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不遗憾-第4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大唐的伏远弩,不论质量还是射程都远远强于阿尔提克自己生产的手工弩,但售价却只有手工弩的一半不到,甚至三分之一的价格也能出售,实在是太划算了。

    所以,当李安提出大唐可以长期卖给阿尔提克便宜武器的时候,阿尔提克显得非常高兴,并表示自己一定会长期购买大唐武器,成为大唐武器的粉丝,即便打完仗进入和平时期,他们也愿意购买大唐的武器,毕竟,没有人会跟钱财过不去,大唐的武器物美价廉,用更少的钱财能够买到更多更好的武器,何乐而不为呢?天底下没有傻子,谁都想买到物美价廉的物品。

    当然,在工业化之后,大唐的很多物品都是物美价廉的,工业生产的成本必然会比手工生产要低得多,可以大批量的生产大量物美价廉的产品,从而对手工作坊进行强势挤压,赚到更多的钱财。

    军工船就在港口码头,三艘船停靠在一起,以便于更好的安排流水线生产作业,提高军工身材的效率。

    当初南下的时候,只所以要带着三艘军工船,是为了给大唐军队提供源源不断的武器供应,让大唐军队能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这一路走来,大唐军队作战的次数并不多,对军事装备的消耗量很小,所以,军工船的生产是断断续续的,很多时候都是完全闲置的,此刻,需要支援阿尔提克和奥斯曼,所以,军工船才忙碌起来。

    因为主要生产的都是冷兵器,所以,需要的工业机械也不是很多,主要有锯木的机械,切割的机械,还有打铁的器械等等,总之,使用这些机械,完全能够大批量的生产所需要的兵器和消耗类的箭矢,盾牌和长矛啥的,生产起来就更方便了。

    很快,李安就走到了码头边上,并进入了第一个军工船的内部,因为是军工船,所以,立马的船舱空间很大,而且,还是好几层的规模,每一层都能够生产不同的物品,而最上面的甲板,可以用来放置各种原材料,需要的时候,直接拿到下面的车间就可以了,生产好的成品也可以堆放在甲板上,以便于取用。

    古代大军作战,消耗量最大的军用物资,就是箭矢这种消耗品了,尤其在连弩发明之后,对箭矢的需求量就更大了,若是没有足够的后勤保障,前方大军的连弩等兵器就会成为摆设,试想一下,若是后世的大炮没有了炮弹,那还打个屁啊!直接就是一堆废铁。

    所以,在李安看来,生产足够数量的连弩矢是军工生产的重中之重,什么武器都可以不生产,唯独连弩矢是必须要生产的,而且,生产的越多越好,数量越多越能增加阿尔提克和奥斯曼的胜算。

    连弩矢的结构与普通的箭矢是有一些不同的,普通的箭矢比较长,尾部有羽毛,头部的箭头也比较大,成本是相对比较高昂的。

    而连弩矢的长度是比较短的,甚至都不足普通箭矢的一半长度,尾部也没有羽毛这种用于稳定射击精度的东西,前部的箭头也相对比较小,生产的难度是非常小的,非常便于大规模的生产。

    因为结构非常简单,连弩矢所需要的材料,无非就是木头,生铁,还有能够让他们连接在一起的粘胶三样。

    粘胶的生产不是难事,需求量也不是很大,木材和生铁,可以直接从商人那里购买,完全不是什么问题。

    而制造箭头和箭杆,就需要大唐的工业化机械了,李安先去视察箭头的生产部分,并看到了大量的工匠在忙碌。

    因为是批量生产,所以,箭头的模具非常多,足有上千个,而旁边是烧融化的铁水,工匠将这些铁水分别倒入模具之中,如此,只需要铁水凝固,就能够获得数量庞大的箭矢头了。

    李安拿起一个木柄铁勺,从大锅里舀了一勺子铁水,并亲自倒入一个个的小模具里面,因为并不是熟练工,所以,李安倒入的铁水要么不够,需要再添加一些,要么就倒多了,溢出在模具的外面,造出了很大的浪费。

    “哈哈!还是你们来吧!本官用的不够顺手。”

    李安笑了笑,将木柄铁勺交给一名工匠,很满意的走到成品的位置,并看到了几万个已经做好的箭矢头。

    这些箭头并不是从模具里面冷却了之后就可以了的,还需要一个很简单的步骤,也就是砂轮打磨,因为铁水在冷却之后,铁箭头的顶端未必是尖的,至少是不够锋利的,需要稍微打磨一下,如此,就可以得到锋利的箭矢头了。

