可能会遭遇皇帝的猜忌了。

    当然,有时候也不能表现的太无能了,比如,皇帝有时候,会找点事情让皇子们去做,若皇子们把事情办的一塌糊涂,那也是要遭到训斥的。

    不过,若某位皇子真的喜欢混吃等死的话,办的一塌糊涂倒也挺好,以后老老实实的做个安乐公也挺好。

    关键是皇位对皇子们的吸引力太大了,而皇帝虽然立了太子,但外人的感觉却是太子的地位岌岌可危,虽然有可能被其它的皇子取代,如此,剩下的皇子自然要稍微努力一些,表现的比较好一些,如此一来,一旦皇帝废了太子,自己就有上位的可能了。

    所以,这里面要把握的度非常的有学问,太聪明和太笨的人,都会死得很惨。

    这也许就是厚黑学吧!太聪明的人是不容易驾驭的,而不容易驾驭的人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必须要除掉,而太笨的人属于猪队友,会严重的连累自己,也同样要被处理掉,而只有能力较强,但能够比较容易被控制的人,才是最符合高层需求的人才。

    说实话,李隆基的几个儿子,也真的是比较中庸的,一个太聪明和太笨的都没有,这也许就是被环境被逼的吧!

    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什么天才,更没有谁一出生就是神童,所谓的神童就是比别人更加努力一些罢了,只要肯努力,任何一个庸才都有成为神童的可能。

    也就是说,任何聪明的神童都是需要历练的,只有通过历练,人的各项能力才会获得极大的提高,而若是不进行训练的话,就算小时候是一个天才,长大了也会成为一个十足的废物的。

    而李隆基的诸位皇子,根本就无法获得足够有效的锻炼,他们都不敢与朝廷有能力的大臣和武将有过多的谈话,如此,自然也就无法与这些大唐的俊杰交流,更谈不上学习这些大臣和武将的能力,以及即学会他们的执政方式,能力自然无法获得很好的提升,能成才就怪了。

    所谓有得必有失,若让诸皇子有太多的锻炼机会,则他们是可以更快的成才,但同时也会威胁皇帝的绝对统治权,而若是不给皇子们机会,则皇子们永远都无法得到锻炼,永远都不知道该如何治理国家,一旦皇帝突然出现意外,国家就会陷入动荡不安的境地。

    所以,在培养接班人的问题上,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培养的太早了,太子会迫不及待的想要上位,会威胁皇帝的安全,而若是培养的太晚了,太子还没有掌握治理国家的能力,而皇帝却已经先死了,那就非常的麻烦了。

    在两难之间该如何选择,是一件非常让人头疼的事情,很多皇帝都是因为这个问题没有搞好,所以,才在皇位更替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聪明的皇帝会在自己已经老迈了之后,选择让太子执政,自己做太上皇,这样,政权的过度会比较的平稳,可多少岁才算真正的老迈呢?是五十岁,还是六十岁,甚至七十岁,要知道,很多皇帝活到二十几岁三十几岁就死掉了,还有很多皇帝,六七十岁了还很健康,甚至有的皇帝很年轻也很健康,但突然间就病重死掉了,从而为国家留下了很大的隐患。

    对于贪慕权势的皇帝来说,自然是不愿意自己的皇位被别人取代的,就算这个人是他的皇子也不行,可他同样也不愿意在自己突然过世之后,继承皇位的子孙太无能,导致国家的衰败。

    虽然选择是如此的两难,可皇帝还是必须要做出选择的,总不能去逃避这个问题,为此,稍微培养一下,就成了最好的选择了,这样,培养出来的接班人,既没有取代自己的能力,同时,因为已经具备一定的能力,就算自己出现意外,也有能力掌控整个天下,至少,做个守成之君还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李隆基会时不时的让太子去处理一些政务,同时,对太子进行考核和监督,看看太子的能力如何,同时,也看看太子是否有不轨的行动。

    因为皇帝早晚都是要老死的,太子才是帝国真正的希望,所以,若是皇帝把所有的政务都交给太子,就等于告诉群臣,太子将来一定会继承大位,如此,很多大臣为了能够在新帝上位之后获得好处,肯定会提前过来表达忠心,让自己成为太子党的人,如此,老皇帝一死,这些太子党的人,就能够成为帝国最重要的骨干了。

    若是朝廷大批量的大臣,全都过早的去向太子表忠心,则必然有架空皇帝的趋势,对皇帝的地位非常不利,万一太子等不及了,最忠心的死党可能会策划弑君夺位,如此,皇帝岂不就要惨了,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的例子摆在那里,皇帝不得不重视。

    所以,为了防止朝廷的大臣一边倒的支持太子,对自己的统治构成威胁,李隆基在培养太子的同时,也在培养另外的替补人选,随时能够替换太子,这样可以分散大臣的关注度,让大臣搞不清皇帝到底要干什么,是不是要废掉现有太子,把替补的人员扶上去,若是如此,他们若成为太子党,那下场就老惨了,很有可能就会死路一条。

