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不遗憾-第5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天黑之前,海面上的风暴已经彻底的停歇了,不过,为了能让将士们多休整一下,李安觉得再多待会一个晚上,第二天天亮再走。

    晚上吃过之后,李安仍旧陪着李晓露一起在海滩上散步,身后跟着五六名护卫,尽管这里没有危险,可护卫还是要跟着才能放心,万一海里窜出刺客,那可就大大的不妙了。

    李晓露在看星星,而李安在思考班加西这个城池,因为前世的时候,李安的脑子之中装了太多有关班加西的消息,所以,即便过了两世也没有完全忘记。

    在李安的印象中,包括班加西在内的整个利比亚,都处在一片贫瘠的沙漠之中,不对,这片沙漠可不贫瘠,虽然相对于植物显得贫瘠,但在这些贫瘠的沙子下面拥有丰富的石油,而石油被称为黑色的金子。

    正是因为拥有了石油这个后世社会极为依赖的工业产品,所以,利比亚人民才能过上相对比较好的日子,小小的班加西小镇,也才能成为整个非洲的一个贸易中心。

    若是在利比亚的沙漠之中没有石油的话,那么,班加西就永远只能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镇,甚至是一个小渔村,永远都不可能壮大到贸易中心的位置。

    不过,一个地区出名也未必是什么好事儿,华夏有句老话说的好,人怕出名猪怕壮,还有树大招风。

    在班加西的地位提升之后,很快就成为各方争夺的焦点,不但在二战的时候,两大军事集团围绕班加西展开了殊死的争夺,同时,在之后的利比亚内战之中,双方也把争夺班加西当作是一个很重要的战略,谁掌握了班加西港口,谁就掌握了一大笔财富。

    甚至,反对派把自己的大本营都放在了班加西港口,可见他们对班加西的重视程度,那是相当的高。

    不过,最让李安印象深刻的,是后世有一个班加西事件,这个事件彻底的把班加西这个港口城池给炒热了,让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班加西港口在什么位置。

    这个后世非常著名的事件,说的是当时最强大的一个国家的官员和人民,被一伙特别坏的恐怖分子给包围了,他们的性命危在旦夕,但承诺保护他们生命安全的国家,却在很长的时间内没有做出任何的救援行动,从而导致他们的死伤。

    而在发生死伤事件之后,这个最强大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却亲自出马炮制了一个弥天大谎,把政府的不作为给掩盖了下来,让一名普通的导演来背黑锅,从而避免政府的良好形象被破坏,避免最高领导人的连任美梦被打碎。

    可这个世界上有一个真理,任何谎言总有被戳破的那一天,任何骗人的家伙总会被人民所发现。

    最终,班加西事件的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所有国民都知道自己被朝廷给骗了,不过,作为一国的最高统治者,撒谎的人根本不会受到任何的惩罚,他们虽然欺骗了他们的国民,却仍然高高在上的享受着最高领导人的待遇,任何还获得了连任,而已经死去的子民就只能自认倒霉了,也许天堂不会有欺骗吧!但愿他们的灵魂能够得到安息。

    通过这个事件,也能说明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政治永远是最黑暗的,天底下就没有什么比政治更黑暗的了。

    一个政治家首先是阴谋家,是一个喜欢欺骗劳苦大众,把劳苦大众当作牲口的人,他们做出的承诺是可以随便更改的,他们是官字两张嘴,所有的解释权都归他们所有,他们想让你们如何生活,就可以让你们如何生活。

    后世天底下号称最民主最发达的强国,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空气中都充满了民主气息的世外桃源,他们的最高领导人都能如此的欺骗国民,搞出一个天大的弥天大谎来为自己开脱,如此,其余诸国的政治家能表现的如何,那就可想而知了。

    总之,李安从来就不相信,统治阶级会一心一意为老百姓谋取利益,政治家首先要保证自己小团体的利益,这个是高于一切的最重要利益,其次,还要满足权贵阶层的需要,最后能够分到老百姓手里的,几乎就没有什么利益了,因为都被权贵分完了,屁民能有碗饭吃就该满足了,还想咋地。

第八百八十六章 都城的选址() 
李安记得后世有个高官曾说过,并不需要所有的老百姓都买得起房子,有钱的人可以多买几套房子,把多余不住的房子租给买不起房子的穷人,如此一来,穷苦的城市打工者的住房问题就解决了,哈哈!这是多么完美的想法啊!