    打磨并不需要太高的技术含量,消耗的时间也不是很长,几乎是几秒钟就能完成一个,最多十秒钟就足够了,一个人平均一分钟搞定十个不成问题,一个时辰加工一千个毫无压力,如此,一天就能加工一万个,几个人就能搞定全部的产量了。

    粘胶在另外的一艘船上加工,李安就不去看了,这玩意儿也没有什么好看的,而箭杆是必须要视察一番的。

    李安顺着楼梯走到了上一层船舱,看到了忙碌的工匠们,不同于下面一层的简单几样工具,这一层的机械特别多,尤其是据木的机械和制造圆木棒的机械是非常多的。

    首先,他们运来了原材料,也就是圆柱体的木料,根据需要箭矢长度的五倍,他们首先被切割成一个个圆柱体的木柱子,然后用机器剥皮,制作成光滑的圆柱。

    然后就是锯木板的电锯,把圆柱体木柱锯成一片片的木板,然后再把木板锯成一个个的方形小木条。

    这些大量的方形小木条,就是箭杆的半成品,他们要被拿去不远处的制圆木棒机械处,利用机械的力量,将这些方形的小木条制造成圆柱体的小木棍。

    这个看上去就很像箭杆了,只是长了一些而已,若是直接折为两段就是普通的箭杆了,而连弩需要的箭杆比较短,所以,需要折断成五份。

    在加工的过程中,整个船舱里到处都是飞溅的木屑,环境非常的不好,所以,所有的工匠都戴了口罩了,这能很好的保护他们的身体健康,让他们可以不那么容易生病。

    李安进入这样的工作场所,自然是需要戴口罩的了,不过,李安有防毒面具,效果比口罩要好很多,部下们也全都带着防毒面具,跟在李安的身后,对工作现场进行视察。

    这个船舱的流水线,以及各种机械的摆放位置都是李安亲自确定的,这次过来视察,就是看看负责这部分的属下,是不是严格按照自己提出的要求做的,有没有严格遵守李安的要求。

    视察一番之后,李安非常满意的点了点头,部下办的很好,完全是按照自己的要求部署机械和组织流水线的,同时,也确实让不同的工匠穿不同的衣服,以便于流水线的管理和提高生产效率。

    因为戴着防毒面具不方便说好,李安拍了拍部下的肩膀,算是对部下认真工作的认可。

    船舱的最上面一层是组装车间,也就是把箭头和箭杆组装在一起,从而形成可以用于作战的箭矢。

    李安走上第三层的时候,将头上防毒面具轻轻摘了下来,戴着这个玩意儿实在是太受罪了,透气性肯定不如直接呼吸。

    组装船舱需要大量的胶水,所以,味道也是不小的,只是这种有味道的气体对人的身体损害不是很大,只要不是长时间接触,问题是不大的,所以,李安无需戴防毒面具。

    这个步骤是没有技术含量的,只需要把箭头牢牢的粘在箭杆上就可以了。

第七百六十章 选港口() 
    最上层的船舱很大,里面堆积了大量的半成品和成品,每一位工匠的身旁都堆放着大量的小木杆和铁箭头,身前的小几上是粘胶。

    他们坐在小凳子上,左右拿小箭头,右手拿小木棒涂抹粘胶,然后粘在小箭头上,确定牢固之后,便将整个箭矢放在右边的空几案上。

    当空几案上有足够数量的成品箭矢之后,会有专门的工匠负责收集,并统一放在船舱的晾晒架上,等待晾晒完成之后,就可以使用了。

    这一层的工匠数量是可控的,需要多少就可以有多少,临时招募的工匠很快就能胜任,毕竟,这种工作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实在是太简单了。

    前面几个工序也没有什么难度,只要前线需要箭矢,再增加十倍的产量都是小意思,多增加一些工匠就能搞定。

    船舱的货架很多,上面摆放着密密麻麻的成品箭矢,目前还处在晾晒阶段,只要箭头完全凝固,他们就会会收拢起来,并按照五十支一捆的规模进行包装,也就是用绳子扎起来。

    之后,每二十捆会装在一个木箱子里,从而便于运输,将这些箭矢顺利的运输到前线,交给奥斯曼和阿尔提克的部队。

    至于为什么要把箭矢站在木箱内,自然是为了保存了,箭矢露天放置很容易损坏,细木条能有多结实,同时,粘胶也害怕阳光照射,害怕雨水侵蚀,用木箱保护才能更好的保护这些箭矢,让他们能够正常使用。

    正在晾晒的箭矢有很多,完全晾晒好的箭矢也有很多,他们被捆在一起,摞了很高的高度,负责生产木箱的军工船在另外一条上,很多工匠忙着将做好的木箱送过来,然后,装入二十捆箭矢,然后搬运到出货区储存。

    李安需要亲自检验箭矢的质量,这样才能更放心一些,他拿起一捆箭矢,轻轻解开绳子,一根一根的拿在手里检查。

    “不错,做的很好,全部都合格,哈哈哈!”

