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不遗憾-第3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渔人小屋的存在,让整个海港变得颇为温馨,更增加了海港的人气,让海港看上去更加的繁荣,所以,这些无人小屋是不能迁移的,就放在这里也挺好的,反正,日后的主港需要重新选址建设。

    这个时间,大部分的渔民都出海打渔去了,留在海港的渔船非常少,一眼看去还不到十条。

    由于这个时代的捕鱼技术还非常的落后,根本就无法对自然界的渔业资源构成实质的威胁,所以,渔业资源永远都是丰富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渔民每次都能捕捞到足够数量的渔获,以养活自己和家人。

    捕鱼的渔船此刻还没有返回,只要渔船返回,鱼获码头的人流就会很快增加,大量采购海鱼的小贩会很快将需要的海鱼抢购一空。

    即便此刻,也已经有少了小贩等在渔获码头了,只要打渔的渔船靠岸,他们就会跑过去购买。

    渔人小屋附近的鱼腥味实在是太大了,李安待了一会儿就有些受不了了,连忙带着众属下离开,前往旁边的荒滩。

    此处荒滩紧靠着商业港池,面积非常大,而且,更远的地方还有一条小路伸向海中,从而让沙滩前方的海域成了两面靠陆的地形,只需要稍微改造一下,就能形成一个面积极为广阔的海港。

    在李安的眼中,这个地方可以成为未来商业贸易的主港,更是商业船只补给的主要位置,当这个主港建设好之后,原先港口的商业码头就可以逐步拆除,并将地方让给造船厂和打渔人。

    毕竟,以后来往的船只会越来越多,需要修船的用户也会多起来,以现有的造船厂,是肯定忙不过来的,所以,早晚是要扩建的,而占用商业地盘是最合适不过的。

    “这个地方可以围起来,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港口,还有那条伸向海中的小路也要加高加宽,从而变成可以存放货物的码头。”

    李安指着附近的地形,开始部署建设计划。

    李安建设新港的思路,是要借助部分自然条件,外加人工的努力,将新的港口建设好,为了增加卸货和补给的效率,需要在新港口的三个方向全部建设码头,只有最靠近大海的一面,只建设一条不太长的封闭墙体,以阻挡海浪的冲击,保护海港内的船只。

    “还有这几个地方,必须建设大型水塔,来往的商船都是需要补给淡水的,日后商船会越来越多,需要补给的淡水也会很多,这个设施必须要建设好,不能让来往的商船因为不能及时补给淡水而耽误行程。”

    李安继续安排道。

    “是,李侍郎,属下明白。”

    补给淡水对远洋的商船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有远洋商船经过沿途海港的时候,就没有不补给淡水的,所以,补给的效率非常重要。

    在很多落后的海港,补给淡水的方式非常麻烦,需要商船的水手,先将空的水桶运下商船,然后再港口加满淡水,再费力的将装满淡水的木桶运上商船。

    这样来来回回的用木桶运输,实在是太耽误时间了,也太累人了,会严重影响补给淡水的速度。

    而建设好水塔之后,补给的效率就可以大大的增加了,水塔的储水池建在水塔的最高处,池底的高度都比商船的甲板还要高,在这种情况下,只需要一个细软的管子,就可以将水塔中的淡水引入到商船上,速度远远超过人力的搬运,提高的效率不是一点半点。

    大唐帝国发展这么多年,已经可以制造柔软的管子了,尤其是橡胶事业发展起来之后,橡胶管这种柔软的管道已经制造出来了,李安的船上就携带了不少,完全可以满足海港的要求。

    至于水塔淡水的来源,则是附近的井水,利用吊车装置,将一大桶一大桶的淡水运入水塔的水池,从而满足商船的补给需求。

    所以,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补给效率,每一个水塔的跟前,都必须配属一个以上的吊车机构,以快速向水塔输入淡水资源,确保商船的补给需求。

    另外,若是在海港附近多打几个淡水井,那效果就更好了。

    还有就是雨水的收集,也将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在热带的海边,下雨的机会还是比较多的,而雨水都是淡水,只要在最低洼的位置搞一个水泥结构的地下水库,则雨水就不会浪费了,直接从地下雨水库调水,效果比井水还要快。

    当然,若是大唐的抽水机在这里普及了,那效果就更好了,到那时,甚至连水塔都会显得多余,因为抽水机可以直接将井水抽到商船的水库,在闲暇的时候,也能将水抽上水塔,这样一来,在最忙的时候,就可以两处开工了,抽水机和水塔共同补给,效率直接增加一倍,效果杠杠的,而到了那时,吊车就成了备用的工具了,以防止抽水机损坏之后,无法进行补给。