    也就是说,在这些高官的眼里,普通的底层穷苦老百姓,低收入群体的人,是不配拥有住房的,既然贫穷买不起,那就租房子好了,反正有个地方住就行了,作为底层人,你还想咋地,还想上天啊!能有口饭吃,有个住的地方就应该感恩戴德,不能有太多的要求,懂得知足,懂得感恩的老百姓,才是一个合格的好老百姓,才是国家喜欢的老百姓。

    勤劳,刻苦,任劳任怨,忍受低工资,全心全意为社会发展服务,这是朝廷最喜欢的老百姓了,只有拥有了这些特性的老百姓,权贵才能尽情的压榨,才能用他们的汗水和健康,换来权贵的惬意生活。

    当然,后世如此,大唐时代的权贵也是一样的,这些家伙也是以满足自己的富贵为第一目的的,至于老百姓的利益,他们是不屑考虑的,最高的要求,也就是让老百姓吃饱穿暖,有个地方住,有事情做,有了这些就足够了,若是让所有老百姓都富裕起来,那就不太现实了。

    毕竟,若是一个国家的所有老百姓全都富裕起来了,那么,就没有任何一个老百姓愿意被奴役了,权贵阶层的利益就没有办法保证了,想找个佣人都是找不到的,因为所有人都富裕,没有人愿意给别人做奴仆,没有人愿意去伺候别人,没有人愿意去做又脏又累的辛苦活,都想要轻轻松松的过小日子,如此,整个国家的前进动力自然就要减缓了。

    只有当一个国家所有的老百姓都背负着巨大的压力,然后把这巨大的压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如此,才能让一个国家持续不断的快速发展。

    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被饿死,而为了不让自己饿死,就必须不停的工作,一刻也不能停止,直到把自己累死为止。

    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累死几个老百姓,根本就是非常微不足道的事情,除了这个家庭会崩溃之外,其余的人都是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该吃吃该喝喝该笑笑。

    若是让所有老百姓的日子都富足了,一个月挣的钱与权贵一样,够花几十年上百年的,那么,大量的老百姓很有可能就不会继续工作了,尤其是又苦又累的工种就更是如此了,这样一来,谁来为权贵干活,谁来伺候这些权贵的子女,权贵不高兴了,找谁来发泄。

    还有就是军队战斗力的问题,在国家贫穷的时候,老百姓的血性比较强,加入军队之后,会让军队的战斗力倍增,而一旦国家富裕了,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就会害怕丢掉性命,如此,战斗力就会大打折扣。

    就算是同一个国家,不同地区的士兵的战斗力也是不一样的,富裕地区的士兵,战斗力普遍不如贫穷地区的士兵,而且,差距还不是一般的小。

    后世倭寇入侵华夏的时候,有一个师团的士兵,几乎全部由富裕的商业区的人组成,结果一遇到打仗,士兵就开小差,战斗力不是一般的弱小。

    总之,不论是为了谁的利益,都不能让普通老百姓太富裕,这就是几千年来统治者都明白的道理。

    为了所谓的朝廷的利益,很多时候就只能牺牲普通老百姓的利益了,谁让屁民的数量太多呢?多一个少一个都无关紧要。

    从一个小小的班加西事件,李安联想到了太多的东西,不知不觉的就在沙滩上走了一个时辰了,而且,在这一个时辰里,李安一直都在思考问题,一直没有与李晓露对话,显得有些冷落美人了。

    “李侍郎在想什么呢,一直长吁短叹的。”

    见李安终于回头看向自己,李晓露这才开口说话。

    李安吁了口气,开口道“没什么,只是想到了一些不开心的事情罢了,没有什么的,走吧!我们回去休息。”

    “哦,李侍郎的心里,也会有不开心的事情?”

    李晓露开口问道。

    李安嘴角淡然一笑,开口道“那是自然了,任何人的心里都会有不开心的事情,小美人心里有,我心里自然也有了,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好了,不说这些了,我们回去休息,聊聊开心的事情吧!”