    李安高兴的笑了笑,对工匠们的干活质量非常的满意,随便检查一捆都能全部合格,这说明生产的产品,大部分都是合格的,合格率接近百分之百。

    “李侍郎,军工船现在还没有达到最高产量,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提高十倍的产量,一日生产几十万箭矢也不是难事。”

    部下自豪的汇报。

    李安满意的点头道:“好,非常好,你们能维持如此高的产量,我就放心了,奥斯曼和阿尔提克很快就要面临扩军,对武器的需求量非常高,尤其是箭矢这种高消耗的武器,更是有极高的需求量,先维持目前的产量,只要需要的话,随时准备扩大产量。”

    “是,属下明白。”

    部下开口应道。

    目前生产的箭矢,九成都是连弩需要的箭矢,一是因为连弩消耗箭矢比较快,另一方面,也只有大唐有制造连弩矢的经验和能力,如果让奥斯曼和阿尔提克生产连弩矢,他们是完全不具备这种能力的。

    普通的箭矢也生产了很多,以更好的支援奥斯曼和阿尔提克,反正是要付钱的。

    另外,长矛的矛头制造了很多,而且,都是比奥斯曼和阿尔提克他们所拥有的长毛头先进很多的长毛头,毕竟,大唐的金属冶炼技术是这些小国所不能比拟的,大唐冶炼出来的金属更加的坚固和耐用,战场损坏的几率比他们自己生产的武器要低很多。

    至于长矛杆这种东西,就是木料制造的罢了,大唐为了运输方便,就不为他们提供了,他们自己应该能够很容易的解决掉。

    铠甲属于防御性武器,也是一支军队的重要装备,自古以来,华夏各朝各代对铠甲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对兵器的重视程度,普通人拿把刀和弓箭是不算什么事儿的,但若是拥有铠甲,那就是有谋反的嫌疑了。

    很多朝代都规定了,只要私藏一件铠甲,那就构成谋反罪了,但拥有长矛和弓箭就不算犯罪。

    当然,若是你拥有伏远弩和陌刀这样的重量级武器,那也是属于犯罪的,因为一个普通人,你根本没有必要拥有如此强大的武器,对付豺狼虎豹这些野兽,有长矛和弓箭就足够了,要伏远弩,陌刀和铠甲做什么。

    因为华夏朝廷对防御铠甲比较敏感,李安也就不支援奥斯曼和阿尔提克铠甲了,支援他们武器就以及够仁至义尽了,也是足够了。

    走出第一艘军工船之后,李安又去了两外两艘军工船,与第一艘军工船生产箭矢不同,第二艘蒸汽船主要生产长矛头等近战兵器,第三艘军工船生产连弩和伏远弩,当然,还有一些辅助的物品,比如辎重车和木箱等物品。

    这些军用物资生产完成之后,会直接派人送往北面的奥斯曼和阿尔提克大营,负责运输任务的并不是大唐兵马,而是当地的普通商人,他们会得到一定的报酬,当然,是阿尔提克和奥斯曼付钱了,而为了保障这些商人的安全,奥斯曼和阿尔提克会派遣部分兵马回来押运的。

    视察完三艘军工船,李安很满意的返回住处,并拿过地图,开始研究下一步的计划。

    现在阿尔提克和奥斯曼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战果,完全既定的目标,根本不是什么难事儿,而李安也需要开始准备接下里的建设方案了。

    亚丁城是一座完成的城池,港口和商业设施,包括城墙什么的都是完好无损的,丝毫没有遭到战争的破坏,所以,不存在重建和多少规划的问题,只要占有这座城池就足够了。

    不过,随着日后商业的进一步繁荣,以及运河的开通,亚丁城目前的规模显然是太小了一些,还是需要进一步扩大才能满足未来商业扩大之后的需求,所以,扩建是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只是,在如何扩建亚丁城,以及如何扩建亚丁城港口的问题上,李安还需要仔细的斟酌,不能有丝毫的马虎,以免造出不可挽回的损失。

    港口是必须要扩建的,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因为随着更多船只的涌入,亚丁城目前的港口规模,早晚是要容纳不了的,必须要新建更大的港口,以容纳越来越多的船只。