    码头靠海的位置,要多建造一些吊车,以满足调运各种物资的需求,而吊车后面的码头空地也要足够大,这样才不容易产生混乱的感觉。

    当然,成立一支运输车人马也是势在必行的,这样,商船卸下的物资,可以更快的运走,避免占据港口的宝贵空地,阻碍港口的正常运转。

    尽管是民用港口,但最基本的防卫设置是不能少的,尤其这里以后将是塔纳尔的主港,安全保障不能放松,建几座瞭望塔外加两座大威力的炮塔就足够了。

第六百二十九章 试验田() 
塔纳尔海港扩建的前提是资金必须到位,若是没有雄厚的资金,一切都无从谈起,而狮子国的新任国王马特勤,已经答应赔偿巨额战争赔款,只要这笔钱到位,塔纳尔的扩建工作,很快就可以展开。

    “狮子国的赔款什么时候能到位,有消息了吗?”

    李安看向身后的部下,开口问道。

    “李侍郎,据王城的人汇报,狮子国现在怕是没有足够的钱赔偿我们了。”

    部下回答道。

    李安闻言,颇为不高兴,问道:“到底是怎么回事,狮子国为什么钱不够了,这么多年的积累,狮子国应该有很多存货才是。”

    部下回答道:“李侍郎说的是,这些年狮子国的确积累很多,不过,为了对外扩张,备战消耗了大量的财富,大部分财富都被消耗了,另外,在撤离王城的时候,库拉姆带走了一半的国库财富,剩下的一半不够赔偿我们,另外,狮子国的老国王还在,在南部建立了一个新的朝廷,与马特勤对峙,为了剿灭老国王势力,马特勤还需要扩军,也需要不少钱,所以,马特勤现在也是一筹莫展。”

    “哦,居然有这样的事情,狮子国富裕的贵族应该有不少吧!他们的手里应该有不少钱吧!”

    李安开口说道。

    在任何时代和任何国家,贵族的手中都掌握着大量的财富,有很多贵族手中所掌握的财富,甚至会比国库里的财富还要多。

    “李侍郎,大部分有钱的贵族都带着财物逃跑了,剩下的少量贵族都是支持马特勤的,马特勤的新政权刚刚建立,若是在这个时候得罪剩下的贵族,会导致人人自危的,所以,他不敢得罪。”

    部下说道。

    李安笑道:“老百姓也是不好糊弄的,刚刚建立的政权,更要取信百姓,加税是肯定行不通的,这个马特前还是真是进退两难啊!哈哈!”

    “李侍郎,马特勤与老国王库拉姆互相对峙,对我们大唐是有好处的,所以,属下觉得不必过分催逼,否则,马特勤的小朝廷就要崩溃了。”

    部下敏锐的说道。

    李安点头道:“你说的不错,我们索要的赔偿既然是狮子国暂时赔不起的,那就分期付款好了,不过,是要算利息的,而且,利息还不能少。”

    这一招不但可以缓解狮子国新政权所面临的压力,同时,还可以为大唐获取更多的利益,因为暂时不能赔偿的赔款是要当高利贷的,这样,狮子国日后国库所能挣到的钱财,就要分出很可观的一部分,用来偿还大唐的高利贷了,这可是非常好的理财计划。

    “李侍郎说的很有道理,对狮子国放高利贷,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不过,这利息要怎么算呢?”

    部下很关心的问道。

    李安想了一下,开口道:“一分利吧!这个应该不算很高吧!”

    想想以后狮子国的收入都要用来偿还高利贷,李安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

    “一分利?是月息,还是年息?”