    “嗯,我们不去想不开心的事情,想想开心的事情。”

    李晓露应道。

    待了一夜之后,庞大的大唐船队离开了班加西港口,继续向西行驶,驶向此行最终的目的地直布罗陀港。

    在继续行进的路途上,李安非常幸运的没有再次遇到暴风雨,一路上是顺风顺水的,让人的心情非常的舒畅。

    距离直布罗陀的距离越来越近了,而为了表达热情的诚意,西班牙的国王拉赫曼,亲自派遣麾下的心腹前来迎接李安,并表达了西班牙愿意与大唐建立友好邦交的心情。

    当然,这些家伙的使命,不仅仅是迎接李安这么简单,他们还有另外的任务,那就是探查大唐船队的虚实,并从侧面了解李安此行的目的,然后,在李安抵达西班牙之前,他们必须把这些消息送回来,以让拉赫曼能够早些做准备,不至于到时候被李安打个措手不及。

    李安与麾下的将士,对于拉赫曼的态度,皆是非常的满意,不管这些家伙的目的是什么,李安都不会畏惧,大唐帝国有足够的实力应对一切威胁,让他们提前知道大唐帝国的实力,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李侍郎,这些家伙来了之后,就喜欢去个各船到处参观,就差每把船舱的老鼠洞参观一遍了。”

    一名部下说道。

    李安点了点头,猜测道“这一定是拉赫曼交给他们的任务,让他们搞清楚我们的实力,不过,让他们看看也好,我们有那么多的好装备,都亮出来给他们看看就是了,用不着藏着掖着。”

    对于像西班牙这样的小国,李安相信用威慑的办法去对付,绝对是一个不错的主意,这些小国的特性就是欺软怕硬,只要能够在他们面前展现极其强大的实力,那么,就一定能够迫使他们服软,从而答应大唐帝国的要求,乖乖的去服从大唐帝国的意志。

    李安并不是要欺负这些小国,只是为了大唐帝国的利益,不得不稍微牺牲这些小国的利益罢了,作为一名大唐高官,李安必须以大唐的利益为重,当其它的利益与大唐利益相冲突的时候,李安只能选择维护大唐的利益。

    为了大唐帝国的百年大计,李安必须尽早布局,在全世界的人民还处在愚昧阶段的时候,尽快占领全球所有的战略要地,把全球所有国家的经济都绑在大唐帝国的身上,让所有的国家都离不开大唐帝国,从而永远成为大唐帝国的附庸。

    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便是李安的终极目标,为此,李安愿意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知识,让大唐帝国变得更好。

    拉赫曼的属下,看上去客客气气的,对大唐将士颇为恭敬,毕竟,他们的任务是探查李安船队所拥有的实力,并以此来推测大唐帝国的实力,不客气一点,如何与大唐将士套近乎,如何了解大唐的情况。

    李安已经秘密下达了命令,让麾下将士不必隐藏,把大唐帝国所拥有的实力全部如实相告,对方要是想看装备的话,就大胆的让他们看,反正,这些家伙看了也学不会。

    精密的大唐机械,岂是这些家伙所能学会的,完全就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看了只会让他们畏惧和羡慕大唐,而绝对不会泄露自己的技术。

    李安并不是很喜欢应酬,在见了拉赫曼的属下之后,就把这些家伙甩给自己的部下了,而李安只是负责在幕后掌控一切。

    平时这些家伙到处参观和采访,都是部下在负责引路,李安并不会亲自出面。

    “李侍郎,前方就是直布罗陀港口了,只需再走半个时辰,应该就可以进入港口了。”

    一名部下放下望远镜,走到李安的身旁,开口汇报。

    李安微微一愣,抬头向远方看去,开口说道“直布罗陀,走了这么久,终于是到了,这个港口比班加西大多了,将士们可以好好的休整一下了。”

    直布罗陀是西班牙南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港口,不过,却不是唯一的港口,西班牙的南部有很多港口,其最南端的港口也并非直布罗陀,不过,直布罗陀是一个相对比较独立的半岛,如此,作为外来的政权,自然会选择直布罗陀这块容易控制的半岛了,这样对于防御也大有好处。

    也正是因为直布罗陀不是西班牙南部的唯一港口,李安这才有了要求索取直布罗陀的想法,若是西班牙南部唯一的港口就是直布罗陀了,那李安也不会这么想了,毕竟,也要给别人留一条活路才是,不能总想着自己,也要考虑别人的感受。

    直布罗陀只是西班牙的一个港口,而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在控制西班牙之后,把首都设在了距离南部港口不算很远的科尔多瓦,也就几百里的路程罢了。

    一般情况下,一个帝国的首都最好建在帝国的地理中心,这也最有利于控制整个帝国,而科尔瓦多显然不是西班牙的地理中心,略微有些偏南了,应该往北一些比较好。

    不过,这似乎足以说明,拉赫曼一世对西班牙北方的控制力度不够,担心把都城靠北之后,自己的政权做不稳当。

    毕竟,在拉赫曼一世登陆西班牙之前,军队已经征服了西班牙的三分之二领土,而且,都是靠南的领土,这些领土上的子民皈依教比较早,安全性更高一些,而北部的西班牙领土上生活着别的信仰的老百姓,可靠性不高。