    因为搞不清皇帝的意图,搞不清大唐帝国下一任的皇帝是谁,如此,很多大臣都会选择观望,也就是继续一心一意的效忠现有的老皇帝,而少量特别自信的大臣,也不会那么凑巧的选择同一个人,他们会选择不同的主子,并站在主子的周围,为主子出谋划策,从而形成不同的多股势力,这些势力相互平衡,同时,还有更大的支持皇帝的势力,可以确保当今皇帝的安全。

    而皇帝要做的,就是监督这些人,防止他们的力量壮大到让自己无法控制的地步,同时,也要监控他们的一言一行,防止他们真的去铤而走险。

    自古以来,皇宫发生政变的例子,那真的是太多太多了,数都数不清的,作为一名靠政变上台的皇帝,自然对政变的套路非常的熟悉了,他自己就是靠政变上台的,为了防止别人也这么搞掉自己,李隆基必然会做出很多的防范,不但在军事上有防范,在情报上的防范更加严格,就比如搞个十王宅,让太子和自己住在一起等等,有了这些措施,就能够更好的控制皇子们了,让皇子们按照自己需要的水平发展。

    这简直就是批量培养中庸人才,让多个皇子都具备一定的执政能力,却也不会很突出,以彰显现有皇帝的英明伟大之处。

    皇帝着重培养的人才,主要是太子李亨,作为替补的皇子,有皇长子李棕,还有皇十六子李僯,还有几个皇子也得到了皇帝的培养,剩下的就默默无闻了,这其中,原本最受宠的十八子李瑁,在杨玉环事件之后,变的最不受宠了。

    所有受宠的皇子,都是炙手可热的,都是大臣私下效忠的对象,时不时的总会表达自己的善意,当然,也有一些老滑头会几头下注,对所有有可能成为下一任皇帝的皇子,都进行了必要的投资,如此,不论最终何人登上皇位,他都能获得不错的待遇。

    一般的大臣,倒是可以毫无顾忌的选择自己支持的皇子,而作为朝廷重臣的李林甫和杨国忠这样级别的大臣,就不敢随意的选择支持的皇子了,他们必须全心全意的支持皇帝,适当的时候,表现的与诸皇子不和,如此,便可以打消皇帝的猜疑,否则,一旦遭到皇帝的猜疑,那就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了。

    这一次诸皇子聚会,李隆基没有出现,如此,诸皇子倒是显得轻松了不少,他们该吃吃,该喝喝,时不时的还聚在一起谈天说地,显得颇为友好,完全看不出有互相竞争皇位的意思。

    平常这种聚会的时候,李瑁都是一声不吭,轻易不与任何人有交流,别人主动打招呼的时候,也最多象征性的回应一下,而这一次不同了,李瑁居然主动的与别的皇子打起了招呼,显得很不正常,如此,原本宴会的三大主角都被李瑁给比下去了。

    众皇子把注意力都从太子几人转移到了李瑁的身上,都非常的好奇,想看看这个原本最受宠的绿帽兄弟是吃错什么药了,居然变得活泼了这么多。

    “寿王今日是怎么了,变化这么大。”

    躲在暗处观察的小太监蹙眉想了一会儿,然后就跑去向皇帝汇报去了。

    李安早就拥有了随时进入皇宫的特权,这是皇帝给他的权利,可以不用汇报就进宫,但这并不等于他入宫之后,皇帝可以不知道这件事,在李安入宫的那一刻,就已经有人把李安入宫的消息送上去了,只要李隆基不是很忙也没有休息,都是会汇报的。

    “哦,李安进宫了,干什么去了。”

    “陛下,李侍郎说了,要去蓬莱池看彩虹,他似乎担心喷泉设备搞的不好,有安全隐患。”

    李隆基点了点头,突然想到了什么,问道:“贵妃和她的姊姊们还在蓬莱池?”

    “陛下,贵妃正在回来的路上,几位夫人刚刚已经离开宫里了。”

第九百四十一章 眼红() 
李隆基昨日晚上宠幸杨玉环,体力消耗有些大,所以,这一整天都显得有些疲乏,既没有陪着杨玉环去看蓬莱池的彩虹,也没有去参见诸皇子的聚会,就一个人躺在寝宫内休息,偶尔喝点茶水,吃些点心,一整天都处于闭目养神的状态。

    这个时候,他已经能够明显的感觉到自己衰老了,毕竟,年纪是不饶人的,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了,宠幸杨玉环的压力是越来越大了。

    人都是畏惧衰老和死亡的,任何人都是如此,没有人能够免俗,李隆基作为皇帝,可以拥有整个天下,可唯独不能控制自己的衰老,以及步步紧逼的死亡镰刀,他拥有的再多也没用,最终,这一切都会失去,而他也将化为一堆黄土。

    所以,皇帝最大的理想,就是能让自己可以长命百岁,甚至永远活在这天地之间,永远都不会死亡。

    平常身体好的时候,皇帝是不会太在意长生不老这个事情的,而一旦身体每况愈下了,就会很在意这样的事情,并希望自己的身体能够好起来,能够永远都不生病。

    李隆基是不相信世界上有长生不老药的,至少,历史是如此评价的,可历史的评价未必准确,因为按照历史的记载,李隆基的身体一向很好,在安禄山反叛之后,李隆基逃往蜀中,从此就失去了对朝政的控制,也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