    部下关系的问。

    李安笑道:“当然是年息了,若是月息的话,狮子国会越还越多的,永远都不可能还的上,就算是年息一分,狮子国的压力都很大,给他们一条活路吧!不能把人往死路上逼啊!对了,让他们先赔偿三分之一,剩下的分期付款。”

    “是,李侍郎,属下这就传达命令,让狮子国尽快把三分之一的赔偿送来。”

    部下说道。

    李安在心里开始了盘算,只要这笔钱到位,塔纳尔和戈迪的扩建工程就可以顺利开始了,港口的各种基础设施也可以动工,大唐的部分兵马就可以永久的驻守在这异国他乡了。

    由于狮子国火攻的时候,大唐的许多船只都受到了损伤,而次大陆一带的修船场又比较少,水平更是非常差,所以,大唐船队需要在这一带停留很长的时间,同时,李安也可以更好的安排塔纳尔等几个港口的建设。

    停泊在加里加尔海港的大唐船只,开始南下,并分散进驻在塔纳尔和戈迪两个港口,其余几个属于大唐的港口,也象征性的派遣少量兵马进驻,以宣誓主权。

    李飞羽去了戈迪,并按照李安的要求,主持戈迪的各项建设工作,同时,还要兼顾其余几个港口,而李安自己则负责主持塔纳尔的工作,以及整个狮子国割让的十分之一国土。

    土地的割让不仅仅是土地一方面,也包括人口和各种资源,因为很多老百姓都已经在祖宗的土地上生活几百年了,早就习惯了周围的环境。

    若是因为狮子国割让土地给大唐,就让他们离开自己的家园,他们是肯定不会愿意的,房子和田地都在这里,他们离开了之后,生活将会失去最起码的保障。

    李安当然也不会残忍的下令,将这些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给驱逐了,这样做必然是会爆发冲突的,到时候,是会死很多人。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大唐距离这里太遥远了,而此处的发展需要足够的人力,也就是劳动力,从大唐移民的成本太高,不如利用大唐的文化优势,逐步同化狮子国的部分老百姓,让他们认同大唐的文化,从而成为大唐在海外的可靠劳动力。

    有人觉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对异族充满天生的警惕感,那是因为实力太弱而不自信,在历史上,所有的异族之所以会起异心,都是因为华夏衰落,实力变得弱小的缘故。

    只要你变的弱小了,就算没有异族,本族的人也会生出异心,那么多的农民起义,有几个是异族领导的。

    所以,大唐只要永远保持强大的实力,就不怕异族起异心,谁敢起异心,立即将其消灭就是了。

    巩固已经获得的海外土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军事占领可以确保这些土地不会轻易失去,但占领区的老百姓若是反抗不断,也是非常麻烦的一件事。

    就比如后世的华夏,不断的反抗倭寇,让倭寇始终无法在华夏的土地上安生,从而影响了争霸世界的步伐。

    虽然普通百姓的能力是比较弱小的,但大量普通百姓的能力汇聚在一起,能量就比较强大了,是不得不引起重视的。

    大唐是要在次大陆这里永久维持存在的,所以,搞好与当地百姓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大事,李安觉得这样做意义重大。

    当然,维持优势的强大武力也是不能缺少的,强大武力与仁政需要同时进行,任何一个都不能缺乏,否则,次大陆这一块地盘就会不稳定。

    维持强大武力的难度并不大,大唐已经拥有了强大的武器库,维持强大的武力真的很简单。

    而在占领区维持仁政,让老百姓认同大唐,也没有多大的难度,只要在物质利益上满足普通的老百姓,让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过,就会获得老百姓的大力支持,维持这一方的宁静就会变得比较容易。

    以李安所掌握的知识,想要为普通的百姓谋取利益,实在是太容易了,不论是什么民族什么地域的百姓,只要李安肯帮助他们,他们就能获得生活质量上的极大提高。

    想要帮助普通百姓提高生活,首先必须先了解当地的各种情况,地形,气候,气温,经济作物等等,所有的一切都必须要了解,然后,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李安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发现当地的百姓,大部分的职业都是渔民和猎人,这占据了相当高的比例,尤其是打渔的渔民,数量非常庞大,在很多不起眼的海边,总会有简易的超小型港口,也就是渔民合伙自己弄出来的,只能容纳几十艘小渔船而已,吃水一两米的样子,稍微大一些的船舶都不能入港。

    还有很多更落后的渔民,他们没有渔船,他们只有非常简易的渔网,一个人站在海边用网子捞鱼,收获也还能维持温饱。

    最可怜的渔民,则连最基本的渔网都没有,他们就靠着海水退潮的时候,跑过去赶海,捡一些遗落在沙滩上的渔获,从而填饱自己的肚子,这类渔民一般都是老光棍,过一天算一天的类型,很少有能娶上老婆的。

    也就是说,狮子国的百姓,总体还处在落后的渔猎阶段,这一阶段的文明程度还是非常低下的。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大自然的馈赠,因为狮子国是一个岛国,四面都是海洋,而海洋中蕴藏着太多的鱼类资源,只要去海边走走,总能获得一些吃的,如此,又何必辛辛苦苦的去种地呢?