    附近比较适合兴建港口的位置有好几处,这些地方都适合兴建规模庞大的港口,但具体哪一处最有优势,李安却需要进行仔细的比较才能确定。

    有的地点港口条件好,能最大程度的节约建设港口的成本,有的地点水域面积大,能容纳更多的船只,还有的地点距离亚丁城老港距离近,具有区位优势。

    总之,部下给李安提供的几处位置各有优劣,最终决定建设哪一个新港,完全要李安来确定。

    而李安在看了这些港口的资料之后,一时间也难以做出最终的决定,毕竟,这些港口各有各的优缺点,确实比较难以取舍。

    若是把这些地点全部建设成港口,那显然也是不行的,就算全部需要建设一遍,那也要有先后和主次才行,至少需要一个一个的建设,而第一个建设的必须是最好的一个港口。

    自己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李安也会选择与部下们商议一下,毕竟,三个臭皮匠还顶个诸葛亮呢?何况自己的部下都是大唐官员,而不是臭皮匠。

    “十几个适合的港口,这可难坏了本官了,选哪个好呢?你们有什么意见没有,说说看吧!”

    李安把皮球踢给了部下们,想让他们拿拿主意。

    “李侍郎,既然日后船舶越来越多,那不如就建在最大的这个港口吧!这里的水域足够大,能够建造出一个比现有港口大十倍的港口。”

    一名部下开口说道。

    “不妥,现在港口还没有用完,不用一下子建造这么大的港口,而且,这个地方虽然地盘足够大,但水太浅了,建造港口的成本实在太大了,从亚丁城筹集这么多钱,怕是不容易啊!强行摊派很多钱会让亚丁城的商人不满的,向朝廷要钱也是不妥,倒不如选择地形最好的港口,建设的成本比较小,可以轻易获得建设所需要的资金。”

    又一名部下说道。

    “这个地方是很好,但距离亚丁城原有的港口有些偏远了,这要是建成了,那就不是亚丁城的港口了,而仅仅就是一个港口罢了,对繁荣亚丁城的商业起不到太大的作用,还是选择原有港口附近的这一处比较合理,这样的话,可以稍微扩大一下城墙,让新港口与原有港口处在同一个城池里,这样才最符合当前的利益,至于其余各处,待以后商业发展更快,亚丁城容纳不下之后,再在那个地方新建一座城池,与亚丁城形成姊妹城。”

    又一名部下提出不同的意见。

    李安听完几位部下的回答,仔细的思索了好久,最终觉得还是最后一位属下说的有道理,既然附近只有亚丁城一个城池,新建港口就必须尽可能的靠近亚丁城,这样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且,靠近城池也便于从亚丁城调集建设所需的物资,能够更好更快的把港口给建设完成,成本也可以控制在一个很低的水平。

    “就这样吧!还是选择最靠近亚丁城港口的位置吧!这样也便于管理,你们分头下去安排,尽快招募工匠,最好马上开始建设,快去吧!”

    李安开口安排道。

    几名部下闻令,分头前去准备,建设港口要花费不少钱,但李安手里有很多钱财,一路上抢夺海盗和做生意获得的资金还有好多结余,足够支撑目前的建设规模了,而之后接手亚丁城之后,很快就能获得很大的各种税赋收入,足以弥补建设港口的支出。

    而在港口建设完成之后,大唐船队也可以前往新港口,从而为旧港口腾出更大的商业空间,进一步促进商业的繁荣。

    在呼罗珊王城之中,新上任不久的哈里发曼苏尔,心情非常的糟糕,甚至,都到了崩溃的边缘了。

    他为了坐稳江山,派遣艾布***统领几乎全部的精锐兵马,去北部围剿阿卜杜拉,但却没有想到,西南方向的奥斯曼和阿尔提克突然联手发难,一口气吞了阿波斯王朝的十几座城池,而且,还在以更快的速度向北推进,按照目前的推进速度,很快就能够占领整个半岛。

    而曼苏尔在半岛部署的兵马很少,总共还不到三万人,其中,最精锐的一万呼罗珊骑兵,已经灰飞烟灭了,剩下的兵马都分散驻守在各个城池,而且,都不是什么精锐兵马,很难抵挡奥斯曼和阿尔提克的联军,而最让曼苏尔恐惧的事情,是这二人的背后,居然有大唐帝国的支持,如此,情况就更加复杂了。

    曼苏尔现在手里根本没有多少兵力,因为兵马都调给艾布***了,主力大军全部在北方,他仅有的几万人马是留保卫呼罗珊和王城的,是绝对不能轻易调走的,否则,一旦失去呼罗珊,情况就会更加的糟糕。

    “艾布***是什么情况,还没有攻下阿卜杜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