    另外,从经济的角度看,靠近南部的港口,都城更加容易繁荣,所以,定都科尔多瓦也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另外,科尔多瓦处在西班牙著名的瓜达尔基维尔河流的北岸,靠近河流意味着城池的用水问题不用担心了。

    而且,这条河流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运输通道,可以把各种物资运输到科尔多瓦,同时,也可以把都城科尔多瓦的各种物资运输到别的地方,从而促进整个国家的商业繁荣。

    也可以说,拉赫曼一世选择在科尔多瓦建设都城,是非常正确的选择,还是比较有眼光的。

    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都城的位置是非常关键的,为了一个帝国的兴衰,都城的选址是非常苛刻的,需要满足许多的条件。

    都城选的好,会加快国家的繁荣昌盛,而若是都城选的不好的话,就会影响一个帝国的国运了。

    一般都城的选址,需要满足几个最基本的条件,第一,地面要平坦开阔,,都城作为全国第一大城市,没有开阔的原野是不行的,只有建筑在比较平坦的地方,才便于都城的布局和发展,也才有比较方便的交通系统和发达的农业生产。

    比如华夏帝国自古以来,都城的选址都在几个比较大的平原地带,就算是割据一方的政权,也会把都城选在境内较大的平原上,就算实在没有平原了,也会选择境内相比平坦的地区建都。

    第二,水源要非常充足都城人口稠密,需要大量的生活用水,帝王将相的宫廷花园,沟渠池塘,需要涓涓的绿水加以美化点缀,也可为灌溉和航运提供方便,因此,水源都城的选址有极大的影响,自古以来,所有都城的地址都在较大的河流的旁边,以方便取水。

    第三是交通要通畅,要将统治者的命令迅速送达全国各地,来自全国的信息也要较快的反馈到都城,东南西北的物资尽快输送到都城,这些都离不开优越的交通条件。

    。

第八百八十七章 进入直布罗陀() 
都城对交通条件的要求,自古以来都是选择都城的重要条件,在华夏的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三个都城雍,栎阳和咸阳,都排列在渭河的北岸,主要就是因为渭河之北有一条平坦的东西大道,可以直通当时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晋国,而渭水南部的道路就没有这些优越的条件。

    后世华夏的帝都也是如此,帝都之所以能够成为帝都,就是因为帝都的位置是交通枢纽,可以分别连接东北平原,蒙古高原和山西高原,是中原北方通往这三个重要位置的枢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

    在技术比较落后的古代,利用河流进行水上运输,是最为便捷的交通运输方式,也是运量最大的一种方式,但受制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很多小国的都城难以选在靠近主干河流的位置,如此,为了便于运输物资,朝廷往往会动用巨大的人力物力,开挖运河,以弥补天然运力的不足。

    比如,在战国的时候,魏国国王魏惠王迁都大梁的第二年,就调动百姓开挖鸿沟,沟通黄河与淮河间的主要水道,暴君隋炀帝在营建东都洛阳的同一年,便开挖了通济渠和大运河,使船只可在洛阳下水,入黄河和淮河,甚至直达江南水乡。

    选择都城的第四点是周围要有山环水绕,便于防守,为了确保都城的安全,不至于轻而易举就被敌人攻占,历代王朝都要求都城所在区域是险要之地,后世的西安之所以成为古代建都时间最长的古都,其所在的关中区域山环水绕,易守难攻显然是原因之一。

    不仅如此,都城的四周最好也有险可依,以资最后的抵抗。建于长安附近的古都,西周的丰、镐,秦的咸阳,西汉、北朝、隋、唐的长安,城址都没有越过灞水,原因是要“临河以为渊”。因为这些王朝的主要威胁来自东部,南北流向的灞河无疑是一道天然屏障。隋朝营建的东都洛阳,南望伊阙,北据邙山,东临潺水,西接涧河,洛水中贯,显然在选址时已考虑到防御的需要。

    如果不具备山环水绕的地理形胜,便只好在都城周围屯驻重兵,借助于血肉长城,由此就要大大加重都城对外地粮食和物资的需求程度。

    北宋初太祖之所以打算迁都洛阳或长安,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他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