    常年累月的祖先基因遗传,李安都怀疑狮子国的老百姓到底能不能胜任稍微高级一些的劳动,比如种地什么的。

    当然,狮子国这么大的面积,农民也还是不少的,不过,大部分农民都集中在南部和中部,李安所割占的土地上,农民的数量非常少。

    农民所付出的劳动,要远比打猎和打渔要多,而且,需要很久才能收获劳动果实,等待的时间太长了,而打渔却是每次都能有收获,另外,打渔和打猎的收获就在自己手里,永远都跑不掉,而种植的作物,随时都有可能被人糟蹋,收获的时候,也极有可能被人偷窃,这让很多老百姓,宁愿只顾眼前的选择渔猎养活自己,也不愿意多努力一些去种植作物。

    还有一点就是朝廷的不重视不作为,完全不去关心农业,更没有向农业投入丝毫的资金,导致农业的各项设施几乎没有。

    比如兴修水利,是需要很高投资的,而狮子国似乎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到港口和军队,港口可以为来往商船服务,从而收取一笔费用,还能供渔船停泊,武装军队则能够抢夺别人的港口,从而在一大块区域形成垄断,以提高港口的收入。

    至于农业的投资,则见效非常缓慢,而且,以狮子国现有的农业水平,也很难带来多大的实际利益,所以,农业自然就被朝廷放弃了,任由老百姓自己随便种点作物。

    而狮子国的农业,之所以没有太大的投资价值,一方面是海洋资源太丰富了,收益好见效快,大量的人力都集中在海洋领域,有头脑有智慧的人,也都把心思用在海洋上了,认真思考改进农业的很少。

    另一方面,狮子国的地形不是太好,有大量的山地,森林,峡谷等等,没有面积太大的平原,水网也不是很发达,造成发展农业的难度很大。

    不过,这一切在李安的眼中,那都不是事儿,只要李安肯介入,北部的一大片荒芜之地,很快就能变成鱼米之乡,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会获得很大的提高。

    狮子国的赔款非常高,后期的高利贷收入也不会少的,另外,来往商船的停靠和补给,也同样会给大唐带来不小的收益,有这么多的资金,在北部兴修水利,改进农业种植方式,提高单位亩产量,根本就不是很难的事情。

    大唐有现成的人才,李安这次出发也带了一些,所以,考察地形的任务就交给部下去办了,只要地形和资源考察清楚,下面就可以开始大干一场了。

    不过,若要让当地的老百姓认可农业的巨大价值,就必须让他们看到农业的成果,否则,你有再好的想法,别人也未必肯支持,那样就麻烦了。

    在塔纳尔军港的后面,就有一块面积不错的空地,李安决定就在这儿开始,建设一个试验田,让当地的老百姓看一看农业的优势,以及农业机械的先进对农业产量的增加有多大的好处。

    李安一声令下之后,试验田很快就开始建设了。

    试验田的附近有一条小河,这是发展农业所必需的水源,李安让人开挖水渠,将河流的淡水引向试验田,并充满试验田的所有水沟,若是从天空俯看,像极了后世的方格作业本,每一个格子里是六亩地。

第六百三十章 兔子() 
这一块试验田的面积虽然不算很大,但好在地形还算平整,几乎没有丝毫的地形起伏,一看就是很久之前泥沙冲击出来的沙洲演化而来的。

    沧海桑田,当年的大河应该是该道了,现在这里只有一条小河,李安以及让人开挖灌溉渠,引用的就是小河里的水源。

    这些沟渠横平竖直,将这一块不大的土地,均匀的分割成十六个小方块,每一个小方块是六亩地,十六个方块就是九十六亩地,还差一点就到一百亩了。

    六亩地之间分割用的是田埂,田埂的宽度很小,只能容纳一个人正常的行走,若是两个人相遇,就要互相让一下了。

    另外,灌溉沟渠与小路是平行布置的,每一条灌溉沟渠的身侧就是一条小路,这条小路可供两匹马并行,正常的农业车辆是可以顺利通行的,这也是为了日后收割的时候能够方便的运输农产品。

    大唐将士很多,但李安搞这个试验田的目的,是为了给当地百姓看的,所以,开挖沟渠和铺路,这些琐碎的工作,全都让当地的百姓来干,当然,他们也不是白干的,所有过来干活的人,都能获得一定额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